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薄片鉴定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2
碳酸盐岩岩性识别技术综述岩性识别是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的首要任务。
以测井资料为主,综合运用微观岩心分析技术、宏观岩相分析技术,对碳酸盐岩储层的岩性、沉积成岩环境进行研究,并划分出岩石的主要类型。
(一)岩性识别技术复杂岩性碳酸盐岩储层,其岩石骨架的主要矿物成分是方解石和白云石,通常还含有一些粘土矿物、有机质、石膏、盐岩、黄铁矿、硅质等,它们虽然含量不多,但对储层的影响及对测井信息的贡献都较大。
因此,利用测井资料或者与其它资料相结合对其进行有效识别是十分必要的,以下是中国石油常用的两个单项技术。
1.测井交会图矿物成分识别技术u技术原理:利用碳酸盐岩矿物成分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差别,通过2条或多条对特定矿物敏感的测井曲线做交会图的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复杂岩性岩石的骨架、粘土矿物等组分。
常用的测井资料包括:岩性密度、补偿中子、声波时差、光电系数、热中子俘获截面、自然伽马能谱等。
u技术特点:○1以常规测井资料组合应用为主;○2需要岩石物理标准解释图版做支撑;○3矿物成分最优化测井解释。
u技术指标:○1资料点在标准图版上的分布应符合剖面岩性特点;○2资料点在标准图版上的分布应符合剖面物性范围;○3有取芯段的岩性、物性资料点检验标准图版应在资料点分布范围之内。
u 适用范围:孔隙型、溶孔型碳酸盐岩地层。
u 实例:○1中子-声波交会图技术识别灰岩和白云岩 利用中子-声波时差交会法,能较好地识别白云岩和灰岩骨架。
右图中2330-2333m 井段的蓝色点,全部落在灰岩线上,而2341m-2345m 井段红色点却大部分掉在灰岩线与白云岩线之间,仅少数点落在白云岩线上,说明该井上部地层岩性主要为纯灰岩,下部主要为灰质云岩,较纯的白云岩并不多。
○2光电吸收指数-密度交会图技术识别灰岩和白云岩:利用白云岩光电吸收指数值低于灰岩,而密度值却明显高于灰岩的特点,采用光电吸收指数值与密度交会可以较好地识别灰岩和白云岩。
左图中,2322-2340m 井段的红色点,全部落在白云岩线上,而2341m-2345m 井段的蓝色点却大部分掉在灰岩线与白云岩线之间。
岩石薄片鉴定报告序号样品号
取样位置产状
野外定名硅化灰岩
镜下定名安山质晶屑熔结凝灰岩
镜下特征1.结构构造:
晶屑熔结凝灰岩,假流动构造
2.矿物成分:
组成岩石的成分为晶屑、基质及胶结物。
少量的副矿物为黄铁矿。
其中晶屑含量约为40%。
主要为石英,石英呈次棱角状,次圆状,粒径大小在0.1~0.8mm,个别粒径小者达0.02~0.05mm。
干涉色为一级黄白,局部可见波状消光,负低突起。
胶结物成分主要为安山质,其中安山质中长石具有绢云母化,胶结物熔结晶屑、基质分布。
整体具有塑性流动特征,胶结物含量约为岩石总体的30%~35%。
副矿物成分为黄铁矿,自形程度为半自形-他形,含量约为3%,黑色不透明。
其余基质成分为基质,基质为隐晶质,含量约为岩石总体的30%。
显
微
照
片
4×10(+) 4×10(-)。
实验六碳酸盐岩手标本的观察描述(2学时)实验项目编号:实验项目编号:01011504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学习观察和描述石灰岩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2.掌握碳酸盐岩的分类及命名原则和主要岩石类型。
3.鉴定几种常见的主要岩石类型,并初步分析其成因。
二、实习内容石灰岩类:1(竹叶状)砾屑灰岩、2.砾屑灰岩、3. 鲕粒灰岩、4.变晶鲕鲕粒灰岩、5.生物碎屑灰岩、6.藻灰结核灰岩、7.球藻灰岩、8泥晶灰岩、9.泥灰岩、10.豹皮状白云质灰岩。
白云岩类:晶粒白云岩。
硅质岩:结核状燧石。
三、实验指导碳酸盐岩观察描述的内容1.颜色的观察与描述描述碳酸盐岩的颜色与其它岩石一样,在次不做重复。
2.矿物成分的鉴定碳酸盐岩中的矿物成分一般粒度细小,再加上方解石与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的形态、解理极相似或相同,所以,肉眼区分是非常困难的,可借助于盐酸(5%)来鉴定,方解石遇盐酸强烈起泡,白云石遇冷盐看不到起泡,但有时可以听到兹兹响声,粉沫或加热可以起泡。
所以,加盐酸剧烈起泡者为灰岩类,不起泡或粉沫起泡者为白云岩类,方解石质含量大于50%的泥灰岩或泥质灰岩,加盐酸后起泡,但在岩石表面留有泥质残余痕迹。
另外白云岩的风化面上可见溶沟现象(刀砍纹构造),而灰岩中很少见到这种特征。
3.结构特征及结构组分的观察描述(以颗粒结构为例)碳酸盐岩颗粒结构和砂岩碎屑结构一样,也是由颗粒和填隙物组成,在观察描述具颗粒结构的岩石时,应首先确定结构的基本类型和颗粒、填隙物含量,然后按照先颗粒后填隙物,先含量多的结构组分后含量少的组分的顺序,逐一描述每种结构组分的特征及含量。
颗粒组分的观察描述,如:内碎屑:颗粒大小,形态,分选性、磨圆度,内部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内部的层理与砾屑长轴的关系,表面特征及有无红色氧化环,排列方式(如叠瓦状、菜花状排列等),百分含量。
鲕粒:大小、形态、内部结构、百分含量;生物颗粒:观察生物骨骼的形态特点、大小、完整程度、排列方式、百分含量;填隙物的特征及观察描述:亮晶胶结物一般较明亮透明,亮白色、玻璃光泽、粒径较粗(常大于0.03毫米),颗粒状断口,可见极完全解理,在岩石中的含量少于颗粒,呈颗粒支撑;而泥晶基质的粒度较细小,小于0.03毫米,颜色较深,断口较致密或呈瓷状断口,在岩石中含量可多可少,呈杂基支撑或颗粒支撑。
73- 王127, 3051 •佃m, Es4scs5 ①=4.5% , K=0・00688X 10-3^m2,滩坝,滩席,干层普通薄片:胶结物主要为铁白云石,可见少量的方解石,铁白云石的强烈胶结。
较多生物碎屑。
白云质内碎屑含量较高(未被染色)石英加大边较为发育。
石英加大边被碳酸盐胶结物所交代,说明石英加大边的形成早于碳酸盐胶结物的形成。
铸体薄片:基本没有孔隙,少量微孔可见铁白云石的溶解,溶解作用较为微弱, 少量白云质内碎屑的溶解。
74- 王127, 3101 ・71m, Es4scs6 ①=15.1% , K=0.0136X 10-3^m2,曲流河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油层细砂质球粒状泥晶白云岩普通薄片:主要为白云质内碎屑颗粒。
铸体薄片:石英颗粒可见石英加大边,未见孔隙,75- 王127, 3102.66m, Es4scs6 ①=15.7% , K=0.0451 x 10-3 卩m2 曲流河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油层含硬石膏质球粒状泥晶白云岩普通薄片:主要为白云质内碎屑颗粒可见少量碳酸盐胶结物。
铸体薄片:基本未见孔隙,可见少量裂缝,白云质内碎屑的弱的溶解。
76- 王127, 3103・26m, Es4scs6 ①=7.6% , K=0.00305X 10-3 卩m2曲流河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油层含硬石膏质球粒状泥晶白云岩普通薄片:球粒状白云质内碎屑。
内碎屑间被白云石胶结物强烈胶结。
铸体薄片:白云质内碎屑可见溶解孔隙77- 王58, 3019・85m, Es4scs5 ①=20.6% , K=12.5 x 10-3 卩m2 浅水沟道重力流,主沟道,沟道末梢,油层普通薄片:胶结物主要为铁白云石。
石英加大边普遍发育。
一般加大边较为平直,石英加大边被铁白云石所充填,说明石英加大边为早期形成。
铸体薄片:孔隙较为发育,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均有。
粒间容扩孔较为发育。
石英及其加大边的弱的溶解,可见岩屑的溶解。
碳酸盐岩薄片鉴定引言:碳酸盐岩是一类由碳酸盐矿物组成的沉积岩,其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建筑材料、石材、化学原料等。
而对于研究者来说,了解碳酸盐岩的成分和结构特征尤为重要。
碳酸盐岩薄片鉴定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观察薄片的显微结构和矿物组合来确定岩性和成因。
本文将介绍碳酸盐岩薄片鉴定的方法和技巧。
一、制备碳酸盐岩薄片制备碳酸盐岩薄片是进行鉴定的第一步。
首先,从野外或实验室中获得碳酸盐岩样品,并将其打磨成薄片。
打磨时要注意避免产生过多的热量,以防止样品中的有机物质热解。
接下来,对薄片进行抛光,以获得光滑的表面。
最后,用透明胶片将薄片固定在玻片上,以便于显微观察。
二、显微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碳酸盐岩薄片可以获得关于岩石组分和结构的重要信息。
首先,使用低倍镜观察整个薄片的形貌和颜色。
碳酸盐岩常常呈现出均质或细粒状的结构,颜色多样。
然后,使用高倍镜观察薄片的细节,包括矿物晶体的形态、颜色、聚集方式等。
常见的碳酸盐矿物有方解石、白云石、菱镁矿等,它们具有不同的晶体形态和颜色,可以通过这些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三、偏光显微镜下的鉴定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碳酸盐岩薄片可以获得更详细的信息。
首先,观察薄片的交叉偏光图像。
通过旋转偏光镜和样品转台,可以观察到矿物晶体的各向异性。
不同矿物具有不同的偏光特性,通过对比实测的偏光图像与矿物数据库中的标准图像,可以初步确定矿物的种类。
其次,观察薄片的双折射现象。
碳酸盐岩中的矿物由于晶格结构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双折射率。
通过测量双折射率的数值,可以进一步确定矿物种类。
四、化学试剂鉴定化学试剂鉴定是进一步确定碳酸盐岩矿物种类的方法之一。
常用的试剂包括盐酸、硝酸、草酸等。
首先,将试剂滴在薄片上,观察有无反应或产生气泡等现象。
例如,盐酸可以与方解石反应产生气泡,这是方解石的鉴定特征之一。
其次,根据试剂反应的结果,结合之前观察到的矿物特征,可以确定碳酸盐岩中的主要矿物组分。
五、结论通过碳酸盐岩薄片鉴定,可以得到碳酸盐岩的详细成分和结构特征。
中46井雷口坡组碳酸盐岩薄片鉴定表3
中46井雷口坡组碳酸盐岩薄片鉴定表3
中46井雷口坡组碳酸盐岩薄片鉴定表3
中46井雷口坡组碳酸盐岩薄片鉴定表3
中46井雷口坡组碳酸盐岩薄片鉴定表3
中46井雷口坡组碳酸盐岩薄片鉴定表3
中46井雷口坡组碳酸盐岩薄片鉴定表3
中46井雷口坡组碳酸盐岩薄片鉴定表
3
中46井雷口坡组碳酸盐岩薄片鉴定表3
中46井雷口坡组碳酸盐岩薄片鉴定表3
中46井雷口坡组碳酸盐岩薄片鉴定表3
中46井雷口坡组碳酸盐岩薄片鉴定表3
中46井雷口坡组碳酸盐岩薄片鉴定表3
中46井雷口坡组碳酸盐岩薄片鉴定表3
中46井雷口坡组碳酸盐岩薄片鉴定表构造区川西中坝层位T3l3
中46井雷口坡组碳酸盐岩薄片鉴定表3
中46井雷口坡组碳酸盐岩薄片鉴定表3
中46井雷口坡组碳酸盐岩薄片鉴定表3
中46井雷口坡组碳酸盐岩薄片鉴定表3
中46井雷口坡组碳酸盐岩薄片鉴定表3
中46井雷口坡组碳酸盐岩薄片鉴定表3
中46井雷口坡组碳酸盐岩薄片鉴定表构造区川西中坝层位T3l3。
变质岩薄片鉴定报告一、引言变质岩是地球内部构造变动的产物,其形成过程中受到了高温、高压、化学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具有独特的岩石组成和结构特征。
本报告旨在对一份变质岩薄片进行鉴定分析,以了解其成因和特征。
二、样品描述本次鉴定的变质岩薄片样品采集于某地区,颜色为灰黑色,质地坚硬,呈细粒状结构。
样品整体呈现出细腻的层状结构,且具有一定的光泽。
三、岩石组分分析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化学分析,确定了该变质岩薄片的主要组分。
该样品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和斜长石等矿物组成。
其中,石英以颗粒状形式存在,呈透明至半透明状态;长石则以块状形式存在,呈淡黄色;云母以薄片状形式出现,呈灰白色;斜长石则以颗粒状形式存在,呈灰黑色。
四、岩石结构特征1. 层状结构:该变质岩薄片整体呈现出清晰的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具有一定的界面,层状结构的形成可能与岩石的变质作用有关。
2. 矿物排列:石英和长石等矿物呈交错排列,形成了明显的矿物交错纹理,这表明岩石经历了一定的变形作用。
3. 矿物晶粒:该变质岩薄片的矿物晶粒较为细小,晶粒间的空隙相对较小,这可能与岩石经历了高温高压变质作用有关。
五、岩石成因分析通过对该变质岩薄片的组分和结构特征的分析,可以初步推测其成因。
该变质岩薄片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和斜长石等矿物组成,这些矿物的形成与高温和高压环境有关。
同时,岩石呈现出细腻的层状结构和矿物交错纹理,这可能与岩石经历了变形作用有关。
综合考虑,推测该变质岩薄片形成于地壳深部的变质作用过程中。
六、岩石鉴定结果根据对该变质岩薄片的分析,可以初步确定其为一种深成变质岩,可能属于片麻岩或者云母片岩。
最终的鉴定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和化学分析来确定。
七、结论该变质岩薄片的鉴定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和斜长石等矿物组成,呈现出细腻的层状结构和矿物交错纹理。
初步推测该变质岩薄片形成于地壳深部的变质作用过程中,并可能属于片麻岩或者云母片岩。
最终的鉴定结果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和化学分析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