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鉴定方法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7.47 MB
- 文档页数:47
送样编号:P1-123野外名称:肉红色微细粒斑状碱性长石正长岩检测编号:5-6镜下观察:碎裂结构。
岩石主要由粒径为2-3.5mm大小的构造角砾和部分粒径为0.5-1mm大小的火山岩屑及硅质胶结物等组成,火山角砾和岩屑主要为安山质成分,即由部分长石斑晶和微晶斜长石、玻璃质、铁泥质、金属矿物等基质组成,均呈现圆状及不规则状,胶结物为重结晶石英(硅质)、少量铁泥质、金属矿物等组成。
总体看,岩石为受后期动力变质作用产生的碎斑和碎基。
矿物含量:安山质角砾65%±安山质岩屑5-10%石英15-20%铁泥质1-2%金属矿物2-3%定名:肉红色钾长石化碎裂岩化微粒斑状闪长岩送样编号:P1-134野外名称:黑色板岩检测编号:5-10镜下观察:变余泥质结构,板状构造。
岩石主要由变余铁泥质和部分粒径为0.01-0.1mm大小的变余砂状石英、长石等组成,大部分铁泥质已重结晶成显微鳞片状绢云母、高岭石等粘土矿物,砂状颗粒等常与铁泥质相间呈不等厚的薄层,并构成板状构造。
由于岩石受后期应力作用,岩石中不规则裂纹发育,沿裂纹中填充为后生石英等。
矿物含量:铁泥质85%±石英15%±长石少定名:碎裂岩化含砂质泥质板岩送样编号:P2-001野外名称:灰黑色堇青石板岩检测编号:5-11镜下观察:变余泥质结构,板状构造。
岩石主要由变余铁泥质和部分粒径为0.01-0.03mm大小的粉沙状石英、泥质岩屑、金属矿物及少量粒径为0.2mm±的堇青石假象等组成,大部分铁泥质已重结晶成显微鳞片状绢云母、高岭石等粘土矿物,并呈定向-半定向排列构成板劈理,粉砂质呈星散分布,堇青石已完全转变成绢云母集合体,仅保留了六边形假象。
矿物含量:铁泥质90%±粉砂质10%±堇青石少金属矿物少定名:含堇青石含粉砂质泥质板岩送样编号:P2-004野外名称:灰绿色硅化正长岩检测编号:5-13镜下观察:斑状结构,基质具微粒状结构,碎裂岩化构造。
1、样号:2314—4 产地:重庆北碚定名:亮晶鲕粒灰岩镜下鉴定:岩石主要由鲕粒及亮晶方解石胶结物及少量白云石组成,并含少量生物碎屑。
鲕粒:含量78.5%,粒度0.4~0.7mm,内部多溶解后被方解石单晶充填,多数为单晶鲕,即由整个鲕粒基本上由一个球形包壳和一个方解石晶体组成,其同心层已经不复存在了。
含少量复鲕,放射鲕,双晶鲕,有的经过压实作用成变形鲕。
复鲕:在一个鲕粒中,包含两个或者多个小的鲕粒。
放射鲕:既具有放射结构的鲕粒。
方解石单晶:二组完全解理,闪突起明显,高级白干涉色。
生物碎屑:含量很少,约2%左右。
亮晶胶结物:主要为方解石组成,含量20%左右,较洁净,具世代现象,第一世代呈栉壳状,围绕颗粒边缘分布,第二世代方解石半自形粒状,晶粒间接触界线较平直。
白云石:主要由白云化作用形成,晶体不被染色。
显微构造:可见缝合线构造。
成岩作用:胶结作用,亮晶方解石胶结,第一世代呈栉壳状,围绕颗粒边缘分布,第二世代方解石半自形粒状。
压实作用,鲕粒发生变形。
压溶作用,可见缝合线构造。
交代左右,主要为白云石交代方解石。
溶蚀作用:单晶鲕,是刚形成的鲕粒在成岩期,遭受淡水淋滤作用,核心和同心层被溶解,然后又被充填。
2、样号:2311—2 产地:山东定名:砾屑灰岩镜下鉴定:岩石主要由颗粒既胶结物组成。
颗粒:颗粒成分主要为砾屑,生物碎屑。
砾屑成分为泥晶灰岩,含生屑球粒泥晶灰岩。
砾屑多呈竹叶状,次圆状,分选较好,粒度2mm~1cm,含量70%左右。
生物碎屑主要为三叶虫碎屑,腕足类碎屑,含量1%左右,其中三叶虫刺具玻纤结构,正交光下呈十字消光。
胶结物:主要成分为亮晶方解石,部分发生白云化作用,不被染色。
胶结物胶结期次不明显,为重力胶结,具方向性,充填在砾屑的同一侧。
白云化作用从有选择性到无选择性,从交代胶结物到交代砾屑。
含量30%左右。
方解石:具三组完全解理,高级白干涉色,闪突起明显。
显微构造:可见示顶底构造,下部充填泥晶方解石,色暗,上部为亮晶方解石,色亮。
透明矿物薄片的系统鉴定一、透明矿物薄片的系统鉴定的内容1、单偏光镜下的观察单偏光镜的装置是指只用一个下偏光镜。
利用这种装置可以研究矿物的主要光学性质有:(1)矿物的外表特征,如形态、解理;取决于晶体结构;A、矿物的形态化学成分;生成环境;自形(矿物边界全为晶面)由于矿物形成空间、结晶顺序的不同半自形(矿物边界部分为晶面)他形(无完整晶面)B、矿物的解理解理的等级解理是指矿物晶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着一定方向裂成光滑平面的性质解理角的测定(两组解理的夹角称解理角)(2)矿物对光波吸收强弱的性质,如颜色、多色性;偏光显微镜下的颜色是指单偏光显微镜下薄片的颜色,是矿物对白光中各色选择性吸收的结果。
均质体矿物都不具有多色性。
非均质体矿物对光波的选择吸收和吸收强度总是随方向而异的。
因此,在单偏光镜下旋转物台时,矿物颜色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多色性,它系由不同方向对不同波长光的选择吸收所决定。
而颜色深浅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吸收性。
它是指不同方向对光的吸收强度上的差异。
(3)与矿物折射率相对大小有关的光学性质,如突起、糙面、边缘、贝克线及贝克线色散效应突起等级折射率代表性矿物负高突起<1.48 萤石蛋白石负低突起 1.48~ 1.54 正长石微斜长石正低突起 1.54 ~1.60 石英中长石绿柱石选择两组解理缝最细最清晰、升降镜筒解理缝都不左右移动的切面;旋转物台使一组解理缝平行或重合于目镜十字丝的纵丝,并记下物台上读数a;旋转物台使另一组解理缝平行于目镜纵丝,记下物台读数b;两个读数的差值即为所测解理角。
极完全解理:解理缝细密长,贯穿整个晶体;完全解理:解理缝清楚稀疏,但不完全连贯;不完全解理:解理缝断断续续、不平直,解理缝之间间距较宽。
正中突起 1.60 ~1.66 透闪石磷灰石电气石正高突起 1.66 ~1.78 橄榄石辉石尖晶石正极高突起>1.78 锆石榍石金刚石二、正交偏光镜下的观察干涉色同一点光源发出的光,分成两束光,再使这两束光经过不同路程后,在空间某一点相交,如果能满足三个条件:1 频率相同;2 振动方向相同3 位相相同或位相差固定,便在交点上产生干涉,形成相长增强,或相消减弱的明暗相间干涉条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