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棵树有几只鸟导学案(2017北师大)
- 格式:docx
- 大小:16.66 KB
- 文档页数:7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有几棵树北师大版教案:有几棵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数学教材的第二章“多彩的数学世界”,具体是第3节“有几棵树”。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计数来理解数量的概念,学会用数词来表示物体的个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计数,理解数量的概念,学会用数词来表示物体的个数。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计数,理解数量的概念,学会用数词来表示物体的个数。
难点: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计数任务,并能够准确地用数词来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树木贴纸、计数棒学具:练习册、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幅画面,画面中有几棵树,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树的数量。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通过PPT讲解数量的概念,并用计数棒演示如何表示物体的个数。
然后,教师用树木贴纸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并计数。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练习题,题目包括观察图片并计数,以及用数词表示物体的个数。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如何通过观察和计数来确定物体的数量,并让学生跟着一起动手操作。
5. 小组活动(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用树木贴纸和计数棒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的任务是通过观察和计数来确定树木的数量,并用数词来表示。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有几棵树1. 观察图片,计数树木的数量。
2. 用数词表示树木的数量。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观察图片,计数树木的数量,并用数词表示。
2.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在家里找到一些物品,让孩子通过观察和计数来确定物品的数量,并用数词表示。
作业答案:1. 根据图片,树木的数量是____棵。
2. 我找到的物品是____个,用数词表示是____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计数,让学生理解了数量的概念,并学会了用数词来表示物体的个数。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4课时有几棵树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有几棵树”的数学概念;2.能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3.能够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2.能够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2.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1.引导学生观察课堂上摆放的花盆,并问道:“你们看看这些花盆里有几个花苗?”;2.帮助学生数清这些花盆里的花苗并记录下来;3.问道:“如果现在校园里多了5个花盆,那么现在校园里一共有多少个花苗呢?”;4.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并帮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
2. 讲授新知识1.讲解加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例子进行演示;2.讲解减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例子进行演示;3.给学生展示一些有关加法和减法的图片,进一步加深学生理解。
3. 课堂练习1.给出一些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供学生在课堂上练习;2.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竞争,谁先完成谁就获得胜利。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4. 课后作业1.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些与加法和减法有关的练习题;2.提醒学生注意认真完成作业,并及时向老师提出自己的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计算方法,以及如何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我通过实际物品的举例,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些概念。
课堂上还设置了小组竞赛,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我也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认真仔细,及时向老师提出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相信学生们对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棵树--有几只鸟导学案(XX北师大)一年级上册数学课题有几棵树(一)学习目标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
2、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3、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4、进行环保教育。
学习重难点重点让学生感受计算的多样化。
学习资源情境图及一些实际数学问题的用品。
导学流程活动过程检查自学呈现目标任务导学1、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
2、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3、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4、进行环保教育。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一、情境引入,进行环保教育1、树林中有14棵小树,分两排种植,可是过不了多久一些小树死了,第一排死了2棵,第二排死了4棵,你说怎么办?2、给小树浇了水,施了肥,还给小树带来了一个朋友,小草、小树快乐地生长,又活了两棵,长哪儿好呢?3、小朋友去树林玩,去跳皮筋,劈树,摇树,还把小草带回家给自己的小兔朋友吃,小树又生病了,有3棵小树生病了,怎么办呢?在众多连续情境的呈现下,学生情感与小树产生关系,达到环保教育这一目的,又引导学生去研究所产生问题。
二、问题摆现,体会计算多样8+85+8……这些在情况设计下,产生了这些算式,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1、8+6=14怎么来?(1)8+6=14(2)8+6=14(3)9+6=15(4)8+6=14(5)8+6=14看见8就减22、自己研究其余算式。
3、比一比,谁算得快。
(说一道,算一道,并说算的方法)8+87+88+45+88+68+34+88+78+52+8拓展训练当堂达标现在我们去检查一下我们学得怎么样:(抢答题)9+88+96+88+2预习先行试做练习题。
课后反思一年级上册数学课题有几棵树(二)学习目标能正确熟练地计算9和几、8和几、7和几、6和几的进位加法。
学习重难点进位加法的思考过程。
学习资源积木、卡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1-100之间8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计算。
2.通过观察加法和减法发现其规律性和运算步骤,理解数的概念。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掌握加减法计算的步骤及规律,并在游戏中将其运
用起来。
2.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加减法实现算数任务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热爱数学的情感,尊重数学之美。
2.通过游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觉学习数学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小鸟图章:给每个学生准备6只小鸟图章,分别为A、B、C、D、E、F图章。
2.数字卡片:给每位学生准备8张数字卡片,其中1-8的数字各一张,再准备一套空的8只小鸟图章卡片,用来记录即将进行的加减法运算。
3.启发性问题:
A:如果A有4只小鸟,B有3只,A给B两只,有多少小鸟?
B:如果A有7只小鸟,B有4只,A给B三只,有多少小鸟?
三、教学过程
(一)热身
1.师生自我介绍:由学生和老师分别自我介绍,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2.拼接小鸟:准备小鸟图章,师生分别拼接出小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讨论
1.启发性问题:老师出示启发性问题A、B。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5《有几只小鸟》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有几只小鸟》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7.5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比多少”的含义,学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培养学生数数和比较的能力。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排序,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观察和操作,对于生动有趣的活动感兴趣。
他们对10以内的加减法和简单的分类排序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但还不太会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比多少”的含义,学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培养学生数数和比较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比多少”的含义,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比多少”的含义。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小鸟的图片和实物模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2.准备PPT课件,展示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
3.准备对应的小鸟卡片,用于学生分组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个生动有趣的小鸟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故事情境中,有两组小鸟,一组有3只,另一组有5只,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哪一组的小鸟多。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两组小鸟的图片,一组有3只,另一组有5只。
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哪一组的小鸟多。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对应的方法,将小鸟进行匹配,从而比较两组小鸟的多少。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有几只小鸟教案|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有几只”这个问题是求数量的问题。
2.能够通过指数法表达这个数量。
3.能够能够练习使用指数法。
教学重点1.培养孩子对数量概念的理解。
2.帮助孩子学会使用指数法表达数量。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孩子理解“有几只”就是一个表示数量的问题。
2.如何教授孩子如何使用指数法。
教学准备1.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3.小鸟图片。
4.相关概念的复习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相关概念为让孩子更好地理解本次课程内容,需要先复习一下有关“数量”的相关概念。
其中可以包括“数量”的含义、数量的表述方式等等。
第二步:引入数学教学内容下面向孩子们介绍本次数学重点内容:有几只小鸟。
让孩子们看下面的图片,问他们“这个图片中,有几只小鸟呢?”让孩子们想一想、数一数,尽量发散思维,引导他们发现问题的本质就是一个“有几只”的问题,需要用数字来表示。
第三步:引入指数法接下来,引导孩子们掌握一种表述数量的方法:指数法。
首先,通过问题引导孩子们求出图中的小鸟数量,然后告诉孩子们可以用指数法来表述这个数量。
可以说:“这里有3只小鸟,我可以用3^表示这个数量。
”“意思是,有3只小鸟。
”让孩子们跟着老师读一遍,以帮助他们学会使用指数法。
第四步:练习接下来为孩子们提供一些练习题,以帮助他们巩固通过指数法表达数字的方法。
1.有5只小狗,现在还有3只小狗跟它们在一起,请用上面学到的指数法告诉我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狗?解答:我们已知有5只小狗,在加上现在还有3只小狗,所以现在在一起有8只小狗,用指数法表示就是8^。
2.爸爸的花园里有12只鸟,其中有6只是蓝色的,其他的都是红色的,请用上面学到的指数法告诉我有多少只鸟是红色的?解答:总共有12只鸟,其中6只是蓝色的,那么其他的就是红色的了,有12-6=6只,用指数法表示就是6^。
让孩子们一个一个来回答问题,并让他们发言,梳理思路,巩固相关概念和规则。
一年级上数学导学案有几棵树北师大版教案:有几棵树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中的“有几棵树”一节。
这一节主要让我们学习如何数数,如何通过数数来知道有几棵树。
我们会学习用手指头帮助数数,还会学习用画圈的方法来数数。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数数的基本方法,能够用手指头和画圈的方式来数数,并且能够准确地数出有几棵树。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通过数数来知道有几棵树,难点是如何准确地数数,特别是对于一些调皮的学生,他们可能会数错或者跳过一些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树木的图片,以及一些手指头和画圈的卡片,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数数。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拿出一些树木的图片,让学生们看看,然后我会问他们:“你们知道有几棵树吗?”让学生们尝试着用手指数数。
2. 讲解例题:我会拿出一张有5棵树的图片,让学生们用手指头或者画圈的方式来数数,然后我会告诉他们:“这里有5棵树。
”3. 随堂练习:我会让学生们自己拿出一张纸,用画圈的方式来数数,看看他们能够数出多少棵树。
4. 讲解答案:我会让学生们把自己的答案拿给我看,然后我会告诉他们正确答案,并解释为什么是这样的答案。
六、板书设计我会把“有几棵树”这个写在黑板上,然后下面写上“5棵树”,用手指头和画圈的图标来表示。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用手指头或者画圈的方式数出下面的树木数量。
答案:2. 题目:请用自己的方法数出下面的树木数量,并把答案写下来。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数数的基本方法掌握得很好,但是他们有时候会数错或者跳过一些数,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耐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能会通过一些游戏的方式来让学生们练习数数,提高他们的耐心和准确性。
同时,我也会让学生们尝试着用其他的方法来数数,比如用脚趾头,或者用笔在纸上画线的方式来数数,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加灵活地运用数数的方法。
一年级上数学导学案-有几只小鸟-北师大版一、教材基本情况•教材名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数数,算数,数的前后序•教材章节:第一章二、教学目标•能够使用数数的方法对物品进行计数•能够使用加减法简单地解决物品增加或减少的问题•能够通过练习巩固学习内容并提高计算能力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数数及加减法的含义和应用•难点: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数数和加减法的概念较为抽象,需要多次练习才能掌握四、教学过程1. 知识点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小故事:农场里有一只鸡和几只小鸟,小鸟们不停地飞来飞去,有的飞进农舍,有的飞进鸡棚。
那么问题来了:这里有几只小鸟呢?2. 数数的方法利用实物教学,将教室里各种小型玩具的数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分类和数数的方法计算物品的数量,并与实物进行对应。
3. 加减法的应用让学生回忆故事中小鸟的飞行情况,从而引出加减法的应用。
比如,如果小鸟们飞进鸡棚,鸡棚里原有的小鸟数量加上新飞进来的小鸟数量,就可以得到总数。
又如,如果有一些小鸟飞离了农场,就需要通过计算新旧数量的差值来得出变化的数量。
4. 练习和巩固让学生通过课后练习加深对数数和加减法的掌握,并提高计算能力。
五、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开展课堂练习和评价,检验学生对于数数和加减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来促进学生的交流和互动。
六、教学反思和总结针对学生学习的不同情况,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不同的辅助教学措施,如为落后生提供额外的练习机会等。
同时,也需要及时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教学方法和内容不断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有几只小鸟北师大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有几只小鸟》。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第六单元《有几只小鸟》,主要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我们将通过观察小鸟的图片,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而教学难点则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展示,我已经准备好了小鸟的图片和相关的练习题。
学生们则需要准备好自己的文具,包括笔和纸。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展示小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小鸟的数量。
然后,我会提出问题:“如果有两只小鸟飞走了,还剩下几只小鸟?”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比如:“如果有三只小鸟飞来了,现在有几只小鸟?”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 2+ 3= 5七、作业设计1. 计算题:(1)3 + 4 = ?(2)5 2 = ?(3)2 + 6 = ?2. 应用题:小明有5个苹果,他吃掉了2个,还剩下几个苹果?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于10以内的加减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但是,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进行计算时还是会出现错误,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进一步的强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我通过展示小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小鸟的数量,这是为了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10以内的加减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棵树--有几只鸟导
学案(XX北师大)
一年级上册数学
题有几棵树(一)学习目标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
2、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3、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4、进行环保教育。
学习重难点重点让学生感受计算的多样化。
学习资源情境图及一些实际数学问题的用品。
导学流程活动过程检查自学呈现目标任务导学1、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
2、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3、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4、进行环保教育。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一、情境引入,进行环保教育1、树林中有14棵小树,分两排种植,可是过不了多久一些小树死了,第一排死了2棵,第二排死了4棵,你说怎么办?
2、给小树浇了水,施了肥,还给小树带来了一个朋友,小草、小树快乐地生长,又活了两棵,长哪儿好呢?
3、小朋友去树林玩,去跳皮筋,劈树,摇树,还把小草带回家给自己的小兔朋友吃,小树又生病了,有3棵小树生病了,怎么办呢?在众多连续情境的呈现下,学生情感与小树产生关系,达到环保教育这一目的,又引导学生去研究所产生问题。
二、问题摆现,体会计算多样
8+8
+8
……这些在情况设计下,产生了这些算式,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1、8+6=14怎么来?(1)8+6=14 (2)8+6=14
(3)9+6=1
(4)8+6=14
()8+6=14
看见8就减2
2、自己研究其余算式。
3、比一比,谁算得快。
(说一道,算一道,并说算的方法)8+8
7+8
8+4
+8
8+68+3
4+8
8+7
8+
2+8拓展训练当堂达标现在我们去检查一下我们学得怎么样:(抢答题)9+8
8+9
6+8
8+2预习先行试做练习题。
后反
思
一年级上册数学
题有几棵树(二)
学习目标能正确熟练地计算9和几、8和几、7和几、6和几的进位加法。
学习重难点进位加法的思考过程。
学习资源积木、卡片。
导学流程活动过程检查自学呈现目标任务导学通过各种情景图能正确熟练地计算9和几、8和几、7和几、6和几的进位加法。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一、复习1、说说数的组成。
2、说说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二、练习第1题:摆积木1、独立计算。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
2、说说你是怎么算的?三、练习第2题:圈一圈
算一算1、让学生算出得数。
2、观察图,说说蝴蝶怎样飞就能凑成10。
3、交流方法。
四、练习第3、4题1、指导学生看懂题意,明确做题方法。
2、学生完成练习。
3、交流结果。
五、练习第题:蚂蚁回家1、完成第题,评出做得又对又快者,给予奖励。
2、仔细观察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六、练习第6题1、让学生观察图,理解图
的意思。
2、列式计算。
3、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七、总结。
拓展训练当堂达标看谁做得有对又快:8+3=
3+1=
9+9=
6+8=
3+9=
8+10=
0+8=
8+9=预习先行试做练习题。
后反
思
一年级上册数学
题有几只小鸟(一)学习目标1、让学生学会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2、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思考,并促进学生的担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3、理解凑+法的含义。
4、在游戏中培养与人合作的观念,并且有互相谦让的合作能力。
学习重难点重点让学生感受计算的多样化。
学习资源每组一份小棒。
导学流程活动过程检查自学呈现目标任务导学1、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2、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思考,并促进学生的担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3、理解凑+法的含义。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一、创设情况,提出问题教学首先从学生
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
1、由于天气的变冷,小鸟要飞到南方去了,看!南方的一个小朋友正数小鸟呢。
2、树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6只,一共有小鸟几只条呢?这些都是数学问题,你想解决吗?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组织小组活动)二、自主合作,解决问题
问题提出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加以解决。
1、7+6(1)数数法(2)7+6=13
(分小数凑大数)
(小木棍表示)
(3)7+6=13
(分大数凑小数)
(计数器表示)(4)7+6=13
看见7就+3
……2、4+7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6”的计算,是组织交流后共同解决,在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一些尝试后接受了交流的结果,一些机灵小朋友在交流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能有新的想法,在汇报后就进步,进一步尝试,也就是巩固阶段。
3、想一想,填一填。
可指名8至10位同学板演,不是机械段,而且学生对方法最终选择的体现和最佳方法的呈现,对凑+法要进一步落实。
拓展训练当堂达标现在我们去检查一下我们学得怎么样:(抢答题)本84页第3题。
预习先行试做练习题。
后反
思
一年级上册数学
题有几只小鸟(二)学习目标能正确熟练地计算7和几、6和几、和几的进位加法。
学习重难点进位加法的思考过程。
学习资源实物图片、数字卡片。
导学流程活动过程检查自学呈现目标任务导学能正确熟练地计算7和几、6和几、和几的进位加法。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一、复习说说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二、练习第1题:圈一圈,算一算。
1、独立计算。
引导学生通过圈一圈,体会凑十法。
2、说说你是怎么算的?三、练习第2题:看一看,填一填。
1、让学生算出得数。
2、观察图,先凑成10,再相加。
3、交流方法。
四、练习第4题1、指导学生看懂题意,明确做题方法。
2、学生完成练习。
3、交流结果,你画成了什么?五、练习第题:凑111、出示数字卡片,看教师出示的卡片列式。
2、仔细观察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引导总结规律。
六、总结。
拓展训练当堂达标看谁做得有对又快:8+=
6+7=
8+4=
6+8=
3+8=
8+10=
0+8=
6+9=预习先行试做练习题。
后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