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格列汀病例分享临床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5.27 MB
- 文档页数:25
替格瑞洛为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是目前唯一具有可逆性的抗血栓药物,药物自身可拮抗P2Y12受体,有起效快、疗效稳定等优势,无需经肝脏生物转化,可干扰体内纤维蛋白原的合成,从而有效起到抑制血栓形成并抗血小板凝聚等作用[2]。
替格瑞洛的应用可降低二磷酸腺苷所致血栓形成作用,对血小板活性进行抑制,预防血小板聚集,且替格瑞洛吸收快,一般1.5h 可起效,可对二磷酸腺苷发挥可逆作用,药效过后,机体组织可快速恢复正常血小板功能,替格瑞洛的使用中安全性更高,可有效对病情进行控制,并降低出血风险[3]。
本研究显示,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间隔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相似,P>0.05。
综上所述,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心绞痛情况和血液流变学,且未增加药物使用的不安全性。
参考文献[1]陈春英.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探讨[J].医药论坛杂志,2019,40(8):142-144.[2]翟文卉.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4):1-3. [3]肖延民,蔡柳燕,孙冰.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黏附分子、脑钠肽水平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9,22(5):512-517.目前大多数糖尿病药物通过降低血糖预防并发症,对已发生的并发症是否具有治疗作用知之甚少。
阿格列汀是一种基于肠促胰素的新型口服降糖药,在降低血糖同时,是否对受损靶器官具有保护作用尚无定论,本研究旨在探究阿格列汀辅助治疗早期DN的疗效,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8年6月—2019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302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150例)和观察组(152例)。
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究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80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40例。
研究组患者采用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参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和腰围(WC)评分、不良反应情况及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血糖(FBG)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后,参照组BMI评分为(26.76±2.14)分,WC评分为(90.37±3.02)分;研究组BMI评分为(24.73±2.29)分,WC评分为(86.76±2.44)分;参照组BMI评分及WC评分均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963、5.8806,P<0.05)。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参照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346,P<0.05)。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HbA1c为(6.46±1.02)%,FBG为(6.65±0.79)mmol/L;参照组患者的HbA1c为(7.02±1.11)%,FBG为(7.57±1.02)mmol/L;研究组患者的HbA1c及FBG水平均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495、4.5100,P<0.05)。
结论将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可有效缓解患者病症,临床效果尤为显著。
关键词阿格列汀;二甲双胍;肥胖2型糖尿病肥胖2型糖尿病是指成人发病型糖尿病[1]。
其病症是由于人体体内胰岛素不能发挥有效作用及和受体结合含量少所导致的糖尿病[2]。
我国传统的二甲双胍治疗方式不能起到相应的临床效果,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3]。
在本次研究中,对一年内来本院就诊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4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药物经济学分析乔春凤;陈悦;黄启佳【摘要】目的:分析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药物经济学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T2D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
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0.5 g,ti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阿格列汀(25 mg,qd)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类物质(RO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及药物经济学价值。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体质量指数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FPG、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OD、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ROS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C/E(676.40)低于对照组(697.32)。
结论: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可减轻患者肥胖,降低血糖,抑制氧化应激,减轻机体损伤,具有较高的药物经济学价值。
【期刊名称】《中国合理用药探索》【年(卷),期】2019(000)005【总页数】3页(P34-36)【关键词】2型糖尿病;阿格列汀;二甲双胍;疗效;药物经济学【作者】乔春凤;陈悦;黄启佳【作者单位】[1]郑州颐和医院门诊药房,河南郑州450000;[1]郑州颐和医院门诊药房,河南郑州450000;[1]郑州颐和医院门诊药房,河南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为临床多发病,主要与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缺陷有关。
该病患者多肥胖,临床表现为口渴、乏力等。
近年来,我国居民饮食结构发生变化,肥胖率上升,T2DM发生率也明显升高,影响居民身体健康[1] 。
• 临床研究 •167外脓肿,小脑脓肿,颞叶脓肿,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耳源性脑膜炎的发生比例分别是25.5%、17.7%、19.1%、27.6%、4.3%。
明显高于单侧组(P <0.01)。
笔者认为可能与胆脂瘤的破坏有关,患耳胆脂瘤是否有加重对侧耳胆脂瘤的可能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因此,双胆脂瘤临床应予高度重视[3]。
对于胆脂瘤型中耳炎的诊断,从资料来看单侧组,乳突许、麦氏位诊断的阴性率高。
双侧同时发病组中CT 扫描阳性率远比其他检查方法高。
因此,笔者认为中耳腔CT 可列为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术前的常规检查[4]。
近年来,对胆脂瘤的处理原则是:既要彻底根治病变,又要尽可能的保留或重建骨性外耳道[5]。
本组1500例1654耳胆脂瘤,1642耳行开放型术式,仅有12耳做了保留外耳道的关闭术式,以清除局部小病灶为主。
术后随访,双侧组中无一复发,单侧组中,1466例中随访736例无一复发[6]。
参考文献[1] 龙官保,江山,苏宁洋.胆脂瘤型中耳炎双侧同时发病和单侧发病者的临床对比分析与前瞻性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17,52(2):99-100.[2] 王定华.胆脂瘤型中耳炎对乳突峰房的影响[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分册),2016,62(2):112-114.[3] 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63-366.[4] 毛承越.耳鼻咽喉科临床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30-239.[5] 田勇泉.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53-359.[6] 田勇泉,孙爱华.耳鼻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20-130.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重度肾脏损伤患者的临床应用杜 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七医院 内分泌科,辽宁 大连 116021)【摘要】目的 本文探讨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重度肾脏损伤患者的临床应用,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阿格列汀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苏丽发布时间:2021-10-22T03:24:39.610Z 来源:《航空军医》2021年7期作者:苏丽[导读] 本文对于阿格列汀在治疗2型糖尿病疾病中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南宁市第十人民医院)药剂科530105)摘要:糖尿病属于一类临床常见慢性进展性代谢疾病,全球糖尿病病人数量超出3.47亿,是目前全世界公认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型糖尿病也可以称之为胰岛素非依赖型糖尿病,病人数量大概在所有糖尿病病人数量总数中超出90%。
以往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选择药物为磺酰脲类、胰岛素增敏剂、双胍类以及噻唑烷二酮类等,但是上述药物长时间应用能够引发胰岛β细胞进行性衰竭,病人体质量升高以及低血糖等。
现在关于二型糖尿病疾病的发病原因、避免传统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新靶点药物获得了开发,口服用药小分子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属于二型糖尿病疾病临床治疗药物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2型糖尿病;阿格列汀;研究进展;到目前为止,全球批准上市的小分子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包含阿格列汀、西格列汀、利格列汀、维格列汀以及沙格列汀等,其中阿格列汀因为上市时间比较短,在临床应用方面缺少充分的治疗效果、经济性以及安全性证据。
本文对于阿格列汀在治疗2型糖尿病疾病中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1 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关于有效性,通过最近几年已经发表的文献资料,对照显示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治疗,研究组接受其他小分子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二类进行治疗,一共纳入15篇文献资料随访,时间全部超出12周,一共包含4456例病人,总结分析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表明和安慰剂进行对比显示,阿格列汀能够降低病人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病人空腹血糖水平以及餐后血糖水平,提高病人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小幅度升高病人的体质量水平,两者对比差异明显[1]。
并且此项研究还对上述指标的结果是否存在种族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其中包含亚裔与非亚裔,结果表明阿格列汀在治疗亚裔2型糖尿病人群中,对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达标率、空腹血糖等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非亚裔人群,两者对比差异明显。
·药物与临床·糖尿病新世界DIABETES NEW WORLD 糖尿病新世界2021年2月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包括饮食、生活习惯等,人群中肥胖和超重比例日益升高,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逐年递增,伴随病程的发展,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并发的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的致残、致死主要原因[1]。
2型糖尿病通常和胰岛素抵抗、分泌不足相关,该疾病患者通常体型肥胖,临床症状以口渴、乏力为主。
血糖控制效果直接影响患者治疗效果,临床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多以二甲双胍为主,二甲双胍能够降低肝脏对葡萄糖的输出性能,从而提升葡萄糖的利用率,促使血糖下降。
而阿格列汀也是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属于新型降糖药,能够对二肽基肽酶-4的活性产生抑制效果,从而对胰高血糖素样肽-1相关激素进行保护,达到提升胰岛细胞释放能力,降低血糖的目的。
二甲双胍单DOI:10.16658/ki.1672-4062.2021.04.092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分析李润花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人民医院内三科,云南昆明650000[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疗效。
方法采用该院2019年1月—2020年4月接收的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实验,按照所用药物将患者划成两个组别,例数各为52例(对照组、研究组)。
对照组患者使用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阿格列汀和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血糖水平及轻微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8.08%,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6.5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研究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能够提升患者治疗有效率,减少轻微胃肠道不良反应及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阿格列汀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8-11-21T11:37:30.3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27期作者:赵艺[导读] 观察阿格列汀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
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赵艺(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科江苏南通 226001)【摘要】目的:观察阿格列汀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
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给予阿格列汀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卡波糖治疗。
两组均连续服药6个月,每2周测空腹及餐后2h血糖,每2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结果:两组治疗后FBG较治疗前下降(P<0.05),组间比较无差异;两组治疗后2hPBG、HbA1c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
结论:阿格列汀联合阿卡波糖对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更佳,更有利于血糖控制。
【关键词】阿格列汀;阿卡波糖;老年初发2型糖尿病【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7-0083-02 现如今,糖尿病已成为中国,尤其是老年群体的一大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或者胰岛细胞敏感性差,而老年2型糖尿病则认为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为主要原因。
本次实验采用阿格列汀联合阿卡波糖观察对老年初发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1.临床资料1.1 对象选取2017年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老年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参照1999年WHO糖尿病新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I型糖尿病或者其他原因的高血糖患者;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肝、肾疾病或者严重高血压、血液病史患者;有严重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疗者;对试验中所涉及药物及相关成分过敏者;肿瘤患者;擅自增减药量,不按规定服药者。
阿格列汀治疗 2型糖尿病药物经济学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经济学研究价值。
方法:调研2016年6月~2017年5月我院收诊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100例患者采用二甲双胍+安慰剂治疗----对照组;此外100例患者采用阿格列汀+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
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药物治疗期间的临床效果、各项生理指标及药物经济学分析。
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服药成本在服药12周、24周、36周及48周中均低于观察组;但服药12周中,观察组的临床效果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24周后,实验组的临床效果的统计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成本每周均有所下降,P<0.05差异显著。
结论: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但是在长期用药下成本逐渐降低,且临床效果远远优于单一用药,值得临床医师应用。
关键词阿格列汀;二甲双胍缓释片;2型糖尿病;药物经济学分析糖尿病分为主要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主要是遗传等导致的胰岛素功能绝对不足引发的;而2型糖尿病主要是饮食结构导致的胰岛素功能相对不足;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的90%。
临床常采用二甲双胍缓释片、胰岛素增敏剂等联合用药治疗,但是此类药长期服用降低机体胰岛B细胞进行性衰退,诱发机体低血糖表现等[1]。
因此,临床在2型糖尿病治疗及降低不良反应中小分子二肽基肽酶抑制剂被广泛应用,并有较好成效[2]。
其阿格列汀上市较短,临床应用中缺乏充分的临床疗效、经济学、安全性等各项指标的文献说明。
本文探讨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经济学研究价值;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调研2016年6月~2017年5月我院收诊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随机分组中100例患者为对照组;此外100例患者为观察组。
全部患者中有女性128例,男性72例;年龄:37~64岁,平均年龄:52.69±5.47岁,糖尿病史2年~20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并无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阿格列汀联合艾塞那肽对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糖脂水平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阿格列汀联合艾塞那肽对2型糖尿病(T2DM)伴肥胖患者脂糖代谢的影响。
方法200例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降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阿格列汀及艾塞那肽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脂糖代谢水平,检测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体质量指数(BMI),并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LDL)。
结果经治疗,两组FBG、2 h PBG、HbA1c、BMI等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治疗,两组TC、TG、LDL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HDL明显上升,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TC为(5.48±0.83)mmol/L、TG 为(2.45±0.54)mmol/L、LDL为(1.32±0.08)mmol/L、HDL为(3.85±0.36)mmol/L,与对照组的(6.57±1.12)、(3.58±0.86)、(1.05±0.07)、(5.13±0.54)mmol/L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阿格列汀联合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伴肥胖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脂糖代谢情况,并且降低患者BMI,有效避免心血管事件,临床疗效较好。
关键词阿格列汀;艾塞那肽;2型糖尿病;肥胖;脂糖代谢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需终身服药治疗,如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出现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损伤,严重者可出现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1]。
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分析DOI:10.16658/ki.1672-4062.2017.12.054目的对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进行了分析。
方法研究中选择了该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第1次来该院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
其中对照组采用了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了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法,对两组初诊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
结果治疗3个月之后,观察组患者的FBG为(4.2±0.2)mmol/L,对照组的FBG为(6.2±0.1)mmol/L,观察组效果显著,有可比性(P <0.05)。
观察组2 hPG(7.6±1.1)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9.2±1.4)mmol/L,治疗效果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在对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分析中,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为(3.9±0.4)h,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为(6.9±1.7)h,观察组效果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
观察组中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为 4.7%,对照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为20.9%,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数据具有可比性(P <0.05)。
在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析中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7%),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初诊2型糖尿病治疗中,通过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更好的控制餐后血糖,改善胰岛功能性,并缩短血糖达标的时间,降低胰岛素的使用量,该疗法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标签:阿格列汀;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临床研究中可以发现,出现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胰岛β细胞的功能缺陷以及胰岛素低所导致的,在持续性高血糖的状态下,不仅会加重会患者胰岛β细胞的损伤,而且也会增加胰岛素的抵抗能力,导致患者血糖水平升高等问题。
新型降糖药阿格列汀的临床研究进展邓凤云【摘要】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是一类具有新型作用机制的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与目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相比,DPP-4抑制剂具有改善胰岛α及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作用,是目前2型糖尿病药物研究的热点.阿格列汀作为一种新上市的DPP-4抑制剂,在单用或与其他降糖药联合应用时控制血糖疗效较好,且不增加低血糖、心血管风险,也不增加患者的体质量.【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5(021)024【总页数】3页(P4523-4525)【关键词】2型糖尿病;阿格列汀;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作者】邓凤云【作者单位】百色市中医医院药剂科,广西百色5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7.15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
在所有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患者占90%以上。
目前,传统的降糖药物不能有效地阻止胰岛功能的恶化和2型糖尿病的进展,难以长期持续有效地控制血糖[1]。
近年来,二肽基肽酶4(dipeptidyl peptidase-4,DPP-4)抑制剂以其不良反应小、能改善糖尿病并发症和具有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等优势成为研究的热点。
阿格列汀是一种口服给药的DPP-4抑制剂,于2013年1月获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上市[2],并批准了该药品的单剂阿格列汀(Nesina)、含二甲双胍的复方制剂阿格列汀和二甲双胍(Kazano),以及含吡格列酮的复方制剂阿格列汀和吡格列酮(Oseni)3种版本,适应证均为结合饮食与运动干预治疗2型糖尿病。
现就阿格列汀的作用机制、药动学、临床疗效、安全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阿格列汀是一种以嘧啶二酮为母体结构的新型降糖药药,以苯甲酸盐的形式存在,其化学名为(R)-2-[(6-(3-氨基哌啶-1-基)-3-甲基-2,4-二氧代-3,4-二氢嘧啶-1(2H)-基)甲基]苄腈苯甲酸,C25H27N5O4 ,分子质量为46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