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建筑给水系统基础知识(2)
- 格式:ppt
- 大小:5.90 MB
- 文档页数:58
给排水专业知识一、引言给排水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供水、排水和排污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
本文将介绍给排水专业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
二、给水系统给水系统是建筑物供给水的系统,包括冷水和热水系统。
给水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到水源、管道的布置、水压和水质等因素。
2.1 水源建筑物的给水系统通常通过与城市给水系统连通获取供水。
但在一些偏远地区或特殊情况下,需要考虑其他供水来源,如地下水井或水窖。
2.2 管道布置给水系统的管道布置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水源位置进行合理安排。
水源到每个水龙头之间的管道应有适当的坡度,以确保水流畅通。
2.3 水压给水系统的水压要保证足够,以满足建筑物内各个水龙头的用水需求。
通常使用水泵提升水压,但需要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用水量合理选取水泵的类型和规格。
2.4 水质给水系统的水质影响到建筑物内各种设备和用水设施的使用寿命。
因此,在设计给水系统时,需要考虑水质检测和处理设备,保证供给水的安全和卫生。
三、排水系统排水系统是建筑物内废水的排除系统,包括污水排放和雨水排放。
排水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到污水的排放标准、管道的布置和排水设备的选择。
3.1 污水排放污水排放是指建筑物内各种污水的集中排放。
在设计排水系统时,需要考虑到排放标准,保证污水排放达到环境保护要求。
常见的污水排放设备包括下水道、化粪池和污水处理设备等。
3.2 雨水排放雨水排放是指建筑物内雨水的排除。
在设计雨水排放系统时,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屋面面积和雨水排放的位置。
常见的雨水排放设备包括雨水管道、雨水收集装置和雨水处理设备等。
3.3 管道布置排水系统的管道布置要合理安排,以确保污水和雨水畅通排放。
在管道布置中,应考虑到管道的坡度、弯头和分支管道的设置等。
3.4 排水设备选择排水设备的选择要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用途进行合理选择。
常见的排水设备包括排水管、排水阀门、排水泵和沉淀池等。
四、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在给排水工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问题1:水龙头没有水流出来,该如何解决?解决办法:首先检查给水系统是否正常供水,其次检查水龙头是否被堵塞,可以拆卸水龙头进行清洗或更换水龙头。
给排水应用知识Xxxx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编制人:xxx编制日期:xxxx年xx月(一)、给水系统基础知识建筑给水系统的分类:按其服务对象分类,一般可分为生活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和水消防系统。
1、生活给水系统是为人们生活中提供饮用、烹调、洗涤、盥洗、沐浴等用水的给水系统。
根据供水用途的差异可进步分为:直饮给水系统、饮用水给水系统、杂用水给水系统。
2、生产给水系统是为产品制造、设备冷却、原料和成品洗涤等生产加工过程供水的给水系统。
由于采用的工艺流程不同,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对水量、水压、水质的要求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3、水消防系统是向建筑内部以水作为灭火剂的消防设施供水的给水系统,包括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建筑给水系统的组成:引入管是指将室外给水管引入建筑物的管段,它与进户管(入户管)有区别,后者是指住宅内生活给水管道进入住户至水表管段。
对于居住小区而言,引入管则是由市政管道引入至小区给水管网的管段。
水表节点安装在引入管上管上的水表及前后设置的阀门和防污隔断阀设置的总称,水表用于计量建筑物用水量仪表。
管道系统的作用是将由引入管引入建筑物内的水输送到各用水点,根据安装位置和所起作用不同,可分为干管、立管、支管。
给水附件包括在给水系统中控制流量大小,限制流动方向,调节压力变化,保障系统正常运行的各类配件:闸阀、减压阀、止回阀、安全阀、排气阀、蝶阀、水锤消除器、水龙头等。
升压设备用于为给水系统提供适当的水压,常用的升压设备有水泵、气压给水设备、变频调速给水设备。
贮水池、水箱是给水系统中的贮水和水量调节构筑物,它们在系统中起流量调节、贮存消防用水和事故备用的作用,水箱还有具有稳定水压的功能。
消防和基地设备建筑物内部应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设置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设备,水质有特殊要求时需设深度处理设备。
给水系统方式,建筑内部给水方式选择应按以下原则进行:(1)、在满足用户要求的前提下,应力求给水系统简单,管道长度短,以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行费用;(2)、应充分利用室外管网水压直接供水,当室外管网水压不能满足建筑物要求时,应考虑下面几层利用外网水压直接供水,上面数层采用加压供水;(3)、供水应安全可靠,管理维修方便;(4)、当两种及两种以上用水的水质接近时,应尽量采用共用给水系统;(5)、生产给水、消防给水系统中的管道、配件和附件所承受的水压均不得大于产品标准规定的允许工作压力;(6)、生产给水系统应优先设置循环给水系统或重复利用给水系统;(7)、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的竖向分区,应根据使用要求、材料设备性能、维修管理、建筑层数等条件,结合室外给水管网的水压合理确定;(8)、建筑内部的生活给水系统,当卫生器具给水系统配件处的静水压超过规定时,宜采用减压措施;直接给水方式:建筑物内部只设有给水管道系统,不设增压及贮水设备,室内给水管道系统与室外供水管网直接相连,利用室外管网压力直接向室内系统供水,缺点是系统内部无贮备水量,当室外管网停水时,室内系统立即断水,图例说明。
建筑给排水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建筑给排水的概念、原理及其在建筑中的作用。
2. 学生能掌握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学生能了解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施工要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建筑给排水的相关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通过查阅资料、图纸等方式,了解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实际应用。
3. 学生具备一定的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和施工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建筑给排水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学生认识到建筑给排水工程在环保、节能等方面的重要性,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培养沟通、交流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建筑给排水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学生特点:高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实际工程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建筑给排水基本概念:讲解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定义、分类及作用,对应教材第一章。
2. 建筑给排水系统组成:详细介绍给水系统、排水系统、中水回用系统等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对应教材第二章。
3. 建筑给排水设计原则:分析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等,对应教材第三章。
4. 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讲解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施工工艺、施工标准和质量控制,对应教材第四章。
5. 建筑给排水系统维护与管理:介绍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日常维护、检修和管理方法,对应教材第五章。
6. 建筑给排水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建筑给排水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六章。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建筑给排水基本概念及系统分类第二周:建筑给排水系统组成及功能第三周:建筑给排水设计原则第四周: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第五周:建筑给排水系统维护与管理第六周:建筑给排水案例分析及讨论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按照教学大纲安排,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建筑给排水知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一)课程中文简介本课程为建筑学专业必修课,为建筑学入门阶段的重要理论课程。
本课程通过讲解公共建筑设计的一般性原理和原则,使学生掌握公共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深入理解公共建筑的环境、功能、艺术、技术、经济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并能将其应用于设计实践中。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有综合分析公共建筑设计中诸多要素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能力、对多功能综合性公共建筑的功能进行分析的能力、对各种建筑空间进行组织的能力以及综合处理建筑各要素互动关系的能力。
(二)课程英文简介The Design Principle of Public Architecture is a required course for architecture major as well as an important academic course in primary stage of Architecture. By means of illustrating general principles of public architecture, the course enables students not only manage basic methods of public architecture designing but deep comprehend the concept and mutual relationships of environment, art, technology, econom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furthermore apply these achievements intodesign practice. Through this course, students can acquire crucial abilities including the ability of analyzing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of vast elements in public architecture design, analyzing the function of integrated muti-functional public architecture, organizing all sorts of architecture spaces and handling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of numerous architecture factors.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公共建筑基本概念、性质和创作准则;正确理解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外部形态与内部空间的关系;掌握公共建筑功能的内涵和要求,建筑形式美的一般规律和建筑经济技术要求。
两张图,轻松看懂热水循环系统 - 给排水开篇导读给排水知识是设计师比较头疼的专业领域,原因在于给排水知识不像装饰知识一样,学完后就能给设计工作带来提升,但因为给排水在隐蔽工程中可谓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任何人都对给排水和防水非常重视。
但无奈市面上几乎没有给室内设计师看的给排水知识,所以,导致绝大多数设计师朋友对给排水知识的了解都非常碎片,学完后用不上。
整个板块将逐步讲到给排水系统框架、读识图、工艺流程、常见材料、设计问题、质量通病、防水与预防等等知识点。
本期主要想解决下列问题:1、室内设计师对给排水知识要了解多深?2、建筑中的水到底是怎么来的?3、热水循环系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必须要了解它?PS:给排水的知识实在比较难懂,又因为篇幅期数限制,东晓想在剩下不多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把一些重要的知识分享给你,所以,本期文章内容较多,请你花整块时间阅读。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样的给排水知识室内设计师为什么必须学习且掌握给排水的知识,其原因我想已经不言而喻了吧;简单粗暴的来说,如果不了解给排水系统,除了被问到相关问题时的尴尬外,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设计方案以及绘制的图纸会被给排水专业牵着鼻子走,而当你要试图保留自己的设计或者不想改图时;别人冷冷的说一句:“我可以按照你的图来做,但是后面漏水了,点位不合理,出现点位不畅这些问题的话,责任算你的。
”因此,学习任何新知识之前,一定要明白,做为室内设计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它。
咱们口中的「给排水」到底又是指的什么?对于这个所谓的「给排水」我们应该了解得多深?它又是怎么跟咱们配合的呢?1、我们口中的给排水是指什么?给排水系统全貌 ↑Ps:给排水系统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可以分为市政管网系统,市政水处理系统以及建筑给排水系统这三大系统。
而咱们室内设计相关的水系统是包含在建筑给排水系统以内的,所以咱们侧重点说说有关建筑给排水的知识。
做为室内设计师,对于给排水的知识,不论是家装还是工装设计,咱们最常打交道的几乎都是给排水系统中最末端的设备;比如:进出水点位、洁具、角阀,地漏等等,当然,还会接触一些管道排布的施工工序。
建筑水暖知识点总结一、建筑水暖概述建筑水暖是指建筑工程中用于供水、排水、暖通和消防等系统的管道及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
水暖系统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舒适度。
因此,建筑水暖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水暖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1. 供水系统:供水系统是建筑水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自来水进水管道、水箱、水泵、配水管道、阀门等。
供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应符合相关的建筑规范和标准,保证供水安全、稳定和高效。
2. 排水系统:排水系统是建筑水暖系统中与供水系统相对应的部分,主要包括污水管道、雨水管道、地漏、排水管道等。
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应考虑到建筑物的排水要求,确保排水畅通和卫生安全。
3. 暖通系统:暖通系统是建筑水暖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采暖设备、供暖管道、散热器、温控装置等。
暖通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应考虑到建筑物的采暖需求,确保室内温度舒适和能源节约。
4. 消防系统:消防系统是建筑水暖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消防水源、消防管道、消防泵、喷淋系统、消防水带等。
消防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应符合相关的消防规范和标准,确保消防设施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三、建筑水暖系统的设计要点1. 水暖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要求,合理确定供水、排水、暖通和消防等系统的布局和参数。
2. 水暖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相关的建筑规范和标准,包括建筑水暖设计规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暖通空调设计规范等。
3. 水暖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节能、环保和安全的要求,采用高效节能的设备和材料,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确保供水安全和环境卫生。
4. 水暖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合理确定管道和设备的位置,确保施工质量和维修方便。
四、建筑水暖系统的施工要点1. 水暖系统的施工应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合理控制施工进度和质量。
2. 水暖系统的施工应充分考虑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合理确定管道和设备的安装位置,确保施工质量和维修方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建筑给排水说课篇一:建筑给排水说课讲稿一、课程在本专业的定位与课程目标《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是给水排水专业的重要主干课程之一,针对给水排水工程中水的输送、分配和废水的收集及排放的管网系统的工程设计及计算理论所需求的内容,系统地论述管网系统的功能、布置原理、水量计算、水力计算理论和方法、工程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及管网系统的运行管理论及实践。
本课程的目标:(1).使学生系统完整地学习和掌握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基本概念、工程设计和运行管理的基础理论和方法;(2).使学生初步掌握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规划、管网系统的设计和计算及运行管理方面的基本技能,初步具备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设计和管理的工程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对给水排水管道工程基础理论的理解、掌握和分析运用能力,初步具备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科学研究能力。
二、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理论教学安排如下:第一章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概论(3学时)第二章给水排水管网工程规划(4学时)第三章给水排水管网水力学基础(4学时)第四章给水排水管网模型(4学时)第五章给水管网水力分析(6学时)第六章给水管网工程设计(6学时)第七章给水管网优化设计(6学时)第八章污水管网设计与计算(6学时)第九章雨水管道设计与计算(6学时)第十章管道材料、附件以及管网的管理和维护(3学时)实践教学:一周课程设计课程在本专业的定位与课程目标给排水专业旨在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掌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能在水的开采、加工、输送、回收这一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循环中,在设计、施工、市政、环保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给水排水工程的计、施工、运营和管理工作,并具有初步的研究开发能力。
本专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在本校中历年以来生源良好,就业率居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其中建筑给水排水为学生最主要的择业方向,因此本课程为本专业最为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
北京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北京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给排水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工作原理。
2. 学生能了解北京地区水资源状况,认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并掌握简单的节水方法。
3. 学生能掌握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基本原则,了解给排水系统在不同建筑类型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给排水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如识别并改进家庭给排水设施的不足。
2. 学生具备一定建筑给排水施工图识图能力,能看懂简单的给排水施工图纸。
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优化简单的建筑给排水系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水资源的爱护意识,树立节约用水的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学生了解建筑给排水工程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增强环保意识,关注生态文明建设。
3.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对建筑给排水专业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空间想象力。
针对学生特点,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北京地区实际情况,注重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渗透节约用水、环保等价值观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引言:介绍北京地区水资源状况,引出建筑给排水系统的重要性和学习意义。
教材章节:《建筑给排水工程》第一章 水资源与给排水系统概述2. 给排水系统基础知识:- 给水系统的组成、分类及工作原理- 排水系统的组成、分类及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建筑给排水工程》第二章 给排水系统基本原理3. 建筑给排水设计原则与应用:- 给排水设计基本原则- 不同建筑类型给排水系统设计要点- 教材章节:《建筑给排水工程》第三章 建筑给排水设计4. 节约用水与环保措施:- 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及方法- 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节水措施- 环保意识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建筑给排水工程》第四章 节水与环保技术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简单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实践- 家庭给排水设施优化改进案例分析- 教材章节:《建筑给排水工程》第五章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6. 总结与拓展:- 对本章节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 探讨建筑给排水领域的发展趋势与新技术- 教材章节:《建筑给排水工程》第六章 发展趋势与新技术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按照教材章节顺序,逐一进行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建筑给排水入门教程
建筑给排水系统是建筑物中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它主要负责处理建筑物内的供水和排水问题。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建筑给排水入门教程,帮助初学者了解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流程。
1. 给水系统的设计和安装:
- 确定建筑物的用水需求,包括冷水、热水、饮用水等。
- 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给水管材和管径,并进行布局设计。
- 安装水源装置(如水泵、水箱等),保证供水压力和稳定性。
- 进行给水管道的安装,并确保连接牢固、防水漏。
2. 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安装:
- 确定建筑物的排水流量和排水方式,包括生活污水、雨水、地下水等。
- 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排水管材和管径,并进行布局设计。
- 安装排水设备(如抽水泵、下水道等),保证排水效率和
安全性。
- 进行排水管道的安装,并确保连接牢固、防止渗漏和堵塞。
3. 维护和管理建筑给排水系统:
- 定期检查给水管道和排水管道的状况,发现问题及时修复。
- 清洁水龙头、下水道等设备,保持通畅。
- 确保水源设备和排水设备的正常运行。
- 防止给水和排水管道结冰、爆裂等意外情况。
总之,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安装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用水需求和排水要求,并且需要遵守相关的安全规范和建筑标准。
合理的布局设计和正常的维护管理能够保证建筑物的供水和排水正常运行,确保居民和建筑物的安全和舒适。
工程水管知识点总结一、概述水管工程是工程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城市给排水、水利灌溉、石油化工、环境工程等方面的管道输送和处理技术。
水管工程包括水管设计、水管安装、水管维修等内容,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环境卫生和居民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水管系统的基本组成1.供水系统供水系统是城市水管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水源、输水管道、配水管道、水处理设备等。
水源可以是河流、湖泊、地下水源等,输水管道一般采用钢管、铸铁管、塑料管等材料,配水管道一般采用塑料管、铜管等材料。
2.排水系统排水系统主要包括城市雨水排放系统和污水排放系统。
雨水排放系统主要是指城市道路、屋顶等表面雨水的排放系统,包括雨水管道、排水管道、雨水口等。
污水排放系统主要是指城市居民生活、工业生产等产生的污水的排放系统,包括污水管道、污水泵站、污水处理设备等。
3.燃气管道系统燃气管道系统主要是城市燃气供应系统,包括天然气、液化气等管道输送和分配系统。
4.工业管道系统工业管道系统主要是工业生产中的各种管道输送系统,包括化工厂的化工管道系统、石油化工厂的石油管道系统、电厂的冷却水管道系统等。
三、水管工程的设计1.水管设计的基本原则水管设计需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采用合理的工程技术和设计方法,保证水源的供应充足、管道的输送可靠、水质的安全、运行的经济合理。
水管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可靠性原则、经济性原则、环保原则和安全性原则。
2.水管设计的基本步骤水管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等环节。
勘察阶段主要是对城市地理环境、水源条件、需求情况等进行调查研究,规划阶段主要是确定供水系统的总体布局和管道走向、设计阶段主要是进行管道的管径、材料、施工工艺等技术设计,施工阶段主要是负责管道的施工、安装、调试等工作,运行维护阶段主要是负责管道系统的运行监测、设备维护保养等。
四、水管工程的材料和设备1.水管材料水管材料主要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
建筑内部给排水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建筑内部给排水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给排水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在建筑中的应用。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筑内部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原则、施工要求及相关规范。
3. 帮助学生了解建筑给排水系统在节能减排、环保方面的意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建筑内部给排水系统在实际工程中遇到的问题。
2. 提高学生建筑内部给排水系统设计的能力,使其能独立完成简单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
3. 培养学生运用CAD等软件绘制建筑内部给排水系统施工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建筑给排水工程专业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
2. 引导学生关注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社会、环境问题,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为其未来从事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建筑内部给排水系统概述:介绍给排水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建筑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一章 建筑给排水工程概述2. 建筑内部给排水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分析给排水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3. 建筑内部给排水系统设计原则与规范:讲解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相关规范及施工要求。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原则与规范4. 建筑内部给排水系统施工图绘制:教授学生如何运用CAD等软件绘制建筑给排水系统施工图。
- 教材章节:第四章 建筑给排水系统施工图绘制5. 建筑内部给排水系统工程实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筑给排水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五章 建筑给排水系统工程实例6. 建筑内部给排水系统管理与维护:介绍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案绪论一.室内给排水工程的内容室内给排水工程主要介绍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工程的设计原理及方法,同时还要介绍一些施工及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这是一门专业技术课程,是给排水专业的必修课。
1. 内给水工程:室内给水概括起来不外乎三大类。
生活给水生产给水——满足水量、水压二方面的要求消防给水室内给水工程就是为实现三类给水任务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即把室外给水工程经取-净-送至城市管网的水按建筑的要求送至各个用水点,从而满足用户对水量、水压方面的要求,进而提供安全、便利的用水条件。
提到安全,要强调消防给水。
消防给水的设置提高了建筑物的安全度,对保障建筑财产及人身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试想,一幢高层建筑或者一个大型地下建筑,如果没有消防给水与之配套,那么该建筑在消防设施上是不健全的,原则上讲它就不能(不应该)投入使用。
如地宫,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体积的增大,装修等级的提高,消防给水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
2. 热水供应: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除了对水量、水压的要求外,对水温有某种要求。
如松花江冬季最冷月平均水温5℃,建筑内如设淋浴其使用温度为40℃;如设游泳池,池水水温27℃。
为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工程技术设施,以解决加热、送配及相应的问题。
如冷水加热后体积膨胀、气水分离、管道受热伸长等,热水的水质控制问题,蒸汽压力过高。
3. 室内排水工程主要包括三类:生活排水生产排水屋面雨排水室内排水工程的任务就是把在生产及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废水)及时、迅速的排放到室外排水管网中去,以保证环境卫生及使用便利,如宿舍堵水。
我们知道,给水一经使用,即被污染,其用途不同,其所受到的污染程度亦不同。
这样,排水就有了污水和废水之分,污水与废水是相对而言的,通常我们说冲洗厕所的排水为污水,洗浴后的排水为废水。
室内排水系统将各类污(废)水合流排出,还是分别排出,这就是我们以后要介绍的排水方式问题。
排水方式应根据排水性质、水量、受污染程度及室外排水管网和处理设施情况而定。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给水、建筑排水以及水消防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有关规范的查阅和应用,具备较强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图识读能力和一定的施工图绘制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1)掌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中等复杂工程问题。
(2)具备分析复杂工程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建筑和居住小区生活给水、消防、热水、排水、雨水系统的方案比较、水力计算及施工图绘制。
(3)学会查阅、理解并使用规范,严格遵守规范及技术规程等要求,恪守工程职业道德,为今后顺利进行专业各项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利用PowerPoint 多媒体教学。
实践环节由教师确定实践活动范围,实践内容可涵盖建筑给水、建筑热水、建筑排水、建筑消防系统的管道系统布置方式或常用建筑给水排水管材与管件等。
学生自行选择实地考查对象并完成实践活动,撰写实践报告一份。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属于给水排水工程的专业必修课,学习本课程需要具备水力学、电工电子学、建筑概论、泵与泵站、给水排水管道系统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知识。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 梅胜,周鸿,何芳. 建筑给排水及消防工程系统.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2.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5-2019).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9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84.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5.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2017.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76.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主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2册建筑给水排水(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1.建筑给水系统基础知识;2.建筑给水系统设计与计算;给水系统的分类与组成;给水方式;水表、管材与附件;升压设备;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给水所需水量及水压;给水设计流量与管道水力计算;水量调节与水质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