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小镇小镇研究报告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39 MB
- 文档页数:59
欧美特色小镇的五大“特色”核心元素是什么?有什么启示?近年来,我国也引进了不少关于欧美小镇的图册、指南、建筑规划与设计参考,这些图册里小镇的青山绿水、红花绿叶、别墅豪宅、闲情逸致,都惹出了不少中国人的“田园梦”和“乡愁”,使人十分向往。
许多开发商和消费者对于欧美风情都十分热爱,以至于全国各地新开发的楼盘都常常以欧美小镇为名,各种欧式、美式建筑、装修、工艺品也纷纷进驻各地,几乎成为家庭生活是否“有品质、国际化”的一种象征。
然而,在数十年的欧美建筑文化大规模普及之后,人们却发现一个问题:照搬欧美特色小镇的外表容易,要实现像欧美小镇一样的文化自信和品牌、品质、品位生活和产业却不容易,这是为什么呢?因工作原因,本人曾接触过一些欧美“特色”小镇,并体验分析过一些相关的文化。
如果从历史的视角看来,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欧美小镇的“特色”其实也大都经由历史形成,并且基本都具备以下五大核心元素:一是“特色”精神地标、政治地标、社区与公共空间。
欧美许多国家的小镇几乎都有一座重要的精神地标:教堂。
她往往是体现这个小镇信仰和精神高度的地方,也常有传承上百年的历史和特别的故事。
教堂的尖楼、钟声、定期的活动、留下的传说、精心的设计与专职的维护,都是对这些地区民众日常教化的重要手段,也是重要文化遗产和精神凝聚点。
不少教堂都成为重要景点,而教堂附近的广场、市政厅,也常常是社区最重要的议事场所、交流场所、庆典和仪式场所,例如比利时的根特。
从历史功能上说,不少小镇还拥有精美坚固、历史悠久且充满故事的城堡作为政治和军事生活象征,数百年屹立不倒,成为重要文化遗产,例如法国卢瓦尔河谷的各种城堡小镇等。
相比之下,中国古代的城镇、乡村,一般都以庙宇、书院、宗祠作为教化之所,虽然也有众多精美建筑和丰富的文化历史故事,但由于土木建筑易损和美学观念转换的缘故,这些精神、政治地标往往处于破损状态,部分场所甚至常年无人打理。
在建筑传承、故事传承、空间体验和内容设计上,如何把传统文化遗产转化成真正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融合创新的地标和空间,显然是中国式特色小镇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文旅】案例解读:欧洲特色小镇到底特在哪儿?欧洲特色小镇起步早、有创意、特色十足,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抛却部分历史遗留的盛名之外,那些能在岁月中站稳脚跟的欧洲特色小镇,到底真正“特” 在哪里?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欧洲八大小镇一窥究竟。
欧洲八大小镇奥地利·Innsbruck背景:位于阿尔卑斯山心脏地区,群山环抱,莱茵河贯穿其中。
Innsbruck 意为莱茵河上的桥,已有830 多年历史。
东面与阿尔卑斯山雪峰交相辉映,景色清新脱俗。
这里保留着中世纪城市风貌,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建筑风格多样。
德国·Heidelberg背景:海德堡位于奥登林山的边缘,傍内卡河而建,已有800 多年历史。
这里名胜古迹众多,混合了哥特式、巴洛克式及文艺复兴三种建筑风格,石桥、古堡、白墙红瓦的老城建筑,使海德堡充满浪漫和迷人的色彩。
现今也是德国乃至欧洲的一大科研基地、被称为“欧洲硅谷”。
法国·Menton背景:位于法国东南角,普罗旺斯的蔚蓝海岸,紧邻意大利。
人口不到3万,被称为“法国的珍珠”。
这里依然保留着渔村浓厚纯朴的气息,是著名的柠檬之城。
有着漂亮山崖和海景,小镇像一个亚热带的天堂,种满从各国移栽的奇花异草,风情万种。
法国·Colmar背景:位于法、德及瑞士交界处,拥有1100 多年历史,保留了大量经典精美建筑。
被称为西欧的小威尼斯,因其境内运河和花船而得名。
保留着完整的16 世纪建筑风格——木筋屋,是传统的阿尔萨斯风情小镇以及阿尔萨斯葡萄酒中心。
每年9 月举行为期两周最负盛名的科玛酒节。
芬兰·Rovaniemi背景:跨越北极圈分界线,位于拉普兰的重要河流Kemijoki 和Ounasjoki 的交汇处,是木材输送和皮革贸易中心,也是圣诞老人之乡。
每年举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冬季运动会以及丰富多彩的圣诞老人主题活动,拥有极地风光和原始的民族风情。
瑞士·Gruyeres背景:位于阿尔卑斯山的西面,地处丘陵地带,北边有格吕耶尔湖,西南接莫莱松山,自然景观得天独厚。
国内外特色小镇案例研究报告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需求的增加,特色小镇逐渐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本报告将就国内外特色小镇的案例进行研究,通过对其发展模式、特色产业和旅游吸引力的分析,总结出特色小镇成功的经验,以期为未来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借鉴。
一、日本京都町家小镇京都町家小镇是日本作为”活化的町屋保护“的代表案例之一、这个小镇中大量保留了日本传统的町屋(传统屋舍)。
小镇通过恢复传统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
京都町家小镇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底蕴成为了京都旅游的一个重要景点。
二、美国温蒂尔小镇温蒂尔小镇位于美国乡村,以其鲜花和小镇建筑而闻名。
小镇通过大力发展园艺产业,培育了大量的花农和园艺爱好者。
每年的花卉节成为了小镇的重要活动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
此外,温蒂尔小镇还通过开设博物馆、艺术画廊和小吃集市等多元化的文化活动,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旅游体验。
三、中国张家界官员溪官员溪,位于中国湖南张家界,是一个以溪流景观和传统农耕文化为特色的小镇。
官员溪通过开展农田观光、民俗文化表演和当地农产品的销售等活动,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
小镇还注重环境保护和传统建筑风格的保留,整个小镇呈现出独特的山水风光和人文景观。
四、成功经验总结1.重视特色产业:以上案例中,每个特色小镇都有着明确的特色产业,如京都町家小镇的传统文化和建筑、温蒂尔小镇的园艺产业以及官员溪的农耕文化。
特色产业可以使小镇更具魅力和吸引力。
2.注重文化活动:特色小镇通过举办文化节、民俗表演等活动,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旅游体验,增加游客停留时间和游客满意度。
3.依托自然资源:以上案例中,温蒂尔小镇的花卉和官员溪的山水都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景观资源,小镇依托这些自然美景开展相应的旅游活动。
4.保护环境和传统文化:特色小镇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传统建筑的保留,保持小镇的独特风格和文化底蕴。
结论:特色小镇是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吸引游客、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保护传统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新浦江城意式小城•新浦江城位于上海版图中心的浦江镇中心城区,至人民广场15公里,位于这样一个中心优势位置,通过卢浦大桥、浦星路以及规划中的轨道8线,与人民广场、世博会等将成为上海新中心黄金轴线。
这座新城距离人民广场约15公里,坐拥规划中的轨道交通。
它的西侧是10平方公里的滨江预留带,东侧为号称上海“硅谷”的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园。
在它南部,则是一片相当于40个世纪公园大小,总规划60平方公里的人造森林——上海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浦江城市森林。
在新浦江城的外围,是一圈高出地面的绿地,宛如起堡垒作用的城墙,设计灵感来自围有城墙的意大利城镇——风貌藏在城墙内,从外面只能看见建筑群体。
正方的街区,出于对现代城市的交通特点——汽车的尊重——“直线相交形式能很好地反映从自然到文明的过渡。
浦江镇中心城区占地10.3平方公里,由意大利格里高蒂建筑设计事务所担纲整体规划设计,整个城区将意大利风貌及中国生活方式相融,以现代方式演绎新城市生活贯通在街区中间的不是汽车道,而是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它们被融入了花园城市的设置中——开放的花园位于街区的内部、建筑的围合中,从而将汽车的负面影响隔离在花园和正对车道的山墙之外。
这是一个花园城市,除中心区的11层小高层外,大部分的住宅限高2至4层。
漫步其间,步行景观道、绿化广场、组团中心绿地、区域中心绿地、中心湖、小河、景观水池等与建筑庭院、屋顶花园、建筑立面景观交相辉映。
新浦江城意式小城绿色环绕三大看点•看点一四五成居民将在社区内的企业上班据悉,整个浦江镇的规划建设时间将长达10年,预计人口20万,其中居住人口15万,工作人口5万。
从整体规划上来看,浦江镇将具有完整的产业结构,不仅能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而且还有产业支撑,将有四五成居民在浦江镇内上班。
从浦江镇的相关配套来看,以IT和生物产业为主,定位为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的国家级新技术工业园区漕河泾浦江高科技园区计划在5年内基本建成。
中国旅游报/2011年/1月/24日/第007版景区・管理欧洲小镇旅游吸引力探析大地风景国际咨询集团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院季辉英欧洲的旅游地类型多种多样,其中小镇是欧洲旅游非常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组成部分。
欧洲小镇浩瀚如星河,数不胜数。
欧洲小镇的旅游业发展态势也如星河般璀璨光辉、长盛不衰。
如今随着欧洲旅游向中国的不断开放,中国游客的足迹也慢慢从巴黎、伦敦等大城走入一个个小镇,越来越多的国人也像西方人那样爱上欧洲的小镇。
欧洲小镇为何如此具有吸引力?建筑。
欧洲的小镇,其建筑风格多种多样,有巴洛克风格的,有哥特风格的,有文艺复兴风格的,也有现代风格的,更有将各种风格巧妙混搭的等等。
这些建筑大都沿袭着原生风格,加之欧洲普遍采用的对历史建筑的动态保护措施以及石质建筑本身的坚固耐久,使得不同年代的建筑得以相会在同一个时代。
正是欧洲小镇建筑的多样性与原生性,很好地承载了小镇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脉络,让小镇充满文化气息与迷人魅力。
街巷。
欧洲小镇的街巷,无论大小宽窄,一般都以石头铺就,且弯曲有度,很少采用一马平川的柏油或水泥路。
石头的街巷,经人踩、车压磨,风吹日晒,随时光流转,变得光光亮亮。
曲曲折折的石头街巷与各种风格的建筑交相辉映,构成了欧洲小镇最有韵味的画面。
尺度。
欧洲无论是依山而建的小镇,还是沿河而建的小镇,或是不靠山也不靠河的小镇,其格局和尺度都有一定的规律性。
欧洲小镇大部分都以教堂和广场为中心,围绕着中心向外散开分布,公共活动空间如商店、图书馆、电影院、餐馆等一般都分布在教堂和广场附近,民居以线性或放射性延伸分布,一般离开中心广场都在可步行范围之内,尺度十分宜人,每一个住家都可以很方便地接近中心,进一步可得公共活动,退一步可享恬静生活。
色彩。
无论是北极圈内的北欧小镇,还是地中海畔的南欧小镇,色彩是欧洲小镇共通的语言。
小镇的色彩主要源自两大方面,一是建筑,二是花卉。
笔者在欧洲见过各种颜色的建筑,粉紫、亮蓝、鲜绿……无奇不有、五彩缤纷。
旅游小镇调研报告总结与反思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旅游的兴起,旅游小镇逐渐成为众多城市的发展方向之一。
为了进一步了解旅游小镇的现状和优化发展策略,我们进行了一次实地调研。
本报告将对调研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与反思。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旅游小镇的发展状况以及面临的问题,探索有效的发展策略,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三、调研方法1. 实地考察:我们选择了某省一著名旅游小镇进行实地考察,包括各类景点、商业街、酒店等。
2. 问卷调查:我们根据目的采用了目标群体特定的问卷调查,包括旅游者、商家、当地居民等。
3. 口头访谈:我们与旅游小镇管理部门、商店经营者以及游客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以获取更直观的信息。
四、调研结果1. 旅游资源优势:该旅游小镇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
2. 品质提升需求: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部分旅游设施的品质和服务水平有待提升,游客对此有较高的期望。
3. 商业发展机遇:旅游小镇商业街上的小店铺众多,但缺乏特色和差异化。
商家希望获得更多的宣传推广机会。
4. 环境保护问题:旅游小镇发展快速,但基础设施和环保措施跟不上,存在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五、反思与建议1. 创新旅游产品设计:旅游小镇应充分挖掘自身特色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2. 提升服务质量:旅游小镇应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能力培训,提高服务质量,满足游客的需求和期望。
3. 促进旅游与商业的融合:旅游小镇应加强与商业发展的合作,推动商家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形成多元化、个性化的商业模式。
4. 绿色发展与环境保护:旅游小镇要制定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5. 政策支持与协同发展: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旅游小镇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发展,形成合力。
六、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旅游小镇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
国外特色小镇调研报告小镇作为经济概念,最早源自国外,很多国家经历了漫长的小镇发展之路。
英、美、日三国启动小城镇建设时的城镇化率均达到70%,而韩国起步时间较晚,城镇化率在40%-50%之间,与我国较为接近。
截至目前,英、美、韩、日等经济发达体均已经完成了对小城镇的开发培育工作,小城镇已成为这些国家经济、人口、产业的主要发展载体。
从国外发展经验来看,小城镇聚集了这些发达国家六成以上的人口。
其中,美、德等发达国家六成以上的居民都生活在10万人以下的小城镇。
国外小城镇已成为当地产业集约化发展的聚集地。
如美国有格林尼治对冲基金小镇和门罗帕克风险投资基金小镇;德国有高斯海姆机床制造小镇。
作为人口及产业的核心载体,小城镇已成为发达国家城乡均衡发展的重要经济活力点。
例如,美国的纳帕谷综合性乡村休闲、文旅小镇集群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00万人次,仅旅游经济收益就达6亿美元,提供17000多个工作机会,税收达到2.21亿美元;法国格拉斯小镇每年仅香水业就创造6亿欧元财富。
综合分析国外特色小镇发展历史和现状,从产业分布看,特色小镇可分为产业型,产业+旅游型和文旅型。
欧美发达国家,最令人瞩目的是产业特色小镇。
这些小镇除了当地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悠久的发展历史外,其产业发展与当地历史文化有效结合,主题鲜明。
结合XX区区位条件和园区定位,以下将重点剖析部分欧洲发达国家产业型特色小镇,以期为园区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荷兰埃因霍温(Eindhoven·Netherlands)(1)—欧洲领先的科技中心之一埃因霍温市坐落在荷兰东南部,荷兰第四大工业城,欧洲领先的科技中心之一。
面积88.85平方公里,人口22万。
1891年,埃因霍温还是个小镇,飞利浦创始人决定在此建立工厂,生产灯泡,埃因霍温则为这家企业提供了土地和大量劳动力。
随着飞利浦壮大,创始人考虑建造一座城市,而不只是一个工厂。
飞利浦建造了大量住宅、公园、商业和娱乐设施,埃因霍温慢慢变成一座拥有现代工业的城市。
3.生态特色城镇的国际借鉴3.1瑞士茵特拉根小镇瑞士的山地城镇大多滨湖而建,营造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可借鉴的经验有:滨湖而建:瑞士旅游资源丰富,湖光山色秀美,共有500多个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
瑞士的山地城镇大多滨湖而建,以高山为背景,与湖泊相亲近。
城镇形成以湖为中心的核心景观,独特的城镇公共开放空间给瑞士的城镇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形成了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的魅力。
湖泊之滨依坡而筑的城镇展现出的协调、宁静和安逸的生活情调。
建筑依从自然,全部采用坡屋顶:瑞士境内山地多,特别是南部山区,地形地貌尤为复杂。
乡村多位于高峻的山中,城镇多在山坳的平地或缓坡上。
通过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合理地安排居住建筑、公共建筑、道路等各项用地,创造了小城镇的总体艺术布局特色,营造出良好的空间换环境。
坡屋顶作为建筑的第五立面,进行了严格的控制。
坡屋顶本身也是从山地的外形衍化过来的,与周边山体的地形相吻合,不管何处的建筑,大多均为坡顶、灰瓦、浅棕色墙,立面风格统一。
沿用传统建筑材料:瑞士地处欧洲的中心,气候受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气流影响,特殊的气候形成了瑞士延续百年的传统建筑建造工艺与建筑材料的特点。
建筑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在瑞士的建筑、规划与景观设计中,主题元素的运用是广泛和多层次的。
从总体上看,瑞士的小城镇形态丰富多样,它们一般具备欧洲传统小城镇的基本要素如雕塑、广场、教堂、街巷等。
从建筑的立面和造型上看,大量的普通低层民居是街道、城镇景观的构图主体,它们重复排列、交叉错落,构成城镇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的风貌。
便捷发达的服务设施网络:瑞士交通发达,旅游设施完善。
近百年来,瑞士着力解决穿越阿尔卑斯山的交通通道,打破群山林立的闭塞,形成了以公路和铁路运输为主的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瑞士是世界上铁路网最密集的国家,有铁路5000公里,全部实现电气化。
茵特拉根镇是瑞士典型的山地旅游城镇,其原意(Interlaken)为“两湖之间”,位于图恩湖及布里恩湖之间,少女峰山脚下,是瑞士阿尔卑斯山旅游的起点。
欧洲特色小镇的发展与启示作者:宋瑞来源:《旅游学刊》2018年第06期一、欧洲城镇化特点欧洲是现代城镇化的发源地。
伴随工业革命的发展,其城镇化率不断提升,至二战结束时已达51.3%。
此后60多年时间里,欧洲的城镇化率一直保持稳定增长,至2017年达到74%,低于北美(81%)、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区(80%),高于大洋洲(69%)、亚洲(49%)和非洲(41%),也高于全球平均值(54%)。
据预测,2020年欧洲的城镇化率将达到80%。
在其城镇化过程中,欧洲形成了大中小城市以及城一镇一乡均衡发展、分散分布的格局。
根据欧洲村庄与小镇理事会(ECOVAST)的调查,在其所调查范围内,人口5万以下的镇共5790个。
其中,人口在1万到3万之间的小镇4580个,占总数的64.2%,所居住人口占总人口的13.3%;人口在3万到5万之间的镇1210个,所居住人口占总人口的7.7%;人口超过5万的城镇1341个,所居住人口占总人口的37.5%。
总体而言,欧洲国家大城市相对较少,而小城镇高度发达。
据统计,全球26个人口超过1000万的大城市中,欧洲仅有伦敦和巴黎位列其中。
以德国为例,欧洲诸多国家的城镇化发展具有四个倾向:一是力求平衡发展。
德国联邦宪法第106条规定,要追求区域的平衡发展和共同富裕。
因此,德国所制定的城乡建设和区域规划政策均致力于在全境内营造平等的、良好的生活环境,缩小或避免地区差异,同时追求可持续发展。
因此,德国的农村、城镇和都市,基础设施和生活水平并无太大差别。
二是形成分散格局。
二战后至今,德国城镇化水平从69%提高到96%,其城镇化程度的提高是以中心城市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合理体系,形成若干功能互补的多极城市群,避免大城市的过度发展是其重要的努力方向。
三是遵循“小的即是美的”原则,通过产业引导、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技术支持等方式鼓励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产业,同时注重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