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化学(苏教版)高考总复习题型冲关:专题一 :物质的量与化学计算(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88.00 KB
- 文档页数:4
课时2 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1.了解物质的量(n)及其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M)、气体摩尔体积(V m)、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的含义。
2.能根据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物质的量、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考点一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考点层次A→自学、识记、辨析)1.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1)基本概念间的关系说明:可以和其它物理量及单位对比讲解。
(2)物质的量的表示方法x错误!错误!↓↓↓数值单位指定化学式或微粒名称例如:0。
2 mol H2,3 mol H2O等。
提醒:①摩尔后面应为确切的微粒名称;如1 mol氢(不确切)和1 mol大米(宏观物质)皆为错误说法。
②6。
02×1023是个纯数值没有任何物理意义,而阿伏加德罗常数(N A)是指1 mol任何微粒所含的粒子数,它与0。
012 kg 12C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数值约为6.02×1023.(3)物质的量与微粒个数、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应用: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2.摩尔质量提醒:(1)相对原子(或分子)质量与摩尔质量不是同一个物理量,单位不同,只是在数值上相等。
(2)摩尔质量也等于N A m0(m0为单个粒子的质量).(3)注意掌握气体摩尔质量的求算:①标况密度法:M=22.4 L·mol-1×ρg·L-1。
②相对密度法:例如M r=ρ(对空气)×29。
教材错误!高考1.(SJ必修1·P173改编)在0。
5 mol Na2SO4中含有钠离子的物质的量为1__mol,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__mol。
2.(LK必修1·P21迁移应用改编)填空3.(溯源题)(1)(2015·课标全国Ⅰ,8)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18 g D2O和18 g 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 A(×)(2)2 L 0。
2018版化学(苏教版)高考总复习专题一课时跟踪训练: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的配制【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用已准确称量过的氢氧化钠固体配制0.20 mol·L - 1 的氢氧化钠溶液 250 mL ,要用到的仪器是 ( )① 250 mL 容量瓶②托盘天平③烧瓶④胶头滴管⑤烧杯⑥玻璃棒⑦试管⑧药匙A. ①④⑤⑥B. ①②④⑤C. ①②④⑤⑥⑧D. 全部2. 下列溶液中 Cl -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A. 200 mL 2.5 mol·L - 1 MgCl 2 溶液B. 1 000 mL 2.5 mol·L - 1 NaCl 溶液C. 250 mL 1 mol·L - 1 AlCl 3 溶液D. 300 mL 5 mol·L - 1 KClO 3 溶液3. 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 mol·L - 1 的是 ( )A. 10 g NaOH 固体溶解在水中配成 250 mL 溶液B. 将 80 g SO 3 溶于水并配成 1 L 的溶液C. 将0.5 mol·L - 1 的 NaNO 3 溶液 100 mL 加热蒸发掉 50 g 水的溶液D. 标况下,将 22.4 L 氯化氢气体溶于水配成 1 L 溶液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 5.85 g NaCl 晶体溶入 100 mL 水中,制得 1 mo l·L - 1 NaCl 溶液B. 将 1 体积c mol·L - 1 硫酸用水稀释为 5 体积,得到0.2c mol·L - 1 硫酸C. 将 25 g 无水 CuSO 4 溶于水配制成 100 mL 溶液,其浓度为1 mol·L - 1D. 将 w g a% NaCl 溶液蒸发掉 w/2 g 水,得到 4a% NaCl 溶液5. 欲配制100 mL 1.0 mol·L - 1 Na 2 SO 4 溶液,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 )①将 14.2 g Na 2 SO 4 溶于 100 mL 水中②将32.2 g Na 2 SO 4 ·10H 2 O 溶于少量水中,再用水稀释至 100 mL ③将20 mL 5.0 mol·L - 1 Na 2 SO 4 溶液用水稀释至 100 mLA. ②③B. ①②C. ①③D. ①②③6. 下列溶液配制实验的描述完全正确的是 ( )A. 在容量瓶中先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加入浓硫酸配制准确浓度的稀硫酸B. 用浓盐酸配制 1 ∶ 1( 体积比 ) 的稀盐酸 ( 约 6 mol·L - 1 通常需要用容量瓶等仪器 )C. 配制 NH 4 Fe(SO 4 ) 2 标准溶液时,加入一定量 H 2 SO 4 以防止水解D. 用 pH = 1 的盐酸配制 100 mL pH = 2 的盐酸所需全部玻璃仪器有 100 mL 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7. 用 NaOH 固体配制1.0 mol·L - 1 的 NaOH 溶液 220 m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首先称取 NaOH 固体 8.8 gB.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使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C. 定容后将溶液均匀,静置时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于是又加少量水至刻度线D. 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没有影响8. 下列有关操作或判断正确的是 ( )A.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B. 用托盘天平称取 25.20 g NaClC. 用 100 mL 的量筒量取 5.2 mL 的盐酸D. 用浓盐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盐酸,量取浓盐酸时仰视量筒的刻度线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9. 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或其他测量值偏低的是 ( )①用稀醋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测定中和热数值;②用滴定管量取液体时,开始时平视读数,结束时俯视读数所得溶液的体积;③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④在用标准液 ( 已知浓度 ) 滴定未知溶液时,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水洗后未润洗;⑤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A. ①③⑤B. ①②⑤C. ②③④D. ③④⑤10. 用溶质质量分数为 98% 的浓硫酸和溶质质量分数为 18% 的稀硫酸配制 5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28% 的硫酸,需要浓硫酸和稀硫酸的质量分别为 ( )A. 62.5 g 437.5 gB. 71.4 g 428.6 gC. 437.5 g 62.5 gD. 428.6 g 71.4 g11. 下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专题一、物质的量及其计算一、有关概念(n 、NA 、M 、Vm 、c )及其内涵1、物质的量、物质的量 (1)概念:用)概念:用 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作为标准来衡量其他微粒集体所含微粒数目多少的目多少的 ,符号为,符号为 。
(2)单位:)单位: ,简称,简称 ,符号,符号 。
[注意事项] (1)“物质的量”是专用名词,是七个“物质的量”是专用名词,是七个 之一,在表达中四个字不可拆分。
之一,在表达中四个字不可拆分。
(2)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计量的对象不是宏观物体,它只适于表示如:如: 等微粒及这些微粒的特定组合。
等微粒及这些微粒的特定组合。
(3)使用摩尔时必须用化学式指明微粒的种类,严禁指代不明。
例如: 1mol H 2表示的意义是表示的意义是 还应明确微粒的内在联系,如:1mol Al 2(SO 4)3中含___ mol _Al 3+,_____ mol SO 42-,1 mol Na+中含中含 mo l 质子质子 ;电子;电子 mol 。
2、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加德罗常数(1)概念:)概念: 摩任何微粒所含的微粒数或摩任何微粒所含的微粒数或 所含的碳原子数,符号为所含的碳原子数,符号为 ,近似值为近似值为(2)微粒个数N 与物质的量的关系:n = 或 N = [注意事项] (1)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 值。
6.02×1023是一个是一个 值,它是通过实验测定的,值,它是通过实验测定的,常用于计算,不能用于有关概念中。
常用于计算,不能用于有关概念中。
(2)阿伏加德罗常数不是一个数,而是有单位的,单位是而是有单位的,单位是【练习】①0.25 mol H 2SO 4中约含中约含个氧原子;个氧原子; ②3.01×3.01×101024个NH 4+的物质的量为的物质的量为 mol ③含2 N A 个氢原子的磷酸分子的物质的量为个氢原子的磷酸分子的物质的量为④0.5mol Fe 2(SO 4)3中所含的Fe 3+离子数为离子数为3、摩尔质量、摩尔质量(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 单位单位 符号符号(2)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当微粒(原子、离子、单质、化合物等)的摩尔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例: M (O 2)= M (CO 32-)= M (H 2SO 4)= M (NH 4+)= (3)有关计算:)有关计算: n = n = n = ((m 与M 关系)关系) m= m= m=[思考1]下列正确的是下列正确的是 (( ))A .摩尔可以把物质的宏观数量(质量、气体体积等)与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B .水的摩尔质量和1mol 水的质量均可计为18g 18g··mol -1C .水的摩尔质量和1mol 水的质量均可计为18g 18gD .硫酸和磷酸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相等.硫酸和磷酸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思考2]设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①1mol 任何物质中都含有6.02×1023个粒子;个粒子;= g ,含有,含有 个 = ;含有;含有 NA = ,含有,含有 个电子。
…………外………………内……绝密★启用前 2018版化学(苏教版)高考总复习专题一对接高考精练--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 试卷副标题 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14 g 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 B .1 mol N 2与4 mol H 2反应生成的NH 3分子数为2N A C .1 mol Fe 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 D .标准状况下,2.24 L CCl 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 2.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4 g Mg 在足量的O 2中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 B .标准状况下,5.6 L CO 2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5N A C .氢原子数为0.4N A 的CH 3OH 分子中含有的σ键数为0.4N A D .0.1 L 0.5 mol/L CH 3COOH 溶液中含有的H +数为0.05N A 3.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60 g 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0N A B .1 L 0.1 mol·L -1的NaHCO 3溶液中HCO 和CO 的离子数之和为0.1N A C .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23 g 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1N A D .235 g 核素U 发生裂变反应:U +n Sr +Xe +10n ,净产生的中子(n)数为10N A 4.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订………○…※※内※※答※……订………○…B .12 g 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N A C .25 ℃时pH =13的NaOH 溶液中含有OH -的数目为0.1N A D .1 mol 的羟基与1 mol 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9N A 5.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2018版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物质的量与化学计算题型冲关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版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物质的量与化学计算题型冲关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版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物质的量与化学计算题型冲关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课时4 物质的量与化学计算1.为了避免NO、NO2、N2O4对大气的污染,常采用NaOH溶液进行吸收处理(反应方程式:2NO2+2NaOH===NaNO3+NaNO2+H2O;NO2+NO+2NaOH===2NaNO2+H2O)。
现有由a mol NO、b mol NO2、c mol NO4组成的混合气体恰好被V L NaOH溶液吸收(无气体剩余),则此NaOH溶液的物质2的量浓度为()A.错误!mol·L-1B.错误!mol·L-1C.错误!mol·L-1D.错误!mol·L-1解析根据N元素守恒,可知反应后得到的NaNO2和NaNO3的物质的量之和为(a+b+2c)mol;再根据钠元素守恒,可知参与反应的NaOH为(a+b+2c)mol,故c(NaOH)=(a+b +2c)/V mol·L-1。
答案B2.含KCl和KBr的样品3.87 g,溶于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产生的沉淀质量为6。
63 g,则原样品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24。
1%B.40。
3%C.25。
9%D.48.7%解析KCl和KBr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AgCl和AgBr沉淀,固体的质量发生了变化,实质是由于K变成了Ag造成的,故可用差量法进行计算。
单元常用化学计量一、阿伏伽德罗常数和物质的量1. 设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14 g 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B .1 mol N 2与4 mol H 2反应生成的NH 3分子数为2N AC .1 mol Fe 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D .标准状况下,2.24 L CCl 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二、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定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H 2在负极上失去电子B .0.1 mol ·L -1Na 2CO 3溶液加热后,溶液的pH 减小 C .常温常压下,22.4 L Cl 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6.02×1023个D .室温下,稀释0.1 mol·L -1CH 3COOH 溶液,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 3. 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4 g Mg 在足量O 2中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B .标准状况下,5.6 L CO 2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5N AC .氢原子数为0.4N A 的CH 3OH 分子中含有的σ键数为0.4N AD .0.1 L 0.5 mol/L CH 3COOH 溶液中含有的H +数为0.05N A4. 丙烯腈(CH 2===CHCN)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丙烯氨氧化法”生产。
主要副产物有丙烯醛(CH 2===CHCHO)和乙腈(CH 3CN)等。
回答下列问题:(1)以丙烯、氨、氧气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生成丙烯腈(C 3H 3N)和副产物丙烯醛(C 3H 4O)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①C 3H 6(g)+NH 3(g)+32O 2(g)→C 3H 3N(g)+3H 2O(g)+515 kJ ②C 3H 6(g)+O 2(g) →C 3H 4O(g)+H 2O(g)+353 kJ两个反应在热力学上趋势均很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提高丙烯腈平衡产率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丙烯腈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第2讲 溶液的配制与分析考点物质的量浓度1.物质的量浓度(1)概念: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2)数学表达式:c B =n B V。
(3)常用单位:mol·L -1。
(4)注意事项: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其浓度相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同。
[易错警示] c =n V中的V 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也不是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
2.溶质的质量分数[易错警示] 物质的量浓度相关计算的4个易错点 易错点1 溶液中溶质判断错误①与水反应的物质。
如SO 3溶于水后变为H 2SO 4且水量减少。
②含结晶水的物质,如CuSO 4·5H 2O 溶于水,水的量会增加。
③溶质发生变化,如弱酸、弱碱和可水解的盐,溶质的离子组成会发生变化。
易错点2 混淆溶液体积和溶剂体积①不能用水的体积代替溶液的体积,尤其是固体、气体溶于水。
②溶液混合体积会发生变化。
易错点3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与混合 ①溶液稀释定律(守恒观点)a .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m 1w 1=m 2w 2。
b .溶质的物质的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c 1V =c 2V 2。
c .溶液质量守恒,m (稀)=m (浓)+m (水)(体积一般不守恒)。
②同溶质不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混合计算a .混合后溶液体积保持不变时,c 1V 1+c 2V 2=c 混×(V 1+V 2)。
b .混合后溶液体积发生改变时,c 1V 1+c 2V 2=c 混V 混,其中V 混=m 混ρ混。
易错点4 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溶质的浓度和离子的浓度不同,要注意根据化学式具体分析计算,如 1 mol·L -1的Al 2(SO 4)3溶液中的Al 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2 mol·L -1。
1.[2010·四川卷改编]标准状况下V L 氨气溶解在1 L 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mL-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 -1,质量分数为w ,物质的浓度为c mol·L -1,则ρ=________,w =________,c =________。
课时2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对接高考悟童考真题探出题方向-京.w捏n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正误判断1 . (2016 •课标全国I, 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B. 1 mol N 2与4 mol H 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C. 1 mol 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D. 标准状况下,2.24 L CCl 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 2解析A项,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均为CH,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相当于含有 1 mol CH,则其氢原子数为2N A,正确;B项,合成氨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则 1 mol 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分子数小于2N A,错误;C项,铁和过量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故 1 mol 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3N A,错误;D项,标准状况下CCl4为液态,故2.24 LCCl4的物质的量不是0.1 mol,则其含有的共价键数不是0.4 N A,错误。
答案A2. (2016 •四川理综,4)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4 g Mg在足量的Q中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12B. 标准状况下,5.6 L CQ 2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5 2C. 氢原子数为0.4 2的CHOH分子中含有的d键数为0.4 N AD. 0.1 L 0.5 mol/L CH 3CQQH溶液中含有的』数为0.05 N A解析A项,0.1 mol Mg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 N A,错误;B项,0.25 mol CO 2中氧IIH—C—()—H 原子数为0.5 2,正确;C项,甲醇的结构式为" ,0.1 mol CH 3QH 分子中d键数为0.5 N A,错误;D项,醋酸是弱酸,部分电离:CHl^l〕〕CII3CQO+ H+ ,含0.05 mol CH 3CQQH勺溶液中才数目小于0.05 2,错误。
课时4 物质的量与化学计算在近几年高考中,对化学计算的考查逐年增加,而学生平时养成的重思维而轻结果的做题习惯,也使化学计算成为制约学生得高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化学计算能力也成为教学重点。
最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有关系式法、差量法、终态法、守恒法等。
在这几种计算方法中,充分体现了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核心作用和纽带作用,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又是各种计算方法的基础,其解题步骤如下:①根据题意写出并配平化学方程式。
②依据题中所给信息及化学方程式判断过量物质,用完全反应物质的量进行计算。
③把已知的和需要求解的量分别写在化学方程式有关化学式的下面,两个量及单位“上下一致,左右相当”。
④选择有关量(如物质的量、气体体积、质量等)的关系作为计算依据,列比例式,求未知量.解题模板:现以2H2+O2点燃,2H2O为例,方程式中有关量的关系如下:2H 2 + O 2 =====点燃 2H 2O 化学计量数之比 2 ∶ 1 ∶ 2物质的量之比 2 mol ∶ 1 mol ∶ 2 mol错误! 2×22。
4 L ∶ 1×22。
4 L质量之比 4 g ∶ 32 g ∶ 36 g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气体体积之比(相同状况下)≠质量之比。
根据化学方程式列比例式时应遵循上述比例关系。
注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所列比例是否正确的判断依据是:“上下单位要一致,左右单位要对应”。
如微点聚焦一解答连续反应类型计算题的捷径—-关系式法关系式法是表示两种或多种物质之间“物质的量"关系的一种简化式子。
在多步反应中,它可以把始态的反应物与终态的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表示出来,把多步计算简化成一步计算。
正确书写关系式是用关系式法解化学计算题的前提。
【示例1】(江苏高考节选)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杂质金属元素Fe、Al、Mg等)的水悬浊液与烟气中SO2反应可制备MnSO4·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SO2===MnSO4.(1)质量为17。
课时1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课时跟踪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食用品的有效成分正确的是()答案C2.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胆矾、石膏、漂白粉都是纯净物B.氢氧化钙、盐酸、硫酸铜均为强电解质C.氯化钙、烧碱、聚苯乙烯均为化合物D.稀豆浆、鸡蛋清溶液、雾均为胶体解析胆矾为硫酸铜晶体,属于纯净物,石膏是二水硫酸钙,属于纯净物,漂白粉是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不是纯净物,A项错误;氢氧化钙、硫酸铜在水溶液中均完全电离,均为强电解质,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是混合物,不符合电解质的概念,B 项错误;氯化钙、烧碱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均为化合物,聚苯乙烯属于混合物,C项错误;稀豆浆、鸡蛋清、雾均为胶体,D 项正确.答案D3.(2017·湖南五市十校模拟)如下图为雾霾的主要成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重金属离子可导致蛋白质变性B.苯是最简单的芳香烃C.SO2和N x O y都属于酸性氧化物D.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人为因素之一解析NO、NO2都不属于酸性氧化物,C错误。
答案C4.Na2O、NaOH、Na2CO3、NaCl、Na2SO4可按某种标准划为同一类物质,下列分类标准正确的是()①化合物②能与硝酸反应③钠盐④电解质⑤离子化合物⑥氧化物A.②⑤⑥B.①②⑥C.①③④D.①④⑤解析①Na2O、NaOH、Na2CO3、NaCl、Na2SO4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①正确。
②Na2O、NaOH 与硝酸反应均生成NaNO3和H2O,Na2CO3和硝酸反应可生成NaNO3、CO2和H2O,NaCl、Na2SO4与硝酸不反应,②错误。
Na2CO3、NaCl、Na2SO4是钠盐,Na2O属于钠的氧化物,NaOH属于碱,故③⑥错误。
④Na2O、NaOH、Na2CO3、NaCl、Na2SO4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④正确.⑤Na2O、NaOH、Na2CO3、NaCl、Na2SO4都属于离子化合物,⑤正确。
专题一 1.2 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含1 mol溶质的任何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B.配制1 mol·L-1 NaCl溶液1 L,其方法是将58.5 g NaCl溶于1 L水中即可C.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同种溶液所含溶质的粒子数一定相同D.1 L 0.5 mol·L-1 CaCl2溶液中,Ca2+与Cl-的物质的量浓度都是0.5 mol·L-1答案:C 解析:A选项未指明溶液的体积,错误;B选项中,虽然58.5 g NaCl恰好是1 mol,但用的是1 L水,而不是最后形成1 L NaCl溶液,错误;C选项中,不论是非电解质还是电解质,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同种溶液所含溶质的粒子数必相同,正确;D选项中,CaCl2是强电解质,溶于水电离成Ca2+和Cl-,在1 L 0.5 mol·L-1CaCl2溶液中,Ca2+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0.5 mol·L-1和1 mol·L-1,错误。
2.配制100 mL 0.1 mol·L-1 Na2CO3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称取1.06 g无水碳酸钠,加入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定容B.称取1.06 g无水碳酸钠,加入100 mL蒸馏水,搅拌、溶解C.转移Na2CO3溶液时,直接倒入容量瓶中D.定容后,塞好瓶塞,反复倒转,摇匀答案:D 解析:A项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无水碳酸钠;B项溶液体积不是100 mL;C 项应用玻璃棒引流。
3.36.5 g HCl溶解在1 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mL-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 -1,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1 mol·L-1B.所得溶液中含有N A个HCl分子C.36.5 g HCl气体占有的体积为22.4 LD.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w=36.5c/(1 000ρ)答案:D 解析:n=36.5 g36.5 g·mol-1=1 mol,溶液的体积不是1 L,A项错误;HCl溶于水后完全电离为H+和Cl-,溶液中不存在HCl分子,B项错误;36.5 g HCl在标准状况下体积才为22.4 L,C项错误;设溶液体积为V L,则w=c·V×36.51 000×V×ρ=36.5c1 000ρ,D项正确。
课时4 物质的量与化学计算
1.为了避免NO 、NO 2、N 2O 4对大气的污染,常采用NaOH 溶液进行吸收处理(反应方程式:2NO 2
+2NaOH===NaNO 3+NaNO 2+H 2O ;NO 2+NO +2NaOH===2NaNO 2+H 2O)。
现有由a mol NO 、b mol NO 2、c mol N 2O 4组成的混合气体恰好被V L NaOH 溶液吸收(无气体剩余),则此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a +b +c V
mol·L -1
B .a +b +2c V mol·L -1
C.
2a +b +c V
mol·L -1
D .
b +2
c V
mol·L -1
解析 根据N 元素守恒,可知反应后得到的NaNO 2和NaNO 3的物质的量之和为(a +b +2c )mol ;再根据钠元素守恒,可知参与反应的NaOH 为(a +b +2c )mol ,故c (NaOH)=(a +b +2c )/V mol·L -1。
答案 B
2.含KCl 和KBr 的样品3.87 g ,溶于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AgNO 3溶液,充分反应后,产生的沉淀质量为6.63 g ,则原样品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24.1% B .40.3% C .25.9%
D .48.7%
解析 KCl 和KBr 与AgNO 3溶液反应生成AgCl 和AgBr 沉淀,固体的质量发生了变化,实质是由于K 变成了Ag 造成的,故可用差量法进行计算。
K,~,Ag, Δm ,39,,108, 69)
m 6.63 g -3.87 g =2.76 g
所以m =39×2.76 g 69=1.56 g ,则w (K)=1.56 g
3.87 g ×100%≈40.3%。
答案 B
3.将0.2 mol KMnO 4在一定温度下加热后生成a mol O 2;将剩余固体与过量浓盐酸混合加热又生成b mol Cl 2,此时锰元素均以Mn 2+
形式存在。
若a +b =m ,则m 的值可能为( ) A .0.30 B .0.35 C .0. 40
D .0.50
解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所以反应过程中锰元素得到的电子数等于O
元素、Cl 元素失去的电子数,因此0.2 mol×(7-2)=4a mol +2b mol,1=4a +2b,2a +b =0.5,a +b =m =0.5-a ,当高锰酸钾不分解生成氧气时,a =0,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生成氧气时,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所以a 的取值范围为:0<a ≤0.1,则0.5-0.1≤m <0.5-0,即0.4≤m <0.5,选C 。
答案 C
4.一定质量的镁、铝合金与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硝酸盐溶液和NO 2、N 2O 4、NO 的混合气体,将这些气体与标准状况下 3.36 L O 2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恰好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
若向所得硝酸盐溶液中加入2 mol/L NaOH 溶液至沉淀最多时停止加入,将沉淀滤出,向滤液中加水稀释至500 mL ,此时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5 mol/L B .1 mol/L C .1.2 mol/L
D .2 mol/L
解析 由题意可知最终滤液为NaNO 3溶液,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知,金属失去的电子数等于氧气得到的电子数,也等于金属离子需结合的NO -
3数,所以硝酸钠的物质的量为n (NaNO 3)=4n (O 2)=0.6 mol ,c (NaNO 3)=0.6 mol÷0.5 L=1.2 mol/L 。
答案 C
5.碱式碳酸铝镁常用作塑料阻燃剂。
(1)碱式碳酸铝镁具有阻燃作用,是由于其受热分解需吸收大量热量和________。
(2)Mg a Al b (OH)c (CO 3)d ·x H 2O 中a 、b 、c 、d 的代数关系式为________。
(3)为确定碱式碳酸铝镁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准确称取3.390 g 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 2 0.560 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
②另取一定量样品在空气中加热,样品的固体残留率(固体样品的剩余质量固体样品的起始质量×100%)随温
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样品在270 ℃时已完全失去结晶水,600 ℃以上残留固体为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碱式碳酸铝镁样品中的n (OH -
)∶n (CO 2-
3 )(写出计算过程)。
解析 (1)碱式碳酸铝镁之所以具有阻燃作用,除了受热分解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外,还因为生成的高熔点的MgO 、Al 2O 3和释放出的大量CO 2也有阻燃作用。
(2)根据电荷守恒有:n (Mg 2+
)×2+n (Al 3+
)×3=n (OH -
)+n (CO 2-
3)×2,则2a +3b =c +2d 。
答案 (1)生成的产物具有阻燃作用 (2)2a +3b =c +2d
(3)n (CO 2)=0.560 L 22.4 L·mol
-1=2.50×10-2
mol
m (CO 2)=2.50×10-2 mol×44 g·mol -1=1.10 g
在270~600 ℃之间,失去结晶水后的样品进一步受热分解放出CO 2和H 2O
m (CO 2)+m (H 2O)=3.390 g×(0.734 5-0.370 2)=1.235 g m (H 2O)=1.235 g -1.10 g =0.135 g n (H 2O)=
0.135 g 18 g·mol
-1=7.50×10-3
mol
n (OH -)=7.50×10-3 mol×2=1.50×10-2 mol
n (OH -)∶n (CO 2-3)=(1.50×10-2 mol)∶(2.50×10-2
mol)=3∶5。
6.Ba 2+
是一种重金属离子,有一环境监测小组欲利用Na 2S 2O 3、KI 、K 2Cr 2O 7等试剂测定某工厂废水中Ba 2+
的物质的量浓度。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需配制250 mL 0.100 mol·L -1
的标准Na 2S 2O 3溶液,所需要的玻璃仪器除量筒、250 mL 容量瓶、玻璃棒外,还需要________。
(2)需准确称取Na 2S 2O 3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g 。
(3)另取废水50.00 mL ,控制适当的酸度,加入足量的K 2Cr 2O 7溶液,得到BaCrO 4沉淀;沉淀经洗涤、过滤后,用适量的稀盐酸溶解,此时CrO 2-
4全部转化为Cr 2O 2-
7;再加入过量KI 溶液进行反应,然后在反应液中滴加上述标准Na 2S 2O 3溶液,反应完全时,消耗Na 2S 2O 3溶液36.00 mL 。
已知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①Cr 2O 2-
7+6I -
+14H +
===2Cr 3+
+3I 2+7H 2O ;②2S 2O 2-
3+I 2===2I -
+S 4O 2-
6。
则该工厂废水中Ba 2+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解析 (1)要抓住“玻璃仪器”的字眼,因此还需要用来溶解固体的烧杯及用来定容的胶头滴管。
(2)Na 2S 2O 3固体的质量为0.100 mol·L -1
×0.25 L×158 g/mol=3.95 g ,但实验室所用的托盘天平只能准确称量到0.1 g ,故需准确称取Na 2S 2O 3固体的质量为4.0 g 。
(3)设Ba 2+
的物质的量为x ,则根据相关反应可得以下关系式: Ba 2+~BaCrO 4~12Cr 2O 2-7~Cr 3+~32I 2~3S 2O 2-3
1 3
x
0.036 L×0.100 mol·L
-1
解得x =1.2×10-3
mol ,则c (Ba 2+
)=1.2×10-3
mol
0.050 L
=0.024 mol·L -1。
答案 (1)胶头滴管、烧杯 (2)4.0 (3)0.024 mol·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