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九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2年模拟题组)模拟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435.50 KB
- 文档页数:5
2020-2022北京初三二模历史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一、选择题1.(2022·北京顺义·二模)下图所示歌曲创作于建国初期,回忆的是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是()我的祖国电影《上甘岭》插曲……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D.抗美援朝战争2.(2022·北京石景山·二模)下面漫画创作于1949年,对这幅漫画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B.中国人民摆脱了被压迫和奴役的命运C.中国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D.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3.(2022·北京西城·二模)1953年毛泽东指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伟大的,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如果不打回三八线,前线仍在鸭绿江和图们江.沈阳、鞍山、抚顺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产。
”由此可知,抗美援朝战争A.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B.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C.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D.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4.(2022·北京丰台·二模)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其历史意义是A.粉碎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企图B.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C.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D.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5.(2022·北京门头沟·二模)魏巍所著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生动报道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舍生忘死的感人事迹,下列属于“最可爱的人”的是①邱少云②黄继光③董存瑞④焦裕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2022·北京房山·二模)2021年11月24日,电影《长津湖》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榜冠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拓展训练题组一、选择题1.很多朋友的名字叫“国庆”,因为他们出生在国庆节那一天,那么在这些叫“国庆”的朋友中,在2018年最大的应是多少周岁( )A.57B.66C.68D.692.“以重庆大足县龙水地区为例,土地改革让农民得到了渴望已久的、赖以生存的土地。
出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新政权的感激拥护、对美国的敌视心理……广大农民乐于参军支前,从而直接推动了战争向有利于我方的方向发展。
”以下说法不能在材料中体现的是( )A.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B.上述情景发生在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时期C.材料反映了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之间的关系D.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都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3.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6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42%,比历史最高年增长11.3%。
农业生产取得如此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生产迅速发展B.土地改革开展后,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C.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鼓舞作用D.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4.“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对联中的“当年曾分田”指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成为民众了解党和国家政策的风向标。
下列社论发表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是( )A.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B.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C.在十五大精神指引下胜利前进D.迎接新世纪的曙光二、非选择题6.某校准备编写校本教材《中华英豪——爱国人物传记》,初稿目录拟定如下:第一章铁血丹心铸忠魂——古代爱国篇第一节郑成功收复台湾第二节康熙组织雅克萨之战……第二章战火硝烟忆英烈——近代爱国篇第一节林则徐虎门销烟第二节戚继光抗倭第三节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第三章建设家园话豪杰——现代爱国篇第一节“最可爱的人”黄继光第二节“两弹元勋”邓稼先……请你帮助完成下列任务:(1)在初稿目录中,由于编者的粗心出现了一处错误。
【历史】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村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模式)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建设规模太大的重工业企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企业,苏联仅用12年时间红完成了资本主又国家花了50年到100年时完成的工业化任务,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徳国……由此,有苏联学者认为计划经济体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不容否定。
——摘编自华师大点《中国历史》(1)请写出“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
(2)你同意材料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
(2)答案一判断:同意。
理由: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并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德国,维护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立和尊严。
由此可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功不可没,不容否定。
答案二判断:不同意。
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在当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固有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如党政不分、农轻重比例失调、生产力受阻等,并且这些弊端在这种体制内愈发变得不可调和,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
(2)此题答案不唯一,若是同意可围绕斯大林模式的成就及积极意义进行分析,若是不同意可围绕斯大林模式的消极影响进行分析即可。
如可以判断同意。
理由是: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并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德国,维护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立和尊严。
由此可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功不可没,不容否定。
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答案)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1)两幅图共同反映哪一历史事件?(2)对工商业改造的形式是什么?(3)谈谈你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
【答案】(1)三大改造。
(2)公私合营。
(3)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解析】【分析】【详解】(1)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幅图共同反映的事件是三大改造;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公有制经济已经取代私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
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使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下,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为我国社会生产力开辟了迅速发展的道路。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已经建立起来。
同时,农业基本建设和运输建设都取得很大成就,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主题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题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2018江苏南京,12,1分)下面邮票纪念的事件是( )A.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B.封建土地制度的摧毁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答案 A 该题以邮票为切入点,考查新中国历史巨变。
据邮票上的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可知,该邮票纪念的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故选A项。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动于1958年。
B、C、D三项不符合图片反映的史实,应排除。
2.(2018辽宁沈阳,6,2分)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接着,受检阅部队以海军的两个排为前导,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依次通过主席台,空军14架飞机在会场上空飞行受阅。
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史实是( )A.开国大典B.抗美援朝C.土地改革D.三大改造答案 A 根据材料中的“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天安门广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等关键信息可以判断这一史实是开国大典。
抗美援朝发生在1950—1953年,土地改革发生在1950—1952年,三大改造的时间是1953—1956年,这三个事件的时间都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
故选A。
3.(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9,1分)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会议的内容( )A.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B.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C.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D.将北平改名为北京答案 A 本题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
A项属于开国大典的内容;B、C、D三项属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
4.(2017广东,14,3分)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历史】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笫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1)根据材料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1)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2)【示例】观点一:科学技术(研究)与生产相结合促进生产迅速(快速)发展论述: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
(史实1)美国福特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史实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研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逻辑论证)综上所述,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有机结合,科技变成强大的生产力,大大促进生产的发展,推动社会前进(进步)。
观点二: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论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瓦特改良蒸汽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史实1)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史实2)工业革命时期,大量的发明创造,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结论:综上所述,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观点三: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两次科技革命的发明都可以作为例子论证。
【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的“现代炸药,他的发明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广泛运用;汽油内燃机,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
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可以概括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本题答案不唯一。
根据材料可以提炼出不同的观点,围绕观点组织材料进行论述,最后得出结论。
主题十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安徽)如表为新中国成立后安徽某县水稻种植面积、总产、单产统计表。
该表数据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A )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安徽)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两者的共同作用是( C )A.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B.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C.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D.实现了土地公有的目标一、单项选择1.(池州模拟)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
下列图片所示内容属于本次会议上决定的是( B )A.中国共产党党旗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蚌埠新城实验学校模拟)1949年9月,毛泽东说:“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毛泽东意在强调中国( C )A.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B.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C.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D.由君主专制到人民做主3.(合肥寿春中学模拟)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中南海正式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这意味着( B )A.西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B.中国大陆获得了领土统一C.废除了西藏封建土地制度D.西藏自治区的正式成立4.(阜阳实验中学模拟)1949年后,新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下列史事与评价对应正确的是( B )5.(阜阳九中模拟)有一场战争,人们认为它确立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军事强国和亚洲革命中心的地位。
它还建立了中国作为一个令人敬畏的对手的军事威信,在以后的几十年中,这一威信始终不坠。
这场战争的胜利对中国的国际意义在于( D )A.有利于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B.推动了中国外交新局面的出现C.促进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D.为国内建设提供有利的国际环境6.(安庆十四中模拟)“没有这场深刻的社会大变动,不把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从长期的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中国的民主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是根本谈不上的。
四川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练习题一、选择题1.(2022·四川·模拟预测)历史解释是在史事的叙述和理解的基础上,对历史事物进行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
下列对新中国成立的表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在首都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典礼B.典礼上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C.毛泽东在典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D.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执政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2.(2022·四川内江·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校考一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这个“新纪元”是()①国家独立自主①人民当家作主①现代化强国①社会主义国家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3.(2022·四川成都·模拟预测)关于下列两幅图片内容的内在联系论述最准确的是A.西藏的和平解放使祖国实现了统一B.新中国的成立是西藏和平解放的重要前提C.新中国成立标志着西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D.西藏的和平解放使百万农奴翻身做了主人4.(2022·四川自贡·统考模拟预测)下图所示事件的重大意义是A.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B.第一次反抗外来侵略的伟大胜利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D.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5.(2022·四川凉山·统考模拟预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下面关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叙述正确的是()①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①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①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①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A.①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6.(2022·四川内江·校考二模)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A.南京的解放B.新中国的成立C.北平的和平解放D.西藏的和平解放7.(2022·四川广元·统考中考真题)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
B.抗美援朝C.解放西藏D.大炼钢铁运动A.北伐战争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D.抗美援朝7.“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60多年前,中央人民政府为解决新__区广大农民的生计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是A.开始进行土地改革B.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C.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8.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展开.土地改革运动的成果不包括A.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B.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废除了土地私有制9.某同学利用下面《李庄农户构成变化表(单位:户)》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的结论应是A.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B.土地改革基本完成C.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10.(20__年甘肃武威卷)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的历史事件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C.土地改革的完成D.三大改造的完成11.(20__年湖北鄂州卷)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时,自制了历史年代尺,其中③处应该填写的是A.开天辟地B.当家作主C.胜利曙光D.重返联合国12.(20__年山东潍坊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我们的工作”包括A.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B.颁布《土地改革法》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3.(20__年江苏南京卷)1950年,风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词中的“土地还家”体现了A.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14.历史图片是历史场景的形象呈现,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结合下列图片回答,回答问题.图一图二图三(1)图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2)图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什么事件?这个事件的指挥者是谁?这个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3)图三反映了建国初期的什么事件?我国实行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4)图二与图三之间有何内在联系?15.(20__年湖南衡阳)观察图二,回答问题.图二(1)图二反映的是什么时间(写出年月日)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图中发表讲话的人是谁?(2)请说说该事件的历史意义.参考答案:1.【答案】C2.【答案】A【解析】根据题中信息“建国前夕”“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6月,全国解放指日可待,毛泽东、周恩来亲笔写信邀请宋庆龄赴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新政治协商会议是指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是在1921年,不符合题意;选项C是在1954年,不符合题意;选项D是在1956年,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3.【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准确识记.结合材料、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所以答案选A.4.【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中华人民政府同西藏地区的代表在北京签署《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之后,人民解放军根据协议在西藏人民的支持下,顺利进驻拉萨等地,西藏和平解放,所以答案选择C.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幅历史图片呈现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幅图片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在上甘岭战役涌现的舍身堵枪口的英雄黄继光,第三幅图片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坚守潜伏纪律最终被烈焰吞噬的英雄邱少云.三幅图片都发生在抗美援朝期间.故选B. 6.【答案】D7.【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的“60多年前,中央人民政府为解决新__区广大农民的生计问题”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事件指的是1950—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项是发展重工业,C项是政治方面的内容,D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A.8.【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完成了土地改革,把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变成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所以答案选择D. 9.【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的历史意义的准确识记.分析图表可知:到1953年,地主阶级已经彻底被摧毁,而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故选B. 10.【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据此可知,A符合题意,故选A.11.【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2.【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1949年9月召开.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BCD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A.13.【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新中国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点.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土地改革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发生在1953年;“大跃进”运动的开展是195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是1978年之后.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14.【答案】(1)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2)抗美援朝;彭德怀;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3)土地改革运动;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4)土地改革运动的完成,有助于建国初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有力地支持了抗美援朝. 15.【答案】(1)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毛泽东.(2)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或结束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赢得了国家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中国从此进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主题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考点梳理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①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②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③人民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宣布了西藏的和平解放。
1951年9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大陆领土基本解放。
2.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抗美援朝(1950年10月一 1953年7月)英雄事迹:①黄继光: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②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严守潜伏纪律,宁愿被烈火吞噬也不暴露目标。
精神:高度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志愿军战士被称为“最可爱的人”。
3.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标志着土地改革在全国农村展开。
1952年底基本完成。
意义: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农民分到土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时间:1953—1957年;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一五计划意义: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建立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开启了新中国工业化 (近代化)之路。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一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历史】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一、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这是什么组织的旗帜?该组织何时成立?(2)该组织成立后起到什么重要作用?(3)该组织成立后,其成员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许多变化,请举一事例说明。
【答案】(1)欧洲联盟;1993年(2)欧盟成立后,对于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3)欧盟各国都可以使用欧元;欧盟各国的公民有统一的欧洲护照;欧盟各国的人可以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生活、学习;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答任何一点都可得分)【解析】【详解】(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欧盟的旗帜,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本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本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欧盟各国将逐步使用单一货币──欧元;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成员国公民有统一的欧洲护照,不同国家的人可以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
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对于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本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欧盟各国将逐步使用单一货币──欧元;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成员国公民有统一的欧洲护照,不同国家的人可以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
2.史料实证史料在指导思想上推行多元化,苏联共产党不再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政治上推行多党制和议会政治……经济上推行私有化,从根本上改变当时苏联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史料反映的是苏联的哪次改革?改革导致了怎样的结果?【答案】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结果:导致苏联解体。
【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
最新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战后初期,建立起统治世界的新秩序,帝国主义的力量也被削弱,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材料一炮轰后的凡尔登(1)图片中被称为“绞肉机”“屠场”的战役发生在什么战争中?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材料二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规定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2)材料二出自什么条约?它是在什么会议上签订的?此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三虽然《九国公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但也明确提出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实质上是对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粗暴侵犯。
(3)材料三中涉及的《九国公约》是在哪次会议上签的?此次会议是由哪个国家倡议召开的?(4)《九国公约》的签署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帝国主义最终确定了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6)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遭到了和战败国德国一样的待遇,你有什么感想?材料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下,印度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潮。
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内容包括: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以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等。
群众斗争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
(7)材料四中“ ”应该填什么人物?他领导的这个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
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模块二 中国现代史第九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本讲知识脉络一条主线:新中国政权的成立与巩固两大主题:巩固政权与保家卫国三个人物:毛泽东、黄继光、邱少云四大事件: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中考备考攻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1951年底,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大陆基本解放。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土地改革运动、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恢复了遭受多年战乱破坏的国民经济。
贵阳中考考点清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考纲要求: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知道西藏和平解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①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②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④会议还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易错易混】(1)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取得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彻底完成。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1.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
这里的“工作”是指()A. 创建新中国B. 实现祖国统一C. 进行土地改革D. 恢复国民经济2.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会议的内容()A. 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B. 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C. 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D. 将北平改名为北京3.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接着,受检阅部队以海军的两个排为前导,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依次通过主席台,空军14架飞机在会场上空飞行受阅。
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史实是()A. 开国大典B. 抗美援朝C. 土地改革D. 三大改造4.下面邮票纪念的事件是()A. 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B. 封建土地制度的摧毁C.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D.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夜,人民解放军所到之处,驻扎在那里的外国军队被迫完全撤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各种特权被一一取消。
这直接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A. 提高了人民地位B. 完成了国家统一C. 加速了民族独立D. 建成了社会主义6.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性事件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 西藏和平解放C.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D. 土地改革的完成7.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50年10月上半月多次召开会议,毛泽东指出:“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
”“上述积极政策”是指()A. 土地改革B. 抗美援朝C. “一五”计划D.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8.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
”此话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是()A. 促进朝鲜统一B. 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C. 为了保家卫国D. 防止朝鲜战争的爆发9.下图中的纪念馆坐落在朝鲜平壤,馆内展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的有关图片和实物资料,介绍了志愿军官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最新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解析)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19世纪中后期,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如下图所示交通工具是什么?最早发明此交通工具的人是谁?它的发明与哪一动力机的研制息息相关?(2)列举两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电器方面的重大发明。
(3)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答案】(1)汽车。
本茨。
内燃机。
(2)电灯、电话、电报等。
(3)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详解】(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所示交通工具是汽车,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人卡尔•本茨于1885年发明了汽车,现代汽车工业由此开始,汽车采用的动力机器是内燃机,所以它的发明与内燃机的研制息息相关。
(2)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电器方面的重大发明还有电灯、电话、电报等。
1879年,美国人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给世界带来了光明,爱迪生是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
1876年3月10日,美国发明家贝尔发明世界上第一部电话,并获美国专利局批准的电话专利。
19世纪90年代的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观察和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注: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会议,讨论对战败国的处置问题,这就是巴黎和会。
初三历史中考总复习重要考点练习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含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通过的《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大会圆满完成了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荣使命。
以上表述中有一处不恰当,不恰当的这一处是A.大会召开的时间B.大会召开的地点C.大会通过的文件D.大会完成的使命2.从下面这幅经典图片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最准确结论是A.中华民族实现了民族独立B.中国人民实现了国家富强C.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D.中国完成了全部领土统一3.“对于国家而言,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藏民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
”材料评价的是A.新中国的成立B.西藏和平解放C.西藏民主改革D.青藏公路通车4.“在目前……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克服此危机的。
由此,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们以特别的援助,即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写信人来自哪个国家A.韩国B.朝鲜C.苏联D.越南5.20世纪50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的英雄人物。
下列属于“最可爱的人”的是①黄继光②邱少云③邓稼先④雷锋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6.“1950年10月,以朱德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在抗美援朝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如用身躯堵住敌人机枪口的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壮烈牺牲的黄继光。
”该材料的错误有A.1处B.2处C.3处D.4处7.2018年3月26日,中国空军派出运输机,前往韩国执行接运第五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任务。
与此消息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北伐战争C.辽沈战役D.抗美援朝8.小明是历史兴趣小组成员,他准备研究建国初期的农村制度,下列哪一文献可供他参考A.《共同纲领》B.《论联合政府》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国土地法大纲》9.“地主”这个词语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完全退出是在A.1949年B.1952年C.1956年D.1978年10.毛泽东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学习资料专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2年模拟题组
一、选择题
1.(2018河北石家庄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模拟,14)某一报告中指出:“这一伟大历史贡献意义在于,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报告中的伟大历史贡献是指( )
A.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D.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2.(2018河北保定二模,23)在朝鲜战争初期,苏联空军秘密支援中国,要求参战的苏联飞行员使用汉语或者朝鲜语通话,参战飞机涂装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外装,同时飞机不许在海上作战。
这表明( )
A.苏联军事实力已经超过了美国
B.中国与苏联关系出现了裂痕
C.苏联不愿意与美国发生正面冲突
D.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占据优势
3.(2018河北唐山路北一模,14)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其相关事件的内在联系是( )
A.三大改造为“一五”计划奠定了制度基础
B.土地改革为工业化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C.“一五”计划促进了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
D.土地改革为三大改造奠定了经济基础
4.(2017河北沧州一模,20)□□□□是新中国法制建设进程中无法绕开的节点,是宪法探索之路上的坐标,在1949年指引着新中国的诞生,成为法制之路的原点。
“□□□□”应是( )
A.《临时约法》
B.《共同纲领》
C.《五四宪法》
D.《八二宪法》
5.(2017河北邯郸一模,14)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几乎在刚刚接触西藏问题时就考虑和确定了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
然而,不久发生的“驱汉事件”使这一方针发生一定程度的动摇。
尽管如此,综合考虑国内外各方面因素,毛泽东等领导人仍然把“政治解决”的选择放在首位,并最终决定以军事力量为后盾,采取和平谈判解决西藏问题。
上述材料论述了解放西藏的( )
A.背景
B.策略
C.过程
D.意义
6.(2017河北邯郸二模,19)下图是美国军费开支曲线图(据《当代美国军事》整理)。
导致图中两次军费开支增幅较大的事件均发生在( )
A.东欧
B.西欧
C.美洲
D.亚洲
7.(2017河北石家庄一模,20)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的1953年,农民净货币收入比1949年增长123.6%,每人平均净货币收入增长111.4%;农民购买力增长111%,平均每户消费品购买力增长1倍。
可见,土地改革的作用是( )
A.使农民生活明显改善
B.促进了农村文化的发展
C.使农村土地所有关系发生根本性改变
D.铲除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二、非选择题
8.(2018河北石家庄二模,28)探究问题。
材料关于“谁是朝鲜战争赢家”这一问题,中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和分析,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是朝鲜战争的最大赢家。
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威风,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嚣张气焰。
以前,西方列强一直视中国为一只可以任意欺凌的羔羊。
现在帝国主义列强只要在海岸上架上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这场战争巩固了中苏同盟,赢得了苏联的重视和尊敬。
“一五”计划期间,苏联一下子援助了中国156个重大项目。
正是这些项目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
这场战争让新中国赢得了一个重要的缓冲地带,没有让美国陈兵鸭绿江,消除了美国对我们国家安全的直接威胁,解除了两面作战的危险。
一种观点认为,美国虽然在朝鲜战争中签订了停战协定,却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战争。
一方面美国保住了韩国的李承晚政权,为美国在远东赢得了一个缓冲地带,避免了与苏联和中国的直接冲突,也避免了东亚社会主义政权勃兴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出现。
一方面,在战争失败后,美国意识到了自己的实力是很难打赢一场地面局部战争的。
从那之后,美国就致力于发展自己的核武器和空军。
另一方面,朝鲜战争促进了美国内部的民族融合,这场战争中有十万多黑人加入,也是美国第一次将白人与黑人编进一个作战队伍,可以说为消除种族歧视作出了贡献。
一种观点认为,没有直接参战的日本和苏联才是朝鲜战争的真正赢家。
苏联几乎未费一兵一卒,就让美国在朝鲜半岛撞得头破血流,坐收渔翁之利。
朝鲜战争将美国吸引在远东,远离欧洲这个美苏对峙的主战场,苏联得以恢复国内经济,为此后一度的“苏攻美守”埋下伏笔。
日本通过充当美军的后勤补给基地而成为朝鲜战争的受益者。
在这场战争中,日本获得“特需”收入约23亿美元。
使日本经济迅速摆脱萧条。
更重要的是,日本公司在战时引进了大量的美国技术。
正是这些技术奠定了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经济起飞。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朝鲜战争的结局。
(2分)
(2)在“谁是朝鲜战争赢家”的观点中,你认同哪一种观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要求:先概括出观点是什么,然后加以论证。
)(10分)
答案精解精析
一、选择题
1.B 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进行分析解读。
从材料中“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可以看出,材料论述的是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故选择B。
2.C 由材料中的“秘密支援中国”“参战的苏联飞行员使用汉语或者朝鲜语通话”“参战飞机涂装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外装”等信息可知,苏联不愿意与美国发生正面冲突,故本题选C。
3.B 由所学可知,图1反映的事件是土地改革,图2反映的事件是“一五”计划。
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封建地主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故选B。
4.B 本题属于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题需抓住题干中的“1949年”“新中国法制建设”“指引着新中国的诞生”等信息。
《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
《五四宪法》颁布于1954年。
《八二宪法》颁布于1982年。
从时间信息上即可排除A、C、D。
故本题选B。
5.B 从材料中“最终决定以军事力量为后盾,采取和平谈判解决西藏问题”可以看出,材料论述的是解放西藏的策略,故选择B。
6.D 从图中可知1950—1955年、1965—1970年,这两个时间段美国军费开支增幅较大。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1950—1955年这一时间段内,美国发动了朝鲜战争;在1965—1970年这一时间段内,美国发动了越南战争,这两次战争均发生在亚洲,故本题选D 。
7.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中的一系列数字可知,土地改革后农民的收入明显增加,购买力大大增强,说明农民的生活得到明显改善,故选A。
二、非选择题
8.答案(1)1953 年,美国被迫签署停战协定。
(2)第一种答案:我认同中国是朝鲜战争的最大赢家。
①朝鲜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朝鲜战争巩固了中苏同盟。
③朝鲜战争为中国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所以,我认同中国是朝鲜战争的最大赢家。
第二种答案:我认同美国是朝鲜战争的赢家。
①朝鲜战争为美国在远东地区赢得缓冲地带。
②朝鲜战争为美国遏制了东亚社会主义。
③朝鲜战争客观上推动了美国科技和军事的发展。
④朝鲜战争促进了美国内部的民族融合。
所以,我认同美国是朝鲜战争的赢家。
第三种答案:我认同没有直接参战的苏联和日本是朝鲜战争的最大赢家。
①苏联和日本没有直接参战,避免了战争损失。
②朝鲜战争牵制了美国,为苏联赢得了发展的良好环境。
③朝鲜战争客观上推动了美国对日本的扶持与援助,推动了日本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所以,我认同没有直接参战的苏联和日本是朝鲜战争的最大赢家。
解析本题考查朝鲜战争。
第(1)问,根据所学可知,朝鲜战争的结局是:1953 年,美国被迫
签署停战协定。
第(2)问,属于多角度论证题,答案可以不唯一,关键是要从材料和所学知识中找到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论述时注意基本格式:陈述观点—史实论证—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