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钢厂倾翻车液压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51
完整的液压系统设计毕业设计1. 引言液压系统在工程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机械制造、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中。
本文档旨在设计一个完整的液压系统作为毕业设计,并提供系统设计的详细说明。
2. 设计目标本设计的目标是创建一个可靠、高效的液压系统,满足以下需求:•传递大量的力和动力;•控制和调节工作负载;•提供良好的工作稳定性;•实现节能和环保。
3. 系统设计3.1 系统结构我们的液压系统将包含以下主要组件:1.液压泵:负责将液体加压并输送到液压马达或液压缸;2.液压马达或液压缸:负责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实现力的传递及工作载荷控制;3.液体储存装置:用于储存液体并平衡系统压力;4.液压阀门:用于控制液体流动和压力,实现系统工作的调节和控制;5.传感器和仪表:用于监测和测量液压系统的压力、流量、温度等参数。
3.2 液体选择在设计液压系统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液体作为工作介质。
一般情况下,液压系统常采用液体油作为工作介质,因为它具有良好的润滑性、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能。
对于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考虑液体的黏度、温度范围、氧化稳定性以及环境友好程度等因素。
3.3 液压元件选型为了实现液压系统的设计目标,我们需要对液压元件进行合理的选型。
液压泵、液压马达或液压缸、液压阀门等元件都有不同的类型和规格可供选择。
在选型过程中,需要考虑力的传递要求、流量和压力范围、工作稳定性以及适应特定工况的能力等因素。
3.4 系统控制在液压系统设计中,系统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合理的控制方法和策略,可以实现对液体流动、压力和工作负载的准确控制。
常用的液压系统控制方法有手动控制、自动控制和比例控制等。
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控制方式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4. 系统优化为了提高液压系统的工作效率和节能性,我们可以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系统优化方法:•使用高效节能的液压泵和液压马达;•优化液体流动路径,减小能量损失;•采用高效的液压阀门和控制系统,减小能量损耗;•合理设计系统布局和管路,减小摩擦损失;•控制液压系统的工作温度,在适当的范围内减小能量损失。
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1绪论 (1)1.1倾翻车液压系统的概述 (1)1.2倾翻车液压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 (2)1.3课题研究的意义 (2)1.4研究的主要工作 (3)2倾翻车的液压系统设计 (4)2.1倾翻车液压系统的设计要求 (4)2.2倾翻车液压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4)2.3负载分析 (5)2.4绘制负载图和速度图 (6)2.5初选系统工作压力 (7)2.6计算液压缸的主要尺寸 (7)2.6.1确定液压缸的尺寸 (8)2.6.2缸径、杆径取标准后的有效工作面积 (8)2.7确定液压缸所需流量 (8)2.8制定基本方案和绘制液压系统图 (9)2.8.1制定基本方案 (9)2.8.2液压源的选择 (11)2.8.3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 (11)2.9液压元件的选择 (12)2.9.1液压泵的选择 (12)2.9.2电机的选择 (13)2.9.3液压阀的选择 (13)2.9.4蓄能器的选择 (14)2.9.5管道尺寸的确定 (16)2.10油箱容积的确定 (17)2.11液压系统性能验算 (18)2.11.1验算液压系统压力损失 (18)2.11.2油液温升验算 (19)2.12冷却器所需面积的计算 (21)3集成块设计 (22)3.1液压控制装置的集成方法 (22)3.1.1有管集成 (22)3.1.2无管集成 (22)3.2无管集成液压控制装置的设计流程 (22)3.3集成块设计的要求 (23)3.4液压系统集成块设计 (23)3.4.1分解液压系统并构成集成块单元 (23)3.4.2集成块设计步骤 (23)3.5集成块的校核 (24)4行走机构的液压系统性能分析 (26)4.1阀控马达模型的建立 (26)4.1.1阀控马达建模的说明 (26)4.1.2阀控马达系统的传递函数 (26)4.1.3电液比例阀传递函数 (29)4.1.4比例放大器及转速传感器传递函数 (29)4.1.5传递函数的计算 (29)4.2阀控马达系统的校正 (30)4.2.1PID控制策略 (30)4.2.2采样周期的确定 (30)4.2.3系统数字PI控制仿真 (30)4.3泵控马达模型的建立 (32)4.3.1机—电转换元件 (32)4.3.2比例方向控制阀 (33)4.3.3阀控液压缸 (34)4.3.4活塞—斜盘倾角 (37)4.3.5泵控马达组合模型 (38)4.3.6速度传感器建模 (40)4.3.7比例放大器建模 (40)4.4泵控马达系统方框图的建立 (40)4.5泵控马达的参数确定 (41)4.6泵控马达系统传递函数的确定及仿真 (42)4.7行走机构液压系统仿真 (44)结论 (46)参考文献 (47)致谢 (48)1 绪论1.1倾翻车液压系统的概述倾翻车是炼钢厂铁水罐扒渣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攀枝花学院学生课程设计(论文)题目题目设计一铁水包倾翻台液压系统。
其工作循环为油缸上升,鉄包倾翻——保持倾翻角度,加入铁水——油缸下降,铁包达到平衡。
给定条件为:上升速度 20mm/s上升最大负载 210KN下降速度 30mm/s下降最大负载 1000KN行程 1300mm工况循环:1、油缸上升,钢包倾翻。
2、保持倾翻角度,加入铁水。
3、油缸下降,钢包达到平衡。
要求:运行平稳,不得有振动有爬行工作介质:水乙二醇一 负载分析和速度分析工况分析主要是指对液压执行元件的工作情况的分析,分析的目的是了解在工作过程中执行元件的速度、负载的变化的规律,并将此规律用曲线形式表现出来,作为拟定液压系统方案确定系统主要参数(压力和流量)的依据。
若液压执行元件动作比较简单,也可以不作图,只需要找出最大负载和最大的速度即可。
铁水包倾翻台液压系统上下为直线往复运动,行程较为1300mm ,可选单杆液压缸作执行器,启动、制动时间为0.2t s ∆=。
液压缸驱动执行机构进行直线往复运动时,为了简化问题,摩擦力对整体影响较小,可忽略不计。
所受到的外负载为:F F F F L f a =++(1)工作负载F L 工作负载与设备的工作情况有关,工作负载可以是定量,也可以是变量,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有时还可能是交变的。
上升时: F1=210000N 下降时: F2=1000000N (2)摩擦阻力负载Ff摩擦阻力是指运动部件与支承面间的摩擦力,它与支承面的形状、放置情况、润滑条件以及运动状态有关 F f F N f = ,式中F N 为运动部件及外负载对支承的正压力;f为摩擦系数。
(3)惯性负载F a 惯性负载是运动部件的速度变化时,由其惯性而产生的负载,可以用牛顿第二定律计算tv g G ma F a ∆∆==式中,m 为运动部件即滑块的质量(kg); a 为运动部件的加速度(2m s -⋅); G 为工作台上负载(N ); g 为重量加速度(2m s -⋅); v ∆为速度的变化量(2m s -⋅);t ∆为速度变化所需的时间(s ).如果在启动,制动过程中,其加速度都在0.2s内完成,则惯性力Fa 为 上升:启动与制动时: =⨯⨯=∆∆∙=-2.02081.921000010311t g G v F a 2140N下降: 启动与制动时:=⨯⨯=∆∆∙=-2.03081.9100000010322t g G v F a 15290N液压缸各工况外负计算见下表:单个液压缸外负载力分析计算结果利用以上的数据,并在负载和速度过度段做粗略的线性处理后便得到下图的折弯机液压缸负载循环图和速度循环图:图2-2液压缸的F t-图和v t-二 液压缸的设计计算当负载确定后,若工作压力低,则执行元件的尺寸就大,重量也大,完成给定速度所需的流量就大;若压力过高,则密封要求就高,元件的制造精度也就更高,容积效率也就降低。
引言液压技术渗透到很多领域,不断在民用工业、在机床、工程机械、冶金机械、塑料机械、农林机械、汽车、船舶等行业得到大幅度的应用和发展,而且发展成为包括传动、控制和检测在内的一门完整的自动化技术。
现今,采用液压传动的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由于要使用原油炼制品来作为传动介质,近代液压传动技术是由19世纪崛起并蓬勃发展的石油工业推动起来的,最早实践成功的液压传动装置是舰船上的炮塔转位器,其后出现了液压六角车床和磨床,一些通用车床到20世纪30年代末才用上了液压传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一些兵器上用上了功率大,反应快,动作准的液压传动和控制装置,大大提高了兵器的性能,也大大促进了液压技术的发展。
战后,液压技术迅速转向民用,并随着各种标准的不断制订和完善,各类元件的标准化、规格化、系列化而在机械制造,工程机械,材料科学,控制技术,农业机械,汽车制造等行业中推广开来。
由于军事及建设需要的刺激,液压技术日益成熟。
20世纪60年代后,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的发展再次将液压技术推向前进,使它发展成为包括传动、控制、检测在内的一门完整的自动化技术,在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应用。
如工程机械、数控加工中心、冶金自动线等,液压传动在某些领域内甚至已占有压倒性优势。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研究利用有压流体(压力油或压缩空气)作为传动介质来实现各种机械的传动和自动控制的学科。
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实现传动和控制的方法基本相同,它们都是利用各种元件组成需要的控制回路,再由若干回路组成能够完成一定控制功能的传动系统来完成能量的传递、转换与控制。
1 液压传动概述1.1 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我国液压工业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为起步阶段;60~70年代为专业化生产体系成长阶段;80~90年代为快速发展阶段。
其产品最初只用于机床和锻压设备,后来才用到拖拉机和工程机械上。
编号无锡太湖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高空作业车的液压系统信机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无锡太湖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高空作业车的液压系统设计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其内容除了在毕业设计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表示致谢的内容外,本毕业设计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集体已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无锡太湖学院信机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一、题目及专题:1、题目高空作业的液压系统设计2、专题液压系统设计二、课题来源及选题依据①在大学课程中学习过液压,理论结合实际;②高空作业车是用来运送工作人员和工作装备到指定高度进行作业的特种车辆,是将高空作业装置安装在汽车底盘上组成的。
高空作业装置包括工作臂、回转平台、副车架、工作斗、液压系统和操纵装置等。
现在的高空作业装置具有操作平顺、工作稳定、自动调速、安全可靠等优点,大大提高了空中作业的工作效率。
三、本设计应达到的要求:本毕业设计要求设计一辆11米高空作业车,其具体要求如下:①设计任务:高空作业车的液压系统设计②机器用途:通用型,适用于建筑、安装、管道铺设等高空作业。
③工作环境:风力六级以下,温度-20~30 ℃,无腐蚀性极易爆易燃性气体。
④作业部分主要技术参数最大作业高度:11-12米;最大作业半径: 5.5米;回转角度:360°;额定平台载荷:200kg;操作方式:下操作、上操作可以任意选择;支腿形式/数量:H型/4;旋转速度:0-3r/min;两支臂变幅时间:起臂:t≤70s;落臂:t≤6045s;支腿收放时间:收支腿:t≤60s;放支腿:t≤60s。
四、接受任务学生:机械91 班姓名贡涛五、开始及完成日期:自2012年11月20日至2013年5月25日六、设计(论文)指导(或顾问):指导教师签名签名签名教研室主任〔学科组组长研究所所长〕签名系主任签名2012年11月20日摘要高空作业车是用来运送工作人员和工作装备到指定高度进行作业的特种车辆,是将高空作业装置安装在汽车底盘上组成的。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2010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汽车侧翻试验台液压系统的设计专业学院: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生姓名:程红波指导教师:吴德旺汽车侧翻试验台液压系统的设计摘要我国汽车工业近几年来发展迅速,高速公路建设日臻完善。
汽车的行驶安全性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课题。
随着汽车平均行驶速度越来越高,汽车侧倾稳定性在行车安全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根据美国公路安全局(NHTSA)的统计数据表明,在所有交通事故中,汽车侧翻事故的危害程度仅次于汽车碰撞事故,居第二位。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日、法等国都投入了巨资开展这一问题的研究。
汽车正常行驶时会由于自重的原因保持平衡,当车辆急转弯时,惯性会产生一个和汽车前进方向垂直的作用力,当车的自重加在车轮上的力矩不足以克服车的横向离心力时,车就会侧翻。
新车型进行侧翻实验,一是为了检验车辆设计的合理性,检验轮距是否足够大;二是实验车辆在发生侧翻时,乘员的安全程度。
20世界60年代以来,由于机械自动化和精密加工工业的迫切需求,液压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同样,液压系统在侧翻试验台上的应用让侧翻试验台的研究得到了更好的技术支持,使得汽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了进一步技术上的提高。
关键词:汽车侧翻试验台液压系统The Design of Hydraulic System for Vehicle Rollover TestingABSTRACTThe automobile industry of our country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highway construction are being perfected.Car driving safety has become an issue of concern.With the average car speed is getting higher and roll stability of vehicles in the traffic safety in more and more problems.According to the U.S.Highway Safety Authority(NHTSA) statistics show that of all traffic accidents,the vehicle rollover accident after the vehicle collision damage degree,ranking the second place.Since the90s of last century,the United States,Japan,France and other countries have invested heavily in the research carried out on this issue.The normal car when driving causes weight balance due,when the vehicle is a sharp turn,the inertia and the car will have a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force,when the vehicle's weight plus sufficient torque at the wheels on the car's horizontal centrifugal force to overcome when car will roll.New models to roll experiment,first,to test the reasonableness of vehicle design,testing Tread is large enough;Second, in the event of experimental vehicle rollover,the occupant's safety.Since the60s of20th,due to automation and precision machinery processing industry urgently needs,hydraulic technology is developing rapidly.Similarly,the hydraulic system in the rollover test rigs roll test rig to get better technical support,makes the vehicle stability and safety has been further improved technically.Keywords:Car,Rollover Test,Hydraulic System目录汽车侧翻试验台液压系统的设计................I题目不应放在目录中摘要.. (I)The Design of Hydraulic System for Vehicle Rollover Testing (II)ABSTRACT (II)1绪论 (3)1.1研究意义和目的 (3)1.2研究背景和发展趋势 (3)2制定系统方案和拟定液压系统图 (5)2.1制定系统方案 (5)2.2制定液压系统图 (6)3液压系统的设计计算 (8)3.1设计要求 (8)3.2设计参数 (8)3.3液压缸主要参数的计算 (9)3.3.1液压缸的载荷力计算 (9)3.3.2计算液压缸的主要结构尺寸 (12)3.3.3液压缸实际的工作压力和所需流量 (14)3.4液压元件的选择 (15)3.4.1液压泵的选择 (15)3.4.2液压阀的选择 (17)3.4.3油管内径计算 (18)3.4.4确定油箱有效面积 (19)3.4.5集成块的设计 (19)4液压系统的性能验算 (21)4.1液压系统压力损失 (21)4.2液压系统发热温升计算 (23)5总结 (26)参考文献 (27)1绪论1.1研究意义和目的液压传动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渗透到各个领域,在不同领域中发挥不同的特长和优势。
《80T铁水车机械结构与液压系统设计及工程实践》篇一一、引言在钢铁生产过程中,铁水车是重要的物流设备之一。
本文主要探讨了80T铁水车的机械结构设计与液压系统设计,并结合工程实践展开分析。
文章旨在深入探讨其结构特点和功能原理,同时提供有效的设计方法和工程实施经验,以期为同类设备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二、80T铁水车机械结构设计1. 总体结构80T铁水车主要由车架、升降机构、倾卸机构、驱动系统等部分组成。
车架是整个设备的主体结构,承载着其他各部分设备的重量和负载。
升降机构和倾卸机构是实现铁水装载和卸料的关键部分,而驱动系统则保证车辆的正常行驶。
2. 车架设计车架是整个设备的承载主体,设计时需考虑其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车架一般采用箱型结构,通过焊接或铆接等方式连接而成。
为提高车架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需对关键部位进行加强处理。
3. 升降机构与倾卸机构设计升降机构和倾卸机构是铁水车的核心部分,其设计直接影响到铁水车的装载和卸料效率。
升降机构一般采用液压缸驱动,通过连杆机构实现升降动作。
倾卸机构则通过液压马达驱动,实现铁水的倾卸。
设计时需考虑机构的运动范围、速度和负载能力等因素。
三、液压系统设计1. 液压系统组成80T铁水车的液压系统主要由液压泵、液压缸、液压马达、阀件等组成。
其中,液压泵为系统提供动力,液压缸和液压马达实现各种动作,阀件则用于控制液压系统的压力、流量和方向。
2. 液压系统工作原理液压系统通过液压泵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然后通过阀件控制液压缸和液压马达的动作,从而实现铁水车的装载、升降、倾卸和行驶等功能。
设计时需根据设备的工作需求,合理选择液压元件和配置液压系统。
四、工程实践1. 设计阶段在80T铁水车的设计阶段,需充分考虑设备的实际工作环境、工作需求和安全要求等因素。
设计人员需对设备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计算,确定各部分的结构和参数,并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
同时,还需对设计方案进行反复优化,以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各专业完整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图纸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题目:钢卷运输机液压及电控系统的设计与维护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完成时间摘要钢卷运输机是广泛用于轧钢生产线上的一种重要的轧钢辅助设备,其设计特点和工作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轧钢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本设计主要是对钢卷运输机的液压系统的进行设计。
本次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总体方案设计液压系统的原理、执行元件的参数设计、液压元件的选择、液压系统液压系统维护、维修等。
钢卷运输机由横移缸和伸缩缸驱动完成,运输小车由液压马达驱动。
现如今随着我国钢铁行业的迅速发展,轧钢生产相关的设备也向着高效、简单、节能化发展。
钢卷运输机在轧钢实现自动化生产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对于钢卷运输机的设计,既要其安全可靠,也要易于检修和维护,适合不同的生产要求同时也要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
国外该技术已比较发达,我国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同时也要根据实际需要不断的创新。
促进我国轧钢生产实现更加速的发展。
关键词:钢卷、运输机、液压系统、冷轧目录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5)第一节设计题目:钢卷运输液压系统设计 (5)第二节动作顺序要求及工作参数 (5)第三节设计内容、要求 (5)第二章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 (6)第一节确定供油方式 (6)第二节调速方式的选择 (6)第三节方向控制方式的选择 (6)第四节确定执行元件 (6)第五节完成顺序和循环的方式 (6)第六节系统的调压,保压方式 (6)第七节负载图和速度图和液压系统原理图。
(6)第三章液压系统的计算和选择液压元件 (8)第一节液压缸主要尺寸的确定 (8)第二节初步确定液压缸参数 (9)一计算出横移液压缸的内径D和活塞杆d (10)二横移缸 (10)三顶伸缸 (11)四计算各工作阶段液压缸所需的流量 (11)五横移缸工作时的流量 (11)六顶伸缸工作时的流量 (12)七马达的计算 (12)八液压马达的流量: (12)第三节确定液压泵的规格和电动机功率及型号 (12)一确定液压泵的压力 (13)二泵的流量确定。
学号: ********常州大学毕业设计(论文)(12届)题目电弧炼钢炉液压系统总体设计学生付贵忠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机制083 校内指导教师吴泽龙专业技术职务副研究员二○一二年六月摘要电弧炼钢炉液压系统总体设计摘要:本设计是利用液压动作实现电弧炼钢炉的工作流程。
整个机构包括炉盖升降机构,炉盖旋转机构,炉门升降机构,炉体倾动机构,电极升降机构。
这几个机构将有机组成起来实现目的。
炉盖升降机构,炉盖旋转机构,炉门升降机构,炉体倾动机构是通过电磁换向阀进行方向控制的。
电极升降机构是整个系统中最为复杂的机构,其他的各部分系统的方向控制是由电磁换向阀控制的,而电极升降是由伺服阀控制的电极的位置是随着冶炼的进行而不断变化的,将各瞬时的冶炼效果调节到最大。
这需要对电极电流进行测定,然后与给定值进行比对,进行电极的上升和下降的控制。
本系统还有一个需要重点设计的就是能源系统,本系统采用的是定量泵和蓄能器结合的方式,这可以提高效率,降低能耗和热量的产生,经济性得到的了提高。
同时在系统中加入了很多安全性和可靠性设计,使整个系统成为一套具有较好的经济性的电弧炼钢系统。
关键词:电弧炼钢液压系统伺服控制经济性AbstractThe design of hydraulic system in Electric arc steel furnacesAbstract: This design uses hydraulic system to enable the working process of electric arc steel-making furnaces. Lid lifting mechanism,lid rotation mechanism, door lifting mechanism,furnace turn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de lifting mechanism are included. These mechanism will organize efficiently finally. Electrode lifting mechanism preforms the greatest impact on overall system performance. It’s the most complex mechanism in the system. The Electromagnetic Directional Valve is used in other directional control mechanism. On the other hand, I use Servo valve to control electrode lifting mechanism . The position of the electrode is always changing with smelting going on. It aims to be more sufficiently. It needs to measure the current of the electrode and compare with the initial value to control the movement of the electrode. Another point in the system is the energy system .The system use the idea of combing dosing pumps and accumulator, it will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redu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the production of heat, as a result , economic benefits improve. At the same time, I add som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design to make the system a better one.Key words:Electric arc steel-making furnaces ,hydraulic system,servo control,economic abilities.目录摘要 ..................................................................................................................................... I Abstract............................................................................................................................. II 目录................................................................................................................................ III 1. 前言. (1)1.1选题背景 (1)1.2课题参数 (3)2.电弧炼钢炉的液压系统的应用现状 (5)2.1国内外电弧炼钢炉的液压系统的应用现状 (5)2.2课题分析 (6)3. 电弧炼钢炉系统分析 (7)3.1整体工况分析 (7)4.液压系统的设计 (9)4.1确定供油方式 (9)4.2确定调速方式 (10)4.3 速度换接方式的选择 (10)4.4回路分析 (10)5.液压系统的计算和选择液压元件 (12)5.1液压缸主要数据的确定 (12)5.1.1工作压力P 的确定 (12)5.1.2各液压缸内径D和活塞杆直径d及它们所需的流量 (12)5.2能源系统的相关计算 (16)5.2.1泵的工作压力的确定 (16)5.2.2泵的流量的确定 (16)5.2.3选择液压的泵的规格 (18)5.2.4与液压泵匹配的电动机的选定 (18)5.2.5能源系统的液压阀的选择 (19)5.3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计算 (19)5.3.1控制电极伺服阀液压泵相关设计 (20)5.3.2伺服系统的其他元件选取 (21)5.3.3伺服控制系统器件表 (21)5.4系统液压辅助元件的选择 (22)5.4.1过滤器 (22)5.4.2蓄能器的选择 (23)5.4.3管路的选择 (23)5.4.4油箱的选择 (24)5.4.5工作介质的选择 (24)5.4.6执行液压系统器件表 (25)5.5炉盖旋转缸的结构计算 (25)5.6炉盖旋转缸的结构设计 (28)5.6.2活塞杆与活塞的连接结构 (29)5.6.3活塞杆导向部分的结构 (29)5.6.4活塞及活塞杆处密封圈的选用 (30)5.6.5液压缸进出油口形式及大小的确定 (32)5.6.6液压缸用耳环安装结构 (32)5.6.7液压缸主要零件的材料和技术要求 (35)6.液压系统的验算 (36)6.1压力损失的验算 (36)6.1.1沿程压力损失 (36)6.1.2 局部压力损失 (38)6.1.3总的压力损失 (38)6.2系统温升的验算 (38)7. 控制动作顺序表 (39)7.1系统运行分析 (39)7.2动作顺序表 (39)8. 结论 (41)8.1 本课题的设计体会 (41)8.2本设计的优点 (42)参考文献 (44)致谢 (45)1. 前言1.1选题背景钢铁冶金的技术本质是高温化学反应,因此传统冶炼工艺的主要能源是基于C-O反应的化学能。
毕业设计钢坯称重装置液压系统结构设计班级:11机械2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所在系:机械工程系钢坯称重装置液压系统结构设计摘要液压传动是实达成生产过程自动化,尤其是产业自动化不可缺少的紧要门径,其在冶金装置中的利用非常广泛。
当今,钢厂中衡量元件与称重台正常选用刚性联合方法,这样如此衡量元件直接担当钢坯拖动时的摩擦力,从而缩小了元件的利用寿命;同时,摩擦不能传送的基础,导致称重平台破坏。
同时摩擦力不能传送到底座,造成了称重台的破损。
钢坯称重液压系统选用液压缸将钢坯撑起称重,可以解决以上问题,从而达成称重进程。
钢坯称重液压系统是冶金行业连铸连轧配置中用于钢坯智能称重的关键配置,该配置机能的好坏直接关系企业生产成本的核算继而感化企业的经济效益,液压系统的功用是联合电气操控对机械部份启动。
本次设计中,经过屡次现场调研,达成了钢坯称重液压系统的设计、安置与调试全过程,并将其整顿成相关文献资料。
关键词:钢坯;称重;液压系统Design of Hydraulic Winch SystemABSTRACTWinch has lifting and pulling characteristics, 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lifting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port, geological prospecting and other various area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the winch has various forms of structures and operation modes.The steel ladle winch introduced here is designed by way of fluid drive. It has strong safety, reliability, smooth operation and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Be familiar with the work of the steel ladle winch. On this basis, a large number of data collections and researches should be done.Finally we can determine the design of hydraulic system’s illustrative the components.Calculate the flow of the hydraulic system. Choose hydraulic valves,hydraulic motor and tank pipes according to the flow and pressure.Design the capacity and hydraulic of the station.Complete the assembly diagram of hydraulic system(Including the hydraulic pump assembly and oil tank parts diagram).Key Words:Wich;Hydraulic System;Hydraulic pump station;Oil tank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 液压传动系统概论 (1)1.1.1传动的类型及液压传动的定义 (1)1.1.2液压系统的组成 (1)1.1.3液压传动系统的优缺点 (1)1.2 液压传动的发展史 (2)1.3 课题的研究意义 (2)1.4 研究方法及手段 (2)第二章系统功效分析 (4)2.1 工况分析 (4)2.1.1已知条件及技术规定 (4)2.1.2参数计算 (4)2.2 拟定液压原理图 (7)2.2.1液压回路的选取 (7)2.2.2确定液压原理图 (9)第三章液压元件选取 (11)3.1 液压泵的确定 (11)3.1.1液压泵的类型及特点 (11)3.1.2确定液压泵的流量及压力 (12)3.1.3选取液压泵的规格 (13)3.2 电机的确定 (13)3.3 液压阀的确定 (15)3.3.1压力操控阀 (15)3.3.2流量操控阀 (16)3.3.4方向操控阀 (17)3.4 过滤器的选取 (17)3.4.1吸油过滤器。
1700轧钢机液压压下毕业设计液压压下是现代轧钢机中常见的一种技术,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液压装置将钢坯进行压下,以达到所需的加工效果。
本篇毕业设计将主要探讨液压压下的原理、设备和应用,并对液压压下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一、液压压下的原理液压压下是通过液压系统实现的一种加工方式,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液压作用力来实现对钢坯的压下。
液压系统由液压泵、液压缸和液压控制阀等组成,通过液压泵将液体压力传递到液压缸中,液压缸的活塞向下运动,从而对钢坯进行压下。
二、液压压下的设备液压压下设备由液压系统、机械结构和操作系统组成。
液压系统是整个设备的核心部分,包括液压泵、油缸和控制阀等。
机械结构则是将液压系统产生的力量传递到钢坯上,常见的机械结构有双液压缸结构和四液压缸结构。
操作系统是用于对设备进行控制和监测的部分,可通过计算机或人机界面实现操作。
三、液压压下的应用液压压下广泛应用于钢铁行业,可用于轧钢机和压力机等设备中。
在轧钢机中,液压压下可用于钢坯的矫直、拉伸和冷轧等工序。
在压力机中,液压压下可用于对金属材料的压铸、冷镦和切割等加工工艺。
液压压下具有压力大、控制精度高、可靠性强等优点,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四、液压压下的发展前景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液压压下技术在轧钢和金属加工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一方面,液压压下可以与机器人技术相结合,实现自动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另一方面,随着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液压压下技术还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可以应用于更多的行业和领域。
总结:液压压下作为一种在轧钢和金属加工中常见的加工方式,具有压力大、控制精度高、可靠性强等优点。
液压压下设备由液压系统、机械结构和操作系统组成,可以实现对钢坯的压下。
未来,液压压下技术有望与机器人技术相结合,实现自动化操作,并在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中继续发展。
武钢一炼钢连铸切割小车液压系统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武钢—炼钢连铸切割小车液压系统设计学院:机械自动化学院专业:机电一体化学号:201103386036学生姓名:张枭雄指导教师:黄浩老师日期:2014.4—-2014.5摘要连铸即为连续铸钢的简称,其具体流程如下:钢水不断地通过水冷结晶器,凝成硬壳后从结晶器下方出口连续拉出,经喷水冷却,全部凝固后切成坯料的铸造工艺过程。
在钢铁厂生产各类钢铁产品过程中,使用钢水凝固成型有两种方法:传统的模铸法和连续铸钢法。
而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欧美国家出现的连铸技术是一项把钢水直接浇注成形的先进技术。
与传统方法相比,连铸技术具有大幅提高金属收得率和铸坯质量,节约能源等显著优势。
AbstractContinuous casting is referred to as continuous casting, the specific process is as follows: molten steel through a water-cooled mold, the cemented hard shell from the bottom of the mold outlet continuous pull out all solidified and cut into billets casting, water spray to coolprocess. In the steel plant production of various kinds of steel products, the solidification of molten steel molding in two ways: the traditional mold casting method and the continuous casting method. The continuous casting technology in the 1950'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is a direct casting of molten steel forming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methods, continuous casting technology with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metal yield and casting quality,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other significant advantages.Key words: Continuous casting production; hydraulic drive; security目录1绪论 (1)1.1背景及工艺 (1)1.2设计任务 (1)1.2.1题目名称 (1)1.2.2主要技术参数及要求 (1)1.3设计方案 (2)2液压系统的计算与选型 (2)2.1系统工作压力的确定 (2)2.2执行元件的计算与选型 (3)2.2.1升降液压缸 (3)2.2.2旋转液压缸 (4)2.3执行元件速度的计算 (5)2.4执行元件流量的计算 (6)2.4.1升降液压缸 (6)2.4.2旋转液压缸 (6)2.5绘制液压系统工况图 (6)2.5.1流量循环图 (6)2.6动力元件的计算与选型 (7)2.6.1液压泵的选型 (7)2.6.2电动机的选型 (7)2.7控制元件的计算与选型 (7)2.7.1升降液压缸回路 (8)2.7.2旋转液压缸回路型 (9)3液压辅助件 (10)3.1油箱的选择 (10)3.2蓄能器的选择 (11)3.3滤油器的选择 (12)3.4冷却器的选择 (14)3.5加热器的选择 (16)3.6管道的选择 (17)3.6.1管子的分类 (17)3.6.2管子的计算与选择 (18)4液压系统性能验算 (20)5液压站的设计 (20)5.1液压站得结构设计 (20)5.2液压叠加回路设计 (21)5.3液压系统的安装 (22)5.4管路的安装与清洗 (23)5.5液压系统的维护 (23)6结束语 (23)致谢 (24)参考文献 (25)1 绪论1.1 背景及工艺如图1.1所示为连铸机的系统,连铸机主要由中间罐、结晶器、振动机构、引锭杆、二次冷却道、拉矫机和切割机组成。
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1绪论 (1)1.1倾翻车液压系统的概述 (1)1.2倾翻车液压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 (2)1.3课题研究的意义 (2)1.4论文研究的主要工作 (3)2倾翻车的液压系统设计 (4)2.1倾翻车液压系统的设计要求 (4)2.2倾翻车液压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4)2.3负载分析 (5)2.4绘制负载图和速度图 (6)2.5初选系统工作压力 (7)2.6计算液压缸的主要尺寸 (7)2.6.1确定液压缸的尺寸 (8)2.6.2缸径、杆径取标准后的有效工作面积 (8)2.7确定液压缸所需流量 (8)2.8制定基本方案和绘制液压系统图 (9)2.8.1制定基本方案 (9)2.8.2液压源的选择 (11)2.8.3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 (11)2.9液压元件的选择 (12)2.9.1液压泵的选择 (12)2.9.2电机的选择 (13)2.9.3液压阀的选择 (13)2.9.4蓄能器的选择 (14)2.9.5管道尺寸的确定 (16)2.10油箱容积的确定 (17)2.11液压系统性能验算 (18)2.11.1验算液压系统压力损失 (18)2.11.2油液温升验算 (19)2.12冷却器所需面积的计算 (21)3集成块设计 (22)3.1液压控制装置的集成方法 (22)3.1.1有管集成 (22)3.1.2无管集成 (22)3.2无管集成液压控制装置的设计流程 (22)3.3集成块设计的要求 (23)3.4液压系统集成块设计 (23)3.4.1分解液压系统并构成集成块单元 (23)3.4.2集成块设计步骤 (23)3.5集成块的校核 (24)4行走机构的液压系统性能分析 (26)4.1阀控马达模型的建立 (26)4.1.1阀控马达建模的说明 (26)4.1.2阀控马达系统的传递函数 (26)4.1.3电液比例阀传递函数 (29)4.1.4比例放大器及转速传感器传递函数 (29)4.1.5传递函数的计算 (29)4.2阀控马达系统的校正 (30)4.2.1PID控制策略 (30)4.2.2采样周期的确定 (30)4.2.3系统数字PI控制仿真 (30)4.3泵控马达模型的建立 (32)4.3.1机—电转换元件 (32)4.3.2比例方向控制阀 (33)4.3.3阀控液压缸 (34)4.3.4活塞—斜盘倾角 (37)4.3.5泵控马达组合模型 (38)4.3.6速度传感器建模 (40)4.3.7比例放大器建模 (40)4.4泵控马达系统方框图的建立 (40)4.5泵控马达的参数确定 (41)4.6泵控马达系统传递函数的确定及仿真 (42)4.7行走机构液压系统仿真 (44)结论 (46)参考文献 (47)致谢 (48)1 绪论1.1倾翻车液压系统的概述倾翻车是炼钢厂铁水罐扒渣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铁水罐倒入转炉冶炼之前,通常液压行走机构将铁水送到扒渣的位置,再由倾翻液压系统将铁水罐倾翻一定的角度,然后由气动扒渣机将铁水罐中的废渣扒入渣罐中。
待废渣扒完之后,倾翻车的液压系统再将铁水罐回到水平位置,为下一不工序做好准备。
倾翻车倾翻驱动方式主要有机械传动驱动方式和液压油缸顶翻方式两种。
而机械传动又分为集中驱动方式和分散驱动方式,主要有电动机、制动器、减速机、中间齿轮和齿圈等组成。
机械传动驱动方式在目前属于传统的设备,它不但倾翻能力受到限制,而且该系统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①设备结构复杂,基础施工量大,安装困难。
②动力系统在高温恶劣环境下工作,故障率高、维修成本高。
③电机、减速机的惯性大,启动停止时冲击大,易造成设备损坏。
如滚键、传动轴变形,减速机损坏。
④频繁重载启动,电动机大部分时间在不良工况下运行,极易导致电机及其控制系统故障。
如电动机过热和接触器烧毁等。
⑤过载能力差,经常导致电机和接触器烧毁。
⑥难以实现联动和安全闭锁,占用人员多,劳动强度大,存在安全隐患。
经过多方比较,反复论证,采用液压缸顶翻方式能解决一些弊端,其优点有:①倾翻采用液压油缸驱动,其传动装置结构较为紧凑,不需要电机和减速机装置复杂的设备基础,也省去了专门安装传动装置的机构,从根本上解决了电机及减速机带来的种种弊端。
②过载自动保护能力强,当倾翻结构被卡住或承受超过额定负荷时,系统自动卸荷,从而保护了电机和其它设备,安全性高。
③易于实现反转控制,当倾翻机构需要下降时,电机无需反转,采用换向阀进行换向,易于控制,动作迅速,无冲击。
④采用液压制动,停位准确,惯性小,省去了电磁制动系统,使得控制系统更简单。
倾翻车采用液压技术,升降平稳,噪声低,使用寿命长,承受载荷大而且控制相对简单。
可见采用液压系统驱动,它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
1.2倾翻车液压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液压传动在自动调节和随动系统工程的应用日趋广泛,它与电力传动和气动传动相比,具有相当的优点:尺寸相同时功率放大倍数极大;运动部分惯性很小而具有优良的快速作用;结构紧凑;有阻尼作用,促进了液压系统的稳定性。
液压传动可实现工作机构的往复运动、无级调速、伺服控制系统、静压支承和各种辅助运动等。
液压执行元件具有推力(或转矩)大、操作方便、布置灵活、与电器配合使用易实现遥控等优点。
因此被各工业部门广泛采用。
在工业炼钢的大型设备中,倾翻车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宝钢引进的300t 钢包翻包机以其高效、安全便捷等特点而著称。
本钢仅二炼钢近几年就上了三台此种结构的160t钢包翻包机,梅山钢厂、南钢等钢厂也将上此设备。
大连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与日本川崎重工株式会社鉴定的为日本住友金属和歌山制铁所研制210t配套车辆。
全套车辆共11种17台,全部由大连重工按日方的参数进行设计并制造。
之所以选用这么多种车辆是因为日本川重在为和歌山制铁所设计的炼铁工艺上加强了吹炼前的铁水预处理(脱磷、脱硫、脱硅均有),并采用了更合理的工艺布局和作业顺序,使炼钢的时间降为每20分钟一炉钢,川重并以此作为向住友金属和歌山制铁所的条件。
而我国的转炉炼钢的时间一般为40分钟一炉钢,较好的企业也不低于30分钟一炉钢,单从这一点看,和歌山制铁所一家就相当我国两个和一个半相同规模的钢厂。
在这套工艺中,处理好脱硫、脱硫后的扒渣和吊车作业之间的矛盾是关键之一。
国内通常的做法是在扒渣位上增加一套卷扬提升机或是液压提升钩,用于翻罐扒渣,这不仅增加了一套设备,还要多一次吊罐作业。
而在铁水罐车上增加一套翻罐装置,即脱硫后的铁水罐直接行使到扒渣位置,倾翻扒渣,从而减少吊车的往返作业,缩短炼钢时间。
目前对倾翻车的设计还主要存在三个难点:①行走机构的设计。
②倾翻传动设计。
③倾翻罐座设计。
倾翻车液压系统在国内还未形成系统化、标准化,行业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
价格比较昂贵,一套这样的设备价值在上百万。
而我国在设计制造时,一些技术还靠欧洲的技术支持,这在降低成本上是很不利的。
目前,倾翻车的发展趋势是朝着高效性、节约型、承受负载大、安全性等方面发展。
1.3课题研究的意义倾翻车在冶金行业的应用越来越被重视。
其坚实耐用,噪声小,工作平稳可靠,便于维修保养,是目前炼钢企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研究倾翻车的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计算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目前关于倾翻车液压系统的计算文献非常少,大多数生产厂家在设计和计算的时候都有所保守。
设计过程中根据需要计算出油缸的推力以及分析倾翻车的工作过程得到油缸的行程,为实际的生产和液压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1.4论文研究的主要工作本论文主要是对炼钢厂倾翻车倾翻铁水罐的液压系统进行分析设计计算。
首先对此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进行分析,并建立一般的计算模型,推导出液压缸活塞所承受的推力,为液压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液压系统进行设计,主要是液压原理图的确定以及液压元件的选择,并对液压元件做成集成块的形式安装到整个系统中。
对请翻车的行走液压系统看成阀控马达和泵控马达两部分进行建模仿真。
2 倾翻车的液压系统设计2.1倾翻车液压系统的设计要求系统的倾翻的重量最大不超过300吨,最高压力不超过30MPa,上升和下降的最大速度不大于0.05米/秒,运行过程要求平稳,不能有振动,且基于钢包的安全性考虑,当出现紧急情况时(如停电、液压系统故障等)应能保证钢包中钢水的安全和系统的安全,在液压系统中有良好的保护措施。
2.2倾翻车液压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经过分析倾翻车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要求,可以大概的确定倾翻车液压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方案一:采用一个活塞液压缸联接在罐座的中心线位置,通过活塞杆的伸缩来驱动罐座的倾翻;动力源采用定量叶片泵提供压力油;调速回路采用进口节流调速回路。
方案二:采用两个活塞液压缸联接在罐座的中心线靠到两侧处,通过两个活塞杆的同时伸缩来驱动罐座的倾翻;动力源采用定量柱塞泵提供压力油;调速回路采用出口节流调速回路。
方案三:采用两个活塞液压缸联接在罐座的中心线靠到两侧处,通过两个活塞杆的同时伸缩来驱动罐座的倾翻;动力源采用变量柱塞泵提供压力油;调速回路采用出口节流调速回路。
系统的倾翻重量达到300吨,需要较高的压力才能将铁水罐倾翻,采用一个液压缸驱动,国内的很多液压元件都不能达到该压力,需要引进进口液压元件才能满足要求,这样的经济成本会很高,而且以后液压元件出现故障后也不方便更换;单个液压缸实现驱动对罐座的平稳性很难保证,而且倾覆力矩也比较大。
采用两个液压缸共同实现罐座的倾翻基本能解决上述问题,但是这样需要两套液压系统,增加了液压元件的数目。
由于液压缸的下降大部分是靠罐体自身的重力下降,只需要小部分的液压推理就能实现,从节约能源上考虑,选择定量泵有点浪费能源。
叶片泵的效率没有柱塞泵的效率低,损失的功率全部用来发热,由于这个系统泵的功率比较高,损失的就相对较大。
进口节流调速回路中油液通过节流阀产生的热量直接随着油液进入液压缸,出口节流调速回路中的这部分热量直接排回油箱消散掉,而出口节流调速还能承受“负方向”的载荷。
综上所述:设计的倾翻车液压系统采用方案三比较合理。
2.3负载分析倾翻车将铁水罐倾翻一定角度的过程中,液压缸所受的力仅仅在活塞杆上的外部载荷和活塞与缸壁以及活塞杆与导向套之间的密封阻力。
工作载荷:作用在活塞杆轴线上的重力,当此力的方向如与活塞运动方向相同为负,相反为正。
36150109.8 1.4710g F m g N =⋅=⨯⨯=⨯ 式(2.1) 惯性负载:由于加速度产生的惯性力。
340.0415010 1.2100.5a v F m N t ∆=⋅=⨯⨯=⨯∆ 式(2.2) 式中 v ∆—速度变化量(m/s );t ∆—启动和制动时间(s )。
一般机械t ∆=0.1~0.5s ,对轻载低速运动部件取小值,对重载高速部件取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