高二历史欧洲宗教改革(1)
- 格式:pdf
- 大小:1.93 MB
- 文档页数:11
高二历史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试题1.下图是欧洲宗教改革时期的一幅图片,图右边是新教,左边是天主教,一本《圣经》就比教皇或教士都重要。
它反映的最主要信息是:A.教会内部分裂,出现附属于王权的新教会B.新教否定上帝的存在C.蔑视教皇和天主教会,《圣经》权威至高无上D.新教主张简化宗教仪式【答案】C【解析】从图片信息看,《圣经》比教皇的地位重要,正反映了宗教改革反对教会,主张“因信称义”。
故选C。
A项中的王权材料未体现;B项说法错误,不管是新教还是天主教都不否定上帝的存在;D项是新教的主张,但是不是新旧教最根本的区别。
【考点】宗教改革点评:宗教改革是西欧16世纪的继文艺复兴之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主要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和加尔文宗教改革等。
认为《圣经》是信仰的唯一依据,从而它打击了教皇的权威,促进了人们的思想的解放,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宗教改革的背景等需要掌握。
2.下图反映的是罗马教廷兜售赎罪券的情景。
有关该图的历史阐释正确的是()罗马教廷在德意志常常通过这种方式搜刮财富,故德意志被称为“罗马教皇的奶牛”②对这种行为进行公开抨击的是“九十五条论纲”,这也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③这种兜售赎罪券的行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④这一历史事件是导致德意志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答案】D【解析】联系史实可知,兜售赎罪券,引起了众多的反对,成为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马丁·路德公开抨击兜售赎罪券的行为,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④这一历史事件是导致德意志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错误,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
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罗马教廷对德国的压榨点评:此题为组合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的每个备选项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组成,要求选出其中正确的一组,实际上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
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知识,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
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的知识点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欧洲中世纪的产生与发展、欧洲文艺复兴、十六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17至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以及法国大革命等。
下面将逐个进行阐述。
一、欧洲中世纪的产生与发展在罗马帝国的衰落之后,欧洲进入了中世纪,并逐渐形成了封建社会。
这个时期的欧洲经历了农奴制、封建制的兴起,国家政权的分散和革命的发展。
通过对中世纪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封建社会的特点、王权和贵族的矛盾,以及中世纪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情况等。
二、欧洲文艺复兴欧洲文艺复兴是指15至16世纪时期,欧洲发生的一系列文化、思想和艺术上的变革。
它是从意大利开始的,并逐渐扩展到整个欧洲。
欧洲文艺复兴对欧洲近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标志着欧洲文化的重新崛起。
三、十六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16世纪欧洲发生的宗教改革是指基督教内部为了改革而产生的一系列运动。
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是宗教改革的主要代表。
宗教改革不仅对宗教体制和信仰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社会、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17至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17至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的运动。
它提倡理性、科学、人权和民主等价值观念。
启蒙运动对欧洲甚至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发生于18世纪末,是欧洲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一次政治革命。
法国大革命不仅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还为人权的保护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范例,对世界范围内的其他革命起到了巨大的启示作用。
总结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的知识点包括欧洲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17至18世纪的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欧洲历史的发展轨迹、社会变革与文化演变等重要内容,为我们深入理解历史及其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单元质量检测(五)欧洲的某某改革(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恩格斯在《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在中世纪,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基督教形成一种同它相适应的、具有相应的封建教阶制的某某。
”恩格斯意在说明基督教( ) A.适应了封建统治集团维护统治的需要B.是封建王权统治的精神支柱C.形成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D.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解析:选 A 依据材料“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基督教形成一种同它相适应的……某某”分析可知基督教适应了封建统治集团维护统治的需要,A项正确;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说法片面,排除。
2.962~1806 年的德国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却被伏尔泰称之为“既非神圣,又非罗马,更非帝国”。
这个阶段的德国( )A.首倡了文艺复兴B.发生了某某改革C.结束了民族分裂 D.完成了工业革命解析:选B 某某改革发生在16世纪,最早开始于德国,故B项正确。
A、C、D三项与该阶段德国史实不符。
3.1517 年,传教士马丁·路德揭破赎罪券的欺诈,某某改革像野火一样烧遍欧洲,教徒自读白话文《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
材料反映了这场某某改革( ) A.否定信仰上帝B.主X废除教阶制与某某仪式C.挑战教会权威D.极力宣扬《圣经》的至高无上解析:选C 从材料“教徒自读白话文《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可知马丁·路德改革否定教皇和教会的作用,故C项正确。
4.右图是1535年欧洲的一幅版画《路德是魔鬼的风笛》,画中路德的脑袋被描绘为由魔鬼吹奏的风笛。
此版画反映了当时( )A.路德否定了对上帝的信仰B.路德教摆脱了教皇的控制C.某某改革缺乏民众的支持D.新旧教派之间的冲突激烈解析:选D 题干中把路德的脑袋描绘为由魔鬼吹奏的风笛,意在说明路德某某思想被魔鬼用来腐蚀人们的灵魂,很显然这是旧教派(天主教)攻击新教派(路德教)的言论,故D 项正确。
[键入文字]
14 年高二必修历史知识点: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高中是重要的一年,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历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14 年高二必修历史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原因
1、根本原因:15~16 世纪,德意志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搜刮主要原因
3、直接原因导火线:1517 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内容
1、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称义
2、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
3、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
反映了正在兴起的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平等的愿望和反封建的思想
4、减少教堂和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并主张神甫可以娶妻
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5、俗权高于教权,并最终支配教权
6、建立本民族(德)教会
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彻底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加强王权,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要求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影响
1、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
2、使德国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形成了一种新教路德宗
3、有利于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4、为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1。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精选同步习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宗教改革家加尔文提出“先定论”,主张信徒不仅要信仰上帝,还要做荣耀上帝的“善功”(对职业劳动和简朴生活的热爱)。
这一思想的提出A.巩固了民众对宗教的信仰B.扩大了路德教的社会影响C.强化了天主教的禁欲思想D.拉近了宗教与世俗的距离2.布鲁斯·雪莱的《基督教会史》认为:加尔文强调上帝的主权反过来产生出一种特殊的国家观。
路德倾向于认为国家至高无上。
……但加尔文教导说,没有人(无论是宗教还是国王)可以要求绝对的权力。
……加尔文教反对君主施行独裁的思想是现代宪政得以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据此可知雪莱主要强调A.以上帝名义反对君主独裁B.宗教改革是人文主义思潮发展的结果C.加尔文教崇尚民主共和D.宗教改革思想是现代宪政的核心思想3.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是A.新教反对天主教的运动B.一场反对天主教,建立本民族教会的运动C.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本阶级教会的运动D.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4.欧洲宗教改革的主张或措施中对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提供借鉴的是A.剥夺天主教会的财产B.加尔文主张建立民主、共和的教会组织C.加尔文主张勤勉敬业和积极进取D.因信称义5.天主教是基督宗教的三大宗派之一,其正式名称为“罗马天主教会”或“罗马公教会”,即由罗马教宗领导的教会。
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错误的是A.中世纪的欧洲人民都要阅读理解《圣经》B.天主教教义严格禁锢欧洲人民C.牧师是中世纪欧洲人理想的职业D.中世纪欧洲人一生与天主教有密切关系6.宗教改革(英语:Reformation),开始于欧洲16世纪基督教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
中世纪末期,欧洲人民的反封建反教会斗争是以“异端”的形式出现,根本原因是A、天主教教会是中世纪欧洲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B、天主教教会对人民的影响无处不在C、资产阶级早期力量比较弱小D、天主教教会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焦点7.英国哲学家指出:16世纪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