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细胞》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3.55 KB
- 文档页数:6
《植物细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3.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关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a.这张图片中的是什么细胞?它们有什么相同点?b.它们有什么不同点?c.你知道这些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吗?d.你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类似的细胞结构吗?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扩展学生对细胞的认识。
Step 2 学习新知识1.教师通过PPT和实验器材向学生介绍和演示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a.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壁、质膜、细胞质、叶绿体、细胞核、细胞器。
b.植物细胞的功能: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储存、分泌等。
2.教师让学生观察实验器材中的植物细胞切片,并进行标注。
4.教师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异同之处,进一步加深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Step 3 拓展应用1.教师组织学生观察一张有不同细胞的图片,在图片上标上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并让学生分析细胞的异同点。
2.教师提供一个情景,让学生团队合作,设计一种新型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并用画图纸和磁带展示。
学生团队之间进行评选,评选出最具创造性和实用性的细胞设计方案。
Step 4 小结和展示1.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梳理和总结所学知识点。
2.学生展示他们设计的新型细胞结构和功能,教师给予评价和建议。
3.学生自评和互评。
Step 5 课堂延伸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画出植物细胞的平面结构图,并标上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2.教师推荐一些阅读材料或视频资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细胞的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植物细胞高中化学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细胞的组成及结构;
2.掌握植物细胞的功能及其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3.认识到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之间的异同点。
教学内容:
一、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 细胞壁
2. 细胞膜
3. 质壁
4. 线粒体
5. 叶绿体
6. 液泡
7. 核糖体
8. 液泡
9. 高尔基体
10. 质膜
二、植物细胞的功能
1. 细胞壁的作用
2. 细胞膜的作用
3. 质壁的作用
4. 线粒体的作用
5. 叶绿体的作用
6. 液泡的功能
7. 核糖体的作用
8. 液泡的作用
9. 高尔基体的作用
10. 质膜的功能
三、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异同点
1. 相同点:都是细胞基本单位;
2. 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
教学方法:
1. 讲解:讲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和与动物细胞的异同点;
2. 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使用显微镜观察不同部位的细胞结构;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细胞结构的填空练习,加深对植物细胞的理解。
教学评价:
1. 课堂小测:进行一次简单的选择题测验,检验学生对植物细胞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让学生根据实验观察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
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独立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植物细胞在不同植物体系中的特殊结构及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植物细胞》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识别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说出这些结构的主要功能。
-尝试制作临时装片,并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
2. 能力目标-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练习使用显微镜,提高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体会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识别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制作临时装片并观察植物细胞。
2. 教学难点-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和技巧。
-准确识别植物细胞的各种结构。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各种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由什么构成的?-引出课题:植物细胞。
2. 讲授新课-细胞的发现:介绍细胞的发现历史,让学生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利用图片和模型展示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
-讲解每个结构的功能,如细胞壁的支持和保护作用、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遗传控制中心等。
-制作临时装片:-介绍实验目的、材料和用具。
-讲解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取、展、盖、染、吸。
-强调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避免产生气泡、正确使用染色剂等。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4. 观察与讨论-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识别植物细胞的各个结构。
-小组讨论观察到的结果,交流实验中的体会和问题。
5. 总结归纳-请学生代表总结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教师进行补充和强调,巩固所学知识。
6. 布置作业-完成实验报告。
-思考: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哪些异同点?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植物细胞的结构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掌握了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和显微镜的使用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植物细胞》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植物细胞》是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新课标要求学生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并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针对细胞这样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和思考使学生主动建构细胞结构, 全面掌握细胞的基本知识, 加深学生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理解, 力图让学生从枯燥的文字中摆脱出来。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
3.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4.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能力目标1.通过练习制作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以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
2.学会画细胞结构简图,以提高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学生体会“胆大心细”是顺利实验的必备素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2)建构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教学难点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
四、教学特色1.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
即制作微课课前发布到学生的网络平台上, 使学生有目的的进行学习,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对教材进行了处理, 选择多种植物材料进行观察, 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进行实验对照。
3制作植物细胞模型, 使微观的生命世界变宏观, 形象逼真。
4.利用iPad摄像头(数字显微镜)将观察到的植物细胞在屏幕上展示。
五、教学思路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倡导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 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 养成科学思维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本节课以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来增加感性认识,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使每个同学都能按要求制作临时装片, 并在学生初步具备使用显微镜技能的基础上, 进一步熟练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结构、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第二节植物细胞》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生物七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2)教师结合具体实例,讲解植物细胞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例如,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是生命活动的场所;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液泡中含有细胞液,与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有关;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 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1)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①准备: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②取材: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将其放在载玻片上的清水中展平。
③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避免出现气泡。
④染色: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2)教师强调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取材要薄而透明、盖片时要避免出现气泡等。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为后续的实验操作做好准备。
三、实验操作(40 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 学生制作完成后,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寻找植物细胞,并识别植物细胞的各部分结构。
3. 教师选取几个制作较好的临时装片,通过显微镜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全班同学共同观察,并请学生指出植物细胞的各部分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制作临时装片和观察植物细胞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讨论与交流(10 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如何避免出现气泡?(2)如何区分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和气泡?(3)植物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分别有什么功能?2. 学生分组讨论,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植物细胞》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植物细胞教学目标:1.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能够识别和描述植物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
3.掌握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教学内容:1.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质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液泡。
2.植物细胞的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合成物质、储存物质、物质运输。
教学准备:1.幻灯片或黑板,用于展示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实验材料,如显微镜和玫瑰叶片切片,用于观察植物细胞。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引起学生对植物细胞的兴趣,例如提问:“你知道植物由什么组成吗?”2.给学生展示一些植物细胞的图像,并引导他们思考这些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讲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5分钟):1.使用幻灯片或黑板,向学生展示植物细胞的结构图,并解释每个部分的功能。
例如,细胞壁提供支持和保护,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等。
2.与学生一起讨论植物细胞的功能,以加深他们对植物细胞的理解。
进行显微镜实验(20分钟):1.分发显微镜和玫瑰叶片切片给学生。
2.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玫瑰叶片切片中的植物细胞。
3.帮助学生识别和描述细胞的各个部分,并与之前讲解的植物细胞结构进行对比。
概括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10分钟):1.回顾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与植物细胞进行对比。
2.引导学生总结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例如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
3.关注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的差异,并讨论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
小结和评价(5分钟):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跟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让他们自行描述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提供一个简单的评价问题,以检查学生对植物细胞的理解程度。
拓展活动(5分钟):1.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拓展活动,例如进一步探索其他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或比较不同植物细胞之间的差异。
植物细胞教学设计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它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并利用这些物质进行生长和繁殖。
教学植物细胞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以下是一个关于植物细胞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掌握植物细胞特有的器官和细胞器的名称和功能。
3.能够观察和描述植物细胞的形态特征。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过程:引入:教师可以用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你知道造成植物和动物的差异吗?为什么有的动物可以移动而植物不能?”导入:教师出示一张含有植物细胞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细胞形态,并询问学生对图中细胞的观察结果。
例如:“你们观察到了什么?请描述一下你们看到的细胞的形态。
”知识传授:1.教师向学生解释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等。
2.教师逐一介绍每个细胞器的名称和功能,并结合图示和实物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实验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差异,加深对植物细胞的认识。
活动一:制作植物细胞模型学生使用塑料泡沫球作为细胞核,使用彩笔标明核仁,使用绿色面粉或绿色水果糖标明叶绿体,并在泡沫球上使用白色胶布表示细胞膜和细胞壁。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察,添加其他细胞器的标示。
活动二:观察植物细胞的多样性教师将不同植物的植物细胞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让学生通过观察细胞形态的差异来了解植物细胞的多样性。
实践应用:教师引导学生对植物细胞的应用进行探究。
比如,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可以用来呼吸,也可以用来制备较为精细的化学品。
学生可以进行相关的实验或研究,了解植物细胞在环境保护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进行概括和总结。
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共同总结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拓展延伸:教师布置一些关于植物细胞的拓展性作业,如写一篇小论文或制作海报,深入研究和发现与植物细胞相关的知识。
植物细胞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能够观察、描述和比较不同类型的植物细胞。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植物细胞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异同点。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投影仪、实验室显微镜、植物细胞切片、幻灯片。
2.教材资料:教科书、参考书籍和相关网络资源。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一些植物细胞的显微照片,引起学生对植物细胞的兴趣,并提问:“你们知道植物细胞有哪些特点和功能吗?”2.探究(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份植物细胞切片和显微镜。
学生通过实验室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并记录所观察到的内容。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植物细胞有哪些主要结构?它们分别有什么功能?3.理论总结(15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向学生介绍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学生可以在笔记本上做一些重要内容的记录。
4.比较与讨论(15分钟):教师提问:“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列出各自的观点。
之后,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他们的观点,并引导学生理解细胞结构的多样性。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实验(2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动物细胞切片并引导学生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异同点。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室显微镜观察和比较两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可以将观察结果记录在笔记本上。
6.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回答学生关于植物细胞的提问,并强调植物细胞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五、教学反思:这个教学设计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对比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异同点,学生可以加深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并培养对植物细胞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这个教学设计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植物细胞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阐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基本结构。
过程与方法:1、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2、练习画植物细胞结构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操作、仔细观察的实验习惯。
2、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教学难点:规范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同学们,首先请欣赏一段视频(播放视频),视频中展示了这么多美丽的植物,它们形态各异,却有着共同的结构组成——细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植物细胞》,揭开植物细胞的神秘面纱。
二、出示学习目标请大家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老师板书课题)三、学习新知(一)玻片标本的类型师:上节课我们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萌萌同学想看看菠菜的细胞是什么样,她把一片菠菜叶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规范操作显微镜后却看不见菠菜的细胞。
她为什么没有观察到细胞呢?怎样才能观察到细胞呢?请大家自学教材42页,思考并回答导学案上学习任务一的第1个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举手回答)问题1:被观察的材料要,光线才能穿过材料,我们才能看清物像。
生:薄而透明。
师:对!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对所观察的材料进行处理,制成玻片标本,然后进行观察。
制作玻片标本需要用到载玻片和盖玻片。
(展示载玻片,盖玻片并介绍其作用)那么玻片标本的类型有哪些呢?请大家自学教材42页完成导学案上学习任务一的第2题。
(板书:玻片标本的类型)(挑学生回答)问题2:常用的玻片标本有哪些类型?生: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切片、涂片、装片。
(板书)师:多媒体展示切片、涂片、装片的图片标本,让学生了解其类型,并简要介绍三种玻片标本的制作方法,。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教师补充:有的生物非常微小,也可以直接做成装片)。
动物细胞植物细胞教案【篇一:动物细胞教案】2014- 2015-1 七年级生物【篇二:《植物细胞》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七上生物教案)】第二节植物细胞【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会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和技能。
在活动中学习与人合作,提高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初步学会画细胞结构图。
能力目标练习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1、制作临时装片,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3、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用课件番茄、洋葱、黄瓜、黑藻等;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解剖针、纱布、清水、碘液。
【教学过程】新授教学过程设计:装片。
2、观察临时装片。
学生学习临时装片制作方法对于用显微镜观察并针对一些问题思考回答。
的生物材料有什么特别要3、重复练习制作、观察临时装(1)为什么要擦载玻片和盖求?片(或组间交换不同材料制成的玻片?临时装片进行观察)(2)滴多少水合适?需要要把生物材料制成玻片标本才方便用显微镜观察。
上节课我们在练习使用显微分析讨论植物细胞基本结构。
(3)怎么取洋葱鳞片叶表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生物图的科学画法。
皮?(4)为什么用解剖针展平材今天我们学习临时装片的制料?作并通过显微镜对植物细胞(5)为什么盖盖玻片要这样进行观察。
(板书:实验观小心做?察植物细胞1、制作临时装片)临时装片是用撕取或挑取的新鲜生物材料制成的玻片标本,它不能保存,只能当时玻片标本的另外两种:切片和涂(6)为什么要给材料染上片。
色?作业:就课上所画植物细胞草(7)怎么做才能给材料染图,依据科学画法,请大家修改色?后交上,进行展览。
(8)是不是所有的材料都需进行观察使用。
要染色?教师在实物投影下演示临时(9)或者还有其他更快更直装片的制作。
《植物细胞》教学设计(第1课时)北京市上地实验学校王红庚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玻片标本的基本类型。
2.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二)能力目标1.学习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验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交流制作体会。
2.根据自己观察,客观真实地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二、教学重点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三、教学难点规范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四、教学准备1.洋葱鳞片叶,清水,稀碘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绘图纸、铅笔。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大家好!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显微镜结构和如何使用显微镜,利用显微镜走进了微观世界,通过观察了永久装片,我们看到了细胞。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个装片去观察一下活的细胞呢?【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玻片标本的类型1.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光学显微镜的原理。
在使用显微镜观察之前,我们先要进行对光,其目的是使外界光线通过反光镜的折射,穿过通光孔,到达物镜和目镜,最终我们才能看到放大的标本。
2.在学习完显微镜之后,我经常看到有的同学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手指放在载物台上,想看看自己放大的指纹。
还有的同学在载物台上放上一张纸,想看看上面的字是否能被放大。
甚至有的同学从头上拔下一根头发来想看看头发的显微结构。
但是,他们都没有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结果,这是为什么呢?3.有的同学说,这些材料都太厚。
确实如此,如果我们观察的材料太厚了,光路就无法通过了。
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样的生物材料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呢?有的同学会说,实验材料一定要薄。
那么要薄到什么程度?我们观察的生物材料一定要薄到透光才行,所以我们一定要对所观察的实验材料进行处理。
装片:将能透过光线的标本直接放在载玻片上制成。
切片:将标本切成薄而透明的切片。
涂片:将液体标本涂在玻片上制成涂片。
植物细胞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植物细胞?一节的内容。
由于?植物细胞?一节的教学内容较多,因此,安排2个课时,第1节课讲了玻片标本的分类和植物细胞的根本构造。
第2 课时就是“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学生分析】前面讲了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使用显微镜的技能。
在此根底上,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构造。
还学习了植物细胞的根本构造,所以操作和观察应该不会感到特别的困难。
只是在学习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会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根本方法。
2、说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根本构造。
能力目标:1、能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2、练习画植物细胞构造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操作、仔细观察的实验习惯。
2、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根本方法。
2、练习画植物细胞构造图。
【教学难点】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根本方法。
【教学准备】1、材料工具:显微镜、洋葱鳞片叶、清水、碘液、镊子、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解剖针。
2、小教师培训:课前对四名学生进展单独教学,并教会他们如何指导其他学生。
【教学策略】在学生初步掌握显微镜的操作、使用的根底上,抓住学生想要观察微小细胞的欲望,引入新课,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教师以讲解、演示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并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技巧,注意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几个主要操作环节的教学,在实验过程中加以指导,并让课前培训的小教师及时指导,使绝大局部的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和实验观察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高。
对学习过程进展形成性评价。
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对照观察到的细胞画简图。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
【学习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内合作探究动手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练习画细胞构造简图。
《植物细胞》教学设计(第1课时)北京市上地实验学校王红庚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玻片标本的基本类型。
2.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二)能力目标1.学习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验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交流制作体会。
2.根据自己观察,客观真实地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二、教学重点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三、教学难点规范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四、教学准备1.洋葱鳞片叶,清水,稀碘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绘图纸、铅笔。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大家好!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显微镜结构和如何使用显微镜,利用显微镜走进了微观世界,通过观察了永久装片,我们看到了细胞。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个装片去观察一下活的细胞呢?【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玻片标本的类型1.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光学显微镜的原理。
在使用显微镜观察之前,我们先要进行对光,其目的是使外界光线通过反光镜的折射,穿过通光孔,到达物镜和目镜,最终我们才能看到放大的标本。
2.在学习完显微镜之后,我经常看到有的同学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手指放在载物台上,想看看自己放大的指纹。
还有的同学在载物台上放上一张纸,想看看上面的字是否能被放大。
甚至有的同学从头上拔下一根头发来想看看头发的显微结构。
但是,他们都没有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结果,这是为什么呢?3.有的同学说,这些材料都太厚。
确实如此,如果我们观察的材料太厚了,光路就无法通过了。
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样的生物材料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呢?有的同学会说,实验材料一定要薄。
那么要薄到什么程度?我们观察的生物材料一定要薄到透光才行,所以我们一定要对所观察的实验材料进行处理。
装片:将能透过光线的标本直接放在载玻片上制成。
切片:将标本切成薄而透明的切片。
涂片:将液体标本涂在玻片上制成涂片。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际感性认识出发,理解显微镜工作原理。
(三)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1.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临时装片的制作(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制作)。
我们今天制作的临时装片名称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我们选择的实验材料是洋葱鳞片叶。
所谓临时装片,就是现场制作,制作完成后马上可以进行观察的装片,不宜长久保存,它是相对于永久装片而言的。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任务。
2.教师介绍实验用具(教师边讲解边演示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第一步:我们要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一手拿着载玻片的两端,另一只手用纱布沿着一个方向擦拭。
在擦拭盖玻片时,因为其非常薄,所以要注意在擦拭的时候,手不要用力过猛,小心不要把它弄碎!擦拭的目的是为了后期在观察装片时能够更加清晰。
第二步: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当然,一定要注意“一滴水”的量,既不要太多,也不能太少。
水太少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过多实验材料容易漂浮移动,另外,水溢出会弄湿载物台,甚至会污染物镜。
第三步:取材。
我们今天选取的材料是洋葱鳞片叶。
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制作临时装片的材料,(低头操作,小镜头)紫色的一面为外表皮,另一面为内表皮。
从它的内表皮上非常容易撕取薄而透光的一层表皮组织,我们用刀片在洋葱内表皮上划一个方形,边长大约5 mm左右,用镊子从一角上把中间的一小块薄薄的内表皮撕下,这个就是我们要观察的内表皮细胞了。
它只有薄薄一层细胞,非常便于观察。
第四步:把撕下的内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注意:因为洋葱内表皮表面有一层蜡质,为了防止产生气泡,一定将整个内表皮都浸润在水滴中,再用镊子把它展平,保证我们观察到的是一层细胞。
第五步: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同学们你们想一想: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加盖玻片呢?因为我们的载玻片上有水,加盖玻片时候可以防止液体污染物镜,同时也可以使焦距聚焦在一个平面上。
【设计意图】学生边学边做,减低学习难度,易于保持兴趣。
(四)观察未经染色的植物细胞1.此时,我们将初步制作完成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一下。
取显微镜,对光,将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进行观察。
2.同学们请看,此时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洋葱表皮细胞的轮廓了,我们看到的每一个“小格子”就是一个洋葱表皮细胞,是不是一个挨着一个,非常的紧密?但是现在我们还不能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的内部结构,所以还可以对细胞进行染色,以便于我们更好地观察细胞。
【设计意图】观察未经染色的植物细胞,便于与染过色的植物细胞进行对比。
(五)染色观察1.教师边讲解边演示临时装片的染色方法。
第六步:用吸管吸取少量的稀碘液,滴加在盖玻片的一端。
第七步: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反复多次,直至标本被染色为止。
用吸水纸另一侧吸引,可以使标本快速,均匀地被染色。
2.现在,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就制作完成了,我们赶紧到镜下去观察一下吧。
将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低倍镜下找到细胞,换高倍镜进行观察。
3.和前面没有染色的细胞对比一下,你们观察到什么不一样了吗?同学们都发现了在细胞内部有一个被染成深色的部位,那就是细胞核 (指一下细胞核)。
染色能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的内部结构。
制作成功的临时装片,应该是只有一层细胞,干净、清晰、染色均匀、没有气泡干扰观察。
(六)小结让我们再简单回忆一下刚才的实验步骤,可以概括为7个字。
第一步:擦,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第二步:滴,在载玻片中央滴加一滴清水。
第三步:取,从洋葱内表皮上撕取5 mm左右一薄层细胞。
第四步:展,用镊子将水滴中的片内表皮展平。
第五步:盖,用镊子夹住盖玻片,使它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玻片。
第六步:染,吸取少量稀碘液,滴加一滴在盖玻片的一侧染色。
第七步:吸,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取,直至标本染色为止。
大家在制作装片时,记住擦、滴、取、展、盖、染、吸这7个步骤,再注意操作时的一些细节,就可以制作装片了。
【设计意图】便于学生记忆掌握。
(七)实验中问题的分析与解决1.由于同学们是刚开始学习制作临时装片,所以很多同学在制作的临时装片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有的同学制作的洋葱内表皮临时装片,在镜下观察时发现了许多大大小小边缘呈黑色的圆圈,用镊子在盖玻片上压一压,这些圆圈还能移动,(放动画)他们是什么呢?有同学猜测出他们就是气泡。
有可能是什么原因使这位同学制作的临时装片出现了气泡,影响了观察呢?有可能在第五步,盖盖玻片时,没有按照正规的操作要求,先让盖玻片一端接触水滴,然后在缓缓地放下盖玻片。
盖玻片没有接触水滴,或是盖玻片放的太急了,都有可能出现气泡。
2.我们再来看,这位同学制作的临时装片又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们不难发现,这位同学制作的装片有几层细胞叠加在一起了,那这又是哪步操作不正确导致的呢?有可能是在取材后没能将它展平导致的。
3.再看这位同学制作的装片,怎么细胞轮廓这么不清晰,洋葱表皮和盖玻片、载玻片之间形成很多空隙,不利于观察。
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他没有滴加清水,滴加清水过少,也会出现这种效果。
4.我们看,这是一位同学制作的临时装片,在盖玻片旁边到处都是清水,再滴加稀碘液之后,更是满载玻片上都是水,染液也不能被吸水纸顺利吸引。
所以掌握好滴加清水的量还是很重要的,能够把实验材料完全浸润的一滴水就刚刚好。
5.由此可见,我们每一步的操作都很重要,都决定了我们最后制作的临时装片是否能成功。
经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同学们都已经基本掌握了制作和观察临时装片的方法。
同学们,学习制作临时装片,这是初中阶段同学们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只有我们掌握了这项技能,才能更好地观察、了解微观世界,更好地认识细胞。
相信同学们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努力,一定会制作出干净、清晰的临时装片。
(八)练习绘制细胞图下面我们以洋葱内表皮细胞为例,来学习生物绘图的方法,掌握了正确的生物绘图方法后,我们就可以绘制所观察到的细胞。
1.接下来我们要选定目标,在显微镜的视野内找到一个结构清晰的细胞。
2.生物绘图的原则就是真实,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什么就要用笔记录下什么,要符合实际,在此基础上布局要美观、整洁。
3.首先要选位、勾轮廓图:依据显微镜下看到的实际情况,在绘图纸中央偏左侧的位置上,用铅笔轻轻勾画出细胞的轮廓。
勾画轮廓的线条要一笔到位,不能来回的描画。
图的大小要适中。
各部分的比例要正确。
4.接下来绘图、注字:在勾好草图的基础上,用铅笔准确、清晰地绘出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图。
5.绘图时细胞的明暗部位应用“铅笔点”的疏密表示,细胞核的颜色深,我们就用密集的“铅笔点”来表示。
点点的时候,要让铅笔与绘图纸垂直,所点的点不能带“小尾巴”。
图画好后要注字,字要尽量注在右侧,用尺子引出水平的指示线,字应尽量上下对齐,最后在图的下方注上所画图的名称。
一张细胞结构图就绘制完成了。
六、板书设计1.利用显微镜观察生物材料,材料必须透光,使不同的材料透光的处理方法通常有三种:装片、切片、涂片。
2.制作临时装片:擦、滴、取、展、盖、染、吸。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