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除法的简便运算
- 格式:pptx
- 大小:600.62 KB
- 文档页数:18
四年级乘除法简便运算四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的简便计算》教案设计(苏教版)教案的设计要合理地组织教材,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的简便计算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8。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探索笔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的简便算法,掌握这种计算方法,并加深对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
2.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优化方法的意识,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说说什么是商不变性质?(强调?同时?、?相同的数?)。
导入: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可以使一些除法计算更简便,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种简便计算的方法。
二、自主探究,感悟规律出示例题:队鼓单价50元,王老师带了900元,可以买多少个?①引导学生观察被除数和除数都有什么特点?②想一想能不能使900÷50的笔算变得简单些,又使结果不变。
③根据学生讨论板书:在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各划去一个0。
④设问:被除数900末尾有两个0,为什么只划去1个0?如果把被除数末尾的两个0都划去行不行?2.出示:队号的单价降为40元,王老师带的钱可以买多少个,还剩多少元? ①教师巡视;②指名学生说,教师板演。
③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板演的算式,让学生讨论这里的?2?是几?④引导学生通过验算检验余数是?20?还是?2??3.模仿练习,巩固新知识。
完成练一练。
三、巩固发展,形成技能1.完成练习五第6题。
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五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五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
汇报时注意让学生比较商和余数的变化规律(特别注意余数的变化规律)。
4.完成练习五第10题。
(1)学生独立审题,说说解决第一个问题时可以先求什么?(2)解答第二个问题时需要先求出什么?四、全课小结,内化知识设问: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不懂的吗?五、作业:练习五第题以上是就爱阅读网为大家准备的四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的简便计算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数学除法扩大和缩小简便运算一、概述在四年级上册数学学习中,除法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除法的扩大和缩小运算是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进行除法运算的重要方法。
通过扩大和缩小运算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除法运算的技巧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二、除法的扩大和缩小简便运算1. 什么是除法的扩大和缩小简便运算除法的扩大和缩小简便运算是指在进行除法运算时,通过适当地扩大或缩小被除数和除数,使得运算更加简便和方便。
这种简便运算的目的是为了降低运算的难度,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2. 除法的扩大简便运算除法的扩大简便运算是指在进行除法运算时,可以将被除数扩大一定的倍数,同时将除数也扩大相应的倍数,以便简化运算的过程。
当进行100÷5的除法运算时,可以将100扩大为1000,同时将5扩大为50,这样可以更快速地进行计算并得出结果。
3. 除法的缩小简便运算除法的缩小简便运算是指在进行除法运算时,可以将被除数和除数缩小一定的倍数,以便简化运算的过程。
当进行320÷8的除法运算时,可以将320缩小为32,同时将8缩小为1,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得出最终的计算结果。
三、除法扩大和缩小简便运算的应用实例1. 应用实例一小明有360支铅笔,他想把这些铅笔平均分给4个同学,那么每个同学能得到多少支铅笔呢?解:可以将被除数360扩大为3600,同时将除数4扩大为40,然后进行计算:3600÷40=90,所以每个同学可以得到90支铅笔。
2. 应用实例二某商店共有9600支钢笔,如果要平均分给20所学校,每所学校能得到多少支钢笔?解:可以将被除数9600缩小为960,同时将除数20缩小为2,然后进行计算:960÷2=480,所以每所学校可以得到480支钢笔。
3. 应用实例三甲乙两个人分别得到的钱是xxx元和8400元,如果他们平分这笔钱,请问每人应该得到多少钱?解:可以将被除数xxx扩大为xxx,同时将除数2扩大为20,然后进行计算:xxx÷20=8400,所以每人应该得到8400元。
整数除法的简便运算一、除法性质1、同扩同缩商不变: A ÷ B =(A×C)÷(B×C)A ÷B =(A÷C)÷(B÷C)例题1、用简便方法计算(1)21000÷125 (2)110÷5 (3)44000÷125 (4)47700÷900练习1、用简便方法计算(1)130÷ 25 (2)230÷ 5 (3)7100÷125 (4)310÷125二、除法性质2、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成绩: A ÷ B ÷ C = A ÷ ( B × C ) 例题2、用简便方法计算(1)37500÷4÷25 (2)61000÷125÷8 (3) 31000÷8÷125 (4)630÷18÷5练习2、用简便方法计算(1)300÷25÷4 (2)6500÷8÷125 (3)960÷8÷4 (5)35200÷25÷4三、除法性质3、除法分配律: (A±B)÷C=A÷C±B÷C除法分配律逆运算:A÷C±B÷C=(A±B)÷C例题3、用简便方法计算(1)1615÷18+185÷18 (2)1875÷18 - 75÷18 (3)(99+88)÷11练习3、用简便方法计算(1)1576÷35+1924÷35 (2)76÷14 +63÷14 + 29÷14(3)158÷3-8÷3 (4) 35÷6+45÷6+67÷6+33÷6四、除法性质4、括号前是除号,去掉括号要变号: A ÷ ( B ÷ C ) = A ÷ B × CA ÷ (B ×C ) = A ÷ B÷ C 例题4、用简便方法计算(1)39÷(13÷3)(2) 36÷(12÷8)(3)108÷(36÷5)(1)178÷(178×4) (2)125÷(125×4)(3)76÷(76×2)练习4、用简便方法计算(1)72÷(24÷13)(2) 3366÷(33÷8)(3)54÷(27÷5)五、除法性质5、括号前是乘号,去掉括号不要变号 A × ( B ÷ C ) = A × B ÷ C 例题5、用简便方法计算(1)72×(43÷24)(2) 3366×(8÷33)(3)54×(75÷27)练习5、用简便方法计算(1)140×(11÷4)(2) 3366×(80÷11)(3)54×(25÷9)六、除法性质6、乘除混合:带着符号搬家例题6、用简便方法计算(1)503÷26×94×26÷94 (2) 327÷468×559÷327×468÷559(3)(88×32×96)÷(16×44×32)(4)(64×75×81)÷(32×25×27)练习6、用简便方法计算(1)(17×25×42)÷(5×7×34)(2)(91×48×75)÷(25×13×16)1、(1)108÷25 (2) 56÷7÷2 (3) 306÷5 (4) 12000÷1252、(1)314÷(314×8)(2) 39÷13 + 91÷13 (3)(6-2×2)÷23、(1)(156×43×68)÷(52×43×34)(2)176÷8 - 16÷84、(1)12÷7+14÷7+15÷7+32÷7+11÷7 (2)32000÷125÷85、(1)17÷8+19÷8+21÷8+23÷8 (2) 1000000÷64÷5÷25÷1256、(105×117×57×85)÷(17×19×3×5×7×9×11×13×15)1、(1)31000÷8÷125 (2)37500÷4÷25 (3)61000÷125÷82、(1)25÷13+14÷13 (2) 13÷9+5÷9 (3)31÷5+32÷5+33÷5+34÷53、(1)187÷12-63÷12-52÷12 (2)(12+24+36+48)÷6 (3)21÷5-6÷54、(1)562×397÷(281×397) (2) 45000÷(25×90) (3)5600÷(1400÷4)5、(1) 540÷(9×20)(2)4500÷(25×90)(3)5600÷(700÷4)6、(1)360×40÷60 (2)99×88÷33÷22 (3)27×8÷9 (4)1320×500÷250 (1)35×222÷111 (2)720×25÷90 (3)99×18÷33 (4) 360×40÷60。
四年级上册简便运算大全10000道25×42×4 68×125×8 4×39×254×25+16×25 4×25×16×25 36×99(25+15) ×4 (25×15)×4 49×49+49×5149×99+49 (68+32)×5 5×289×268+32×5 (125×25)×4 (125 + 17)×825×64×125 85×82 + 82×15 25×97 + 25×364×15-14×15 125×88 88×10287×99 + 87 79×25 + 25 76×101-76378 + 527 + 73 167 + 289 + 33 58 + 39 + 42 + 61 36×45+36×56-36 66×93+93×33+93 99 ×321000道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300÷125÷8=300÷(125×8)=300÷1000=0.3396-96-172-28 =(396-96)-(172+28)= 300-200 = 100125*24 = 125*8*3 = 1000*3 = 300026*15 = (20+6)*15 = 20*15 + 6*15 = 300+90 =39025*99*4 = 25*4*99 = 100*99 = 9900250*32 = 250*4*8 = 1000*8 = 8000(98+98+98+98)*25 = 4*98*25 = 4*25*98 = 100*98 = 9800 472*5*20 = 472*(5*20)= 472*100 = 47200125*(8+800)= 125*8+125*800 = 1000 + 100000 = 101000 129*38+38*872-38 = 38*(129+872-1)=38*1000=38000 18*8*125*5 = 18*5*(125*8)=90*1000 = 90001384-(450+384) = 1384-384-450 = 1000-450 = 55037*99 = 37*(100-1)= 37*100 - 37 = 3700-37=366382*98 = 82*(100-2)=8200- 164 = 8036202*28 = (200+2)*28 = 200*28+2*28 =5600+56 =5656 76*105 = 76*100 + 76*5 = 7600+380 = 798082*14+18*14 = 14*(82+18)=14*100=140069*99+69 = 69*(99+1)=69*100 = 690049×102-2×49 125×76×8 8.33-2.43-4.57103×32 6.7+2.63+4.3 41000÷8÷1255824÷8×(85-78)840÷28+70×1840乘13乘25 480除以32 120除以5除以438乘201 45乘97-7乘45 21乘41减2135乘22加35乘36+35乘22 44乘198 125乘25乘8乘40 95乘53加53 99乘125 45乘101减45138-43-57-381.498+3972.502-3993.63-45-55+1374.125×565.302×99+3026.145×89+145×21。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零的除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零的除法的简便计算》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基本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在除法运算中,当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零时,如何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方法,提高运算效率。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除法的运算规则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处理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零的除法问题时,可能会存在困惑,不知道如何下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帮助他们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零的除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运算效率。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零的除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采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展示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黑板,用于板书解题过程。
3.准备练习本,供学生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除法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例如:250÷50=?让学生尝试解答,并提问他们是如何解答的。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例题:360÷30=?480÷40=?500÷50=?让学生观察这些题目,并尝试解答。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例题,发现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零的除法运算规律。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总结出简便计算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进行解答。
•第六讲简算与巧算(3)除法里的巧算在整数除法中,有许多题目我们可以利用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简便运算,提高计算的速度与正确率,这儿给同学们介绍几种常见的速算方法。
一、除变连除。
当除数可以拆成两个因数相乘的形式时,可以变除法为连除,达到口算的目的。
如:560÷35=560÷7÷5=80÷5=161476÷18=1476÷2÷9=738÷9=8213156÷26=13156÷13÷2=1012÷2=506二、带号移动。
没有括号的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可以通过带符号移动,改变运算顺序,实现速算的目的。
如:7500÷4÷15=7500÷15÷4=500÷4=1252107×12÷7=2107÷7×12=301×12=3612三、添去号变号。
有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如果括号前面是除号,添、去括号,括号里的符号都要改变,从而达到局部凑整进行速算的目的。
如:4500÷25÷4=4500÷(25×4)=4500÷100=45(添括号) 4500÷(9×4)=4500÷9÷4=500÷4=125(去括号)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乘除混合运算,如果括号前是乘号,添括号或者去括号都不需要改变运算符号。
如:324×36÷9=324×(36÷9)=324×4=1296(添括号)48×(2700÷12)=48×2700÷12=48÷12×2700=4×2700=10800四、双扩或双缩。
也就是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当除数是15、25、35、45、125等数时,我们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达到速算的效果。
三一文库()/小学四年级〔小学四年级数学:除法的简便算法〕除法的简便运算主要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改写成除以这两个数的积,或者把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改写成除以积里的各个因素的简便算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掌握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增强使用简便算法择优意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上一位数,改写成除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或者把一个数除以两位数,改写成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的算理.2.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教学重点简便算法的算理.教学难点简便算法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口算2.板演三年级同学参加春季植树,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用两种方法解答).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答:每组有15人.答:每组有15人.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解法结果相同,我们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教师明确: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教师提问:哪种算法简便,为什么?(第二种解法,即两个除数相乘得6,用90除以6比较简便.)教师明确:我们可以利用上面的规律,有时把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改写成除以两个一位数的积,这样计算起来比较简便.(板书课题:除法的简便算法)二、学习新课.(一)教学例3:1.组织学生讨论:(1)这道连除法题依次计算你觉得怎样?容易口算吗?(2)怎样计算比较简便,你是怎样想的?这道连除法题如果依次计算,不容易口算出结果,如果把两个数相乘,正好得30,是一个整十数,一个数除以整十数,就可以很快地用口算得出结果.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教师质疑:怎样计算简便?为什么不改成?教师明确:当两个除数相乘得整十数时,可采用这种简便算法.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两题:由学生说出简便计算的过程和得数.(二)出示例4:教师谈话:有时我们可以把刚才总结的过程反过来用,也就是一个数除以两位数,可以改写成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1.组织学生讨论:(1)不容易口算,把除数分解成哪两个一位数进行连除?(2)先除以几,再除以几?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