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学分析1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2
《A worn path》是美国著名女作家尤多拉·韦尔蒂(Eudora Welty)的作品。
在美国文学界,尤多拉·韦尔蒂被人们誉为短篇小说大师,人们常把她和俄罗斯作家契诃夫相提并论。
她曾凭借本文荣获了欧·亨利奖,此外她还获得过美国文学界的重要奖项普利策奖、美国图书评论家奖、美国图书奖、美国文学艺术金质奖章等美国文学界的重要荣誉。
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叫菲尼克斯(Phoenix)的黑人老奶奶,在圣诞节那天,从家里经过艰难的跋涉到城里为久病的小孙子拿药的故事,在入城的路上,她遇到了重重阻碍,包括凶猛的猎狗、遍布荆棘的灌木丛等,其中着重对她行路的过程进行了描述。
文体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语言特色。
本文试从语言特色(包括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来对这部名篇进行文体分析。
一、词汇的层面从词汇的层面来分析,这篇小说作为曾荣获过欧·亨利奖的经典之作,用词十分考究。
英语语言具有大量的词汇,从正式到不正式,从书面到口头,选词是一项重要工作,词汇的选择和使用能体现出作者的价值观和写作技巧,因为作者的每一个选词都是为作者的思想表达而服务的。
这篇小说使用了大量带有鲜活的自然色彩的词语,如pinewoods、pine needles、oaks、bush、cotton field和creek等。
小说故事的发生地是美国西南部的密西西比,这些词的使用与美国南部的自然环境相符合,使读者仿佛置身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周围满是各种植物。
这其中cotton field(棉花田)一词,又与主人公的黑人身份和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此外,作者选用的一些形容词也别有深意。
比如frozen(冻裂的)、dark(黑暗的)、grave(庄严的/坟墓)、 still(停滞的)、dark striped dress(黑色的条纹)等,这些词写出了菲尼克斯赶路过程中,周围环境的恶劣和恐怖,也反衬出菲尼克斯的勇敢。
《项脊轩志》的文体学分析作者:汤树枫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7年第12期《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作品。
这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
文章通过记作者青年时代的书斋,着重叙述与项脊轩有关的人事变迁;借“百年老屋”的几经兴废,回忆家庭琐事,抒发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
文章紧扣项脊轩来写,又用或喜或悲的感情作为贯穿全文的脉略,将生活琐事串为一个整体。
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细节和场面来表现人物。
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此文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
一、课例综述有许多成功课例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我从公开出版的核心期刊筛选出的10篇文章(见表一),其中包括教学案例、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教学方案等,这样做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出这篇文章的整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
在表二中,我已经对这十篇的教学内容大致作了统计和归纳。
1.极少有人关注被删除的段落。
在李蓉的《项脊轩志》教学设计“拓展延伸”中对此有论及,“读后思考:将作者对蜀清和诸葛亮的评价与本文内容联系起来,看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然而其答案提示是:从文中对母亲和亡妻的深沉怀念中不难看出作者对封建社会女性命运的深切同情。
这未免有点过度解读。
2.“志”即“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借记物、事来表达作者的感情。
撷取日常琐事,通过细节描写,来抒情言志。
但基本上没有人从这个角度来切入文章的内里。
李蓉的《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和呼君的《项脊轩志》教学实录其实都是提到而已,不是切入。
3.现在许多老师已经不再把字词列入文言文教学的重点,特别是所谓的公开课和优质课,认为讲解字词是低端的教学。
其实字词这个教学点是要看情况而定的,不能一概看作是学生自学的事,如果教师把握准确的话,有一些是可以成为非常好教学点的。
4.虽然说结构往往是和内容交织在一起的,然而结构这条线也是比较独特的,从结构入手往往会有意外的发现。
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186小说《老路》文体学分析宋佳璐(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新乡 453007)摘 要:《老路》是尤多拉·韦尔蒂的小说集《绿帘》中的最后一篇小说,是她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从词汇、句法和词形三个角度分别对小说《老路》中的多个场景进行文体学分析,通过分析具体体会小说作者尤多拉·韦尔蒂的写作语言风格以及这部小说中体现出的核心人物——老太太菲妮克丝·杰克逊的人物特点,从而帮助读者深化对核心人物的认识。
关键词:尤多拉·韦尔蒂;《老路》;文体学分析小说《老路》的作者是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尤多拉·韦尔蒂,1909年4月13日出生在美国密西西比州的杰克逊县。
她是20世纪美国南方文艺复兴文学的代表人物,曾先后 5 次获得欧·亨利短篇小说奖和普利策文学奖,被誉为“美国的契诃夫”。
她的短篇小说以微妙、细腻的人物刻画著称,这一点在小说《老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941年发表的小说《老路》是尤多拉·韦尔蒂的代表作之一,主要讲述了美国南北战争之后的一位仍然遭受着种族歧视的黑人老太太菲尼克斯不畏艰险、从偏远的乡下克服重重障碍到达城里医院为病重的孙子拿药的故事。
这部小说让读者充分体会到了老太太对孙子的浓浓的爱,感受到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
同时,这部小说也向读者反映出了南北战争后美国人民的真实生活状态。
小说《老路》通过描写老太太去给孙子拿药路上的多个场景,为读者具体展现了一位虽然年老、贫穷、身体不好、没有文化,但是对孙子充满了浓浓的爱的老太太的形象。
本文将运用文体学理论,分别从词汇、句法和词形角度对小说中的多个场景进行分析,具体体会小说的语言中所展现出的老太太菲妮克丝•杰克逊这一人物的特点,充分领略这部小说的魅力。
一、词汇分析词汇是组成句子的最小单位,也是构成作品风格的最小要素。
从词汇角度分析,小说《老路》用词准确,词汇的选择与文章的文体风格高度符合。
方文山词作的认知文体学分析认知文体学是一门处于语言学、文学研究和认知科学接口处的年轻学科。
与传统文体学不同,它将语言分析或语言形式选择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作为关注点,这为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
以突显观为基础的“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一个基本的认知原则,它与文体学中的“前景化”理论有相似之处,认知了图形与背景,就能更好地理解前景化的文体功能。
歌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其中起关键和主导作用的因素是语言。
词作者要想在十分有限的篇幅内表达出深刻的情感和意义,就必须借助非常规的手段,因此歌词是前景化现象最集中的文学体裁之一。
著名作词家方文山创作的歌词在当今中国流行歌词界是一个极其独特的存在,获得了极高的社会认可度。
他用不同常规的方法制造出了新奇、生动而又丰富的语言形式,使其歌词作品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
二、图形-背景与前景化理论以突显观为基础的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一个非常具有生命力和实用价值的理论。
它最初是由丹麦心理学家鲁宾于1915年提出。
所谓“图形”,是指某一认知概念或感知中突出的部分,即注意的焦点部分;相反,所谓“背景”,即为突出图形而衬1/ 6托的部分。
人们在认知上对“图形-背景”的感知与文体学中的“前景化”有着相似之处。
图形和背景是反映突显、感知前景化的主要心理运作机制,是前景化的认知基础。
“前景化”也被称为突出,是文体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最初由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后经过雅克布森、利奇和韩礼德等人的完善,成为成型的文体观。
人们日常的标准语言可看作是文学语言的背景,而文学语言可看作图形,也就是对标准语言的“常规”进行有意的违背。
在文学作品中,那些为了美学价值和主题意义而作的变异或平行就是前景化,旨在“突出”,引人注目,以达到特殊的表达效果。
前景化理论对于文学作品的解析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选择,也为文学作品的解析提供有力的证据。
年月第卷第期武警学院学报’ 《安娜贝尔??李》的文体学分析●王昀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保定摘要爱德加??爱伦??坡是美国文坛极具影响力的作家、诗人、文学评论家他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安娜贝尔??李》是诗人坡年去世后才发表的最后一篇诗作代表其唯美主义风格的顶峰。
从文体学的角度对该诗的分析为该诗的理解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关键词爱德加??爱伦??坡文体学安娜贝尔??李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引言如此《安娜贝尔??李》仍不失为一首是美国著名诗人、节奏感鲜明的抒情诗。
爱德加??爱伦??坡小说家、文学评论家。
他的一生短暂而困顿却给后人留下丰富的文学遗产。
坡的小说开创了后世推理侦探小说的形式。
作为批评家他力争做到旗帜鲜明绝不因人而奖。
他的诗歌以词藻华丽含义神秘富于韵律感而著称深得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及马拉美的喜爱启发了法国象征主义诗歌。
《安娜贝尔??李》是诗人坡年去世后才发表的最后一篇诗作代表其唯美主义风格的顶峰。
许多评论家认为这首诗是坡为悼念亡妻而作。
全诗浓墨渲染了海边亦真亦幻的浪漫情境既生动形象地诠释了永恒的爱情又委婉感人地抒发了诗人缠绵悲伤的心情因此可谓是美国抒情诗中的上乘佳作。
本文从文体学角度对该诗进行分析。
二、节奏与韵律诗歌与小说、散文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有极强的音乐性。
音乐性使读者在诵读诗歌的过程中不仅获得美的享受还能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坡在创作中十分重视诗歌的音乐性他的诗充分展现了英语诗歌的音乐美。
节奏与韵律是实现诗歌音乐美的重要因素。
尽管节奏与韵律密不可分但有节奏并不一定要求韵律鲜明、整齐。
《安娜贝尔??李》全诗共行分为节每节主要由长短行交替构成长行诗通常由—个音节组成短行一般为—个音节。
错落有致的诗行不禁使人联想起波涛起伏的大海在诵读中仿佛置身于海边亦真亦幻的浪漫情境。
除最后一节是以抑抑扬格三音步、四音步的诗句构成总的来说该诗并没有固定的韵律。
它突破了传统的五步抑扬格在形式上显得更加自由洒脱。
NAME: Duan Siyuan CLASS: English 3 NUMBER: 24Language Deviation1.Phonological deviation:a)杜甫《秋兴八首(二)》《秋兴》八首之二是写诗人身在孤城夔州,从落日的黄昏坐到深宵,翘首北望,长夜不寐,心总是牵挂着长安,从而抒写怀念故国的情怀。
全诗如下: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城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罗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分析:此处“落日斜”的“斜”字本应该念“xié”,但是在此处却应该念“xiá”,因为念“xiá”可以和下一句的“望京华”的“华”字押“a”韵,使得诗歌更加富有韵律感,念起来朗朗上口。
b)'Cause if love was money, you'd be yelling cha-ching. ------You’re MyZingAnalysis: Here, the word cause should have been the word because, but itdrops the initial part of the word to make the lyric of the song shorter andeasier to sing.2.Graphological deviation:a)《走不出逝去的心境》------尹才干香烟缭绕香烟缭绕古刹依旧罄声依旧冥想中的那条小径依旧蜿蜒在清寂的禅意里钟声落响在光秃秃的石板上轮回在来去匆匆的季节里弯弯曲曲的几条小径足够尼姑们走完一生但永远也走不出她们逝去的心境分析:●诗人尹才干截取寺庙中尼姑的日常生活为创作背景,从中获取进入心灵奥秘的隐秘话语,尼姑在古刹中每天从早到晚敲罄打钟、参禅打坐、念佛诵经,陪伴香烟缭绕到老。
●这首诗的外形显然就是寺庙中烧香的香灰炉,而最上面的弯弯曲曲的‚香烟缭绕‛八个字就是寺庙中烧香炉跑出的烟,如此文本与情境、意境和谐交融,形象生动,正是在这种烟雾沉沉中,往事才重上心头,人的心境也就异常孤独而又敏感。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雨之歌》《雨之歌》是著名作家阿森·奥埃的代表作之一,出版于20世纪50年代。
通过对这部小说的文体学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风格和艺术特点。
首先,从叙事角度来看,《雨之歌》采用了非线性叙事结构。
整个故事通过多个不同的时间节点和视角展开,由多位主人公交替讲述。
故事既包含了往事的回忆,又穿插了现实中的情节,使得读者在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中身临其境。
这种非线性叙事手法不仅增加了作品的复杂性和深度,还展示了更为立体和多维的故事情节。
其次,在文体方面,《雨之歌》是一部具有高度纪实主义色彩的小说。
小说以二战时期的法国为背景,描绘了在战争年代的人们的生活和命运。
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和真实感人的情节,作品给人一种仿佛置身于战争岁月的感受。
同时,小说中充满了历史、政治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使得作品的文体更为丰富多彩。
此外,《雨之歌》还突出了其浓厚的现实主义风格。
小说中的每个角色都有着鲜明而真实的个性,他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都符合现实社会的常态。
作品中的冷酷与温情、痛苦与快乐交织在一起,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性。
这种现实主义的风格使得《雨之歌》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幅社会的写照。
最后,从语言角度来看,《雨之歌》的语言风格独特而精彩。
小说中充斥着大量的隐喻、比喻和修辞手法。
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故事中。
同时,小说的语言也带有一种诗意的表达方式,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和形象的写作,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
综上所述,从文体学角度来看,《雨之歌》以其非线性叙事结构、纪实主义色彩、现实主义风格和独特的语言风格,展示了阿森·奥埃作品的艺术魅力。
通过对这些文体特点的分析,我们更能够深入理解作品背后所传递的内涵和艺术意义。
综上所述,《雨之歌》通过其非线性叙事结构、纪实主义色彩、现实主义风格和独特的语言风格成功展现了阿森·奥埃作品的艺术魅力。
外国文学从文体学角度分析劳伦斯《木马赢家》牛 妮【摘 要】《木马赢家》 是D.H.劳伦斯比较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
小说以简约的笔调和张弛有度的节奏,描写了缺失亲情的小男孩保罗为了满足母亲对金钱的贪欲疯狂地骑着自己的木马玩具赌马挣钱,终于力竭而死。
本文从语相特点,词汇特色,句法特点,修辞手法等文体学特征对木马赢家进行初步探讨,从而促进对木马赢家主题的解读。
【关键词】木马赢家 语相特点 词汇特色 句法特点 修辞手法文学文体学是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的交叉学科,它既重视语言学的描写,又注重文学批评的阐释。
[1]因此,从文体学角度分析《木马赢家》既要注重语言技巧的分析,又要注重情感分析,分析的有依据又不拘泥于形式,总结如下:一、语相特点小说句式简短,连字符,感叹号。
语言虽然简洁有力,但刻画出了人物情感的发展脉络。
感叹号的频繁使用表现了人物情感的强烈流露。
比如,房子里萦绕着的“必须有更多的钱,必须有更多的钱!”,通过感叹号传达了母亲的贪欲日益膨胀。
保罗话语中的感叹号先是传达出他对赛马赌注的激动,揭示出他对母爱的极度渴望。
连字符的运用,利用语音上的特点刻画人物的强烈情感。
连字符与语气词和中心词的连用,延长单词发音,既有传情又有达意的作用。
一方面刻画出激动或喜悦的情感,一方面有突出强调内容的作用,折射出母亲日益增长的贪婪。
二、词汇特色该小说用词精炼,生动形象又富于变化。
擅于把抽象的意象变得可感可知,语言有张力,尤其在动词的选择上别具匠心。
精准的选词一方面刻画人物的微妙情感,一方面又渗入作者的态度,引导读者辩证地思考。
保罗的母亲拥有健康的孩子们,但她认为他们是强加给她的,她做不到爱孩子们[2]。
thrust意为猛推,此处不是指具体的推拉动作,而是强调被迫性。
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母亲的厌子情绪和自我享乐主义,对孩子的冷酷情感。
haunted(萦绕), trilled(用颤音发声), screamed(尖叫), 三个词的感情色彩程度递增。
文体学的研究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文体学是一门研究文学作品中特定文体特征的学科,它旨在探究不同文学作品所表现出的特定风格、结构和语言特征。
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和比较,文体学试图揭示作品背后的文学规律和美学原则。
而文体学的核心概念是文体,即文学作品所采用的表现形式和风格。
通过研究文体,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特点,从而深入探讨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在现代文学研究领域,文体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通过对文体学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推动文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拓展】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文章结构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通过概述文章内容、介绍文章结构和阐明研究目的来引领读者进入主题。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对文体学的定义和起源进行阐述,探讨文体学的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文体学对文学研究的意义,讨论文体学在语言学和文化研究中的应用,并展望未来文体学的发展趋势。
通过这样的文章结构安排,我们能够全面系统地介绍文体学的研究内容,为读者提供清晰明了的阅读路径。
1.3 目的文体学作为一门重要的文学研究领域,其主要目的在于深入探究不同文体之间的差异和联系,揭示文本表达方式的规律性和特征,进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
通过文体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内在结构和意义,有助于拓展人们的文学视野,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此外,文体学的研究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特点,揭示不同文体背后的社会、政治、宗教等因素对文本形式和内涵的影响。
通过对文体学的深入探讨和分析,可以促进跨学科的研究和交流,拓展学术视野,增进人们对文学、语言和文化之间关系的认识。
因此,本文旨在系统地介绍文体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探讨文体学在文学研究、语言学和文化研究中的应用意义,并展望未来文体学的发展趋势,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入的了解,促进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和交流。
文体学和语音象征意义分析文体学研究各种文体语言表达方式和效果,文体分析可以从语音、书写、词汇、语法、篇章结构等各个层面进行,语音象征意义研究也是文本分析的一个方面,分析的内容主要是语音所表达的意义,从文体学出发,讨论语音象征的分类以及文体分析和语音象征。
标签:文体学;文体分析;语音象征一、文体学和语音象征文体学研究各种文体语言表达方式和效果,从而能够使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各类文体的语言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文体分析、欣赏和恰当运用的能力,文体学是研究如何在适当的场合使用适当的语言,使言语交际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言语交际中的表达效果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它首先取决于一个人的语言基本功。
语言基本功既包括对语音词汇、语法等的掌握和运用,又包括对各种语言成分所具有的文体功能的了解与鉴赏。
前者涉及正确使用语言的问题,而后者则是能否恰当使用语言的问题”。
国内学界的文体学研究,兴起于新时期而繁荣于新世纪,20世纪初西方语言学研究的“文体学介入”和文学研究的“语言学转向”,共同构成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研究“向内转”的西学语境。
文体学研究语言使用的规律,体现在语言运用的各个层面,如语音、书写、词汇、句法结构乃至篇章类型的选择上。
文体分析就是在语音、书写、词汇、语法、篇章结构等各个层面进行的。
语音象征意义研究也是文本分析的一个方面,它是基于语音层面的分析,分析的内容主要是语音所表达的意义,这一分析角度突破了传统的能指和所指的任意性理论。
二、语音象征的分类语音象征可分直接语音象征(direct sound symbolism)和联觉语音象征(synaesthetic sound symbolism)。
Ullmann(1977)将直接语音象征称为基本拟声(primary onomatopoeia),将联觉语音象征称为次要拟声(secondary onomatopoeia)。
直接语音象征指的是,词的声音形象即语音和它表示的某种意义有直接的联系。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之文体学分析作者:刘敏来源:《大观》2014年第07期摘要:海明威的小说话语朴实但含蓄隽永,简洁的言语中常常蕴含了丰富的寓意,留给读者思考回味的空间。
本文试通过从文体学的角度对其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进行分析,探究作者的写作手法对主题的贡献。
关键字:文体学意象;修辞;叙事角度欧内斯特?海明威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也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
海明威精通于叙事艺术,同时也因为他在文学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因此于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在美国文学史上,其作品多以围绕“海明威式”的主题——生者的孤独、不畏死亡以及面对艰难困苦的“硬汉”勇气和尊严等方面展开。
他独特的叙事风格在其短篇小说中尤为突出,有的评论家一贯认为海明威在短篇小说风格方面的成就等于或高于他在长篇小说上所取得的成就,他在短篇小说中将自己的独特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风格用海明威自己的话来说是“冰山原则”:“我总是按照冰山的原则来写作。
那就是浮出水面的只有八分之一,还有八分之七藏在水下。
你知道的东西可以省略不写,这样反而加固你的冰山。
”[2:179]《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用词和情节都十分简单,但其中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是海明威一贯“冰山原则”的展现。
探究其具体的写作手法和作者是如何通过将深刻的内涵寄托在朴素简洁的用词上,这对研究海明威小说具有重要意义。
一、写作背景在海明威诸多的短篇小说中,《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被认为是海明威写作技巧与对人类生存状态深刻洞察的代表作。
该小说写于1933年,当时海明威亲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身体和心灵都受到重创。
正如他在《永别了,武器!》中写道:“像神圣、光荣、牺牲这些空洞的字眼总令我困窘……我观察了很久,没有见到什么神圣的东西,原来光荣的东西也没呈现出光荣,而牺牲就像芝加哥的屠宰场,不同的只是把肉埋掉罢了。
文体学在文学作品分析中的重要作用在国家语言日益丰富的变化中,文体学占据的地位越来越凸显。
以往的语言学分析与文学评论,都体现出局限性。
若新时期下人们可通过文体学的方式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可有效避免出现上述情况,文体学全方位研究了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更多地领悟到了文学作品的内涵。
一、文体学基本概述所谓的文体学,本质上是具备特殊分析对象和特殊分析方法的学科,涉及的对应体裁表象,是所有学科不能囊括的。
和体裁存在关联的学科,大多数体现出体裁的另外一面特点,然而对其他层面的关注度不够。
文体学包含的问题特点和内在规律,与诸多学科项目呈现关系,可彼此之间形成独立的结构,对应的讨论问题是相对确定的,其他学科不能对文体学进行取代,也就是说文体学是系统性的研究理念。
此种学科以吸取科学技术为前提,逐步构建特殊性的分析方法,如《文心雕龙》是相对成熟化的文体论模式,此方式到现在为止依旧可以使用。
并且,文体学是一种边缘化学科,显著的特征是借助某种科学模式分析另外一门科学的内涵,使得存在差异的科学模式与对象之间互相结合。
文体学在多个学科的交界位置,不间断地延伸自我涉及领域与范围。
文体学对表面相对独立的科学进行横向结合,突破学科之间的交流壁垒,使得语言学或者文学批评等项目面貌一新。
文体学让不相同领域内的边界内容互相衔接,利用科学的融合特征,让不相同学科之间互相渗透,逐步构建有机结合体。
文体学对应的边缘性特征,更是科学技术创新的核心体现形式,也就是把科学技术加以高度分化,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机统一。
另外文体学充当多角度钻研的学科,无法从单一的视角或者单一的角度充分研究,而是按照多学科的协作进行。
文体学的分析对象以文本体裁为主,贯穿于文艺学领域和语言学领域、编辑学领域、心理学领域以及鉴别学领域,包含的范围远远大于以往人们拟定的传统类型学科,所以单一化的学科与角度仅仅是研究体裁的某个模块,不能从较高的层次上探索体裁的深层韵味。
二、文学作品分析的困境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是文学评论者和文学理论者的关键项目。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therainbow
《The Rainbow》是英国作家D·H·劳伦斯创作的一部小说,于1915年出版。
从文体学的角度来分析,《The Rainbow》可以被视为现代主义小说。
以下是一些文体特点:
1. 内在流露: 这部小说在描写和展现人物思想、情感和内心体验方面非常注重。
劳伦斯通过内在的叙述方式,表达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感受和思考过程。
2. 多层次叙述: 故事线索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一定的跳跃,通过回忆、闪回和重叠的手法,使故事呈现出多个时间点和视角。
这种非线性的叙述方式打破了传统线性故事结构,体现了现代主义的特征。
3. 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探索: 小说中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描绘与思考。
劳伦斯通过描写农村景观、农业劳动和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探索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现代技术对自然的影响。
4. 对性与性别的探索: 这部小说在当时引起了争议,因为它开放地探讨了性与性别相关的话题。
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性欲、性经验和性取向,以及对传统性别角色的质疑和挑战,劳伦斯在小说中表达了对性和性别认知的不同看法。
总的来说,《The Rainbow》是一部极具现代主义特色的小说,它通过独特的文体手法和对社会、性别、自然等议题的深度探索,展示了作者的思想和对现代社会的关切。
文体学角度分析和对比《飞鸟集》的两个中译本摘要:本文选取了由郑振铎与陆晋德翻译的《飞鸟集》作为研究对象,从文体学角度出发,从词汇、句子和修辞的层面来分析和对比这两个译本。
通过分析发现郑译本在词汇选择上更朴实,而陆译本更富有诗意;在句子层面上,郑译本更遵从原文的语态与语序,而陆译本处理方法更灵活;在修辞层面上,两个译本的区别不大,都保留了原文本的修辞。
关键词:文体学飞鸟集ⅰ引言文体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研究因情形而异的语言用法特点的学科。
文学文体学有三个特点,即:(1)运用语言学的方法来讨论文本;(2)用客观的标准,而不是凭主观价值观和印象,来讨论文体;(3)强调语言的美学的特性。
文学文体学旨在通过分析文体,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获得更大的文学效果和美学感受。
泰戈尔以诗歌为载体,表达了他追求爱、真理等人生态度。
爱尔兰诗人叶芝曾评价:泰戈尔创作的诗“是社会高度文明的产物,就像在沃土中茁壮成长的灯芯草”。
《飞鸟集》是他的一本散文诗集。
本文选了郑振铎和陆晋德的译本为研究对象,从文学文体学角度,从词汇、句子和修辞几个方面来对比研究原诗与两个译本之间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ⅱ两个译本的对比分析1.词汇对比分析词汇是语言组成的基本结构。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词汇的选择应该要符合原文本的文体风格。
也就是说,在译诗歌或散文时,译者选的词应符合原诗歌散文的文体特点,达到原文本所产生的美学效果。
通过分析,译者发现郑译本选择的词汇比较朴实,而陆译本选择的词汇更具诗歌的特点。
(1)原文:my day is done, and i am like a boat drawn on the beach,listening to the dance-music of the tide in the evening.(第55首)郑译:日间的工作完了,于是我像一只拖在海滩上的小船,静静地听着晚潮跳舞的乐声。
陆译:我的一日已尽像一条拉上沙滩的小船聆听夜晚的浪涛摇出拍岸的舞曲。
文体学与文体分析在文学研究领域中,文体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它致力于研究文本的特定形式和风格,以及这些形式和风格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释所起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文体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介绍文体分析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文体学的基本概念文体学是关于文本形式与风格的研究,它试图描述和分析文学作品的特定属性。
文体学关注的不仅仅是文学作品的内容,更关注作品的形式和表达方式。
它关注的是文学作品的结构、节奏、韵律、语言运用等方面,从而揭示作品的特定风格和意义。
文体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
定性方法主要是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细节和语言表达来探究其文体特点。
而定量方法则侧重于利用统计和计算机技术分析大规模的文本数据,从而寻找规律和模式。
二、文体分析的重要性文体分析是文体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它对于理解和解释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文本的形式和风格,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意义和作者的意图。
文体分析能够揭示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和传达的情感。
通过研究作品的句子结构、修辞手法、词汇选择等,我们可以了解作者对于作品的精心构思和表达方式。
文体分析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作品的意义和主题,从而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
三、文体分析的应用文体分析在文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揭示文学作品的风格和特点,使研究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评价作品。
其次,文体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对不同作家和文学流派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深入挖掘文学发展的规律和变化。
此外,文体分析还可以应用于教学和翻译。
通过分析经典文学作品的文体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同时,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来说,文体分析可以为翻译者提供指导和借鉴,使译文更加忠实地传达原作的风格和意义。
综上所述,文体学与文体分析是文学研究中重要的两个方面。
通过对文本形式和风格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和解释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文体分析作为文体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不仅能揭示作品的艺术特点,还有助于比较研究和教学翻译等应用领域。
《英语文体学》1~7章小结
一.关于文体学
本章主要是介绍了骨水泥与文体学的一些基本知识。
简单的来说,文体学就是学习如何使用语言和使用语言方式的一种规则。
在现代文体学中包括普通文体学和文学文体学。
这本书主要涉及普通文体学。
普通文体学在很多方面都有体现,本书主要讨论一种特定体裁的总体特征。
接着,课文简单介绍语言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定义和在不同领域人民对语言的不同观点。
并且,文章的上下文决定这语言的意思。
语言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以下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指称功能和语篇功能,它们不可分割,相互影响。
接下来是风格的介绍有四种:集体语言使用特点、个人独特写作风格、表达模式效果、“好”或“漂亮的”文学写作。
本书倾向于了解第一种。
即问题学的研究限制在特定场合。
现代文体学一直在发展,我们得出定义:它是一门研究文体体裁特征的本质及规律。
二.学习文体学的需要
本章主要涉及学习文体学的重要性。
(一)学习问题学能培养人们对语言的敏感性即应该能分清在不同场合应该采取不同的说话方式,以避免不必要的尴尬。
(二)对我们理解外国文学作品有很大作用。
因为文学创作中,作者往往采用违反常规的写作方法:背离与重复。
这就牵扯到文学批评,对其“描述——解释——评估”,以此突出其作品的鲜明特点。
这在文体学上被称为“前景化”。
(三)帮助达到适应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效果。
翻译时不可能直译过来,这是由各国文化差异决定的。
三.语(言)[义]的变体
根据语言的使用方式可以把语言分为两种:方言和变体。
人们所处的背景和地位决定了他们的语言——方言。
方言可以分为个人方言(如海明威用语方法)、时间方言(如古今英语用法不同)和社会方言(如男女用法不同)。
而语域的变体可以分为几种:社会经济地位变体(不同阶层)、种族变体(美国社会黑白人不通用法)性别变体和年龄变体。
语域是一个语言使用者的语言反映,它是一种社会活动,即告知别人话里所包含的信息。
语域有话语范围:特定场合(命令、法律等)与非特定场合(例如应酬性谈话)。
有话语方式:口语和书面语。
有话语基调:人及际基调(人们使用语言的规范程度)和功能语旨(说话人意欲)。
总之方言和语域是相互依靠的,不可能有单独使用的情况出现。
四.语言的描述
先介绍文体学特点的三个层次:
●音系学和字系学。
英语在音系学上有音段(包括拟声词、象声词、语音同化和重复)
和超音段(包括重音、韵律、语调停顿和语速)。
这些特征的不同表达式包含了说
话人的不同心情。
●有语法和词汇。
语法方面体现在句子类型(省略句、圆周句、松散句和对偶句)、
从句类型、词组类型(名词、动词词组)和词语类型(合成词)。
词汇方面有:用
词倾向(如抽象、具体、普遍、专有等)、内涵意义(与之关联的词)和词的搭配
(固定搭配)。
●语义单元和语义角色。
语义单元包括连贯(互指、成段、语篇模式、修辞手段)和
语义角色(增强语言丰富性)
●接下来介绍语言描写四步骤:(一)系统阅读文章写下认为重要的风格;(二)确定
语言特点的使用频率;(三)估计风格特点的重要性;(四)陈述语言使用模式,判
断该模式在文中的重要性。
五。
正式与非正式的语言
由第一章知道语言的功能之一是人际功能,它在现代文体学中是很重要的,其用法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
人们应该根据需要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语言。
在语旨功能语言正式程度的使用中,说话人会根据不同需要适当或过分正式用语。
文中涉及到马丁对语言正式程度的分类:冷漠、正式、询问、随意、亲密。
这是针对人与人之间亲疏关系划分的。
在语言情境中(包括说话背景、目的、观众对象、社会关系、主题)强调不同场景和对象使用针对性语言。
语言特点有:词、音系、句法、语义正式与非正式的用法。
同现场景特点有(一)第一、第二人称用语用于定义非正式连续体(二)介词短语、定语、长的单词用于定义正式连续体。
六.书面语和口语
简单介绍书面语和口语的明显不同:
(一)听众和说话人参与方式不同,演讲辞是假设听众在场,并与听众互动,而书面语是假设读者不在场,读者无法直接反馈信息。
(二)语言明晰化不同。
谈话需要双方相互了解,并有很强的理解上下文的能力,而书面语是给出读者明确的信息。
(三)语言准备状态不同。
谈话主题随机,自发,允许错误;书面语文章短小而独立,主题明确。
文体学方面,有语法(谈话句子松散,不完整,不常用名词,动词词组简单;书面语句子长而复杂,从句连接紧密,主语常为名词,语言准确)、词汇音系和语相(谈话的韵律和平行用于强调;书面语用标点符号、段落、字体大小、斜体等)方面的不同。
口语和书面语话语方式更细致的区别:口语有自发性(交谈、独白等)与非自发性(背诵或复述故事、念、朗诵等)的区别。
书面语有像口语的书面语(戏剧剧本等)、用于报道、新闻、演讲、布道等书面语、与说话模式无关的如字典之类的参考书、与说话有关却不是口语的如小说中的对话等。
七.英语的会话
简单介绍学习英语言语的必要性——他是最基本的语言行为;学习会话的必要性——它是最基本的言语类型。
接下来涉及本章学习的重要内容,课文举了一个生活中比较随意的会话来阐述语言的特点:
(一)隐性化;
(二)主题随意(有正常现象的不流畅)。
就语言层次而言,它的文体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法特点:喜欢用短小而松散的句子;高频率使用省略句和不完整的句子;
使用简单的名词、动词词组结构。
(二)词汇特点:喜欢用音节少的单词和模糊的表达;频繁使用口语中使用的项目和大量的动词短语;使用夸张手法和俚语。
(三)语言特点:频繁使用韵律模式;在语调单元中韵律多有分布;经常使用停顿和参差不齐的语速;随意产生副语言效果。
(四)语义特点:主题随意而无目的。
总之,一个随意的谈话需要双方彼此了解各自的背景,谈话比较直接和简单。
其他话语方式有讨论、电话谈话等,本章不做重点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