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8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对胰腺肿瘤的诊断价值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EUS-FNA)对胰腺肿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7例接受EUS-FNA的胰腺肿瘤患者,按照穿刺病理学及细胞学的检查结果给予确诊。
结果7例均表现为低回声边界不规则病灶,4例患者通过病理与细胞学诊断为胰腺癌(PC)后实行手术证实,3例患者通过病理检查与细胞学的检查结果显示为炎性上皮细胞,术后病理证实1例慢性胰腺炎合并囊腺瘤,3例慢性胰腺炎。
结论EUS-FNA为病理学上诊断胰腺肿瘤有效且安全的方法,应为首选。
关键词胰腺肿瘤;超声内镜;病理学;细针穿刺PC是一种恶性肿瘤,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1]。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超声内镜(EUS)被广泛运用,EUS成为临床诊治的常规方法,尤其是对于胰腺疾病诊治优势尤为明显[2]。
EUS诊断技术及内镜介入医治技术被临床广泛使用,特别是EUS-FNA的使用,明显提高了胰腺肿瘤的穿刺活检水平,为胰腺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本研究分析EUS-FNA对胰腺肿瘤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7例胰腺肿瘤患者,经CT检查后确认,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53~67岁,平均年龄62.5岁。
在EUS-FNA检查前行肝肾功能的检测、凝血酶原时间检测,停止使用抗凝药品>7 d,未有出血表现。
1. 2 治疗方法患者均常规行无痛胃镜检查准备,帮助患者构建静脉通道,以患者的左前臂大静脉作为注射部位,于注射麻醉前放入口垫,且进行牢固固定。
患者取俯卧位并且右肩部向下斜靠,头偏右侧,手术前给予静脉注射芬太尼,随后选择丙泊酚靶控输注,从2 μg/ml开始逐渐增加,患者入睡后,实行插镜操作。
术中根据心率、血压调节靶控输注的浓度。
待超声内镜入患者胃内后,对于患者胃肠壁局部的状况进行观察。
将超声系统开启,顺着胃底部、胃窦、胃体、十二指肠的球部及降部进行超声检查,待发现病变后,详细观察肿块的位置,形态、边缘情况、大小及回声的状况,且观察有没有侵犯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静脉、肠系膜动脉与附近组织,对于胰腺附近的贲门、纵膈、胃小弯和胃大弯与腹腔动脉等位置的淋巴结检查。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诊断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对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病变的价值。
方法:对12例胃镜诊断为胃肠道间质瘤病变的患者进行EUS-FNA检查,部分病例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相比较,评价EUS-FNA诊断准确性及安全性。
结果:9例患者获得EUS-FNA术后诊断,EUS-FNA敏感性为75.00%。
有3例患者随后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诊断均与EUS-FNA病理或涂片结果相符合,符合率达100%。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EUS-FNA 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病变安全、有效。
标签:超声内镜检查;细针穿刺活检;胃肠道间质瘤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26~81岁(平均58.5岁)。
临床表现进食梗阻感2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消瘦2例,上腹部疼痛3例,无明显症状3例。
术前均已经过普通电子胃镜检查,部分病例行胃镜下黏膜活检术,均诊断为胃肠道间质瘤。
病变部位:胃部9例,肠道3例。
1.2仪器和方法:术前禁食,检查出凝血系列以及血常规。
穿刺前均常规进行EUS检查。
超声内镜型号为Olympus(GF-UM2000),使用超声频率为5.0、7.5、12 MHz。
将超声内镜送入消化道腔内,抽气注水后将超声探头置于病变附近,了解病变情况后进行穿刺。
穿刺镜型号为Olympus GF-UCT2000,穿刺针用Olympus NA-10J-1(22G)。
操作方法:按常规EUS操作法将探头插至病灶附近,显示病灶及其周边血流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路径以及穿刺深度。
在内镜引导下将穿刺针经过胃或食管壁刺入病灶,在10 ml负压下反复插抽3~5次,拔出穿刺针,将所抽吸出的组织液以及组织碎片进行涂片,如果抽吸出组织条,则放入甲醛溶液中固定,并及时送病理科检查。
如果抽吸物量和(或)形状不理想,则重复上述穿刺一次。
穿刺结束后观察穿刺点,如无明显出血,则退出穿刺超声胃镜,完成操作。
超声弹性成像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在诊断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吴 萍(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超声科,江苏 常州 213000)[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FNA)在诊断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在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进行FNA 的5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这些患者进行常规的超声引导下FNA 和超声弹性成像引导下FNA,然后比较用这两种检查诊断其病情的特异度、敏感度和准确率(以病理检查的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
结果:与采用常规的超声引导下FNA 相比,用超声弹性成像引导下FNA 诊断这些患者病情的特异度、准确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用常规的超声引导下FNA 和超声弹性成像引导下FNA 诊断这些患者病情的敏感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引导下FNA 在诊断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超声弹性成像;细针穿刺活检[中图分类号]R73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7629-(2019)24-0167-02疗即可获得良好的预后,而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则需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尽早对甲状腺结节患者的病情进行明确诊断,可为其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超声检查、CT 检查、活检穿刺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检查方法均是、临床上对甲状腺结节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常用检查手段。
通过进行超声检查可直观地观察到甲状腺结节内的基本情况。
使用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结节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不会对其造成辐射且检查费用较低。
但是,对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时无法准确地辨别结节的性质[4]。
通过进行CT 检查可清晰地观察到甲状腺结节的边界、密度区、钙化斑点等情况,进而可准确地判断其甲状腺结节的性质。
但是,在对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CT 增强扫描时需使用碘对比剂,易使其发生不良反应。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单独使用超声检查或CT 检查相比,使用超声与CT 联合检查对甲状腺结节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更高,P <0.05。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超声内镜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是集内镜与超声于一体的检查技术,它是在内镜前端安置一个小型超声探头或经内镜活检钳道插入一根微型超声探头,当内镜被送入体腔后,通过内镜可以直接观察腔内粘膜表面,同时进行实时超声扫描,可以明确病变部位、病变性质、病变累及的消化道管壁层次、病变周围及邻近脏器、组织受累情况.由于高频超声探头接近病变,降低了声衰减,大大提高了图像分辨率,同时避免了气体干扰、腹部脂肪等因素影响。
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endoscopic ultrasonoraphy 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EUS—FNA)始于20世纪90年代,通过活检,可以获得病变组织的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从而明确病变性质。
EUS被认为是检查胰腺占位最敏感和最准确的方法,对确定纵膈和腹腔淋巴结、胃肠道黏膜下肿瘤等病变性质亦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超声内镜;细针穿刺活检;超声内镜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至30年前被引入到临床实践中,已成为近30年来内镜领域发展的最大进展之一。
EUS是一种集内镜与超声于一体的检查技术,是指在内镜前端安置一个小型超声探头或经内镜活检钳道插入一根微型超声探头,当内镜被送入体腔后,通过内镜可以直接观察腔内形态,同时进行实时超声扫描,可以明确病变部位、病变性质、病变累及的消化道管壁层次、病变周围及邻近脏器、组织受累情况,同时避免了气体干扰、腹部脂肪等因素影响。
EUS-FNA始于20世纪90年代,它是在超声内镜引导下运用一根纤细的活检针经过内镜活检孔道对相应病变进行抽吸活检。
通过活检,可以获得病变组织的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从而明确病变性质,EUS-FNA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大的发现,彻底影响了影像技术诊断领域[1].1992年,Vilmann等[2]首次报道了EUS—FNA对胰腺疾病的诊断.随着EUS仪器和技术的不断改进,EUS—FNA已不仅适用胰腺疾病,而且在其他胃肠道和胃肠道周围病变,如胃肠道粘膜下瘤,腹腔和纵膈淋巴结,腹水及肾上腺病变的诊断[3]。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在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作者:陈浩,林李淼,夏宣平,王文星,薛战雄【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 对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价值。
方法:对15例胃镜诊断为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患者进行EUS-FNA检查,部分病例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相比较,评价EUS-FNA 诊断准确性及安全性。
结果:10例患者获得EUS-FNA术后诊断,EUS-FNA敏感性为66.7%。
有4例患者随后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诊断均与EUS-FNA病理或涂片结果相符合,符合率达100%。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EUS-FNA 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安全、有效。
【关键词】超声内镜检查; 细针穿刺活检; 黏膜下病变; 上消化道自从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应用于消化道疾病的检查以来, 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诊断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但是仍有部分病变,尤其是普通电子胃镜下活检无明显异常的患者的诊断不能完全明确。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EUS 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EUS-FNA)能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同时进行超声和细胞学检查,可以帮助明确诊断以及指导下一步的治疗。
现将2006年9月至2007年5月于我科行EUS-FNA的15例病例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6~81岁(平均55.5岁)。
临床表现进食梗阻感2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消瘦2例,上腹部疼痛4例,无明显症状5例。
术前均已经过普通电子胃镜检查,部分病例行胃镜下黏膜活检术,均诊断为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
病变部位:胃部11例,食管4例。
1.2 仪器和方法术前禁食,检查出凝血系列以及血常规。
穿刺前均常规进行 EUS检查。
超声内镜型号为Olympus(GF-UM2000),使用超声频率为5.0、7.5、12 MHz。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对胰腺肿瘤的诊断价值分析胰腺肿瘤是指发生在胰腺组织内的肿瘤,通常被划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类型。
由于其位置深在,早期很难被发现,导致恶性胰腺肿瘤的死亡率极高。
因此,及早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超声内镜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内窥镜检查,可用于诊断和评估胰腺疾病,包括胰腺肿瘤。
本文将对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对胰腺肿瘤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
一、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的作用及原理超声内镜(EUS)是一种将内窥镜和超声成像技术结合的检查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高特异度等优点。
通过超声内镜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胰腺的结构、形态及其周围结构,包括血管、淋巴结等,有助于明确胰腺疾病的性质和范围。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EUS-FNA)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方法,该方法通过超声内镜引导,在胰腺肿瘤周围组织中取得组织样本,进行细胞学或病理学检查。
这种技术不仅准确度高,而且创伤小,损伤轻微,同时还能快速确定胰腺肿瘤的性质和病变程度,有助于指导后续治疗方案。
二、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在胰腺肿瘤中的应用1.诊断良性肿瘤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可以精确地诊断胰腺良性肿瘤,包括胰腺囊性病变、脂肪瘤、血管瘤等,有助于避免过度治疗和不必要的手术。
2.诊断恶性肿瘤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对于恶性胰腺肿瘤的诊断也具有极高的准确性。
研究表明,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的灵敏度在75%~90%之间,特异度在80%以上,不仅可以确定肿瘤的类型、分级和扩散情况,还可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进一步的预后评估。
3.评估手术可能性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还可以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周围结构等因素,评估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对于某些对手术有约束的高危患者,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和并发症。
三、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的优缺点优点:1.准确度高: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度较高,能有效区分良性和恶性肿瘤,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对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价值发布时间:2022-06-08T10:35:53.574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月1期作者:卢思维[导读]卢思维(四川省第五人民医院超声科;四川成都610031)摘要:目的对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效果进行讨论。
方法回顾本院在2020年8月至2021年11月6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抽吸活检鉴别诊断,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记录该诊断方式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
结果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抽吸活检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准确率为91.04%,特异度为88.89%,灵敏度为94.83%,阴性预测值为27.27%,阳性预测值为98.21%。
结论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抽吸活检鉴别诊断具有较高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作为主要诊断方式进行推广。
关键词: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常见的一类病变,可分成良性和恶性两种类型。
由于常规影像学检查,对甲状腺小型恶性结节的诊断准确率不高,易于出现各类误诊现象,耽误患者正常治疗[1]。
有关资料表明,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抽吸活检可作为影像学诊断的替代方式,诊断方式相对安全,操作便利性较高,因此,本研究将以本院在2020年8月至2021年11月67例甲状腺恶性结节疑似患者为研究样本,对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抽吸活检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效果进行讨论,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本院在2020年8月至2021年11月6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其中包含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均值(49.52±7.38)岁。
1.2 方法采用GE-LOGIQ P9超声诊断仪,以9-12MHZ的高频探头检查,穿刺活检针型号为21G×170mm。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应用价值探究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收治的21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并将取出材料进行病理学活检。
结果:经超声初步检查,发现良性结节186例(88.6%),恶性结节24例(11.4%),恶性率11.4%。
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发现良性结节175例(83.3%),恶性结节35例(16.7%),恶性率16.7%。
经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超声引导下穿刺的敏感度、特异度、误诊率分别是91.2%、86.0%和1.6%,明显优于超声检查结果。
经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相比于超声检查,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的诊断率更高,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超声引导;细针穿刺;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R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2-0120-01甲状腺结节是人体甲状腺的常见疾病,主要分为恶性和良性两种。
从临床来看,女性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大部分甲状腺结节良性。
甲状腺结节可单发,也可多发,其中单发转癌概率相对较大。
在甲状腺结节的治疗中,由于诊断、鉴别不及时,导致病情发展迅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
因此,尽早诊断、治疗是控制甲状腺结节病情的重要基础,要求提高诊断鉴别的准确性。
本文以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收治的21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患者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穿刺的实施效果,作如下具体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21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
患者经超声检查,诊断为甲状腺结节。
其中主要病情为:桥本氏病、结节性甲状腺肿、良性甲状腺囊肿、甲状腺恶性肿瘤等。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在胰腺占位中的诊断价值徐永辉【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在胰腺占位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7—12月广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镜科60例胰腺占位,行超声内镜检查且行EUS-FNA的门诊及住院患者,记录EUS-FNA 检查和诊断结果,并与金标准—最终诊断(手术病理诊断及随访结果给出最终诊断)进行比较.结果 60例患者行EUS-FNA均获得成功,穿刺成功率达100%.EUS显示48例实性占位、7例实性/囊性占位、5例弥漫性病变;36例病灶位于胰头和颈部、24例病灶位于胰体和尾部,平均最大直径为(32.58±19.01)mm.EUS-FNA诊断准确率为80%,与金标准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US-FNA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67%和9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和死亡情况.结论 EUS-FNA在胰腺占位中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均较高.【期刊名称】《黑龙江医学》【年(卷),期】2018(042)011【总页数】3页(P1082-1083,1086)【关键词】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胰腺占位;诊断价值【作者】徐永辉【作者单位】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东惠州5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6胰腺占位性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胰腺疾病,手术切除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的唯一方法。
由于手术存在较高风险和较大的创伤性[1],故选择手术治疗前一定要慎重,尤其是位于胰头部位的占位性病变。
另外,术前获得准确诊断尤为重要。
为了探究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在胰腺占位中的诊断价值,对2017年7月—2017年12月广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镜科60例胰腺占位行超声内镜检查且行EUS-FNA的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了本次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选自2017年7—12月广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镜科60例胰腺占位行超声内镜检查且行EUS-FNA的门诊及住院患者,男性患者35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6.97±17.96)岁;女性患者25例,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57.02±18.01)岁。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经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检查的临床价值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经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检查的临床价值甲状腺经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检查(FNAC)是目前诊断甲状腺病变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经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检查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经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检查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12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经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检查。
结果本组患者病理学检查显示良性87例,恶性33例;而细胞学检查结果中,良性90例,恶性30例,细胞学检查的符合率92.50%,灵敏度96.55%,特异度81.82%,阴性预测值93.33%,阳性预测值90.00%。
细胞学检查诊断桥本甲状腺炎、腺瘤样甲状腺肿、乳头状癌、淋巴瘤的符合率分别是94.92%、100%、83.33%、95.24%。
结论通过超声开展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检查的诊断价值较高,为临床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经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检查;临床价值引言甲状腺结节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与甲状腺退行性病变、炎症以及自身免疫功能下降等存在密切联系,颈部肿痛、声音嘶哑、咽部有阴塞感等是该疾病的临床主要症状,易影响患者正常进食,威胁患者身体健康。
甲状腺结节在临床中有较高的发病率,临床中针对甲状腺结节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甲状腺癌是目前临床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虽然病情进展缓慢,发病早期无典型临床表现,但晚期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甲状腺癌要采取外科手术进行治疗以控制病情,改善预后,尽早明确患者甲状腺结节性质,对开展针对性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针对该疾病采取的检测方法有影像学检查、细胞学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等,其诊断结果不尽相同,超声检查是甲状腺结节风险评估中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微小钙化、低回声、边缘不规以及纵横比>1等特征被认为是甲状腺结节高恶性风险的超声征象。
其中微小钙化、边缘不规则以及纵横比>1对判断甲状腺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超声检查在甲状腺滤泡肿瘤/可疑滤泡性肿瘤甲状腺滤泡性肿瘤风险评估中的作用在多项研究中得到了证实。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66例,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53.5±2.4)岁;单发结节50例,多发结节70例。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的临床
应用价值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超声内镜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是集内镜与超声于一体的检查技术,它是在内镜前端安置一个小型超声探头或经内镜活检钳道插入一根微型超声探头,当内镜被送入体腔后,通过内镜可以直接观察腔内粘膜表面,同时进行实时超声扫描,可以明确病变部位、病变性质、病变累及的消化道管壁层次、病变周围及邻近脏器、组织受累情况。
由于高频超声探头接近病变,降低了声衰减,大大提高了图像分辨率,同时避免了气体干扰、腹部脂肪等因素影响。
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endoscopic ultrasonoraphy 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EUS-FNA)始于20世纪90年代,通过活检,可以获得病变组织的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从而明确病变性质。
EUS被认为是检查胰腺占位最敏感和最准确的方法,对确定纵膈和腹腔淋巴结、胃肠道黏膜下肿瘤等病变性质亦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超声内镜;细针穿刺活检;
超声内镜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至30年前被引入到临床实践中,已成为近30年来内镜领域发展的最大进展之一。
EUS是一种集内镜与超声于一体的检查技术,是指在内镜前端安置一个小型超声探头或经内镜活检钳道插入一根微型超声探头,当内镜被送入体腔后,通过内镜可以直接观察腔内形态,同时进行实时超声扫描,可以明确病变部位、病变性质、病变累及的消化道管壁层次、病变周围及邻近脏器、组织受累情况,同时避免了气体干扰、腹部脂肪等因素影响。
EUS-FNA始于20世纪90年代,它是在超声内镜引导下运用一根纤细的活检针经过内镜活检孔道对相应病变进行抽吸活检。
通过活检,可以获得病变组织的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从而明确病变性质,EUS-FNA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大的发现,彻底影响了影像技术诊断领域[1]。
1992年,Vilmann等[2]首次报道了EUS-FNA对胰腺疾病的诊断。
随着EUS仪器和技术的不断改进,EUS-FNA已不仅适用胰腺疾病,而且在其他胃肠道和胃肠道周围病变,如胃肠道粘膜下瘤,腹腔和纵膈淋巴结,腹水及肾上腺病变的诊断[3]。
近年来,EUS-FNA 已经成为一种治疗方法[4]应用于临床,如对假性囊肿
的引流、腹腔神经丛阻滞术、近距离放射治疗、抗肿瘤治疗、胆管引流等。
一、EUS-FNA对胰腺病变的临床价值
EUS被认为是检查胰腺占位最敏感的方法,在术前获得其细胞学和/或组织学诊断对其治疗方案的抉择和预后的判断至关重要。
EUS-FNA诊断胰腺实性肿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78%~95%,特异性75%~100%,阳性预测值98%~100%,阴性预测值46%~80%,准确性78%~95%以及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0~2%[5-6]。
EUS诊断胰腺囊性肿瘤具有挑战性,不同于实性肿块,很多囊性病变并非肿瘤,原发性胰腺囊性肿瘤仅占胰腺囊性病变的10%~15%[7-8].。
大多数胰腺囊性病变是假性囊肿,约占70%以上[9]。
其他常见胰腺囊性病变包括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囊腺癌、胰腺癌等。
传统检查手段对简单的胰腺假性囊肿具有较高的诊断率,但对不典型的胰腺假性囊肿或其他胰腺囊性病变等,传统检查手段诊断率不高。
EUS可以清晰显示囊肿大小、部位、形态、内部回声以及与周围的关系,并且在EUS引导下,可对囊肿行细针穿刺,抽吸囊液和/或组织条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细胞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提高诊断率。
有报道[10-13]显示EUS-FNA诊断粘液性囊性肿瘤的敏
感度13%~97%,特异度87%~100%,准确率3%~50%,然而大多数文献报道其敏感度低于50%。
由于胰腺囊性病变细胞学检查的低敏感性,囊液分析、淀粉酶、以及肿瘤标志物(CEA、CA15-3、CA199)作为其诊断辅助工具可帮助提高临床诊断率。
结合CEA 测定,胰腺囊性肿瘤的敏感性可从28%提高到90 %,特异性从25%到提高到98%[14-18]。
EUS-FNA对诊断胰腺病变是一种安全的方法,总并发症发生率1%~2%[19],常见并发症包括:感染、胰腺炎、出血、胆汁性腹膜炎等,而出血和胆汁性腹膜炎较为罕见。
感染是EUS-FNA常见并发症,为降低术后感染并发症,并不是所有病变穿刺前都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2005年ASGE指南[20]指出除经直肠FNA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外,其他实性病变或淋巴结穿刺无需常规预防性抗生素使用,但胰腺或纵膈的囊性病变FNA因可能会增加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建议对于囊性病变预防性抗生素使用。
二、EUS-FNA对淋巴结的临床价值
淋巴结取材相对比较容易,是常见的穿刺部位,对确诊淋巴结性质,EUS-FNA具有重要作用。
纵膈和腹腔淋巴结转移是诸多恶性肿瘤转移的常见部位,即使是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结肿大也可能为良性,
因此准确的术前分期对明确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传统判断纵膈和腹腔淋巴结肿大的影响学技术依靠体表超声、CT以及MRI检查,然而依靠病变形态学特点难以区分良恶性,建立一项病理学诊断对患者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21-22]。
最初,人们推测,单独EUS声像图特征可以预测淋巴结的恶性潜能,但后来研究表明,细针穿刺可以提高诊断率和准确度,这样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探查[23-26] 。
PET-CT是一种新型的影像诊断技术,它利用肿瘤细胞摄取葡萄糖类似物代谢活性增加这一原理,但代谢活性增加在肿瘤和感染病变之间没有区别。
此外,文献报道【27】PET-CT与EUS-FNA相比具有相对较低的特异性。
临床上,很多病变都可以累及到纵膈,无论是原发或是其他恶性肿瘤转移。
此外,一些良性病变也可引起纵膈淋巴结肿大。
对获取纵膈淋巴结组织材料,常用手段如纵膈镜、经支气管抽吸活检、CT引导下经皮穿刺或者开胸手术,腹腔淋巴结组织取样常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腹腔镜样以及开腹手术,然而所有这些检查方法都相对危险并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28-30]。
纵膈镜历来被认为是确定纵膈病变的金标准,一项前瞻性研究Serna等[31]证实EUS-FNA与纵膈镜在诊断准确度上相当,而
EUS-FNA能更好的获取后纵隔和下纵膈病变,并且纵膈镜成本较高[32],此外,EUS-FNA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而纵膈镜需要住院全麻后进行,并且有2%~3%的并发症发生率。
因此,与CT引导下FNA和纵膈镜相比,EUS-FNA应当成为纵膈淋巴结取样的首选方法。
EUS-FNA对诊断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及临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文献报道[33-36]EUS-FNA对检测恶性肿瘤远处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88%~100%,特异性100%,准确率87%-100%。
在两项研究中[37-38]共包括307例患者被证实有远处淋巴结转移,EUS-FNA最终改变了7%~12%的临床处理。
Parmar KS等[39] 对EUS诊断的40例食管癌患者,对其中23例行EUS-FNA,,20例发现腹腔干淋巴结有肿大,18例转移阳性者行化疗,2例阴性者行手术治疗,而CT只能扫描到6例腹腔干淋巴结,细针穿刺仅发现5例阳性,从而证明EUS-FNA比CT对M1a期诊断更有利,对食管的分期和治疗非常关键。
关于取材是否充足问题。
病理医师现场细胞学评估有利于确定取材是否充足,对提高诊断有一定帮助。
有学者对现场评估和最终的细胞学诊断的一致性进行了一系列研究,Eloubeidi等【40】比较了现场评估和最
终细胞学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发现最终细胞学诊断略高于现场评估的准确率,但是两者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另一项研究,Jhala等[41]报道了恶性肿瘤最初的现场评估和最终的细胞学诊断具有100%的一致性。
然而,EUS-FNA也有一定的限制,对于标本来自坏死或钙化灶,以及一些直径小于1cm的病变具有挑战性[42]。
值得一提的是EUS-FNA细胞学假阳性率问题。
有研究表明【43-44】EUS-FNA细胞学结果出现假阳性率在%~%。
每次穿刺后冲洗内镜钳道可能降低假阳性率。
在解释EUS-FNA细胞学结果时,应牢记假阳性可能,特别是对于腔道癌症的淋巴结活检。
2011年GSGE指南建议在每次穿此前都应该冲洗活检孔道,防止假阳性率出现[45]。
为获得充足的取材量,并对周围组织产生最小的副损伤,临床上值得注意的是穿刺针型号的选择。
最常用的穿刺针是22或25号,但最佳的穿刺针目前仍有争议。
有人【46】对22G和25G穿刺针进行前瞻性研究发现其总诊断率基本类似。
Songür等[47]报道对于纵膈淋巴结取样,19G和22G针获取的材料量对诊断敏感性相当。
Yasuda 等[48]报道19G针可以获取足够的材料用于HR染色和组织切片免疫组化。
三、EUS-FNA对胃肠道黏膜下瘤的临床价值
胃肠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是临床常见疾病,普通内镜容易发现,但对病变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