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
- 格式:pdf
- 大小:46.62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地质灾害减灾战略初步研究摘要:本文主要从中国近年来的地质灾害减灾情况作了初步的研究,并且也相应的提出了一些减灾战略战术。
中国地质灾害减灾目前面临着一些问题,东部地面沉降、西部大开发引发的地质灾害严重,这些问题的出现都需要我国在地质灾害减灾战略上提出新的防灾技术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地质灾害;减灾战略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from china’s recent geological disaster situation and made a preliminary study, and also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mitigation strategy and tactics. china geological disaster mitigation currently faced with some problems, the eastern ground subsiden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reg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caused serious, these problems have appeared in china need in geological hazard mitigation strategy put forward the new technology o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theoretical basis.keywords: geological disasters; reduction strategy中图分类号:s4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五年来地质灾害减灾回顾在全球,中国的地质灾害极为严重。
我国地质灾害分布广、种类繁多、危害极大,这些情况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并且对人民财产安全也造成了威胁。
2003年水资源公报概述江苏省总计算面积10.2万km2。
其中淮河流域面积约6.4万km2,长江流域面积约1.9万km2,太湖流域面积1.9万km2。
2003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255.8mm,折合降水总量1280.1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大26%,属于丰水年。
全省水资源总量619.1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499.8亿m3,地下水资源量138.3亿m3,重复计算量19.0亿m3。
全省总供水量421.5亿m3,总用水量421.5亿m3,总耗水量207.4亿m3,占总用水量的49%(即耗水率)。
河湖库水质比上年略有恶化。
2003年全省人均用水量为569m3,万元gdp用水量为330m3,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399m3,一般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94m3,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为151升/日,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为80升/日。
一、降水量2003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255.8mm,折合降水总量1280.1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大26%,比上年偏大37%,在1956至2003年降水量系列排列中居第2位,属于丰水年。
【时空分布】全年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匀,实测年降水量最大为沂沭泗区刘老涧闸的1767.3mm,最小为太湖流域陈墓站的761.1mm,前者为后者的2.3倍。
与多年平均比较,年降水量淮河流域偏大40.6%,长江流域偏大18.4%,太湖流域偏小6.6%。
年内降雨分布悬殊,汛期(5-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值一般在50%到80%之间,平均为68%。
【梅雨】淮河以南地区6月21日入梅,7月12日出梅,梅期长22天,较常年梅期长1天,梅雨量较常年明显增多。
梅雨期全省累计面平均降雨量403mm,为常年的1.7倍,沿江苏南地区和江淮之间梅雨量分别为383 mm和473 mm,分别为常年梅雨量的1.6、2.1倍;淮北地区降雨量355mm,为常年的2倍。
二、水资源量(一)地表水资源量2003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499.8亿m3,相当于年径流深490.3mm,比上年偏多134%,比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偏大89%,在1956-2003年系列中排第3位。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江苏省地下水超采区划分方案》的批复正文:----------------------------------------------------------------------------------------------------------------------------------------------------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江苏省地下水超采区划分方案》的批复(苏政复〔2013〕59号)省水利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国土资源厅:你们《关于报请批准〈江苏省地下水超采区划分方案〉的请示》(苏水资〔2013〕28号)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江苏省地下水超采区划分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望进行修改完善后,印发各地实施。
二、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大规模开发利用,我省部分地区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形成区域性地下水降落漏斗,诱发了地面沉降、裂缝等地质灾害。
加强地下水管理,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工作举措,全面推进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科学编制地下水禁采、限采方案。
要指导各地根据《方案》要求,制定实施细则,明确目标任务,统筹配置地表水、地下水和非传统水源,大力推进城乡区域供水,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注重地下水管理能力建设,积极发挥水资源价格杠杆调节作用,提升地下水管理水平。
严格地下水取水总量和水位双控制度,全面压缩地下水开采量,严守地下水水位控制红线。
省水利厅每年要向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通报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情况,提出地下水水位控制和开采管理要求。
四、加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是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加强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健全工作机制,保障顺利推进。
江苏省地下水水位控制红线划定研究施小清;冯志祥;姚炳奎;黄晓燕;吴吉春【摘要】根据江苏省水文地质条件、开发利用状况及地质环境现状,确定全省红线水位划定总体以第Ⅱ承压、第Ⅲ承压含水层为主要管理目标层,盐城滨海平原区兼顾第Ⅳ承压含水层.其中苏锡常地区以第Ⅱ承压含水层、南通地区以第Ⅲ承压含水层、徐州中部以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含水层为管理目标层.在管理目标层划定的基础上,根据江苏省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及现有调查研究结果,提出全省水位控制红线划定主要考虑控制岩溶地面塌陷、控制地面沉降、防止疏干开采三种约束条件,同时给出各类约束条件下的红线划定参考方法.最后根据建议划定方法,提出了全省平原区第Ⅱ承压水红线水位埋深为27~53m,第Ⅲ承压水红线水位埋深为35~53m,第Ⅳ承压水红线水位埋深为45m,徐州市区岩溶水红线水位埋深为25~40m.【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4页(P46-49)【关键词】地下水水位红线;环境地质灾害;限采水位埋深;禁采水位埋深【作者】施小清;冯志祥;姚炳奎;黄晓燕;吴吉春【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210023,南京;江苏省水利厅,210029,南京;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210018,南京;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210018,南京;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210023,南京【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8江苏省地处长江、淮河两大流域下游,跨江临海,水网密布,河湖众多,地表水资源丰富。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省内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地表水逐步受到污染,全省各地相继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江苏省地下水有孔隙水、岩溶水和裂隙水三种类型,其中孔隙水是全省地下水的主要类型,在平原区广泛分布,面积约占全省的80%。
按埋藏条件,自上而下可划分为潜水、第Ⅰ、Ⅱ、Ⅲ、Ⅳ和Ⅴ承压含水层;岩溶水主要分布在徐州市区及宁镇、宜溧山区;裂隙水主要分布于新沂—东海赣榆、连云港云台山、宁镇山脉、宜溧、太湖沿岸等低山丘陵区。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水资源的大家庭中,地下水资源占据着特殊且重要的地位。
地下水资源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稳定的水源供应,还在许多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在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地下水资源,简单来说,就是存在于地下岩石和土壤空隙中的水。
它的形成与地质结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地下水资源通常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
浅层地下水相对容易获取,而深层地下水则储存量较大,但开采难度也相对较高。
地下水资源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
首先,它相对稳定,不像地表水那样容易受到季节和气候的影响。
在干旱季节,当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时,地下水往往能够持续供应一定的水量,为农业灌溉、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提供保障。
其次,地下水水质通常较好,经过地层的过滤和净化,其中的杂质和污染物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水处理的成本和难度。
在农业方面,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保障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在干旱地区,地下水成为了农田灌溉的主要水源。
通过打井取水,农民能够在干旱季节为农作物提供必要的水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过度开采地下水用于农业灌溉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例如,在一些地区,由于长期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形成了大面积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进而影响了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工业领域,地下水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许多工业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优质水,地下水的良好水质使其成为一些工业企业的首选水源。
但工业用水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依赖也可能导致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
一些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如果不妥善处理废水,可能会导致地下水受到污染,影响地下水的质量和可利用性。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也是地下水资源的重要用途之一。
在一些城市,特别是在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地区,地下水成为了城市供水的重要补充。
然而,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增长,城市对地下水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2013盐城水利局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题及答案一、单选(1.5×20=30分)1、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符合( D )的要求,按照流域和区域统一制定规划,充分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和综合效益。
A、水资源综合规划B、节水规划C、环境影响评价D、主体功能区2、2015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C )亿立方米以内。
A、50B、53C、55 D、583、江苏省水资源管理现代化建设要求,水资源管理的专业人才和中级以上职称人才不少于(?)A、70%B、80%C、90%D、95%4、根据江苏省政府批复的《江苏省骨干河道名录表》,全省主要骨干河道共422条,我市境内骨干河道(B)条。
A、128 B、129 C、130 D、1315、我省鼓励发展污水源热泵系统、海水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淡水源热泵系统,限制发展以(A)为水源的热泵系统。
A、深层地下水B、浅层地下水C、中水D、雨水6、要把( B )作为编制用水计划的重要依据,A、用水需求B、用水定额C、供水规划D、发展规划7、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 D )征收范围,严格水资源费征收、使用和管理。
A、稳定B、减小C、调整D、扩大8、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尽快核定并公布地下水(B )A、禁采和可采B、禁采和限采C、禁采和超采D、超采和限采9、逐步实行用水效率标识管理,禁止生产和销售不符合( D )标准的产品.A、环保型B、能耗强制性C、节水型D、节水强制性10、盐龙湖运用生态湿地对水质的净化作用,使蟒蛇河原水经净化处理后出水水质主要指标稳定达到Ⅲ类水标准,满足市区每天(A )万立方米的供水规模。
A、60B、40C、30D、2011、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C)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A、2300B、2200C、2100 D、200012、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水源地实际状况,要求( A )年底前,经省核准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必须全部达标,A、2013年B、2015年C、2018年D、2020年13、考虑公共供水的实际情况,水资源费暂按取水量扣除( C )的漏损率计收,不得按售水量或供水量征收.A、25%B、20%C、15%D、10%14、根据省政府批准的《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及省对相关水功能区划调整方案的批复,目前,盐城市共有( D)个水功能区.A、48 B、68 C、85 D、9715、取水申请批准后(B )年内,取水工程或者设施未开工建设,或者需由国家审批、核准的建设项目未取得国家审批、核准的,取水申请批准文件自行失效A、2B、3C、4D、516、超计划取地下水和在水资源紧缺的地区超计划取地表水的,对超计划取水部分,按照累进加价原则加收水资源费,超计划取水百分之三十以上的部分加收(D)倍水资源费.A、一B、二C、三D、五17、全国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地区为天津市、河北省、上海市和( A )A、山东省B、安徽省C、江苏省D、甘肃省18、地下水取水计划由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A)下达。
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意见(发稿时间:2006-10-13 阅读次数:1643)各市、县委,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九五”以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取得新的成绩,环境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但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重要保证,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是积极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重要举措,也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为了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打造“绿色江苏”,建设生态省,推动全省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现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出如下意见:一、积极推进,坚定走发展循环经济之路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确立生态环境优先的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在建设、综合治理的方针,努力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在建设中优化生态环境。
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积极探索“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追求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和废弃物最小(少)化,做到物尽其用。
抓紧编制全省循环经济发展计划,并将其纳入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认真组织实施。
制定鼓励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机制和体制,从企业产品生产小循环试点开始,向区域经济包括工业小区、开发区乃至城乡建设延伸,实现整个社会的大循环。
2.加快推进清洁生产。
认真贯彻《清洁生产促进法》,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和生产能力,实现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
变污染末端治理为生产全过程控制,从生产设计、工艺技术、原辅材料和能源的选用,到设备的制造、安装、运行、维护、报废等生产和服务的各个环节,努力降低物耗、能耗,切实控制污染的产生,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
江苏省地下水超采区的分类及治理冯志祥【摘要】在继承全国地下水超采区现有分类分级体系的基础上,从超采区治理的角度出发,结合江苏省地下水超采区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地下水超采区进一步细分,以完善现有地下水超采区分类体系.提出地下水超采区分类治理模式和适用条件:对地下水超采引发严重地质环境问题并具备替代水源条件的地质灾害型地下水超采区,采用以禁止开采为主导的超采区治理模式;对现状超采型及前期超采型中目前水位仍在下降或虽然趋稳,但仍在预警线之下的地下水超采区,采取以压缩开采为主导的治理模式;对目前水位已回升至预警线之上的前期超采型地下水超采区,可采用以维持现状开采为主导型的超采区治理模式.%Based on the existing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nationwide groundwater over-development area,we improve this system through subdividing the groundwater over-development area in a case study in Jiangsu Province,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management and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over-development area in Jiangsu Province.We present a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model for the groundwater over-development area and propose its application conditions:for the area with damaged geological environment due to over-development of groundwater,the development of groundwater is prohibited;for the area with a declining water level or a water level that tends to be stable but is below the early warning line,the groundwater development amount should be reduced;and for the area with a water level above the early warning line,the current status of groundwater development can be maintained.【期刊名称】《水资源保护》【年(卷),期】2017(033)005【总页数】6页(P117-122)【关键词】地下水超采区;分类体系;分类治理;江苏省【作者】冯志祥【作者单位】江苏省水利厅,江苏南京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8Abstract: Based on the existing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nationwide groundwater over-development area, we improve this system through subdividing the groundwater over-development area in a case study in Jiangsu Province,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management and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over-development area in Jiangsu Province. We present a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model for the groundwater over-development area and propose its application conditions: for the area with damaged geological environment due to over-development of groundwater, the development of groundwater is prohibited; for the area with a declining water level or a water level that tends to be stable but is below the early warning line, the groundwater development amount should be reduced; and for the area with a water level above the early warning line, the current status of groundwater development can be maintained.Key words:groundwater over-development area; classification system;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Jiangsu Province近年来,我国因地下水超采引发的生态与环境问题日趋突出,严重危及饮水安全、经济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江苏省政府关于江苏省地下水压采方案(2014-2020年)的批复正文:---------------------------------------------------------------------------------------------------------------------------------------------------- 江苏省政府关于江苏省地下水压采方案(2014-2020年)的批复苏政复〔2015〕19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水利厅、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环保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南水北调办公室:省水利厅、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报请批准〈江苏省地下水压采方案(2014-2020年)〉的请示》(苏水资〔2015〕9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江苏省地下水压采方案(2014-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
由省水利厅、省发展改革委将《方案》印发各地、各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二、《方案》实施要认真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保护优先、全面节约、合理开发、高效利用,采取综合措施,严格地下水开发利用管理,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快地下水替代水源工程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通过实施《方案》,在2016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海门禁采区和高铁沿线禁采区地下水禁采任务;到2020年,全省地下水取水量比现状水平年(2013年,取水量7.42亿立方米)减少3.36亿立方米,超采区全面达到用水总量控制和水位红线控制要求。
四、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是地下水压采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抓紧制定本地区地下水压采实施方案,逐级分解落实压采任务、工作责任和推进措施。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深入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
拓宽投资渠道,加快区域供水等地下水替代水源工程建设步伐。
充分发挥价格杠杆调节作用,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引导用水户优先使用地表水、自来水、再生水等水资源。
地面沉降是怎么造成的?半个多世纪以前,国外就发现,由于抽汲地下水引起了地面沉降。
1922年,日本东京的江东地区在高潮位时,大范围陆地被海水淹没,由此引起了注意,测量结果发现该地区存在着地面沉降问题。
据统计,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自1898~1956年中,地面沉降了5—7m。
泰国曼谷、日本东京、大皈都是世界上地面沉降严重的地区。
我国最早发现地面沉降的是上海市,这里有厚约300m的海际交互相第四纪沉积物。
主要采水层为顶界70m左右的砂层,由地面到主要采水层之间为淤泥质亚粘土与粗砂互层。
1922~1938年上海地面平均下沉26mm,至1965年沉降中心地面最大沉降值达2.37m。
此外,天津、宁波、常州、西安、台北及沧州等城市均已发现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造成地下管道扭曲折断,道路起伏不平,码头被淹,海水倒灌,建筑物因不均匀下沉产生裂缝甚至倒塌,给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和人们生活带来极大危害,已成为城市的一大公害。
据统计,从1961年到1970年的10年中,东京江东三角洲约47k㎡面积内,为了克服地面沉降造成的危害,筑堤防潮,整修港湾河道及下水道,修缮民房等,共计花费了820亿日元。
以同期该地区抽取的地下水总量为3.6亿t计算,则为消除不良后果每抽取1t地下水所支付的费用高达23 0日元。
在日本,正常情况下开采1t地下水所需费用仅为l~5日元。
开始发现地面沉降时,对其原因的揣测众说纷法。
后来发现,地面沉降的中心往往与水位开采中心一致,而且地面沉降又与地下水开采时间同步。
如日本东京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发现地面沉降,战争期间开采地下水数量大幅度减少,地面沉降基本停止,战后开采水量增加,沉降则又发展。
由此认识到,大量开发地下水引起地层压密是地面沉降的原因,其中粘性土层压密是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
开采孔隙承压水为什么会引起地面沉降呢?长期大量的实际观测和研究发现,在抽取含水砂层中的地下水时,随着水位下降与上升,并附近地面的高程显示同步地微量下降与上升。
2002年水资源公报一、来水分析计算(一)降水量2002年全省平均降水量922.2mm,折合降水总量941.4亿m3,比多年平均(1956 ~2002年系列)偏小7.3%,比2001年偏大6.0%,在1956至2002年降水量系列排列中居第33位,属于偏枯年。
全年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匀,实测年降水量最大为太湖湖西区成章站1926.4mm,最小为丰沛区徐鲍庄站385.6mm,前者为后者的5.0倍,年降水量等值线变幅在600~1600mm,其中,徐州丰沛和沂北地区雨量较小,在400~600mm之间,淮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在600~1000mm之间,长江干流及太湖东部地区在1000~1400 mm之间,太湖湖西山区雨量较大,在1600mm以上。
与多年平均比较,年降水量淮河流域偏小20.0%,长江下游干流区偏大6.6%,太湖区偏大13.9 %,各行政分区降水量大部分比多年平均偏小,其中,连云港市、徐州市和宿迁市分别偏小30.1%、28.3%和24.3%,而镇江市、苏州市和常州市则比多年平均偏大17.5%、15.9%和15.1%。
2002年降水量年内分布悬殊,汛期(5~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值一般在50%到80%之间,平均为63.7%,其中,沂沭泗流域平均为79.1%,淮河中上游为70.5%,淮河下游区为61.7%,长江下游干流为58.5%,太湖流域为58.1%。
今年我省淮河以南地区6月19日入梅,7月8日出梅,梅期长19天,较常年梅期短2天。
沿江苏南地区梅雨量为173.8mm,比常年梅雨量偏少17%。
(二)地表水资源量2002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85.72亿m3,相当于年径流深181.9mm,比2001年地表水资源量181.41亿m3多4.31亿m3,比多年平均(1956~2002年系列)地表水资源量253.19亿m3偏小26.6%,在1956~2002年系列中排第31位。
流域分区地表水资源量与多年平均值比较,淮河流域偏小62.5%,长江下游干流偏小1.7%,太湖流域偏大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