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变声期发声方法初探
- 格式:pdf
- 大小:262.84 KB
- 文档页数:2
青少年变声期的嗓音特点及其声乐训练方法青少年变声期是每个男孩子都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
变声是男孩子从儿童到成年男性的过渡期间发生的一系列声音变化。
这个过程需要几年的时间,从12-13岁开始,一直延续到17-18岁。
在这个时期,男孩子的嗓音会发生很多变化,这会对他们的声乐训练产生很大的影响。
现在,我们来看看青少年变声期的嗓音特点及其声乐训练方法。
1.音域变化:由于声带的生长和扩张,男孩子的声音变成低沉、有力的男中音,而高音则会变得微弱和费力。
2.音色变化:儿童时期的清澈、纯净的嗓音消失了,替代它的是一种更加浓重、厚实、低沉的声音。
3.音量变化:男孩子在变声期的声音变得更加洪亮、强有力,但在高音部分,声音可能出现杂音、破音等不稳定现象。
4.音准变化:变声会对青少年的音准感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在高音部分,容易出现音准不准确的问题。
二、声乐训练方法在青少年变声期,声乐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提高变声期男孩嗓音水平的训练建议:1.使用深腹呼吸:新生的男中音需要更多的空气量来支持,因此在练习时,应该使用深腹呼吸,尽可能多地存储空气。
2.保持身体姿势:在声乐训练中,保持良好的身体姿势非常重要。
男孩子应该站直,肩胛骨放松,避免收紧颈部和肩膀肌肉。
3.温和的练习:在变声期不宜强迫练习,要以温和的方式进行。
练习时应该尽可能地贴近自己的音域,以确保稳定准确的发音。
4.遵循声乐训练计划:要根据实际情况,为家里的男孩量身定制一份声乐训练计划,每周规定练习次数和时间,并逐渐增加难度。
5.找到正确的歌曲:要根据男孩子的音域和音色特点,为他选择适合的歌曲进行练习。
避免选择音域过高或过低的歌曲。
三、总结变声期是男孩子发声的重要阶段,要注意保护声带和嗓子,掌握正确的声乐训练方法。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又坚持不懈的练习,才能真正提高男孩子的嗓音水平。
青少年变声期的嗓音特点及其声乐训练方法青少年变声期是男孩和女孩在青春期时经历的一个重要生理变化阶段,男孩声音变得更加低沉,女孩则声音变得更加高亢。
在这一时期,嗓音特点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对于声乐训练来说,需要有针对性的方法来帮助青少年度过这一阶段,保持嗓音的健康和发展。
下面将针对青少年变声期的嗓音特点及其声乐训练方法进行探讨。
一、青少年变声期的嗓音特点1. 男孩声音的变化在变声期,男孩的声音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声带和喉部肌肉会逐渐变粗,声音会从童音逐渐变为男音。
这一过程通常发生在11-14岁之间,整个变声期的过程可能会持续2-3年甚至更长时间。
在变声期初期,男孩的声音可能会出现明显的跳跃,有时候高音部分会非常吃力,而低音部分会变得更加饱满。
青少年变声期的嗓音特点主要表现在声音的不稳定性和声域的不确定性上,这对于声乐训练来说是一个挑战。
只要采取正确的声乐训练方法,青少年的嗓音变化期也可以成为他们声乐发展的宝贵时期。
二、声乐训练方法1. 培养正确的呼吸技巧在变声期,嗓音变化会影响到呼吸技巧,因此培养正确的呼吸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练习深呼吸、腹式呼吸和颈部呼吸等呼吸方法,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掌握呼吸技巧,提高声音的稳定性和韵律感。
2. 练习发声和共鸣在变声期,喉部肌肉和声带的变化会影响到声音的发声和共鸣,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练习发声和共鸣。
通过练习口腔共鸣、鼻腔共鸣和喉咙共鸣等方法,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掌握声音的共鸣技巧,提高声音的稳定性和音质。
4. 合理安排练习时间在变声期,嗓音变化可能会使声音变得不稳定,因此需要合理安排练习时间,避免过度使用声带。
合理的练习时间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掌握声音的控制和韵律感,保护声带,避免声音受损。
5. 寻找合适的曲目在变声期,嗓音变化可能会使部分音域的歌曲难以演唱,因此需要寻找合适的曲目来进行练习。
选择合适的曲目可以避免过度使用声带,保护嗓音,提高练习的效果。
青少年变声期是一个嗓音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有针对性的声乐训练方法来帮助他们度过这一阶段,保持嗓音的健康和发展。
浅谈青少年变声期的嗓音训练及保护青少年变声期是指男生和部分女生在青春期时,由于激素分泌的变化而引起声音发生剧烈变化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嗓音会由儿童时期的高音逐渐转变成成年人的低音。
在这个时期,嗓音的训练和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关于青少年变声期嗓音训练和保护的浅谈。
1.适度练声:青少年变声期嗓音的变化非常剧烈,练声可以帮助他们逐步适应新的嗓音。
但是要注意,练声的强度和时间要适度,不宜过于用力,以免对声带造成伤害。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声音练习,如发声时做轻微的吐气动作,以避免过度用力。
2.饮食保护:青少年变声期时,喉咙和声带十分敏感,容易受到刺激。
所以在饮食方面要注意避免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辣椒、生姜等。
多喝水可以保持喉咙的湿润,有助于保护声带。
3.正确发音:在变声期,由于声带的变化,发音可能会变得困难。
所以在平时的交流中,要注意口齿清晰,慢慢地发音,不要强行发出高音或低音。
4.避免喊叫和吼叫:青少年变声期时,声音容易疲劳,过度喊叫和吼叫会对声带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尽量控制自己的声音量和强度,避免长时间大声喊叫。
5.休息和保养:在变声期,适当的休息对声带的保护非常重要。
青少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尽量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可以适当进行喉咙保养,如用温水漱口、含温盐水漱喉等。
6.寻求专业指导:如果青少年对自己的变声期嗓音训练和保护不确定或有困惑,可以寻求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音乐老师或专业的声乐教练可以为他们提供正确的嗓音训练方法和注意事项。
青少年变声期是嗓音发生剧烈变化的阶段,为了保护和培养好嗓音,青少年需要适当地进行嗓音训练,并且注意保护嗓音,避免过度用力和刺激,保持合理的休息和饮食习惯。
如果感到困惑和不确定,可以寻求专业指导。
只有正确的训练和保护措施,青少年变声期的嗓音才能健康成长,为他们的音乐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何对变声期的学生进行声音训练在青少年时期,男性和女性都会经历声音变化的阶段,这个阶段被称为变声期。
变声期间,声带和喉部发生了重要变化,对声音质量和音域产生了影响。
对于变声期的学生来说,声音的变化可能会给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带来困扰。
因此,给予他们正确和有效的声音训练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和技巧,以帮助变声期的学生进行声音训练。
1. 了解变声期在开始声音训练之前,了解变声期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变声期通常在男性12-16岁之间发生,而女性则在10-14岁之间。
在变声期间,男性的声带会变长并变粗,声音变得更加低沉。
女性的声带也会发生变化,但幅度较小,声音变得略微低沉而富有共鸣。
了解这些变化,可以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制定声音训练计划。
2. 发声练习在声音训练中,发声练习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部分。
以下是一些适合变声期学生的发声练习:- 呼吸练习:教导学生正确的呼吸方式,通过深呼吸来稳定呼吸节奏和提高肺活量。
这有助于控制声音并提高音质。
- 说口音练习:教导学生正确的咬字方式,帮助他们练习清晰而准确的发音。
这可以通过一些特定的发音练习,如练习舌尖的放松和位置调整,来实现。
- 音阶练习:教导学生演唱音阶,从低音到高音的范围内进行扩展。
这可以帮助他们逐渐适应并扩大自己的音域。
- 悠长音练习:鼓励学生尝试唱一些悠长的音符,延长音符的时间。
这有助于他们发展气息控制和音准的能力。
3. 姿势和发声技巧正确的姿势和发声技巧对于声音的产生和控制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在声音训练中要注意的事项:- 表演姿势:指导学生保持直立的姿势,同时放松肩膀和颈部的肌肉。
这有助于声音的自由流动和共鸣。
- 咬字和嘴部位置:教导学生正确的咬字方式,让他们明白清晰的发音对于良好声音的重要性。
同时,指导学生合理调整嘴部位置,以实现声音的最佳共鸣。
- 音量和强调:教导学生掌握音量的控制,让他们了解何时需要提高或减轻音量。
同时,教导他们强调重要的词汇和短语,以增强表达力。
浅谈青少年变声期的嗓音训练及保护青少年变声期是指男性在青春期时期的生理变化,包括声音低沉和嗓音转变等。
在这一阶段,嗓音训练及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将从训练和保护两个方面来进行浅谈。
青少年在变声期需要进行嗓音训练,以健康、稳定地发展喉部和嗓音。
具体而言,嗓音训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声音的放松:在训练前进行嗓子的放松,可以通过深呼吸、舌头松弛运动等方式来实现。
这样可以减少喉部的紧张,使声音更加自然地发出。
2. 声音的调节:在变声期,嗓音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青少年们需要调节呼吸和发声的方式。
建议进行一些吐字练习、发音练习等来帮助嗓音的调节。
3. 声音的控制:在变声期,声音容易发抖或者失去控制,青少年需要经过训练来提高对声音的控制力。
比如进行一些音阶练习、声音的起伏练习等。
青少年在变声期还需要重视嗓音的保护,避免嗓子受伤。
以下是一些保护嗓音的方法:1. 避免过度使用:青少年在变声期期间,嗓子处于生理上的变化,容易疲劳和受伤。
需要避免长时间的高强度发声,尽量减少吵闹和大声喊叫等活动。
2. 保持良好的发声姿势:正确的发声姿势对嗓音的保护意义重大。
建议保持站姿或坐姿挺胸抬头,保持良好的姿势可以减少喉部的压力。
3. 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饮食和生活习惯与嗓音的健康有着密切关系。
建议青少年要避免辛辣食物、不良的生活习惯,少吸烟少喝酒,保持充足的睡眠等。
4. 定期休息和保养:定期休息和保养也是嗓音保护不可或缺的因素。
青少年在变声期需要给喉部充分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使用。
可以进行一些喉部按摩、喝温水等来保养嗓子。
青少年在变声期需要进行嗓音训练以及嗓音的保护工作。
适当的嗓音训练可以帮助嗓音的发展和提高嗓音的控制力,而保护嗓子可以避免嗓子受伤。
希望通过以上的浅谈,可以引起人们对青少年嗓音训练和保护的重视。
青少年变声期声乐训练方法之浅见变声期是青少年生理、声音发生变化的特殊阶段,也是声乐教学颇有挑战性的一个阶段。
18岁以下的青少年身体正值发育阶段,一般11岁---16岁左右为变声期,我们把这个时期大约分为三个阶段:(一)初期------声带逐渐变长增厚,并伴有轻度充血,有少量分泌物。
(二)中期------声带严重充血,有时出现水肿,分泌物剧增,闭合不好,漏气,声音沙哑不净。
(三)后期------上述症状有所缓解,直到喉部基本发育成熟,喉结较为明显。
说话声音逐步接近成人。
如何协助青少年安全,顺利的渡过变声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
这些年我在实践中总结如下:一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呼吸是歌唱的生命”。
呼吸是人体发声的动力,也是歌唱艺术的基础。
发声方法准确与否,呼吸起决定性的因素。
所以,对于变声期的孩子必须实行强制性额有意识的歌唱呼吸训练。
著名意大利声乐派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对呼吸的体会是“气息支点主要是靠横膈膜,吸气时横膈膜的肌肉想一条带子,从前到后围成了圈,非常有力地扩张,像便秘的人蹲马桶一样的感觉,也像武士发功的积极状态,小腹向外鼓出,发声呼气时……在发声过程中,小腹自然,缓慢地托起回收。
”我的训练方法是胸腹式呼吸法,具体如下:(一)无声呼吸训练,就是按照呼吸的方法和要求,只做呼吸而不发声。
集中注意力去感觉呼吸器官的运动状态。
具体练习有:1.快吸快呼(喘气,可称为“狗哈气”,可体会和锻炼膈肌的弹力)2.慢吸慢呼可体会和锻炼膈肌的控制力。
(二)有声练习:顿音练习(该练习着重锻炼膈肌额弹性和气息的灵活性,以便演唱跳跃、活泼、轻快、欢快的歌曲),连音练习(该练习着重锻炼横膈肌的控制力和气息的保持力,以便演唱柔和、连贯或慢速、深沉的歌曲)顿连结合(该练习先断后连,主要锻炼气息的灵活与控制水平。
)打嘟噜练习(是用气息推动双唇颤动发出一种“嘟嘟”的声音,这种练习最容易体会到呼吸对抗所产生的支持点的感觉,对锻炼横膈肌的控制力很有效果)。
青少年变声期的嗓音特点及其声乐训练方法青少年变声期是指男孩在13-15岁之间的一段生理变化期,这个时期男孩的声音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由儿童时期的高音逐渐变成成年男子的低音。
变声期的青少年往往会感到困惑和尴尬,因为他们的声音还没有完全成熟,声音的变化也打破了他们原有的音乐基础和技巧。
对于青少年变声期的嗓音特点及其声乐训练方法,主要探讨以下几点。
1、音域变声期男孩的音域逐渐变宽,高音变弱,低音逐渐变得清晰有力。
在最初的阶段,上音区的音色没有变化,但容易变得嘶哑和沙哑;而低音区声音会深沉、低沉,但容易变得僵硬。
随着变声的深入发展,男孩的声音会更加饱满、富有弹性和力度。
2、音质变声期的青少年的发声器官发生变化,声带肌肉变得松弛,所以声音多数倍增,音乐的表现力也更强。
然而,在这个时期男孩的嗓音容易出现不可控制的颤音,发音有点儿疏松,因此需要经常进行声乐训练来加强声带的肌肉运动,提高声音的塑造力。
3、发音变声期的青少年男孩的声音发音容易出现不可控制的颤音和断音,甚至发出扬声器似的声音,这是由于声带肌肉暂时无法实现平稳连续的声音发声所造成的。
因此,在声乐训练中需要注重呼吸和音乐节奏的练习,以帮助男孩掌握正确的声音发出方法。
1、提前练习深腔呼吸深腔呼吸是一种稳定的呼吸方式,通过此种呼吸方式可以使青少年男孩的声音发生质的飞跃。
在口吸气的同时,让腹部有意地向前突起,达到收缩和扩展的效果。
而在呼气时则是腹部向后回缩,这样就可以不断提高青少年男孩的声音张力,得到更有力的声音发出。
2、加强韵律感在声乐训练中一定要注意韵律的感觉,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节奏和音乐。
可以尝试利用如Kara-OK等等的音乐软件来学习或听取一些优秀歌手的演唱,教会青少年如何感受到音乐韵律,使他们更为专注于音乐表现的过程中。
3、逐步拓展音域在训练音域时要注意逐渐地扩展音域,把握住所唱曲子的音程,通过增加渐进的级音逐步练习高音,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声带,不要一开头就唱高音,而是要逐步提高高音的发生能力,以保证高音的发声效果和保护声带的健康。
浅谈变声期问题及因材施教的科学发声训练方法变声期是人发育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的生理和发育过程。
在这期间如果发声不当,无限制地过多、过高的大声吼叫,造成整个发声器官失去平衡,导致嗓音异常,成年之后更难纠正,甚至造成终生遗恨。
因此,作为中学的音乐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变声期的特征、了解变声期嗓音保护知识、掌握应用科学地发声方法,顺利地渡过变声期就十分重要了。
一、变声的原因及变声期的特征1.变声的原因变声期是指人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期后,因喉头、声带等发声器官迅速生长发育与变化而引起的声音明显发生变化的过程。
人的声音主要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而声带的振动与喉头的发育有关。
进入青春期后,由于雄性激素的作用,男孩子的喉头迅速发育成长,同时位于喉头里的声带也增长、增宽、增厚,发出的声音就会逐渐降低,男孩子细而高的童声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粗而低沉的声音。
女孩子的变化不是太明显。
2.变声期的特征幼儿时我们的声带只有8-9毫米长,而到了青春期后,咽喉的甲状软骨急剧增大声带也长到17毫米。
变声期发生的年龄、时间长短及明显程度也不相同。
一般说,女孩发育略早,且不明显,一般在13—15岁;男孩多数较明显,一般出现在14—16岁。
变声期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变声初期、变声中期、变声后期。
变声初期主要表现为声音容易疲劳,歌唱时感到很费力。
变声中期男生的喉头迅速增大,声带变厚,声音也渐渐变得低沉,声带后端闭合不全,发声不容易控制,音色变暗变哑,歌唱时容易出现破音和失声现象:女生在这时期的变声所引起的症状虽然没有男生明显。
变声后期声带充血等一系列症状基本消失。
喉器发育逐渐完成。
男生的喉结明显突出,声带发育基本定型,男女声音的音色差别十分明显。
二、变声期声乐教学的有效方法1. 注意歌唱姿势与状态的训练在对变声期学生的嗓音训练中,可加强对变声期学生正确歌唱姿势与状态的培养,对在歌唱时因端肩、上胸僵紧而造成憋气、气浅,因身体松垮、重心不稳定而使歌声失去呼吸支点,因颈部紧张、喉头僵硬而影响声带正常运动,因仰头、伸脖、翘下巴而引起喉头不稳定及因驼背、凹胸压迫共鸣腔体等错误的歌唱姿势,必须加以纠正与克服。
初中学生变声前期的合唱教学策略初探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变声前期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由于男生和女生在这个阶段的发声方式和音域有很大差异,因此在合唱教学中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初探的合唱教学策略:1.区分男女生的音域在变声前期,男生的嗓音呈现出“声窝哑音”的特点,音域会逐渐下降,女生则相反,音域会逐渐上升。
因此,在合唱教学中,需要注意区分男女生的音域范围。
对于男生,可以选择较低的曲调,注重低音部的设计和练习;对于女生,则可以选择较高的曲调,注重高音部的设计和练习。
2.采用分声部练习由于男女生在变声前期的音域有区别,因此在合唱教学中,可以采用分声部练习的方式。
先让男女生各自练习自己的部分,然后再进行合唱练习,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舒适音域内发挥出最好的声音。
3.注重发声方法的训练在变声前期,男生的声带会逐渐变得粗糙,因此需要注重其发声方法的训练,包括发音准确、气息控制等方面;对于女生,则需要注重其发声方法的正确性和清晰度,特别是在高音区要保持发声的稳定性。
4.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唱教学本身就是一项团队活动,因此需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让他们明白在合唱中每个人都很重要,他们的声音和表现将影响整体效果。
可以通过练习中互相鼓励、帮助和提高意识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总之,在初中学生变声前期的合唱教学中,需要注重男女生音域的区分、采用分声部练习、注重发声方法的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这些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在变声前期顺利地完成合唱练习,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表现能力。
初中变声期发声方法初探
发表时间:2018-05-16T11:27:31.77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8年5月总第265期作者:王婕[导读] 本文依据初中阶段学生的实际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简单浅显,学生比较乐于接受的声乐训练方法。
淄博市张店区第二中学山东淄博255000
摘要:初中阶段,学生从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身高体重迅速增长,进入青春期。
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就有二分之一的女生进入变声期,初中二年级四分之一的学生已基本完成变声。
部分学生要延续到初中三年级才完成变声。
变声期间的学生嗓音嘶哑,很多学生还延续小学阶段的用真声大声喊唱的方法,声音位置低、喉音很重、声区不统一、高音上不去,声音缺乏美感,无法圆满的完成歌曲的演唱,也不利于声带的保护。
本文依据初中阶段学生的实际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简单浅显,学生比较乐于接受的声乐训练方法,通过气息训练、气泡音练习、哼鸣练习、小声、轻声演唱等方式,让学生顺利度过变声期,并逐渐建立起一套声音的训练系统,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
关键词:初中生变声期气息训练气泡音练习哼鸣练习小声唱歌
一、气息练习
气息是发声的根本。
要唱好歌,必须先练好气息。
唱歌的呼吸不同于日常生活中浅显的呼吸,要吸得深,保持得久,可以控制好气息,在演唱中根据歌曲的要求或长、或短、或强、或弱,运用自如。
在音乐课堂上,设计运用了一些浅显、易于理解掌握的小训练方法,来训练孩子的气息,达到目的。
1. 放松坐姿:坐凳子的三分之二或一半,胸膛、肩膀、脖子放松。
相邻两位同学相互捏捏肩膀、揉揉背,开心的笑一笑,既放松了唱歌时容易紧张的胸膛、肩膀、脖子等部位,又放松、活跃了孩子的情绪,准备下一步的歌唱状态。
2. 气息训练:首先面带笑容,提起笑肌,嘴巴自然微张。
然后,合起上下牙,发出“si……”的气声。
注意在吐气的过程中,保持微笑,笑肌抬起来,眉毛抬起来,口腔像打哈欠的状态,胸部放松,让一股气流,缓缓的通过口腔、牙齿发出“si……”的声响,注意声音不要大,只是气流通过的很微小的声响。
坚持2个八拍的时长。
通过练习后,吐气的时长慢慢地增加到3个八拍,4个八拍、5个八拍……直到耗尽体内最后一丝气息,感觉上像是“前胸贴肚皮”后,自然张开嘴巴,一股新鲜的氧气又会自然地吸入体内。
千万不要在气息用尽后,再次用力地用嘴巴吸气,这样极其容易提气,导致气息过浅,导致挤嗓子的问题出现,磨损声带。
二、气泡音的练习
气泡音是一种充分放松喉头后的一种发声,是近几年来大家比较流行、也比较通俗的声乐练习方式。
一般早上起床时平躺在床上,做打哈欠状,从高到低发“啊”这个音,当发音到最低音区时,就会听到声音如一串气泡冒出来。
随着气息的调节,气泡可大可小,可稀疏可密集。
这就是“气泡音”。
气泡音是说话和唱歌时发声的起点,练习方法:首先放松面部和脖子、胸膛。
张开嘴,发一个自然地“H…ao…”“Ao…”的声音位置不断下移到最低点,直到发出气泡音,开始是间断的大气泡,慢慢练习,直到出现小气泡音、密集的小气泡音、有颗粒型的密集的小气泡音。
正确的气泡音是气息流过声带,声带是放松的,发出像鼓水泡一样的感觉。
而假的不正确的气泡音,则是声带自己发力震动,发出的气泡音既没有颗粒性,又带有一种嘶哑、撕裂的声音。
通过“气泡音”的练习可以纠正声音发“虚”和不稳定的弊病。
在“气泡音”的变化中,声带是由最初的松弛逐渐拉紧,由低声区向中声区过渡,所以练习“气泡音”对加强中声区能力是一个好的方法。
此外,练习“气泡音”可以起按摩声带的作用,当觉得嗓子劳累时,做做“气泡音”的练习,可以缓解疲劳。
三、哼鸣练习
著名的声乐教师邹文琴曾经说过:“哼鸣的位置就是歌唱的位置”。
哼唱练习还很容易获得假声和混声,对声区的统一有很大的帮助。
在气息训练时,用气泡音找到声音的起点后,再进行哼鸣的练习。
首先,用撒娇、哼哼唧唧、不屑的声音哼哼一下。
尽量把声音位置挂在鼻咽处,类似一种擤鼻涕的感觉来带着哼。
注意,笑肌要提起,自然的面带微笑,眉毛提起来。
用气泡音的发音位置起音,哼鸣。
其次,全身要通畅,尤其是肩、胸部位要放松,向下叹着唱。
在正确的哼鸣下,再带入母音a、e、i、o、u,要求在带入母音时,一定呼吸支点等均要与哼鸣相同,包括声音走动的方向、路线、感觉要一致。
交替使用张口和闭口的发声练习,可以帮助把声音的集中点保持在头腔的最高部位。
注意声音不能追求大、亮,一定要用很小的声音,保持好气息的通畅,头腔声音位置。
四、小声演唱
小声的演唱歌曲,学生的声音很容易集中,很容易找到通过哼唱建立起来的声音位置和音准,投入到演唱当中,逐步地建立起一套声音的概念。
而且学生在演唱的时候也没有心理压力,可以更多地投入歌曲音准、情感的思考控制当中。
注意这个阶段千万不要大声歌唱,一定要树立起正确的小声唱概念,可以帮助学生调理出舒适、优美、光彩的、规范化的音色,而后通过发声器官的相互配合,唱出清晰、明亮、轻松的小声来,这也是声音训练的基础。
五、结束语
歌唱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运动,正确的歌唱是各发声器官的协调活动的结果,一个器官的变声期的唱歌,更是决定了学生将来各个声带器官的发育。
气息训练、气泡音练习、小声唱法,这一系列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先练好气息,有一个良好的演唱基础。
其次,通过小声、轻声演唱使声带得到相应的保护,避免大音量练唱时声音粗糙、刺耳以及过分用力所造成的声带损坏。
自然地使声音里混进假声成分,较容易地找到发高音的位置,增强歌唱时发高音的能力。
如果高声区混不进假声,唱高音就会相当困难。
小声唱歌可以校对歌唱声音的正确与否,可以识别不正确的声音,培养敏感准确的声音辨别能力。
因为轻声唱法是用小声去唱,可以用它控制练习咬字、吐字的清晰度、准确性。
可以解决声乐学习中大声唱歌、过分用力的毛病,把该放松的肌肉如下巴、喉头等打开、放松。
参考文献
[1]高春风中学生变声期唱歌课教学方法的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7年03期。
[2]黄瑜君浅谈中学生变声期的歌唱教学.《音乐天地》,2009年04期。
[3]何厚美中学生变声期的最佳练唱方法——轻声歌唱[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