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润滑的认识误区有哪些
- 格式:docx
- 大小:8.06 KB
- 文档页数:1
在修理过程中润滑油脂使用的20个误区1.安装汽缸垫时涂黄油有些修理工安装汽缸垫时,喜欢涂一层黄油在汽缸垫上,认为这样可以增加发动机的密封性。
殊不知,这样做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众所周知,汽缸垫是汽车发动机缸体与缸盖之间重要的密封材料,它不但要求严格密封汽缸内所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而且必须密封贯穿汽缸盖和缸体内的具有一定压力和流速的冷却水和机油,因而要求在拆装汽缸垫时,要特别注意其密封质量。
如果在汽缸垫上涂黄油,当汽缸盖螺栓拧紧时,一部分黄油会被挤压到汽缸水道和油道中,留在缸垫间的黄油在汽缸工作时,由于受高温影响,一部分会流入汽缸燃烧,另一部分则会烧成积炭存于缸体与缸盖的结合面上,在高压高温作用下,极易将汽缸垫击穿或烧穿,造成发动机漏气。
因此安装汽缸垫时切勿涂抹黄油。
2.柴油车使用汽油车机油机油有汽油机机油和柴油机机油之分。
汽油机和柴油机虽然同样在高温、高压、高速和高负荷条件下工作,但两者仍有较大的区别。
柴油机的压缩比是汽油机的2倍多,其主要零件受到高温高压冲击要比汽油机大得多,因而有些零部件的制作材料有所不同。
例如,汽油机主轴瓦与连杆轴瓦可用材质较软、抗腐蚀性好的巴氏合金来制作,而柴油机的轴瓦则必须采用铅青铜或铅合金等高性能材料来制作,但这些材料的抗腐性能较差。
为此在柴油机机油的炼制过程中,要多加些抗腐剂,以便使用中能在轴瓦表面生成一层保护膜来减轻轴瓦的腐蚀,并提高其耐磨性能。
由于汽油机机油没有这种抗腐剂,如果将其加入柴油机,轴瓦在使用中就容易出现斑点、麻坑,甚至成片剥落的不良后果,机油也会很快变脏,并导致烧瓦抱轴事故发生。
另外,柴油的含硫量比汽油大,这种有害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会形成硫酸或亚硫酸,连同高温高压废气一道窜入油底壳内,加速机油的氧化与变质,故在柴油机机油炼制过程中需要加入一些抗氧化的添加剂,使机油呈碱性。
若有酸性气体窜入,可起到一定的中和作用,不致使机油过快地氧化变质。
而汽油机机油则不加这种添加剂,因为呈中性,若将其用于柴油机,会因上述酸性气体的腐蚀很快变质失效。
驾驶员在润滑油的使用上存在的误区润滑油使用误区汽车所使用的润滑油包括机油、齿轮油和润滑脂等3类,它们在工作中起着减磨、密封、冷却、清洗和防锈等多种重要作用。
但是有的驾驶员在润滑油的使用上存在种种误区,例如在粘度选择上“宁大勿小”,在数量上“宁多勿少”,都是不科学的:误区一:润滑油粘度越高越好。
有的驾驶员认为粘度大的机油压力高,可以减少磨损。
润滑油必须有足够的粘度,以便在各种运转温度下,都能在运动零件间形成油膜,防止运动零件间接触面磨损。
但润滑油的粘度不得高于影响发动机启动的程度,并要求在持续运转条件下产生的摩擦最小。
使用粘度过大的润滑油会增加机件的磨损,这是因为:⑴发动机润滑油粘度过大,流动缓慢、上流慢、油压虽高,但润滑油通过量不多,不能及时补充到摩擦表面。
特别是在低温启动时,由于机油在低温时流动性较差,不能及时进入很小的摩擦间隙,更容易造成磨损。
⑵高粘度润滑油会增加机械摩擦损失,由于润滑油粘度大,机件摩擦表面间的摩擦力增大,不容易启动,功率损失增加,油耗上升。
如果使用粘度较低的润滑油,便可以减少油液内部的摩擦消耗,而机件的磨损并无增加。
据试验,机油的粘度降低一个级别,发动机的节油率为1%—3%。
⑶润滑油粘度大,油的循环速度也就慢,其冷却与散热效果就差,易使发动机过热。
⑷由于润滑油循环速度慢,通过润滑油滤清器的次数就少,难以及时将磨损下来的金属末屑、炭粒、尘埃从摩擦表面中清洗出去。
因此,不要使用粘度过大的发动机润滑油,更不能认为粘度越大越好。
在保证润滑的条件下,根据使用时的气温范围在保障润滑的前提下,应该使用粘度较低的11 润滑油。
但对磨损已比较严重、间隙已比较大的发动机,可适当选用粘度稍大的润滑油。
误区二:加油宁多勿少。
发动机润滑油过少的危害是大家所共知的。
因此有些车主怕缺油烧瓦,认为多加润滑油总比少加好,因此,常常不按规定加油,使润滑油超过标准。
其实润滑油过多有许多危害:⑴汽车行驶时曲轴搅动,使机油泡沫变质,增加曲轴转动阻力,因此不仅会增加发动机油耗,还会降低发动机功率,造成油温升高,油封漏油。
德士力合作项目润滑油使用的十大误区1国产车盲目使用进口机油有些车主认为进口机油一定比国产机油好,因此在国产车特别是新车上使用进口机油。
殊不知,这样做往往得不偿失,会有许多弊病。
例如,进口机油大多粘度较低,不能适应国产汽车对机油粘度的要求。
加上国产发动机各种配合部件的材料受热膨胀系数及配合间隙较进口车大,而且大多数国产气车发动机没有装置机油散热器,若盲目采用进口机油,会因发动机在正常工作温度下机油过稀使油压偏低,甚至达不到规定的工作压力,不能满足正常的需要,是发动机磨损加剧。
2机油发黑就是机油变质发动机机油是在较苛刻的高温条件下工作,容易氧化变质,产生酸性物质并叠合成高分子沉积物,以致破坏润滑。
另外,燃烧的废气窜入曲轴箱也会促使机油氧化变质。
因此,使用一定时间后,机油通常会发黑变质,失去其应有的润滑作用。
但随着润滑油的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稠化机油的推广使用,机油变黑并不一定意味着机油变质。
这是因为稠化机油中加入的洁净分散剂使机件上的沉积物分散于油中,使机油颜色变黑。
是否变质,应进行各项指标的化验,实行定期按质换油,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如添加了发动机保护剂的机油,使用一定时间后,同样也会发黑。
因此发动机机油发黑不等于变质。
3 盲目选择润滑油润滑油起着润滑、冷却、清洁和密封的作用。
润滑油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发动机使用寿命的长短,因此不要盲目选择发动机机油。
新型汽车对润滑油要求十分严格,选用什么润滑油、何时更换、如何更换等都应按照厂家的规定进行。
选用发动机机油时,既要重视质量等级,也要注意粘度等级。
首先应按压缩比、排量等进行使用性能级别的选择:让后按照气温、负荷进行粘度级别选择。
在选用机油质量时应宁高勿低。
质量好的机油能保证发动机润滑良好、减少磨损、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延长换油周期、减少维护和修理的频度和难度。
在选择机油粘度时,除气温条件外,应在保证发动机润滑与密封的条件下,尽量选择低粘度机油,以便节约燃料。
1.安装汽缸垫时涂黄油有些修理工安装汽缸垫时,喜欢涂一层黄油在汽缸垫上,认为这样可以增加发动机的密封性。
殊不知,这样做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众所周知,汽缸垫是汽车发动机缸体与缸盖之间重要的密封材料,它不但要求严格密封汽缸内所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而且必须密封贯穿汽缸盖和缸体内的具有一定压力和流速的冷却水和机油,因而要求在拆装汽缸垫时,要特别注意其密封质量。
如果在汽缸垫上涂黄油,当汽缸盖螺栓拧紧时,一部分黄油会被挤压到汽缸水道和油道中,留在缸垫间的黄油在汽缸工作时,由于受高温影响,一部分会流入汽缸燃烧,另一部分则会烧成积炭存于缸体与缸盖的结合面上,在高压高温作用下,极易将汽缸垫击穿或烧穿,造成发动机漏气。
因此安装汽缸垫时切勿涂抹黄油。
2.柴油车使用汽油车机油机油有汽油机机油和柴油机机油之分。
汽油机和柴油机虽然同样在高温、高压、高速和高负荷条件下工作,但两者仍有较大的区别。
柴油机的压缩比是汽油机的2倍多,其主要零件受到高温高压冲击要比汽油机大得多,因而有些零部件的制作材料有所不同。
例如,汽油机主轴瓦与连杆轴瓦可用材质较软、抗腐蚀性好的巴氏合金来制作,而柴油机的轴瓦则必须采用铅青铜或铅合金等高性能材料来制作,但这些材料的抗腐性能较差。
为此在柴油机机油的炼制过程中,要多加些抗腐剂,以便使用中能在轴瓦表面生成一层保护膜来减轻轴瓦的腐蚀,并提高其耐磨性能。
由于汽油机机油没有这种抗腐剂,如果将其加入柴油机,轴瓦在使用中就容易出现斑点、麻坑,甚至成片剥落的不良后果,机油也会很快变脏,并导致烧瓦抱轴事故发生。
另外,柴油的含硫量比汽油大,这种有害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会形成硫酸或亚硫酸,连同高温高压废气一道窜入油底壳内,加速机油的氧化与变质,故在柴油机机油炼制过程中需要加入一些抗氧化的添加剂,使机油呈碱性。
若有酸性气体窜入,可起到一定的中和作用,不致使机油过快地氧化变质。
而汽油机机油则不加这种添加剂,因为呈中性,若将其用于柴油机,会因上述酸性气体的腐蚀很快变质失效。
发动机润滑油使用中的误区在汽车维护和保养中,发动机润滑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能够减少发动机零件间的摩擦,提高机油冷却效果,清洁发动机内部,延长发动机寿命等。
然而,在使用发动机润滑油的过程中,很多人存在一些误区。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认为使用高性能机油就可以提高发动机性能。
很多车主选择使用高性能的合成机油,以期望能够提高发动机的性能。
然而,实际上发动机的性能并不只受到机油的影响。
车辆的性能还会受到废气系统、点火系统、供油系统等的影响。
因此,选择合适的机油是重要的,但不能单纯依靠高性能机油来提高发动机性能。
第二个误区是认为定期更换机油可以延长发动机寿命。
很多人认为只要定期更换机油就可以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转和延长寿命。
但实际上,更换机油只是保证了机油的新鲜度和质量,而不能解决发动机内部杂质的问题。
发动机内部还会有一些污垢和积碳,如果不清洁,也会影响发动机工作效率和寿命。
因此,定期更换机油只是维护发动机的一个环节,还需要定期对发动机进行清洁和检查。
第三个误区是认为润滑油不会变质。
有些人认为只要机油没有被使用过,就不会发生变质,可以一直保存下去直到下次使用。
然而,润滑油也是有寿命的,即使没有使用,也会受到空气、湿度等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机油中的抗氧化和抗磨损添加剂逐渐降解,失去原来的性能。
因此,即使是新鲜的机油也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完毕,不要长期保存。
第四个误区是认为机油颜色越深表示机油质量越好。
很多人认为机油颜色越深表示机油中的添加剂含量越高,抗磨损性能越好。
但实际上,机油的颜色主要受到机油中燃烧产生的残留物、积碳等污染物影响。
颜色越深并不代表机油质量越好,反而可能表示机油中的污染物越多,需要及时更换。
第五个误区是认为添加更多机油可以提高润滑效果。
有些人认为只要往发动机内添加更多的机油,就能够提高润滑效果,减少发动机零件的磨损。
但实际上,添加过多的机油会导致机油泡沫化,影响机油的流动性能,甚至造成发动机异常运转。
润滑油和润滑脂使用中的12个误区正确合理地选用润滑油和润滑脂可以保证车辆的动力性,提高车辆的工作可靠性并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使用中,人们对润滑油和润滑脂的选用存在许多误区,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1 柴油车使用汽油车机油机油有汽油机机油和柴油机机油之分。
汽油机和柴油机虽然均在高温、高压、高负荷条件下工作,但两者仍有较大的区别。
首先,柴油机的压缩比比汽油机的大一倍多,其主要零件受的压力冲击要比汽油机大得多,因而两者有些零部件的制作材料有所有同。
例如,汽油机主轴瓦与连杆轴瓦可用材质较软、抗腐蚀性好的巴氏合金,而柴油机的轴瓦则必须采用铅青铜或铅合金等高性能材料,但这些材料的抗腐蚀性能较差。
为此,在柴油机机油中要多加些抗腐剂,以便使用中能在轴瓦表面生成一层保护膜来减轻轴瓦的腐蚀,并提高其耐磨性能。
由于汽油机机油没有这种抗腐剂,如果将其加入柴油机,轴瓦在使用中就容易出现斑点、麻坑,甚至会成片脱落,机油也会很快变质。
另外,柴油的含硫量比汽油的大,这种有害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会形成硫酸或亚硫酸,连同高温高压废气一道窜入油底壳内,加速机油的氧化与变质,故在柴油机机油中需要加入抗氧化剂,使机油呈碱性。
若有酸性气体窜入,可起到一定的中和作用,不致使机油过快氧化变质。
而汽油机机油则未加这种添加剂,因此为中性,若将其用于柴油机,会因上述酸性气体的腐蚀很快变质失效。
因此,柴油车必须选用柴油机机油而不能用汽油机机油代替。
2 国产车使用进口机油现在有些人认为进口机油一定比国产机油要好,因此在国产车特别是新车上使用进口机油,这样做往往产生很多弊病。
例如,进口机油大都粘度较低,不能适应国产车对机油粘度的要求,加之国产发动机各种配件材料受热膨胀系统及配合间隙较进口车的大,而且大多数国产车发动机没有装置机油散热器,若采用进口机油,会因机油过稀使油压偏低,甚至达不到规定的工作压力,不能满足正常润滑的需要,使发动机的磨损加剧。
3 盲目选择润滑油的等级润滑油的润滑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发动机使用寿命的长短,尤其是新型车辆对润滑油要求十分严格,选用什么润滑油、何时更换、如何更换等都应按照生产厂家的规定进行。
汽车润滑油使用中的误区(五)十七、在轮胎螺栓螺母上涂油为了容易拧紧螺母和防止锈蚀,不少车主和修理工在轮胎的螺栓螺母上涂油。
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做法。
因为,根据机械原理知识,轮胎螺母拧紧后,螺纹间就具有自锁的特征。
这是由螺纹螺旋角小于螺纹间的当量摩擦角的缘故。
给定的螺栓联接中,螺旋升角是一定值,而当量摩擦角则随螺纹间的摩擦状态而变。
显然,涂油后螺纹间的当量摩擦角减少,螺栓联接的自锁性能变差。
因此在轮胎的螺栓和螺母上绝对不要涂润滑脂或浸润滑油。
这样做,反而会使螺母松动,车胎跑掉,造成严重事故。
十八、启动机轴承加注黄油启动机轴承一般采用自润滑轴承或称多孔含油轴承合金,是采用金属粉末(铁或铜粉)经混匀、压制,烧结成型后,浸入有一定温度的润滑油中制成的含油减磨合金材料。
它主要用于加油困难、轻载高速或低速负荷较大以及需经常换向的场合,按物质的组成分为铁石墨和青铜石墨两大类。
启动机保养时,不要用汽油清洗轴承,以免冲淡润滑油,应该用清洁的布或棉纱,更不应该加润滑脂,因为轴承配合间隙比较小,润滑脂在轴承中存留不住,甩出后落在电刷与换向器上会引起启动机无力,严重时会导致换向器烧蚀。
但可对轴承滴几滴GL-385/90齿轮油。
在行驶5万km后,应用汽油清洗轴承,然后放入120℃左右的GL-3齿轮油中浸1h,则使用效果更好。
十九、浸煮润滑离合器分离轴承国产汽车离合器大多数采用封闭式侧压滚珠分离轴承,所选用的润滑脂大多数为钙基润滑脂和钙钠基润滑脂。
大多数维修人员在对分离轴承实施润滑时,采用把润滑油和润滑脂各50%加热熔化后将分离轴承放入油中浸煮,使其灌满后再进行冷却的办法。
这种做法虽然完成了加注任务,但效果不佳,因为加热会使钙基润滑脂的组织结构破坏,使润滑脂的润滑性能下降,导致分离轴承过早地磨损,缩短其使用寿命。
正确的方法是利用加注器进行加注。
二十、高档车一定用进口润滑油有些车主和车管人员认为,高档车造价高,而进口润滑油质量好,使用进口润滑油更安全、更保险。
车辆润滑脂的常见问答每辆汽车的正常运行,都少不了润滑油的全程保护。
除了被大家所熟知的发动机润滑油之外,还有车用润滑脂是常见的润滑工具,以下是恒运润滑油整理的关于润滑脂有几个错误观点:1 润滑脂越多越好其实,轮毂腔中的润滑脂太多会导致大部分的润滑脂甩到轮毂空腔里,不但无法补充到轴承里去,反而会产生很多不良的后果。
比如增加轴承的运转压力,还有影响轴承散热,更加会使因为高温而融化的润滑脂可能渗入制动鼓内,造成机动车制动失灵。
所以应该实行“空毂润滑”,只需要在轴承上涂抹润滑脂,不需要在空腔内填塞润滑脂。
这样就既可以保证润滑效果,又能节约大量的润滑脂啦。
2 贪图便宜便宜没好货这句话有时候还是有几分道理的,只看到油品的价位和眼前的保养支出,却忽视了日后日益增大的修理费用。
车友们在选择润滑油的时候,应该根据转速、负荷的大小以及齿轮传动的类型来选择润滑油的质量等级。
高质量的润滑油各项指标都很优越,这样可以明显的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和换油周期,降低维修费用。
3 新旧润滑脂混合使用新润滑脂与旧润滑脂即使是同一类型的也不能混合使用。
很多车友不知道旧润滑脂内含有大量的有机酸和杂质,如果与新润滑脂混合就会加速其氧化变质。
所以建议大家换润滑脂时,一定要在将零部件上的旧润滑脂清洗干净后,才可重新加入新的润滑脂。
4 是轴承都要加黄油现在汽车技术的发展飞快,很多轴承采用了免维护的双面密封轴承。
这些轴承采用双面密封,很多修理人员在维护车辆时把密封破坏,在洗净后加入普通润滑脂,或者直接改成可以打黄油的结构。
经过维护的轴承,经常会加速损坏。
还有一些部件,如进口的制动间隙调整臂,因为内部间隙很小等原因,原来的润滑一旦破坏,加的油品无法进入工作面,就会缺油损坏,或者因为油品中的颗粒造成运动卡滞。
汽车润滑油怎样合理高效地使用带您了解相关知识避免走入误区
1、正确使用正确的润滑油:对于选择汽车润滑油,应根据车辆型号及所用发动机的
种类来选择汽油等级,只有在润滑油的型号、粘度等指标上合规,才能保证发动机的正常
运行,使汽车发动机正常使用,提高发动机的续航里程和功率,并有助于减少汽车的维护
费用。
2、构建供润滑油的供应系统: 为了确保汽车润滑油有效使用,应构建具备完善供应、检查和消耗系统,在日常润滑中,应定期进行润滑油更换,检验润滑油的粘度和抗磨剂,
以确保汽车发动机的正常运行。
3、润滑油更换要按规定进行: 保养时更换润滑油,应选择合适的质地粘度,并依质
量要求和厂家指定的使用标准更换汽车润滑油,并正确使用正确的更换工具,以确保安全性。
4、润滑油过滤要及时更换: 随着汽车行驶时间的延长,润滑油会不断流失排出,有
时会吸入空气中的颗粒物,如此不仅会降低润滑油的粘度,还会损害发动机的部件精度,
甚至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因此,应及时更换润滑油的滤清器,确保润滑油的质量与粘度。
5、注意汽车润滑油的存放: 汽车润滑油一般以百洁士(PET)袋的形式进行包装存放,其原则是使用的润滑油不能放置在高温及潮湿的环境中,应尽量存放在温暖气流良好的正
常环境中,可防止润滑油结块、变质和氧化腐蚀。
6、汽车润滑油要按规定定期更换: 对汽车润滑油的更换一般定期完成,更换时间一
般是每年或每5万公里,根据车辆的不同情况,应按规定的时间更换润滑油,并确保更换
的润滑油是正品,原厂润滑油能够满足车辆正常使用,提供良好的润滑保护。
目前,一些使用和维修人员缺乏必要的润滑油选择、使用知识,由此造成的汽车早期损坏现象时有发生。
为了充分发挥高质量润滑油的作用,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笔者就目前润滑油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出了使用八忌,并加以分析,以供参考。
a.忌选用粘度偏高的润滑油。
在润滑油粘度的选择上许多人错误地认为,高粘度的润滑油能形成较厚的油膜,因而能增强润滑效果,减少磨损。
其实不然,高粘度的润滑油低温起动性和泵送性差,起动后上油速度慢,磨损反而会加剧。
实验表明,发动机的磨损约有2/3发生在起动时的非完全流体润滑过程中,因此,为保证可靠润滑,要选用粘度适当的润滑油。
b.忌随意选择代用油品。
代用油品的正确选择关系到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磨损。
目前有不少用户在选择代用油品时随意性较大,甚至长期采用低档油品代用较高档的油品,这是十分不妥的。
油品的代用关系到发动机的用寿命,应遵循一定的规则谨慎选择。
一是粘度等级相同的油品,质量等级高的可代替质量等级低的油品;二是质量等级相同时,使用温度宽的可代替使用温度窄的油品。
如要求用30SC油时,可用10W/30SC油代替;要求用30SD、40SD或20W/40SD油时可用15W/40SD 油代替。
需注意的是使用代用油品时应经常检查发动机润滑油的工作情况。
c.忌使用中只添不换。
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污染、氧化等原因质量会逐渐下降,同时也会有一些消耗,使数量减少,不断向润滑系中添加一些新油,只能弥补数量上的不足,而不能完全补偿润滑油性能的损失。
随着时间的延长,润滑油的性能会变得越来越差,以至给发动机带来严重后果。
为了确保发动机长期正常运行,降低磨损,必须在油品达到报废标准时及时更换润滑系统内的全部润滑油。
d.忌把润滑油颜色变黑作为更换润滑油的主要依据。
据了解,有不少驾驶员看到润滑油的颜色变黑,就认为油品已严重变质,而将其更换,造成浪费。
对于没加清净分散剂的润滑油来说,使用中颜色变黑的确是油品已严重变质的表现。
汽车润滑油使用四大误区误会一:润滑油能多加就多加润滑油量应当掌握在机油尺的上、下刻度线之间为好。
由于润滑油过多就会从气缸与活塞的间隙中窜入燃烧室燃烧形成积炭。
这些积炭会提高发动机压缩比,增加产生爆震的倾向;积炭在汽缸内呈红热状态还简单引起早燃,如落入汽缸会加剧汽缸和活塞的磨损,还会加速污染润滑油。
其次,润滑油过多增加了曲轴连杆的搅拌阻力,使燃油消耗增大。
误会二:什么时候润滑油变黑了,就该换油了这种理解并不全面。
对于没有加清静分散剂的润滑油来说,颜色变黑的确是油品已严峻变质的表现,但现代汽车运用的润滑油一般都加有清静分解剂。
这种清静剂将粘附在活塞上的胶膜和黑色积炭洗涤下来,并分散在油中,减削发动机高温沉淀物的生成,故润滑油运用一段时间后颜色简单变黑,但这时的油品并未完全变质。
误会三:润滑油常常添不用换常常检查润滑油是正确的,但只补充不更换只能弥补机油数量上的不足,却无法完全补偿润滑油性能的损失。
润滑油在运用过程中,由于污染、氧化等缘由质量会渐渐下降,同时还会有一些消耗,使数量减削。
误区四:添加剂用处大真正优质的润滑油是具备多种发动机爱护功能的成品,配方中已含有多种添加剂,其中包括抗磨剂,而且润滑油最讲究配方的均衡以保障各种性能的充分发挥。
自行添加其他添加剂不仅不能给车辆带来额外爱护,反而易与机油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造成机油综合性能的下降。
润滑油虽好,但是也要留意一个度,不要死命的就往里加,常常换。
那样的话不仅会对车子产生不好的反应,而且开支也会比较大。
因此,我建议以上的几点,大家可以好好看看。
汽车的电瓶的.运用期限一般都是漫长的,基本上的是一年至两年之内,好的电瓶可以用到三年之上。
因此,车主对于汽车的电瓶要常常检查养护,但是这些都是一般的方面。
另一方面,我们驾驶车辆的某些坏习惯也会造成电瓶的快速没电。
忘关灯和车载电器停车熄火时,忘却关车内照明灯,这是许多新车主简单犯的小错误。
电瓶经过一夜的消耗后,随时可能没电,启动不了汽车。
润滑油和润滑脂使用中的12个误区◇江苏徐州工程兵指挥学院鞠进军侯宪春正确合理地选用润滑油和润滑脂可以保证车辆的动力性,提高车辆的工作可靠性并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使用中,人们对润滑油和润滑脂的选用存在许多误区,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1 柴油车使用汽油车机油机油有汽油机机油和柴油机机油之分。
汽油机和柴油机虽然均在高温、高压、高负荷条件下工作,但两者仍有较大的区别。
首先,柴油机的压缩比比汽油机的大一倍多,其主要零件受的压力冲击要比汽油机大得多,因而两者有些零部件的制作材料有所有同。
例如,汽油机主轴瓦与连杆轴瓦可用材质较软、抗腐蚀性好的巴氏合金,而柴油机的轴瓦则必须采用铅青铜或铅合金等高性能材料,但这些材料的抗腐蚀性能较差。
为此,在柴油机机油中要多加些抗腐剂,以便使用中能在轴瓦表面生成一层保护膜来减轻轴瓦的腐蚀,并提高其耐磨性能。
由于汽油机机油没有这种抗腐剂,如果将其加入柴油机,轴瓦在使用中就容易出现斑点、麻坑,甚至会成片脱落,机油也会很快变质。
另外,柴油的含硫量比汽油的大,这种有害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会形成硫酸或亚硫酸,连同高温高压废气一道窜入油底壳内,加速机油的氧化与变质,故在柴油机机油中需要加入抗氧化剂,使机油呈碱性。
若有酸性气体窜入,可起到一定的中和作用,不致使机油过快氧化变质。
而汽油机机油则未加这种添加剂,因此为中性,若将其用于柴油机,会因上述酸性气体的腐蚀很快变质失效。
因此,柴油车必须选用柴油机机油而不能用汽油机机油代替。
2 国产车使用进口机油现在有些人认为进口机油一定比国产机油要好,因此在国产车特别是新车上使用进口机油,这样做往往产生很多弊病。
例如,进口机油大都粘度较低,不能适应国产车对机油粘度的要求,加之国产发动机各种配件材料受热膨胀系统及配合间隙较进口车的大,而且大多数国产车发动机没有装置机油散热器,若采用进口机油,会因机油过稀使油压偏低,甚至达不到规定的工作压力,不能满足正常润滑的需要,使发动机的磨损加剧。
润滑周到是车辆维护保养的基本技术要求,是车辆换油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加强车辆的润滑,可使其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保证运输任务的完成,同时减少车辆的磨损,提高车辆的
一完好率。
各类车辆虽都有润滑清理图表、用油要求等润滑工艺规程,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
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之一:“机油量宁多勿少”。
我们都知道机油量少,会使供油不足,润滑不良,可能造
成机件加速磨损甚至烧轴承。
所以,在加油时总怕油量不足,宁可多加。
实际上,油量过多,不仅使曲轴转动阻力增大,增加动力消耗,而且油液易生泡、乳化和溢漏,同样会造成润滑
不良。
误区之二:“钻度大的机油比勃度小的机油对发动机更有利”。
润清油勃度等级选得过高,
会造成机油泵输送性差,流量减少,使启动性、润滑性、洗涤性和散热性变差,易使机件产
生半干摩擦和干摩擦,引起烧瓦、抱轴等故障。
误区之三:“用高黏度机油可解决发动机工作无力和窜机油问题”。
发动机无力、费机油和
窜机油现象是发动机技术状况变坏的外部特征,用高黏度机油来解决这些问题的依据是不足的,而且还会使发动机启动吸力增大,润滑性能恶化,机件磨损加剧。
误区之四:“一成不变地按车辆换油要求的用油等级选油”。
车辆换油规定的用油是针对一
般工况而言的,在车辆的换油保养实践中,还要考虑实际使用条件,如比规定使用条件苛刻,则应通过试脸,选用高一级的油品或适当缩短换油周期。
误区之五:“润滑油变黑就说明润滑油变质”。
现代润滑油为改善其润滑性能,都添加有各
种适量的添加剂。
加有清净分散剂的内燃机油在使用不久后,颜色变黑是正常现象,不能认
为油已变质而轻易更换;加有添加剂的润滑油,往往会使轴承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变黑等,这
些都是正常现象。
因此,我们要确定在用润滑油是否变质,不能单凭视觉因素,要综合分析。
有条件时,应对油料进行检测化验,做到按质换油。
误区之六:“满毂润滑比空毂润滑效果好”。
在组织车辆换油保养、车辆维修工作时,我们
常能看到,在将轮毂轴承涂满润滑脂后,将轮毂的空腔也都用润滑脂填满的现象,这种加脂
法习惯上叫满毂润滑。
实践证明,车辆轮毂轴承以空毂润滑方式最好。
所谓空毂润滑,是将
轮毂轴承涂满润滑脂,而轮毂内腔仅薄薄地涂上一层油脂防锈。
满毂润滑不仅浪费油脂,而
且由于油脂过多,内摩擦增大,轴承温升提高,使润滑脂流失。
严重时流失的润滑脂可能渗
透到制动装置上,使制动失灵,造成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