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chapter 1
- 格式:ppt
- 大小:145.00 KB
- 文档页数:20
《管理学(英语)》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总学时:48讲课学时:实验(上机)学时:学分:3适用对象:工业工程先修课程:无一、课程的教学目标《管理学(英语)》是为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国际班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通过全英文授课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管理学的基本概念、重点理论和一般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和开阔国际化视野,熟悉前沿的现代管理理念,培养较高的管理学科素养,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管理课程和从事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管理知识基础。
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较高水平的管理学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和运用英语进行管理沟通的能力,进而为将来学习其他管理学相关的双语或全英文课程、出国交流与深造、加入国际化公司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黑体,小四号字)教学基本要求应包括: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管理与组织导论、管理思想史、织的文化与环境、全球环境中的管理、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决策、计划、战略管理、组织结构与设计、管理沟通与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与创新管理、领导、理解群体与团队、激励员工、控制、运营等。
其中,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决策、战略管理、变革与创新管理、领导、理解群体与团队等内容将采取课堂教授与案例分析方法,以便学生能够灵活掌握这些章节的知识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调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自主意识,主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并配合板书,强调学习过程学生的参与。
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为了保证学生在课后能积极思考,课后需要布置一定量的案例讨论或思考题,并在下节课留出一定课时在课堂讨论,课堂发言和课后作业作为平时成绩之一。
课程的考核方式:建议本课程综合采用多种考核方法,案例分析成绩占总成绩40%,期末考试宜采取闭卷的方式,占总成绩的60%。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黑体,小四号字)教学课时分配4.3 Doing Business Globally.4.4 Managing In A Global Environment.四、教学内容Chapter1Introduction to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s1.1 Who Are Managers?▪Explain how managers differ from non-managerial employees.▪Describe how to classify managers in organizations.1.2 What Is Management?▪Define management.▪Explain why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are important to management.1.3 What Do Managers Do?▪Describe the four functions of management.▪Explain Mintzberg’s managerial roles.▪Describe Katz’s three essential managerial skills and how the importanceof these skills changes depending on managerial level.▪Discuss the changes that are impacting manager’s jobs.▪Explain why customer service and innovation are important to the manager’s job.1.4 What Is An Organization?▪Expla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organization.▪Describe how today’s organizations are structured.1.5 Why Study Management?▪Discuss why it’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management.▪Explain the universality of management concept.▪Describe the rewards and challenges of being a manager.教学重点、难点:本章重点讲授管理的基本概念、职能,管理者的类型、角色和技能,管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01质量管理概述Chapter质量定义及重要性质量定义质量重要性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030201质量管理发展历程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持续改进客户导向02质量管理体系与标准ChapterISO9000族标准简介ISO9000族标准的产生和发展01ISO9000族标准的核心思想和原则02ISO9000族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结构03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0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02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与运行03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质量管理体系的监督与审核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与持续发展03质量策划与控制Chapter01020304确定质量目标设定质量标准制定质量计划明确质量控制点质量策划内容及方法过程控制方法与技巧通过实时数据收集和分析,监控生产或服务过程,确保过程稳定受控。
运用统计技术对过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识别过程变异和潜在问题。
针对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防止问题扩大和影响产品质量。
通过分析过程数据和经验教训,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降低过程风险。
过程监控统计分析纠正措施预防措施评估改进成果对改进活动进行定期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的改进活动提供参考。
按照改进计划,落实各项改进措施,确保改进活动取得实效。
制定改进计划针对识别出的改进机会,制定具体的改进计划,明确目标、措施和时间表。
持续改进文化在组织内部倡导持续改进的文化,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改进活识别改进机会持续改进策略及实践04质量检验与评估Chapter检验分类及方法选择检验分类方法选择抽样检验原理及操作指南抽样检验原理操作指南在进行抽样检验时,需遵循随机抽样原则,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
同时,要合理确定抽样方案和判定标准,对检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和处理。
一旦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进行标识和隔离,防止误用或混入合格品中。
接着进行原因分析,找出问题根源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最后对纠正措施进行验证和跟踪,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处理技巧在处理不合格品时,应坚持“三不放过”原则,即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未追究不放过、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战略性绩效管理总结绩效管理()知识总结目录:第1章概论第2章绩效管理工具第3章绩效计划第4章绩效监控第5章绩效评价第6章绩效反馈第7章我国绩效管理的现状与未来第1章概论第1节绩效绩效是指组织及个人的履职表现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它是组织期望的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组织不同层面上的工作行为及其结果,是组织的使命、核心价值观、愿景及战略的重要表现形式。
绩效本身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机整体,并且影响因素较多,性质构成复杂。
绩效的性质包括多因性、多维性、动态性。
多维性指组织绩效应当包括有效性、效率和变革性三个方面。
有效性指达成预期目的的程度;效率指组织使用资源的投入产出状况;而变革性则指组织应对将来变革的准备程度。
影响绩效的主要因素包括技能、激励、环境以及机会。
第2节战略性绩效管理战略性绩效管理(SPM)是指组织及其管理者在组织的使命、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为达成愿景和战略目标而进行的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评价以及绩效反馈的循环过程,其目的是确保组织成员的工作行为和工作结果与组织期望的目标保持一致,通过持续提升个人、部门以及组织的绩效水平,最终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战略性绩效管理的特点包括战略性、协同性、差异性和公平性。
战略性绩效管理的责任体系与组织机构是相互依存的。
责任体系是组织机构的前提,组织机构是责任体系的保障。
组织的使命、核心价值观、愿景和战略对战略性绩效管理具有规范和导向作用,是构建高效的战略性绩效管理系统的基础。
使命是组织存在的根本理由,概论了组织对人类的贡献和创造的价值。
使命是永远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可以延续上百年,永远激励着组织持续地追求。
第3节战略性绩效管理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绩效管理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相互关联、相互支持的。
战略性绩效管理是为实现组织战略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则是为实现组织战略目标而进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两者的目标都是为了保证组织的绩效水平,从而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