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笔记完全版(免费)
- 格式:pdf
- 大小:3.14 MB
- 文档页数:23
判断推理知识点图形推理⼀、位置规律⼆、样式规律三、属性规律四、特殊规律五、数量规律六、空间重构七、空间类类⽐推理⼀、语义关系⼆、逻辑关系三、语法关系定义判断逻辑判断⼀、翻译推理⼆、排列组合三、逻辑论证四、原因解释五、⽇常结论六、真假命题图形推理图形推理的命题形式:⼀组图:(1)顺着看:对图形从左向右依次顺着观察。
(2)跳着看:“图 1、图 3、图 5”和“图 2、图 4、图 6”跳着观察。
两组图:前三幅图是⼀组,来找规律,后三幅图是⼀组,来应⽤规律,即有样学样。
九宫格:观察⽅式:横看、竖看、“⽶”字型看、“O”字型看等。
分组分类:题⼲给出六幅图,要求分成两组,让每⼀组各⾃成规律,如图①②⑤⼀组,图③④⑥⼀组。
每年出题的题量都不同,最多有 5 道题,最少有2-3 道题。
空间类:⼀、位置规律识别特征:元素组成相同,优先考虑位置规律,再观察内部的位置变化。
1、平移(1)⽅向:上下、左右;顺/逆时针;斜对⻆(2)步数:恒定、递增(3)平移的延伸——运动轨迹①位置重合②循环反弹:⾛到头如何继续?循环:从头开始折返:弹回2、旋转(1)⽅向:顺、逆时针(2)常⻅⻆度:45°、90°、180°等3、翻转(1)左右翻转:竖轴对称,左右变,上下不变(2)上下翻转:横轴对称,上下变,左右不变(3)180°旋转:左右变,上下变识别特征:元素组成相似(线条重复出现)1、加减同异(1)技巧:结合选项,找特殊线 (2)运算: ①相加、相减②求异(保留不同)③求同(保留相同)⼆、样式规律2、⿊⽩运算(1)特征:图形轮廓和分割区域相同,⿊块数量不同。
(2)⽅法:相同位置运算。
⿊+⽩=⽩⽩+⿊=⽩⽩+⽩=⿊【注意】在确定可能考⿊⽩运算后,从问号处着⼿解题更快,边找边验证。
3、遍历(1)元素数量遍历(2)元素位置遍历三、属性规律识别特征:元素组成不相同、不相似——优先属性1、对称性(1)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折起来后两边⼀致。
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笔记(私人整理版) iseekupxlmotherthe first day of one year言语数理推断常识部分:法律比较重要、时政。
搜集题目资料分析,笔算能力1、全面协调,题目类型不偏废,提高熟练度。
不断提高2、心态,认真持久忘记别人,不管如何不能认输3、考试:1放弃原则,有取舍2做题模式化3做题顺序。
逻辑推断、资料分析,言语分析,数学运算,先擅长的,涂卡做完一部分涂一部分。
4工具直尺、圆规、量角器、立方体橡皮4、每做完一题理解一提,了解思路数字推理练感觉、掌握规律一、数列分类1、横向例如,2 3 5 8 13横向递推2、纵向例如2 3 5 8 12(差)通过运算得到新数列方法:逐差(常见)、逐商(相邻项有明显倍数或约数关系)、逐和(灵机涌动)二、思维模式1、整体分析:幅度变化:考虑选项,幅度大考虑乘法(幂次、积数列),反之加减法周期性:正负、大小--考虑二级数列(做差)单调性:完全单调、只有后部单调,前项做项2、局部分析:如4 9 13/2,-2 4 0相邻几项有关系3、结构分析(必做)例如:1 3 4 1 9先做差--2 1 -3 8再做还是无规律,但是结构上2*2=4 1*1=1-3*-3=9三、等差数列(没有想法,一律做差)基本型2 4 6 8 10;-6 6 18变化:A二级差、三级差B变式做差之后不在为等差数列如:-1.5,2,1,9,-1(周期)三级做差后:-4.5,9,18四、等比数列(相邻项有明显的严格或非严格倍数关系)基本型2 4 8 16变化:A变倍数2 4 16 128(128*16)B附加值乘过之后加个数字,附加值能为数列C项附加值或倍数成原数列的项p7如:2 1 5 16 53(单调性--2为项)53=16*3+516= 5*3+15= 1*3+2五、和数列(相邻项有明显的加和关系、变化幅度不大)基本型2 3 5 8 13(兔子数列)变化:A三项和1 2 3 6 11(2+3+1,3+5+3)B和的基础上变化(倍数、附加值、项)六、积数列(项变化幅度很大,尤其是答案)基本型:2 3 6 18 108变化:积的基础上变化(倍数、附加值、项)七、多次方数列(三级等差数列很有用,必做到)基本型:平方数列、立方数列、多次方数列(1-6的5此房)变化多样,注意变化底数指数顺序变化:A底数(自然数、质数、合数4,6,8,9,10、数列)B指数(负数)C附加值D倍数(很麻烦)例41/9 1 7 36 ?吧、分式数列1、基本数列,如前各种(运算简单、结果简洁,优先考虑减法和除法)2、组合规律,大小无意义,数列组合八、组合数列(数列很长)1、间隔数列(优先)2、两两分组加减乘除3、三三分组(项重复使用)4、中间分段5、首尾组合九、质数列200以内质数数学运算一、整除性----判断余数1、整除A、2、5B、3、9---各位数字或各位数字之和为3的倍数C、4、25---后两位D、6---同时被2和3整除(被12整除既同时被3和4整除---互质)E、7、11、13----分割做差,后三位分割出来,大数减小数看能不能被整除,要判断余数必须后三位减前面的。
行测+申论笔记目录行测——方法精讲 (7)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运用 (8)第一章片段阅读 (8)一、中心理解题 (8)二、细节判断题 (12)第二章语句表达 (14)一、语句排序题 (15)二、语句填空题 (18)三、接语选择题(省考题量不大) (18)第三章逻辑填空 (18)一、词的辨析 (18)二、语境分析 (20)第二部分判断与推理 (21)第一章图形推理 (21)一、图形推理命题形式 (21)二、快速定位某一图形考点 (22)三、位置规律 (23)四、样式规律 (25)五、属性规律 (29)六、数量规律 (31)七、特殊规律 (41)八、空间重构(广东省考近年来只在2016年考查1道空间重构图,可以选择性复习).. 43第二章类比推理 (46)一、语义关系 (46)二、逻辑关系 (48)三、语法关系 (51)第三章定义判断(广东省考不考) (51)一、快速识别有效信息 (51)第四章逻辑判断 (55)一、翻译推理 (55)二、组合排列 (60)三、逻辑论证 (63)四、日常结论 (66)第三部分资料分析 (66)第一章统计术语 (66)一、增长类相关 (67)二、比重类相关 (68)第二章速算技巧 (68)一、计算类 (68)二、比较类 (70)第三章简单计算 (71)第四章高频考点——增长类 (73)一、增长率 (73)二、基期与现期 (76)第五章比例类 (78)一、现期比例 (78)二、基期比例 (78)三、两期比重(得分难点,拉分重点) (80)第六章综合分析 (84)第四部分常识判断 (84)一、语义分析法 (84)二、矛盾分析法 (85)三、法律判断 (85)四、联想法 (85)五、绝对选项排除法 (85)第五部分数量关系 (86)第一章数量关系 (86)一、代入排除法 (86)二、数字特性 (88)三、方程式 (94)第二章工程问题 (95)一、工程问题 (95)第三章行程问题 (99)一、行程问题 (99)二、平均速度 (99)三、火车过桥 (100)四、直线相遇与环形相遇 (101)五、流水行船 (104)第四章经济利润问题 (105)一、经济利润 (105)二、经济利润涉及的方法 (106)三、分段计价 (108)四、合并费用 (108)第五章排列组合与概率 (109)一、分类与分步 (110)二、排列与组合 (110)三、概率 (111)第六章容斥问题 (112)一、容斥原理 (112)申论——方法精讲 (117)第一章申论基础 (118)一、申论能力考查 (118)二、答题要素与基本题型 (118)三、申论答题步骤 (119)第二章单一题 (121)一、问题原因 (121)二、影响 (121)三、对策 (122)第三章综合题 (123)一、概括主要内容 (123)二、词句解释题 (123)三、观点、现象分析题 (124)第四章公文题 (124)一、典型例题 (125)二、阅卷要求 (125)三、格式 (125)四、公文类别 (126)第五章作文题(大作文) (130)一、作文的评分规则 (130)二、作文的主题与观点 (131)三、文章结构 (132)行测+申论——广东省考专项 (137)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138)第一章实词强化 (138)一、实词辨析 (138)二、固定搭配 (142)第二章词语理解 (142)一、代词指代题 (143)第二部分判断推理 (143)第一章位置规律 (143)一、平移特殊考法 (143)二、位置复合趋势 (147)三、局部位置变化 (148)第二章翻译推理(“所有”和“有的”、“必然”和“可能”) (149)二、“必然”和“可能” (150)三、同意替换 (151)第三章论证(因果关系实验) (153)一、实验论证 (153)二、因果论证 (156)第四章特殊规律(图形间关系、功能元素) (157)一、图形间关系 (157)二、功能元素 (162)第五章真假推理 (164)一、矛盾关系 (164)二、反对关系 (165)三、两真两假 (166)第三部分科学推理 (167)第一章电学 (167)一、基础知识 (167)二、考点 (169)第二章光学 (175)一、基础知识 (175)第三章力学(每年都考) (182)一、基础知识 (182)二、受力分析 (189)三、平衡力与作用力 (191)第四章运动相关问题 (200)一、基础知识 (200)二、牛顿运动定律(主要考第一、第二定律) (201)三、直线运动 (203)四、曲线运动 (204)五、功与机械能 (205)第四部分资料分析与数学问题 (206)第一章计数问题 (206)一、植树问题 (206)二、方阵问题 (212)三、爬楼问题 (213)第二章数字推理 (213)一、基础数列 (214)二、特征数列 (214)三、非特征数列 (223)第五部分申论——广东大作文 (226)一、基本知识 (226)行测——方法精讲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运用第一章片段阅读解题顺序:提问→文段→选项一、中心理解题【题量】10【提问方式】这段文字主要/旨在/重在/意在/想要说明(论述、强调)的是……这段文字的主旨/主题/观点是……这段文字概况最恰当的一项是…………【解题思路】1、重点词语(微观)关联词、主题词、表强调、突出的程度词。
第一节 政府职能及其转变一、政府职能概述(一)政府职能的概念和特点:1、概念:政府职能就是指行政职能。
2、特点:①共同性:管理功能相同;②差异性:阶级性不同;③动态性:随着社会变迁而变迁。
(二)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①总体上政府职能呈扩大趋势;②镇压和战争职能减弱;③综合协调管理职能强化和政府职能社会化同步进行。
3、政府职能在公共行政中的重要地位公共行政的本质要求、政府机构设置的根本依据、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衡量行政效率的重要标准。
4、我国实现政府行政职能的手段有:①行政指令手段:②经济手段:③法律手段:④纪律手段:⑤思想政治手段:5、我国现有政府职能存在的弊病:①政企不分;②政府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过多地把社会责任和社会矛盾揽在了政府身上。
二、政府职能体系(一)基本职能1、政治职能:军事、外交、治安、民主政治建设;2、经济职能:宏观调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监管;3、文化职能: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4、社会职能:优抚、救灾、救济、福利、环保、人口、社会保险。
(二)政府层级职能当前我国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实际工作中是通过上级政府的收放权力来实现分配的,这是不合理的。
理想分配:①中央政府专有职权;②地方政府专有职权;③中央和地方共享的职权。
(三)政府的运行职能①计划职能;②组织职能;③协调职能;④控制职能。
三、政府职能转变1、概念: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职能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和变化。
2、影响政府职能转变的制约因素:①社会环境的变迁;②公共行政的科学化;③技术手段的创新;④传统文化的影响。
3、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和方式:①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计划经济下无所不包转全能政府转变为市场经济下有限政府(弥补市场不足);②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式:职能要素的重新分解、转移或合并。
a.行政权力中央地方的上下转移;b.行政组织内部的横向调整;c.部分管理和服务职能的社会化。
行测笔记一、资料分析 (一)基本知识1、增长量、增加值、增加额、增长额 ✧ 增长量、增加值=终值 — 初值✧ 现值为B ,增长率为r,则增长量= B - B / (1+r )✧柱形图中两个柱长短的差值所代表的统计数值,若具体指标数值的曲线成线性,则在相邻时间段内,增加量相等,但增长率不同,即便是该曲线的斜率逐段增加也不能够判断增长率增加了,因为这跟基值大小有关。
【此时可能能用到直尺,量“柱”的长短和“点”的高低】 ✧若表示某一数值的实际指标(一定是数值,不能是百分比之类的)呈线性增长,那么相同时间段的增长量相同,但在曲线上升时它的增长率降低了,在曲线下降时它的增长率的绝对值增大了================================================================================================= 2、增长率、增长了多少(用%表示) ✧ 增长率终值/初值 — 1 ……………………终值大于初值<问增长了百分之多少>1 — 初值/终值 ……………………终值小于初值<问降低了百分之多少>✧ 两年混合增长率:如果第二期与第三期的增长率分别为r1,r2,那么第三期相对于第一期的增长率为 r1 + r2 + r1 * r2 ✧平均增长率:如果n 年间的增长率分别为r1,r2,r3……rn,则平均增长率≈ A (1+r|)n = B ,中的r 就是n 的平均增长率,r= 1-,累计增长率在数值上等于平均增长率。
当n<0.05即5%时,(1+r|)n ≈1+nx 。
✧ “从2004年到2007年的平均增长率”一般不包括2004年的,即共有3年 “2004、2005、2006、2007年的平均增长率”包括2004年的,即共有4年✧等速率增长:中间一项的平方等于两边项的乘积;如果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的量分别为a,b,c ,第二年、第三年的增长率都为r ,则:2bc a=✧ 同增同减或者同减同增,最后降低✧ 前后两期对比时,前一期叫“基期”,后一期叫“现期”这两期的量作对比后得到的“变化率”是属于“现期”的。
判断推理一、逻辑判断做题顺序:看提问,结合题干--确定题型:翻译推理、排列组合、逻辑论证、原因解释、日常结论。
(一)翻译推理1、识别方法(1)题干、选项出现逻辑关联词;(2)问题:由此可以推出/不能推出?2、解题思路先翻译再推理.3、知识点(1)逻辑关联词①如果……那么……,翻译:前→后等价关联词:只要……就……;若……则……;所有(凡是、任何)……都……;为了……一定(必须)……;……是……的充分条件;﹡没有关联词一般都属于如果……那么…….②只有……才……,翻译:后→前等价关联词:不……不……(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梅花扑鼻香→必经一番寒彻骨;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犯人→犯我);除非……否则不……(除非还钱,否则打你:不打你→还钱);﹡[……是……的基础/假设/前提/关键;……是……的必要(先决)条件;……是……的必不可少条件;]﹡出现这些关联词时,可不看句子,直接看谁是基础、前提等,谁就放在箭头后。
这和①中的为了……一定(必须)有异曲同工之妙,谁必须谁放箭头后;“除非”相当于“只有”.③或、且且:两个同时成立;等价关联词:和、也、但是或:至少有一个;“或”关系为真,否定一项,可以得到肯定的另一项。
(否1→1);不是……就是……也是或命题。
(2)定理①逆否命题推理A→B等价于—B→-A。
口诀: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无必然。
②摩根定律推理(拆括号定理)ⅰ)—(A且B)=—A或—B;ⅱ)-(A或B)=-A且-B;ⅲ)—(-A且-B)=A或B;ⅳ)—(-A或-B)=A且B。
(3)推理方式问法:以下哪项推理的方式/形式/结构与题干相同?思路:推理方式一致:肯前肯后、否后否前、否一推一等;范围一致:部分推整体,整体推部分等.凡是谚语,都是部分推整体。
﹡要充分分析题干的推理方式。
4、补充内容(1)提问中出现: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即选择一定错误的选项,一定正确、可能正确的选项都不选。
3. ⽅方程法第⼆二节六⼤大题型1. ⼯工程问题2. ⾏行行程问题3. 经济利利润4. 最值问题5. 容斥原理理6. 排列列组合与概率第⼀一章⾔言语理理解与表达第⼀一节⽚片段填空先读问题--带着问题读⽂文段--选项1. 中⼼心理理解题提问⽅方式:这段⽂文字主要/旨在/想要说明……解题思路路:寻找中⼼心句句(有中⼼心句句--同义替换;⽆无中⼼心句句--全⾯面概括)解题技巧:重点词+⾏行行⽂文脉络(三词两句句)(1)重点词①关联词(转折/因果/必要条件/并列列)转折之前是铺垫,转折之后是重点;因果关系中结论是重点;必要条件关系中对策是重点;并列列需要全⾯面概括,不不偏颇。
对策标志词:应当/必须;通过/采取……⼿手段,才能;呼吁/提倡/建议当⽂文段中只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部分时,“解决问题”通常会作为正确答案出现在选项⾥里里。
反⾯面论证:如果……,不不好的结果。
具体应⽤用:把前⾯面的做法反过来,即为正确答案。
⽂文段最后出现:换⾔言之/简⽽而⾔言之等标志词,标志词之后是对前⽂文的总结概括②主题词:⽂文段围绕其展开;⼀一般⾼高频出现;多为名词;有引⼊入或解释说明③程度词:程度词加重的句句⼦子是重点(2)⾏行行⽂文脉络-总--分;分--总;总--分--总;分--总--分;分--分-中⼼心句句特征:观点(对策、结论、评价)-分述句句特征:下定义;举例例⼦子;原因解释;调查报告、数据资料料;正反论证;原因解释;并列列分述TIPS:1.从读题的⻆角度:分述句句部分可快速阅读,分述句句⾥里里的任何关联词都不不重要。
2.从选项排除的⻆角度:围绕分述句句的选项是⼲干扰项,要排除。
3.做题⼀一定要有圈画思维。
把重点内容画出来,重点内容重点看,⾮非重点⽤用括号画出来,可以略略读。
错误选项特征:1. 转折前的内容2. 例例⼦子、原因、背景:⽐比如/例例如;因为;近年年来/随着3. ⽆无中⽣生有4. 绝对表述5. 与⽂文意相悖代词巧解⽚片段阅读题位置:尾句句出现代词,总结前⽂文标志词:这、从这个意义上、从这个⻆角度来说、有鉴于此、对此答题要点:代词之后引出重点2. 细节判断题(2-4题,⽐比较费时间,需要细⼼心)错误选项特征:1. ⽆无中⽣生有2. 偷换概念(替换、混搭)3. 偷换时态将来时(将要、⽴立刻、趋势、以后)完成时(已经、了了、完成)进⾏行行时(正在、在……中、着)4. 偷换语⽓气(太过绝对)第⼆二节语句句表达1. 语句句排序题(2-3题)第⼀一步:根据选项提示,对⽐比确定⾸首句句,先看形式再看内容1. 下定义:……就是/是指2. 提出观点:有⼈人说/⼈人们普遍认为3. 背景引⼊入:随着/近年年来4. ⾮非⾸首句句特征a. 关联词后半部分b. 指代词:他/她/它;这/那正确答案:A第⼆二步:同时进⾏行行,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1. 确定捆绑集团----紧紧绑在⼀一起,中间不不允许有其他介⼊入a. 指代词捆绑:代词单独出现,⼀一般不不做⾸首句句;根据指代词寻找捆绑句句这、那、他b. 关联词:配套出现;单独⼀一个(但、同时分析句句⼦子意思)2. 确定顺序----只分先后a. 时间顺序:年年代、朝代、时间提示词(过去、现在、未来)b. 逻辑顺序观点+解释说明A和B:先说A再说B3. 确定尾句句----对⽐比确定结论、对策:因此、这、应该、于是第三步:验证(只验证你基本锁定的答案)朝代歌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2020省考、联考⾏行行测教务版笔记⼀一、前推后(前半句句→后半句句)型的关键词前推后:若…则…如果…就…只要…就…要想…就…所有…都…凡是…都……是…的充分条件为了了…⼀一定……⼀一定(必须/必然)……代表着……意味着……说明…总结: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无确定有可能⼆二、且关系和或关系(⼀一)A且B推理理规则:全真才真,⼀一假即假(⼆二)A或B推理理规则:⾄至少有⼀一个,⼀一真即真,全假即假(三)要么A,要么B推理理规则:⼆二者选⼀一德摩根律律且或互换添负号:A且B(-A或-B);A或B(-A且-B)分析推理理的三种解题⽅方法排除法切⼊入点:把握最⾼高频的信息和最低频的信息列列表法:通过题⼲干的已知信息通过表格列列出来⼀一、加强、削弱加强:按照逻辑选择最能⽀支持的⼀一项削弱:按照逻辑选择最能削弱的⼀一项⼆二、理理论基础论证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论点:观点(1)因此,所以,综上所述等总结性句句⼦子;(2)认为,坚持,说明,推测等表达观点性句句⼦子;2.论据:证明观点的证据(1)实验报告,调查研究;(2)举例例说明;(3)原因解释;3.论证过程:⽤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三、加强论证题型判定1、提问⽅方式:最能⽀支持,加强,证明论点的选项※不不能加强:选择加强的选项排除,选择剩余的选项2、解题思路路以及⼒力力度搭桥>加强论据(原因解释)>加强论据(举例例论证)>重复论点3、加强论证的特殊⽅方式及⼒力力度对⽐比实验>排除他因四、削弱论证题型判定1、提问⽅方式:最能削弱,反驳,质疑的⼀一项是※不不能质疑:选择削弱选项排除,留留下剩余选项2、解题思路路及⼒力力度否论点>拆桥>削弱论据3、削弱论证的特殊⽅方式及⼒力力度因果倒置>对⽐比实验>另有他因注:诉诸权威、诉诸众⼈人是典型的逻辑错误,不不选此类选项。
对策选项没有加强和削弱⼒力力度。
类⽐比推理理认识题型(⼀一)考察能⼒力力:给出⼀一组词语,考察词语之间内在关系,选择与之对应的选项(⼆二)提问⽅方式: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律性(三)题⽬目类型:1.两词型:词语之间找关系2.三词型:词语间两两找关系3.填空型:直接将选项中的两个词代⼊入题⼲干,选择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的选项解题思路路(⼀一)全同关系1.⾳音译词和中⽂文⻨麦克⻛风(microphone)和话筒;罗曼蒂克(romantic)和浪漫2.古称和今称北北平和北北京;⽽而⽴立和三⼗十岁3.谦称和敬称⽝犬⼦子和令郎;⽝犬⼥女女和令爱;家⺟母和令堂;家⽗父和令尊4.俗称和雅称⽉月亮和婵娟;三⽉月和桃⽉月包含关系种属关系:⼀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和另⼀一个概念部分外延的重合关系组成关系: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如何区分组成关系与种属关系:⽤用“是”字造句句交叉关系交叉关系:两个概念之间有重合部分如何判断是否为交叉关系:有的A是B,有的B是A,有的A不不是B,有的B不不是A (四)并列列关系1⽭矛盾关系2反对关系概念之间的关系总结全同关系:古今中外⾃自他雅俗包含关系:组成关系种属关系并列列关系:反对关系(可能性⼤大于2种)⽭矛盾关系(⾮非此即彼,可能性等于2种)交叉关系:判定⽅方式(有的A是B,有的B是A,有的A不不是B,有的B不不是A)(五)语义关系近、反义关系象征关系南冠∶囚犯⻘青衿∶读书⼈人⼿手⾜足∶兄弟桑梓∶家乡桃李李∶学⽣生⽩白丁/布⾐衣∶百姓浮屠∶佛塔⽉月亮∶⽟玉盘松鹤∶⻓长寿丝⽵竹∶⾳音乐鸿雁/笺札∶书信汗⻘青∶史册总⻆角/垂髫∶⼩小孩⼲干⼽戈/烽烟∶战争同窗∶同学佝偻/⻩黄发∶⽼老老⼈人对应关系1.材料料对应(必然材料料和或然材料料)⾦金金属;电缆(必然性)棉花;⾐衣服(或然性)2.⼯工艺对应(物理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注:区分物理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无新物质产⽣生)3.场所对应医⽣生;医院教师;学校4.时间顺序复制;粘贴5.功能对应(主要功能和次要功能,双功能)例例如:⽩白醋;空调;⾬雨伞6.因果关系努⼒力力;成功7.必要条件关系氧⽓气;燃烧语法关系1.主谓关系2动宾关系主宾关系定义判断题型判定符合/不不符合定义的是?(⼆二)解题思路路(213原则)1.看提问2.看题⼲干3.看选项(三)1.定义名称2.特俗情况3.择优对⽐比解题⽅方法⼀一关键词法关注定义名称(名称浓缩定义);(动物式;主体式;特征式)关注定义内容(定义本身的句句⼦子)A主体/客体B⽅方式/⽬目的/原因/结果/条件C关注特殊情况2通俗转化法3分析对⽐比选项法类型:多定义、双⼦子型、⼀一⺟母⼀一⼦子型、⼀一⺟母两⼦子型、⼀一⺟母三⼦子型⼀一、题型感知1考察能⼒力力每道题给出⼀一套或两套图形,要求报考者通过观察分析找出图形排列列的规律律,选出符合规律律的⼀一项。
常识判断
一、法律
(一)法理学
法的特点法的作用法的渊源法的效力
法的分类法律制裁法的实施
法的概念: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规定权利义务为内容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与道德、宗教等规范相比,法具有如下特征:
规范性、国家意志性、普遍性、强制性、程序性
法的分类
法的渊源:一般指法律的表现形式
法律效力图:往下递减
冲突与适用
(1)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2)新法优于旧法
(3)法不溯及既往,但有利溯及除外
(4)授权制定的行政法规或经济特区法规与法律冲突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5)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冲突的,由国务院裁决
(6)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冲突,国务院可决定适用地方性法规,适用部门规章的则应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哪些人不适用于死刑:未成年人,审判时怀孕的人呢,审判时年满75周岁,但是特别残忍的除外。
法的实施包括法的遵守(守法)、法的适用(司法)和法的执行(执法)。
(记)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宪法。
行测笔记模块一:言语理解与表达(不可加入个思想常识,一切以题为出发点)题型:片段阅读(考理解)多于选词填空(考表达)试卷第一部分,30题、做题顺序:1、先审题问----------- 分清题型、了解题问是什么2、回读题干--------- 寻找命题语句同义替换:换一种说法,对策型答案居多3、果断选择---------- 经过转换后的答案精减压缩:提炼句子主干二、阅读理解题:(总计20小题)题型:1、主旨概括题|(10题左右)标识词:主旨、主要、主题、中心、核心、旨在。
主(说明、阐明、表达、意思)|找主旨句、重点句概括、总结、归纳、复述------------------------------------------------ |突岀重点、兼顾其它⑴、做题思路行文脉络关联词语选择答案对策多为考点,转换后为答案切记不得思维发散或引申,转换即可⑵、做题方法:2个切入点关联词行文脉络:1、总—分—总①首尾句原则:文章的前半段或后两句比较重要,可能岀现观点(重点强调一、二句)2、总一一分如随着------ ,背景交待,粗读过后找对策。
尾句在这种情况下”指代上段,后句为观点3、分总4、分一分②辅(分)证原则:地位为辅,作用为证。
例子:看其前后,对于例子的表述项,不选岀现原因时:看前后援引:看前后内容,援引不选反证:看之前或通过反证推导岀正面观点正确答案要与原文在主体、倾向性、语态、时态上保持一致。
①递进复句:(重点在递进句的后部分)【典型格式】不但……,而且……”。
如大别山区不但矿产很丰富,而且自然景色很美。
”【关联词语】跟不但”作用相同的词语还有不仅”不单” 不独” 不只” 不光”等;跟而且”相同的词语还有并”、并且” 也”、还”;(一级递进)与甚至”相同的词语还有更”、特别、尤其、重要的是、关键的是、核心的是等。
(二级递进)【多重递进】不但……,而且……,甚至……”例1:某公司的经验充分显示岀(说明、表明、证实--------- 结论性的引导词),成功的行销运作除了有赖专门的行销部门外,还需要有优异的产品,精密的市场调研,更少不了(专业的业务部门、公关部门、擅长分析的财务部门以及物流后勤等部门 ------- 定语)的全力配合与支持。
行测总结笔记学霸笔记必过行测,这门让无数考公人又爱又恨的科目,就像一座神秘的城堡,充满了挑战和未知。
为了攻克这座城堡,我可是下了一番苦功夫,总结出了一份独家的行测笔记,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分享。
还记得刚开始准备行测的时候,我就像一只无头苍蝇,到处乱撞。
那些密密麻麻的知识点,各种各样的题型,让我眼花缭乱。
尤其是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一堆数字和公式,看得我脑袋都大了。
就说数量关系吧,什么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利润问题,每个问题都有独特的解法和思路。
一开始,我总是搞混,做题的时候完全没有头绪。
有一次做一道工程问题的题目,我愣是在那苦思冥想了半个多小时,草稿纸用了好几张,可还是没算出来。
当时那个着急啊,心里就像有一万只蚂蚁在爬。
后来我发现,不能这样盲目地做题,得总结方法。
于是我开始把每一种题型的特点、解题步骤都详细地记录下来。
比如行程问题,我会把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分别整理,画出示意图,标注出关键的条件和数据。
还会找一些典型的题目,把它们的解法一步一步地写清楚,反复去看,去琢磨。
资料分析也是个大难题。
那些数据又多又复杂,计算起来特别麻烦。
一开始,我总是被那些百分数、小数点搞得晕头转向,计算速度慢得像蜗牛。
有一次做一套模拟题,光是资料分析这部分就用了将近一个小时,结果还错了一大半。
为了提高速度和准确率,我专门找了一些快速计算的技巧,像尾数法、首数法、估算法等等。
然后每天都会做一些练习,强迫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做完之后,认真分析错题,总结原因。
慢慢地,我的计算速度越来越快,准确率也提高了不少。
除了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判断推理也是行测中的一个重点。
图形推理题总是让我摸不着头脑,那些奇怪的图形变化规律,我怎么都看不出来。
逻辑判断题更是复杂,什么加强削弱、翻译推理,每一个都需要仔细思考。
不过,经过不断地练习和总结,我也找到了一些窍门。
对于图形推理,我把常见的规律都整理出来,比如位置规律、样式规律、属性规律等等。
每次做题的时候,就按照这些规律一个一个地去尝试。
公务员考试行测笔记第一篇:公务员考试行测笔记公务员考试行测笔记第一课语言表达理解1、逻辑填空A平时积累词汇,在阅读的过程中收集词汇、词语;B了解词语语义的范围和适用的范围;C知道词语的固定搭配;D体会语意的轻重;E知晓词语的侧重含义;F结合语境分析;2、重要实词a、显示表示显露b、查看察看c、典雅高雅d、抵制抵御e、而后尔后f、发奋发愤g、合计核计h、考察考查i、开辟开拓j、连接联结k、漠视忽视l、名声名气m、品尝咀嚼n、情意情义情谊o、启示启发p、融化溶化熔化q、示例事例实例r、十足实足s、突然猛然t、委屈委曲u、消失消逝消释v、容许允许w、赞叹赞扬x、正确准确3、重要虚词a、基于出于由于鉴于b、逐步逐渐渐渐c、持续继续陆续连续d、径自径直e、继而既而f、暂且姑且权且g、毕竟到底h、何曾何尝i、诚然固然虽然j、日见日渐日趋k、大概大约L、几乎简直m、屡次一再n、尤其特别o、况且何况p、根据依据r、按照依照遵照4、重要成语a、振聋发聩震耳欲聋b、耸人听闻骇人听闻c、不经之论d、人浮于事e、饱经沧桑饱经风霜f、信口雌黄信口开河g、徇私舞弊营私舞弊h、杞人忧天庸人自扰i、名副其实名不虚传j、无可厚非无可非议k、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生吞活剥l、耳濡目染潜移默化m、病入膏肓无可救药n、望梅止渴画饼充饥o、川流不息络绎不绝p、视而不见熟视无睹q、背道而驰南辕北辙大相径庭r、义不容辞责无旁贷s、目空一切旁若无人t、历历在目记忆犹新u、口蜜腹剑笑里藏刀v、洁身自好明哲保身w、浮光掠影走马观花x、防患未然未雨绸缪有备无患y、等量齐观一视同仁z、得寸进尺得陇望蜀A、处心积虑挖空心思B、花天酒地醉生梦死C、遍体鳞伤伤痕累累D、鼎足而立E、浩如烟海F、倚马可待4、阅读理解A、主旨概括——寻找题干主旨句B、意图推断——分析应有理有据C、态度观点题——锁定文段重点,体会作者感情倾向D、语句理解题——准确地抓住语句在文段中得位置和作用E、细节判断题——找到细节所在,过滤无关的信息F、衔接排序题——找到逻辑关系,确定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第二课数量关系1、数字推理知识A、数列问题1、与前后一项或几项有关的数列,其可以通过作差(作商),甚至多次作差(作商)来找到其中的规律2、与其所在位置有关的数列,可以通过将其与项数相结合而得到规律3、有些数列是通过组合得到的,分组的依据可能是按照奇偶项,或者相邻的几项,还有可能是数列中各项数字的构造的组合。
现在开始资料分析之所以把资料分析放在第一,是因为本人以前最怕资料分析不难但由于位于最后,时间紧加上数字繁琐,得分率一直很低。
而各大论坛上的普遍说法是资料分析分值较高,不可小觑。
有一次去面试,有个行测考90分的牛人说他拿到试卷先做资料分析,我也试过,发觉效果并不好,细想来经验因人而议,私以为资料分析还是应该放在最后,只是需要保证平均5分钟一篇的时间余量,胆大心细。
一、基本概念和公式1、同比增长速度(即同比增长率)=(本期数-去年同期数)/去年同期数x100%=本期数/去年同期数-1显然后一种快得多环比增长速度(即环比增长率)=(本期数-上期数)/上期数=本期数/上期数-12、百分数、百分比(略)3、比重(略)4、倍数和翻番翻番是指数量的加倍,翻番的数量以2^n次变化5、平均数(略)6、年均增长率如果第一年的数据为A,第n+1年为B二、下面重点讲一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1、a=b÷(1+x%)≈b×(1-x%)结果会比正确答案略小,记住是略小,如果看到有个选项比你用这种方法算出来的结果略大,那么就可以选;比它小的结果不管多接近一律排除;x越小越精确a=b÷(1-x%)≈bX(1+x%)结果会比正确答案略小,x越小越精确特别注意:⑴当选项差距比较大时,推荐使用该方法,当差距比较小时,需验证⑵增长率或者负增长率大于10%,不适用此方法2、分子分母比较法⑴分子大分母小的分数大于分子小分母大的分数⑵差分法★若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大于另外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且大一点点时,差分法非常适用。
例:2008年产猪6584头,2009年产猪8613头,2010年产猪10624头,问2009与2010哪一年的增长率高答:2009增长率8613/6584-1 ,2010增长率10624/8613-1,-1不用看,利用差分法(10624-8613)/(8613-6584)=2047/2029显然<8613/6584 所以10624/8613<8613/6584我们把分子、分母都比较小叫做小分数,分子、分母都比较大的叫做大分数,(大分子-小分子)/(大分母-小分母)所得的分数叫做差分数。
图像推理总结数量关系考察方向考点备注题目辨识答题思考顺序点交点的数量线1、线条数2、笔画数3、一笔画一笔画注意数奇点,只有具有2个或0个奇点的图形才可以一笔画面1、封闭区间的数量2、面的部分数3、面的种类(图形的种类)4、面的数量面的部分数:连在一起的才是一个部分角角的数量注意题目中算的是什么样的角的数量(锐角、直角、钝角)位置关系平移依靠图案的移动规律来寻找答案1、题目中出现明显的位置关系(如:表格、象限)2、题目中出现明显的重复图形旋转依靠图案的旋转规律来寻找答案图型长相相同翻转依靠图案的翻转规律来寻找答案注意轴对称及中心对称图形组合叠加直接的相加及相减题目中图形部分相同,能够进行简单的运算。
相加后进行去同存异或去异存同的运算注意运算后再进行图形的翻转或平移。
规律叠加注意叠加公式(常考黑+白=?)其他知识点对称性轴对称和中心对称注意对称轴的方向和数量元素分布图形中的元素位置直曲性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注意直曲线组合而成的图形,注意数曲线或直线的数量封闭性封闭图形和开放图形立体图形折纸盒注意面的方向Z字法确定对称面和画在橡皮上三视图注意侧视图的方向截面多做题熟悉截面吧逻辑判断一、体系必然性推理:前提是真的,结论肯定是真的可能性推理:前提是真的,结论不一定是真的。
差别:必然性强调整体到部分的推理(一般到特殊)可能性强调部分到整体的推理(特殊到一般)必然性推理知识点:1、直言命题、三段论、复言命题、朴素逻辑可能性推理知识点:1、类比推理、归纳推理二、关键词1、有些:(1)含义:包含一个、一部分、全部。
至少有一个就可以称为有些。
(2)推理:例如:我们班有些同学及格了。
不能推出我们班有些同学不及格2、逆否命题:例如:我是人。
A→B 原命题人是我。
B→A 逆命题非我是非人。
非A→非B 否命题非人是非我。
非B→非A 逆否命题逆否命题=原命题三、必然性推理1、直言命题:(1)含义:只判断了一件事,只表达了一个判断。
实词虚词1.从语意轻重的不同来辨析。
有的近义词所表示的概念虽相同,但在表现的程度上有着语意轻重的不同。
2.从适用范围的大小来辨析。
有的近义词所指的虽然是同一事物,但是其中有的适用范围大些,有的适用范围小些。
3.从感情色彩的不同来辨析。
有的近义词基本意义是相同的,但是感情上褒贬色彩不相同。
4.从语体风格的不同来辨析。
有的近义词基本意义相同,但是它们中有的适宜做书面语,有的则适用于口语5.从搭配对象的不同来辨析。
有的近义词基本意义相同,但是由于人们的使用习惯,有的经常与某些词语配合使用,有的则不能与某些词语配合使用,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格式。
关联词1.转折关联词:不但……而且……;不但不……反而…;…尚且……何况;不仅……也;虽然……但是;非但不……却……;别说……;不但没……偏偏;不但不……相反;尽管……但……2.表选择关系关联词:或者……或者……;要么……要么……;要不……要不……;不是……就是……;与其……不如……;与其……毋宁……与其……还不如……;3.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如果……就…… ;要是……就…… ;如果(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那么(就) ;即使……也……;哪怕……也…… ;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 …也(仍然、还是) ……4.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仅……还;不但……还(也、又、更);何况;而且;况且;尤其;甚至;不但(不仅、不光、不过、不只)……而且(并且、并、也、还);5.因果关系中的关联词:“因为……,所以……” “可见”、“总之”、“言而总之”、“之所以……,是因为……”、“由于……,因此/因而……”、“综上所述”、“概而言之”等。
6.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只要……就;只要……就;凡是……都;不管……总;只有……才;除非……才;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7.并列关系的关联词:①一般表示相关的几种情况并存。
单用的“也、又、还、同样、同时”等,这些词语多用在后续分句中。
行测笔记一、数量关系1、经济利润基本公式:(1)售价=单价x数量(2)利润=售价—成本(3)利润率=利润/成本限利润相关类:分段计算统筹经济:先比较后计算2、最值问题(反着想)‘至少’、‘保证’、‘无论’、‘都至少’----最不利+1某个主体最多/最少:(1)反向构造等差数列(2)最多为上限,向下取整;至少为下限,向上取整(3)n种变型题型‘至少’‘都’(条件全满足最少)------反向、求和、作差思维:最值思想结合其他题型3、排列组合两组概念:(1)分步分类,分步相乘,分类相加(2)排列组合:整体里取部分,与顺序有关是排列A,无顺序是排列C三种经典题型:(1)排队模型:站一排A(nn)在一起:先捆再绑-----捆绑法不在一起:先排在插----插空法圆桌:A(nn*1/n)=(n-1)!(2)分苹果模型:m个苹果,n人分,每人至少1个-----C(n-1/m-1);m个苹果,n个人分,每人至少两个-----先转变每人至少1个m个苹果,n个人分------借苹果,凑每人至少1个(3)错位排序:D1=0,D2=1,D3=2,D4=9,D5=44(4)概率=满足条件的/总4、容斥问题(1)两集合:A+B-AB=总-都不(2)三集合:A+B+C-AB-AC-BC+ABC=总-都不A+B+C-Y- 2z=X+Y+Z(给总数)数学运算1、带入排除法:适用范围(1)典型:多位数、年龄、余数(2)选项:信息充分(选项是一组数字)(3)复杂:主体多、关系复杂2、先排除再代入:(1)排除:尾数法、倍数排除法、大小排除(2)代入:特殊问法好算,整数小的优先代3、数字特性:奇偶特性适用范围:(1)一般为不定方程(2)特殊:和、差和2倍有关的,相等关系质数(2是最小质数,唯一偶数)用法:(1)加减:同奇同偶为偶,一奇一偶为奇(2)乘法:一数为偶为偶,两数为奇则为奇倍数特性:适用范围:(1)平均分组(2)比较倍数(3)分数,百分数(先化简为最简分数)整除判定法则:拆分,因式分解,口巨额5、方程思维:普遍方程:(1)设未知数:问题是谁,谁就是未知数谁好算,设谁(2)列方程,找等量关系(3)解方程不定方程:排除:奇偶法,与和差相关;尾数法,系数中有0或5;因子法工程问题:(1)只有时间:赋值,出效率(设总数值=公倍数或乘积),算时间(2)提到效率:直接讲效率‘每天干.....个’;甲、乙、丙效率比;‘n个人干n天’,牛吃草=(牛-草)x时间,水管问题------设效率为1;行程问题:火车过桥问题:车长+s=vt等距离平均速度:赋值总路程公式:2v1v2/v1+v2直线相遇追击:相遇:s=s1+s2=(v1+v2)t追击:s=s1-s2=(v1-v2)t环形跑道相遇追击:见n次----几个s相遇:两个方向跑追击:同一方向跑直线多次相遇:两边出发---n次相遇(2n-1)个全程同向出发---n次相遇2n个全程流水行船问题:顺水路程---(v船+v水)t逆水路程---(v船-v水)t比例行程:找不变量s一定,vt反比t一定,vs正比v一定,ts正比溶液问题:基本公式浓度=溶质/溶液溶质=浓度x溶液混合溶液----线段法-----适用于利用率混合,折扣混合,平均数蒸发水(or)加水,倒出满水-----赋值溶质,设公倍数二、言语理解与表达1、行文脉络:(1)中心句位置----首尾句(2)中心句----观点,对策,结论(3)总-分类型:观点+不同角度+并列分述观点+调查/资料/报告结果观点+正反两方面论证观点+原因解释观点+具体详细解释说明观点+‘比如’‘例如’‘就是例证’等典型例子引导词(4)分-总类型:因果/对策‘这’引导的尾句(5)总-分-总类型(6)分-总-分类型(7)分-分类型----并列关系2、说故事讲道理:道理需与故事字面意思最接近-----同义替换不选:就事论事过度引申过度消极3、标题填入题:契合重点+短小精悍+吸引读者新闻标题---简单概括短小散文---重意境4、细节判断题:(1)细节主旨化(考情)错误类型:无中生有偷换概念(扩大,缩小)偷换时态:将来时(将要,立刻,趋势,以后)完成时(已经,完成)程度较重:绝对标志词(一定,全部,完全所有,均,永远,任何,取代,唯一,只要....就....)相对标志词(可能,也许,大概,一般,尽量,往往,容易,......之一)(3)词语理解题:词的位置:首尾(把握整个文段)中间(“:”“—”“也就是说”)----重点理解之后的内容代词指代词:重点关注代词前的内容,如纠结再看其后慎用就近原则-----警惕多个“这”的文段5、语句排序题做题顺序:根据选项提示对比后确定首句确定捆绑集团/尾句验证(只验证基本锁定的答案)首句特征:话题引入(提出问题,“谈到”)下定义(xx是指)观点+解释说明大概念先于小概念非首句成句:指代词关联词后半部分捆绑集团:关联词:配套出现(不但....而且)单独一个:转折(相反)同时(并列,句式相近相同)共同信息(找特殊信息捆绑)指代词捆绑(这,那,它)时间,空间,顺序(时间顺序较多,古----今)尾句特征:结论引导词(因此,所以,看来)“这”引导的总结性尾句对策行结尾句常见行文方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AB两方面(后文分别论述,对应A和B顺序不乱)大概念---小概念(世界--中国,生态--生态红线)一、片段阅读1、中心理解题关联词:转折关系因果关系必要条件关系递进关系并列关系行文脉络:中心句常见类型2、细节判断题细节主旨化错误类型总结二、中心理解题1、转折关系:典型格式(虽然...但是,尽管...可是,却,然而,而,不过,其实/事实上/实际)非典型格式(殊不知,截然不同,截然相反,全新研究,一种误解,相对而言)正确选项(文段重点句子的同一替换)错误选项(转折前非重点内容)主题词:围绕主题词展开一般情况情况下高频出现,也可以仅出现一次一般为名词逆向思维:很多人/大多数人/传统认为/不意义(作用,好处)过程(并列关系,分述句)原因(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少认为+转折表述----反着说反推法:2、因果关系典型格式(因为...所以,由于...因此)标志词:所以,因此,因而,从而,故而,因此,可见,导致,致使,使得,造成,影响,为什么,为何结论句位置:尾句(作为中心句可能性极大)中间:进一步解释说明----结论句为中心句与其后并列---将二者概括后为中心句其后出现转折---转折后为重点,综合重点因果文段选项特征:....的(根本/主要/)原因....导致,使得,造成,影响为什么,为何若题干直接问原因:重点关注“因为”之后或“因此”之前三、语句填空题1、横线在结尾:总结前文(中心理解题)横线处与分句有紧密逻辑关系-----注意与分句的衔接2、横线在中间:注意与上下文衔接主题词(不能偏离)四、接语选择题1、重点关注文段最后一句话2、干扰项(文段中已经论述的内容不选)一、逻辑填空1、词的辨析形近音近词:用不一样的词组词,词性要接近整词进行固定搭配找最大相似性的两个选项,比较选择固定搭配:主+副+谓+形+宾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感情色彩多的词慎选;程度较重:与递进考点结合考;语境分析(1)关联关系:转折:标志词(但,事实上,然而);语义相反;递进:(语义轻)而且/甚至(语义重);根据横线位置,找含义相近,语义程度;“、”表示并列,递进,顺承;并列:同一并列(和,及,与“、”“,”意思相近/句式相同);反义并列(不是...而是,有的...有的,相反,意思相对,但未必相反);2、对应关系基于对整个文段意思的理解---找准对应关系解释类对应:成语类考查较多;分句1,—,分句2;分句有解释作用;典型标志:无疑是,无异于;重点词句对应:成语的形象表述;主题词;判断推理日常结论:题目特征:问“可以推出”“不能推出”类言语表述,无逻辑关键词解题思路:逻辑错误的不选无中生有的不选偷换概念的不选概念扩大的不选有敏感词的慎选比较思路:正确的一段比较直接错误的往往由主观臆断类比推理:逻辑关系:同一关系(古今,中外)并列关系(矛盾,反对)交叉关系属性关系(必然,或然)因果关系(必然,或然)包容关系(组成,种属)对应关系(人物:场所)语义关系:近义词反义词语法关系:主宾关系,谓宾关系,主谓关系逻辑论证:论证三要素:论点(观点,态度)找中心话题关键词首尾句论据(为了证明观点正确的例子或原因)论证:(证明论据有效性的联系)削弱:比较选项:表意明确的优先选偷换概念论题的不选整体削弱优于部分削弱削弱论点:找论点矛盾命题---整体削弱举例子证明论点错误---局部削弱削弱论证:拆桥:概念不同---直接拆范围不同---补范围因果倒置:本来A--B,倒置后B--A削弱论据:否定论据的有效性,-A他因削弱:题目存在明确因果关系找一个其他原因导致结果成立eg:本来A--B,削弱C--B特殊题型:实验类:通过实验得出结果,最终下了一个结论对比试验(找实验前两组,对象不同秒杀)单一实验:找实验主体与结论主体不一致选项找实验主体不具有代表性的选项找实验过程不科学不合理的选项削弱力度:削弱论点(整体大于局部)大于削弱论证(拆桥)大于因果倒置大于削弱论据大于他因削弱定义判断关键词排除:主体---主体不对不能选方式+目的:方式:运用,采取,按照....,后是重点目的:为了,实现,使得,以原因+结果:原因:因为,由于结果:导致,产生,从而括号排除绝对错误选项读定义:注意定义中的句号作比较:比较选项表意明确的选项优先选多定义:根据设问的定义进行排除纠结疑问的选项看看哪个符合另一个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