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二氮卓类药物
- 格式:ppt
- 大小:905.00 KB
- 文档页数:27
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原因
苯二氮卓类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焦虑症、失眠症和癫痫等疾病的药物,包括苯巴比妥、地西泮、劳拉西泮等。
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过量使用:长时间或高剂量的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可能导致中毒,特别是在没有医生监督下过量使用药物。
2. 滥用:有些人滥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以获得娱乐或逃避现实,这种滥用可能导致中毒。
3. 药物相互作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与其他药物如酒精、镇静剂、抗抑郁药等同时使用可能导致中毒。
4. 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敏感度不同,有些人可能会对正常剂量产生中毒反应。
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的症状包括意识模糊、行为改变、肌肉弱化、呼吸困难、心跳加快、低血压、体温下降等。
如果怀疑中毒,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有关药物的使用情况。
苯二氮卓和巴比妥类药物抗惊厥作用一、苯二氮卓类药物抗惊厥作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惊厥药物之一、它们通过增强或模拟γ-氨基丁酸(GABA)的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神经兴奋性,从而达到抗惊厥的疗效。
苯二氮卓类药物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机制发挥抗惊厥作用:1.增强GABA介导的神经抑制作用:苯二氮卓类药物通过增强GABA的作用,促进GABA能神经元的抑制性递质释放,或增加GABA受体上游的钾离子透过,从而抑制兴奋性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减少癫痫发作的可能。
2.抑制钠通道的异常兴奋性:苯二氮卓类药物可以选择性地抑制高频电位依赖性钠通道的活化,减少异常放电。
3.抑制钙通道的异常兴奋性:苯二氮卓类药物还可以抑制异常活化的高压钙通道,减少神经元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从而抑制癫痫发作。
此外,苯二氮卓类药物还具有一些其他的抗惊厥机制,如抑制谷氨酸受体的兴奋性、调节钾通道的活性等。
二、巴比妥类药物抗惊厥作用:巴比妥类药物是另一类常用的抗惊厥药物,它们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抑制性,达到抗惊厥的效果。
巴比妥类药物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机制发挥抗惊厥作用:1.增强Cl离子通道的开放:巴比妥类药物通过增强离子通道的Cl通透性,增强GABA受体向Cl离子转运,从而增加GABA的抑制性,减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
2.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巴比妥类药物可以通过减少胞内钙离子浓度,调节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活性,抑制神经元的异常兴奋性。
3.抑制谷氨酸受体的兴奋性:巴比妥类药物还可以抑制兴奋性谷氨酸受体的活性,减少异常放电。
巴比妥类药物还具有其他的抗惊厥机制,如抑制高频钠通道和钾通道的激活等。
总结起来,苯二氮卓类和巴比妥类药物具有多种抗惊厥作用机制。
它们通过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抑制性,控制异常放电,减少癫痫发作的可能。
这些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癫痫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这些药物也会伴随着一系列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因此在应用过程中需谨慎使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苯二氮卓类作用原理苯二氮卓类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其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来产生药理效应。
下面将从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理效应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作用机制苯二氮卓类药物主要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受体来产生药理效应。
具体来说,它们主要作用于GABA-A受体,增强GABA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的作用。
GABA是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抑制神经元活动的作用。
苯二氮卓类药物通过增强GABA的抑制作用,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产生镇静、催眠、抗惊厥等效应。
二、药理效应1. 镇静催眠作用:苯二氮卓类药物通过增强GABA的抑制作用,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产生镇静、催眠的效果。
因此,它们广泛用于治疗失眠、焦虑和紧张等神经系统疾病。
2. 抗惊厥作用:苯二氮卓类药物能够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从而起到抗惊厥的作用。
这是因为它们能够增强GABA的抑制性作用,抑制过度兴奋的神经元活动。
3. 骨骼肌松弛作用:苯二氮卓类药物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性通路,抑制脊髓的传入神经元活动,从而产生骨骼肌松弛的效应。
这使得它们在手术麻醉中得到广泛应用。
4. 抗焦虑作用:苯二氮卓类药物能够通过增强GABA的抑制性作用,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产生抗焦虑的效果。
因此,它们常被用于治疗各种焦虑症状,如广泛性焦虑症、社交焦虑症等。
5. 嗜睡作用:苯二氮卓类药物能够通过增强GABA的抑制性作用,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产生嗜睡的效果。
因此,它们常被用于治疗失眠等睡眠障碍。
三、临床应用苯二氮卓类药物由于其镇静、催眠、抗惊厥等药理效应,广泛应用于临床。
具体应用包括:1. 失眠治疗: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地西泮、劳拉西泮等常用于治疗失眠,帮助患者入睡和改善睡眠质量。
2. 镇静剂:苯二氮卓类药物可用于手术麻醉前的镇静,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紧张。
3. 抗焦虑药物:苯二氮卓类药物常被用于治疗各种焦虑症状,如广泛性焦虑症、社交焦虑症等。
曲阜盛德医院二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为规范第二类精神药品的合理使用,杜绝滥用,防止意外发生及流入其他非法途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以及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我院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管理制度.目前就开具苯二氮卓类药品规定如下:1、首先对适应开具此药品的来诊者要求提供身份证、应当进行二类精神药品处方登记,给予30天调整时间,8月26日起,不带身份证的来诊者,不予开具苯二氮卓类精神药品,请门诊医师做好解释工作.2、苯二氮卓类药品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对于精神分裂症、癫痫、严重失眠患者等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延长到一个月量药品说明书剂量范围,但不得超出.并且医师应当在病历及处方中写明诊断及使用理由.3、为病人开具苯二氮卓类精神药品时每次拿药最多不能超过100片.开具二类精神药物注射剂型时,只能开具一日用量.4、严禁冒名、借用他人挂号户名、搭车开药.工作人员如有违反规定,产生的后果由本人承担.5、药房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严格保管,合理应用,杜绝滥用.药房管理第二类精神药品应设专柜储存,并建立专用账册,定期盘点,做到帐物相符.专用账册的保存有效期应当自药品有效期满之日起不少于5年.6、对违反规定滥用苯二氮卓类精神药品者,药房有权拒绝发药,并及时向院领导及时报告.药剂人员在调配苯二氮卓类精神药品时,要严格审查处方,对不符合规定的处方,拒绝调配.7、精神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2年目前我院苯二氮卓类精神药品目录:1、西泮类:奥沙西泮、劳拉西泮、氯硝西泮、氯硝西泮注射液、地西泮注射液等.2、阿普唑仑、艾司唑仑等.3、佐匹克隆2013年版目录将佐匹克隆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管理.十、本规定于2018年8月1日起执行.曲阜盛德医院2018年08月1日。
苯二氮卓类药物(安定类/BZDs)总结适应症一、焦虑障碍焦虑障碍包括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症、强迫症、社交恐怖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选择性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SSRIs)是多数焦虑障碍的一线治疗,苯二氮卓类药物(BZDs)是二线治疗。
在惊恐障碍、强迫症和社交恐怖治疗中,SSRls只是替代了三环抗抑郁药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位置,仍需与BZDs联用。
最近有人提出,SSRls联合BZDs有其合理性,因为这两类药物作用机制不同:BZDs激动GABA A受体,SSRls激动5-HT1A受体,故BZDs联合SSRls是治疗多数焦虑障碍的有效方法。
此时BZDs应定时用药,而不是必要时用药。
在SSRI起效后,BZDs可逐渐撤药。
从原理上看,中枢神经系统有1/3的是γ-氨基丁酸(GABA)神经元,GABA通过激动GABA A受体降低觉醒性。
GABA A受体含有α、β、γ、δ和ρ共5个亚基,每个亚基含有4个跨膜区,分子中心部位形成Cl-通道。
不同亚基上有不同药物的结合位点。
当GABA A受体激活时,通道打开,Cl-流人,细胞膜电位的外正内负状态更加明显,此时称为膜超级化,当膜超级化时,去极化更困难,神经元更难以兴奋,倾向抑制。
在α与β亚单位界面上有一个GABA结合点(一个GABA A受体上有2个GABA结合点),在α和γ亚单位界面上有苯二氮卓结合点(一个GABA A受体上有一个苯二氮卓结合点),即苯二氮卓(BZDs)受体。
神经成像研究表明,惊恐障碍病人的皮质和皮质下苯二氮卓受体结合下降。
导致GABA 能下降,觉醒增加,易感焦虑。
BZDs通过激动苯二氮卓受体而打开GABA A受体上的Cl-通道,Cl-流人神经元,细胞膜超级化,使去极化更困难,点燃率下降,该效应在海马和杏仁核可抗焦虑。
(一)惊恐障碍1.急性期治疗:阿普唑仑的惊恐有效率为65%-85%(记作3/4),与三环抗抑郁药相当,但起效快,45~90分钟起效。
缺点是作用持续时间短(4~6小时),停药后易发生反跳和复发。
一、苯二氮卓类苯二氮卓类副作用和成隐性较巴比妥类小,为镇静、催眠、抗焦虑的首选药。
作用机制:与中枢苯二氮卓受体结合苯二氮卓类发展1960年,氯氮卓首先用于临床。
进一步研究发现氯氮卓的脒基及N上的氧非活性必须,得到地西泮。
构效关系:7位吸电子取代活性增强(如硝西泮)1位脱甲基,3位氧化,仍有活性。
如奥沙西泮、劳拉西泮,副作用小在苯并二氮卓环的1,2位上并合三唑环,增加药物对代谢稳定性,并提高与受体亲合力,活性增强。
国家特殊管理精神药品根据成瘾性依赖性分类:精I 、精II。
除三唑仑属于精I,其余均为精II (包括其他类的唑吡坦)硝西泮:催眠、抗焦虑、抗惊厥氯硝西泮:抗惊厥作用强氟西泮:治疗因焦虑所致失眠劳拉西泮三唑仑地西泮Diazepam(精II)化学名为 1-甲基-5-苯基-7-氯-1,3-二氢-2H-1,4-苯并二氮杂-2-酮。
又名安定。
结构特点:以1,4-苯并二氮杂为母体(卓环为7元环),5位有苯基,7位有氯。
艾司唑仑、阿普唑仑的结构特点是1,2位并和五元的三唑环理化性质:遇酸碱受热,可水解开环失效易水解:1,2位或4,5位间开环平行进行4,5位间开环为可逆性水解,不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用途:失眠、抗焦虑、抗癫痫代谢N上去甲基、3位羟基化代谢物仍有活性奥沙西泮奥沙西泮(精Ⅱ)化学名:5-苯基 -3-羟基 -7-氯-1,3-二氢-2H-1,4-苯并二氮杂-2- 酮结构特点:是地西泮的活性代谢产物。
C 一 3 位为手性中心,右旋强于左旋,临床使用消旋体。
理化性质:鉴别:本品在酸性溶液中加热水解,生成芳伯胺,经重氮化反应与β-奈酚偶合,生成橙色的偶氮化合物,放置后色渐变深。
可用此反应与1-位甲基取代的苯二氮卓药物区别。
临床用途:奥沙西泮的作用与地西泮相似,但较弱。
副作用很轻。
一、巴比妥类及其类似物巴比妥类的基本结构丙二酸酯与脲的环状酰脲衍生物特点:5位双取代,增加脂溶性、降低酸性,产生活性。
有成瘾性,戒断症状,部分属于国家特殊管理的二类精神药品(精II)苯巴比妥(精II)化学名: 5-乙基-5-苯基-2,4,6 (1H,3H,5H)-嘧啶三酮母体巴比妥酸是彻底氢化的2,4,6-嘧啶三酮,在1,3,5位上有氢,5位上连有乙基和苯基理化性质:(1)弱酸性:难溶于水,互变异构,形成内酰亚胺式显酸性,可与碱成钠盐,溶于水(2)水解:酰脲结构易水解开环。
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苯二氮卓类药物是一类常用于治疗焦虑和睡眠障碍的药物。
它们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增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功能来发挥药效。
GABA是一种具有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化学物质,它通过与神经元的GABA受体结合,调节神经元的活动。
苯二氮卓类药物可以增强GABA受体对GABA的敏感性,促使其更有效地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产生镇静、抗焦虑和催眠的效果。
另外,苯二氮卓类药物还可以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其他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
例如,它们可能与多巴胺受体和5-羟色胺受体结合,影响这些神经递质的浓度和活动,进一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苯二氮卓类药物具有明显的镇静和催眠作用,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谨慎。
长期、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依赖性和药物滥用问题。
此外,由于苯二氮卓类药物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因此在饮酒、驾驶或操作机器等需要警觉性和集中注意力的活动中应谨慎使用。
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这类药物,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效果。
苯二氮䓬类具有使用安全、起效快、耐受性良好的特点。
目前,仍是使用最广泛的催眠药。
苯二氮䓬类药物可缩短入睡时间、减少觉醒时间和次数、增加总睡眠时间。
按药物的半衰期长短分为短效、中效、长效三类。
苯二氮䓬类药物可产生近似生理性睡眠。
治疗指数高,对呼吸影响小,安全范围大。
对肝药酶几乎无作用,不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
依赖症戒断症状较巴比妥类药物较轻。
(1)短效类(半衰期<12小时):如三唑仑、咪达唑仑(速眠安)、去甲羟安定、溴替唑仑等。
主要用于入睡困难和易醒。
(2)中效类(半衰期12~20小时):常用的有羟基安定、氯羟安定、舒乐安定、阿普唑仑(佳乐定)、氯氮卓(利眠宁)等,主要用于入睡困难。
(3)长效类(半衰期20~50小时):如安定、硝基安定、氯硝安定、氟基安定、氟硝安定等,对于早醒和惊醒后难以再入睡较有效。
苯二氮䓬类主要副作用有:(1)残留效应,即白天的残留效应是指药物夜间的催眠效应延长到第二天白天,产生了不良反应,如宿醉效应、头晕、嗜睡等。
(2)遗忘效应,是指在服药后不能记忆信息。
其遗忘程度与药物的血浆浓度有关,即药物剂量越大,血中浓度也越高,遗忘也越严重。
(3)停药效应,即苯二氮䓬类药物最常见的停药反应是反跳性失眠。
反跳性失眠是一种睡眠紊乱,指在开始停药后1-2个晚上失眠症状比治疗前还要严重,常见于服用比较短效的药物停药后。
建议在用药时从产生疗效的最小剂量开始,并且在停药时逐渐减量。
(4)成瘾性,即药物依赖主要有两方面:一、心理依赖和躯体依赖。
苯二氮䓬类药物可以产生药物依赖,主要由于:失眠→苯二氮䓬类药物治疗→出现反跳性失眠→需要继续药物治疗→产生耐受性→需要加大药物剂量治疗→出现药物依赖→无法终止治疗。
这些副作用在短效的苯二氮䓬类药物中最易出现;二、长效苯二氮䓬类药物则显效慢,其抑制呼吸作用与白日残留作用较强。
为避免以上的不良反应发生,目前主张以最小有效剂量、短期间断性使用来达到满意的睡眠。
苯二氮卓类药物的用途苯二氮卓类药物(Benzodiazepines)是一类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常用于治疗焦虑症、失眠症、癫痫、肌肉痉挛和酒精戒断综合征等疾病。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些药物的用途和性质。
首先,苯二氮卓类药物是一类镇静催眠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焦虑症。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患者常常感到持续的内心不安、无法控制的担忧和恐惧,影响到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苯二氮卓类药物通过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有助于缓解焦虑症状,提升患者的心理状态。
除了焦虑症,苯二氮卓类药物也常被用于治疗失眠症。
失眠症是指难以入睡或无法维持足够的睡眠时间,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这些药物通常通过增加脑中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效应,减少大脑的兴奋性,从而提供催眠作用,帮助患者入睡和维持睡眠。
苯二氮卓类药物还被广泛用于治疗癫痫(epilepsy)。
癫痫是一种由脑部异常放电引起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突然发作的抽搐、意识障碍和其他神经系统症状。
这些药物通过增加GABA介导的抑制性递质的效应,减少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从而改善或控制癫痫发作。
肌肉痉挛是一种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肌肉无意识收缩和痉挛,常常导致剧烈疼痛和运动障碍。
苯二氮卓类药物在这种情况下常常被用来作为镇痛药物和肌肉松弛剂。
这些药物通过增加GABA的效应,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缓解肌肉痉挛和相关症状。
此外,苯二氮卓类药物还可用于酒精戒断综合征的治疗。
酒精戒断综合征是酗酒者在停止或减少酒精摄入后,由于身体对酒精的依赖而导致的生理和心理症状的复杂综合症。
这些药物通过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帮助控制戒断症状,提供舒适的戒酒环境,并减少复发率。
苯二氮卓类药物具有高效、快速的起效作用和较长的作用持久时间,因此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然而,长期使用或过量使用这些药物可能会导致依赖性和药物滥用的问题。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医嘱,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减量逐渐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