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流程图
- 格式:doc
- 大小:129.50 KB
- 文档页数:12
静脉输液外渗处理流程
静脉输液外渗处理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发现外渗: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患者的输液情况,一旦发现输液管外有药液渗出或者发现局部浮肿、疼痛等不适症状,就要立即停止输液并确认是否发生了外渗。
2. 保持原位:保持外渗处的输液管原位,不要移动或破坏现场。
3. 停止输液:立即停止输液泵或者手动滴注器的输液,避免继续渗出。
4. 通知医生:及时通知主治医生和护理主管,报告外渗情况,并请医生进一步处理。
5. 清洗外渗处:用生理盐水或洗必泰清洗外渗处,以防止药物或静脉输液引起刺激或感染。
6. 调整位置:如果外渗处是插管部位,护理人员需要检查和调整插管的位置,确保其正确。
7. 冷敷:可以给外渗处进行冷敷,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8. 小心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包括局部疼痛、红肿、发热等,及时反馈给医生。
9. 记录和报告:将外渗情况详细记录在护理记录中,并及时报
告给医生和上级护理人员。
需要注意的是,在处理静脉输液外渗时,切忌自行处理或擅自拔除输液管,应及时向医生寻求帮助和指导,以避免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
预防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流程图
防高危药物外渗的指引
㈠、识别药物的性质和对静脉的刺激程度(了解药物的类型,PH值、渗透压);
❖血液pH值为7.35-7.45
pH<7.0为酸性
pH<4.1为强酸性
pH>9.0为强碱性
❖超过正常范围的药物均会损伤静脉内膜.
PH<4.1--在无充分血流下明显静脉内膜组织改变
PH 6.0-8.0--内膜刺激小
PH>8.0--使内膜粗糙后,血栓形成可能性
多巴胺、万古霉素pH<4.1,为强酸性高危药物;5-FU pH>9.0为强碱性高危药物;
❖渗透压>600mosm/L为高渗透压
TPN、力肽、甘露醇渗透压>600mosm/L为高渗透压高危药物。
均须悬挂警示标示。
❖根据药物渗漏后对组织损伤的程度,将细胞毒性药分为3类:
强刺激性药物(发泡剂):
可引起皮肤粘膜形成水泡并可出现局部组织坏死的化疗药物如氮介、诺维本、多柔比星、柔红霉素、丝裂霉素、阿霉素、更生霉素、长春碱类等均为强刺激性高危药物,须悬挂警示标示。
弱刺激性药物(刺激剂):可致灼烧或轻度静脉炎症无坏死的药物
卡氮芥、依托泊苷、替尼泊苷、米托蒽醌、紫杉醇
非刺激性药物:
无明显发泡或刺激的药物如阿糖胞苷、甲氨蝶呤等
㈡、了解不同部位血管的回血流量,正确评估选择静脉和穿刺部位(宜选:能满足治疗输液量、提供必要的血液稀释;柔软、直、富有弹性,易于触及、充盈良好;有完整、有弹性的皮肤支持;不易滑动的血管),高危药物尽量在深静脉置管中输注;
❖各类静脉血管的血流速度(血流速度愈慢,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愈大):
手背及前臂静脉 < 95 ml/分
肘部及上臂静脉 100 – 300ml/分
锁骨下静脉 1 - 1.5 L/分
上腔静脉 2 - 2.5 L/分
㈢、了解各类输液工具的性能及留置时间,选择正确的输液工具(一次性钢针、静脉留置针、CVC、PICC、PORT等);㈣、掌握各种深静脉置管的正确使用及维护方法(CVC、PICC、PORT);
㈤、如使用一次性钢针或静脉留置针等输液工具,须严密观察确保药物在血管内输注;
❖尽量避免选择下肢浅静脉留置导管
注射前要用生理盐水测试保证血管通畅
注药后用生理盐水冲洗静脉
同时注射多种药物,刺激性强的先用??
加强健康教育
Q4h-Q6h更换注射部位
㈥、由高级护士指导悬挂防止药物外渗警示标志并指导静脉给药途径;
㈦、发现高危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输液,上报医生及上级护士并给予紧急处理(须高年资普通护士资格以上方可处理,同时需报告护士长及护理部,如果觉得处理有困难可请静疗专科或伤口专科会诊)。
备注:各类药物中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列表
(本表只是罗列了一些临床常见药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在工作中发现表上没有的药物,科室可自行增加)
☆渗透压较高的药物
☆抗生素类:
☆镇静药:
☆全静脉营养药:
☆血管活性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