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难点突破篇专题四文言文阅读1.4.4四种技巧落实文言翻译专题限时训练
- 格式:docx
- 大小:30.93 KB
- 文档页数:5
高考专题之文言文翻译教案高三年级于术杰【教学目的】1、落实《考试说明》“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力”的训练,集中训练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和原则,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掌握解题步骤、翻译方法,学以致用。
3、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教学步骤】一.课堂导入曲靖一中高考复习质量监测卷五原题目:使史更敝衣,草履,背筐,手长鑱,为除不洁者。
翻译:(看守)让史可法穿上破旧的衣服,穿上草鞋,背着筐,手里拿着长锹,装作打扫卫生的人。
评分标准:“草履”“手”“为”各1分;全句大意2分得出翻译重点:重要实词、常见虚词、通假字、双音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及固定句式二:刷考点-----胸有成竹考纲要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准确把握字句在文段中的正确的意义;翻译——将所提供的文言句子译为规范的现代汉语。
三、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和原则1.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2.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愿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四、刷技巧-----仙人指路1、留——保留原词文言文中凡人名、地名、物名、帝号、国号、封号、朝代、官名、爵名、谥号、庙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及数量词等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都要保留不翻译。
2020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汇总文言文的翻译,是高考语文考试的必考点。
考生想要翻译好文言文,需要掌握一些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汇总,希望大家喜欢!2020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汇总一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缩就是凝缩,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实用繁笔,在翻译时应将其意思凝缩。
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译句:“(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直即直译,就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词句进行对等翻译的今译方法。
对于文言文的实词、大部分虚词、活用词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译的,否则,在考查过程中是不能算作准取得翻译。
例:“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意即意译,就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
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辞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译的要恰当处理,将其意译。
1、互文不可直译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错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并合而完整达意。
例1:“秦时明月汉时关”译句:“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例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可译为:“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
”2、比喻例:“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可译为“钢铁般的城防”或“坚固的城防”。
3、借代例:“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代未做官之人,“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万钟”代厚禄等。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
4、婉曲主要是避讳。
如把国王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还有把上厕所说成“更衣”。
2020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汇总二锁定谓语,按现代汉语的句法来确定其词性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除倒装句外,句子也是按“主+状+谓+定+宾”的顺序排列的,其对应的词性也与现代汉语一致。
文言文答题四大技巧,高考生快收藏起来分析综合题解答“四步骤”1.通读全文,了解大意阅读时应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材料,一是把主要材料弄清楚并进行合理归类,逐层切分,弄清每段、每层的意思;二是将叙述性内容与说明或阐述性内容之间的关系搞清楚,对作者选取的材料、记叙的角度、叙述的语气以及相关的议论、抒情等,做到心中有数;三是抓住文章的主要观点,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条分缕析,不要遗漏。
2.慎审题干,读全读准阅读题干时,必须读全、读准题目,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楚选对的还是选错的。
只有对题干做出全面、准确的分析与理解,才能正确答题。
3.题文对照,逐项检查做题时要将选项的内容,逐条与原文的相关部分作比较,看选项的表述是否与原文一致。
特别是在人物的角度,事情的件数与行为的程度、实效、时间、因果等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要努力培养把人物、事件一一迅速从原文中找出来的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试题设置常常是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错误的选项,如果考生能充分运用排除法、比较法,选出错误的一项应该是有把握的。
4.检查答案,全面验证常见的方法有:代入法——将所选答案放回原文中,看看是否合理;析错法——即能说出自认为错误的一项的错因;否定法——即先假设自选的答案不对,予以否定,但最终又否定不了时,表明答案准确无误。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就是指作者对文章中所提及到的人物的态度,是歌颂、赞扬、认同、怜悯,还是讽刺、贬斥、反对、嘲笑;也包括作者对文中所叙述事情的态度,是拥护、肯定,还是反对、否定。
对该考点,我们需要明白的是,这些观点态度不是我们阅读时的认识,而是作者在行文中的流露。
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根据作者对人物或事件的潜藏有某些情感认识的表述,分析概括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我们关注的重点不能停留在故事本身的内容,而应是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表达形式是多样的,有的是开篇明义,直抒胸臆;有的寄寓故事,含而不露;有的通篇叙述,卒章显志……但有一点往往是一致的,那就是作者的观点态度多是文中议论性的句子。
2020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满分技巧【文言文翻译】文言翻译歌诀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我们对文言文题普遍有一定的畏难情绪。
其实,只要稍稍作一点准备,就会发现,历年的高考都有一定的规律。
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符合这一要求的文言文,主要体现如下规律:“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特别是《史记》中的名段;与教材有联系的人物传记;与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有联系的人物传记,倡导立德树人,结合当前社会舆论看,对忠臣廉吏的价值判断依然会影响高考文言文的选文。
如何读懂文言文文段?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题。
第6题的题干如果是“对选文的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那就是说75%的内容是正确的,极具参考意义。
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
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
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
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
先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
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文言断句】答题技巧总体原则是将初步断句的结果带进原文翻译,通则对,不通则错。
具体方法如下:①虚词标志法: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等虚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哉、与(欤)”等虚词。
②实词标志法: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文言文谓语,可利用此特点在它之前找主遇,之后找宾语。
③修辞标志法:为使文章达到句式整齐,语气连贯的效果,古人写文章经常运用对偶、排偶、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技巧,如果以此特点为依据,其准确性更高。
1
限时练(十六)
一、(2019·厦门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赵崇宪,字履常,淳熙八年以取应对策..第一。崇宪初仕为保义郎、监饶州赡军酒库,
换从事郎、抚州军事推官。父汝愚既贬死,海内愤郁,崇宪阖门自处。居数年,复汝愚故官
职,多劝以仕。改奉议郎、知南昌县事,奉行荒政..,所活甚众。升籍田令,制曰:“尔先人
有功王室,中更谗毁,思其功而录其子,国之典也。”崇宪拜命感泣,陈疏力辞,以为“先
臣之冤未悉昭白,而其孤先被宠光,非公朝所以劝忠孝、厉廉耻之意”。俄改监行在都进奏
院。请外,知江州。郡民岁苦和籴..,崇宪疏于朝,永蠲之。且转籴旁郡谷别廪储之,以备岁
俭。瑞昌民负茶引钱,新旧累积,为缗十七万有奇,皆困不能偿,死则以责其子孙,犹弗贷。
会新券行,视旧价几倍蓰,崇宪叹曰:“负茶之民愈困矣。”亟请以新券一偿旧券二,诏从
之。盖受赐者千余家,刻石以纪其事。修陂塘以广溉灌,凡数千所。初,汝愚捐私钱百余万
创养济院,俾四方宾旅之疾病者得药与食,岁久浸移为它用。崇宪至寻修复立规约数十条以
愈疾之多寡为赏罚弃儿于道者亦收鞠之社仓久敝访其利害而更张之以兵部郎中召,知静江府、
广西经略安抚,使边民相什伍..,寇至则鸣鼓召众,先后掩击,俘获者赏,不至者有惩。先是,
部内郡邑有警,辄移统府兵戍之,在宜州者百人,古县半之。崇宪谓根本单虚,非所以窒奸
萌,乃于其地各置兵如戍兵之数,而敛戍者以归。邕为边要害地,自狄青平侬智高,所以设
韩捍防者甚至,岁久浸弛。崇宪条上其议,朝廷颇采其言,然未及尽用也。
(节选自《宋史·赵崇宪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崇宪至/寻修复/立规约数十条以愈疾之/多寡为赏罚/弃儿于道者/亦收鞠之/社仓久敝/
访其利害而更张之/
B.崇宪至/寻修复/立规约数十条/以愈疾之多寡为赏罚/弃儿于道者亦收/鞠之/社仓久敝/
访其利害而更张之/
C.崇宪至/寻修复/立规约数十条/以愈疾之多寡为赏罚/弃儿于道者/亦收鞠之/社仓久敝/
访其利害而更张之/
D.崇宪至/寻修复/立规约数十条以愈疾之/多寡为赏罚/弃儿于道者亦收/鞠之/社仓久敝/
访其利害而更张之/
【答案】C(“立规约数十条”是一个语意完整的句子,其后应断开,且“以”是虚词,根据
后文意思,其前应断开,由此排除A、D两项。“……者”是固定结构,其后应断开,可排
除D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策,古时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通常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
B.荒政,灾荒时采取的增加粮食生产、调节粮食供求、减轻灾民负担的政策。
C.和籴,古代官府以议价交易为名向民间征购粮食的官买制度,是百姓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