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股骨颈骨折3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术期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60.82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现代医生2019年7月第57卷第21期·护理研究·CHINA MODERN DOCTOR Vol.57No.21July 2019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骨质疏松情况越来越普遍,易引发骨折,致使关节活动受限,进而影响了日常生活与工作[1-2]。
临床上,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常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恢复关节功能[3-4]。
然而老年患者年龄较大,致使手术并发症较多,影响了患者预后。
为此,在手术治疗中,一定要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的实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5]。
本文现对2016年11月~2018年2月在我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9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予以分组研究,分析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现报道如下。
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及对患者预后的改善效果观察何梦蓉杨羽芳吴叶芬季卫平王波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骨科,浙江丽水323000[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及对预后的改善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2月在我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9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 =48)和实验组(n =48)。
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实验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实验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Harri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3%,对照组患者为25.0%,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更加确切,可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改善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临床应用与借鉴价值极高。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护理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损伤,尤其是女性多见,男性较为少数。
损伤的原因是老年人骨质疏松,股骨颈脆弱,当跌倒时可能是大腿突然内收或外展所造成。
鉴于老年人体弱多病,各脏器机能衰退,骨愈合能力差等特点,且老年人多合并各种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若护理不当可带来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如脑血管意外,心跳骤停、昏迷等),故应重视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护理。
1临床资料我科自2009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6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124例,其中男52例,女72例;年龄60~91岁,平均74.5岁;骨折类型:头下型骨折31例,经颈骨折58例,基底骨折15例,粗隆间骨折20例手术距受伤时间1~24天,平均5天,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慢支、脑溢血、糖尿病等48例。
2术前护理2.1心理护理老年人生活经历多,已形成了自己的行习惯和生活方式,对医院环境感到陌生或厌倦,甚至因自己的受伤后生活习惯受到干扰而感到烦躁不安;伤后考虑问题多,担心预后不好,治疗时间长、手术费用高而连累晚辈,从而忧郁不振。
护士应通过与病人交谈,了解病人的情绪变化,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安慰,应尽量尊重他们并保留其生活和饮食习惯,帮助解决日常所需,使其心情舒畅,无后顾之忧,从而愉快地配合治疗。
2.2牵引护理患者为高龄老年人,因此在临床上多采用皮肤牵引的方法,使错位的骨折复位,少数采用骨牵引的方式。
牵引时,应保持牵引的有效性。
牵引重锤应保持悬空,重量不可随意增减。
牵引绳与被牵引的肢体长轴应成直线,告知患者或家属不可随意放松牵引,防止盖被压住牵引绳。
密切观察病人患肢血液循环,包括皮肤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及肢体的肿胀程度;定时测量肢体的长度,防止过度牵引;皮牵引时,应注意防止绷带松散、脱落,松紧适宜,避免牵引过紧,造成腓总神经损伤;骨牵引时,穿针处皮肤应保持清洁,预防感染,每日用75%酒精滴注针眼处。
2.3一般护理将病人安置在安静、通风、采光良好、温湿度适宜的病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