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220.93 KB
- 文档页数:3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
方法通过对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评估及术后护理,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结果 93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3例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未出现并发症。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PNP)是指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表现为腰腿痛及麻木、无力等症状的一种综合征 [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有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但也有部分患者手术效果不佳。
手术前后科学系统的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对疾病的康复和防止复发十分重要。
我科于2009年11月到2011年4月十八个月间对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开窗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现将其术前术后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96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28例,年龄27~76岁。
发病年龄在30岁以下者5例,31岁~40岁者18例,41岁~50岁者37例,51岁~60岁者21例,60岁以上者5例。
住院天数最多27天,最少14天,平均住院天数18天。
所有病例均有反复发作的腰腿痛和椎旁压痛,并伴有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X线片显示腰椎有明显退行性改变,无严重骨质疏松,并经CT检查或MRI确诊。
均采取硬膜外麻醉下,行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术前给予合理准备,术后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病人的准备全面细致的收集资料,包括患者的病史、各种生化指标,认真系统的进行体格检查,并综合分析,评估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
术前评估患者肢体的血供、运动、感觉情况,以便术后提供对比。
2.1.2 心理护理病人患病时间较长,疼痛不适及生活自理能力受限使病人对手术的期望值较高,但由于对该手术了解甚少,担忧手术效果,产生焦虑、恐惧等负性心理。
护士应认真倾听患者的陈述,了解患者的要求,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心理,使患者对手术有积极地信心,密切配合治疗和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目的为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应重视手术前后护理。
方法是通过对本科收治的2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术前、术后护理进行总结。
结果手术前有效的心理护理和体位训练,有利于患者顺利配合手术成功,术后有针对性地观察及功能锻炼,能预防和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结论手术治疗是解除腰椎间盘患者痛苦的有效手段,而术前、术后的正确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点。
标签: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前、术后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系骨科常见疾病,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和压迫马尾神经或神经根所引起的综合征。
手术治疗是治疗该病的一种有效方法,能迅速解除痛苦,恢复劳动力。
以下是近几年来我科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记录的总结。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骨二科于近3年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2例,在与患者进行交谈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手术的96例。
其中男65例,女31例;年龄20~92岁,平均(43.01±12.29)岁;96例患者术前均经CT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部位:L3-4间隙11例,L4-5间隙51例,L5-S1间隙34例,合并突出者73例;所有病例均表现为明显的腰痛及坐骨神经放射痛、腰椎活动受限、腰椎压痛,并且经长期的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明显。
1.2方法本组有69例患者行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术,其他27例行椎间孔扩大开窗减压术。
2 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是慢性过程,症状逐渐加重或时好时坏,患者随病情变化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情绪波动,产生焦虑、紧张情绪[1],可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以前手术后患者恢复情况,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同时围绕病程的长短、见效的快慢和易反复等特点,来调节患者情绪,安慰鼓励使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1.2术前护理①术前3d指导患者进行俯卧位训练,2次/d,1h/次;②术前3d进行在床上进行二便的训练,解释说明此项训练的重要性;③术前1d由护士对其进行备皮,同时胃肠道准备,术前予以清洁灌肠,,嘱患者术前12h禁食、术前4h禁水,以免呕吐。
浅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方法和护理体会进行分析。
方法: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70例,对患者采用体位护理、心理护理、牵引护理、饮食护理和针灸物理护理等综合性的护理方式。
结果:经过1年的随访,70例患者中,痊愈40例,显效2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达97.14%。
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操作对提高中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标签:中西医结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指腰椎间盘变形、纤维环破坏、髓核组织突出刺激或者是压迫马尾神经根而引起的一种综合征[1]。
从中医的角度看,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痛的范畴,主要是指腰部受到了外邪侵袭或者是因肾虚所引起的气血失调、脉络绌急、腰府失养,从而造成腰部一侧或者两侧疼痛的病症[2]。
近些年来,笔者所在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是比较显著的。
本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方法和护理体会进行分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体会护理、心理护理、牵引护理、饮食护理和针灸物理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其中男44例,女26例,年龄18~71岁,平均43岁。
所有患者均有腰痛、腰部活动受阻。
下肢放射痛等症状,并且还伴随着间歇性跛行、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等体征。
1.2 方法1.2.1 治疗方法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进行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来说,不仅需要对患者食用具有散寒祛湿、活血化瘀、清利湿热、舒筋活络等功效的药物,还需要对患者食用补肾强腰的药物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如果患者的症状比较严重,可以使用具有脱水消肿、消炎止痛的药物辅以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目的: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围手术期护理使其早日康复。
方法:通过实例阐述我科成功实施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进行临床观察。
结果:通过临床观察病情,精心护理,康复指导,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结论:良好的护理质量对加快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痊愈速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标签: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因为马尾神经受到髓核突出、纤维环破裂、椎间盘变形压迫或者刺激的综合征,是腰腿痛和下肢麻木无力及大小便障碍最常见的原因。
手术后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巩固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15例、女性2例,年龄21~45岁。
病程3个月~8年,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L4-L5椎间盘突出者6例,L5-S1椎间盘突出者11例。
均通过CT 或MRI对本组患者明确诊断。
2 护理2.1 术前心理干预医护人员应该多进入病房与患者沟通,与其交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使患者和家属了解手术情况。
应如实向他们介绍手术的必要性、手术方法、麻醉方法,争取患者和家属的合作,从而顺利完成手术和取得满意效果。
做好入院宣教,让患者熟悉住院环境和规章制度。
此手术后需卧床休息,患者容易产生焦虑、忧郁。
要因势利导,关怀安慰,说明有周密的治疗计划。
使患者以最佳状态接受治疗。
2.2 术前准备①协助患者完成术前的各种检查,注意观察特殊项目检查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时搜集患者的各种检查诊断资料。
②指导患者高营养饮食,保证足够的饮食热量,保证适量的肉类、蔬菜、水果。
增强患者体质,提高组织修复能力和抗感染能力。
③练习床上卧位大小便,由于手术后体位的改变,术前3天护士指导练习床上卧位大小便,以免手术后长期卧床不适应而造成便秘和尿潴留。
④吸烟的患者要戒烟,决定手术治疗后,指导其掌握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方法,以便术后能有效清理呼吸道,防止发生肺炎。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孙勇军;杜渐
【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
【年(卷),期】2012(025)007
【摘要】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术后给予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早期指导康复锻炼、中医辨证护理、出院指导等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手术效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总页数】3页(P119-121)
【作者】孙勇军;杜渐
【作者单位】兰州石化总医院骨科,甘肃兰州730060;北京东直门医院骨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
【相关文献】
1.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J], 岳丹
2.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J], 孙勇军;杜渐
3.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护理 [J], 黄开芳;夏芳
4.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J], 李静;周尚昆
5.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J], 黄丹;曹嫦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要点,探讨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或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加椎间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术等方法的临床护理经验。
方法回顾2004年1月~2008年3月行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或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加椎间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术等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
结果本组138例患者,据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心理变化等制定系统科学的护理措施,在术前、术后、出院等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临床护理方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结论系统全面科学的专科护理可以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心理负担,缩短住院天数,提高临床康复效果。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对症状重、保守治疗无效或多次反复发作者宜采用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有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或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加椎间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术等方法,治疗效果显著,而围手术期护理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及巩固手术疗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将护理环节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38例,男75例,女63例;年龄18~83岁,平均年龄43岁;病史10 d~12 年;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L4~L5椎间盘突出者48例,L5~S1椎间盘突出者67例,L3~L4椎间盘突出者7例,L2~L3椎间盘突出者2例,L4~L5合并L5~S1椎间盘突出者14例;症状中腰痛伴单侧下肢麻痛者73例,腰痛伴单下肢疼痛者26例,双侧下肢麻痛者39例;29例同时伴有间歇性跛行,3例同时伴有大小便功能障碍,无截瘫患者。
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
1.2手术方法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取下腰背部正中纵形切口,摘除退变突出的髓核组织,其中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87例,单侧椎板小开窗或扩大椎板开窗者12例,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髓核摘除18例,全椎板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2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护理经验。
方法对1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中医通经脉、行血气、壮筋骨,配合牵引、理疗和药物等非手术治疗的基础上,以患者的心理、社会及生活护理、康复训练、健康宣教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为主,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和危机干预,取得患者的认同和积极配合。
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本组患者焦虑、疼痛以及对环境的不适均得到纠正,生活能够自理,无一例发生并发症。
结论患者积极自觉参与康复治疗和护理,在一种平静的心态下进行康复训练,从而获得了良好的康复效果,为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减少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引起纤维环破裂,导致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而引起的临床症状,是腰腿疼痛的常见病及多发病【1】。
80-9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采用非手术治疗后病情得到缓解或治愈。
2011年9月-2014年9月我科收治实施非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92例,针对本病治疗显效慢、疗程长、患者疼痛、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容易产生烦躁和恐惧心理,不能坚持系统治疗而影响疗效,护理工作异常重要【2】。
我们将人文护理融入整体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和康复功能训练,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使护理有了新的突破,现就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92例,其中男64例,女128例,年龄25-82岁;所有病例均经过CT和MRI确诊。
突出部位:腰4与腰5间隙48例,腰5与骶1间隙67例,腰3与腰4间隙19例,有腰部扭伤史41例,有长期腰部负重史17例,平均住院14-21天。
1.2治疗方法本组病例以中医治疗为主,通经脉、行血气、壮筋骨,配合牵引、理疗和药物等辅助治疗。
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慢性期注意劳逸结合及理疗以活血消肿、康复期腰背肌功能锻炼。
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护理作者:马腾赵丽波周洁张春英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第13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多发病,目前公认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
但有些患者术后易出现神经根粘连,腰椎不稳,需再次手术。
有学者认为这与围手术期的护理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我科于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对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手术治疗,通过护士细心的术前准备及精心的术后护理,提高了手术疗效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23~60岁。
平均43.5岁;病程5个月~10年。
~突出者2例,L.5~S.1突出者21例~、L.5~S.1双节段突出者6例,合并椎管狭窄者4例,合并侧隐窝狭窄者7例。
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痛,有明显的根性和马尾神经损伤体征。
均经CT或MRI确诊。
2 术前护理2.1 心理护理该病病程长,反复发作,患者担心手术治疗伤及神经或预后不良,产生恐惧、焦虑情绪。
术前责任护士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请手术成功者现身说法,讲明情绪与疾病的关系,良好的心理状态能促进机体的恢复,使患者身心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状态。
2.2 术前准备术前3 d备皮,第1~2天用肥皂水清洗备皮区,术前1 d剃净毛发,用75%酒精消毒,注意不损伤皮肤。
术前12 h禁食,4~6 h禁饮,以排空胃肠道。
术前1 d按照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行留置导尿术,保持尿管固定、无菌、安全、畅通。
2.3 术前指导术前1周训练患者在床上使用二便器,以适应术后卧床的需要。
教会患者床上锻炼腰背肌及滚桶式翻身。
术前1周戒烟,并做深呼吸,防肺部感染。
糖尿病患者指导其合理饮食、正确服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
高血压患者嘱其按时服药,定时测量血压.以保持正常血压。
3 术后护理3.1 密切观察病情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去枕平卧6 h,头偏向一侧,以防呼吸道并发症及头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体会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6例进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结果:9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没有相关并发症发生。
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能够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安全康复,避免手后并发症的发生,护理起到保驾护航的重要意义。
标签: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康复锻炼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19-0071-02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是指因腰椎间盘变性、破裂后髓核突向后方或突至椎板内,致使相邻组织遭受刺激或压迫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对症状重、保守治疗无效或多次反复发作者宜采用手术治疗[1]。
而围手术期护理对巩固手术疗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进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6例,其中男68例,女28例;年龄19~68岁,平均43岁;L4~5椎间盘突出者49例,L5~S1椎间盘突出者42例,L3~4椎间盘突出者5例,其中合并椎管狭窄者21例;75例行单纯髓核摘除术,21例行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住院天数15~23 d。
1.2护理方法1.2.1术前护理1.2.1.1心理护理多数患者对手术充满恐惧,护理人员必须要耐心地倾听患者诉说,给予正确疏导,解除患者各种疑虑,简明扼要介绍手术过程、注意事项及体位要求,消除患者不良心理,使患者以最佳的状态配合手术治疗及护理。
1.2.1.2体位训练教会患者行俯卧练习,使其耐受术中体位,指导患者在床上练习大小便,防止术后卧床期间因体位改变而发生尿潴留或便秘。
1.2.1.3术前准备术前3天清洁皮肤,术前一天常规备皮、消毒,注意勿损伤皮肤。
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以保证充分的睡眠。
术前晚上常规肥皂水清洁灌肠,以防术后肠胀气。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有效的护理措施。
方法对2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及出院宣教。
结果通过围手术期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7-0252-02腰椎间盘突出症(PLTD)是骨科常见病之一,约1/5的腰腿痛病人患腰椎间盘突出症[1]。
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非手术疗法可取得良好效果,需手术治疗的只是一部分,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的这部分患者,手术是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是关键,而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现就我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治216例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护理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有手术指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6例,男123例,女93例;年龄22~76岁。
椎间盘突出于左侧者40例,右侧者56例,中央型120例;主要症状为腰痛及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痛或合并下肢感觉异常并肌肉萎缩。
1.2 手术方法:椎间盘摘除术或椎间盘融合术。
2 术前护理2.1 心理护理:患者由于长期痛苦不堪影响了工作和生活,手术心情迫切,但对手术不了解,担心手术效果,产生恐惧紧张心理。
因此,术前应向患者介绍手术必要性及手术方式,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手术效果等;可介绍同病种的病友与他们交流,使病人心中有数,消除恐惧紧张心理,主动配合手术。
2.2 术前训练与指导:术前1周开始训练床上大小便,以防术后体位不适而引起大小便障碍;指导病人做直腿抬高及腰背肌锻炼锻炼活动。
2.3 术前准备:除按医嘱做好各种辅助检查,常规备皮、配血,对精神过度紧张、难以入眠者应适当用镇静药以保证睡眠。
浅谈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方法:对2012年2月份-10月份医院收治的45例进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结果:45 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没有相关并发症发生。
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及措施,能够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康复,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体会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组综合征[1]。
腰腿痛、行走费力是腰间盘突出症的最常见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工作均可造成很大的影响,临床对症状重、保守治疗无效或多次反复发作患者宜劝导病人采用手术治疗。
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临床治疗效果,防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选取2012 年2月-10月份骨科脊柱组收治的手术适应症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5例,其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28~66岁,平均年龄47岁;l4~5 椎间盘突出者11例,l4~5、l5~s1 椎间突出者20 例,l3~4 椎间盘突出者7例,其中合并椎管狭窄者8例;15例行单纯髓核摘除、椎板减压术、30例行髓核摘除、椎板减压、椎根弓钉内固定术,平均住院天数15.5 天。
2 护理方法2.1 护理程序2.1.1 入院评估患者入院时均精神紧张,腰腿痛明显,行走困难,对疾病相关知识、手术方式、效果及预后缺发了解,担心手术治疗损伤神经会引起瘫痪,产生恐惧焦虑情绪。
2.1.2 护理诊断①恐惧、焦虑:与环境改变、害怕手术及担心预后有关。
②知识缺乏:缺乏有关专业医学知识。
③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手术失血失液有关。
④有潜在感染的危险:与手术创伤有关。
⑤有神经根粘连的危险:与手术创伤和缺乏功能锻炼的知识有关。
⑥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术后卧床有关。
⑦知识缺乏:缺乏术后、出院后康复功能锻炼的有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