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在儿童哮喘长期控制中的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6.12 MB
- 文档页数:48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影响研究目的:探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
方法:将104例门诊就诊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患儿均予常规抗感染、平喘及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吸入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观察组予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2%(P<0.05)。
结论:正确合理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可以实现哮喘的有效控制。
标签:支气管哮喘;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近年来,中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1]。
哮喘急性发作可引起气道痉挛、呼吸困难,甚至窒息,且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给社会和家庭带来负担。
2005年7月以来笔者应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7月~2008年10月在本院儿科哮喘门诊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04例。
纳入标准:符合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制订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试行)》诊断标准[2]:①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与接触冷空气,物理、化学刺激及呼吸道感染等有关;②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③经抗哮喘治疗临床症状缓解;④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者,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能够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最大呼气流量每日变异率达20%以上。
排除标准:①激素依赖患儿;②合并有心、肝、肾及其他器官严重性疾病患儿;③治疗前3 d 内使用过全身激素者;④对吸入性药物过敏或不能耐受的患儿。
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有104例,其中,男62例,女42例;年龄4~14岁,平均(6.4±3.8)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2.7±0.8)年;合并有荨麻疹8例,过敏性鼻炎47例,有家族哮喘病史25例。
按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
用于治疗哮喘的糖皮质激素及用法指南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气喘、胸闷、咳嗽等症状。
糖皮质激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哮喘的药物,本文将介绍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及其用法指南。
一、糖皮质激素的分类糖皮质激素主要分为两类: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和口服型糖皮质激素。
1.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哮喘治疗中的首选药物,它能够通过吸入方式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具有副作用少、效果显著等优点。
常见的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包括:布地奈德、倍氯米松、氟替卡松等。
2. 口服型糖皮质激素口服型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哮喘发作时的急性缓解,也可以用于控制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
常见的口服型糖皮质激素包括:泼尼松、甲泼尼龙等。
二、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糖皮质激素通过与细胞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影响多种炎症反应,从而起到抑制炎症、减轻肺部病变的作用。
它具有抗炎、抗过敏、免疫抑制等多方面的作用。
三、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方法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方法相对简单,下面将详细介绍。
1. 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在开始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之前,应咨询医生,并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
2. 清洁口腔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之前,应将口腔内的食物残渣清除干净,并漱口,以防止药物残留在口腔内。
3. 正确使用吸入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通常需要使用吸入器。
在使用之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照说明书的指导正确使用吸入器。
4. 坚持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效果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因此,患者应坚持按时使用,并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
四、口服型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方法口服型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方法相对复杂,下面将详细介绍。
1. 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口服型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不能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
2. 逐渐减量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会导致一系列的副作用,因此,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医生会逐渐减少剂量,直至停药。
患者在减量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3. 避免突然停药口服型糖皮质激素不能突然停药,应逐渐减量。
㊃综述㊃儿童哮喘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性的研究进展张妍涵㊀周㊀渊㊀卢燕鸣DOI:10.3877/cma.j.issn.1674⁃6902.2019.03.028基金项目:上海交通大学 医工交叉研究基金面上项目(YG2016MS57)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郊区三级医院临床能力建设项目(SHDC12014905)作者单位:20111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儿科通信作者:卢燕鸣,Email:luyanming1973@aliyun.comʌ关键词ɔ㊀儿童哮喘;㊀吸入性糖皮质激素;㊀依从性中图法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A㊀㊀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㊂根据2010年第三次全国城市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儿童哮喘现患率㊁累计患病率与10年前相比有明显增高[1]㊂作为一种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慢性疾病,儿童哮喘如不经过合理的治疗,不仅会给患儿及其家长带来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2],更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㊁学习及日常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严重的哮喘急性发作及并发症甚至可以危及生命㊂因此早期诊断㊁治疗与合理预防儿童哮喘,对于减少哮喘的急性发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效益㊂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nhaledcorticosteroids,ICS)作为长期治疗和控制哮喘的首选药物[3⁃4],需要长期坚持规律用药,才能达到控制和预防哮喘发作的作用㊂然而目前儿童哮喘ICS用药依从普遍较低,而用药依从性差是导致儿童哮喘控制不佳的最主要原因[5⁃6]㊂本文旨在对儿童哮喘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做一综述,从而为改善儿童哮喘治疗依从性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法㊂一㊁依从性评价方法目前常用评估儿童哮喘ICS治疗依从性的方法很多,包括哮喘日记卡㊁匿名问卷㊁药房处方记录㊁电子监控设备㊁医生的主观评价㊁剂量计数器㊁计算剩余药量等㊂其中药房处方记录比较容易获得,但是只能说明有配药,不能确定是否有坚持用药;另外哮喘日记卡或匿名问卷,由于简便易行,成本较低,也常被用于评估依从性㊂然而研究表明,哮喘儿童或家长的报告不管是基于日记卡或匿名问卷,用来评估治疗依从性都是高度不可靠的[7]㊂哮喘儿童或家长基于不准确的回忆,往往会高估自己或他们的孩子坚持用药的依从性;此外,出于家长及儿童对于医生的喜爱或信任,他们可能会更容易报告说一直在按照医嘱坚持用药,即使他们并没有这样做[8]㊂因此应该尽量采用客观且准确的方法来评估依从性㊂基于此,近年来电子监控设备被直接应用于检查药物依从性㊂它不仅可以精确地记录患者用药的日期㊁时间㊁时长,而且能够对未按计划服用药物的患者进行实时提醒㊂由于其具有客观性和提供有关治疗模式的详细信息的能力,现被视为监测依从性的 金标准 [9]㊂二㊁儿童哮喘ICS吸入依从性相关的现状既往的文献报告显示,哮喘儿童中能坚持长期规范治疗的比例在22% 63%不等[10],但大多数ICS治疗的依从性低于50%㊂Williams等[11]发现哮喘控制水平的恶化(需口服糖皮质激素㊁因哮喘急性发作引起的急诊就诊和住院等),其中有24%归因于用药不依从㊂当患者的ICS依从性每増加25%时,其哮喘恶化的风险可以降低11%㊂近年依从性评价方法的研究热点主要采用较为客观的电子监控方法对依从性进行评测,Morton等[12]一项随机对照研究表明,在采用电子依从性监测和日常提醒下的干预组中,其ICS用药依从性可达70%㊂国内目前多数相关依从性报道多采用主观性方法,如黄群仙等[13]一项回顾性分析中,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50例哮喘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约有47.6%的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自行停药或减量等不遵医嘱行为㊂从上述结果来看,尽管近年对儿童哮喘治疗的关注度提高,依从性研究方法相对客观,但较低的用药依从性仍然是一个有待改善的问题㊂三㊁儿童哮喘ICS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1.家长及患儿相关因素(1)家长及患儿哮喘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由于儿童患者的特殊性,家长对哮喘治疗的观念㊁态度及认知程度直接影响了儿童哮喘的治疗㊂对我国29所城市儿童哮喘家长知信行问卷调查显示,有33%的家长不清楚哮喘的本质是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因此不会长期配合医师规范化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时,只有17%的患儿家长会加大吸入激素剂量,有20%的患儿家长感到束手无策[14]㊂由此可见,家长对哮喘的本质㊁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缺乏正确的认识,故很难树立通过长期吸入治疗来预防哮喘急性发作的理念㊂一项对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研究,按年龄分为年轻人和老年人,健康教育使两组的依从性都得到显著提高,但在年轻人中则更为明显㊂该项研究显示在老年人中,对药物的依从性从40%提高到88%,在年轻人中从70%提高到96%[15]㊂因此通过对哮喘儿童及家长进行个别指导㊁群体教育㊁阅读哮喘手册等健康教育的干预方式,可使哮喘儿童及家长正确认识哮喘疾病的本质㊁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等,并树立长期治疗的信心,从而积极主动地接受治疗㊂(2)父母受教育程度㊁社会经济及居住环境等因素:国外调查中发现,依从性差与非白人㊁低文化水平㊁低家庭收入㊁单亲家庭等因素相关,在754名纳入研究的儿童中,280名(37%)哮喘控制欠佳;西班牙裔儿童(51%)比黑人(37%)或白人(32%)儿童更为常见[16]㊂国内一项对250例哮喘儿童用药依从性影响的研究发现,家长文化程度㊁居住地㊁疾病认知评分㊁自费治疗与患儿治疗依从性相关[13]㊂受教育程度㊁种族和族裔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知识获取,与医疗服务提供者进行的有效沟通,并取得有效社会支持的能力,都可影响ICS治疗的依从性㊂医护人员应熟悉与哮喘治疗依从性相关的家庭影响因素,从而为哮喘儿童制定个体化的长期治疗方案㊂同时在环境因素方面,应该针对减少与过敏原接触及烟草暴露等相关教育及干预,避免过敏原㊁烟雾等因素的反复接触而导致哮喘的反复发作,否则会影响疗效,降低治疗依从性㊂(3)担心治疗药物的副作用:由于对ICS治疗缺乏正确的认识,许多哮喘患儿家长认为 是药三分毒 ,多会出现 谈激素色变 ,担心长期使用激素会引起骨质疏松㊁肥胖㊁影响生长发育等不良反应㊂也有部分哮喘儿童由于用药后未及时清洁口腔,出现声音嘶哑㊁口咽部真菌感染等局部副作用而停止用药㊂同样在儿童哮喘家长知信行问卷调查中显示,69%的家长认为长期吸入激素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17]㊂对99名青春期前儿童(2 13岁)哮喘1年累积剂量和身高生长速度关系的研究表明,在指南推荐ICS吸入剂量下,为期一年的ICS治疗并没有导致显著的或相关的生长抑制[18]㊂对此,医务人员应耐心向患者解释常用哮喘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及其应对措施,让患者正确认识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告知吸入治疗后应及时洗脸,清水漱口等,从而消除对不良反应惧怕的心理,提高用药依从性㊂(4)忘记用药:哮喘儿童常常由于学习或气喘症状缓解等因素而忘记使用吸入药物,加上家长平时工作较忙忘记提醒患儿用药,从而造成不用药或漏用药的行为,导致哮喘控制不佳或哮喘反复发作㊂一项为期6个月的调查显示,使用具有提醒用药功能的电子监控设备的哮喘儿童,其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19]㊂国外有研究,药物提醒系统㊁疾病监测系统等,能显著地提高ICS治疗的依从性[20]㊂(5)心理因素:在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化过程中,不难发现心理因素对于儿童哮喘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㊂王莉华等[21]对6 13岁的哮喘儿童行为问题与母亲心理状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哮喘组儿童更容易出现心烦㊁发呆㊁静坐㊁易怒㊁忧伤㊁睡眠困难等表现,低心理健康状态和不良的应对方式相互作用,可诱发并加剧哮喘;而哮喘儿童的母亲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等问题㊂因此医务人员应在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针对哮喘儿童及家长的心理状态及心理问题,辅以心理干预,从而提高ICS治疗依从性㊂2.确诊年龄及吸入技术相关因素(1)诊断哮喘时儿童的年龄及疾病的严重程度:儿童哮喘诊断年龄和ICS治疗依从性之间存在关联㊂研究发现,在诊断哮喘时,年龄每增加1岁其依从性降低3%,这可能与早期诊断哮喘,使得儿童有更多的机会形成药物依从性习惯有关[9]㊂疾病的严重程度与ICS治疗依从性同样存在关联,哮喘的严重程度每增加1级,其ICS治疗依从性好的概率降为原来的0.61倍[22]㊂这可能是由于哮喘症状的反复发作,病情较重者认为ICS治疗效果不佳,从而降低治疗的依从性㊂而ICS治疗依从性差也可以加重哮喘儿童的病情㊂因此,应早期诊断㊁治疗儿童哮喘,同时加强对病情较重患者ICS治疗依从性的关注㊂(2)吸入技术及吸入装置问题:目前儿童常用的吸入装置主要包括定量吸入器㊁干粉吸入器㊁雾化吸入器等㊂由于吸入装置类型的多样化,哮喘儿童及家长若未经正确指导,在使用装置时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技术问题,这种不正确的吸入技术会对治疗的疗效及依从性产生影响[23]㊂再者,有些设备使用方法较为复杂并要求保持安静几分钟以配合治疗,这都可能会给学龄前儿童的治疗带来障碍[24]㊂此外,由于吸入方法的不正确,导致进入气道的药量不足,从而减少药物在肺内的沉积量,降低药物的疗效,使其对ICS的疗效失去信心,进而降低ICS治疗的依从性[25]㊂国外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只有16%的哮喘儿童能够正确的完成定量吸入器吸入技术所有的步骤,其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那些不能正确使用定量吸入器哮喘患者[23]㊂由此看来,医务人员应以示范等方式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常用的吸人装置,以保证ICS吸入疗效,从而提高ICS治疗的依从性㊂3.医务人员因素(1)认知及沟通技巧:关于哮喘是慢性气道炎症的概念已被大部分的医护人员所认识,然而研究显示仍有部分医生缺乏对哮喘长期㊁规范化㊁个体化治疗的意识,对长期ICS治疗心存顾虑[26]㊂很多基层医生由于对哮喘的病因㊁诊断㊁分级治疗㊁药物使用的新进展缺乏了解,不能对患者及家长进行医学教育和宣教,得不到患者的信任从而降低患者用药依从性㊂此外,仍有医生表示,全球哮喘防治指南(GINA)中的指导方针难以很好实践的原因是在现实生活中缺乏一定的适用性并低估了其复杂性,另一方面,部分医生声称指导方针是针对疾病本身的,而不是以患者为导向的,且哮喘的患者变化和异质性很少被考虑在其中[27]㊂虽然儿科医生花费较多日常的工作时间来进行随访,然而他们很少接受以患者为中心的沟通技巧培训或者反馈,很难能有效地进行这种慢性疾病的咨询[8]㊂大量的研究显示,一个医务人员若能获得患者及家属信任,与家属建立和谐伙伴关系㊁敏锐觉察及评估患儿病情变化及治疗存在问题,就能有效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及结局[28]㊂最新一项研究表明,对卫生保健专业人员进行动机性访谈(motivationalinterviewing)方式的培训,能有效提高哮喘药物治疗依从性[29]㊂因此,需要对医护人员进行医患沟通技巧的培训,并鼓励患者与医护人员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同时为患者建立哮喘档案,记录患者的病情㊁用药等情况,以便患者在序贯治疗中得到良好的咨询,从而增强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提高ICS治疗依从性㊂(2)个体化㊁规范化治疗方案:哮喘治疗应以病情分级为基础,根据病情控制水平进行升级或降级的治疗原则,同时简化用药方法,减少用药种类,减少每日用药次数,并结合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为患者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㊂在一项为期24周的前瞻性研究中显示,进行个体化治疗的哮喘患者对ICS治疗的依从性超过60%,是常规治疗者的9倍[30]㊂对哮喘患儿建立哮喘医疗管理档案研究显示,接受规范化管理治疗的管理组患儿哮喘控制率㊁哮喘发作次数㊁急诊次数㊁住院次数及用药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1]㊂因此,推广儿童哮喘规范化管理治疗,可提高哮喘患儿家长的知信行水平,改善患儿治疗依从性,从而有效控制哮喘㊂综上所述,哮喘儿童ICS治疗的不依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治疗的依从性直接关系到哮喘病情的发展及治疗效果㊂医护人员在管理哮喘儿童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对哮喘儿童ICS吸入治疗依从性的重视,继续探索可干预影响依从性的因素,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提高哮喘儿童ICS治疗的依从性,达到哮喘长期管理的目的,从而改善哮喘儿童肺功能及气道高反应性,提高哮喘儿童的生活质量㊂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第三次中国城市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729⁃735.2㊀MoonieSA,SterlingDA,FiggsL,etal.Asthmastatusandseverityaffectsmissedschooldays[J].JSchHealth,2006,76(1):18⁃24.3㊀BatemanED,HurdSS,BarnesPJ.GlobalStrategyfortheAsthmaManagementandPrevention[J].EurRespirJ,2008,31(1):143⁃78.4㊀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编辑委员会中华儿科杂志.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3):167⁃181.5㊀LindsayJT,HeaneyLG.Nonadherenceindifficultasthma⁃facts,myths,andatimetoact[J].PatientPreferAdherence,2013,7:329⁃336.6㊀RankMA,HaganJB,ParkMA,etal.Theriskofasthmaexacerbationafterstoppinglow⁃doseinhaledcorticosteroids: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of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J].JAllergyClinImmunol,2013,131(3):724⁃729.7㊀MortonRW,EverardML,ElphickHE.Adherenceinchildhoodasthma:theelephantintheroom[J].ArchDisChild,2014,99(10):949⁃953.8㊀KlokT,KapteinAA,BrandP.Non⁃adherenceinchildrenwithasthmareviewed:Theneedforimprovementofasthmacareandmedicaleducation[J].PediatrAllergyImmunol,2015,26(3):197⁃205.9㊀ChanAH,StewartAW,FosterJM,etal.Factorsassociatedwithmedicationadherenceinschool⁃agedchildrenwithasthma[J].ERJOpenRes,2016,2(1),pii:00087⁃2015.10㊀BarnesCB,UlrikCS.Asthmaandadherencetoinhaledcorticosteroids:currentstatusandfutureperspectives[J].RespirCare,2015,60(3):455⁃468.11㊀WilliamsLK,PetersonEL,WellsK,etal.Quantifyingtheproportionofsevereasthmaexacerbationsattributabletoinhaledcorticosteroidnonadherence[J].JAllergyClinImmunol,2011,128(6):1185⁃1191.12㊀MortonRW,ElphickHE,RigbyAS,etal.STAAR:a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ofelectronicadherencemonitoringwithreminderalarmsandfeedbacktoimproveclinicaloutcomesforchildrenwithasthma[J].Thorax,2017,72(4):347⁃354.13㊀黄群仙,向阳.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依从性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4):114⁃116,119.14㊀赵京.全国29城市哮喘儿童家长哮喘知信行现况调查[A].中华医学会(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㊁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㊁欧洲变态反应学及临床免疫学学会(EAACI).中华医学会2010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中欧变态反应高峰论坛参会指南/论文汇编[C].中华医学会(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㊁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㊁欧洲变态反应学及临床免疫学学会(EAACI):2010:215㊀KishanJ,GargK.Effectofhealtheducationoncomplianceinasthma[J].JIndianMedAssoc,2012,110(10):700,702⁃705.16㊀SmithLA,BokhourB,HohmanKH,etal.Modifiableriskfactorsforsuboptimalcontrolandcontrollermedicationunderuseamongchildrenwithasthma[J].Pediatrics,2008,122(4):760⁃769.17㊀中国哮喘儿童家长知信行调查项目组.中国大陆29个城市哮喘患儿病情控制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华儿科杂志,2013,51(2):90⁃95.18㊀WardenierNR,KlokT,deGrootEP,etal.Heightgrowthinchildrenwithasthmatreatedwithguideline⁃recommendeddosagesoffluticasoneandelectronicallyassessedadherence[J].ArchDisChild,2016,101(7):637⁃639.19㊀ChanAH,StewartAW,HarrisonJ,etal.Theeffectofanelectronicmonitoringdevicewithaudiovisualreminderfunctiononadherencetoinhaledcorticosteroidsandschoolattendanceinchildrenwithasthma:a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J].LancetRespirMed,2015,3(3):210⁃219.20㊀VanGaalenJL,HashimotoS,SontJK.Telemanagementinasthma:aninnovativeandeffectiveapproach[J].CurrOpinAllergyClinImmunol,2012,12(3):235⁃240.21㊀王莉华,郭庆辉,李朝霞,等.哮喘儿童行为问题与母亲心理情绪状态的关系[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4,25(6):937⁃939.22㊀张冉,田庆秀,余丽君.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性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42⁃47.23㊀LurslurchachaiL,KrauskopfK,RoyA,etal.Metereddoseinhalertechniqueamonginner⁃cityasthmaticsanditsassociationwithasthmamedicationadherence[J].ClinRespirJ,2014,8(4):397⁃403.24㊀ArmstrongML,DuncanCL,StokesJO,etal.Associationofcaregiverhealthbeliefsandparentingstresswithmedicationadherenceinpreschoolerswithasthma[J].JAsthma,2014,51(4):366⁃372.25㊀MelaniAS,BonaviaM,CilentiV,etal.Inhalermishandlingremainscommoninreallifeandisassociatedwithreduceddiseasecontrol[J].RespirMed,2011,105(6):930⁃938.26㊀鲍一笑,林芊,包军.提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儿童哮喘发生[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28(11):804⁃808.27㊀AhmadA,SorensenK.Enablingandhinderingfactorsinfluencingadherencetoasthmatreatmentamongadolescents:Asystematicliteraturereview[J].JAsthma,2016,53(8):862⁃878.28㊀PeláezS,AlexandrineJL,JohanneC,etal.Patientsᶄperspectiveofbarriersandfacilitatorstotakinglong⁃termcontrollermedicationPatientsᶄperspectiveofbarriersandfacilitatorstotakinglong⁃termcontrollermedicationforasthma:anoveltaxonomy[J].[J].BMCPulmMed,2015,15:42.29㊀Roman⁃RodriguezM,Ibarrola⁃RuizL,MoraF,etal.Motivationalinterviewingforadherence:post⁃trainingattitudesandperceptionsofphysicianswhotreatasthmapatients[J].PatientPreferAdherence,2017,11:811⁃820.30㊀JansonSL,McGrathKW,CovingtonJK,etal.Individualizedasthmaself⁃managementimprovesmedicationadherenceandmarkersofasthmacontrol[J].JAllergyClinImmunol,2009,123(4):840⁃846.31㊀马旭升,涂林修,梅依君,等.儿童哮喘规范化管理治疗效果评价[J].临床儿科杂志,2015(8):706⁃709.(收稿日期:2019⁃01⁃15)张妍涵,周㊀渊,卢燕鸣.儿童哮喘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CD].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9,12(3):372⁃374.。
儿童哮喘的药物治疗策略比较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慢性呼吸道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超过3亿儿童患有哮喘。
对于儿童哮喘的治疗,药物疗法是最常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本文将比较儿童哮喘的药物治疗策略,以帮助家长和医生更好地选择适合儿童的治疗方案。
1. 短效β2-激动剂(SABA):SABA是一类常用于急性哮喘发作的药物,如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
它们通过放松气道平滑肌,迅速缓解支气管痉挛和呼吸困难。
然而,SABA只是一种缓解性药物,对于长期控制儿童哮喘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2. 长效β2-激动剂(LABA):LABA是一类通过激活β2-受体来扩张气道,从而控制哮喘症状的药物。
相比于SABA,LABA的作用时间更长,可以提供持续的支气管舒张效果。
然而,对于儿童使用LABA还存在一些争议,因为长期使用可能增加哮喘发作的风险。
3. 糖皮质激素(ICS):ICS是一类通过减少气道炎症反应来控制哮喘的药物。
它们常用于儿童哮喘的长期控制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在儿童哮喘的治疗中首选ICS单药治疗或联合其他药物使用。
ICS的副作用相对较少,但需要定期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
4.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s)是一类口服药物,通过阻断白三烯的作用来减少气道炎症和收缩气道平滑肌。
LTRAs适用于不能使用ICS的儿童哮喘患者,或者作为ICS的辅助药物使用。
然而,对于儿童哮喘的长期控制,LTRAs的效果相对较弱。
5. 阻断免疫球蛋白E(IgE)抗体:抗IgE抗体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制剂,用于控制重度变应原致敏的儿童哮喘。
它通过结合和清除体内的IgE,减少过敏反应,从而改善哮喘症状。
然而,抗IgE抗体的使用受到一些限制,如高昂的价格和注射给药的不便利性。
综合来看,儿童哮喘的药物治疗策略包括使用短效β2-激动剂和长效β2-激动剂来缓解急性发作,以及使用糖皮质激素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来长期控制病情。
对于重度变应原致敏的儿童哮喘,抗IgE抗体也可作为一种治疗选择。
合理用药 提高哮喘儿童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安全性目前吸人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ICS)是成人和儿童哮喘患者长期治疗的首选药物,其可有效控制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减少患者急诊和住院的次数,并可望防止儿童哮喘迁延为终身疾患。
然而由于ICS可经胃肠道及终末肺组织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儿童又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ICS的全身性影响尤其是对肾上腺功能和生长的潜在抑制作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现对ICS潜在的全身性副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做一综述,期望为临床更有效、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一、ICS进入血液循环的途径ICS经吸人装置输出后,大部分停留于口咽部,仅有小部分沉积于肺内。
沉积在口咽部的药物经吞咽进入胃肠道从而被吸收,经肝脏首过代谢后进入血循环。
吸人肺部的药物沉积在各级支气管而发挥其局部抗炎作用,其中直径<2μm的药物颗粒可进入终末肺组织(肺泡管和肺泡),透过气液屏障直接吸收进入血循环。
故ICS潜在的全身副作用取决于由肺组织及消化道吸收入血的药物总量。
不同种类ICS的药代动力学特点(肝脏首过代谢率、半衰期等)不同,不同装置其肺部及口咽沉积率不同,因此,决定ICS潜在全身性副作用的因素包括ICS种类、剂量和所选用的吸人装置,还与患儿年龄、种族、病情严重程度等相关。
凡能增加药物进入终末肺组织和从胃肠道吸收入血的因素均有可能增加ICS潜在的全身性副作用。
二、决定ICS全身性副作用的相关因素1.ICS种类:不同的ICS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及药代动力学特点,而药代动力学特点是不同种类ICS潜在全身副作用大小的决定因素。
目前国内常用的三种ICS包括丙酸氟替卡松(PP)、布地奈德(BUD)和二丙酸倍氯米松(BDP),肝脏首过代谢率分别为99%、90%和60%~70%。
对于肝脏首过代谢率较低的ICS如BDP,药物口咽部沉积量是ICS潜在全身性副作用的决定因素;而对于肝脏首过代谢率高的ICS如PP和BUD,其全身性副作用取决于经过终末肺组织进入血循环的ICS量。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全文)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lCS)是目前治疗慢性气道炎症最有效的药物。
近30年来,随着lCS在儿科酌临床应用和普及,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防治获得了极大的成效。
目前,ICS的不同剂型,如压力定量气雾剂(pMDI)、干粉剂( DPI)和雾化混悬液,在临床应用中,均已显示m良好的疗效。
在不同疾病的儿科患者中,应根据病情选用不同剂型的lCS。
吸入方法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年以前的印度l11,随着19世纪手持式玻璃球雾化器的发明。
1956年pMDI的发明,吸入疗法从此广泛应用于临床。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哮喘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英国开始应用吸人疗法防治哮喘,并最终选用p:受体激动剂(32RA)治疗哮喘急性发作和吸人糖皮质激素防治哮喘复发。
随着临床反复试用,发现吸入疗法具有起效快、疗效高、不良反应小、无创伤、无痛苦以及使用方便等优点。
嗣后被《全美哮喘诊治规范》、《全球哮喘防治创议》(简称GINA)[2.3]、《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等指南广泛推广使用。
2003年起,我国《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和《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也把吸入疗法作为防治哮喘的首选疗法[4-5]。
在国外,有关临床研究已相继证实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并在儿科的呼吸道相关疾病(特别是过锨性疾病)领域得到普遍应用。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能有效减少全身激素的应用,减少住院率,减少患儿的缺课时间。
近年来,随着糖皮质激素雾化吸人疗法在国内的推广应用,我国已有很多医院门诊建立了专门的雾化中心,糖皮质激素雾化吸人疗法已成为呼吸道疾病的常规治疗手段之一。
必须指出的是,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的手段也面临着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如:①医务人员对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的优势认识不足,即便了解到雾化吸入疗法的优势,但对于如何选择药物(布地奈德混悬液/地塞米松)以及如何配伍药物都存在一些问题。
吸入糖皮质激素及联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在儿童哮喘中的应用苏志强;卓志强;柯丹红【摘要】目的:观察四种方法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方法:符合入选条件的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四组.A组42例: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每日早、晚各1吸;B组45例:吸入布地耐德干粉吸入剂,每日早、晚各2吸并联用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每日早、晚各1吸;C组48例:应用布地耐德干粉吸入剂,每日早、晚各1吸;D组43例:应用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每日早、晚各1喷借助筒式吸舒吸入.吸入时间均为24周.观察晨间最大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数为主要疗效指标.结果:治疗后第1周及第4周与治疗前相比,吸入治疗无论单用糖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联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均有差异性(P<0.05).治疗后第8周、第12周及第24周与第4周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而4组间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方面4组患儿组间及用药前后均无差异.结论:大部分儿童哮喘患儿可以单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就能达到治疗效果.如果病情较重或病程较长者治疗初期可以先试用联合制剂,待病情稳定后改为吸入糖皮质激素.【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2(025)022【总页数】3页(P2746-2748)【关键词】吸入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儿童哮喘【作者】苏志强;卓志强;柯丹红【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儿童医院,362000;福建省泉州市儿童医院,362000;福建省泉州市儿童医院,36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6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的联合治疗方案推荐用于成人中、重度哮喘患者并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国内钟南山等应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复合制剂-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SM/FP)治疗成人哮喘疗效显著。
(1)而吸入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联合治疗在儿童哮喘中的应用在2003年儿童哮喘防治常规及2006年的全球哮喘创议(GINA)中有推荐使用,但仍颇有争议。
顺尔宁联合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及药学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顺尔宁联合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
方法:时段:2017.04~2020.01,选择本院接收的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研究内容者共计76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顺尔宁治疗)和观察组38例(顺尔宁联合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
结果:分析治疗效果,和对照组(78.94%)相比,观察组(97.37%)更高,P<0.05。
观察组咳嗽(5.11±1.47)、喘鸣(4.09±0.21)、呼吸困难(3.47±0.89)等较对照组低,P<0.05。
分析住院时间,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短,P<0.05。
结论:实施顺尔宁联合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对哮喘患儿具有缩短住院时间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的效果,疗效确切。
关键词:顺尔宁;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哮喘;临床症状;治疗效果;住院时间近年来,小儿哮喘的患病率日趋升高,该疾病属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多采用药物进行治疗。
实施单一顺尔宁治疗,患儿反复性咳嗽、低氧血症等症状改善效果不够理想。
在此基础上使用顺尔宁联合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可控制患儿气道炎症,且气道高反应性有所减弱,提高了整体治疗效果[1]。
本文择取本院接收的哮喘患儿(时段:2017.04~2020.01),观察顺尔宁联合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现有以下内容。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时段:2017.04~2020.01,选择本院接收的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研究内容者共计76例,将其分为对照组(顺尔宁治疗)和观察组(顺尔宁联合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各38例,其中对照组:女性患儿23例,男性患儿15例,患儿的年龄界限值为1-7岁,均龄(4.36±0.81)岁。
观察组:女性患儿24例,男性患儿14例,患儿的年龄界限值为2-6岁,均龄(4.41±0.7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