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浅层地下水简述
- 格式:doc
- 大小:7.55 MB
- 文档页数:10
苏州低海拔区域的湖泊泉水苏州大部分地区海拔范围为-2到342米间,其中低海拔地区为-2到8米之间,整个低海拔区域正好处于长江三角洲平原上。
分布于平原上的低洼湖泊温泉水有太湖,金鸡湖,沙家浜温泉,独墅湖,阳澄湖,天颐温泉、阳山温泉。
1.沙家浜温泉沙家浜温泉在苏州市区北部的常熟沙家浜镇。
该处温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上亿年积累在地壳下的大气降水受岩层循环加热挤压涌向地表附近的。
经过分析发现该处温泉含有偏硅酸,硒,等微量元素。
分别超过了医疗矿泉标准和饮用矿泉标准。
类型为医疗用低硫偏酸硅泉。
医疗用偏酸硅泉能够减少心血管疾病,预防骨骼类疾病和缓解神经系统类疾病。
2.太湖是国内五大淡水湖之一,又叫“震泽”。
处于长江三角洲的南部。
湖中有各种规模大小不一的岛屿共计40多个。
正常水平面为3公尺时湖面的面积积达到2280平方公里,在水位最高的时候面积达到2440平方公里,整条太湖水的体积达到28亿立方米。
湖岸线周长达到408公里。
平均水深达2.12米,太湖湖底地势由东向西向下倾斜,整条湖盆的形态呈线浅碟形。
湖面所处区域在亚热带气候区域。
太湖的富营养化非常明显,水中氮、磷营养过剩。
3.阳山温泉阳山温泉的地下水来源来自苏州大阳山地下1300米,常年水温达到42℃,占地面积约为148亩。
泉水略带有轻微硫磺味。
水中含有的矿物质和无机盐中包含氟、硫、硼、偏硅酸等。
4.独墅湖独墅湖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整条湖面积达到12平方千米。
湖水清澈透明。
形成于北宋朝时期的一次剧烈地震塌陷。
湖底开凿有独墅湖隧道,整条湖全长达到7.41千米。
独墅湖每年平均水温为23℃,最低表面水温测出约为-6℃,最高气温为29℃;湖水最冷月出现于1月份,水温平均年较差为8.6℃。
5.阳澄湖阳澄湖地理位置在苏州平原地区的东北面,跨苏州市区、工业园区、及昆山市。
面积120平方公里。
被2个沙堤分为3片小湖。
南北长度为17公里,东西宽度为8公里。
分别称为阳澄西湖、阳澄中湖、阳澄东湖。
昆山市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代荣霞摘要:随着昆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状况的变化,水资源短缺日益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严重制约因素,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昆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
水资源调查评价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基础,是取水用水的重要依据。
目前昆山市市区内地表水污染较严重,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摸清其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可为昆山市水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水量评价;水质评价;湿润地区前言地下水是指地下水中参与现代水循环且可以更新的动态水量,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质污染,在地表水使用功能降低时,地表水承担着重要的供水作用。
地下水数量和质量的调查是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的基础和支撑。
浅层地下水是指埋藏相对较浅,包括与当地大气降水、地表水体有直接补排关系,具有自由水位的潜水和与当地潜水具有密切水力联系的弱承压水;深层承压水是指埋藏相对较深,且与当地浅层地下水水力联系微弱的地下水。
本次评价对近期下垫面条件下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数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全面评价,根据昆山市的实际情况,由于深层承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不对其做评价,评价的地下水仅指赋存于饱水带岩土空隙的重力水。
1、评价区概况昆山市平面形状南北狭长,东西短窄,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中高周低,地貌由大陆架隆起的低山、丘陵、台地和珠江口的冲积平原、海滩组成。
低山、丘陵和台地集中分布于昆山市中南部,一般海拔为10~200m。
成土母质多属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少数属砂砾岩、砂页岩及石英砂岩等古代沉积岩、变质岩。
五桂山区是昆山市山地丘陵的主体,海拔在200-500m之间,主峰531m。
昆山市平原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属淤积浮生平原,成土母质是由西江和北江所带来的沉积物,土壤质地较粘,在轻壤土和中粘土之间,基岩以花岗岩为主。
北部平原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微略倾斜,沉积层厚度20-50m;南部金斗湾平原(三乡镇、坦洲联围)三面环山,周缘是冲积带,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微倾。
地下水名词解释地下水是指陆表下土壤层或岩石层内的水,也可以指深层的含水层。
它的存在有助于缓冲陆表表面的水的减少或季节性的转移,以及为许多生物提供水分来源。
地下水也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可以用来灌溉,它的作用不仅可以同步产出的粮食,而且地下水灌溉也可以减少农田土壤的退化,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也可以防止水质污染。
地下水是按照其位置分类的,有多种类型。
浅层地下水是地表以下不超过100米的地下水,它大多对地表的影响更大,深层地下水是地表以下超过100米的地下水,它的空间变异更大。
地下水还可以按其位置灌溉类型分为深层灌溉和浅层灌溉。
深层灌溉是从地下水深层开采,浅层灌溉是从地下水浅层开采。
地下水存在多种形式,所以它既有可能来自于河水,又有可能来自于地表微水,也有可能是从井里取水。
地下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表和流动的气候变化,以及植被覆盖程度和土壤类型。
它是影响水循环的重要因素,和地表水一起起着控制气候的作用,也是地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表征。
地下水处理是指将地下水从地下开采后,进行清理、净化,以及降低水质和改变水质用于供水和污水处理的活动。
地下水处理的目的是将地下水变成可以供人类饮用的水,也就是“自来水”的概念。
地下水处理的技术常用深度沉淀、活性炭吸附、过滤、消毒、离子交换等。
地下水在农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它可以被用来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灌溉使用地下水,可以减少干旱的灾害。
地下水也可以用于清洁和净化环境,通过地下水,净化海洋和河流,有助于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和水质。
因此,地下水是人类受益良多的宝贵自然资源,是许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护地下水的安全性和充分利用,人们应该加强对这种自然资源的保护,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来检测和把控地下水质量。
地下水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全面保护地下水,才能实现健康的生态系统和美丽的环境。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地下水是存在于地下的井孔、洞穴、河床、砂岩等水体的水,也是地
壳中的水分,是自然界最重要的水源之一。
它与江河流域中的河流水等地
表水有很大差别,具有自治性,不受地表水资源影响,不易受到气候变化
的影响,是人类利用和保护水源的重要资源。
一般把地下水分为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和超深层地下水三种:
1.浅层地下水:指地表以下0-100米,埋藏浅的渗水,其水层由泥砂
土统聚而成,又被称为自灌水或涌流水,由空气、降雨和渗漏。
2.深层地下水:指地下100-500米的深水,其水层由石英岩伴有大量
的洞穴,又被称为沉积渗水、压汞水或动力水,由于地层厚、孔隙度低、
矿物结构细小,其中的水流慢、水品质比较稳定、丰度较高,可以满足人
类的饮用、农业、工业等需求。
3.超深层地下水:指地下500米以下的深水,其岩石特征与深层地下
水相似,由于岩石层状及硬度高,水流缓慢,水源层状较薄,且丰度较低,很少被开发利用,主要用于科学研究。
概述浅层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水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更是维持整个生态系统平衡的环境资源。
地下水作为地球上水循环的一部分,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地下水资源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浅层地下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活安全都有着重要意义。
标签:地下水;补给;排泄地下水是地球上水循环的一部分,地下水资源从大气降水、地表水以及邻近的地下水得到补给,在含水层中流动,最后通过天然的蒸发、流出或人工开采而排泄。
地下水资源的增减补给是在不急于排泄不平衡的条件下产生的。
1、降水入渗补给降水是自然界水分循环中最活跃的因子之一,是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来源。
一般降落到地面的水不能直接到达地下水面,因为在地面和地下中间隔着一个包气带,入渗的水必须先满足包气带水的需要,多余的水在包气带中向下运动才能达到地下水面。
在土壤含水率基本相同情况下,地下水埋深愈大,包气带愈厚,则在入渗过程中消耗于包气带的水分愈多。
目前,我国多采用下是定义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由(3 - 1)式,只要已知降水量和入渗补给系数很快就可以得出降水入渗补给量,即降水入渗补给系数是一个变量,它是随空间和时间而变的,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值,即使同一地区,不同时段的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也不同。
在地下水埋藏深度较小的平原区,当毛管水饱和带到大地表附近時,即使下再大的雨也没有地方可蓄水了,也就是说停止入渗,没有入渗的降水将形成地表径流流走。
在这些地区,汛前大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可以起到腾空库容大量截流雨洪资源的效果。
2、河湖及地表水的补给一般说来,山区河流因河谷深切,地下水常年补给地下水,在河流中游地区,有时地下水和河水补给关系呈季节性变化,在洪水季节河水补给地下水,而在枯水季节则相反。
在气候温暖湿润的平原地区,降水充沛,地表水是浅层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
就沿淮淮北地区而言,该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800~1000mm,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匀,主要降水集中在7~9月份,汛前往往长时间干旱,地下水位很低,强降雨来临时,河湖水位暴涨,形成河湖水位与地下水位较大的水力坡度,大大提高河湖水源向地下水补给强度。
苏州城市地质家底摸清浅层地热资源储量丰富
地下水位全面回升可建应急水源地表年均沉降控制在5毫米以内
水文地质三维结构图
□商报记者吕晓华
本报讯由省国土资源厅和苏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历经三年时间、打了十多万个钻孔完成的《苏州城市地质调查》昨天通过专家评审,并移交给苏州。
根据调查,苏州地下水水位已全面回升,地面年平均沉降被控制在5毫米以内,优良和良好率土地资源占2/3,浅层地温能储量丰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条件良好。
说起地质调查,以前更多关注的是寻找矿产资源及为铁路水库等大型建设项目服务,而此次调查更多关注城市建设发展的资源潜力,为城市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和国土资源管理等方面提供科学地质数据。
本次调查,从2009年5月正式开始,调查区涵盖了苏州市2597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包括吴中区、相城区、高新区、工业园区、三个古城区和城市规划区内常熟辛庄、昆山周庄、张浦、巴城、锦溪、吴江松陵、同里等几个镇,形成了五份专题研究报告、城市地质调查
总报告、城市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地质资源与环境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战略研究和城市地质图集等,并于昨天通过了专家评审,移交给苏州市人民政府。
昆山市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及污染分析
姚亮;张剑刚;黄玉龙;丰林花;吴顺;蔡聪
【期刊名称】《水利技术监督》
【年(卷),期】2024()4
【摘要】为评价分析昆山市地下水质现状及污染程度,以2021年19眼地下监测井实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单指标和综合质量评价法确定地下水水质类别,选用传统和改进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地下水污染程度。
结果评价为超Ⅲ类和较差、极差的监测井达到89.47%,主要超标参数为氨氮、溶解性总固体、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和锰;94.7%以上的监测井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高新区金星监测井污染最严重。
基于评价结果和日常管理,提出地下水管理保护对策。
【总页数】6页(P100-105)
【作者】姚亮;张剑刚;黄玉龙;丰林花;吴顺;蔡聪
【作者单位】昆山市水资源管理中心;昆山市水务局;昆山市节约用水管理办公室【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05
【相关文献】
1.中国地下水资源质量评价(Ⅱ)--地下水水质现状和污染分析
2.Nemerow极值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地下水质量——以贵州省黔西县地下水现状为例
3.广饶县河流污染带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与污染分析
4.晋东南辛安泉域地下水水质污染现状及污染成因分析
5.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探讨\r——广东省某冶炼厂周边地下水中部分污染元素监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昆山浅层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一、浅层地下水赋存条件1.潜水含水层主要由全新世与晚更新世晚期的湖积、冲湖积粉质粘土、粉土和粘土层组成,因区内各处所处的沉积环境不同,故含水层岩性、厚度及底板埋藏条件亦有所不同,昆山市潜水含水层按赋存条件可以分为北、中、南三个区(图2-1)。
图2-1 昆山市潜水含水层岩性分区①北区分布在正仪——昆山城北——兵希——蓬郎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含水层岩性多为全新统湖积相、湖沼相灰色、灰黄色、青灰色的粉质粘土,在该区东部的陆杨、石牌、周市等地普遍发育分布一层淤质粉质粘土,厚度2-17m不等,多为软塑—流塑。
潜水含水层厚度大于12m,向南逐渐变薄,单井涌水量小于5m3/d,水位埋深较浅,一般0.5—1.5m左右。
②中区分布在正仪——昆山城北——兵希——蓬郎一线以南,大市——淀山湖以北的水网地区。
含水层岩性多为冲、湖积相灰色、灰黄色、褐黄色的粉质粘土,可——硬塑,在陆家、花桥等地发育有较厚的淤泥质粉质粘土。
含水层厚8—13m,西部的张浦、正仪、千灯等地潜水含水层厚8—9m,陆家镇以东,潜水含水层厚度逐渐增加,表现为西薄东厚的规律。
透水性和富水性较差,单井涌水量5-10m3/d,水位埋深一般1-1.5m。
③南区分布在周庄、锦溪、淀山湖的湖荡地区,该区含水层岩性以湖积相、湖沼相灰黄、灰绿色粉质粘、淤泥质粉质粘土组成。
含水层厚度大于10m,富水性较差,单井涌水量一般小于5m3/d,水位埋深较浅,一般0.5-1.5m。
2.微承压含水层除玉山周围地带含水层缺失外,其它地区皆有分布。
含水层岩性主要以灰色、灰黄色的粉土、粉质粘土夹粉砂、粉土夹砂、粉砂为主,多呈千层饼状。
受沉积环境控制,含水砂层厚度变化较大,但呈现出明显的南北薄、中间厚的变化规律(图2-2)。
正仪——玉山——兵希——蓬朗以南,大市——千灯——石浦以北微承压含水层较为发育,厚度较大,普遍大于20m,其中在张浦、千灯、陆家、花桥一线,含水层厚度大于25m,该条带南北方向,含水层逐渐变薄,石牌以北及周庄——锦溪——淀山湖一线以南区域含水层小于10m,石牌、阳澄湖及淀山湖等局部区域含水层小于5m。
江苏省地下⽔资源计算简介江苏省地下⽔资源计算简介陆⼩明,严锋,朱道军(江苏省⽔⽂⽔资源勘测局,江苏南京210029)摘要:根据⽔利部⽔规总院的统⼀部署,从江苏省的实际出发,对主要的⽔⽂地质参数进⾏了率定,并以此为基础,把江苏省分为南北两⽚分别计算,对江苏省的地下⽔资源量作了全⾯评价。
关键词:地下⽔;资源;计算为实现⽔资源永续利⽤和做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利部⽔利⽔电规划设计总院统⼀部署下,我省进⾏了地下⽔资源量的全⾯评价。
本次评价的地下⽔资源量是指全省地下⽔体中参与⽔循环且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量,是对近期下垫⾯条件下以1980~2000年平均值代表多年平均地下⽔资源量。
1 参数的确定⽔⽂地质参数是各项补给量、排泄量以及地下⽔蓄变量计算的重要依据,由于⽔⽂地质参数与⽔⽂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候、⽔系、⼟壤岩性存在密切关系,因此根据近期地下⽔测井动态资料,对主要参数给⽔度µ、降⾬⼊渗补给系数α、潜⽔蒸发系数C进⾏了分析、率定。
1.1 给⽔度µ给⽔度µ是浅层地下⽔资源评价的主要参数,指饱和岩⼟在重⼒作⽤下⾃由排出的重⼒⽔的体积与该饱和岩⼟体积的⽐值。
µ值⼤⼩主要与岩性及其结构特征有关,根据本省主要的5种不同包⽓带岩性,在每种岩性上分别取资料质量较好的长观井,⽤地下⽔动态分析法计算µ值,把计算结果与我省的实验结果相⽐较,综合分析对⽐合理取值后,确定了我省不同岩性的给⽔度µ,见表1。
1.2 降⽔⼊渗补给系数α降⽔⼊渗补给系数α值,是指降⽔⼊渗补给量与相应降⽔量的⽐值,主要受包⽓带岩性、地下⽔埋深、降⽔量⼤⼩和强度、⼟壤前期含⽔量、微地形地貌、植被等因素的影响。
本次α值在原计算µ值的基础上,计算出不同埋深、不同降⽔量下的α值,见表2。
1.3 潜⽔蒸发系数C潜⽔蒸发系数C是指计算时段内潜⽔蒸发量与相应时段的⽔⾯蒸发量的⽐值,主要受⽔⾯蒸发量、包⽓带岩性、地下⽔埋深、植被状况的影响。
地下水的深度标准
地下水的深度标准是什么?地下水的深度标准是指地下水位面
距离地面的高度,通常用于研究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根据不同的标准和需求,地下水的深度标准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地下水的深度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浅层地下水:指地下水位面距离地面表面不超过10米的地下水。
这类地下水通常分布在河流、湖泊等沉积物层或者岩溶地区的表层,对农业、城市供水等有重要作用。
2. 中层地下水:指地下水位面距离地面表面在10-50米之间的
地下水。
这类地下水分布在深层沉积物或岩石层中,通常深度较大,对水文地质研究和地下水资源管理有重要作用。
3. 深层地下水:指地下水位面距离地面表面超过50米的地下水。
这类地下水分布在深部岩石层中,深度较大,难以开采和利用,通常只用于研究和探测地下水资源。
总之,地下水的深度标准不仅与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有关,还涉及到地质、水文等学科领域的研究。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来确定地下水的深度标准。
- 1 -。
浅层地下水定义标准好的,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关于“浅层地下水定义标准”的文章:---【浅层地下水定义标准】**开场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水是不可或缺的。
当我们拧开水龙头,清凉的水流出来,满足我们的各种需求。
但你有没有想过,这水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地下水就是我们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浅层地下水,看看它到底是什么。
**什么是浅层地下水?**其实,浅层地下水就是埋藏较浅、容易被开采利用的地下水。
打个比方,它就像是一个离地面不太远的地下水库,储存着一定量的水。
比如在农村,有些人家自己打的浅水井里的水,很多就是浅层地下水。
不过,这里要纠正一个常见的误区哦!有些人觉得只要是地下的水就是浅层地下水,这可不对。
浅层地下水是有特定深度范围的,不是所有在地下的水都能算。
**关键点解析**3.1 核心特征或要素浅层地下水有几个关键要素。
首先是埋藏深度较浅。
一般来说,它的埋藏深度大概在几十米以内。
就像在一些平原地区,十几米或者二十几米深就能打到浅层地下水。
其次,它的更新速度相对较快。
这意味着,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一定的补充。
比如一场大雨过后,地表水渗透下去,就能补充一部分浅层地下水。
还有,它和地表水的联系比较密切。
比如附近的河流、湖泊,都可能会影响浅层地下水的水量和水质。
3.2 容易混淆的概念浅层地下水容易和深层地下水混淆。
深层地下水埋藏更深,往往需要更深的钻井才能获取,而且它的更新速度非常慢,一旦被开采,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
相比之下,浅层地下水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深层地下水水质通常更稳定。
**起源与发展**浅层地下水的存在可不是现代才有的,它伴随着地球的演化一直存在着。
在人类历史早期,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浅层地下水了。
那时候可能就是简单地挖个坑,水就渗出来了。
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有了更先进的钻井技术,能够更有效地开采和利用浅层地下水。
在当下,浅层地下水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它不仅是农村地区重要的饮用水源,在城市的一些绿化灌溉、小型工业用水等方面也发挥着作用。
昆山浅层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
一、浅层地下水赋存条件
1.潜水含水层
主要由全新世与晚更新世晚期的湖积、冲湖积粉质粘土、粉土和粘土层组成,因区内各处所处的沉积环境不同,故含水层岩性、厚度及底板埋藏条件亦有所不同,昆山市潜水含水层按赋存条件可以分为北、中、南三个区(图2-1)。
图2-1 昆山市潜水含水层岩性分区
①北区
分布在正仪——昆山城北——兵希——蓬郎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含水层岩性多为全新统湖积相、湖沼相灰色、灰黄色、青灰色的粉质粘土,在该区东部的陆杨、石牌、周市等地普遍发育分布一层淤质粉质粘土,厚度2-17m不等,多为软塑—流塑。
潜水含水层厚度大于12m,向南逐渐变薄,单井涌水量小于5m3/d,水位埋深较浅,一般0.5—1.5m左右。
②中区
分布在正仪——昆山城北——兵希——蓬郎一线以南,大市——淀山湖以北的水网地区。
含水层岩性多为冲、湖积相灰色、灰黄色、褐黄色的粉质粘土,可——硬塑,在陆家、花桥等地发育有较厚的淤泥质粉质粘土。
含水层厚8—13m,西部的张浦、正仪、千灯等地潜水含水层厚8—9m,陆家镇以东,潜水含水层厚度逐渐增加,表现为西薄东厚的规律。
透水性和富水性较差,单井涌水量5-10m3/d,水位埋深一般1-1.5m。
③南区
分布在周庄、锦溪、淀山湖的湖荡地区,该区含水层岩性以湖积相、湖沼相灰黄、灰绿色粉质粘、淤泥质粉质粘土组成。
含水层厚度大于10m,富水性较差,单井涌水量一般小于5m3/d,水位埋深较浅,一般0.5-1.5m。
2.微承压含水层
除玉山周围地带含水层缺失外,其它地区皆有分布。
含水层岩性主要以灰色、灰黄色的粉土、粉质粘土夹粉砂、粉土夹砂、粉砂为主,多呈千层饼状。
受沉积环境控制,含水砂层厚度变化较大,但呈现出明显的南北薄、中间厚的变化规律(图2-2)。
正仪——玉山——兵希——蓬朗以南,大市——千灯——石浦以北微承压含水层较为发育,厚度较大,普遍大于20m,其中在张浦、千灯、陆家、花桥一线,含水层厚度大于25m,该条带南北方向,含水层逐渐变薄,石牌以北及周庄——锦溪——淀山湖一线以南区域含水层小于10m,石牌、阳澄湖及淀山湖等局部区域含水层小于5m。
其余大部分地区10m—20m不等。
图2-2 昆山市微承压含水层厚度等值线图
本次收集了近35个钻孔资料,又按均匀分布、补缺填空的原则布设并施工了水文地质勘察钻孔10眼,基本查明区内60m以浅第四系松散含水砂层的岩性、厚度、埋深。
为较全面地反映区内浅层地下水含水层垂向上岩性、厚度的变化,分别做5条横向、2条纵向的水文地质剖面,剖面图位置见图2-3。
从剖面图上看,微承压含水层的埋深、岩性、厚度等特征在昆山南部、中部及北部存在一定的差异。
①昆山北部
昆山正仪、开发区、蓬朗一线以北地区,微承压含水层在40m以浅呈上、
下两层分布,中间有一稳定的隔水层,厚5—10m,由南向北砂层分布逐渐趋于稳定,岩性较细,多为灰、灰黄色粉砂和粉砂夹粉质粘土薄层,粉质含量较高,厚度5—15m不等,顶板埋深8-17m,南薄北厚。
在阳澄湖、周市、正仪、蓬朗等地40以下含水层岩性多为粉砂,砂质较纯,与下部Ⅰ承压含水层连通,厚度大于10m(图2-4、图2-5)。
图2-4 昆山市阳澄湖——周市浅层地下水含水层水文地质剖面图
图2-5 昆山市正仪——蓬朗浅层地下水含水层水文地质剖面图
②昆山中部
昆山市以南的张浦、陆家、花桥等地,微承压含水层总体上为单层结构,但含水砂层多含夹层(图2-6),岩性多为粉砂、粉土、粉土夹砂、粉质粘土夹薄层粉砂等,厚度大于20m,在张浦、陆家、花桥一线含水层厚度大于25m(图2-7),分布较为稳定,顶板埋深8—17m,西薄东厚。
图2-6 昆山市张浦——花桥浅层地下水含水层水文地质剖面图
图2-7 昆山市南港——石浦浅层地下水含水层水文地质剖面图
③昆山南部
昆山南部的周庄、锦溪、淀山湖地区(图2-8),微承压含水层仍为单层结构,含水层岩性主要以粉砂为主,夹粉质粘土薄层,与昆山北部相比,岩性稍粗。
砂层厚度在周庄龙停较厚,大于20m,东部锦溪、淀山湖一带含水层厚度逐渐变薄,一般小于10m,局部地区小于5m。
含水层顶板厚度10—30m,由西向东逐渐增厚。
图2-8 昆山市龙停——淀山湖浅层地下水含水层水文地质剖面图整体上看(纵向剖面图2-9):昆山中部的张浦、陆家、花桥等地微承压砂层厚度较大,由中间向两端含水层厚度逐渐变薄。
含水层顶板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在昆山东部较为发育,而在西部较薄。
二、浅层地下水富水性
1.潜水含水层
潜水含水层的富水性取决于含水层的岩性和厚度,一般富水性较差,适宜于民井开采。
在大部分地区单井涌水量为3—5m3/d。
2.微承压含水层
微承压含水层主要接受潜水的垂向越流补给,其富水性与含水层的厚度、岩性、含水层的结构等存在较密切的关系。
图2-9 昆山市浅层地下水含水层(Ⅵ—Ⅵ‘、Ⅶ—Ⅶ’)水文地质剖面图
3.富水性分级
根据微承压含水层的分布发育特征,并结合本次抽水试验结果,确定富水性分级标准,见表(2-2),具体划分时据含水层岩性、结构等酌情调整。
富水性分级标准
表2-2 含水层厚度(m)<10 10-20 15-25 >25
单井涌水量(m3/d) <50 50-200 200-400 >400
根据以上标准,对昆山市微承压含水层的富水性进行划分,结果见图2-12。
图2-12 昆山市微承压含水层富水性分区图
分区结果显示:昆山市中部地区包括玉山镇、开发区、张浦、千灯、陆家、花桥等地及周庄西北地区,含水层顶板埋深较浅,含水层厚度大于15m,岩性多为粉砂、粉土夹砂,粉质粘土夹粉砂,富水性较好,单位涌水量大于200m3/d,其中张浦——千灯——陆家——花桥一线含水层厚度大于25m,局部地区大于40m,富水性好,单位涌水量大于400m3/d。
富水性较差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石牌以北地区及昆山南部的淀山湖、锦溪地区,含水层厚度小于10m,岩性为粉砂、粉土夹砂,部分地区小于5m,富水性相对较差,单井涌水量一般小于100m3/d。
其它地区含水层厚度10-15m,单位涌水量介于100-200m3/d之间。
三、浅层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
(1).补给条件
①大气降水入渗补给
本区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带,雨量充沛,潜水动态与大气降水密切相关,潜水接受雨水、地表水体的补给,并对微承压水有越流补给作用,但潜水更新的速度要远大于微承压水。
微承压水同样也接受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但不是直接性的被补层位,而是先补给潜水,然后由潜水越流补给微承压水。
但同时可以看到,由于近年来城市进程加快,城市化水平较高,大片土地被水泥路面或工厂厂房覆盖,造成大气降水入渗面积减少,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潜水的补给资源量。
②农田灌溉对潜水的补给
据前人试验资料,全区灌溉水的回渗系数为0.10~0.12,区内水稻的大量种植成为全区潜水的重要补给源之一,年补给量可达3~4亿m3,近年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水稻种植面积已大大减少,补给量有所减少。
③地表水体的入渗、侧向补给
河、湖等地表水体往往切割潜水含水层而与潜水连通,分布极为广泛,但由于潜水含水层颗粒极小,渗透系数小,水力坡度极小,潜水与河、湖水位基本保
持一致,侧向径流补给量极为有限,一般影响范围在数百米之内,以互补、调控潜水水位为主。
(2)径流条件
由于区内地势平坦,潜水含水层岩性为粉质粘土、细粉砂,颗粒较细,径流较为微弱,造成地表水体的补给量小;由于微地貌的变化,地下水流一般由高亢处向低洼处径流。
地势较高的地区与较低的地区水位埋深往往相差无几,但由于全区地势极为平坦,潜水水力坡度极小,河湖对潜水的侧向补给作用往往局限于河湖附近地带。
微承压水含水层岩性为粉细砂,水平方向的渗透性明显强于潜水含水层,其径流条件也明显要比潜水好,但在天然条件下,水力坡度非常小,径流微弱。
(3)排泄条件
潜水埋藏浅,水力坡度小,蒸发消耗、人工开采、向微承压越流是潜水的主要排泄方式。
在水网化密度很高的地区,潜水水位较高,潜水蒸发量相对较大。
在雨季,由于地下水排泄途径短,过水断面较大,向地表水体的排泄成为潜水的主要排泄方式。
深层地下水大幅开采后,浅层地下水与深层地下水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水位差,在静水压力的驱动下,浅层地下水将通过弱透水层越流排泄给深层地下水。
区内微承压水井逐渐增多,人为开采已成微承压水的主要排泄方式。
潜水水位埋深主要受区域微地貌及河、湖、塘等地表水体的控制,同时受气候的影响,随季节性变化,即雨季埋深浅、旱季埋深大,其年变幅一般在1.0-1.5m 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