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为什么“很忙”
- 格式:pdf
- 大小:333.34 KB
- 文档页数:3
“杜甫很忙”事件介绍据悉,这些恶搞“诗圣”杜甫的图片的原图来源于高中语文必修课本《登高》一诗的插图,图中杜甫侧坐在石头上,迎着风略抬起头,面带忧郁。
但经过网友涂鸦,杜甫身世凄苦、忧国忧民的形象完全被颠覆了。
起初在微博上流传的几张图片中,杜甫只是做了几个简单的动作:抗重型机枪、弹吉他、骑摩托、拿着iPhone自拍、骑着自行车去购物等等。
但经网络传播后,不断有网友加入到涂鸦队伍中,在网友笔下,杜甫俨然成了“万金油”,什么事都可以干:变身篮球高手上演灌篮绝技,变身时尚潮人听iPod,甚至变身成网游主人公战斗……各种形象数都数不过来,不少网友感叹:“杜甫也太忙了!”“杜甫很忙”走红网络后,辛弃疾、李白等文化名人也“中枪”了。
这些涂鸦作品中,网友还设计了台词,演出了一段段搞笑的剧目。
有网友给杜甫和辛弃疾设计的拍照段子,在微博上得到了上万次的转载量。
除了微博,80后、90后聚集的SNS、人人网等社交平台上对“杜甫很忙”的讨论也非常热烈。
从上周末开始,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封面部记者钱贺进的文章《从“杜甫很忙”看当代青年》,在人人网上得到众多网友的追捧。
截至3月28日下午六点,该文被网友分享一万四千多次,阅读八万多次。
一家之言反“搞”派“杜甫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之光,我们决不允许抵毁杜甫形象。
”河南省诗歌协会会长马新朝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杜甫是世界上伟大的诗人,我们应该尊重他、敬仰他。
现在是娱乐时代,网友涂鸦诗圣杜甫画像,也可能没有恶意。
如果网恶搞他,是非常不应该的”。
“如果是有人恶搞杜甫,恶意丑化杜甫形象,说明他是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
”马新朝说,“我们绝不允许抵毁杜甫形象。
恶搞文化、穿越文化不能没有民族低线,不能没有精神之光。
我们要尊重杜甫,敬仰杜甫文化,这样我们的民族才能发扬光大”。
“我的态度很明确,反对这种恶搞。
”3月28日,钱贺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这是小孩子的涂鸦之作,倒没有什么,但是微博上却得到很多年轻人的青睐,还赞其有才,我就不能容忍了。
为什么说杜甫很忙近年来,杜甫的恶搞图片以极速的涨势与极广的范围在网络中突然走红,其丰富的各种各样的造型被疯狂传播,令网友们不禁高呼:“杜甫好忙!”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为什么说杜甫很忙,希望对你有帮助。
为什么说杜甫很忙原来2012年3月,恰逢杜甫诞辰1300周年,一位名为吴泽林的网友在微博发布一组名为“杜甫的一天”的组图,将语文课本中的杜甫插画恶搞,使正在仰天深思的杜甫在添加了几笔涂鸦过后成为扛枪遥望远方敌军的、坐着坦克前进的、戴着抬眼镜身骑小电驴的,还有打篮球的,切西瓜的,跳舞的,总之各种各样来自网友们的再创作,使杜甫从名垂一千多年的大诗人摇身一变,成了网络新宠,甚至纷纷使大家追忆起了读书年代在课本上画画的日子。
然而杜甫的涂鸦为何会走红呢?不得不说微博的传播能力之强,此外一定程度上,也是如今大学生与上班族们的压力过大,这组勾起大家回忆的组图使网友们想起了中学时课堂生活的美好。
大家更是声称,课本上没有被恶搞过的人物就称不上是“大家”!然而杜甫在这个潮流中不幸中枪了。
然而杜甫草堂在面对这种现象时给出的表示是,他们认为在纪念杜甫诞辰1300年之际,这个现象使大家更为关注杜甫是好事,但是介于杜甫本身的地位,还是应当给予传统文化相应的尊重。
杜甫很忙图片最近,杜甫的涂鸦形象在网络上极速走红,他时而切西瓜、时而跳舞、时而吃快餐,有时他金光闪闪,有时他威武雄壮,集万千形象于一生,日理万机的他引得众人直呼:杜甫真忙啊!比如这张图片,画中最上方的杜甫正在扛枪进行CF的野外实战游戏,而中间的杜甫正戴着帽子和遮阳镜,坐着电动车去商场买东西;最下面的杜甫呢,则是捧着电脑,脸却朝向天空,似乎若有所思地在网络空间上写诗创作。
还有许多各式各样不同的杜甫形象,这张原本出自语文教科书中仰天沉思的杜甫形象在众多网友集思广益的二次创作下,纷纷在众多网络平台中争先恐后地出现,甚至有网友表示,连语文书都脱销了!然而这种恶搞古人的涂鸦现象其实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相信大多数网友在学生年代都对书本中的人物插画进行过改造,只不过这一次通过微博等网络平台,更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与传播度。
怎样看待“杜甫很忙”编者近日,“诗圣”杜甫突然在网络爆红,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转,杜甫俨然成了微博红人。
在这些对语文课本配图的“再创作”里,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登摩托车……涉及职业百余种,被好事的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
对此,成都杜甫草堂很不满意,认为这是对杜甫的一种亵渎,而网友觉得,涂鸦杜甫没有很多恶意,从中反而可以看到年轻人的创造力和幽默感。
作为在校生,你是否涂鸦过课本?你是如何看待“杜甫很忙”现象的?你觉得这背后折射出了什么?尊重历史文化就是尊重我们自己讲述人/上海船厂技工学校杨炳逸很多人认为涂鸦杜甫的人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学习压力很大的学生来说,这是释放压力的最好方式,是为了“发泄”对多年背书的“怨恨”,怀念逝去的校园生活……然而,我们有没有想过这种行为极度无知、幼稚、低俗,这是在诋毁、亵渎杜甫的形象,对传统名人的不尊重。
我们为中国拥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而骄傲,那侮辱杜甫、对杜甫的践踏岂不是在扇自己的耳光?“诗圣”杜甫一生忧国忧民,饱经风霜,他所写的诗句大多数反映了最底层人民的真实生活,他的豪言壮语让多少文人雅士为之敬仰,他人格高尚、富有仁爱之心和强烈的忧患意识,我们不该因一时之无聊而如此对待他,我们应该对他怀有敬畏之心。
那些涂鸦的人是否想过如果自己的图片被人涂鸦,你会有什么感受?如果站在法律的角度来看,涂鸦他人的图片还是侵犯他人肖像权呢!从这种种现象可以看出当今社会人文精神的失落和“迷茫”,年轻人对历史、传统文化没有正确的认识态度,这些都不利于我们或者后代接受经典之学。
不过是善意的恶搞讲述人/上海市医药学校袁佳佳对于网友们涂鸦杜甫图像,有些人认为这是对杜甫的一种亵渎,对这样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怎能这样涂鸦;有人拿民族感情说事儿,说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丧失的一个缩影i也有人拿素质议论,觉得这是精神的干涸,素质的缺氧……真的有那么严重吗?我想,不要将这种娱乐性的善意涂鸦,看得太过严肃。
杜甫很忙一场全民参与的网络恶搞,让成名一千二百多年的诗圣杜甫变身微博红人。
在这些“再创作”的作品里,杜甫时而手握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因此被网友戏称“杜甫很忙”。
但很少有人知道,一千二百多年前,当杜甫和我们年龄相仿时,他在忙什么?杜甫出身名门望族,他爷爷杜审言叱诧文坛,连武则天都夸他的诗写得好了;杜甫的父亲也写得一首好文章,和他爷爷一样,都是恃才傲物的文人,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狂妄的人历来都不招人待见,杜家也因此在政坛上受到了排挤。
现在,平时写写畅销小说,偶尔没灵感的时候写几个字也能赚个两三万,生活自然是不用愁的。
但在唐朝,唯有当官才是正业,杜家爷俩照着自己的性子来,肯定是要付出相应代价的。
然而,杜甫必然是杜甫,从小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和“奉儒守官”的家学熏陶,他肯定戽不了治国平天下的伟大理想。
正直善良的品格和诗人敏感的心,也让他从繁荣昌盛的大唐盛世中,看到了一些黑暗的东西。
杜甫虽然出身土族之家,但在漫游中,他接触到了生活在最底层的农民,感受到贫富两极分化日益严重。
一千多年前,他大概二十多岁,和唐朝大多数驴友一样,驾一叶扁舟,去寻找江南的大好春光,要知道,当时没有飞机,没有高铁,旅游一次就要几个月,甚至是一年。
所以,他可以一边观光游玩,一边结交文青,一边写诗,也算是在给自己做宣传。
如果说吴越漫游之前,杜甫的生活相对来说比较安定的话,那么吴越漫游之后,杜甫便真的开始很忙了。
他积极参加高考,又到长安去寻找所谓的“前程”,四处干谒找关系,试图实现他人生的最高目标——“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杜甫一生忙碌,留下了很多诗,但令人称道的不只是诗,还有他那颗悲天悯人的仁者之心。
即使穿越千年,他的诗读起来,依然令人内心澎湃不已。
“杜甫”为什么“很忙”摘要:“杜甫很忙”是指2012年3月风靡网络的杜甫涂鸦事件。
自第一张杜甫涂鸦组图出现在新浪微博之后,微博管理组将其置顶为微话题,顷刻之间,“杜甫很忙”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杜甫很忙事件的走红到底是出色的网络营销,还是一次偶然的网民狂欢,其间又是否存在规律性。
以上这些问题,让我们通过对事件的传播学解读揭开其神秘面纱。
关键词:杜甫很忙;传播学;解读一、“杜甫很忙”事件回顾2012年恰好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
3月21日,一组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课本中的杜甫涂鸦画像被公布在新浪微博上。
即刻,上百网友围观、回复。
遭涂改的杜甫头像原作由蒋兆和先生创作于1959年,真迹现存于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图像中杜甫仰天长思,凝望远方。
头像因神形具备,所以被选作高中语文课本中杜甫作品《登高》的配图。
3月22日,新浪微博的新浪微话题组通过“微博新鲜事”、list、热门话题榜单等一揽子扩散途径推广“杜甫很忙”话题,带动网友参与并转发,“涂鸦杜甫头像”的星星之火立即演变成“燎原”之势。
随后,杜甫图像相关的涂鸦大作不断涌现,杜甫的形象也千变万化,时而端着狙击枪遥望远方,时而戴着墨镜骑车出门,时而成为湖人球员打篮球,时而与靓丽美女玩转风月。
基于杜甫的种种形态,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
紧接着,3月26日,某位名为刘备的网友在人人网上发布自制视频《最炫杜甫风》。
该视频以杜甫诗词名句编词,用凤凰传奇的歌曲《最炫民族风》演唱。
视频一经发布,众多网友围观。
顷刻间,各主流媒体也陆续跟进,大篇幅报道“杜甫很忙”事件的进展与讨论。
“杜甫很忙”关注率飙升,俨然成为3月中国舆论界炙手可热的话题。
二、“杜甫很忙”事件的传播学解读1.传播中理解的作用。
“杜甫很忙”首先是以组图的形式出现在众人眼前。
那么,人们从图片中获取了怎样的信息?人们又是怎样思考的呢?无疑,这是阐释后来涂鸦图片被疯狂转载与再创作的基础。
斯科特在1994年提出视觉语汇的概念,他认为图像作为一种符号,不止是现实的透明反映或情感的运载工具,也可以是论证修辞的语汇。
杜甫的一天很忙,杜甫为什么这么忙_话题作文杜甫的一天很忙,杜甫为什么这么忙作者/辽宁张宏强辽宁张宏强【话题引入】2012年3月,微博上流行组图“杜甫的一天”,高中语文教材必修3中的杜甫图像被恶搞,仰天沉思的杜甫被涂鸦,或开摩托车、骑马,或摇着蒲扇卖西瓜,推着超市的推车购物,甚至化身程序员开发手机应用软件……杜甫最近真的很忙,忙到几乎所有的大陆媒体都在以不同视角、不同心态、不同的表现形式思考今天的杜甫为什么这么忙。
众多微博网友参与其中,进行讨论,又折射了当下人们形形色色的心态。
【各方观点】1.恶搞“杜甫很忙”,拿杜甫这位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名人“开涮”,以及众多媒体的炒作和公众的围观,看似无伤大雅,实则折射出了现在社会人文精神的失落。
2.恶搞杜甫无疑也暴露了现代教育的缺失,为什么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无聊感丧失了自豪感?如何教会孩子仰望优秀的传统文化及其代表者,这是教育需要思考的问题。
3.杜甫草堂有关人员认为:2012年恰逢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以这种方式引起大家关注杜甫是好事,但因为对象是杜甫,网友创作时也要考虑杜甫的身份地位,尊重传统文化。
4.河南诗歌协会会长马新朝认为:“杜甫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之光,我们决不允许抵毁杜甫形象!”“如果有人恶搞杜甫,恶意丑化杜甫形象,说明他是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
”5.网络恶搞是年轻人释放内心压力的一种新形式,是建构网络身份认同的一种特殊话语,也是因为叛逆心理而反抗经典的一种文化仪式。
6.“杜甫很忙”近期再一次爆红,主要原因可能是社会压力过大,很多学生和上班族借此娱乐消遣一下,毕竟此次疯狂传播的途径是微博。
7.“杜甫很忙”爆红也有“穿越剧”的影响,面对穿越剧的疯狂上映,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穿越”,但是苦于没有条件,微博恰好提供了这样一种便捷的方式。
杜南很忙网民很闲张鸣以流民图著称的蒋兆和先生,大概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创作的一幅杜甫行乐图,居然会在网上走俏,以至于刊登这幅画的高中语文课本因此而脱销。
杜甫很忙高中作文杜甫很忙——一个文学巨匠的生活杜甫,一位唐代伟大的诗人,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歌内容广泛,从农民的生活到政治现实,都能被他诗人化地表达出来。
然而,似乎人们更关心他的文学成就,而忽略了他的个人生活。
实际上,杜甫的生活经历十分丰富,他并不仅仅是一位诗人,他还是一个父亲、一个丈夫、一个沉浸于家国忧患之中的人。
他的忙碌,无论在文学还是人生上,都丝毫不亚于其他人。
首先,杜甫是一个忙碌的诗人。
他的唐诗,被誉为“继《诗经》之后,最有影响的诗文”。
这些诗,不仅写出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展示了他对时代的关注。
他的作品涉及到了各个方面,从大政治到小生活,都有他的一笔。
他的诗中也有很多关乎民生、民情的话题,比如描写农民劳作的《春望》,嘲讽贪污官员的《八阵图》,以及同情受战乱之苦的人民的《登岳阳楼》等。
他不断创作,并在作品中追求自己的艺术追求,同时也关注社会大事,希望能为他的时代做出一定的贡献。
其次,杜甫是一个忙碌的家人。
他曾两次经历财务危机,到南京献策平乱,却是为了挽救家族财产。
他的妻子和女儿时常生疾,他是从容的思考解决问题,也是心如刀割地望着妻女在瘟疫中渐渐衰弱。
他曾写下了这么一句话:“家无四壁,何伤有心?”这话说出了他对家庭的关心和爱,也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深切感悟。
他的忙碌生活中,是父亲与丈夫的角色,也是常人所面对的生活烦恼和苦楚。
此外,杜甫还是一个忙碌的国家民众。
他在闻讯东都失陷后立刻辞官献策,帮助唐朝开启拯救江山疆界的大门。
他在入川后,不仅帮助川中修葺水利,也为国境开拓言行忧患。
他经历了唐代末期的群雄逐鹿,踏遍大半个中国,见证了百姓的苦难和风景的壮美。
他的《丹青引》一篇让天下文人瞩目。
他在经历了许多坎坷之后,还是一个充满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同情的人,对国家民族的未来与发展关心备至。
结语杜甫的生命青史留存,留下了数百篇长短不一的诗篇,留下了他为时代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静下心来想一想,其实我们的忙碌不足为怪,尤其是在这样的瞬息万变的时代。
杜甫的一天很忙,杜甫为什么这么忙作者辽宁张宏强辽宁张宏强【话题引入】2012年3月,微博上流行组图杜甫的一天,高中语文教材必修3中的杜甫图像被恶搞,仰天沉思的杜甫被涂鸦,或开摩托车、骑马,或摇着蒲扇卖西瓜,推着超市的推车购物,甚至化身程序员开发手机应用软件…… 杜甫最近真的很忙,忙到几乎所有的大陆媒体都在以不同视角、不同心态、不同的表现形式思考今天的杜甫为什么这么忙。
众多微博网友参与其中,进行讨论,又折射了当下人们形形色色的心态。
【各方观点】1.恶搞杜甫很忙,拿杜甫这位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名人开涮,以及众多媒体的炒作和公众的围观,看似无伤大雅,实则折射出了现在社会人文精神的失落。
2.恶搞杜甫无疑也暴露了现代教育的缺失,为什么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无聊感丧失了自豪感?如何教会孩子仰望优秀的传统文化及其代表者,这是教育需要思考的问题。
3.杜甫草堂有关人员认为2012年恰逢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以这种方式引起大家关注杜甫是好事,但因为对象是杜甫,网友创作时也要考虑杜甫的身份地位,尊重传统文化。
4河南诗歌协会会长马新朝认为杜甫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之光,我们决不允许抵毁杜甫形象!如果有人恶搞杜甫,恶意丑化杜甫形象,说明他是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
5.网络恶搞是年轻人释放内心压力的一种新形式,是建构网络身份认同的一种特殊话语,也是因为叛逆心理而反抗经典的一种文化仪式。
6.杜甫很忙近期再一次爆红,主要原因可能是社会压力过大,很多学生和上班族借此娱乐消遣一下,毕竟此次疯狂传播的途径是微博。
7.杜甫很忙爆红也有穿越剧的影响,面对穿越剧的疯狂上映,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穿越,但是苦于没有条件,微博恰好提供了这样一种便捷的方式。
杜南很忙网民很闲张鸣以流民图著称的蒋兆和先生,大概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创作的一幅杜甫行乐图,居然会在网上走俏,以至于刊登这幅画的高中语文课本因此而脱销。
只是,网民们并不是在欣赏这幅画的神韵,作文大全而是为了涂鸦恶搞。
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解读“杜甫很忙”事件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就是把文化变成一场娱乐至死的舞台。
——题记2012年,恰逢中国古代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
有学生将语文课本上的杜甫进行创造性的涂鸦,这些异类恶搞的图片迅即在网络爆红,有网友笑称“杜甫的一天”,实在是很忙。
更有网友调侃说,因为杜甫很忙,所以连语文课本都脱销了。
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转,泱泱大国的一代诗圣,俨然成了微博红人。
在这些对语文课本图片的“再创作”里,有杜甫打篮球、化身成NBA球星的,有杜甫怀抱美人的,还有杜甫骑着拉风的摩托车的,更有甚者,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这样的“杜甫”,就被好事的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
“杜甫很忙”?乍听起来,滑稽荒诞,却是在暗示着,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公众话语逐渐走向“娱乐至死”,甚至流窜于文化毁灭的两端。
针对“杜甫很忙”系列漫画走红网络,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尚永亮则认为,这可以看作是年青一代进行的一次“解构经典”。
他认为,“解构经典”的目的不仅仅是颠覆经典,而是在颠覆中去寻求一种符合当代意义的更新的经典形式和内容。
在尚永亮看来,杜甫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但一直都以正统的“诗圣”形象出现。
而年青一代,通过对杜甫形象进行“解构”,能够表达他们的一些想法。
“对此,不能从绝对多好还是不好来评价,这是当前文化多元的一种表现。
”尚永亮介绍,在杜甫之前,也有“英雄人物”被“解构”。
王朔早年的小说,具有“解构”的色彩。
对千百年人们已经约定成俗的“英雄人物”进行多元“解构”,有时也不一定合适,尤其是一些粗俗式的“解构”。
当今社会,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
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波兹曼忧心忡忡地提醒世人,“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杜甫很忙”背后公关团队策划大揭秘据报道,“杜甫很忙”系列恶搞图片在微博上疯狂转播,“杜甫很忙”走红后,辛弃疾、李白等文化名人也纷纷“忙”了。
据悉,“杜甫很忙”由公关团队东方宝智囊团策划;策划人东方宝表示,这并不是是帮一个博物馆做的策划,说帮博物馆策划的人绝对是冒充的。
日前,网络微博疯传《杜甫很忙》,具体来说就是原图来源于人教版高二《语文》课本里《登高》一诗的插图,杜甫侧坐。
经过网民的恶搞涂鸦,杜甫脱胎换骨,形象大变。
杜甫在网民的笔下,开始“忙”了:时而变成钢铁战士,时而变成蝙蝠侠,时而变身篮球高手,时而变身时尚潮人听iPod……不仅如此,紧接着“杜甫很忙”后,辛弃疾、李白等文化名人也纷纷开始“忙”起来了。
其实,杜甫恶搞的图片最早出现在2009年,那个时候在一些论坛社区经常见到一些恶搞的图片。
当初智囊团想到要利用一个公益公关活动,引起人们对文化的另一种角度看法的兴趣,并且可以回味一下自己的中学时代,当然最终是通过热火的炒作之后,可以为更多的品牌提供一个焦点入口,方便推广他们的产品,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展示东方宝策划能力。
东方宝说:“没想到效果会这么火,也没想到有人会冒充是他们搞的。
一开始只是通过论坛和搞笑网站发布来传播,后来才被人转播到微博,其实,我不站出来说都没关系,反正目的都已经达到了。
”据悉,通过这个炒作,东方报已经为某电器等多家企业策划了一系列恶搞的图片以供网友传播。
前日有人微博上爆料:“杜甫很忙”其实是一个策划,大部分图片出自这个策划团队成员。
爆料人特别指出,策划者是国内著名营销人士东方宝。
东方宝承认:“这是我们为公众公益做的策划,目的是想引起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东方宝说,没必要上纲上线,“也就是娱乐一下,让大家记起杜甫,也回忆自己的初、高中时代。
”。
很忙,可别瞎忙——评“杜甫很忙”事件时而手扛冲锋枪,时而挥刀斩西瓜,时而身骑哈雷摩托,时而变身球星打亚冠……,最近,生时颠沛流离、遍尝人间苦涩的杜甫实现霸气穿越,在新时代潇潇洒洒的走了一回。
此事一出,捶胸顿足者有之,乐在其中者也不乏其人。
真理并非产生于“非此即彼”的激烈交锋中,问题的合理化意见往往是多角度考虑的结果。
此次“杜甫很忙”现象,笔者认为,应该从网络文化的特性及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性两个角度进行解读。
从网络文化的视角对“杜甫很忙”现象进行审视,大可不必对该事件上纲上线,它更似一场快闪式的网络狂欢。
与此前流行过的网络恶搞相比,“杜甫很忙”并没有太多特色,大都是年轻网友以幽默、游戏的视角,来对传统进行解读,达到娱乐大众的目的。
网络的高互动性和高参与性,吸引了众多网友加入到狂欢队伍当中,从而推动了一场有关智力、技艺、幽默感的文化比拼。
这场恶搞杜甫的网络快闪行动,过不了多少时间必将会烟消云散。
对一个现象能够引起众多人的强势围观,无疑这个现象触发了社会公众的兴趣点,进一步来讲,就是一种社会心态的反应。
笔者认为,这是年轻人释放内心压力的一种新形式,换言之,是人们在生活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通过一种共鸣且认同的方式进行情感的宣泄。
类似之事,本人在中学时也干过,在自己的课本上,不止是让杜甫忙,还让李白忙、让李商隐忙………,升学的压力那么大,日子久了也显无聊,在课本上涂涂抹抹,其实就是解压的一种方式。
在此次事件中,我们也要看到少数网友对杜甫所进行的低俗化的恶搞,这种“不雅”行为有违整个“狂欢”的氛围。
因此,即便是恶搞文化、穿越文化也应该要有民族底线与精神之光。
一个成熟、自由的国度应该是极具人文情怀的,她应该有足够的胸怀包容“神坛之人”与普通人进行轻松愉悦的交流,“神坛之人”也应该适当的放下他的壮丽与威严。
当这样的共识形成以后,我们还应当对“威严”、对传统保持必要的敬畏,否则,无敬便导致无畏,对传统低俗化的恶搞便是走上了这个极端。
浅谈“杜甫很忙”想必大家对“杜甫很忙”这个话题再熟悉不过了,由于语文课本上杜甫的诗作《登高》,右侧配有杜甫的半身画像,后掀起网友对杜甫像“再创作”的热潮,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时而摆摊卖西瓜,时而化身送水工……于是有网友为这一系列美名其为“杜甫很忙”。
自然“诗圣”画像被如此恶搞,大家争议连连。
他的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直在我脑海中显现。
对这样一位心忧天下的诗人,竟如此恶搞他的画像,不禁对国人的思想和信仰存在怀疑。
如今恶搞的事层出不穷,诗人这类就有李白、辛弃疾等,遭遇恶搞的还有我们的精神偶像雷锋!在其形象、尊严和声望被狠狠地丢到了一边的同时,其身上具有的强劲的人文情怀和精神力量也被无情地消解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但不少反对者认为,虽然恶搞者并非都有恶意,但毕竟是对历史、对古人乃至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而且,这种恶搞很无聊。
杜甫忙完了,真不知下个遭殃的古人会是谁?把被人们尊崇的历史人物当成无厘头的取乐对象,是否越过了应有的文化底线?应该说,文化名人和精神偶像们为我们灿烂、丰富而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继承和传扬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身上也承载着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力量。
随便对如此重量级的文化大家进行涂鸦、恶搞、丑化也就反映出了一些人对于文化的淡漠、精神的缺失与素养的不足。
对于文化我们要怀有敬畏之心,对于为我们文化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名垂青史的个人更要心生敬重和感恩。
恶搞杜甫,固然可以博人一笑,但笑过之后,悲凉之情涌动心间。
杜甫需要人们关注,他那不朽诗篇中蕴涵的伟大精神才是我们这个时代亟须弘扬的。
所谓“杜甫很忙”,只是一种表象,这种表象被娱乐的泡沫充斥。
在这个娱乐之上的时代,喧闹和嘈杂无处不在。
热闹背后人文精神的迷失,以及悲悯情怀的淡漠,才是最让人忧心的。
希望能对大诗人杜甫多一些敬意,少一些亵渎吧!让“诗圣”从不堪的“忙碌”中脱离出来,不要让过度的娱乐使其形象破损!对传统的文化和名人保留那最原始的一份纯真与尊重。
浅谈“杜甫很忙”诗圣诞辰1300周年之际,突然于网上蹿红。
其因却非文化的大力宣传认可,而是近日引得一片侧目的“杜甫很忙”组图。
且选出组图中的零星几张一观,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又时而脚踏摩托,与记忆中的高风傲骨想去甚远;两者之间极具反差也令人忍俊不禁。
作为浩大的学生集体的一员,相片亦勾起了我昔日的涂鸦回忆,虽不及此般功力深厚,也偶有妙笔生花。
这确实是学生时代不可或缺的亮点,放肆率性,想来我完全能理解学生用这种方法来舒缓周遭的压力,为枯燥的学海生涯平添一抹亮色。
然而,这愈演愈烈的“杜甫很忙”却已然脱离了控制,或说是被刻意的炒作及营销,不仅仅是学生信笔的情趣之作。
这样的“杜甫很忙”恶搞,就是文化的空虚,将酿成文化的悲剧。
因为不甚了解,就有了过分的涂鸦。
有多少人知晓今年是子美诞辰1300周年?又有多少学生欣赏过学业要求以外的诗圣之诗?当下社会的浮躁,使得人们在文化上的空虚日益加重,尤其是对传统文化。
倘若能静下片刻,去细细品读杜甫的“三吏”、“三别”,去体味杜甫所倾注的感情,一幅民间疾苦、世间百态的史诗长卷就此拉开。
面对如此伟大,还会有谁去无休止地下笔恶搞?由灵魂而发的崇敬自动给动笔之手上了镣铐。
这般恶搞,亦将造成文化的悲剧。
记得冯骥才先生的文章《别让戏说“折腾”历史了》,先生对历史的恶搞难以承受。
在当今商品文化的突飞猛进的势头中,不论历史还是文化,都成了牺牲品。
此番“杜甫很忙”的画作,大多数均出自专业公关团队,行营销公关之利。
如此行径,一笑了之事小,可广为流传影响的是什么都不懂的孩子,给后人留下这样的传统文化形象,岂不贻笑大方?直至哪天人们对传统文化愈发缺失崇敬,就酿成文化的悲剧了。
如同小赌怡情,大赌伤身,文化涂鸦作为谈笑之资无妨,可过分的恶搞将造成难以挽回之损失。
请别再让涂鸦“折腾”杜甫了。
“杜甫很忙”是娱乐精神下的蛋今年恰逢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
近日,杜甫突然在网络爆红,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传,俨然成了微博红人。
在这些对语文课本图片的“再创作”里,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被好事的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
(3月25号红网)“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是后世对杜甫其人其文的盖棺之论。
在惯常的历史记忆中,因杜子美诗文所承载的人世沧桑、民生情怀,其历史脸谱布满了太多的世相表情与悲苦伤怀。
因之,杜老夫子留给我们的形象始终是一个严肃、正面而又充满悲悯情怀的历史镜像。
现在网友借杜甫诞辰1300周年的特殊历史节点将蒋兆和笔下的《杜甫像》信笔涂鸦,添加现代文明的元素使画中的杜甫中古形象得到现代性的重构,其搞怪效果绝不亚于“清末怪杰”辜鸿铭那张胡子拉碴翘着小辫子、不中不西不古不今的“分裂”形象。
但娱乐的归娱乐,历史的归历史,我们必须谨记的是,以历史资源为娱乐对象必须以历史真相为依据,尊重历史个体的本来形象及其人文价值,即使是以娱乐之名。
司马相如对卓文君“骗财骗色”,涉嫌“包二奶”,刘备靠“同性恋”拉拢人才,李白是唐朝第一“古惑仔”,诸葛亮成为中国“最虚伪的人”,《杜甫像》被涂鸦……恶搞也罢,重构历史也好,说到底,这些历史人物的时兴表达、现实描绘本质上就是一种娱乐——他们是娱乐精神下的蛋。
汉娜•阿伦特说过,大众社会需要的不是文化,是娱乐。
在恶搞者看来,那些历史上的文化精英不再是历时性文化记忆的代表,而是世俗社会中的娱乐橡皮泥,想怎么捏就怎么捏,不娱乐,毋宁死。
娱乐至死,却并不意味着“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胡适)”,就可以成为我们娱乐历史的挡箭牌。
就像网友对《杜甫像》的“再创作”,若仅仅从娱乐的角度来看固然无可厚非。
但从历史真实的视角来审视,这就是对历史的亵渎。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杜甫也不是任人描绘的老夫子。
同样以名画作为“恶搞”载体的还有《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之城管来了》将城管这个城市治理困境下国粹化、标签化的群体穿越到宋朝的繁华汴州,娱乐也心酸,那其实是一种悲苦情绪的宣泄。
“杜甫很忙”是教育的缺失还是网络狂欢?导读:生时颠沛流离、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在去世一千多年之后突然变得很忙,一会儿是送水工、肌肉男,一会儿是火影忍者、高达战士,那一脸忧思严肃的固定表情和各种夸张、反常的身份扮相之间的巨大反差,让人顿生奇特的滑稽感。
这就是网络上暴发性流行的“杜甫很忙”。
高中语文教科书里的“诗圣”画像,被在读的或是曾经的学生们利用来再创作、涂鸦拓展成了各种形象,据说总数达200多种,原本只以诗歌传留后世的诗人,在网友们的恶搞里跨越了时空,进入现实或幻想,成了无所不能的人物。
声音一:“杜甫很忙”是教育的缺失从“杜甫很忙”看“素质缺氧”我们撇开杜甫的身份不谈。
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发,你若是见到自己的照片被集体恶搞,你还能仰天大笑,赞曰:妙哉妙哉?若是见到自己的父母祖先的照片被涂鸦,你不会觉得愤愤然吗?你肯定会揪着恶搞人的衣领对其破口大骂:怎么这么没素质,尊重两个字不懂写吗?更甚者拳打脚踢亦有可能。
作为一个普通人,自己的画像遭到如此亵渎都会气得七窍生烟。
杜甫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自己一世忧国忧民,最后却落得这般凄惨,如何不教人伤感?一个正常人看到自己父辈的画像遭到这般恶搞也肯定会雷霆大发,甚至要把恶搞者推上被席。
觉得别人对自己的父辈不尊重,觉得别人没有素质。
可是当你们在恶搞杜甫的时候,就做到了尊敬,就做到了有素质吗?“恶搞杜甫”与人文教育的缺失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多为忧国忧民之作。
不难看出《登高》这首诗里,饱含着诗人忧国伤怀和漂泊无依的心酸。
学生们非但不能体会其之感伤,反而将杜甫变成了网络笑资的主人公,着实不该。
对科技的过分重视使得人文学科长期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境地,人文教育的缺失导致了很多学生个人涵养的低下,严重的则导致其价值观、人生观的扭曲。
高中校园里,为了将来就业的路子广,大家一拥而上进了理科班,很多人甚至认为读文科是因为自己不聪明,是很丢人的。
恶搞杜甫,此风堪忧众所周知,一个国家、一种文化对恶搞有一个底线,如同印度人就不会恶搞泰戈尔,希腊人不会恶搞柏拉图一样,当下的我们是否也该自醒和借鉴,将这股恶搞风刹刹车?网友在涂鸦过程中,有没有体会到诗人的高尚情操和诗中蕴藏的伟大的爱国精神,又是否愿意真正走进他、了解他,继而了解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身特有的文化积淀,我们如果不能做到汲取这些文化传统所带给我们的精神养分,那么至少应该对文化经典保持一颗敬畏之心,这是对先贤的尊重,对民族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杜甫很忙
起初听到“杜甫很忙”时,一脸茫然,杜甫怎么会忙呢?他明明是个名人,怎么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哦,原来是这样:众网友的“恶搞念头”而即兴发挥出这些图片和事,更有学生在课本上的名人照片进行“化妆、整容”。
也许很多人都会说杜甫太“忙”了,其实他是真的忙吗?并不是忙,而是网友和学生的无聊罢了,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问题:我们的想象力只能用在无聊上吗?
从幼儿园开始,我们的想象力就被作了局限性。
同样的是一个圆,我们会认为它就是个零,可是外国人会有多种答案,他们会认为是太阳,拳头等等。
这就是教育上的差异,我们从小上的就是“应试教育”,思维都是固定的,而外国人从不局限于这样的教育,总是自由发挥想象,所以美国人想象力丰富。
而中国人的想象力无处发挥,只能发挥在“杜甫”这样的名人上。
但并不是件坏事,虽然是无聊时所涂鸦而成的,但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
在学校里并没有更多的活动和实践来创造这样的想象力。
也许很多人会批判这样的无聊的方式,但也是种想象力的体现,或许“杜甫”真的太忙了些,也是对历史的文化的一种改变,但我们大可不必担心这些,如果每个学校里都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课程,那么学生也不会无聊的上课,更不会让想象力无处发挥。
让杜甫休息了好吗?无聊的想象力一直加注在杜甫身上,有何意义?更多的是发挥在有用的方面,如我们的秀酷节等等,想象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逐日积累的。
如果我们一味的追求应试教育,中国的前途也不会有更大的发展。
即使现在我们无法改变现状,但我们依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如果只是在杜甫身上做文章的话,这样的想象力也不会达到太大发展,只有正确的想象力才能有发展。
杜甫累了,让他休息吧。
张婷。
杜甫的一天很忙,杜甫为什么这么忙杜甫的一天很忙,杜甫为什么这么忙作者辽宁张宏强辽宁张宏强【话题引入】2019年3月,微博上流行组图杜甫的一天,高中语文教材必修3中的杜甫图像被恶搞,仰天沉思的杜甫被涂鸦,或开摩托车、骑马,或摇着蒲扇卖西瓜,推着超市的推车购物,甚至化身程序员开发手机应用软件……杜甫最近真的很忙,忙到几乎所有的大陆媒体都在以不同视角、不同心态、不同的表现形式思考今天的杜甫为什么这么忙。
众多微博网友参与其中,进行讨论,又折射了当下人们形形色色的心态。
【各方观点】1.恶搞杜甫很忙,拿杜甫这位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名人开涮,以及众多媒体的炒作和公众的围观,看似无伤大雅,实则折射出了现在社会人文精神的失落。
2.恶搞杜甫无疑也暴露了现代教育的缺失,为什么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无聊感丧失了自豪感?如何教会孩子仰望优秀的传统文化及其代表者,这是教育需要思考的问题。
3.杜甫草堂有关人员认为2019年恰逢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以这种方式引起大家关注杜甫是好事,但因为对象是杜甫,网友创作时也要考虑杜甫的身份地位,尊重传统文化。
4河南诗歌协会会长马新朝认为杜甫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之光,我们决不允许抵毁杜甫形象!如果有人恶搞杜甫,恶意丑化杜甫形象,说明他是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
5.网络恶搞是年轻人释放内心压力的一种新形式,是建构网络身份认同的一种特殊话语,也是因为叛逆心理而反抗经典的一种文化仪式。
6.杜甫很忙近期再一次爆红,主要原因可能是社会压力过大,很多学生和上班族借此娱乐消遣一下,毕竟此次疯狂传播的途径是微博。
7.杜甫很忙爆红也有穿越剧的影响,面对穿越剧的疯狂上映,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穿越,但是苦于没有条件,微博恰好提供了这样一种便捷的方式。
杜南很忙网民很闲张鸣以流民图著称的蒋兆和先生,大概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创作的一幅杜甫行乐图,居然会在网上走俏,以至于刊登这幅画的高中语文课本因此而脱销。
只是,网民们并不是在欣赏这幅画的神韵,作文大全而是为了涂鸦恶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