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品评审处置记录表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1
不合格品处置记录日期:2024年10月1日地点:XX公司生产车间记录人:XX背景信息:在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查时,发现了一批不合格品。
这些不合格品包括破损、变形、不完整等问题。
根据公司质量管理制度要求,对不合格品应进行及时处置,确保不合格品不会影响到合格产品的生产和客户的使用。
处置方案:1.鉴定不合格品的原因。
在确认不合格品的具体问题后,我们进行了鉴定分析。
经过检查,发现这批不合格品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中的操作失误所致,如仪器设备操作不当、工人失误等。
2.制订不合格品处置的措施。
根据鉴定的原因和具体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处置措施:a.对于无法修复的不合格品,将其全部报废。
b.对于可以修复的不合格品,进行二次加工,修复其问题,确保其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3.报废处理。
将不能修复的不合格品全部报废,确保其不会再次被使用。
报废的不合格品需要进行记录和标记,以便质量管理部门进行查验。
4.二次加工。
对于可以修复的不合格品,进行二次加工处理。
修复的过程需要按照产品的制造工艺和标准进行。
修复后的产品需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其达到合格品的标准。
5.审核和验收。
修复后的产品需要经过质量管理部门的审核和验收。
质量管理部门会对修复后的产品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质量稳定、可靠。
6.整改措施。
根据对不合格品的分析和处置过程中的问题,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这包括提供员工培训,增加工艺控制点等,以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7.审查和追踪。
对于处置过程中的不合格品和整改措施,我们进行了审查和追踪。
通过记录和归档的方式,对不合格品和整改措施进行追踪和监控。
在2024年10月1日,我们对发现的不合格品进行了以下处置措施:1.鉴定不合格品的原因:在对不合格品进行细致的检查和鉴定后,确定了不合格品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工人生产操作失误所致。
2.不合格品处置措施:a.对于无法修复的不合格品,将其全部报废。
b.对于可以修复的不合格品,进行二次加工,修复其问题。
不合格品处置记录日期:2024年4月10日地点:公司A车间1.情况描述在2024年4月10日的质量检查中,发现了一批不合格品,数量共计50个。
不合格品为A型产品,出现问题主要集中在外观上,包括有划痕、色差、变形等问题。
经过首次检查后,确认为不合格品,并立即启动不合格品处置流程。
2.不合格品处置过程2.1确认不合格品数量与种类根据初步检查,确定不合格品数量为50个,种类为A型产品。
通过与生产部门确认,了解到这批产品生产时的工艺参数与正常产品一致,因此推测问题可能出现在原材料或加工环节。
2.2原材料检查与采购部门核实原材料供应商信息,并要求提供该批次原材料的质检报告。
通过对报告的检查,发现该批次原材料的质量指标与标准相符,不存在异常情况。
2.3生产工艺分析与生产部门一同分析该批次产品的生产过程,包括原料配比、加工流程、设备使用等。
通过仔细比对,发现该批次产品的生产过程与正常产品无明显差异,排除了生产工艺问题的可能性。
2.4设备检查对该批次产品生产所使用的设备进行检查,并进行设备运行试验。
经检查与试验,确认设备正常运行,不存在设备故障导致产品不合格的情况。
3.原因分析经过以上的调查与分析,初步判断该批次产品的不合格是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
因为生产环境相对稳定且设备运行正常,而检查过程中未发现原材料或工艺异常,因此推测是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操作不规范、疏忽等问题造成的。
4.处置措施4.1停止生产为了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决定暂停该产品的生产,并对生产线进行全面检查与维护,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4.2人员培训与督促对涉及该产品生产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强调操作规范、质量控制意识等,以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对产品质量的责任意识。
同时,加强对操作人员的督促和监督,确保操作规范执行。
4.3产品追溯与召回5.效果评估与总结经过以上的处理措施,该批次产品的不合格问题得到了及时控制和纠正。
通过对停产期间的设备维护和人员培训,进一步提高了生产线的质量管理水平和操作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
不合格项处置记录一、起因产品出现了一些不合格项,经过质量管理部门的检查与分析,发现其中存在以下问题:1.材料问题:部分材料的质量不达标,采购人员没有按照标准进行选择和把控。
2.生产工艺问题:一些工序的操作不规范,导致产品的质量不稳定。
3.设备问题:部分设备的使用寿命较长,已经使用了超过其设计寿命,因此出现了一些故障。
二、处理措施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1.材料问题的处理:(1)重新评估供应商,剔除一些质量不可靠的供应商,选择一些有信誉的供应商。
(2)加强对供应商的审查和考核,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以确保材料的质量可靠。
2.生产工艺问题的处理:(1)重新制定了工艺流程,并进行了相关人员的培训,确保操作人员能够正确地进行操作。
(2)加强对生产现场的监管,定期进行生产现场的巡查,确保生产工艺的规范与稳定。
3.设备问题的处理:(1)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换,并购买一些更先进的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2)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定期进行设备的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三、执行情况1.材料问题的处理:经过重新评估后,我们剔除了5家质量不可靠的供应商,并选择了3家有信誉的供应商。
同时,对选择的供应商进行了严格的监督和考核,以确保材料的质量可靠。
2.生产工艺问题的处理:重新制定了工艺流程,并组织了培训,确保操作人员能够正确地进行操作。
在生产现场加强了对工艺的监管,定期进行巡查,并及时进行纠正,确保生产工艺的规范与稳定。
3.设备问题的处理:对老旧设备进行了更换,购买了一些新的先进设备。
同时,加强了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定期进行设备的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四、效果评估经过以上处理措施的执行,我们发现以下效果:1.材料问题的处理:新选择的供应商的质量可靠性获得了显著提升,产品的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2.生产工艺问题的处理:重新制定的工艺流程和培训确保了操作人员能够正确地进行操作,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得到了明显提升。
3.设备问题的处理:更换了老旧设备并购买了新的设备,生产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产品的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
不合格品及纠正措施处理单
一、不合格品情况描述:
(在此详细描述不合格品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不合格品的种类、
数量、不合格的原因和情况,存在的问题等)
二、纠正措施:
(在此描述针对不合格品采取的纠正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责任部门、责任人员、纠正方案、纠正措施以及完成时间等)
三、不合格品整理与处置:
(在此描述对不合格品的整理与处置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是否需要
重新加工、准予销毁的数量、销毁方式以及销毁证明等)
四、质量管理改进措施:
(在此描述对质量管理方面的改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加强人员培训、优化工艺流程、加强质量检查等)
五、相关部门配合情况:
(在此描述相关部门在整个纠正措施过程中的配合情况,包括但不限于:配合的时间、配合的方式和效果等)
六、不合格品及纠正措施处理单表格:
(请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表格来记录不合格品及纠正措施的处
理过程,在表格中详细填写不合格品的相关信息以及纠正措施的具体情况,并注明相关责任人签字确认。
)
日期:年月日
产品名称:
生产批次号:
不合格品种类:
不合格品数量:
不合格原因:
责任部门:
责任人员:
纠正方案:
纠正措施及完成时间:
不合格品整理与处置措施:销毁数量:
销毁方式:
销毁证明:
质量管理改进措施:
相关部门配合情况:
备注:
责任人员签字:
审核人员签字:
注:以上内容为一份1200字以上的不合格品及纠正措施处理单模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