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零件的失效与选材原则
- 格式:pptx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51
机械零件的选材在机械零件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如何合理地选择材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机械零件的设计不单是结构设计,还应包括材料和工艺的设计,故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各种材料的特性,会正确选择和使用,并能初步分析机器及零件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材料问题。
1、工程材料的强化方式:固溶强化、加工硬化、细化组织强化、第二相强化、相变强化、复合强化。
2、工程材料的韧化途径:细化晶粒、调整化学成分、形变热处理、低碳马氏体强韧化。
一、选材的基本原则*满足机件的使用性能要求*较好的加工工艺性*较好的经济性1、材料的使用性能应能满足使用要求使用性能与选材材料的使用性能是选材时考虑的最主要根据——首先要准确地判断零件所要求的主要使用性能。
(1)从工作条件及失效形式的分析提出使用性能要求①承受载荷的类型及大小——如承受持久作用的静载荷,对弹性或塑性变形的抗力是最主要的使用性能;承受交变载荷,则疲劳抗力是重要的使用性能。
②工作环境——温度、介质的性质等③特殊要求的性能——电、热、磁、比重、外观等失效分析为正确选材提供了重要依据,其目的是找出零件损坏的原因。
如失效分析证明零件损坏确系选材不当所致,则可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来防止失效。
(2)从使用性能要求提出机械、物理、化学等性能要求使用性能要求→可测的实验室性能指标→初选一般根据设计手册的数据选材,应注意:﹡材料的性能与加工、处理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材料的性能与加工处理时试样毛坯的尺寸有很大关系。
﹡材料的化学成分、加工处理的工艺参数、性能都有一个允许的波动范围只要零件的尺寸、处理条件与手册所给的相同,按手册性能选材是偏安全的手册一般给出:σs 、σb 、δ、ψ、ak目前工程上往往用硬度来作为零件的质量检验标准(简单、非破坏性、硬度与其他性能之间有大致固定的关系),此时还须对处理工艺(主要是热处理工艺)作出明确规定。
2、材料的工艺性应满足加工要求材料的工艺性能,即加工成零件的难易程度,自然是选材时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机械零件选材原则及工艺设计机械零件的选材原则及工艺设计在机械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有效的工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直接影响了零件的质量、性能和使用寿命。
下面是一些机械零件选材原则及工艺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1. 材料的机械性能:机械零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以承受预期的工作载荷和环境条件。
因此,在选择材料时,应该考虑其拉伸强度、屈服强度、断裂韧性和硬度等机械性能指标。
2. 材料的耐腐蚀性:机械零件往往要在各种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工作,如高温、湿度或腐蚀性介质。
因此,应选择具有良好耐腐蚀性能的材料,以保证零件的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
3. 材料的热处理性:有些机械零件需要进行热处理,以改善其机械性能和硬度。
因此,在选材时,应选择适合热处理的材料,以便在工艺设计中能够获取所需的材料性能。
4. 材料的可加工性:机械零件的制造通常需要各种加工操作,如切削、铣削、焊接等。
因此,材料的可加工性也是选材的重要因素,应选择易于加工的材料,以保证制造成本和质量。
5. 材料的经济性:在选材时,还必须考虑材料的成本因素。
有时候,高性能材料可能很昂贵,但在某些应用中,可以使用性能适当的低成本材料来替代。
工艺设计也是机械零件设计中重要的一环。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工艺设计考虑因素:1. 制造工艺的可行性:在工艺设计中,应考虑零件的复杂度和制造难度。
有时候,可能需要进行多道复杂的加工操作,而在其他情况下,使用简单的加工过程就可以完成。
因此,在工艺设计中应选择最合适和最经济的制造工艺。
2. 精度要求:机械零件的精度直接影响其质量和功能。
因此,在工艺设计中,应根据零件的功能需求和装配要求,确定适当的制造精度和加工工艺。
3. 工艺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工艺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对零件的质量和一致性至关重要。
因此,在工艺设计中,应选择稳定可靠的加工工艺和设备,以确保批量生产的一致性和质量可控。
总之,在机械设计中,选材和工艺设计是同等重要的。
机械零件的失效分析失效:零件或部件失去应有的功效零件在工作过程中最终都要发生失效。
所谓失效是指:①零件完全破坏,不能继续工作;②严重损伤,继续工作很不安全;③虽能安全工作,但已不能满意地起到预定的作用。
只要发生上述三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都认为零件已经失效。
一般称呼失效大多是特指零件的早期失效,即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或寿命,提前出现失效的过程。
失效分析:探讨零件失效的方式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根据失效分析的结果,改进对零件的设计、选材、加工和使用,提高零部件的使用寿命,避免恶性事故的发生,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零件的失效形式失效形式分3种基本类型:变形、断裂和表面损伤。
1、变形失效与选材(机件在正常工作过程中由于变形过大导致失效)①弹性变形失效(由于发生过大的弹性变形而造成的零件失效)弹性变形的大小取决于零件的几何尺寸及材料的弹性模量。
金刚石与陶瓷的弹性模量最高,其次是难溶金属、钢铁,有色金属则较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弹性模量最低。
因此,作为结构件,从刚度及经济角度看,选择钢铁是比较合适。
②塑性变形失效(零件由于发生过大的塑性变形而不能继续工作的失效)塑性变形失效是零件中的工作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迁都的结果。
一般陶瓷材料的屈服强度很高,但脆性非常大,因此,不能用来制造高强度结构件。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强度很低,最高强度的塑料也不超过铝合金。
因此,目前用作高强度结构的主要材料还是钢铁。
2、断裂失效①塑性断裂零件在受到外载荷作用时,某一截面上的应力超过了材料的屈服强度,产生很大的塑性变形后发生的断裂;②脆性断裂脆性断裂发生时,事先不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承受的工作应力通常远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所以又称为低应力脆断;③疲劳断裂在低于材料屈服强度的交变应力反复作用下发生的断裂称为疲劳断裂;④蠕变断裂在应力不变的情况下,变形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最后由于变形过大或断裂而导致的失效;3、表面损伤①磨损失效磨损主要是在机械力的作用下,相对运动的接触表面的材料以细屑形式逐渐磨耗,而使零件尺寸不断变小的一种失效方式。
机械工程材料的选用原则材料的选用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零件的失效形式与提高材料性能的途径,掌握零件选材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主要内容1.零件的失效形式与提高材料性能的途径2.零件选材的一般原则和方法3.典型零件的选材及应用实例学时安排2学时教学重点1.零件的失效形式与提高材料性能的途径2.零件选材的一般原则和方法教学难点零件的失效形式与提高材料性能的途径教学过程第一节选材的一般原则一.材料的使用性能――选材的最主要依据指的是零件在使用时所应具备的材料性能,包括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对大多数零件而言,机械性能是主要的必能指标,表征机械性能的参数主要有强度极限σb、弹性极限σe、屈服强度σs 或σ0.2、伸长率δ、断面收缩率ψ、冲击韧性ak及硬度HRC或HBS等。
这些参数中强度是机械性能的主要性能指标,只有在强度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才能保证零件正常工作,且经久耐用。
在材料力学的学习中,已经发现,在设计计算零件的危险截面尺寸或校核安全程度时所用的许用应力,都要根据材料强度数据推出。
附表:几类典型零件的工作条件失效形式及主要机械性能指标可以看出,在设计机械零件和选材时,应根据零件的工作条件,损坏形式,找出对材料机械性能的要求,这是材料选择的基本出发点。
二.材料的工艺性能材料的加工工艺性能主要有:铸造、压力加工、切削加工、热处理和焊接等性能。
其加工工艺性能的好坏直影响到零件的质量、生产效率及成本。
所以,材料的工艺性能也是选材的重要依据之一。
1典型零件工作条件失效形式过量塑性变形或由疲劳而造成破断齿面过度磨损、疲劳麻点、齿的折断颈部摩擦、过度磨损、疲劳破断而失效弹性丧失或疲劳破断重要螺栓承受交变拉应力重要传动齿轮承受交变弯曲应力、交变接触压应力、齿面受滚动摩擦冲击载荷曲轴轴类承受交变弯曲应力、扭转应力、冲击载荷弹簧交变应力、振动滚动轴承点线接触下的交变压应力、滚动摩擦过度磨损、疲劳破断而失效主要力学性能指标σ0.2、HBSσ-1p σ-1、σbb、HRC、接触疲劳强度σ0.2、σ-1、HRC σs/σb、σe、σ-1p σbc、σ-1、HRC 注:σσ-1p为抗压或对称拉伸时的疲劳强度;σ-1光滑试样对称弯曲应力时的疲劳强度;σbb抗弯强度;bc抗压强度。
机械零件选材的一般原则
机械零件选材是制造机械时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它直接影响到机械
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正确的选材方法和原则是确保机械零件质量和性
能的关键。
下面是机械零件选材的一般原则:
1.确定机械零件的使用条件
在选材前,必须了解机械零件的使用条件。
包括工作环境、工作温度、工作压力、工作负载等。
这些条件对机械材料的选择有重要影响。
2.确定机械零件的性能要求
机械零件的性能要求包括磨损、耐久性、抗腐蚀性、耐热性等。
不同
的零件要求不同性能,必须选择适合的材料。
3.考虑机械零件与其他零件的接触
在机械零件的选择中,必须考虑与其他零件的接触情况,避免不同材
料之间的腐蚀和磨损,同时要确保接触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洁度。
4.比较不同材料的优缺点
在选择材料之前,必须比较不同材料的优缺点。
包括材料的机械性能、
耐蚀性、耐热性、韧性、刚性等方面的对比评估。
5.掌握材料的加工工艺
材料的加工工艺是影响材料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材料的加工难
度和成本都不同,必须综合考虑材料加工后的成本和效益。
6.考虑材料的可靠性和供应情况
在选择材料时,必须考虑材料的可靠性和供应情况,确保选用材料的
质量和安全性,并且保证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和价格的合理性。
以上就是机械零件选材的一般原则。
选材要以材料适用性、加工工艺、可靠性和经济性为综合标准,以确保机械零件质量和使用寿命,从而
保证机械性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机械设备中各种零件或构件都具有一定的功能,如传递运动、力或能量,实现规定的动作,保持一定的几何形状等等。
当机件在载荷(包括机械载荷、热载荷、腐蚀及综合载荷等)作用下丧失最初规定的功能时,即称为失效。
一个机件处于下列三种状态之一就认为是失效,这三个条件可以作为机件失效与否的判断原则:1.完全不能工作。
2.不能按确定的规范完成规定功能。
3.不能可靠和安全地继续使用。
机械零件失效的基本形式一般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是按失效件的外部形态特征来分类的,大体包括:磨损失效、断裂失效、腐蚀失效和畸变失效。
在生产实践中,最主要的失效形式是零件工作表面的磨损失效,而最危险的失效形式是瞬间出现裂纹和破断,统称为断裂失效。
1.零件的磨损失效摩擦与磨损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现象。
当零件之间或零件与其他物质之间相互接触,并产生相对运动时,就称为摩擦。
零件的摩擦表面上出现材料耗损的现象称为零件的磨损。
材料磨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材料组织结构的损坏,二是尺寸、形状及表面质量(粗糙度)的变化。
如果零件的磨损超过了某一限度,就会丧失其规定的功能,引起设备性能下降或不能工作,这种情形即称为磨损失效。
根据摩擦学理论,零件磨损按其性质可以分为磨料磨损、粘着磨损、微动磨损、冲蚀磨损和腐蚀磨损。
①磨料磨损:零件表面与磨料相互摩擦,而引起表层材料损失的现象称为磨料磨损或磨粒磨损。
磨料也包括对零件表面上硬的微凸体。
在磨损失效中,磨料磨损失效是最常见、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
②粘着磨损:粘着磨损是指两个作相对滑动的表面,在局部发生相互焊合,使一个表面的材料转移到另一个表面所引起的磨损。
③疲劳磨损:当摩擦副两接触表面做相对滚动或滑动时,周期性的载荷使接触区受到很大的交变接触应力,使金属表层产生疲劳裂纹并不断扩展、引起表层材料脱落,造成点蚀和剥落,这一现象称为表面疲劳磨损。
④微动磨损:微动磨损是两固定接触面上出现相对小幅振动而造成的表面损伤,主要发生在宏观相对静止的零件结合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