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金云峰-外国园林史课件
- 格式:pdf
- 大小:22.16 MB
- 文档页数:90
2015中外园林史第一章绪论中国园林史第一章 绪论一.园林的含义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块上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和美的规律创造的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
也可以说,园林指的是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是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一门园林理论。
研究意义:以史为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园林二.世界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时期第二阶段:农业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第三阶段:工业社会(18世纪中叶以后)第四阶段: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第一阶段:原始时期人们开始群聚,人与自然处于适应的状态,人与自然为亲和关系,后期进入原始农业公社,聚落附近出现种植场,房前屋后有了果木蔬圃,产生了接近园林的雏形,开始了园林的萌芽状态第二阶段:农业社会即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人们对自然界自觉开发,对自然有一定破坏,但是尚处于比较局部的状态。
人与自然的关系转为理性适应状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出现了大小城市和镇集,促成了造园活动的开展,园林经历了由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
第二阶段的四个共同特点1、多为统治阶级服务或归他们私有;2、主流是封闭的、内向型的;3、以追求视觉的景观之美和精神寄托为主要目的,并没有自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4、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不同的园林风格体系世界园林由于文化传统和社会条件的差异而形成了各自的园林风格,如西方古罗马园林体系、文艺复兴园林体系、古典主义园林体系、英国园林体系、东方的伊斯兰教体系、中国园林体系、日本园林体系。
按园林的构配方式分为1.规整式园林:规矩格律、对称均齐,具有明确的轴线和几何对位关系,花木多修剪成型,着重人工图案美和有秩序的自然、理性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