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图像处理技术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10.16 MB
- 文档页数:98
第3章图像处理技术与应用3.1 图像基础知识3.2 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 CS3.1 图像基础知识图形与图像图像的基本属性色彩与颜色模型图像的数字化图像文件的格式图形图像组成用计算机指令来表示一幅图,如画点、画线、画圆、画矩形等。
由像素点组成,每个像素点用若干二进制位表示其颜色、亮度和饱和度等属性。
优点任意缩放不变形适合表现自然界真实的景象缺点不适合描述复杂图形及真实世界所需存储空间比较大1.图形与图像2.图像的基本属性⏹像素:组成图像的基本单位,数字化过程中最小的采样点。
⏹图像大小:构成图像横向和纵向的像素点数目。
⏹分辨率:72ppi,打印时一般设为300ppi。
⏹像素深度:每个像素点所用二进制的位数,RGB彩色图像至少为24位,每个像素点可以有 224(约1600多万)种颜色中的一种。
3.色彩与颜色模型(1)色彩的产生物体本身是无色的,是光使物体有了颜色。
例如:在3ds Max的场景中放置了一个茶壶和一盏泛光灯,不同灯光颜色下茶壶所呈现的颜色。
色彩的三要素:色相、亮度和饱和度饱和度增加亮度增加色相①色相:色彩的外在表现,如红色、绿色和蓝色等。
②亮度:人眼感觉到的颜色明亮程度。
③饱和度:色彩的纯度,即颜色的深浅程度。
三原色(三基色)⏹光色三原色:红绿蓝(R G B)①任何颜色都可以用红、绿、蓝3种颜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②红绿蓝是白光分解后的主要色光,符合人眼的视觉生理效应;③红绿蓝相互独立,其中一种色光不能由另外两种混合而成。
⏹印刷三原色:青色、品红色、黄色(C M Y)⏹颜料三原色:红黄蓝(符合人眼的感觉实际)颜色模型:描述和表示颜色的一种抽象的数学模型。
⏹计算机处理图像:RGB模型⏹印刷彩色图像:CMYK模型⏹彩色电视信号传输:YUV或YIQ模型RGB颜色模型的色彩空间(4)颜色模型和色彩空间色彩空间:用特定的颜色模型可以生成的颜色范围。
⏹Lab颜色模型:固定的色彩空间,与设备无关;⏹RGB、CMYK、HSB和HSL等颜色模型:与设备有关,不同设备可能具有不同的色彩空间。
多媒体信息处理—图像处理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影响图像质量的三要素:分辨率、颜色、文件格式,区分位图与矢量图。
2.学习图像获取的方法3.了解常用图像加工工具4.实践体验photoshop常用三项基本操作二.重点难点:使用photoshop处理图片,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过程:四.知识拓展观看视频《My world with PS》观看使用ps违法乱纪的现象五.师生进行总结学情分析:一、高一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的时期,有些同学乐于发言喜欢跟老师合作;而有些同学开始羞涩保守,甚至开始抵触老师;不同年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
针对这些特点,老师可以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
从学生感兴趣特的话题入手,一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另一方面又要适当引导不能一味屈尊或者迁就学生的不良兴趣。
二.学生平时接触过有关图像处理的操作,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
通过课上操作发现学生知识有哪些方面的欠缺,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采取变通灵活的教学策略三.学生学习风格分析班级整体学习风格:一个班级的孩子在一起时间长了会形成“班级性格”,有些班级思维活跃、反应迅速,但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稍微欠缺;有些班级则较为沉闷,但可能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
不同的学生个体也是如此,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经验和课堂观察,敏锐捕捉相关信息,通过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合作等方式尽量取学生之长、补其之短。
效果分析本次授课总体效果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带动学生的活力,让学生们融入到图片处理的有趣世界当中。
1.课前的安排哈利波特以及神笔马良的宣传视频将绚丽多彩画面世界传递给同学,这两部电影的特效极具代表性,以此引导学生们的兴趣。
对于这个安排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学生们都饶有兴趣的观看,也为接下来对图片处理的教学做好铺垫。
2.在本次教学中对一些概念点(像素,分辨率等)以举图为例发散思维的方式,让同学们自己理解概念,用学生们自己的思维和语言来达到理解记忆的目的。
图像处理说课稿尊敬的指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图像处理》。
本次说课分5个部分:分别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和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我将从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三个方面来阐述.1、教材简析:我选用的教材是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和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学信息技术。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七节《图像处理》,主要介绍了windows自带的图像处理软件---画图程序的启动和退出的方法、画图窗口的组成、运用画图工具进行简单的绘画以及对图画的修改和保存。
本节课是把学生带入画图世界的启蒙课程,也为将来学生学习专业的绘图软件打下基础。
概念不多,但操作性较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和脑,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一种简单有趣的绘图方法。
2、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当前的实际情况和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以及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我选择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教学目标进行说明:a.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画图程序中比较常用的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会制作图形并会保存已完成的图画作品,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浓厚的兴趣。
b.c.过程与方法:我主要通过讲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团队比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掌握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一般方法。
d.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图片展示、互评作品等环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分享欢乐,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重点和难点由于本节课是画图的基本课程,所以我将本节课的重点设置为画图工具的使用,教学难点设置为颜色填充工具的使用和图像的修改。
二、学情分析根据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要求,我做了以下学情分析:我所教课的主要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但好奇心比较强、好动,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喜欢发表意见,能很快地接受新鲜事物,对电脑具有浓厚兴趣。
图像处理技术原理与应用介绍第一章:图像处理技术概述图像处理技术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数字化处理来改善或者增强图像的质量、提取有用的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用于医学图像诊断、安防监控、自动驾驶等领域。
图像处理技术的原理是将图像数据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应用各种算法和方法进行处理。
第二章:图像获取与采集技术图像的获取与采集是图像处理的第一步,包括摄影、扫描、摄像、雷达等方式。
在数字相机中,光经过镜头进入感光元件,通过光电转换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扫描技术通过移动的感光元件逐行采集图像,如CCD和CMOS传感器。
雷达技术利用电磁波回波来获得图像信息,适用于远程目标探测等场景。
第三章:图像预处理技术图像预处理是图像处理流程中的重要环节,旨在提取和增强图像中有用信息,去除噪声和不必要的细节。
常用的预处理技术包括灰度变换、图像平滑、图像增强和边缘检测等。
灰度变换在图像中引入了灰度级别的变化,用于增强图像对比度和亮度。
图像平滑通过低通滤波器来去除图像中的高频噪声。
图像增强技术则用于增强图像的细节和边缘。
边缘检测技术可以检测出图像中物体之间的边界。
第四章:图像分割与特征提取图像分割是指将图像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或对象,常用的算法包括阈值分割、区域生长、边缘检测等。
阈值分割通过设定一个阈值,将图像中灰度值高于或低于该阈值的像素归为同一类。
区域生长是一种通过像素之间的相似性将相邻像素合并的方法。
边缘检测通过检测图像中的灰度级别变化来找到物体之间的边界。
特征提取是在图像分割的基础上,提取出图像中的有用属性,如纹理、形状、颜色等,用于后续的图像识别和分类。
第五章:图像压缩与编码图像压缩是通过减少图像中的冗余信息来减小图像的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
常见的图像压缩算法有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
无损压缩通过对图像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来保证图像的完整性,如Huffman编码和LZW编码。
有损压缩则通过舍弃一部分信息来减小图像的大小,如JPEG和JPEG2000。
认识画笔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信息技术》教材第三章“图像处理”,详细内容为“认识画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画笔工具的种类、功能及使用方法,学会运用画笔进行绘画创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画笔工具的基本种类、功能及使用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学会运用画笔工具进行绘画创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绘画的兴趣,提高审美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画笔工具的熟练运用。
教学重点:画笔工具的种类、功能及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机、投影仪、画笔工具示例图片。
2. 学具:计算机、画笔工具软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引导学生观察画中的细节,引出画笔工具的使用。
2. 讲解:a. 介绍画笔工具的种类(如铅笔、毛笔、水彩笔等)。
b. 讲解画笔工具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c. 演示画笔工具的使用,边讲解边示范。
3. 实践操作:a. 学生跟随教师步骤,尝试使用画笔工具。
b. 学生自由练习,创作一幅简单的绘画作品。
4. 课堂互动:a.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学习。
b. 教师点评学生作品,给予指导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画笔2. 板书内容:a. 画笔工具种类:铅笔、毛笔、水彩笔等。
b. 画笔工具功能及使用方法。
c. 课堂实践: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画笔工具,创作一幅以“春天”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画笔工具的使用掌握程度,以及对绘画创作的兴趣。
2. 拓展延伸:a.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尝试使用其他图像处理工具,提高绘画水平。
b. 鼓励学生关注绘画艺术,了解不同绘画风格和技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画笔工具的熟练运用。
2. 教学重点:画笔工具的种类、功能及使用方法。
3. 实践操作环节:学生跟随教师步骤,尝试使用画笔工具。
卫星图像处理软件初学者教程第一章:引言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卫星图像处理软件在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农业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教程将为初学者介绍卫星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常见功能,帮助读者了解并掌握这些软件的使用方法。
第二章:卫星图像文件格式卫星图像文件有多种格式,如TIFF、JPEG、ENVI等。
本章将详细介绍常见的卫星图像文件格式及其特点,包括像素值、波段数、空间分辨率等相关内容。
第三章:图像预处理图像预处理是卫星图像处理的第一步,它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过程。
本章将介绍常见的图像预处理方法和步骤,并结合实例演示如何进行图像预处理。
第四章:影像解译影像解译是卫星图像处理的核心内容,它包括分类、目标提取、变化检测等任务。
本章将介绍常见的影像解译算法和工具,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影像解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五章:特征提取与分析特征提取与分析是卫星图像处理中的重要环节,它能从卫星图像中提取出目标的形状、纹理、光谱等特征,并进行定量化分析。
本章将介绍常见的特征提取和分析方法,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方法在卫星图像中进行目标识别和监测。
第六章:地理信息系统与卫星图像处理软件的集成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卫星图像处理软件的集成可以充分发挥卫星图像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实现更多样化的分析和可视化效果。
本章将介绍如何将卫星图像处理软件与GIS软件进行集成,以及如何利用集成后的功能进行地学分析和应用。
第七章:卫星图像处理软件的算法开发与编程卫星图像处理软件中的算法开发与编程是更高级别的技术要求,但它可以帮助用户在卫星图像处理中实现更复杂和个性化的功能。
本章将介绍基于卫星图像处理软件的算法开发和编程方法,包括常用的编程语言和开发环境,以及算法调试和优化技巧。
第八章:卫星图像处理软件应用案例卫星图像处理软件在不同领域有着丰富的应用案例,如农业监测、城市规划、环境变化等。
本章将介绍几个典型的应用案例,包括数据获取、处理方法和结果分析,帮助读者了解卫星图像处理软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