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黄疸
- 格式:ppt
- 大小:983.50 KB
- 文档页数:26
中药图典/16跳转到:导航, 搜索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中药图典16梅花草清热凉血,消肿解毒。
治黄疸型肝炎,脉管炎,疮痈肿毒。
美人蕉花为止血药,治金疮及其他外伤出血。
美商陆(花商陆、野胭脂、白癞鸡婆、白鸡腿)利尿药,用于慢性肾脏炎,肋膜炎,心囊水肿,腹水,脚气等一般水肿;外用可治无名肿毒及皮肤的寄生虫病。
虻虫(牛虻、牛蚊子、牛蝇、牛苍蝇、瞎蒙、蜚虻)、绿头猛钻、瞎虻虫、瞎蚂蜂、瞎蠓、牛魔蚊、蜚虻、牛蝇子、瞎眼蠓)破瘀散结,痛经堕胎。
用于血瘀经闭,跌打损伤。
礞石坠痰,消食,下气,平肝。
治顽痰癖积,宿食症瘕,癫狂惊痫,咳嗽喘急,痰涎上壅。
蒙古扁桃(山桃)润肠通便;止咳化痰。
主咽喉干燥;干咳及支气管炎;阴虚便秘蒙古马兰(北方马兰、羽叶马兰)清热解毒;利湿;凉血止血。
主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肠炎;痢疾;水肿;疮疖肿毒;外伤出血迷迭香发汗;健脾;安神;止痛。
主各种头痛;防止早期脱发猕猴肉祛风除湿;补肾健脾。
主风湿骨痛;神经衰弱;阳痿遗精;小儿疳积;便血猕猴桃(藤梨、阳桃、白毛桃、毛梨子、木子、猕猴梨、羊桃、毛叶猕猴桃、大红袍、大零核、猴仔梨、杨桃、绳梨、金梨、野梨、山洋桃、狐狸桃、绳桃、洋桃果、甜梨、毛桃子、野洋桃、公洋桃、鬼桃)解热,止渴,通淋。
治烦热,消渴,黄疸,石淋,痔疮。
猕猴桃根(洋桃根)清热,利尿,活血,消肿。
治肝炎,水肿,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淋浊,带下,疮疖,瘰疬。
蘼芜(蕲莲、蘪芜、薇芜、江蒿、芎藭苗、川芎苗、蕲芜、江蓠、芎穷苗)祛脑中风寒。
治头风头眩,流泪,多涕唾。
米团花(山蜂密;渍糖花、明堂花、大蜜糖花、蜂糖花、蜜蜂树花)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接骨止血。
主高热无汗无名肿毒;黄水疮;附骨疽;跌打骨折;外伤出血米仔兰(碎米兰、兰花米、珠兰、木珠兰、树兰、暹罗花、鱼子兰、千里香、而子兰、鱼骨木、秋兰、米兰)祛风湿;散瘀肿。
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痈疽肿毒秘鲁香胶(拔尔撒摩、百露拔尔撒摩、秘鲁香、秘鲁香脂)目咳祛痰;解毒杀虫。
第十六章肝功能不全【学习要求】♦掌握肝功能不全和肝功能障碍的概念。
♦掌握肝枯否细胞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关系。
♦掌握肝性脑病的概念。
♦掌握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氨中毒学说、假性神经递质学说、氨基酸不平衡学说和GABA 学说。
♦熟悉肝细胞损害所致代谢障碍的类型和机制。
♦熟悉肝性腹水的发生机制。
♦熟悉肝星形细胞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熟悉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
♦了解肝窦内皮细胞、肝脏相关淋巴细胞与肝功能障碍的关系。
♦了解肝性脑病的分类与分期。
♦了解肝性脑病发生机制中的其他神经毒质的作用。
♦了解肝性脑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了解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复习题】一、选择题A型题1.引起病毒性肝细胞损伤的主要因素是影响肝合成代谢,损伤肝细胞影响肝转化功能,损伤肝细胞影响肝贮存功能,损伤肝细胞影响细胞免疫功能,损伤肝细胞影响肝灭活功能,损伤肝细胞肝实质细胞是指A.枯否细胞B.星形细胞C.肝细胞D.内皮细胞E.Pit细胞3.肝细胞损害导致的肝功能障碍不包括A.糖代谢障碍B.电解质代谢紊乱C.胆汁分泌障碍D.内毒素清除障碍E.激素灭活功能障碍4.枯否细胞功能障碍可导致A.生物转化功能障碍B.内毒素清除减少C.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降低D.穿孔素合成减少E.胶原合成障碍5.星形细胞活化后,产生的主要变化不包括A.失去脂肪滴B.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C.收缩能力增强D.Ⅲ、Ⅳ型胶原合成增多E.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降低6.与肝纤维化有关的星形细胞改变是A.星形细胞增殖抑制B.星形细胞内蛋白合成抑制C.合成大量Ⅰ型胶原D.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表达抑制E.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表达抑制7.肝脏激素灭活功能减弱时与出现小动脉扩张有关的是A.甲状腺激素灭活减少B.胰岛素灭活减少C.激素灭活减少D.抗利尿激素灭活减少E.醛固酮灭活减少8.肝性脑病是指严重肝病所继发的脑水肿严重肝病所继发的昏迷严重肝病所继发的精神症状严重肝病所继发的神经症状严重肝病所继发的神经精神综合征9.引起肝性脑病主要是由于皮质结构破坏下丘脑结构破坏大脑网状结构破坏上行激活系统结构破坏脑组织功能和代谢障碍血氨增高所致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是A.谷氨酸增多B.乙酰胆碱增多C.谷氨酰胺减少D.γ-氨基丁酸增多E.儿茶酚胺增多氨进入脑内可引起A.α-酮戊二酸增多B.NADH增多C.谷氨酰胺增多D.乙酰辅酶A增多E.ATP产生增多12.γ-氨基丁酸发挥突触后抑制作用的机制是由于A.Na+ 由细胞外流向细胞内B.K+由细胞外流向细胞内C.Cl-由细胞外流向细胞内D.Na+由细胞内流向细胞外E.K+由细胞内流向细胞外13.γ-氨基丁酸发挥突触前抑制作用的机制是由于A.Na+ 由轴突内流向轴突外B.K+由轴突内流向轴突外C.Cl-由轴突内流向轴突外D.Na+由轴突外流向轴突内E.K+由轴突外流向轴突内14.肝性脑病时肾血管收缩是由于A.醛固酮活性不足B.缓激肽活性不足C.白三烯产生减少D.内皮素-1生成减少E.肾交感神经张力降低15.肝功能不全是指肝脏分泌功能障碍肝脏解毒功能障碍肝脏合成功能障碍肝脏各种细胞功能障碍所致的临床综合征肝脏代谢功能障碍16.肝功能障碍包括A.肝性腹水B.胆汁排泄障碍C.胆汁分泌障碍D.凝血功能障碍E.以上都是17.肝功能障碍时产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中下列哪一项不存在A.肝脏摄取胆红素障碍B.肝脏合成胆红素障碍C.肝脏酯化胆红素障碍D.肝脏运载胆红素障碍E.肝脏排泄胆红素障碍18.严重肝病时出现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原因是A.肠道吸收内毒素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B.枯否细胞功能受抑制C.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内毒素吸收入血增多D.肠壁水肿使漏入肠腔内内毒素增多E.以上都是19.外源性肝性脑病的常见原因是A.病毒性暴发性肝炎B.门脉性肝硬变C.药物性肝炎D.伴有肝细胞坏死的中毒E.肝癌20.肝性脑病的神经精神症状有A.睡眠节律变化B.行为异常C.精神错乱D.昏迷E.以上均可出现21.肝性脑病时血氨增高的主要原因是A.谷氨酰胺合成障碍B.鸟氨酸循环障碍C.肠道细菌产生的尿素酶增多D.肠道细菌产生的氨基酸氧化酶增多E.γ-氨基丁酸合成障碍22.血氨升高引起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A.影响大脑皮质的兴奋及传导功能B.使乙酰胆碱产生过多C.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D.使脑干网状结构不能正常活动E.使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减弱23.肝性脑病常见的诱因是A.胃肠蠕动增强B.上消化道出血C.脂肪摄入增多D.糖类摄入增多E.肠道内细菌活动减弱24.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真性神经递质是指苯乙胺酪胺多巴胺苯乙醇胺羟苯乙醇胺25.肝性脑病的假性神经递质是指苯乙胺和酪胺多巴胺和苯乙醇胺苯乙胺和苯乙醇胺酪胺和羟苯乙醇胺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26.在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中假性神经递质的毒性作用是干扰乙酰胆碱的功能干扰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功能干扰三羧酸循环干扰糖酵解干扰γ-氨基丁酸的功能27.正常人血浆中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接近1~1.52~2.53~3.54~4.55~5.528.肝性脑病患者血液中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增多可使脑内的A γ-氨基丁酸增多B. 羟苯乙醇胺增多C. 乙酰胆碱增多D. 去甲肾上腺素增多E. 多巴胺增多29.肝性脑病时脑对神经毒质敏感性增高是由于缺氧应用镇静剂感染电解质紊乱以上都是30.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引起失血性休克经肠道细菌作用而产生氨脑组织缺血缺氧血液苯乙胺和酪胺增加破坏血脑屏障,假性神经递质入脑31.肝性脑病患者服用肠道抗生素的主要目的是防治胃肠道感染预防肝胆系统感染抑制肠道对氨的吸收防止腹水感染抑制肠道细菌而减少毒性物质的产生和吸收32.下列治疗肝性脑病的措施中哪一项不妥当输入谷氨酸钠给予碱性药物输入葡萄糖补充钾盐给予左旋多巴33.枯否细胞促进肝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中错误的是产生活性氧产生TNF释放组织因子清除内毒素产生IL-1,IL-6,IL-10等34.关于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肾交感神经张力增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激肽系统激活的产物增多内皮素增多内毒素血症B型题氨与α-酮戊二酸结合生成谷氨酸氨与谷氨酸结合生成谷氨酰胺氨与瓜氨酸结合生成琥珀酸丙酮酸氧化脱羧乙酰辅酶A与胆碱生成乙酰胆碱1.使还原型辅酶I(NADH)消耗增多的反应是2.在氨的代谢中属于耗能过程的反应是A. 5-羟色胺B. 组胺C. 多巴胺D. 苯丙胺E. 去甲肾上腺素3.苯乙醇胺的化学结构与上述何种物质相似4.羟苯乙醇胺的化学结构与上述何种物质相似硫醇5-羟色胺苯乙醇胺苯乙胺吲哚和甲基吲哚5.色氨酸在肠道经细菌作用可产生6.能产生肝臭的物质是7.苯丙氨酸在肠道经细菌作用可产生肌肉组织胃肠道肾脏肝脏神经组织8.清除血中芳香族氨基酸的主要器官组织是9.清除血中支链氨基酸的主要器官组织是A.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肾小管结构正常B.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肾小管结构正常C.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肾小管坏死D.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肾小管坏死E.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正常,肾小管坏死10.肝性功能性肾功能衰竭的特点是11.肝性器质性肾功能衰竭的特点是A. 肝豆状核变性B . 阿米巴肝脓肿C.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D. 脂肪肝E. 肝吸虫病12.主要由遗传性因素引起的肝脏疾病是13.主要由免疫性因素引起的肝脏疾病是肝枯否细胞肝星形细胞肝脏相关淋巴细胞肝窦内皮细胞肝细胞14.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关系密切的是15.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关系密切的是X型题1.引起肝性腹水的全身性因素包括门脉高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淋巴循环障碍心房钠尿肽减少2.肝功能障碍时常出现的电解质紊乱是A.低钾血症B.低钠血症C.高磷血症D.高钙血症3.肝功能严重损害时激素代谢紊乱表现为A.雌激素增多B.胰岛素减少C.醛固酮增多D.抗利尿激素减少4.肝性脑病患者可以出现A.精神错乱B.嗜睡C.扑翼样震颤D.昏迷5.氨中毒使脑组织能量代谢产生障碍的机制是A.乙酰辅酶A生成不足B.α-酮戊二酸减少C.NADH消耗过多D.ATP消耗过多6.肝星形细胞被活化表现为A.脂肪滴增多B.表达平滑肌α肌动蛋白C.蛋白合成旺盛D.合成大量Ⅳ型胶原7.枯否细胞被激活,促进肝功能障碍的机制是A.产生活性氧增多B.产生大量TNFC.产生IL-10增多D.启动凝血系统8.关于GABA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中GABA主要由肠道细菌作用于肠内容物而产生B.GABA可在肝脏代谢C.GABA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D.GABA可产生突触前抑制作用9.血中芳香族氨基酸增多可引起脑内A.苯乙胺增多B.羟苯乙醇胺增多C.5-羟色胺增多D.苯乙醇胺增多二、名词解释1. hepatic insufficiency2. hepatic failure3. hepatic encephalopathy4. false neurotransmitter5. hepatorenal syndrome三、填空题1. 肝性腹水发生的局部因素是、、和。
2020第十六节胆道感染病人的护理一、A11、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呼吸困难B、内出血C、胰腺炎D、感染性休克E、肝性脑病2、急性胆囊炎在非手术治疗期间若出现胆囊穿孔,最主要的护理措施是A、做好紧急手术的准备B、药物止痛C、非药物止痛D、物理降温E、药物降温3、胆道疾病的病人首选的辅助检查是A、B超B、静脉胆道造影C、口服胆囊造影D、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E、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4、对胆囊、胆管结石的普查和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是A、X线平片B、B超C、CTD、MRIE、ERCP5、Murphy征阳性多见于A、急性胆囊炎B、急性胰腺炎C、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D、胆总管结石E、胆道蛔虫病6、胆道系统疾病的检查后,容易并发腹腔内出血的是A、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B、术中胆管造影C、纤维胆道镜D、B超E、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7、急性胆囊炎的致病菌主要来源A、由肠道至胆道B、淋巴管道C、邻近脏器D、经门静脉而来E、经动脉系统而来8、急性胆囊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A、休克B、胆囊积脓C、胆囊坏疽穿孔D、并发急性胰腺炎E、胆囊、十二指肠瘘9、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并发于A、急性单纯性胆管炎B、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C、急性胆管炎D、亚急性化脓性胆管炎E、慢性梗阻性胆管炎10、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最关键的治疗是A、输液输血B、静滴大量抗生素C、纠正酸中毒D、营养支持E、胆道减压手术11、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表现是A、夏柯三联征,休克和意识障碍B、夏柯三联征,抽搐C、夏柯三联征,休克D、夏柯三联征,DICE、夏柯三联征,意识障碍12、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程特点是A、起病缓,发展快,病情重B、起病缓,发展慢,病情重C、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D、起病急,发展快,病情轻E、起病急,发展慢,病情重13、最易发生休克的急腹症是A、急性化脓性阑尾炎B、急性单纯性肠梗阻C、急性化脓性胆囊炎D、胆道蛔虫症E、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14、AOSC的临床表现为A、Charcot三联征B、Reynolds五联征C、MODSD、Murphy征E、Mirizzi综合征二、A21、患者女性,45岁。
第六届全国医疗急救技能大赛理论题库(1000道复习题)题型包括:A1型题500题,A2型题50题,A3/A4型50题,B型题100题,X型题200题,判断题100题。
一、A1型题500题(即最佳回答题,它由一个叙述主体和五个备选答案组成,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恰当的,其余四个答案为干扰答案)1、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D)A.无菌操作B.无菌C.防腐D.灭菌E.消毒2、小儿失钾的最重要原因是:(B)A.利尿药用量过大B.严重腹泻呕吐C.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多D.某些肾脏疾病E.经皮肤出汗失钾3、影响中心静脉压高低的因素是:(D)A.外围静脉压和静脉血液阻力B.心脏射血能力和外围阻力C.动脉血压和静脉血压D.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E.血管容量和循环血量4、最能反映组织性缺氧的血氧指标是:(B)A.血氧容量降低B.静脉血氧含量增加C.动脉血氧分压降低D.动脉血氧含量降低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5、对阻碍医师依法执业,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医师的人员进行行政处罚时,应当适用(D)A.《医师执业法》B.《医疗机构管理条例》C.《医疗事故处理条例》D.《治安管理处罚法》E.《刑法》6、下列情况属于发热的是:(E)A.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体温升高B.先天性汗腺缺乏引起的体温升高C.妊娠期出现的体温升高D.环境高温引起的体温升高E.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的体温升高7、休克时正确的补液原则是:(B)A.补液“宁多勿少”B.需多少补多少C.补充丧失的部分液体和当天继续丧失的液体D.失多少补多少E.如血压正常不必补液8、心力衰竭概念的主要内容是:(C)A.心排血量绝对下降B.心排血量相对下降C.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D.心肌收缩功能障碍E.心肌舒张功能障碍9、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信息,仅强调及时、不求准确全面的信息报告是(B)A.发现报告B.初次报告C.进程报告D.结案报告E以上都不对10、心尖在胸前壁的体表投影位于:(B)A.左侧第4肋间隙,距前正中线7~9cm处B.左侧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7~9cm处C.左侧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9cm处D.左侧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5~7cm处E左侧第6肋间隙,距前正中线5~7cm处11、门静脉由:(A)A.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B.肠系膜下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C.脾静脉和胃左静脉汇合而成D.脾静脉和胃右静脉汇合而成E.肠系膜上静脉和胃左静脉汇合而成12、动脉血压升高可导致:(D)A.心房收缩期延长B.心室舒张期延长C.心室射血相延长D.等容收缩相延长E.心室收缩期延长13、导致心肌细胞自律性降低的因素是:(B)A.部分Na通道处于失活状态B.最大复极电位绝对值增大C.阈电位绝对值增大D.4期自动除极速度增大E.心肌细胞直径增粗14、分泌降钙素的细胞是:(C)A.小肠上部K细胞B.甲状旁腺细胞C.甲状腺C细胞D.胰岛B细胞E.胰岛A细胞15、休克患者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B)A.少灌少流,灌多于流B.少灌少流,灌少于流C.多灌多流,灌多于流D.少灌多流,灌少于流E.多灌少流,灌多于流16、溶血性黄疸患者胆色素代谢特点是:(A)A.血清中非脂型胆红素浓度明显增高B.血清中脂型胆红素浓度明显增高C.进入肠内脂型胆红素减少D.尿中尿胆原显著减少E.尿中尿胆红素明显增多17接到AFP病例报告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在几小时内派出专业人员对病例开展调查,在临床医生配合下,详细填写“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个案调查表”:(D)A、6小时B、12小时C、24小时D、48小时E72小时。
【创新教案】16.《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教学设想】设计时,着重通过朗读,再现蒲公英的美景,感受蒲公英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通过仔细品读课文,引导学生发现蒲公英一天里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观察的重要性。
最后的拓展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1.课件出示:小小伞兵随风飞,飞到东来飞到西,降落路边田野里,安家落户扎根基。
(蒲公英)2.介绍蒲公英。
(1)课件出示蒲公英图片。
(2)师生交流:这是什么啊?大家一起说。
(蒲公英)是的,同学们,你们看到过蒲公英吗?说一说。
(3)教师评议,并介绍蒲公英。
蒲公英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
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
蒲公英同时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
蒲公英的花中午开,早晨和傍晚不开放。
在乡间,它也叫布谷英。
春夏之交,蒲公英开出了一朵朵金黄色的花,其实不是一朵而是很多朵组成一朵,很多花形成一个花絮,每一朵花下面隐藏着一个很小的果,蒲公英的每一个果上,长着很密很长的冠毛,这些带冠毛的小果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毛茸茸的圆球。
每当风吹来,蒲公英的种子就被风吹起,落在地上等到第二年春天它又会发芽长大。
3.质疑解疑。
(1)今天,我们要去看一片有趣的蒲公英,走进那金色的草地。
(板书:金色的草地),一起读课题。
(2)这金色的草地可美了,谁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课题。
读到这里,爱思考的小朋友脑海里会有什么问题呢?①这金色的草地在哪里呢?为什么这草地是金色的?②请你自己读一读这段话吧,相信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1………○…………密…………封…………线…………内…………不…………要…………答…………题…………○专业系: 班级: 准考证号: 姓名:第十六章 肝、胆、胰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 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病人的护理(一)A1型题1.门静脉高压症常见的病因是 ★A 肝癌B 肝炎后肝硬化C 肝血管瘤D 门脉主干阻塞E 肝静脉阻塞 2.属于门静脉高压症表现特征的是A 蜘蛛痣B 黄疸C 肢体水肿D 肝掌E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3.不属于门静脉高压症手术适应症的是A 内痔形成B 急性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大出血C 脾大伴明显脾功能亢进D 反复的食管下段曲张静脉破裂出血E 肝硬化所致的顽固性腹水 4.关于门静脉高压症分流术正确的是 ★A 通过某些血管吻合,使门静脉血分流入肝静脉B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须立即行分流术C 分流术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可改善肝硬化D 门静脉血径直流人体循环,易致肝性脑病E 分流术后半卧位卧床2天 5.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手术前不妥的护理是A 卧床休息,控制咳嗽B 避免粗硬食物C 饮食温度不过热D 口服药片事先研成粉状E 术前常规放置胃管,动作轻柔 (二)A2型题6.病人男性,48岁。
突然呕血约800ml 。
既往有肝炎病史。
体检贫血貌,肝肋下未及,脾肋下2㎝.血红蛋白80g/L ,血白细胞3.0×/L ,血小板数60×/L 。
目前考虑最可能的情况是A 胃癌B 胃溃疡C 急性血性胃炎D 肝癌E 门静脉高压症7.病人女性,51岁。
突然呕吐鲜血约600 ml ,有肝炎病史4年,痔2年。
体检见病人嗜睡,巩膜黄疸可疑,肝、脾大,腹部叩及移动性浊音。
目前护理诊断/问题有“潜在并发症:体克”,最主要的相关因素应是A 腹水形成B 痔的出血C 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D 感染E 肝性脑病 8.病人男性,47岁。
呕血黑便2天。
有慢性肝炎病史10年。
体检一般情况尚好,肝、脾大,腹部可叩及移动性浊音。
1.女,42岁。
饱餐后右上腹阵发性绞痛,诊断为急性胆囊炎。
下列关于其临床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进油腻饮食后,容易发病B.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C.疼痛常放射致右肩或右背部D.墨菲征阳性E.多数病人伴有黄疸【答案】:E【解析】:考察胆囊炎的临床表现。
10%~25%的病人可出现轻度黄疸,多见于胆囊炎症反复发作合并Mirizzi综合征的病人。
2.女,43岁,剑突下阵发性绞痛伴持续性发热、巩膜黄染。
行非手术治疗期间,出现下列哪项表现应立即做好急诊手术准备A.黄疸进行性加深B.血压下降,意识不清C.胆囊肿大,有压痛D.体温升高,脉速E.白细胞计数增高【答案】:B【解析】:考察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治疗原则。
患者出现血压下降,意识不清,提示有休克可能,应立即准备手术。
3.女,45岁。
突发上腹部剧烈疼痛及向右肩背部放射痛,伴恶心呕吐。
给解痉、抗感染等处理。
下列哪一药物禁用A.阿托品B.硫酸镁C.吗啡D.654-2E.安定【答案】:C【解析】:考察胆石症的术前护理。
胆绞痛发作时,按医嘱给予解痉、镇静和止痛,常用哌替啶50mg、阿托品0.5mg肌内注射,但勿使用吗啡,以免胆道下端括约肌痉挛,使胆道梗阻加重。
4.女,48岁。
突发上腹部剧烈疼痛,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
诊断为急性单纯性胆囊炎。
其治疗措施不包括A.禁食B.胆囊切除术C.胃肠减压D.抗感染E.输液【答案】:B【解析】:考察胆囊炎的治疗原则。
单纯性胆囊炎首选保守治疗。
5.急性胆囊炎的致病菌主要来源A.由肠道至胆道B.淋巴管道C.邻近脏器D.经门静脉而来E.经动脉系统而来【答案】:A【解析】:考察胆囊炎的病因。
急性胆囊炎:①胆囊管梗阻:由于结石阻塞或嵌顿。
②细菌感染:细菌多来源于胃肠道。
6.急性胆囊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A.休克B.胆囊积脓C.胆囊坏疽穿孔D.并发急性胰腺炎E.胆囊、十二指肠瘘【答案】:C【解析】:考察胆囊炎的临床表现。
在非手术治疗期间若病情加重或出现胆囊坏疽、穿孔等并发症时应及时手术治疗。
胡希恕经方方证对应第一章桂枝汤类方1、桂枝汤方: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第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
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第16条:桂枝本为解肌。
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
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第24条: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第25条: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
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第44条: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
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第45条: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第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第54条: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第56条: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第57条: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第91条: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第95条: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
欲救邪风者,桂枝汤主之,第164条: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
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
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第234条: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第240条: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
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