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护理
- 格式:docx
- 大小:265.28 KB
- 文档页数:10
骨质疏松的患者护理及健康教育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骼疾病,特点是骨骼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
患者的护理和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减少骨折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以下是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和健康教育建议:1. 饮食:饮食对于骨质疏松患者非常重要。
他们应该保证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这有助于增加骨密度和强度。
建议摄入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酸奶、芝士、鱼类和绿叶蔬菜。
2. 运动:适度的运动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建议他们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跳舞或游泳,这有助于增强骨骼和肌肉。
避免高冲击力的运动,如跳跃或激烈的运动。
3. 避免伤寒:骨质疏松患者容易骨折,因此应该采取预防措施来避免意外伤害。
建议他们在家中移动时使用助行器或拐杖,并保持室内地板的清洁和安全。
还可以考虑安装护栏、扶手和防滑垫。
4. 管理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患者通常会接受药物治疗,如钙补充剂、维生素D 和双磷酸盐。
护理人员应该密切监测他们的药物使用情况并提醒他们按时服药。
5. 减少骨折风险:护理人员应该帮助骨质疏松患者识别和减少骨折的风险。
这包括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正确使用助行器和拐杖、避免激烈的活动、戴上护具和防护装备等。
6. 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该向骨质疏松患者提供有关骨质疏松的教育。
他们应该了解骨质疏松的病因、症状、预防措施和治疗选项。
护理人员还可以提供相关资源和支持,如参与骨质疏松患者支持小组。
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和健康教育需要个体化,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相关的建议和支持。
同时,定期的复诊和医疗监测也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治疗和管理。
骨质疏松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1. 什么是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听起来就像个老年人的专属标签,但其实谁都可能中招,特别是上了年纪的朋友。
它就像一个隐形的小偷,悄悄把我们的骨头变得脆弱,没事儿的时候就像鸡蛋一样,轻轻一碰就碎。
哎呀,要是我们能多点儿了解,早早预防,那可就好得多了。
2. 骨质疏松的护理措施2.1 健康饮食首先,咱们得从饮食入手。
多吃些钙含量高的食物,比如牛奶、酸奶、豆腐和深绿色蔬菜,像是菠菜和西兰花。
记住,补钙可不是一次两次就完事儿的,得坚持,每天都给自己补充点儿。
再说了,吃东西的时候别只盯着好吃的,要考虑营养,毕竟健康可是最重要的“美味”。
当然,维生素D也不能少,它可是钙吸收的小帮手。
阳光下的散步,晒晒太阳,让身体自然合成维生素D,简直是免费的养生法。
好吧,别老待在空调房,偶尔出门走走,心情也能变得更好。
多接触大自然,心情愉悦,骨头也会高兴。
2.2 适量运动再来说说运动。
运动不光能让你肌肉结实,还能让骨头更强壮。
你以为就得去健身房挥汗如雨?其实,散步、骑自行车、游泳都很好。
每天动一动,活动活动筋骨,别让自己变成“沙发土豆”。
还有,要记得拉伸和做一些负重练习,增强骨密度。
总之,动起来,生活才有意思!3. 健康指导3.1 定期检查定期去医院检查骨密度,这可是个好习惯。
你可别想着“我才不老,没事儿的”,检查就像定期给汽车保养,早发现问题,早解决。
医生的建议可不能忽视,听听专业人士的话,别让骨头在你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叛变。
3.2 注意生活习惯说到生活习惯,烟酒可得戒掉。
烟雾缭绕的环境对骨头可没好处,酒精也是个坏小子,喝多了对身体的影响可大着呢。
还有,别总熬夜,早睡早起才能让身体更健康,骨头也能得到充分的休息。
生活作息规律,不仅有利于身体,还能让你精神百倍,真是一举两得。
4. 总结总之,骨质疏松虽然听起来有点可怕,但只要我们多加注意,从饮食、运动、检查到生活习惯,逐步改善,完全可以把它扼杀在摇篮里!就像老话说的:“细节决定成败”,从小事做起,慢慢改变,终会收获健康的身体。
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老年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疾病,其主要表现为骨质稀疏、骨量减少、骨密度下降等。
老年人因为机体各系统功能下降,免疫功能低下,在患有骨质疏松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摔倒和骨折等意外伤害,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优质护理是保障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1. 有效预防和减少骨折发生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质疏松,骨量少,骨密度低,很容易发生骨折。
优质护理措施可以通过加强运动、改变生活方式、科学饮食等手段,有效预防和减少骨折的发生。
例如,医护人员可以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并进行指导,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降低患者的跌倒风险;合理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补充钙和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增加骨密度和骨强度,加强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
2. 缓解患者疾病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常出现关节疼痛、肌肉松弛、行动不便等不适症状,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困扰。
优质护理可以帮助缓解这些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例如,护士可以进行疼痛的评估和安慰,提供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等措施,减轻关节和肌肉的不适感,帮助患者恢复身体的功能和活力。
3. 提高患者合规性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例如补钙、补维生素D等,对患者的治疗合规性提出了高要求。
优质护理可以通过定期的健康教育、提醒服药、跟踪观察等措施,帮助患者理解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患者的治疗合规性,加强治疗的效果。
总之,应用优质护理可以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带来很多实际的临床效果,包括有效预防和减少骨折发生、缓解患者疾病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合规性治疗等。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需要加强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和掌握,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骨质疏松的护理常规
1、心理护理:护士应与患者交朋友,应理解尊重他们,做到关心耐心、细心,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认真倾听患者的感受,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和生活情况,对有心理问题的患者给以开导,帮助他们纠正心理失衡状态,鼓励他们参加社交活动,适当娱乐、听音乐、冥想,使情绪放松以减轻疼痛。
这样不仅有利于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症状,提高疗效,促进康复,还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2、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文化层次,不同年龄、爱好、生活习惯等人群,做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3、饮食护理:钙有广泛的食物来源,通过膳食来源达到最佳钙摄入是最优先的方法。
在饮食上要注意合理配餐,烹调时间不宜过长
4、运动指导:运动项目的选择应依个体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体能等特点及运动史选择适当的方式、时间、强度等。
5、用药护理:指导患者根据不同的疏松程度,按医嘱及时、正规用药,严密注意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掌握合理的用药途径,每种药的用法、注意事项必须详细告诉患者,如使用激素时要注意乳腺癌、中风和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预防。
6、改变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做到营养搭配合理;避免酗酒、嗜烟、饮过量的浓茶、浓咖啡及碳酸饮料;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加户外活动,适当日晒。
骨质疏松护理问题及措施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通常在老年人中更为普遍,但也可能影响到年轻人。
骨质疏松会导致骨骼变得脆弱和易碎,增加骨折的风险。
因此,对于骨质疏松的护理和预防非常重要。
以下是针对骨质疏松的护理问题及措施的全面回答:饮食,饮食对于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护理至关重要。
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是保持骨骼健康的关键。
钙可以通过奶制品、豆类、坚果和深绿叶菜等食物获取,而维生素D主要来自阳光暴露和一些食物如鱼肝油和鸡蛋。
此外,减少摄入咖啡因和盐的量也有助于骨骼健康。
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于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平衡性锻炼都可以帮助增强骨密度和预防骨质疏松。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和两次以上的力量训练是推荐的健身指南。
生活习惯,避免吸烟和限制饮酒对于骨质疏松的预防非常重要。
吸烟和酗酒都会对骨骼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药物治疗,对于一些高危人群或者已经被诊断出骨质疏松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药物治疗,如补充钙剂、维生素D或者其他处方药物来帮助预防或治疗骨质疏松。
定期检查,对于年长者或者有骨质疏松家族史的人来说,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是很重要的。
早期发现骨密度下降的情况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来预防骨质疏松的发展。
心理护理,骨质疏松可能给患者带来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心理护理同样重要。
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关心和支持对患者的康复也有积极的影响。
总的来说,骨质疏松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饮食、锻炼、生活习惯、药物治疗、定期检查和心理护理等多个方面。
通过综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管理骨质疏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老年骨质疏松症护理常规【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观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全身代谢性疾病。
【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有无骨痛,较重时表现为腰背疼痛或全身疼痛,劳累或活动后加重,负重能力下降。
2.评估有无身长缩短、驼背因脊柱椎体压缩变形,使身长任硬,严重者驼背。
3.注意患者有无因轻微活动或创伤诱发骨折,如咳嗽、喷嚏、弯腰、负重、摔倒或挤压等,称为脆性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
4.观察患者有无呼吸系统功能下降、心血管功能障碍,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护理措施】1.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户外活动负重锻炼,如散步、网球、举重等负重锻炼可减少骨质丢失预防骨质疏松症,疼痛患者卧床休息时,使用薄垫的木板,取用仰卧位或侧卧位。
2.提倡食用钙和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如豆制品、虾米、鱼肝油、蛋、肝等;避免进食含磷高的食物,如红烧肉、软饮料。
3.用药护理,应在晚餐后或睡前服用钙剂,不可与绿叶蔬菜一起服用,增加饮水量,并防止便秘,注意定期检查血钙,根据血钙调整药量。
使用降钙素时要观察有无低血钙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表现,使用雌激素时,严密监测子宫内膜的变化,注意阴道出血情况。
4. 观察病人全身骨骼疼痛的程度,使用背架、紧身衣等限制肌肉的活动度,热水浴、按摩、擦背从而缓解解疼痛,剧烈疼痛的老年人使用止痛剂、肌肉松弛剂。
5.已发生骨折者,定时协助翻身,预防压疮的发生。
脊柱骨折者睡硬板床,在受伤椎体后凸畸形处垫枕头,不允许坐起,翻身时要轴线翻身,即肩、腰、定邻呈直线的整体翻身,股骨颈骨者,置患肢于外展中立位,避免过度转动和牵拉,应尽早指导进行患肢功能锻炼。
6.创造有利于老年人睡眠和休息的环境,积极寻获年人睡眠紊乱的原因,有计划地安排好治疗和护理时间,必要时辅以帮助睡眠的药物治疗7.鼓励老年人其达内心感受,指导老年人穿着,从衣着方面改变形象,增强自信心。
【健康教育】1. 向老年患者介绍疾病知识,预防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
老年病人骨质疏松症的护理[一].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知识一.定义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代谢性疾病。
二.流行病学现状1.我国骨质疏松流行病学现状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估计有1.73亿,是世界上老年人口绝对数量最多的国家。
近年来,多个地区进行了关于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研究。
2003—2006年一次全国性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人群以椎体和股骨颈骨密度值为基础的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60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尤为突出。
2.国外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现状最近报告的美国2005—2006年数据显示,检测股骨颈部位骨密度值,50岁或以上人群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患病率女性分别为49%和10%,而男性分别为30%和2%。
来自日本的数据则显示目前日本骨质疏松症患者达1300万。
加拿大的随机调查显示:女性腰椎和股骨颈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分别为12.1%和7.9%,总患病率为15.8%。
来自欧洲27个国家统计结果显示:2200万女性患有骨质疏松症。
三.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多为原发性Ⅱ型OP,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阐明。
骨重建功能衰退可能是老年性OP的重要发病原因。
四.临床表现1.骨痛和肌无力2.椎体压缩3.骨折[二].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护理护理评估(一)老年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内分泌激素:性激素水平低下,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降低,生长激素减少。
•营养因素:缺乏VitD、钙,高蛋白饮食。
•生活因素:活动量减少、过量饮酒、吸烟。
•药物因素:糖皮质醇、巴比妥等。
•家族、种族因素:基因有关。
·慢性疾患:DM、肾功能不全等。
(二)健康史•询问老年人日常饮食结构•运动及体力活动•有无腰痛及疼痛的性质•有无骨折,既往有无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情况(三)身体状况1.骨痛和肌无力早期无症状,被称为“寂静之病”,尤其是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多数病人在严重的骨痛或骨折后才知道自己患了骨质疏松症。
老年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其发病率也在逐渐增加。
骨质疏松症主要是指骨组织中骨密度降低,骨微结构恶化,从而使骨骼质量降低,易于发生骨折等并发症。
对于老年人来说,如何进行科学的护理和预防骨质疏松症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护理措施。
一、饮食护理1. 合理膳食:老年人的饮食应多样化,需要保证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质、钙、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
如肉类、鱼类、奶制品等,有助于增强骨骼的质量。
2. 控制盐分:过多的盐分摄入会加速钙质的排泄,因此老年人应该限制食盐的摄入量,以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二、生活护理1. 合理运动:适当的体育锻炼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
老年人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等运动方式,以增强骨骼的质量和韧性。
2. 室内设计: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应该尽量避免高处和滑动等危险因素,家中的家具和设施也应该便于老年人的活动和生活。
三、心理护理1. 鼓励支持:当老年人被确诊为骨质疏松症时,家人和医护人员要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增强老年人的自信心和康复意愿。
2. 建立健康观念:老年人应该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认识到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护理和治疗。
四、药物护理1. 规范用药: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医嘱进行,避免过量或者错误的用药。
2. 定期复查:老年人在用药过程中应该定期前往医院复查,以监测疾病的发展状况,并调整治疗方案。
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和药物护理。
只有综合采取这些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让更多的老年人能够安享晚年。
老年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特别容易发生在女性和老年人身上。
其主要特点是骨质密度减少,骨骼组织疏松、脆弱,容易发生骨折和压缩性骨折。
因为骨密度的减少,曲直骨折的发生率更高,而且骨折的愈合也相对缓慢。
骨质疏松症护理常规【疾病概述】骨质疏松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大,易发生骨折的代谢性疾病。
【护理问题】1.有受伤的危险;2.疼痛【护理措施】1.预防跌倒:保证住院环境安全、病房和浴室地面干燥、灯光明暗适宜、床椅不可经常变换位置、过道避免有障碍物等。
加强日常生活护理,将日常所需物如茶杯、开水、呼叫器等尽量放置床边,以利患者取用。
加强巡视。
2.心理护理:骨质疏松患者由于疼痛及害怕骨折,经常不敢运动而影响日常生活;当发生骨折时,需限制活动,不仅本人需要角色适应,其家属亦要面对此情景。
护士要协助患者及家属适应其角色与责任,尽量减少对患者康复治疗不利的心理因素。
3.用药护理:(1)服用钙剂时要多饮水,以增加尿量,减少泌尿系结石的形成机会。
(2)性激素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剂量要准确,并要与钙剂、维生素D同时服用。
服用雌激素要定期进行妇科及乳腺检查,雄激素要定期监测肝功能。
(3)服用二磷酸盐应晨起空腹服用,同时饮水200-300ml,服药后至少半小时不能进食或喝饮料,也不能平卧,以减轻对食管的刺激。
服用降钙素应观察不良反应,如食欲减退、恶心、面色潮红等4.疼痛的护理:(1)休息:为减轻疼痛,可使用硬板床,卧床休息数天到一周,可缓解疼痛(2)对症护理:使用骨科辅助物和物理疗法。
(3)用药护理:药物的使用包括止痛剂、肌肉松弛剂或抗炎药物。
要正常评估疼痛的程度,按医嘱用药。
(4)介入手术护理:术前准备:指导患者练习俯卧姿势及训练床上解便,忌食糖类、豆类易产气食物,讲解手术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术后护理:心电监护,仰卧休息4小时。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穿刺部位出血情况,观察创口疼痛、渗液情况;下肢远端感觉和运动功能,逐步进行肢体运动锻炼。
【健康教育】1.疾病预防指导:青少年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补充钙和运动;成年后预防尽量延缓骨量丢失的速度和程度;绝经后骨质疏松病人指导其早期补充雌激素、孕激素合剂。
老年病人骨质疏松症的护理
[一].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知识
一.定义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
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易发
生骨折的代谢性疾病。
二.流行病学现状
1.我国骨质疏松流行病学现状目前我国60岁
以上老龄人口估计有1.73亿,是世界上老年人口
绝对数量最多的国家。
近年来,多个地区进行了
关于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研究。
2003—2006
年一次全国性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
上人群以椎体和股骨颈骨密度值为基础的骨质疏
松症总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60
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明显增高,女
性尤为突出。
2.国外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现状最近报告的
美国2005—2006年数据显示,检测股骨颈部位
骨密度值,50岁或以上人群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
患病率女性分别为49%和10%,而男性分别为
30%和2%。
来自日本的数据则显示目前日本骨
质疏松症患者达1300万。
加拿大的随机调查显
示:女性腰椎和股骨颈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分别为
12.1%和7.9%,总患病率为15.8%。
来自欧洲
27个国家统计结果显示:2200万女性患有骨质疏
松症。
三.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多为原发性Ⅱ型OP,而原发性骨
质疏松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阐明。
骨重建功能衰
退可能是老年性OP的重要发病原因。
四.临床表现
1.骨痛和肌无力
2.椎体压缩
3.骨折
[二].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护理
护理评估
(一)老年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内分泌激素:性激素水平低下,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降低,生长激素减少。
•营养因素:缺乏VitD、钙,高蛋白饮食。
•生活因素:活动量减少、过量饮酒、吸烟。
•药物因素:糖皮质醇、巴比妥等。
•家族、种族因素:基因有关。
·慢性疾患:DM、肾功能不全等。
(二)健康史
•询问老年人日常饮食结构
•运动及体力活动
•有无腰痛及疼痛的性质
•有无骨折,既往有无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情况
(三)身体状况
1.骨痛和肌无力早期无症状,被称为“寂静之病”,
尤其是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多数病人在严重的
骨痛或骨折后才知道自己患了骨质疏松症。
骨痛通常为弥
漫性,无固定部位,检查不能发现压痛区(点)。
2.椎体压缩椎体骨折多见于绝经后骨质疏松,可引起驼背和身高变矮,多在突发性腰背疼痛后出现。
老年人椎体
每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同时,腰椎压
缩性骨折常导致胸廓畸形,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严重畸形还可引起心排出量的下降,心血管功能障碍、肺活量下降等,极易并发上呼吸道和肺部感染。
3.骨折当骨量丢失超过20%以上时即可出现骨折,是
骨质疏松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骨折部位多见于脊柱、髋部和前臂骨折。
其中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最常见,
危害也最大,多发生在中老年人,以女性多见。
(四)辅助检查
1.骨量的测定骨矿含量(BMC)和骨矿密度(BMD)测量是判断低骨量、确定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是评价骨
丢失率和疗效的重要客观指标。
包括单光子吸收测定法、
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定量CT和超声检查。
2.骨转换的生化测定多数情况下,绝经后骨质疏松早起(5年)为高转换型,而老年型OP多为低转换型。
·与骨吸收有关的的生化指标:空腹尿钙或24小时尿钙排量是反映骨吸收状态最简易的方法,但受钙摄入量、肾功能
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与骨形成有关的生化指标:包括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前肽和血骨钙素。
3.骨形态计量和微损伤分析结合骨组织学及生理学,用定性定量方法计算出骨组织参数,以评价及分析骨结构
及骨转换。
目前主要用于探讨OP的早期形态与功能变化。
4.X线检查一种简单而较易普及的检查骨质疏松症的方法。
(五)心理—社会状况
•骨质疏松病人由于疼痛及害怕骨折,常不敢运动而影
响日常生活;当发生骨折时,需限制活动,不仅病人
本身需要角色适应,其家属亦要面对此情境。
•治疗和较长的护理周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措施及依据
1.有受伤的危险与骨质疏松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有关
(1)预防跌倒
①保证住院环境安全,如楼梯有扶手,梯级有防滑边缘,
病房和浴室地面干燥,灯光明暗适宜,床椅不可经常变
换位置,过道避免有障碍物等。
②加强日常生活护理,将日常所需物如茶杯、开水、呼
叫器等尽量放置床边,以利病人取用。
加强巡视,对住
院病人在洗漱及用餐时间,应加强意外的预防。
③当病人使用利尿剂或镇静剂时,要严密注意其因频繁
如厕以及精神恍惚所产生的意外。
(2)心理护理:护士要协助病人及家属适应其角色与责任,尽量减少对病人康复治疗不利的心理因素。
(3)用药护理
①服用钙剂时要多饮水,以增加尿量,减少泌尿系统结
石形成的机会。
空腹服用效果最好,同时服用维生素D
时,不可与绿叶蔬菜一起服用,以免形成钙贅合物而减
少钙的吸收。
②性激素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剂量要准确,并要
与钙剂、维生素D同时服用。
服用雌激素应定期进行妇
科检查和乳腺检查,反复阴道出血应减少用量,甚至停
药。
使用雄激素应定期检测肝功能。
③服用二磷酸盐应晨起空腹服用,同时饮水200~300ml,服药后至少半小时内不能进食或喝饮料,也不能平卧,
应立即采取立位或坐位,以减轻对食管的刺激。
同时,
应嘱病人不要咀嚼或吸吮药片,以防发生口咽部溃疡。
如果出现眼瞎困难、吞咽痛或胸骨后疼痛,警惕可能发
生食管溃疡和糜烂情况,应立即停止用药。
④服用降钙素应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如食欲减退、恶心、颜面潮红等。
2.疼痛:骨痛与骨质疏松有关。
(1)休息:为减轻疼痛,可使用硬板床,卧床休息数天到一周,可缓解疼痛。
(2)对症护理
①使用骨科辅助物:必要时使用背架、紧身衣等,以限
制脊椎的活动度和给予脊椎支持,从而减轻疼痛。
②物理疗法:对疼痛部位给予湿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挛,缓解疼痛。
给予局部肌肉按摩,以减少因肌肉僵硬所引发的疼痛。
也可用超短波、微波或分米波疗法、低频及中频电疗法、磁疗法和激光等达到消炎和止痛效果。
(3)用药护理:药物的包括止痛剂、肌肉松弛剂或抗炎药物。
要正确评估疼痛的程度,按医嘱用药。
镇痛药如吲哚美辛、阿司匹林等应餐后服用,以减轻胃肠道反应。
(4)介入手术护理
①术前准备:指导病人练习俯卧位姿势及训练病人床上解便;忌食糖类、豆类等易产气的食物;讲解手术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②术后护理:术后24小时内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尤其
是血压变化,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仰卧休息4小时,有利于骨水泥进一步硬化,达到最大的强度,减少并发症及穿刺部位的出血;注意观察疮口疼痛、渗液情况;观察病人下肢远端感觉和运动功能,逐步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其他护理诊断/问题
1.健康维护能力低下与日常体力活动不足有关
2.躯体活动障碍与骨骼变化引起活动范围受限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饮食中钙、蛋白质、维
生素D的摄入不足有关。
健康指导
1.疾病预防指导随着年龄的增长,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量
丢失,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在达到峰值骨量前就应开始,以争取获得较理想的峰值骨量。
鼓励老年人采取合理
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运动要适宜,保证充足的钙摄入,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病人还应指导其早期补充雌激素或雄、孕激素合剂。
2.疾病知识指导指导病人摄入充足的富钙食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也应保证,动物蛋白不宜过多。
戒烟酒,避免咖啡因的摄入,少饮含碳酸饮料,少吃糖及食盐。
多进行步行、游泳、慢跑、骑自行车等户外运动,但应避免剧烈、有危险的运动。
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3.预防跌倒指导加强预防跌倒的宣传教育和保护措施,
如家庭、公共场所防滑、防绊、防碰撞措施。
指导病人维持良好姿势,改变姿势时动作应缓慢。
必要时可建议病人使用手杖或助行器,以增加其活动时的稳定性。
衣服和鞋穿着要合适,大小适中,且有利于活动。
4.用药指导嘱病人按时服用各种药物,学会自我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应用激素治疗的病人应定期检查,以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预后
绝经后OP对雌激素替代治疗有良好反应,预后较佳。
老年OP的治疗较困难。
而继发性OP的预后取决于原发病的
性质和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蒋建发、孙爱军,中国
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4 年 5 月第 30 卷第 5 期。
2.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合并骨折的护理,侯小琴、庄美琼,齐鲁护理杂志2003年10月第9卷第10期。
3.内科护理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4.外科护理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