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瘘术后的功能锻最终版
- 格式:doc
- 大小:78.00 KB
- 文档页数:3
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管理1.术前注意保护上肢血管资源,避免腕部以上部位血管穿刺和采血;保护手臂皮肤不要破损。
2.术后抬高术肢,促进血液回流,减轻水肿,及时活动手指,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术后72h可进行握拳锻炼,促进内瘘成熟。
伤口如有渗血可轻压止血,并听诊杂音,避免压迫过重导致内瘘闭塞;严重出血需开放止血。
3~7d 换药1次,10~14d 拆线。
避免内瘘侧肢体负重、受压、测血压、输血、输液及采血。
3.合并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如止血良好,术后可给予低分子量肝素或阿司匹林等预防血栓形成,但要注意个体化处理。
4.术后 8~12 周,内瘘成熟后进行穿刺透析。
如果评估内瘘成熟,也可考虑提前穿刺透析;但尽可能选择其他静脉穿刺作静脉回路,减轻内瘘损伤。
5.穿刺前检查内瘘区域皮肤颜色、温度,有无肿胀、疼痛及破溃,内瘘震颤及杂音情况,血管弹性、张力及搏动情况,举臂试验及搏动增强试验,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行超声或影像学检查。
6.初期内瘘由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穿刺;有条件的单位,内瘘首次使用或遇疑难情况时建议超声引导下穿刺。
7.血液净化治疗时连接体外循环,应依照无菌原则规范化操作。
8.血液净化结束拔出穿刺针后,压迫穿刺点15~30min。
如遇穿刺区域出现血肿,24h内适当间断冷敷,并注意观察内瘘震颤情况,24h后确认不再渗血可热敷或涂抹消肿类软膏,或采用理疗等方式消肿。
9.日常护理(1)指导患者注意内瘘局部卫生。
(2)每日对内瘘进行检查,包括触诊震颤、听诊杂音情况,观察内瘘区域有无红、肿、热、痛,有无异常搏动,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血液透析室(中心)的医护人员汇报。
(3)衣袖宜宽松,以防止内瘘受压,避免内瘘侧肢体负重,睡眠时避免内瘘侧肢体受压。
(4)每次透析前内瘘侧肢体用肥皂水清洗干净,透析后穿刺点敷料应在第2日撤除,避免穿刺点沾水,洗澡时以防水贴保护,以免增加感染风险。
10.建议常规3个月左右进行内瘘超声检查,早期发现狭窄、血栓及血管瘤等并发症,有异常情况时则随时检查;定期评估透析再循环率及透析充分性等。
内瘘术后护理一、内瘘术将术侧肢体抬高至水平以上30°,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手臂肿胀。
术后72小时密切观察内瘘通畅及全身情况。
1、观察患者心率、心律、呼吸,询问患者有无胸闷、气紧,如有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并及时处理。
2、观察内瘘血管是否通畅,若于静脉侧触及震颤,听到血管杂音,则提示内瘘通畅,如触摸不到或听不到杂音,应查明是否局部下敷料缚扎过紧致吻合口静脉侧受压,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观察吻合口有无血肿、出血,若发现渗血不止或内瘘侧手臂疼痛难忍,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4、观察内瘘侧手指末梢血管充盈情况,如手指有无发麻、发冷、疼痛等缺血情况。
二、定期更换敷料内瘘手术后不需每日更换敷料;如伤口有渗血应通知医生检查渗血情况并及时更换敷料,须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创口用碘伏消毒待干后包扎,敷料包扎不能过紧,以能触摸到血管震颤为准。
三、禁止在造瘘肢进行测血压、静脉注射、输液、输血、抽血等操作,以免出血造成血肿、药物刺激导致静脉炎等因素所致内瘘鼻塞。
四、指导患者内瘘的自我护理1、保持内瘘之一的清洁,并保持敷料干燥,防止敷料浸湿,引起伤口感染。
2、防止内瘘肢体受压,衣袖要宽松,睡眠时最好卧于健侧,造瘘肢体不可负重物及佩戴过紧饰物。
3、教会患者自行判断内瘘是否通畅,每日检查内瘘静脉处有无震颤,如触及震颤表示内瘘通畅,反之则应马上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五、内瘘术后锻炼术后24小时可做手指运动,3天即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每日进行握拳运动,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
术后5-7天开始进行内瘘的强化护理:用另一只手握紧术肢近心端,术肢反复交替进行握拳或挤压握力球锻炼,或用止血带压住内瘘手臂的上臂,使静脉适度扩张充盈,同时进行捏握力球健身球,一分钟循环松压,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以促进内瘘的成熟。
六、内瘘成熟情况判断内瘘成熟指与动脉吻合后的静脉呈动脉化,表现为血管壁增厚,显露清晰,突出于皮肤表面,有明显震颤或搏动。
动静脉内瘘功能锻炼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 AVF)是将动脉和静脉直接连接起来创建的通道。
AVF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血管通路,常用于透析患者。
由于AVF的形成对于透析患者来说至关重要,所以功能锻炼是维护AVF健康的关键措施。
下面将介绍动静脉内瘘功能锻炼的相关内容。
首先,功能锻炼的目标是维持AVF通路的通畅和功能,以便透析操作的顺利进行。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透析患者应该进行锻炼以提高AVF的血流量,增强血管壁的弹性和肌肉力量。
其次,透析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
一般来说,有氧运动是最好的选择,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等。
这些运动可以有效地增加心脏的泵血能力,改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AVF的血流量增加。
此外,一些肌肉锻炼,如举重、俯卧撑、深蹲等,也可以增强身体的力量和灵活性。
透析患者在选择运动方式时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安排和选择。
然后,在进行运动锻炼之前,透析患者要注意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要确保身体状态良好,没有发热、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其次,要注意适当的饮食和水分摄入,以保持体液平衡。
适量的饮食和补充水分可以提供足够的能量和水分供运动消耗,并减少运动带来的不适。
此外,透析患者在进行运动锻炼前应先放松身体,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以避免肌肉拉伤和其他运动伤害。
最后,透析患者在进行运动锻炼后要及时休息,恢复体力和消耗,避免长时间连续运动。
透析患者应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尽量避免疲劳和过度劳累。
此外,在锻炼后要适当补充水分和营养物质,以帮助身体恢复和修复受损的组织。
总之,动静脉内瘘功能锻炼对于维护AVF通路的健康和功能至关重要。
适当的锻炼可以提高AVF的血流量,增强血管壁的弹性和肌肉力量,从而提高透析操作的效果。
透析患者在进行功能锻炼前应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并注意适当的运动方式和强度,保持透析部位的干燥和清洁,及时观察AVF通路的情况,休息和恢复。
通过这些措施,透析患者可以更好地维护AVF的健康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动静脉内瘘术后功能锻炼目的动静脉内瘘术(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一种将动脉和静脉直接连接的手术过程,通常用于透析患者,以提供足够的血流量,使透析机器能够有效地过滤血液。
术后功能锻炼对于AVF的成功运行和透析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以下是动静脉内瘘术后功能锻炼的一些目的:
1.促进内瘘的成熟:动静脉内瘘术后,需要一定时间让内瘘逐渐成熟。
通过适当的锻炼,可以促进内瘘的血管扩张和壁增厚,使其成为适合透析的血管通道。
2.增加血流量:功能锻炼有助于增加动静脉内瘘的血流量。
这对于提供足够的血液供应,使透析机器能够顺利进行是至关重要的。
3.预防血栓形成:适当的锻炼有助于保持血液在动静脉内瘘中的正常流动,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血栓可能会影响内瘘的通畅性,从而降低透析的效果。
4.改善透析质量:动静脉内瘘的功能直接关系到透析的质量。
通过锻炼,可以提高内瘘的通透性,确保透析机器能够更有效地去除体内的废物和水分。
5.避免内瘘并发症:适当的功能锻炼有助于避免一些内瘘术后的并发症,如狭窄、漏血等。
锻炼有助于保持内瘘的健康状态,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6.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适当的功能锻炼,患者可以更好地适应动静脉内瘘术后的生活,减轻与透析相关的不适感,提高生
活质量。
总体而言,动静脉内瘘术后的功能锻炼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旨在确保内瘘的正常运行,提高透析的效果,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锻炼计划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而定。
促进内瘘成熟的锻炼方法
1. 握拳松拳锻炼呀!就像你捏橡皮球一样,一抓一放。
比如你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时候,就可以不停地握拳、松拳,这能有效地促进内瘘成熟哟!
2. 可以试试做手腕的上下运动呀!想象你的手腕是在跳舞,上上下下。
比如你在等公交车的时候,就默默做这个动作呗,对促进内瘘成熟超有帮助!
3. 来,做一下手腕的旋转运动!就像转动方向盘似的,顺时针转转,逆时针转转。
你在吃早餐的时候就能顺便做啦,多简单呀,能助力内瘘成熟呢!
4. 手臂的屈伸运动也很不错呀!这不就跟你摆摆手打招呼一样嘛。
好比你走在路上,时不时地弯弯手臂,能让内瘘快快成熟呀!
5. 轻轻拍打内瘘那侧的手臂,就跟拍小宝贝睡觉似的。
你准备睡觉前在床上就可以拍拍,这对促进内瘘成熟可有效果啦!
6. 用那只手去捏捏软球呀,很有趣的呢!就跟小时候玩玩具一样。
当你坐在那发呆的时候,赶紧拿起软球捏起来,对促进内瘘成熟作用大着呢!
7. 做一下内瘘侧手臂的抬高放下动作,像飞机起飞降落一样。
你看书看累了的时候,就来这么几下,能加速内瘘成熟呀!
8. 试着用内瘘侧的手去触摸自己的肩膀,就像和肩膀拥抱一样。
比如你坐在椅子上休息的时候,就和肩膀“亲密接触”下,能推动内瘘成熟哟!
9. 内瘘侧手臂可以前后甩动呀!感觉像在甩跳绳一样。
你散步的时候甩一甩,这对于内瘘成熟可太重要啦!
总的来说,这些锻炼方法简单又有效,只要坚持做,肯定能让内瘘快快成熟的呀!。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血液透析是目前慢性肾衰竭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长期维持性血透得以顺利实施的首要条件,对透析效果和患者长期存活有着重要影响。
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肾内科龚立峰动静脉内瘘从1966年开始应用于临床,其优点为使用时间长、感染率低、活动方便。
制作内瘘一般从左到右、从远到近,先上后下、先自身血管后移植血管。
既然内瘘对透析患者来说是如此重要(可以说是病人的生命线),就应该倍加爱护和珍惜。
1. 对需行维持性透析的患者来说,首先要保护好造瘘侧的肢体皮肤的完整与清洁,保护好造瘘侧肢体血管,不要在其肢体上行动静脉穿刺。
2 . 造瘘术后应适当抬高肢体约30度,保持其血流通畅避免受压,注意保暖。
3. 触摸手术部位是否有血管震颤,监听血管杂音。
内瘘处不要包扎过紧,同时注意观察内瘘处有无血肿及瘀斑、局部有无渗血。
4. 术后第2天进行功能锻炼:可反复交替进行握拳动作或反复挤压握力球或间断热敷内瘘以上的静脉,每天3-4次,以促进血管的扩张。
但注意功能锻炼开始时动作应轻,握拳力度应由小到大慢慢增加。
5 . 内瘘侧肢体禁止测血压、输液、抽血,衣袖不可过紧,避免提重物。
6 . 内瘘最好在术后4~6周使用。
理想的内瘘特征是静脉充分扩张、肥厚。
(同时应准备弹性绷带一副,以便拔针后止血用)7 透析过程中应避免肢体过度活动,以免穿刺针头损伤血管内膜引起血栓形成。
8. 透析结束拔针后,压迫止血也是保护内瘘的重要环节,患者应自己掌握压迫的技巧。
针眼处一般用1厘米大小的正方形纱布压迫止血,也可先用创口贴贴在上面再用纱布块压迫。
压力要适当,以既能止血又能感到血管震颤为好,一般半小时放松,2小时取下纱布,24小时内禁止擦洗穿刺点。
移植血管透析结束后,应压迫穿刺针进入处,压迫时间长于直接动静脉瘘者。
如果按压不当:过重过轻或时间过长,都会造成皮下血肿,不同程度损伤血管,造成内瘘闭塞。
9. 透析前应保持手臂清洁,经常湿热敷,穿刺后可涂些喜疗妥软膏。
动静脉内瘘的功能锻炼与保护
动静脉内瘘的功能就是维持充足的血液流量,如何使动静脉内瘘血液流量更充盈,保证血液透析的有效治疗,除了前面讲述的注意点,还应进行肢体的适当锻炼,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使用动静脉内瘘的手臂向下,握拳再放松,反复几十次,以不累为度,每天早、中、晚进行锻炼,或想起来就做一做这个动作,不要拘泥于形式。
2.以健侧手紧握有内瘘侧手臂的上臂,有瘘侧手臂向下握拳2次再同时放松双手。
这样反复多次的练习,假以时日,动静脉内瘘功能就会提高,血管就会逐渐地充盈起来。
“动静脉内瘘的血管充盈到什么程度合适?是越充盈越好吗?”患者常会问这样的问题。
老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对新患者介绍时,往往这样说:“动静脉内瘘越鼓越好!”医师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正确的回答是“适当的充盈,能够保持足够的血液流量进行治疗就可以了。
”动静脉内瘘是静脉动脉化,因为静脉没有脂肪组织包裹,被动脉化以后在很高的动脉血液压力冲击下,如果没有其他问题很快就会充盈起来。
在长期使用过程
中。
多次反复同部位穿刺,使皮肤、血管壁损伤并形成瘢痕,弹性减弱,形成薄弱环节。
久而久之,动静脉内瘘的这些薄弱环节会逐渐隆起、越来越大,血管壁和皮肤越来越薄,形成动脉瘤体。
如不能很好控制会增加心脏负担,增加出血的危险,还会使瘘上的皮肤生长受到威胁。
因此,在动静脉内瘘隆起的过程中,我们还应密切观察,适当的加以保护,治疗时避免穿刺薄弱环节,防止过度隆起。
动静脉内瘘功能锻炼内瘘功能锻炼是指术后通过一系列的锻炼促进内瘘的成熟和发育,从而提高内瘘的通畅性和使用寿命。
一般来说,内瘘术后4-6周可以开始使用,但对于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需要等待6-8周,直到静脉血管扩张动脉化后才能使用。
女性患者需要比男性患者更长的时间才能使用内瘘,因为过早地使用内瘘可能会缩短其使用寿命并导致内瘘失败。
因此,早期进行内瘘功能锻炼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促进血管扩张和静脉管壁增厚,加快内瘘的成熟。
对于内瘘术后的功能锻炼,应该循序渐进地进行。
在术后1-3天,如果伤口没有渗血或感染,可以将患肢悬吊于胸前,指导病人进行握拳或手指爬墙运动,以促进末梢血液循环和减少肿胀。
术后3天可以进行局部锻炼,指导病人进行握拳运动,每天3-4次,每次10分钟。
在术后4-7天,如果伤口愈合好,可以增加功能锻炼的力度和强度,每天用内瘘侧手臂握橡皮健身圈,开始时3-4次/日,10min/次,以后逐渐增加次数和时间。
术后1周以后,可以增加握拳动作的力度并配合进行腕关节运动,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运动时间约5-10分钟。
在拆线后继续加强功能锻炼,观察造瘘血管充盈和扩张情况,可以逐渐增加橡皮健身圈的重量和强度,以病人用力握球时,血管充盈为佳。
如果发现内瘘血管扩张不良,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改善:1.用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缠在吻合口上方,轻轻加压,使静脉扩张,每天重复几次,以利于静脉扩张。
2.用健侧手握住内瘘肢体的近心端,术侧肢体进行握拳和松拳交替的动作,每天3-4次,每次连续运动3-5次。
3.每天热敷或将前臂浸入热水中2-3次,每次5-20分钟,应注意水温,防止烫伤。
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1、手术结束返回病房后,请稍微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轻造瘘肢体的水肿。
避免绷带或衣物过紧而限制肢体活动。
2、入睡时不可偏向造瘘侧,不可压迫造瘘侧,避免新瘘内血液淤滞发生栓塞,禁止在该侧做输液、输血和测量血压等。
3、手术后麻药过后伤口因人而异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建议您术后12-24小时卧床休息,如疼痛难忍可告知医生护士,我们会给予您适当的止痛措施。
4、术后观察渗血情况,每3天换药一次,10-14天拆线,注意包扎敷料时不加压力,如伤口敷料有少许渗血,请不用惊慌,我们会帮您及时换药处理。
术后维护:动静脉内瘘是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多数患者术后第二天即可出院,出院后请您注意以下问题,维护好您的“生命线”:1、首先,患者应学会自我观察,一般每天4-5次观察内瘘的通畅情况,即有无猫喘样震颤和血管杂音,如发现震颤和杂音减弱或消失,应立即和医师联系。
2、请避免在内瘘侧肢体抽血化验、输液、输血、测量血压。
3、造瘘肢体避免暴露于过热或过冷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应随时注意有瘘手臂不可长时间上举,不能受压,不能提重物等。
4、请不要穿袖子过紧的衣服及提重物、戴手表、手镯和过紧的护腕等,睡眠时不要压迫内瘘侧肢体,避免内瘘侧肢体受压。
请保护好您的内瘘免受碰撞,可佩带合适的护腕。
5、术后2周即可早期功能锻炼,以促进内瘘早期成熟:可每日用内瘘侧手臂捏橡皮球3-4次,每次持续10-15分钟;或用止血带压住内瘘侧手臂的上臂,使静脉适度扩张充盈,每日2-3次,每次5-10分钟;喜疗妥软膏涂擦内瘘表面皮肤,可软化血管;局部肿胀者可用热毛巾热敷。
请您在血液净化中心护士或医生指导下进行锻炼。
6、内瘘成熟表现为:视:血管外观显露清晰,可突出于皮肤表面;触:血管粗大、有弹性,有明显动脉震颤感;听:有血管杂音。
内瘘成熟时间跟个人血管情况有关,一般至少1个月,最好在内瘘成形后3-4个月后再使用内瘘。
7、第一次开管与您的内瘘使用寿命息息相关,建议您到专业的血液净化中心进行,内瘘未成熟期间,请继续使用其它血管通路进行规律透析,非透析日进行适当的血管充盈锻炼。
瘘管的维护要点
1.术后瘘侧手臂衣袖要宽松,避免血管受压,不可负重,禁
止在瘘侧手臂戴手表、采血、输液、测量血压等。
2.术后2周开始需做健瘘操,以促进内瘘成熟。
方法1:每日
用瘘侧手捏握橡皮球3~4次,每次10分钟;方法2:用对侧手在瘘侧上臂轻轻加压,同时瘘侧手握拳5次,然后双手放松1分钟,上述动作15分钟为1次,每日锻炼3次。
3.保持瘘侧手臂清洁干燥,除透析日外,每日用喜疗妥软膏
涂擦按摩,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透析前清洁瘘侧手臂,透析后24小时可去除穿刺处敷料(如创可贴等)。
4.透析治疗过程中,穿刺侧肢体避免活动,防止牵拉压迫透
析管路,因牵拉会导致针头滑脱,造成失血,如有问题,请及时呼叫护士。
5.利针穿刺的按压15-20分钟,顿针穿刺的按压5-10分钟。
6.穿刺部位如有出血肿胀,应及时与医师联系。
常用处理方法:立即按压出血点;血止后24小时内冰块冷敷,促进止血,24小时后热敷,利于瘀血消散。
6.每日检查瘘管流量3-4次,检查方法:用瘘管的手放在对
侧的耳朵上直接听声音,有声音的表示通畅,无声音或瘘管处疼痛的立即就诊。
内瘘的护理
(1)造瘘一般选用前腕末端部的桡动脉与桡侧皮静脉吻合,术前加强手的功能锻炼,避免在内瘘手术侧肢体进行抽血及静脉输液。
(2)术后,应适当抬高内瘘侧上肢,以促进静脉回流,经常观察内瘘处血液是否通畅。
(3)内瘘术后2周,可逐渐增加手的运动,如反复做握拳动作,使局部静脉充盈。
(4)手术后内瘘侧上肢仍禁测血压及静脉输液及抽血。
(5)动静脉内瘘成熟需4 ~8 周, 即达到静脉扩张, 管壁增厚。
(6)内瘘侧上肢避免穿小袖口的衣服,避免提重物及睡觉时手垫于头下。
(7)每次透析完毕压迫止血时应位置准确,动作轻柔,使用绷带者包扎要松紧适宜,及时放松。
(8)发现内瘘穿处渗血可予局部压迫至血止为止,仍不能止血者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9)患者每次完成透析24h后,后给予温热敷。
如内瘘出现血肿,应在早期(24h内) 给予冷敷, 24h后给予温热敷促进吸收。
(10)注意个人卫生,勤剪指甲,以避免局部皮肤破损。
另外,内瘘多发的假性动脉瘤形成后,小的假性动脉瘤可用弹性护腕进行预防性保护。
大的假性动脉瘤应注意观察保护, 防止外压、刺伤。
当发生进一步扩张,应及时联系医生手术切除结扎或重新
吻合。
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成熟的研究进展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常需依赖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是最常用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得以有效透析、长期存活的基本条件。
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 VF)是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类型。
在我国透析患者中A VF占血管通路使用率80%~85%以上。
相对于其他血管通路,具有使用寿命长,血栓形成、血管狭窄、感染等并发症少的特点,具有维护通畅的干预费用和总病死率低的优势。
A VF术后,一般需等待1~3个月才能成熟,且有较高的成熟失败率,研究显示20%~60%的A VF无法成熟,糖尿病患者内瘘失败率高达70%。
一项meta分析显示,20%~50%的A VF无法支持充分透析,1年内的初级通畅率为64%,次级通畅率为79%。
因此,如何促进A VF术后成熟及维护是研究的关键问题。
分享来自韦微光等专家团队,其将促进A VF术后成熟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A VF成熟的概念与标准A VF成熟的概念:为保证血液透析充分,要求内瘘血管容易穿刺、穿刺时渗血风险最小、在透析过程中有充足的血流量和低血流阻力,能完成每周3次以上的血液透析治疗。
A VF成熟的判断标准:A VF的成熟主要由肾内科医生临床物理评估,而不能过度依赖于辅助仪器的检查。
如下:(1)物理检查:视诊内瘘血管充盈,走行平直表浅;内瘘吻合口可触及良好的震颤,当触诊远离瘘口方向移动时震颤逐渐减弱,血管壁弹性良好;听诊杂音清晰,有规律的“嗖、嗖”音,听诊远离吻合口时,声音逐渐减弱或消失。
(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内瘘血流量>500 ml/min,内瘘血管直径≥5 mm,距皮深度<6 mm。
2、预测A VF成熟的方法预测内瘘成熟的方法包括临床物理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doppler ultrasound,CDU)、CT血管造影等。
物理检查是目前临床上最基本且便捷易行的操作方法,但此方法偏主观,无法发现血管内腔的变化,仍有部分患者通过物理检查未能予以正确的评价,需要行CT血管造影或CDU检查。
内瘘的功能锻炼方法内瘘是一种罕见的医学情况,指的是体内某个器官或血管与其他器官或血管之间异常连接形成的通道。
内瘘可能发生在肠道、尿道、血管等部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功能锻炼是内瘘患者管理和康复的重要一环,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改善身体功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内瘘功能锻炼方法。
1. 筋力训练筋力训练是一种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的锻炼方法,对内瘘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通过筋力训练,患者可以增强腹部和盆底肌肉的力量,提高对内瘘通道的控制能力。
常见的筋力训练包括:- 平板支撑:以手臂和脚尖支撑身体,保持身体平直,保持30秒钟或更长时间。
这种训练可以加强腹部和背部肌肉的力量,提高核心稳定性。
- 俯卧撑:仰卧于地面,双手与肩部平行,用手臂支撑身体并向上推起,然后再慢慢放下身体。
这种锻炼可以锻炼胸肌、肩部和手臂的力量。
- 划船:坐在划船机上或者用杠铃做划船动作,可以增强背部和手臂肌肉的力量,提高核心稳定性。
2. 柔韧性训练柔韧性训练可以增强患者的灵活性,改善内瘘通道的可控性。
通过柔韧性训练,患者可以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减少运动时不适感。
常见的柔韧性训练包括:- 拉伸训练:可以通过伸展肌肉群并维持一段时间,增加关节的灵活性。
常见的拉伸训练包括站着的双腿弯曲、下蹲拉伸、臀部拉伸等。
- 瑜伽:瑜伽是一种综合性的锻炼方式,通过各种体位法和呼吸控制技巧,可以提高柔韧性和身体平衡能力。
3.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对内瘘患者来说同样重要,它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全身代谢能力,并改善内瘘患者的身体机能。
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 快步走:每天快步走30分钟,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并对全身肌肉群进行适度的锻炼。
- 游泳:游泳是一种低冲击性的有氧运动,可以锻炼全身肌肉群,并减轻对关节的负担。
- 骑自行车:可以选择室内或者户外骑自行车,以提高心肺功能和全身肌肉的力量。
4. 咨询专业指导因为内瘘是一种特殊情况,对患者来说,在进行功能锻炼前最好咨询专业的医师或康复师的指导。
内瘘术后的功能锻炼
(一)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禁止在内瘘侧测血压、抽血、输液、输血。
手术侧衣袖不可过紧。
术后当日内瘘侧肢体抬高30°,保持其血流通畅,防止受压,站立时可用三角巾托起,术肢手腕超过心界;卧床时可用软枕垫高,禁止向手术侧侧卧。
术肢保暖,保持术侧血液循环通畅,防止指端肿胀。
(二)术后24小时,可做握拳及腕关节动作,防血栓。
(三)术后3~7天,开始内瘘强化护理
1、用手握拳或挤压橡皮球10秒放松,每次做10-15分钟,3-4次/日
2、伤口拆线以后用止血带或健侧手压住内瘘侧的上臂至静脉适度扩张充
盈,压10秒放松,每次做5-10分钟,2-3次/日。
内瘘血肿、变硬和手
臂水肿禁做以上锻炼。
3、用热毛巾热敷内瘘侧的手臂。
(四)坚持不懈的保护锻炼,舞动生命线(指尖运动、腕部运动、握拳运动)指尖运动(手术后24小时)
腕部运动(手术后3-7天)
握拳运动(手术7-10天后或拆线以后)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