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薄片分析方法实例与图鉴
- 格式:pdf
- 大小:4.86 MB
- 文档页数:32
沉积岩的观察与描述一、砾岩、角砾岩、砂岩常见岩石类型:砾岩、角砾岩、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杂砂岩、铁质砂岩、海绿石砂岩、细粒砂岩、中粒砂岩、粗粒砂岩。
1、鉴定方法和步骤(1)鉴别确定岩石中的碎屑成分并估计其含量。
(2)实际测量(薄片中)和估测(手标本上)碎屑颗粒的粒径(最大、最小和一般的)。
(也可利用粒度管或粒度盘以及较标准的标本进行对比)。
并确定岩石的分选程度。
(3)鉴别碎屑颗粒的磨圆度。
(4)鉴别填隙物的成分硅质胶结物:白色、致密状、硬度大于小刀、加HCl不起泡。
铁质胶结物:岩石往往呈紫红色。
碳酸盐质胶结物:浅灰一浅绿色、加HCl起泡。
海绿石胶结物:暗绿色,风化后使岩石带绿色斑痕。
泥质杂基:灰色、褐色、硬度小、岩石易破碎松散、加HCI不起泡。
(5)区分岩石的支撑性质并尽可能地区分出基底式、孔隙式、接触式等胶结类型。
2.描述实例(1)砾岩(河北宣化)灰色、砾状结构、胶结紧密、标本呈块状构造。
其中砾石占70%,填隙物占30%。
砾石大小不一,粒径一般在2-20mm,以2-10mm为主。
砾石呈圆状及次圆状,少数次棱角状,断面多呈椭圆及长条形。
砾石以石灰岩和白云岩为主,还有少量喷出岩和硅质岩。
填隙物浅灰绿色,多为与砾石成分相同的砂及粉砂、砂及粉砂间有钙质、泥质等填隙物。
属基底式胶结类型。
(2)紫褐色中粒铁质砂岩暗紫褐色、颜色分布不均匀。
中粒砂状结构,标本呈块状构造。
碎屑含量占整个岩石85%左右,胶结物约占15%。
砂粒几乎都是石英,粒径0.15-1mm左右,分选性好,大小比较一致。
胶结物主要为氧化铁,分布不均匀,局部聚集成团块。
岩石为颗粒支撑,呈孔隙式胶结。
二、粉砂岩、泥质岩此类岩石的主要类型:细粉砂岩、粗粉砂岩、粘土、泥岩、含粉砂泥岩、砂质页岩、铁质页岩、钙质页岩、黑色页岩、碳质页岩、油页岩、硅质页岩。
1、鉴定方法与步骤(1)粉砂岩的观察方法与砂岩基本相同。
(2)泥质岩因矿物颗位非常细小、,肉眼无法鉴定,因而要注意其颜色及各种物理性质的观察。
沉积岩薄片鉴定报告一、样品信息:样品名称:沉积岩样品编号:XXX-XXX采样地点:XXX采样时间:XXXX年X月X日二、鉴定目的:本次鉴定旨在通过对沉积岩薄片的观察、测量和分析,明确该沉积岩的岩石成分、岩石结构、岩石组织等性质,并据此判断其岩石类型、分析沉积环境等地质信息。
三、鉴定方法及仪器:鉴定方法:野外采样、薄片制备、显微镜观测、测量和分析鉴定仪器:显微镜、摄影设备、标本夹等四、鉴定结果:1.泥岩:该沉积岩薄片呈黄灰色,呈均质细粒质,颗粒间无孔隙。
显微镜下可见粒度细小的石英砂粒,呈无光泽。
岩石结构为层状结构,各层之间接触良好。
岩石组织为均质细粒质,微结构中包含的颗粒间无孔隙或孔隙极小。
根据显微镜下的观察,泥岩的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
2.砂岩:该沉积岩薄片呈灰黄色,呈均质颗粒状,颗粒间有少量孔隙。
显微镜下可见不同颜色的石英砂粒,部分砂粒呈圆形或半圆形,有少量角砾石粒。
岩石结构为层状结构,各层之间接触良好。
岩石组织为均质颗粒状,微结构中包含的颗粒间有少量孔隙。
根据显微镜下的观察,砂岩的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和长石。
3.石灰岩:该沉积岩薄片呈灰白色,呈均质细粒质,颗粒间无孔隙。
显微镜下可见颗粒细小、均匀分布的方解石晶体,呈无光泽。
岩石结构为均质细粒质,各颗粒之间接触良好。
岩石组织中无孔隙。
根据显微镜下的观察,石灰岩的主要矿物组成为方解石。
五、鉴定结论:根据对样品的观察、测量和分析,鉴定结果如下:1.泥岩:该沉积岩属于泥岩,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
2.砂岩:该沉积岩属于砂岩,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和长石。
3.石灰岩:该沉积岩属于石灰岩,主要矿物组成为方解石。
六、鉴定分析:1.根据鉴定结果,可以判断该地区存在泥岩、砂岩和石灰岩三种沉积岩类型。
不同类型的沉积岩可能具有不同的形成环境和地质背景,有助于深入研究该地区的地质特征和演化历史。
2.泥岩与砂岩可能存在着侵蚀过程,通过砂岩中的角砾石粒可以推测该地区可能存在着山地侵蚀作用。
沉积岩手标本及薄片鉴定评分细则作者:张萌单位:沉积地质研究院日期:2010年10月13日1、岩石编号B1-1(原始编号:新采样)产地:四川攀枝花手标本描述:(共50分)灰白色(风化呈灰黄色)(2分),中-粗粒砂状结构(8分),块状构造(8分)。
碎屑在岩石中约占85-90%(2分),碎屑的粒径以0.3~1mm为主(1分),分选中等(2分)。
碎屑多为次棱角-次圆状(2分),磨圆中等(1分)。
碎屑成分主要由石英组成(5分)。
填隙物含量约为10-15%(2分),主要是粘土质(5分)。
岩石为颗粒支撑(2分),孔隙—镶嵌式胶结(3分)。
(7分)初步定名:灰白色(或灰黄色)中-粗粒粘土质石英砂岩显微镜下薄片鉴定:(共50分)具中-粗粒砂状结构(4分),碎屑在岩石中约占85-90%(1分),碎屑的粒径以0.5~1mm粗粒砂为主(1分),在碎屑中的含量60%左右(1分),有0.25~0.5mm中粒砂35%(1分),少量1~2mm巨粒砂约占5%(1分),分选中等(1分)。
碎屑多为次棱角-次圆状(1分),磨圆中等(1分)。
碎屑成分(共10分):Q端元(占碎屑的含量95%):以单晶石英(60%)和多晶石英(30%)为主,部分石英显波状消光,还见少量燧石岩岩屑、脉石英岩岩屑和变质石英岩岩屑(5%),偶见玉髓。
(4分)F端元(约占碎屑含量的2%):可见具格子状双晶的微斜长石、卡式双晶的正长石、聚片双晶的斜长石。
(3分)R端元(占碎屑的含量3%):少量泥岩岩屑(2%),偶见白云母和黑云母(黑云母部分已蚀变为绿泥石);重矿物有磷灰石、锆石等(<1%)。
(3分)填隙物(共5分):在岩石中约占10-15%(1分),其中包括粘土杂基(8-13%)(1分)(部分已经重结晶为高岭石粘土正杂基5-9%(1分)和水云母粘土正杂基3-4%)(1分)和硅质、铁质化学胶结物(1-2%)(1分)。
支撑类型及胶结类型(4分):碎屑之间接触紧密,多呈凹凸-缝合线状接触,颗粒支撑,镶嵌式胶结。
典型沉积岩薄片显微图册(160幅)含砂岩、粉砂岩、泥岩、火山角砾岩、熔结凝灰岩、凝灰岩、沉凝灰岩、石灰岩、白云岩、硅质岩等10种岩石薄片共160幅。
一砂岩01羌多幅甲住下二叠统曲地组下段实测剖面 5425-18中细粒钙质石英砂岩碎屑物:石英70%±,斜长石3%±,岩屑1%±,少量微斜长石、白云母,微量绿帘石、电气石。
胶结物:方解石25%±。
2×,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中细粒砂状结构,碎屑物分选性较好,结构成熟度较高,成分成熟度高。
4×,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碎屑物岩屑成分有硅质岩、长石石英岩。
1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左图:重矿物电气石,磨圆粒状,粒径0.03~0.05mm。
10×,单偏光。
右图:重矿物绿帘石,磨圆粒状,粒径0.13mm。
10×,正交偏光胶结物具孔隙-基底式胶结,由方解石组成,粒径0.03~0.15mm。
1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02物玛幅查尔康错那勒地层实测剖面NP16b1 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碎屑物:石英69%±,长石11%±,白云母2%±,绢云母3%±,褐铁矿1%±。
胶结物:基质绢云母7%±,胶结物硅质4%±、铁质4%±。
2×,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细-中粒砂状结构,碎屑矿物粒径为0.1~0.5mm,以细粒较多,而中粒0.25~0.5mm的较少,次棱角—次圆状,分选程度一般。
4×,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左图:碎屑物成分以石英为主,石英表面平滑,干涉色为一级灰白。
10×,正交偏光。
右图:碎屑物成分长石次之,表面多有不洁呈模糊状,可见钠长石双晶。
10×,正交偏光03物玛幅岗茹沟侏罗系多仁组—古近系江巴组剖面GP10b1白云质钙质中细粒岩屑石英砂岩岩石主要由粒度一般在0.5~0.1mm之间的石英硅质岩、绢云母板岩、灰岩、白云岩等碎屑被绢云母鳞片、微粒石英等杂基和硅质物、方解石、白云石、褐铁矿等胶结物呈孔隙式充填胶结组成。
沉积岩薄片分析方法实例与图鉴沉积岩薄片分析方法实例与图鉴目录第一章碎屑岩的特征 (2)第一节碎屑岩的主要类型 (3)第二节碎屑岩的结构特征 (3)第三节碎屑岩的成岩作用 (4)第二章石英砂岩【S225】 (5)第一节手标本描述 (6)第二节镜下薄片鉴定 (6)第三节镜下细致特征分析 (7)第四节成因分析及古环境分析 (11)第三章长石砂岩【S224】 (12)第一节手标本描述 (13)第二节镜下薄片鉴定 (13)第三节镜下细致特征分析 (14)第四节成因分析及古环境分析 (18)第四章碳酸盐岩的特征 (19)第一节碳酸盐岩的主要类型 (20)第二节碳酸盐岩的颗粒类型 (20)第三节碳酸盐岩的结构分类 (20)第四节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 (20)第五章鲕粒灰岩【B21】 (22)第一节手标本描述 (23)第二节镜下薄片鉴定 (23)第三节镜下细致特征分析 (24)第四节成因分析及古环境分析 (26)第六章白云岩【B24】和白云岩化的鲕粒灰岩【B39】 (27) 第一节白云岩的镜下特征分析: (28)第二节白云岩化鲕粒灰岩的镜下特征: (30)第三节白云岩化鲕粒灰岩的成因分析及古地理分析 (30)编者:张一凡、刘一龙、郑锦浩、徐成笑1第一章碎屑岩的特征2第一节碎屑岩的主要类型按照碎屑岩颗粒粒径的大小,可以将碎屑颗粒划分为砾、砂、粉砂和泥四个级别,其相对应的岩石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
1.1 砾岩砾岩是指大于2mm的碎屑颗粒含量大于30%的一类粗碎屑岩。
砾岩可以根据磨圆度、大小、成分等分为不同的类型:(1)按磨圆度分两类:圆状和次圆状砾石大于50%称砾岩,棱角状和次棱角状砾石含量大于50%称角砾岩。
(2)按粒度分为四类:细砾岩(粒径2 ~ 10mm);中砾岩(粒径10 ~ 100mm);粗砾岩(粒径100 ~ 1000m);巨砾岩(粒径> 1000mm)。
(3)按砾石成分分为两类:单成分砾岩(燧石岩砾岩、花岗岩砾岩);复成分砾岩。
(三)碎屑岩薄片观察、鉴定及描述的基本内容(以砂岩为主)对砾岩来说,手标本观察能解决大部分问题,镜下观察仅补充不足(如对某种砾石成分的确定、填隙物的特征等)。
而对砂岩来讲在镜下对薄片的鉴定研究就重要的多,砂岩由于粒度小,岩石性质方面许多数据和资料将由镜下的观察、测量、鉴定、分析来提供。
砂岩薄片的鉴定一般按照如下顺序进行:1、估计碎屑物质与胶结物含量;2、以格架碎屑物质为基础(把Q、F、R碎屑含量当100%计),分别鉴定并描述各类矿物碎屑与岩石碎屑并估计其含量,注意碎屑的鉴定特征和次生变化,特别是成因方面的特征描述;在含有可鉴别的重矿物时要把重矿物的类型鉴定出来;3、分别鉴定并描述各胶结物的成分、含量、胶结类型;4、显微结构:包括碎屑颗粒的最大,最小粒径,一般粒径,分选度,滚园度;5、显微构造特点;6、根据岩石成分、结构、构造特点进行成因方面的某些分析;7、进行合理的岩石综合命名。
碎屑岩镜下簿片鉴定的内容进一步叙述如下:1、详细鉴定碎屑颗粒的成分碎屑岩中主要碎屑颗粒在镜下的鉴定特征如下:(1)石英无色,透明,粒状,无解理,有时有裂纹,折光率略高于树胶,突起糙面不显著,表面光滑,干涉色一级灰白,最高时可这一级淡黄,一轴晶(十)。
除此之外,常见波状消光现象及气液包裹体或其它矿物的包裹体。
根据消光性质、内部包体及颗粒形态等可帮助推测石英的来源,如花岗岩来源、火山岩来源、变质岩来源、沉积岩来源(再旋回石英)等。
石英端元一般包括单晶和多晶石英,在有的分类中也可包括燧石、石英岩岩屑。
(3)长石由于长石较石英容易风化或受到成岩作用的影响,应区分“新鲜的”和“具次生变化的”(风化的或具交代现象的);在砂岩中,常见的长石是微斜长石、酸性斜长石,还有正长石和条纹长石,和中基性斜长石很少见。
根据光性特征应区分正长石、微斜长石(格子状双晶)、透长石和(酸性)斜长石(聚片双晶)、条纹长石(条纹结构)。
通常在砂岩中,由于颗粒较小,正长石的卡式双晶常见不到,主要根据其折光率低于树胶、柱状形态、具完全解理、颗粒表面常因风化而不清洁、微带浅棕色土状等特点与石英区别。
经典岩石薄片观察图(146幅)!薄片具有微晶石英颗粒钙化的长石颗粒,注意长石在溶解和交代后的不溶残留(箭头)薄片显示了新鲜的、黄色污点的钾长石(正常光)被钙(C)部分交代的斜长石颗粒显微图像:显示了部分、乃至几乎完全被溶解的长石颗粒(F),蓝色部分微孔隙显微图像:显示变质了的粉砂岩颗粒(M)。
注意红污色方解石和蠕虫状高岭石(箭头)。
蓝色为孔隙。
显微图像:显示黑色燧石(B)和绿色燧石(G),注意红污色的方解石。
显微图像:显示了介于坚硬石英颗粒之间的弯环状的白云母(箭头)某些重矿物颗粒的部分溶解(箭头处)含丰富牡蛎残片的砂岩显微图像:方解石胶结的砾岩显微图像:A显示了含有蠕虫状氯化物的脉状石英(箭头处);B 显示了拉伸状的多晶石英颗粒。
洁净的、分选好的砂岩:石英胶结物(OV)几乎完全占据了原生孔隙,破坏了储层性质显微图像:中等幅度(0.5mm)的缝合线1类方解石(红污色)。
注意颗粒之间的点接触(p)和凹凸接触(C)2类方解石胶结物(红污色),滞后于石英再生长(OV)具有微孔隙的高岭石胶结物(A)和成形良好的假六边形的板状高岭石(B)充填了高岭石(Ch)的孔隙。
注意高岭石叠覆在石英之上,且滞后于石英胶结物(OV)显示了强烈的石英再生胶结物(OV)。
注意局部的厚层页岩覆层阻碍了石英胶结作用(箭头处)显示孔隙搭桥作用的纤维状的伊利石胶结物(A)和环碎屑颗粒的伊利石(B)白云岩长石砂岩海绿石石英砂岩石英岩竹叶状灰岩方解石溶解所形成的次生孔隙,方解石微红污色,蓝色区域为孔隙)多类型的孔隙,粒内孔隙(BP)和次生的粒内孔隙(SWP)。
注意超孔隙(OS)生物扰动砂岩,含超过10%的碎屑粘土。
注意看不到孔隙。
长石被溶蚀黄铁矿硬石膏胶结石盐胶结石盐胶结石英小簇晶石英次生加大伊蒙混层伊利石胶结石英镜下特征——单偏光石英镜下特征——正交偏光石英镜下特征——正交偏光正长石正交偏光镜下特征微斜长石正交偏光镜下特征条纹长石正交偏光镜下特征透长石正交偏光镜下特征微斜长石的格状双晶斜长石的的聚片双晶和卡钠双晶钠长石的卡斯巴双晶黑云母单偏光镜下特征黑云母正交单偏光镜下特征白云母单偏光镜下特征白云母正交单偏光镜下特征长石杂砂岩长石杂砂岩白云质砂岩石英杂砂岩岩屑砂岩岩屑石英杂砂岩玉髓质石英砂岩正交偏光钙质岩屑砂岩钙质长石石英砂岩铁质石英砂岩绿泥石长石石英砂岩次生菱铁矿胶结(球粒状或菱面体状)长石交代边长石杂砂岩碳酸盐岩染色薄片碳酸盐岩亮晶生屑结构碳酸盐岩泥晶生屑结构碳酸盐岩泥晶生屑结构(螺壳)。
岩石薄片鉴定:微观世界下的地质解码一、引言在地质学的探索过程中,岩石研究一直占据着核心地位。
而对于岩石的研究,一种重要的方法就是岩石薄片鉴定。
通过将岩石制作成薄片,我们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其微观结构,从而获取到丰富的地质信息。
本文将详细介绍岩石薄片鉴定的流程、方法以及其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二、岩石薄片制备1. 采样与选择:进行岩石薄片鉴定的第一步是从研究区域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岩石样本。
在选择样本时,应注重样本的新鲜度、无风化以及均质性。
2. 切割与磨制:将选定的岩石样本切割成适当大小的块体,然后使用磨片机进行磨制。
磨制的目的是使岩石表面平整,达到光学显微镜的观察要求。
3. 粘片与抛光:将磨制好的岩石块体用特殊的胶水粘在玻璃片上,形成一个平整的观察面。
之后,通过抛光处理,去除表面的划痕和瑕疵,使薄片表面更加光滑。
三、岩石薄片鉴定方法1. 矿物成分鉴定:在显微镜下观察岩石薄片中的矿物成分,通过矿物的形态、颜色、解理等特征进行鉴定。
不同矿物的组合和分布可以揭示岩石的成因和演化历史。
2. 结构与构造分析:观察岩石薄片中的矿物颗粒大小、形态、排列方式等特点,分析岩石的结构类型(如粒状结构、片状结构等)。
同时,研究岩石中的构造特征(如层理、节理等),以揭示其形成过程和环境条件。
3. 变质作用研究:通过观察岩石薄片中的矿物变质现象(如重结晶、新生矿物等),可以判断岩石是否经历过变质作用,并分析变质作用的类型和程度。
4. 流体包裹体分析:在显微镜下观察岩石薄片中的流体包裹体,分析其成分、形态和分布特征。
流体包裹体可以提供关于岩石形成时古流体性质、来源和运移路径的信息,对于理解成矿过程、油气运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四、岩石薄片鉴定在地质学中的应用1. 岩性分类与命名:通过对岩石薄片进行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分析,可以对岩石进行准确的分类和命名,为地质填图和资源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2. 地质年代确定:通过观察和分析岩石薄片中的化石、矿物组合和变质现象,可以对地质年代进行准确的确定,为区域地质演化和地层对比提供依据。
(1)切片方式薄片要把岩石切至0.3mm以下,用树胶贴在载薄片下盖上盖玻片,便于观察岩石的矿物组成等岩相学和岩组学特征。
(2)实验仪器薄片:主要用透射光xx(3)磨片目的薄片:主要是对岩石中的透明矿物进行观察,适用于一般岩石。
但是若岩石中含有金属矿物,等无法判别。
(4)采样规格:陈列标本的大小不应小于3×6×9cm;供薄片、光片鉴定用样品以能满足切制光片、薄片及手标本观察的需要为原则,规格不限。
(5)采样要求①沉积岩对工作区内各时代地层的每一种代表性岩石均应按地层层序系统采样,同时也要适当采集能反映沿走向变化情况的样品;有沉积矿产的地段和沉积韵律发育地段,应视研究的需要而加密采样点。
②岩浆岩在每个岩体中按相带系统采集各种代表性岩石样品,在各相带间的过度地段应加密采样点;对岩体的下列地段及地质体均应采集样品:析离体、捕掳体、同化混染带、脉岩、岩体各类围岩、接触变质带、岩体冷凝边等;对各种类型的火山岩,按其层序及岩性,沿走向和倾向系统采样。
③变质岩根据岩石变质程度按剖面系统采样,并注意样品中应含有划分变质带的标志矿物;对不同夹层、残留体(由边缘至中心)、各种混合岩应系统地分别采样。
④矿石应按不同自然类型、工业类型、矿化期次、矿物共生组合、结构、构造、围岩蚀变的矿石,以及根据矿石中各有用矿物的相互关系,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的相互关系等特征分别采集矿石样品。
对于矿石类型复杂,矿物组合变化大的矿体,还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剖面系统采样,以便研究矿石的变化规律。
在对矿石采集光片鉴定样品的同时,为研究其中透明矿物及其与金属矿物的关系,应注意适当采集薄片、光薄片鉴定样品。
当对各类岩石和矿石采集化学全分析样品,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样品时,应同时采集岩矿鉴定样品。
应注意采集反映构造特征的标本,若小型标本不足以反映岩石、矿石的特殊构造时,可根据需要采集大型标本;若采集定向标本,则应注明产状方位;采集极疏松和多孔样品时,可先用丙酮胶(废胶卷溶于丙酮制成)浸透岩石、矿石,待胶结干涸后再采集样品。
常见岩石偏光显微镜下照片目录1.橄榄岩 (1)2.辉长岩 (2)3.玄武岩 (4)4.闪长岩 (5)5.安山岩 (7)6.花岗岩 (8)7.大理岩 (10)8.白云母片岩 (11)9.黑云母片麻岩 (12)10.混合花岗岩 (14)11.糜棱岩 (15)偏光显微镜岩石切片制作岩石为了要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首先必须够「薄」,薄到光线可以穿透标本,一般的标准薄片厚度为30 μm,相当于0.003公分。
由于光线透过矿物时的速度因种类的不同而异,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矿物本身的光学特性,作为矿物鉴定的一项重要依据。
实验室制作薄片除了靠灵巧的双手外,还需要依赖精密的仪器作辅助,才能达到既快又好的效果。
以下就介绍实验室制作薄片的几个步骤:1. 切割:将野外所采集的岩石标本,先选取新鲜未风化部分,再用钻石锯片切成符合玻片的适当大小。
由于钻石是目前硬度最高的物质,为了切出各种硬度不同的岩样标本,实验室中锯片和研磨用磨盘均镀上钻石。
2. 磨平:把切好的岩样标本与要胶着的玻片,分别以#600~#1000的碳化硅粉末(Siliconcarbide powder)研磨,使岩样切面成为光滑之平面。
检查切面是否平整光滑,可将岩样面向光源,观察其反射是否良好来判断。
3. 上胶:将处理完成的岩样以环氧基树脂(Epoxy)粘着于毛玻璃上,注意上胶前需将接触面以酒精清洁,且在上胶时岩样与玻璃之间不能有气泡产生,以免影响切片时的粘着强度。
上胶后置于固定平台(Bonding jig)上,并以50℃低温烘烤约6~8小时,以便固结、硬化。
4. 切片:待胶硬化后将标本置于薄片切割机(Petro-thin)上切割并磨成100~150μm的厚度,因为切割机转速过快,所以无法切磨成太薄的标本。
5. 研磨:以测微器定出标本厚度,再把100~150μm厚之岩样标本利用真空原理固定在真空吸盘上,然后直接在薄片研磨盘(Lapping plate)上研磨至标准厚度30μm。
沉积岩薄片分析方法实例与图鉴目录第一章碎屑岩的特征 (2)第一节碎屑岩的主要类型 (3)第二节碎屑岩的结构特征 (3)第三节碎屑岩的成岩作用 (4)第二章石英砂岩【S225】 (5)第一节手标本描述 (6)第二节镜下薄片鉴定 (6)第三节镜下细致特征分析 (7)第四节成因分析及古环境分析 (11)第三章长石砂岩【S224】 (12)第一节手标本描述 (13)第二节镜下薄片鉴定 (13)第三节镜下细致特征分析 (14)第四节成因分析及古环境分析 (18)第四章碳酸盐岩的特征 (19)第一节碳酸盐岩的主要类型 (20)第二节碳酸盐岩的颗粒类型 (20)第三节碳酸盐岩的结构分类 (20)第四节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 (20)第五章鲕粒灰岩【B21】 (22)第一节手标本描述 (23)第二节镜下薄片鉴定 (23)第三节镜下细致特征分析 (24)第四节成因分析及古环境分析 (26)第六章白云岩【B24】和白云岩化的鲕粒灰岩【B39】 (27)第一节白云岩的镜下特征分析: (28)第二节白云岩化鲕粒灰岩的镜下特征: (30)第三节白云岩化鲕粒灰岩的成因分析及古地理分析 (30)编者:张一凡、刘一龙、郑锦浩、徐成笑1第一章碎屑岩的特征2第一节碎屑岩的主要类型按照碎屑岩颗粒粒径的大小,可以将碎屑颗粒划分为砾、砂、粉砂和泥四个级别,其相对应的岩石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
1.1 砾岩砾岩是指大于2mm的碎屑颗粒含量大于30%的一类粗碎屑岩。
砾岩可以根据磨圆度、大小、成分等分为不同的类型:(1)按磨圆度分两类:圆状和次圆状砾石大于50%称砾岩,棱角状和次棱角状砾石含量大于50%称角砾岩。
(2)按粒度分为四类:细砾岩(粒径2 ~ 10mm);中砾岩(粒径10 ~ 100mm);粗砾岩(粒径100 ~ 1000m);巨砾岩(粒径> 1000mm)。
(3)按砾石成分分为两类:单成分砾岩(燧石岩砾岩、花岗岩砾岩);复成分砾岩。
1.2 砂岩由含量大于50%的砂级颗粒(2 ~ 0. 0625mm)组成的一类碎屑岩。
1.3 粉砂岩由含量大于50%的粉砂级颗粒(0. 0625 ~ 0. 0039mm)组成的一类碎屑岩。
1.4 黏土岩黏土岩是指以黏土矿物为主(含量大于50% )的沉积岩。
常见黏土矿物包括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等。
常见黏土岩微观构造主要有显微鳞片构造、显微毡状构造、显微定向构造。
第二节碎屑岩的结构特征碎屑岩的结构特征主要包括:碎屑颗粒的结构特征、颗粒间的接触关系,胶结类型。
2.1 结构特征碎屑颗粒的结构特征包括:粒度、分选度、圆度。
粒度的大小,磨圆度与分选性的好坏,与碎屑类型、介质性质、搬运方式,搬运距离等因素有关。
2.2 颗粒间的接触关系按颗粒相互间的位置关系分为点接触、线接触、凹凸接触。
2.3 胶结类型3根据胶结物和杂基在岩石中的分布状况及与颗粒之间的关系将胶结类型划分为基底型、孔隙型,接触型、镶嵌型和悬挂型。
第三节碎屑岩的成岩作用沉积物从沉积下来的那一刻起一直到变质或风化前在其表面和内部发生的一切作用成为成岩作用。
成岩作用分为压实和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重结晶作用。
3.1 压实和压溶作用压实和压溶作用在镜下表现为颗粒变形、破裂及缝合接触。
由于差异压实,可出现扁豆状、瘤状沉积物。
3.2 胶结作用胶结作用是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矿物质(胶结物),将松散的沉积物固结起来的作用。
3.3 交代作用交代作用是一种矿物代替另一种矿物的现象,交代作用可以发生于成岩作用的各个阶段,交代矿物可以交代颗粒边缘使其成锯齿状或鸡冠状等不规则形状,也可以完全交代碎屑颗粒形成其“假象”,后来的矿物还可以再交代早期形成的交代矿物。
3.4 重结晶作用矿物在不改变基本成分的同时为减少表面能,而自然增大粒度的作用,同时伴随体积的减少。
4第二章石英砂岩【S225】5第一节手标本描述手标本整体颜色呈乳白色,中细粒砂状结构,平行层理,纹层厚度约为1-2mm,颗粒粒度处于0.1mm-0.5mm(细-中粒)之间,成分较为均一,分选性好,磨圆较好,多为圆状,用手抚摸有明显的砂感。
支撑类型为颗粒支撑,胶结类型为孔隙式胶结。
碎屑颗粒为石英和石英岩屑,填隙物中基质较少、为泥质,胶结物为石英。
碎屑含量约为80%,填隙物含量约为20%。
碎屑颗粒:矿物颗粒,石英呈烟灰色粒状,颗粒粒度为0.1-0.5mm左右,油脂光泽,硬度大于小刀,含量占77%左右。
岩石碎屑,呈粒状,颗粒粒度为0.1-0.3mm左右,含量占3%左右。
填隙物:胶结物为乳白色石英,油脂光泽,硬度大于小刀,填充于石英碎屑之间,含量占17%左右。
基质主要为泥质,含量较少,占3%左右。
定名:乳白色中细粒硅质石英砂岩。
第二节镜下薄片鉴定薄片整体颜色呈无色,但由于存在星星点点的泥质基质使得局部有黑色斑点。
结构为中细粒砂状结构,构造在水平方向具水平层理,垂向上表现为双向粒序层理。
碎屑颗粒的大小处于0.2-0.4mm间。
支撑类型为颗粒支撑,胶结类型为镶嵌式胶结。
碎屑颗粒为石英和岩石碎屑,填隙物中基质较少、为泥质,胶结物为硅质胶结物和铁质胶结物。
碎屑含量约为80%,填隙物含量约为20%。
碎屑颗粒:石英,无色透明,粒度在0.2-0.4mm左右,中细粒,大多具圆弧状外形,圆至极圆状,磨圆度很好,切面干净、无风化,无解理、正低突起,部分切面可见石英内有不规则裂纹。
干涉色Ⅰ级灰白,少数者达到Ⅰ级黄白,一些石英颗粒可见波状消光,含量占77%左右。
岩石碎屑,呈粒状,磨圆度为圆至极圆状,主要为燧石团块,燧石岩屑在正交镜,可见石英微晶或隐晶质的石英颗粒,为许多细小石英颗粒的集合体。
另外还存在极少数的玉髓,在正交镜呈放射状。
还有极少数的石英岩屑。
含量占3%左右。
67填隙物:胶结物:以硅质胶结物为主,硅质胶结物以石英加大边的形式存在,且在正交镜下消光位与原颗粒一致。
胶结物的结构为加大边结构,胶结类型为孔隙式胶结到镶嵌式胶结的过渡类型。
常发育的有痕加大易于观察:在弧形的原始石英颗粒边缘,可见残留的断续或连续分布的尘点状杂质,这些杂质在颗粒外形成一圈近圆形的轮廓,在其外侧有石英加大边。
在一些特殊的颗粒之间甚至可见两层界限分明的石英加大边,其中胶结物贴近原颗粒的为第一世代;远离原颗粒的为第二世代。
在极少数的石英颗粒边缘可见由海绿石氧化形成褐铁矿而呈黄褐色斑,且其时间早于两次硅质胶结。
含量占17%左右。
基质呈黑色、形态不规则的集合体,以泥质、粘土为主,含量占3%左右。
定名:乳白色中细粒硅质石英净砂岩。
第三节 镜下细致特征分析粒序(-) 粒序 (+)磨圆度(-) 磨圆度(+)水平方向上发育水平层理,垂向上发育双向粒序层理,两条含杂基较多的纹层夹在三条干净的纹层中。
杂基较多的层理粒径较小,磨圆较好,粒径和磨圆不及干净的纹层。
纹层约厚度2-3mm 。
可见镜下颗粒边缘圆滑,无明显棱角,近于圆状至极圆状,磨圆度好。
8石英岩屑(-) 石英岩屑(+)燧石(+) 玉髓(+)石英波状消光(+)碎屑物中夹杂的岩屑颗粒,长轴1mm 左右。
原岩组成为小颗粒石英,因为密度相似,常在密度分选作用后同石英沉积到一起。
石英碎屑物中夹杂粒径在0.6mm 左右的燧石岩屑。
由于其与石英的密度相似,沉积时通过分选作用与石英同时沉积,其内部由隐晶或微晶的玉髓及少量的细晶石英组合形成。
石英碎屑物中夹杂的玉髓颗粒,粒径在0.2mm 左右,在正交镜下成细小的纤维状或放射状。
因为其密度与石英相似,由于分选作用同石英沉积在一起。
石英颗粒内部的波状消光是指旋转物台时,消光影呈斑块状、条带状、扇状或不规则状连续地扫过矿物颗粒,消光界面不显著。
消光影的连续变化表明,矿物内不同部位的消光方位不同。
具有波状消光的石英,指示源区岩石曾受到构造应力的作用。
9 基质(-) 基质(+)石英加大边第一世代(-) 石英加大边第一世代(+)石英加大边第二世代(-) 石英加大边第二世代(+)在弧形的中央原始石英颗粒边缘,可见残留的断续或连续分布的尘点状杂质,这些杂质在颗粒外形成一圈近圆形的轮廓,在其外侧进行硅质胶结形成石英加大边,其加大边结构和原始石英颗粒本身光学性质一致。
基质呈黑色、形态极不规则的填充状集合体,以泥质、铁质为主。
在第一世代的石英加大边周围进行二次加大,硅质胶结继续形成第二世代石英加大边,其加大边结构和进行过第一世代石英加大边的原始石英颗粒本身光学性质一致。
10海绿石氧化产物褐铁矿(-) 海绿石氧化产物褐铁矿(+) 电气石(-) 电气石(-)重矿物(+)在极少数的石英颗粒边缘可见由海绿石氧化形成褐铁矿而呈黄褐色斑,且其时间早于两次硅质胶结。
电气石有明显的多色性,呈橙黄色-黑绿色,淡黄色-无色,正中突起,磨圆好,粒度大小不一,0.05-0.1mm 左右,干涉色在I 级橙-II 级绿。
第四节成因分析及古环境分析(一)成因推理碎屑物的粒度均为中细粒,分选性良好——反映原始的碎屑物处于较弱的水动力条件下,水流流速,可能处于河流的下游。
碎屑物的圆度多为圆状至极圆状——反应原始的碎屑物经历了长时间、长距离的搬运,最终才得以沉积。
成岩作用以胶结为主,压实作用较弱,颗粒多为点接触,颗粒支撑,基质含量极少,粒间孔内几乎全是化学胶结物——反映了沉积物形成之初经历了较强的淘洗作用,而淘洗的营力受到潮汐与波浪的影响,可指示水体为稳定的河流或海洋、湖泊的沿岸流。
(二)成因总结含有石英颗粒的母岩在经历各种风化作用后,形成的碎屑物经过长时间、长距离、高水动能环境下的搬运和淘洗后进行沉积,形成的沉积物在富硅的水体中进行胶结作用,最终在成岩作用下形成。
沉积环境可能为滨浅海、滨浅湖或者中低速水流的河流。
11第三章长石砂岩【S224】12第一节手标本描述手标本整体呈砖红色,中粗粒砂状结构,颗粒粒度处于0.5mm-1.5mm(粗粒)之间,分选性中等,磨圆较差,为次圆-次角状,用手抚摸有明显的砂感。
碎屑颗粒为石英和长石,填隙物中基质较少,为硅质胶结。
碎屑含量约为75%,填隙物含量约为25%。
碎屑颗粒:石英,烟灰色,透明,具油脂光泽,无解理,硬度大于小刀,含量约为40%。
斜长石为灰白色,碱性长石为肉红色,均可见解理,长石含量约为35%。
填隙物:胶结物为硅质,灰白色,硬度大于小刀,含量占20%。
基质为杂基,含量较5%。
定名:砖红色中粗粒硅质长石砂岩。
第二节镜下薄片鉴定薄片整体颜色呈砖红色和白色互间,大部分颗粒的粒度处于0.5mm-1.5mm(粗粒)之间,少数颗粒大于2.0mm,粗粒砂状结构。
支撑类型为颗粒支撑,胶结类型为接触式胶结。
碎屑颗粒以石英、长石和云母为主,填隙物中基质较少,为硅质胶结。
碎屑含量约为75%,填隙物含量约为25%。
碎屑颗粒:石英,无色透明,少数颗粒边界可见次生加大边,其中原石英颗粒浑圆状,正低突起,稳定性好,呈干净、它型粒状,偶见暗色尘点状杂质覆在其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