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金云峰-外国园林史课件
- 格式:pdf
- 大小:22.16 MB
- 文档页数:90
2015中外园林史第一章绪论中国园林史第一章 绪论一.园林的含义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块上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和美的规律创造的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
也可以说,园林指的是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是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一门园林理论。
研究意义:以史为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园林二.世界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时期第二阶段:农业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第三阶段:工业社会(18世纪中叶以后)第四阶段: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第一阶段:原始时期人们开始群聚,人与自然处于适应的状态,人与自然为亲和关系,后期进入原始农业公社,聚落附近出现种植场,房前屋后有了果木蔬圃,产生了接近园林的雏形,开始了园林的萌芽状态第二阶段:农业社会即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人们对自然界自觉开发,对自然有一定破坏,但是尚处于比较局部的状态。
人与自然的关系转为理性适应状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出现了大小城市和镇集,促成了造园活动的开展,园林经历了由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
第二阶段的四个共同特点1、多为统治阶级服务或归他们私有;2、主流是封闭的、内向型的;3、以追求视觉的景观之美和精神寄托为主要目的,并没有自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4、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不同的园林风格体系世界园林由于文化传统和社会条件的差异而形成了各自的园林风格,如西方古罗马园林体系、文艺复兴园林体系、古典主义园林体系、英国园林体系、东方的伊斯兰教体系、中国园林体系、日本园林体系。
按园林的构配方式分为1.规整式园林:规矩格律、对称均齐,具有明确的轴线和几何对位关系,花木多修剪成型,着重人工图案美和有秩序的自然、理性的自然。
中外园林史课件 (一)
中外园林史课件是园林历史方面的一种教学工具,该课件主要介绍了
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园林发展历史,涉及了古代园林、现代园林、中西
合璧的园林等,具有非常广泛的教育价值。
一、中国古代园林
中国古代园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和西周时期,以后逐渐发展为华
美壮观的王公贵族园林。
在唐、宋、元、明、清等朝代,园林文化达
到了巅峰,并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园林建筑,如颐和园、西湖等。
二、现代园林
现代园林是指20世纪以来出现的新型园林,它不同于传统园林的装饰性,更注重建设的实用性。
现代园林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的进步
和人类文化的发展,如美国中央公园、日本横滨港公园等。
三、中西合璧的园林
中西合璧的园林是指整合了中西两种园林设计思想和风格的新型园林。
在中国,中西合璧的园林主要体现在近代园林建设中,如赛罕塔拉草
原公园等。
西方的中西合璧园林主要体现在18世纪欧洲历史上,如瓦
茨诺宫花园等。
四、世界园林
自古以来,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种类的园林。
其中,欧洲园林、日本园林、波斯园林等世界园林文化在园林发展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欧
洲园林以法国花园为代表,日本园林以京都庭园为代表,波斯园林以伊斯兰教为主的花园为代表。
总之,中外园林史课件是学习园林史的重要教学工具。
通过课件的学习,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园林的发展历史,同时也可以深刻体会不同的园林文化所代表的不同价值和审美观。
《中外园林史》讲义第一章绪论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
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居的部落。
人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
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
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国家地域范围、一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文字记载的“囿”、“圃”。
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⑴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⑵主流是封闭型、内向型的;⑶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