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地图基础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14
第1章导论第2章地图的数学基础第3章地图概括第4章地图符号第5章地图表示第6章地图图型第7章遥感制图*第8章数字地图制图*第9章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第10章地图复制*前言1、自我介绍及了解学生2、地图学的地位一般大学的课程分为三种: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公共课和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地图学是我国高等院校地学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开设的面相当广泛。
地图学既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又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
因此,地图学无论在过去,还是在进行重大改革的今天,都在各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近十余年来,不少高新技术在地图学中的渗入及应用,已经在地图学的学科领域内,涌现了许多富有生命力的新理论,产生许多已完全改变过去生产工艺的新技术、新方法。
这些新的理论、技术、方法,改变与扩大了地图学的应用领域,改变了我们对地图学中许多具体问题的思维方式。
为了更好地突出地图学专业基础课的特点,面向广阔与日益更新的应用领域,反映地图学的各项新成果,培养新世纪人才的能力与素质,学习新的地图学势在必行。
3、学习内容及学时分配前言——1学时第1章导论——5学时第2章地图的数学基础——10学时第3章地图概括——8学时第4章地图符号——8学时第5章地图表示——8学时第6章地图图型——10学时4、学习要求(1)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2)按时完成作业;(3)勤学好问。
5、主要参考书(1)《地图学基础》陆漱芬编(2)《测量与制图》(3)《地图学》张力果编6、成绩评定期末总评成绩共计100分,其中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
●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和考勤。
作业成绩共24分,共有16次作业,作业批改分A、B两个等级,1次A计1.5分,B计1分;作业必须按时完成,未按时完成的作业以评定等级的60%计分。
考勤共6分,缺课(无论任何理由)1节扣1分,扣完为止。
●期末考试卷面共100分,以卷面成绩的70%计入期末总评成绩。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地理知识点梳理大全2023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地理知识点梳理大全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学法上有着与其他学科许多共同点。
大家知不知道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有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地理知识点梳理大全,欢迎大家来阅读。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地理知识点内容总结中国的经济发展4.1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1、交通运输:指的是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2、交通运输发展变化:手提肩扛→牲畜驮运→现代运输(公路、铁路、航空、水路和管道)3、目前分布特点: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现代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4、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
5、交通运输枢纽:指在若干条交通运输线交叉的地方。
类型:单一型和综合型。
6、选择运输方式要考虑的因素:(1)客运:要考虑人所拥有的经济情况、时间长短、出行目的、所到目的地、出发点与目的地间的距离及各运输方式的价格、速度快慢。
(2)货运:要考虑货物本身性质及运货量、运输距离、目的地位置、运输工具的特点等。
总之,无论是运人还是运货,在选择运输方式时,都要考虑交通工具的特点、运输距离、时间、运输目的、运输的人或物本身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贵重或急需的货物且数量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短程可由公路运送,远程而又数量大的可用铁路上的专用车;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尽可能利用水运或铁路运输。
4.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基础产业1、农业:利用运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2、分类: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
划分依据:劳动对象的不同。
农业有大有小,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而广义的农业则可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大部门。
2、农业重要性——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我国农业生产特点:差异很大。
原因:我国国土辽阔,气候、地形、水分等自然条件复杂,地区差别大,再加上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等,导致全国的农业类型和发展状况在地区分布上有很大差异。
小学三年级数学地图的知识点详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学地图的概念及其作用;2.掌握数学地图的基本元素、基本规则和基本符号;3.能够使用数学地图表示各种数学问题并解决相应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数学地图的基本元素、基本规则和基本符号;2.能够使用数学地图表示各种数学问题。
三、教学难点1.如何灵活运用数学地图解决数学问题;2.如何通过数学地图来理解数学问题。
四、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课堂讲解+课后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课前导入】通过图示引入,展示一张数学地图,并向学生详细说明数学地图的概念和作用。
【基础知识】1.数学地图的基本元素:在数学地图中,每一个数据都被表示成一个节点,每两个节点之间都互相有一条由路径构成的连接线。
2.数学地图的基本规则:每一条连接线都有一个对应的值,这个值表示了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的距离或花费。
3.数学地图的基本符号:用节点表示数据,用带数值的线段(边)表示数据之间的相对关系。
【数学地图的应用】1.数学模型的构建:通过搭建数学地图来模拟实际问题,例如:从A城到B城的交通路线,可以用数学地图来表示。
2.数学问题的解答:通过使用数学地图来解决各种数学问题,例如:如何从A城到B城,需要走过多少条路线。
【数学地图实践】通过以下练习来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地图的应用:1.根据以下数学地图,回答问题:从节点A到节点C的最短路径是多少?答案:最短路径是2。
2.根据以下数学地图,回答问题:从节点A到节点D的最短路径是多少?答案:最短路径是4。
【知识拓展】通过以下例子来让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假设我们需要去一家远离市区很远的酒店,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去呢?在使用地图导航的时候,对于新手来说,往往都会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在这种情况下,数学地图就能够派上用场。
因为数学地图能够帮助人们更加灵活地处理各种不同的情况,同时也有助于一些特定场合的解决方法。
我们可以将远离市区的酒店的位置表示为节点A,而市区则表示为节点B,并将所有收费站和加油站等都表示为节点,通过使用数学地图,我们可以快速而准确地到达目的地。
【关键字】七年级课时4 世界的地形,怀化知识梳理世界的地形地形图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成的线等高线的特点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山峰:闭合等高线,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减小盆地:闭合等高线,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大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鞍部:两个山峰间相对较低的部分陡崖:等高线重叠处陆地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及特征地形剖面图的判读和绘制:直观表示某个剖面上的地势高低和坡度陡缓分层设色地形图海底地形示意图海陆变化地表形态变化:“沧海桑田”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板块构造学说地球岩石圈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喜马拉雅山脉: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红海:板块张裂世界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在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怀化考点突破世界的地形一、陆地地形1.概念: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2.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3.海拔和相对高度(1)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
(2)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海拔与相对高度示意4.五种常见的陆地地形基本特征5.陆地两大山脉带(1)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如太平洋东岸自北向南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主要由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组成。
(2)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大体呈东西方向延伸,主要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和阿特拉斯山脉等。
二、海底地形海底地形包括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
三、学看地形图1.在地图上,把海拔相等的点用线连起来,叫等高线。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集,地形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地形坡度越平缓。
《地形学与定向运动》课程简介定向运动是一项新颖的体育运动项目,它以独特的运动形式,很强的技巧性和竞争性,吸引着一大批国内外爱好者的参与。
国际定向运动联合会规定每年都要举行世界性定向比赛。
近年来定向运动在国内外高校中更是作为野外活动进行普及开展。
本课程分两大部分介绍定向运动知识。
第一部分为军事地形学知识,包括地形图知识、现地用图知识和制作简易沙盘。
第二部分为定向运动知识,包括定向运动概况、定向运动技巧、定向训练比赛和ocad制图等知识。
本课程共32课时、2学分,由军事教研室副教授沈荣桂主讲。
通过定向运动知识介绍和实践,使广大学生能利用一个指北针和一张地图在大自然怀抱中尽情享受,逐渐成为一名既富有体力、毅志又具有知识、技巧和一定冒险精神的野外定向爱好者。
南通大学田径教研室《地形学与定向运动》教学大纲第一章概述(1讲)【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定向运动的基本概念、起源及发展情况。
2、了解定向运动的特点。
3、了解定向运动与地形学的关系,各种地形的特点以及不同地形对人员行动的影响。
【教学内容】第一节军事地形学概述一、军事地形学的概念二、军事地形学的内容、研究对象、与定向运动的关系三、学习军事地形学的意义第二节定向运动的概况一、定向运动的起源与发展定向运动的概念,起源,目前定向运动在世界和国内的发展状况。
二、定向运动的分类定向运动的类型、项目、形式和特点。
三、定向运动的特点定向运动具有群众性、趣味性、知识性、竞争性和一定的军事意义等特点。
第三节各种地形的特点及对人员行动的影响地形是地貌和地物的总称。
不同的地形对人员的行动,对定向越野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
介绍平原地、山地、丘陵地的定义和特点,对人员行动、越野的主要影响,了解其他地形的定义和一般特点。
【思考题】1、什么是军事地形学,它的内容有哪些?2、什么是定向运动,它有哪些分类?3、定向运动的特点是什么?4、什么是地形,主要分为几类?5、丘陵地的特点及对人员行动的影响?第二章地形图的基本知识(4讲)【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用途。
第4讲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迭与民族交融与隋唐盛世★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特征:政权更替频繁;长期分裂与局部统一并存,分裂中孕育统一趋势★隋唐时代特征: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制度完善,民族关系融洽,中外交流频繁,兼容并蓄,文化艺术全面繁盛(一)基础知识梳理1、三国与西晋:(1)三国鼎立: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国号蜀;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国号吴;(2)西晋短暂统一: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280年,西晋灭吴,西晋统一;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贵族刘曜所灭。
(3)西晋短暂统一的影响: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比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
2、东晋与十六国:(1)政权并立:南方: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15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
(2)东晋政治特点:士族专权(门阀政治)3、南北朝:(1)北朝: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于439年统一北方。
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
(2)南朝:420年,东晋武将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宋。
此后南方先后经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
4、魏晋时期的文化:(1)宗教:佛教、道教的发展与儒学形成了三教并行的局面,使儒学的正统地位遭到冲击。
(2)文学、艺术、科技成就突出:①文学:建安文学、东晋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风格各异的文学形式②艺术:绘画→东晋顾恺之为代表,其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书法→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佛教艺术的结晶)、莫高窟;③科技:农学→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地理→西晋地图学家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医学→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
4、隋唐兴亡(1)隋朝的兴亡:581年,杨坚建立隋→ 589年隋灭陈,统一→ ★618年,隋朝灭亡(2)隋朝的建设:①广设仓库;②营建洛阳;③开通大运河(3)唐朝的盛衰:盛:618年,李渊建唐→唐太宗:贞观之治→武则天:武周政治→唐玄宗:开元盛世衰:由盛转衰:安史之乱→走向灭亡:黄巢起义;907年,朱温灭唐(4)隋唐盛世①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措施: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完善三省六部,增加科举考试科目;知人善任、虚怀纳谏;②武则天与武周政治:★措施:打击关陇士族;改革科举;③唐玄宗与开元盛世:★措施:选贤任能、改革吏治、改革兵制;发展生产、抑制兼并;大兴文治、限制佛教。
在地图上如何判断经纬度考纲解读考点提示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理解并掌握经纬网的判读及其应用。
复习建议熟悉经纬网,主要地理区域及主要的经纬网周围的地理事物;应用经纬网判断方向和计算距离。
知识清单1.纬线是在地球仪上与地轴________并且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纬线指示________方向;除极点外所有纬线都自成________(纬线圈);在同一南或北半球,各条纬线不等长,________最长,向两极递减;所有纬线都相互________。
以________划分南、北半球。
2.纬度的确定:(1)某地的纬度就是该地向地面作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2)自南向北数值增大者为________,数值减小者为________;(3)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就是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
3.经线是在地球仪上连接________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经线指示________方向;所有经线长度都________,形状均为半圆,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________;所有经线都相交于________;任意两条经线间的距离,在________上最大,向两极递减。
以________、160°E 两条经线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4.经度的确定:自西向东数值增大的为东经,自西向东数值________的则为西经。
以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180°。
5.经纬网的意义:(1)确定地球表面任一点的________;(2)确定两点间的________;(3)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
参考答案:1.垂直、东西、圆圈、赤道、平行、赤道2.北纬、南纬3.南北两极、南北、相等、经线圈、南北两极、赤道、20°W4.减小5.地理位置、方向。
考点聚焦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椭球体。
描述地球大小的常用数据平均半径6371km,赤道周长约4万km,表面积5.1亿km2。
地轴和两极转到地球仪,可以看到地球仪绕着地轴在转动。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学习本主题后,学生能够借助相关资料以及教具、学具等,描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领悟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能够说出地球在宇宙环境中的位置、地球的大小,初步建立科学的宇宙观;能够说出中国太空探索取得的成就等,认识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和价值,保持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形成科学探究的兴趣与情怀,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0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基础讲解)1、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四个阶段)主观臆象推测形状实践证明直观看到“天圆地方”错误认识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人造卫星拍照确证:球体2、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②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①麦哲伦环球航行3、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不规则球体。
4、地球的大小:知识点0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知识点03经纬线和经纬度③月食易错点:日食不能证明④站得高看得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⑤地球卫星照片(最科学有力)1、经纬线特点(重点掌握)(1)最长的纬线是。
(2)纬线是与平行的圆圈,因此沿纬线一直向东或者向西走,最终会回到。
(3)经线指示方向,所有经线会集于南北极点,因此地球仪上最北端在北极点,站在北极点上,四周都是南方;地球仪上最南端在南极点,站在南极点上,四周都是北方。
2、经、纬度特点(重点掌握)项目纬度经度代表南纬用S北纬用N东经用E;西经用W字母划分赤道(0°纬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界限度数0°—90°0°—180°范围变化从赤道向南北逐渐增加至90°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加至180°规律(1)0°纬线:又叫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南美洲厄瓜多尔基多市有两座赤道纪念碑。
(2)北回归线:纬度为23.5°N,南回归线:纬度为23.5°S(3)北极圈:纬度为66.5°S,北极圈:纬度为66.5°N(4)南极点:纬度为90°S,北极点:纬度为90°N(5)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第4讲 地图基础知识2013-09-10一、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1)公式:比例尺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小:若用分数表示,分母越大,比例尺越____。
(3)表示形式:数字式、文字式和________。
2.方向(1)一般地图:面向地图, 。
(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 。
(3)有经纬网的地图:纬线定 ,经线定 。
3.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 ;注记是用来表示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 。
二、地形图1.等高线地形图(如下图所示)(1)等高线:图中各条实线是海拔______的点的连线。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试画出各种地形的等高线图山顶 盆地 山谷 山脊 鞍部 陡崖 沙丘 火山 梯田 等高线的特点:同线等高,同图等距,闭合曲线,重合为陡崖,部位 A B C D E地貌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大于大的,小于小的2.地形剖面图:直观地显示某条剖面线上______和____状况。
疑难剖析1.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1)某地气温:(2)相对高度:(3)相对高度的范围:(H为相对高度,d为等高距,n两点间的等高线条数。
)(4)陡崖相对高度取值范围:( H为相对高度,d为等高距,n为重合的等高线条数。
)(5)闭合等高线的判读“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
求A、B的取值范围例.读“某地等高线(单位:m)图”,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的海拔可能为500米或400米 B.乙处可能有河流发育C.丙处为分水岭 D.丁处适宜修建水库(2)图中①②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400米B.500米C.600米D.700米2.坡度大小的判断(1)同一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等高线越稀疏,则坡度。
(2)不同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①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则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等高线越,坡度越大;等高线越,坡度越小。
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米)的坡度由大到小为:>>>。
②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则相同的水平范围等高距越大,坡度;等高距越小,坡度。
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米)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③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越大,坡度;比例尺越小,坡度。
例如,下图中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坡的类型已知A的海拔高于B的海拔,站在A处一定能看到B吗?等高线间隔均匀,表示上下坡度均匀一致,是均匀坡。
等高线上疏下密为凸坡,如下图中的甲、乙;等高线上密下疏为凹坡,如下图中的丙、丁。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1.等高线地形图与气候(1)气温: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阳坡热量条件好,阴坡相反;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污染空气的滞留。
(2)降水:迎风坡降水量,背风坡降水量高大的山地或者高原对大气环流有阻挡作用,从而影响不同坡面的气温和降水状况。
2.等高线地形图与河流(1)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水系;盆地常形成水系;山脊常形成 (山脊处等高线弯曲最大处的连线称为分水线);山谷常有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相反。
(2)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落差,河流流速,富水力,流水侵蚀作用强烈,陡崖处有时形成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所处迎风坡、背风坡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
3.等高线地形图与“线”的区位(1)铁路、公路线铁路、公路线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建在坡度的地区;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陡坡处线路要成“”字形弯曲,以降低坡度,保证运输安全。
另外还要充分考虑路线的长度,少过河建隧,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区、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
(2)引水、输油线路引水线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从地势处引水到地势处,使水自流。
输油管道,路线也应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5.等高线地形图与“面”的区位(1)农业生产布局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湖、海、水库等水域发展水产养殖业。
(2)工业区选址一般选在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势平坦开阔处,节省建设投资;靠近河流,水源充足;有交通线经过,交通便利。
(3)聚落分布一般山区聚落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地势低平、水源充足、流水沉积形成深厚肥沃的土壤);山区聚落规模小、数量少;平原地区聚落数量多、规模大(聚落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应用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第一步:确定剖面线。
第二步:建坐标。
纵坐标表示高度,横坐标表示水平距离。
第三步:描点。
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或仅描关键点,如最高点、最低点)按其水平距离和高程转绘到坐标图中。
第四步:连线。
用光滑曲线将各点顺次连接,注意相邻两点间的升降趋势(如下图中8、9两点高度相同,两者之间为河谷,地势较低)。
AB间的剖面图如下:典例导入1、(2011·江苏地理)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地理考察。
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动记录一次位置。
图1是考察线路地质剖面图,图2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
与图2相对应的剖面图是( )A.a图 B.b图 C.c图 D.d图2.读“某地地形图”,回答(1)~(2)题。
(1)根据上图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河的总体流向为自东向西 B.a河的落差比b河大,水流更急C.P点到山顶的相对高度可能为290m D.陡崖顶部的海拔高度可能为450m(2)该地计划修建一条连接a、b两河的运河,在c、d两方案中最终选择了d方案,其原因是( )A.d方案的距离较短,工程量较小B.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河水自流C.经过河谷地势较低,有天然河道D.沿等高线修建,水流平缓利于航行3.(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读下图,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50m B.55m C.60m D.65m(2)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①B.②C.③D.④考点二比例尺1、比例尺和比例尺中有关距离的计算比例尺的计算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制作了一个地球仪,在该地球仪上量得赤道的长度为80厘米。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球仪的比例尺约为( )A.一百万分之一B.一千万分之一C.五百万分之一D.五千万分之一(2)在此地球仪上北极点到赤道的球面距离约为________厘米( )A.20 B.40 C.60 D.80根据比例尺求距离(1)、如下图,求A、B两点的直线距离。
(2)根据距离求比例尺如下图,AB间为30千米,求出该图的比例尺。
2.比例尺大小的判断(1)依据比例尺公式判断:分母越大,比例尺(2)依据实际面积大小判断图上面积相同时,实际面积越大,则比例尺。
如图,甲、乙、丙三个阴影区比例尺的关系:甲乙丙。
3.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1)规律内容: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所表实际范围,内容越,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表示实际范围,内容越,精确度越低。
面积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越大,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图幅越小,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
(2)规律应用: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
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
4.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形坡度的关系①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坡度越;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②不同图中,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等高距越,坡度越;③不同图中,等高距相同,比例尺不同,比例尺越大,坡度越。
5.比例尺的缩放(1)比例尺放大 = 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如将1/20 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2)比例尺缩小 = 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
如将1/120 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3)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图的倍。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
课后能力提高1、下图中a、b、c线为等压线,箭头表示P地风向,d、e线为等温线,f线为等高线。
读图完成下题。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 ) A.a、b、c值的大小关系是a<b<cB.d、e等温线值的大小关系是d>eC.若e为0℃,则图中河流出现凌汛D.图中湖泊是淡水湖读四幅等高线图,完成2~3题。
2.图中的数字表示的是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列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山峰②山谷③山脊④盆地 B.①山峰②山脊③鞍部④山谷C.①盆地②山脊③鞍部④山峰 D.①盆地②山脊③山谷④山峰3.以上四幅地图中的虚线处,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 )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010年11月11~12日,代表全球最重要国家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在韩国首尔聚会,举行第五次首脑峰会。
读图回答4~5题。
4.朝鲜半岛的实际面积约为20万km2,在比例尺1︰10 000 000的地图上绘出来时,图上面积为 ( ) A.2cm2B.20cm2 C.200cm2D.2×1015cm25.上图为朝鲜半岛某地的人口密度图,若将其中图A放大成图B,地图所表达的内容不变,则图B中可能出现的变化有:①比例尺变为1∶2000 000;②每点代表2 000人;③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千米;④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0人。
以上说法正确的有 ( )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曹州(菏泽古称曹州)牡丹甲天下”,家住北京的玲玲利用周末乘火车去菏泽看牡丹,并顺利返回。
在整个过程中,玲玲使用了四幅地图:①中国地形图,②中国铁路分布图,③菏泽市交通图,④曹州牡丹园导游图。
据此回答6~7题。
6.对玲玲这次出行没有明显帮助的地图是( ) A.①B.②C.③D.④7.如果上述四幅地图图幅大小一样,其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 A.①B.②C.③D.④下图是“华北地区某地实测的海拔高程数据”,读图完成8题。
8.根据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坡度:甲>乙B.气温:丙>丁C.降水:乙>丁D.海拔:甲>丙读图,回答9~10题。
9.假设该图为等高线地形图,L为河流,则图中箭头正确表示河流集水方向的是 ( )A.①B.②C.③D.④10.假设图中曲线为等高线,L为河流,且图中等高距为200 m,由图中a和b的数值可能是A.1 100、1 250 B.1 100、1 350C.1 500、1 250 D.1 500、1 350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某区域地形类型中的山脊和山谷,点a、b、c对应的海拔分别为900米、600米、3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