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中的成语、俗语集(二)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团结合作的俗语1、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个好汉三个帮。
2、众人拾柴火焰高。
3、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俗语4、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易经》5、若不团结一致,任何力量都就是弱小的。
——拉封丹6、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奥斯特洛夫斯基7、人心齐,泰山移。
——中国谚语8、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
——邓中夏9、凡是经过考验的朋友,就必须把他们紧紧地团结一致在你的周围。
——英.莎士比亚10、团结就有力量和智慧,没有诚意实行平等或平等不充分,就不可能有持久而真诚的团结。
——英.欧文11、单个的人就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是戏水的鲁滨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就可以顺利完成许多事业。
——德.叔本华12、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
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
——德.歌德13、三个臭皮匠,顶上个诸葛亮。
-------中国谚语1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15、万夫一力,天下无敌。
------刘基16、人心齐,泰山移。
-------谚语17、团结一致就是力量。
-------谚语18、一个人像一块砖砌在大礼堂的墙里,是谁也动不得的;但是丢在路上,挡人走路是要被人一脚踢开的。
——艾思奇19、万人操弓,共射一招,一招无不中。
——《吕氏春秋》20、民齐者强。
——荀况21、唯阔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薛宣22、聪明人与朋友同行,步调总是齐一的。
——法国谚语23、一致就是强有力的,而纷争不易被打败。
——伊索24、上下同欲者胜。
——孙武25、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够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三国.孙权26、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
——美.韦伯斯特27、滴水未成海,独木容易成林。
28、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29、离水难波流火,远亲不如近邻。
高中作文素材《孟子》好词好句好段摘抄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
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0.仁者无敌。
(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11.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1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1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7.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语文书中的谚语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文天祥2.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顾宪成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4.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 《说勤奋》5.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 马克思6.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
—— 鲁迅7.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 竺可桢8.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岑参10.从善如流,疾恶如仇。
—— 古代格言11.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祁黄羊12.人心齐,泰山移。
——谚语13.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谚语14.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谚语1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16.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
——俗语17.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18.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古训19.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20.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
——巴金21.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22.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23.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24.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25.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26.不教一日闲过。
——齐白石27.昔促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三字经》28.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孟子》中的成语故事15.浩然之气、拔苗助长下面这几段很关键(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因为很精辟地阐述了孟子的“浩然之气”,以及孟子自己讲的善言,也就是长于辨析言辞,善于通过辩论宣扬道理。
我们读《孟子》,仿佛整篇都能感受到一种正气,也就是浩然之气。
当然,这几段除了“浩然之气”是成语,还有个成语故事“拔苗助长”。
“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
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公孙丑又问:“请问先生擅长于什么呢?”孟子说:“我知道辨析言辞,我善于修养我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做浩然之气?”孟子说:“这很难说清楚,这种气,最伟大、最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损害它,那就会充满于天地之间。
它作为一种气,是合乎义和道的;如果不是,就会泄气。
它是日积月累的正义所生长的,不是正义偶然从外而入所获取的。
行为中有不满足于心的,就会泄气。
所以我说,告子不一定知道最佳的行为方式,因为他把义看作是外在的东西。
一定要有所作为而不中止,不要去助长它。
千万不要象宋国人那样,宋国有个人担心他的禾苗长不快而把禾苗拔高,累了一天回家,告诉家里人说:‘今天我太担忧,所以帮助禾苗长高了。
’他的儿子赶快跑去一看,禾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拔苗助长的人太少了。
以为没有什么益处而放弃的人,就是不锄草松土的懒汉;帮助禾苗快速成长的人,就是拔苗助长的人;他们这样做,不但没有什么好处,反而会伤害事情的发展。
”。
形容人品德高尚的四字成语1、雪操冰心[ xuěcāo bīng xīn ]释义:志行品德高尚纯洁。
2、雅人深致[ yǎrén shēn zhì]释义:雅:高雅,高尚;致:情趣。
人品高尚,情趣深远。
原是赞赏《诗经·大雅》的作者有深刻的见解。
后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纡谟定命,远猷辰告。
’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3、一清二白[ yīqīng èr bái ]释义:比喻清楚、明白。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贾李魁道:‘王紫泥,张绳祖他俩个,现在二门外看审官司哩。
老爷只叫这二个到案,便一清二白。
”4、一视同仁[ yīshìtóng rén ]释义: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
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出处:唐·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同仁,笃近而举远。
”5、毅然决然[ yìrán juérán ]释义:毅然:顽强地;决然:坚决地。
意志坚决,毫不犹豫。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8回:“窦世豪得了这封信,所以毅然决然,借点原由同洋人反对,彼此分手。
”6、严于律己[ yán yúlǜjǐ]释义:律:约束。
严格地约束自己。
出处:宋·陈亮《谢曾察院君》:“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天治道。
”7、言谈举止[ yán tán jǔzhǐ]释义: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出处:清·黄宗羲《陈母沈孺人墓志铭》:“其言谈举止,不问可知胡先生弟子也。
”8、有所作为[ yǒu suǒzuòwéi ]释义:可以做事情,并能取得较大的成绩。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离娄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9、有志之士[ yǒu zhìzhīshì]释义:士:对人的尊称。
《孟子》成语、俗语集释《孟子》成语、俗语集释同《论语》一样,《孟子》语言的生命力更强,其中大量的语言转化成今天的格言、成语和俗语。
这里收录的以常见的为主,肯定还有遗漏,望网友们不吝赐教。
(1)五十步笑百步:“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梁惠王》)释:(逃跑的士兵)有的一口气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一口气跑了五十步停住脚。
那些跑五十步的士兵竟来耻笑跑一百步的士兵,(说他胆子太小),行不行?(2)引领而望:“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梁惠王》)释:如果有一位不好杀人的君主,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着脖子期待他的解救了。
(3)君子远庖厨:“是以君子远庖厨。
”(《梁惠王》)释:君主把厨房摆在远离自己的场所,就是这个道理。
(4)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梁惠王》)释:我的目力能够把秋天鸟的细毛看得分明,一车子柴火摆在眼前却瞧不见。
(5)挟泰山以超北海:“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梁惠王》)释:把泰山夹在胳臂底下跳过北海,告诉人说,“这个我办不到。
”这真是不能。
(6)缘木求鱼:“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梁惠王》)释:以您这样的作法满足您这样的欲望,好像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梁惠王》)释:如今燕国的君主虐待百姓,您去征伐他,那里的百姓认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解救出来,因此都用筐盛着干饭,用壶盛着酒浆来欢迎您的军队。
(14)出尔反尔:“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梁惠王》)释:提高警惕,提高警惕!你怎样去对待人家,人家将怎样回报你。
(15)解民倒悬:“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公孙丑》)释:现在这个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实行仁政,老百姓的高兴,正好像被人倒挂着而给解救了一般。
(16)事半功倍:“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论语》成语俗语集锦1、犯上作乱原文: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学而》)翻译:不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
成语义:①触犯上级,闹乱子;②指叛逆活动。
2、安贫乐道原文: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学而》)翻译:贫穷却不去巴结,富贵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还不如贫穷仍快快乐乐,富裕仍爱好礼义的人。
成语义:安于清贫,乐于实践自己所信奉的思想。
古代思想家所提倡的立身处世的态度。
3、巧言令色原文:巧言令色,鲜矣仁。
(《学而》)翻译:花言巧语,面容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成语义:原指铺张修饰没有实际内容的语言或文章,后多指虚假而动听的话。
4、慎终追远原文: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学而》)翻译:曾子说:“要谨慎地办理好丧事,虔诚地祭祀祖先,这样人民的道德就会归复中厚老实。
成语义: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祭远代的祖先。
5、言而有信原文: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学而》)翻译:讲信用,要符合于义;只有符合义的诺言才可以去实现。
成语义:说出来的话算数,有信用。
6、周而不比原文: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为政》)翻译:君子在道义上团结人,不以私利相互勾结;小人善于因私利而勾结,不能在道义上团结人。
成语义:关系亲密但不相互勾结。
7、是可忍,孰不可忍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八佾》)翻译:孔子谈论季氏,说他在庭院内观赏八佾之舞,这种事情如果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呢?成语义:如果这个可以容忍,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
表示绝不容忍。
8、绘事后素原文: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八佾》)翻译:子夏问道:“‘美好的笑容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黑白分明,粉嫩的脸庞着色化妆绚丽多彩好打扮啊。
’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先有了白地子,然后才画上画。
A : 在中国礼仪上,所谓不孝有三,是指:一.不娶无子,绝先祖祀。
二.阿谀曲从,陷亲不义。
三.家贫亲老,不为禄仕。
-----赵岐《孟子注》: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
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
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也就是孟子所说的最大的不孝了。
B:人有三急:“心急,手急,性急”(楼主注:有几种说法:一说是人一生必须要的,“内急,性急,心急”——内急,即上厕所急。
性急,即结婚入洞房急。
心急,即老婆在里面生孩子你在外面等急。
二说就是人一天必须要的,即“尿急,屎急,屁急”。
其实尿急,屎急,屁急归根到底,都是内急的一种。
而今天写的,是内急中的屎急。
)C:七情六欲:一般地说,七情指的是---喜怒哀惧爱恶欲中医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惊恐一般地说,六欲指的是---生死耳目口鼻佛家指的是---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华欲人想欲D:胡说八道:原指「胡人」到内地讲解佛经。
胡,中国古代对西、北部少数民族的称呼。
胡说∶胡人说讲。
八道,而不信佛的人认为,胡人讲解佛经是说荒诞之言。
胡人讲解佛经八圣道在词语上可简作。
胡说八道。
故后世以胡说、胡说八道,一派胡言等词语喻不可信。
今泛指一切没有根据的说法E:五大三粗:是指双手双脚大再加上头大,腿粗,腰粗,脖子粗另附搞笑版:五十年代“五大三粗”的男人是;饭量大,力气大,嗓门大,拳头大,脚板大。
胳臂粗,声音粗,肉皮儿粗。
七十年代“五大三粗”的男人是;脑袋大,贡献大,脾气大,年纪大,牢骚大。
感情粗,心思粗,食物粗。
九十年代“五大三粗”的男人是;排场大,胆子大,面子大,房子大,大哥大。
言语粗,品位粗,链子粗,二十一世纪“五大三粗”男人是;学问大,架子大,规矩大,门路大,精神头大。
腰腹粗,脖子粗,喘气粗。
F:六亲不认:当今“六亲”泛指亲属。
其实,历史上“六亲”有特定的内容,其代表性的说法有三种:一据《左传》说,父子、兄弟、姑姐(父亲的姐妹)、甥舅、婚媾(妻的家属)及姻亚(夫的家属)。
《论语》《孟子》中的成语、熟语(备课资料)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教学文摘→ 《论语》《孟子》中的成语、熟语(备课资料) 2010-04-17一提起《论语》,大家都会感到陌生和遥远,认为读《论语》的都是老学究。
特别是学生,更感到《论语》与他们的思想格格不入。
其实,不仅《论语》所代表的儒家文化几乎是中华文化的代名词(姑且这样说),至今还影响深远,就具体而言,它语言平易又不乏文采,篇章短小精练又具有格言体制,易读易诵。
所谈内容涉及人生修养的方方面面,对于如何做人如何处事颇有启迪。
这对青年人很有裨益。
我很希望同学们读一读《论语》。
同时,高中语文第五册中有课文《孔孟》,读点儿《论语》才能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
怎样让《论语》变的亲切而不陌生,引起阅读兴趣?不妨从《论语》中的成语、俗语入手。
当你发现我们生活中经常用的语言原来是在《论语》中,自然就会爱不释手、兴趣盎然地读下去。
下面就举一些这方面的例子。
(1)犯上作乱:“不好犯上,而好作乱,未之有也。
”(《学尔篇》)释: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
(2)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学尔篇》)释: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3)言而有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 (《学尔篇》)释: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
(4)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为政篇》)释: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
(5)知之为知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为政篇》)释: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八佾篇》)释:这都可以狠心做出来,什么事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呢?(7)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 (《八佾篇》)释:已经做了的事不便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不便再挽救了,已经过去的事不便再追究了。
源自孟子的成语
源自孟子的成语有很多,比如:
1. 当务之急:指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
出自《孟子·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
”
2. 独善其身:指独自修养身心,保持个人的节操。
后指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的个人主义处事哲学。
出自《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3. 反求诸己:遇到挫折时切莫责怪他人,而应先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努力加以改正。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
4. 夜以继日:晚上连着白天。
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出自《庄子·至乐》:“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
”。
《孟子》成语、俗语集释1、揠苗助長:比喻为求速成而未循序渐进,结果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公孙丑上>2、一曝十寒:比喻人做事缺乏恒心,時常中断。
<告子上>3、己饥己溺:看到別人受饥受溺,就像是自己使那人受饥受溺一样。
指关怀同情別人的苦难。
<离娄下>4、一介不取:一分一毫也不苟取。
形容人操守清廉。
<万章上>5、心悅诚服:指心诚诚意的服丛。
<公孙丑上>6、自怨自艾:悔恨自己过去的错误而加以改正缺失。
今则指自我悔恨、责备。
<万章上>7、缘木求魚:爬到树上去找鱼。
比喻用错方法,徒劳无功。
<梁惠王上>8、事半功倍:指费力少而收效大。
<公孙丑上>9、当务之急:指当前最急迫要做的事。
<尽心上>10、出尔反尔:你怎么对待別人,別人也会怎么对待你。
后喻人的言行前后反覆,自相矛盾。
<梁惠王下>11、出类拔萃:形容才能突出,超越众人。
<公孙丑上>12、始作俑者:最初制作人俑来殉葬的人。
后世用以比喻首创恶例的人。
<梁惠王上>13、闻过则喜:听到別人指出自己的缺失就高兴。
形容对自己严格要求,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评。
<公孙丑上>14、重作冯(féng)妇:比喻重操旧业。
<尽心下>15、箪食壶浆:军队受到人民的拥护与爱戴,纷纷慰劳犒赏。
<梁惠王下>16、左右逢源:左右两边都能夠得到水源。
指学道有得,即可得心应手,取用不竭。
後比喻办事得心应手或处世圆滑。
<离娄上>17、大而化之:本指古代圣贤光大德业,教化万民。
后形容工作作风粗糙,把一些本该细致具体对待的问题笼统而简单化处理。
<尽心下>18、春风化雨:适合草木生长的和风及雨水。
比喻良好的培养教育。
<尽心上>19、杯水车薪:以一杯水去扑灭一车木柴所燃起的火,比喻无济于事。
<告子上>20、五十步笑百步:后比喻自己和別人犯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些,可是却要讥笑別人。
<梁惠王上>21、一傅众咻(xiū):一人教教诲,众人在旁喧扰。
比喻学习受到干扰,成效不佳,或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
孟子中的成语及解释
1.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
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2. 不为已甚:已甚:过分。
不做得太过分。
多用于劝诫别人对人的责备或处罚应当适可而止。
3.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顺父母的事情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
4. 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
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
5. 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
超出同类之上。
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6. 此一时,彼一时:此:这;彼:那。
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问题。
7. 箪食壶浆:食:食物;浆:汤。
指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所爱戴的军队,后用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
8. 当务之急: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
当前应该做的事情中最急需办的事。
9. 独善其身:独:唯独;善:好,维护。
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
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
《孟子》中的成语1、【杯水车薪】谓一杯水,救一车燃烧的柴,喻无济于事。
《孟子·告子》:“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2、【不为已甚】谓不做过分的事。
为,做。
已甚,过分。
《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宋·邵雍《寒夜吟》:“不出既往言,不为已甚事。
”3、【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不言而喻。
” (君子的本性,仁义礼智植根在心中,它们产生的气色是纯正和润的,显现在脸上,充满在体内,延伸到四肢,不必等他的吩咐,便明白该怎样做了。
)4、【出尔反尔】(原指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
尔,你。
)现指言论和行动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宋·范仲淹《窦谏议录》:“阴阳之理,大抵不异,为善为恶,出尔反尔,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5、【箪食壶浆】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后用为犒劳拥护王者之师的典故。
《孟子·梁惠王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6、【舍我其谁】谓自视极高,自任极重。
《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7、【始作俑者】俑,古代用来殉葬的木制或陶制的偶人。
后用来比喻某种坏事或恶劣风气的创始者,贬义词。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8、【事半功倍】事,要做的事情,指措施。
功,功效。
意为措施只有古人的一半,而收到加倍的功效。
后形容费力小,收效大。
(注意与其反义词“事倍功半”的区别)《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六韬·军势》:“夫必胜者,先见弱于敌而后战者也。
故事半而功自倍。
《孟子》中的成语、俗语集(二)
(30)不虞之誉:“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离娄》)释:有意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于苛求的诋毁。
(31)好为人师:“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离娄》)释: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
(32)何出此言:“先生何为出此言也?”(《离娄》)释:老师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呢?
(3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离娄》)释:不孝顺父母的事情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
(34)手舞足蹈:“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离娄》)释:快乐一发生就无法休止,无法休止就会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起来了。
(35)不为已甚:“仲尼不为已甚者。
”(《离娄》)释:孔子是做什么事都不过火的人。
(36)左右逢源:“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离娄》)释:蓄积很深,便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
(37)夜以继日:“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离娄》)释:抬着头考虑,白天想不好,夜里接着想。
(38)自怨自艾:“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
”(《万章》)释:三年后,太甲悔过,自己怨恨,自己悔过。
(艾,音yi)
(39)先知先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万章》)释:上天生育人民,就是要先知先觉者来使后知后觉者有所觉悟。
(40)集大成者:“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万章》)释:“集大成”的意思,譬如奏乐,先敲钵钟,最后用特磬收束,有始有终的一样。
(41)却之不恭:“‘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万章》)释:(俗话说),“一再拒绝人家的礼物,这是不恭敬。
”为什么呢?
(42)杀人越货:“杀越人于货,闵不畏死,凡民罔不憝。
”(《万章》)释:(《尚书康诰》)说,“杀死别人,强夺财物,横强不怕死,这种人,是没有人不痛恨的。
”
(43)茁壮成长:“牛羊茁壮长而已矣。
”(《万章》)释:(孔子曾经做过管理牲畜的小吏),他说,“牛羊都壮实地长大了。
”
(44)知人论世:“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万章》)释:吟咏他们的诗歌,研究他们的著作,不了解他们的为人,可以吗?所以要讨论他们那一个时代。
(45)一暴(pu)十寒:“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告子章》)释:纵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冷它十天,没有能够再长的。
(46)专心致志:“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告子》)释:假使让弈秋(下棋高手)教授两个人下棋,其中的一个人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话。
(47)舍生取义:“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告子》)释:如果两者(生命和义)不能并有,便牺牲生命,而要“义”。
(48)杯水车薪:“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告子》)释:如今行仁的人,好像用一杯水来救一车柴木的火焰,(结果连他们已实行的这点点仁都会消失的)。
(49)言归于好:“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告子》)释:所有我们参加盟会的人订立盟约以后,完全恢复旧日的友好。
(50)以邻为壑:“今吾子以邻为壑。
”(《告子》)释:如今你却使水流到临近的国家去。
(51)习焉不察:“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
”(《尽心章》)释:如此做去,却不明白其当然;习惯了却不深知其所以然。
(52)独善其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尽心》)释:穷困便独善其身,得意便兼善天下。
(53)不言而喻:“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尽心》)释:(君子的本性,仁义礼智)至于手足四肢,在手足四肢的动作上,不必言语,别人一目了然。
”
(54)引而不发:“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尽心》)释:君子(教导别人正如射手),张满了弓,却不发箭,作出跃跃欲试的样子。
(55)仁民爱物:“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尽心》)释:君子亲爱亲人,因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因而爱惜万物。
(56)当务之急:“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
”(《尽心》)释:智者没有不该知道的,但是急于当前重要工作。
(仁者没有不爱的,但是务必先爱亲人和贤者)。
(57)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书》,不如无《书》。
”(《尽心》)释: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
(58)茅塞顿开:“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尽心》)释:山坡的小路只一点点宽,经常去走它便成了一条路;只要有一个时候不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
(59)言近旨远:“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尽心》)释:言语浅近,意义却深远的,这是“善言”。
(60)同流合污:“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尽心》)释:(这种人)同流合污,(所以说他是贼害道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