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鉴定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7.21 MB
- 文档页数:47
砂岩碎屑组分统计法碎屑岩的碎屑组分统计是确定岩石类型、沉积物母岩组合,研究源区古气候、古环境等信息的主要方法之一。
目前,砂岩组分统计常常采用的方法有目估法、面积法、直线法(或线测法)和点计法几种。
目估法:是使用一套标准碎屑含量图案作为比较标准,在偏光显微镜下,用肉眼近似地估计出各种碎屑的百分含量。
该方法主观性强,碎屑组分含量估计不够准确,但是特别省时,如果工作要求精度不高,可采用此方法。
这是我在电脑上拍的一张标准碎屑含量图案,供参考需要指出的是,这张被很多砂岩薄片鉴定资料引用的标准图,在实际工作中并不实用,因为这是理想中的,是在低倍镜下才能看到的碎屑的含量分布比例,一般情况下,在这样的低倍镜下,砂岩的碎屑类型是很难识别的,也就说鉴定人员可能很难借助此图来目估不同类型碎屑组分的含量。
面积法:是根据岩石薄片中各种碎屑组分所占得面积百分比,近似于碎屑组分在岩石中所占的体积百分比。
具体是根据各种碎屑组分在显微镜视域中所占方格数,确定出每种碎屑组分所占面积的百分比。
这种方法精度较高,但比较耗时。
直线法(即线测法):是以岩石薄片中各碎屑组分的总长度之比,近似表示各碎屑组分的体积之比。
通常需要逐个测量测线所通过颗粒的长度,测线方向尽可能垂直层理,测线间距取平均粒径的两倍,测线总长不少于5cm,或垂直样片测至少3条测线。
点计法:是用碎屑颗粒的数量之比近似地表示体积之比,即不论碎屑颗粒粒径的大小,只要与测线相交的碎屑颗粒,不论碎屑颗粒的大小和测线所切碎屑颗粒的长度,都记为一个点,从而不再记录碎屑颗粒所占的格数和长度。
测线间隔可以根据碎屑颗粒粒径大小来确定,一般与直线法相同,即取平均粒径的两倍;测点的间隔取粒状碎屑的平均粒径便可;统计点数一般300~500个点。
其实在日常薄片鉴定当中,目估法和面积法通常被相结合在一起使用着,对含量较少的组分可以对比含量图案来进行,而对于含量稍高的组分则要结合面积法来进行,至少须统计3~4个视域才能相对准确。
Academic Forum488简述薄片鉴定法在岩石特征分析中的应用陈志琴(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西昌地矿检测中心,四川 西昌 615000)摘要:矿物是地壳中物理化学作用形成的天然无机的均一固体,有的为单质,有的为化合物,它们组成地壳中岩石与矿石的基本单元。
由于化学元素的多样性及地质作用复杂性成就了矿物多样性与复杂性,而矿物并非一经形成就亘古不变,因流体、压力、酸咸度等物化条件的改变而使矿物结构构造及矿物组合会发生规律性的变化,研究清楚矿物的组成、结构构造及其次生变化对于成矿理论的验证与研究都是大有裨益的。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发现的矿物种类已经超过3000种,可谓是琳琅满目、千姿百态。
本文将重点阐述运用岩矿鉴定中薄片鉴定法(其实质为研究矿物的光学性质)分析岩石的矿物组合、结构构造、嵌布关系、生成次序、次生变形变质等基本特征的步骤,以帮助人们分析岩石、认知岩石、充分利用好矿产资源。
关键词:薄片鉴定法;矿物光学特征;标本;偏光显微镜;薄片;分析;应用地壳在40亿年的漫长演化中,由地质营力逐渐形成三大类岩石:岩浆作用形成岩浆岩、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而被人类生产生活所利用的矿石就赋存在这些形形色色的岩石中,成因及类型非常复杂。
在地质人员科学研究和矿山企业工业化生产中,需要综合分析和全面掌握岩石矿石的基本特征,精准的分析与鉴定得以确保相关工作顺利开展。
薄片鉴定法是最常用来鉴定矿物的迅速有效而经济的方法。
1 设定岩矿鉴定实验,准备实验设施采用薄片鉴定矿物时,相关人员要充分准备好实验所用的相关仪器设备与试剂,比如最基础的试验设备岩石切片机、抛光机、偏光显微镜,除此之外,还需要准备好树脂、茜素红、浓度不一的稀盐酸、钼酸铵、硝酸等。
在岩矿鉴定试验过程中要选择不同种类的样品,用偏光显微镜对薄片展开观察,从而获得相关信息,指导野外工作者或指导选矿。
2 岩石鉴定实验基本步骤分析2.1 制作薄片第一,在切割样品时要根据试验的需求或侧重点选择。
砂岩荧光薄片鉴定标题:砂岩荧光薄片鉴定的科学方法与应用在地质研究中,砂岩是一种重要的岩石类型,它包含了丰富的地质信息。
而荧光薄片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鉴定手段,可以揭示砂岩内部的微观结构和成分信息,为地质学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本文将详细介绍砂岩荧光薄片鉴定的方法和应用。
一、砂岩荧光薄片鉴定的原理荧光薄片技术是利用某些矿物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特定颜色的荧光效应,从而识别和分析岩石中的矿物组成。
砂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组成,这些矿物在紫外线下会呈现出不同的荧光反应,因此可以通过观察荧光现象来判断砂岩的矿物组成。
二、砂岩荧光薄片鉴定的步骤1. 样品制备:首先需要采集砂岩样品,并将其研磨成厚度约为30微米的薄片,然后将薄片贴在载玻片上。
2. 荧光激发:使用专门的荧光显微镜,通过短波紫外线(约254纳米)或长波紫外线(约365纳米)激发薄片中的矿物。
3. 荧光观察:在激发后的薄片中,不同矿物会产生不同颜色的荧光,通过观察和记录这些荧光颜色,可以确定矿物的种类。
三、砂岩荧光薄片鉴定的应用1. 地质年代学:砂岩中的某些矿物具有放射性,通过测量其放射性衰变产物,可以推算出砂岩的形成年代。
而荧光薄片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定位这些放射性矿物,从而提高测年精度。
2. 矿产资源勘探:砂岩中常常含有各种矿产资源,如金、铀、石油等。
通过对砂岩进行荧光薄片鉴定,我们可以了解其中的矿物组成和分布情况,为矿产资源的勘探提供重要线索。
3. 环境科学研究:砂岩是地下水的重要储藏介质,其内部的矿物组成和结构对地下水的运动和化学性质有重要影响。
通过荧光薄片技术,我们可以深入研究砂岩的微观结构和矿物组成,从而更好地理解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和化学过程。
四、结语砂岩荧光薄片鉴定是一种强大的地质研究工具,它可以为我们提供砂岩的详细矿物组成和微观结构信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期待更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于砂岩荧光薄片鉴定,以更深入地探索砂岩的秘密,推动地质科学的发展。
岩石薄片鉴定标准一、目的本标准规定了岩石薄片鉴定的程序和方法,旨在明确岩石薄片鉴定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为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评价、工程地质勘察等领域提供准确可靠的岩石薄片信息。
二、鉴定内容1. 岩石类型根据岩石的外观特征、结构特点和矿物组成,对岩石类型进行鉴定。
常见的岩石类型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等。
2. 矿物成分通过观察和分析岩石薄片中的矿物组成,确定主要矿物和次要矿物,以及它们的相对含量。
根据矿物成分可以判断岩石的形成环境和地质历史。
3. 结构构造观察岩石薄片的结构和构造特征,包括矿物颗粒大小、形态和排列方式等。
根据结构构造可以推断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地质演化。
4. 岩石学特征分析岩石薄片的光学特征,如颜色、透明度、光泽等,以及岩石的硬度、解理、断口等力学性质。
这些特征可以提供有关岩石的形成环境和晶体结构的信息。
5. 岩石物理性质测定岩石的密度、磁性、电导率等物理性质,为岩石分类和地质找矿提供依据。
同时,这些性质也与岩石的形成环境和化学成分有关。
6. 岩石化学成分通过化学试验和分析,测定岩石中的化学元素含量,如硅、铝、钙、镁等。
化学成分可以反映岩石的形成环境和地质历史。
7. 矿物共生组合研究岩石薄片中矿物之间的共生组合关系,了解不同矿物之间的共生规律和演化特点。
这种共生组合关系与岩石的形成环境和地质历史密切相关。
8. 沉积环境与地质意义根据岩石的类型、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点,推断其形成的地质环境和沉积环境。
同时,分析这些特征对地质历史和地层划分的影响及意义。
三、鉴定程序和方法1. 准备工作:收集具有代表性的岩石样品,进行挑选和加工,制作成薄片样品。
准备好鉴定所需的仪器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2. 观察外观特征:观察薄片样品的外观特征,包括颜色、光泽、透明度等,并记录下来。
这有助于初步判断岩石的类型和性质。
岩石薄片鉴定方法地质学岩石鉴定方法地质学岩石鉴定方法:一、鉴定内容和方法: 超基性岩:橄榄岩、辉石岩、角闪岩、金伯利岩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中性岩: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粗面岩酸性岩:花岗岩、流纹岩脉岩:煌斑岩、细晶岩对照所列岩浆岩的主要鉴定特征,在肉眼下借助于放大镜、小刀等观察不同岩石类型的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
二、岩浆岩肉限鉴别方法和步骤对岩浆岩手标本的观察,—般是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岩石名称。
1)颜色:主要描述岩石新鲜面的颜色,也要注意风化后的颜色。
直接描述岩石的总体颜色,如紫、绿、红、褐、灰等色。
1有的颜色介于两者之间,则用复合名称,如灰白色、黄绿色、紫红色等。
岩浆岩的颜色反映在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上。
一船暗色矿物含量,60%称暗色岩;在60—30%的称中色岩;,30,则称浅色岩。
2)结构: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等结构。
岩浆岩结构的描述内容和方法:全晶质显晶质粗粒:,5mm;中粒:1~5mm;细粒:,lmm; 描述总体矿物及各不同矿物的颗粒大小,形态及在岩石中的含量不等粒:描述最大、最小及中间大小颗粒的大小及含量似斑状结构:大的为斑晶,小的为基质。
描述斑晶基质的相对含量,成分、形状,大小隐晶质描述颜色、断口特点半晶质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晶质):描述斑晶成分、形状、颗较大小及含量;基质部分的含量,颜色、断口特点玻璃质描述颜色、断口特点3)构造:侵入岩常为块状构造,岩石中的矿物无定向排列;喷出岩常具气孔状、杏仁状和流纹状构造。
要注意描述气孔的大小、形状、杏仁的充填物及气孔、杏仁有无定向排列。
4)矿物成分: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是岩浆岩定名的重要依据。
岩石中凡能用肉眼识别的矿物均要进行描述。
首先要描述主2要矿物的成分、形状、大小、物理性质及其相对含量,其次对次要矿物也要作简单描述。
5)次生变化:岩浆岩固结后,受到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和地表风化作用,往往使岩石中的矿物全部或部分受到次生变化,若变化较强,就应描述它蚀变成何种矿物。
岩石矿物鉴定方法综述岩石及矿物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矿产资源开发及利用、工程建设等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岩石和矿物鉴定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本文将对常用的岩石矿物鉴定方法进行综述。
1. 岩石薄片鉴定法岩石薄片是将薄片切割下来的岩石样品经过薄片加工制成的,可以通过透射光观测岩石中的矿物,从而进行岩石的鉴定。
岩石薄片制作需要经过样品磨平、薄片切割等多道工序,制作工艺较为复杂,但准确度较高,是岩石鉴定的主要方法。
2. 室外观察法室外观察法是利用人眼直接观察野外取得的岩石样品的颜色、构造、质地等特征进行鉴定。
此方法适用于岩石在野外分布较广、构造简单、矿物组成单一的情况下,缺点是准确度较低,易被误判。
3. 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通过分离、提纯、测量等方法来确定岩石样品中各元素的含量和比例,从而鉴定岩石的种类和成分。
此方法适用于岩石中可能存在的惰性矿物或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情况下,缺点是分析过程较为复杂,需要专业化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4. X射线衍射法X射线衍射法是将岩石样品反射出来的X射线进行衍射分析,通过衍射图谱进行岩石矿物的鉴定、元素分析。
此方法适用于复杂岩石或碎屑物中矿物粒度小、难以直接观测、化学成分相似的情况下,准确度较高。
5. X射线荧光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是通过岩石样品在X射线入射下是表发出的物质的荧光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其中的元素含量,并以此来鉴定岩石种类。
此方法适用于岩石中元素含量较高的情况下,缺点是不能检测C、N和O这三种元素。
矿物的常规观察法是通过肉眼观察矿物的物理性质和外形等特征来鉴定矿物,例如颜色、硬度、透明度等。
此方法适用于矿物单一、物理性质明显的情况下,缺点是准确度低,易被误判。
电子探针分析法是将基底样品进行研磨后在其表面照射电子束,当电子束与样品表面原子发生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信号经过处理后,得到了样品表面的化学组成。
此方法适用于矿物中微量元素以及产生大量不易被准确测试的化学物质分析的情况下。
岩石薄片鉴定:微观世界下的地质解码一、引言在地质学的探索过程中,岩石研究一直占据着核心地位。
而对于岩石的研究,一种重要的方法就是岩石薄片鉴定。
通过将岩石制作成薄片,我们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其微观结构,从而获取到丰富的地质信息。
本文将详细介绍岩石薄片鉴定的流程、方法以及其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二、岩石薄片制备1. 采样与选择:进行岩石薄片鉴定的第一步是从研究区域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岩石样本。
在选择样本时,应注重样本的新鲜度、无风化以及均质性。
2. 切割与磨制:将选定的岩石样本切割成适当大小的块体,然后使用磨片机进行磨制。
磨制的目的是使岩石表面平整,达到光学显微镜的观察要求。
3. 粘片与抛光:将磨制好的岩石块体用特殊的胶水粘在玻璃片上,形成一个平整的观察面。
之后,通过抛光处理,去除表面的划痕和瑕疵,使薄片表面更加光滑。
三、岩石薄片鉴定方法1. 矿物成分鉴定:在显微镜下观察岩石薄片中的矿物成分,通过矿物的形态、颜色、解理等特征进行鉴定。
不同矿物的组合和分布可以揭示岩石的成因和演化历史。
2. 结构与构造分析:观察岩石薄片中的矿物颗粒大小、形态、排列方式等特点,分析岩石的结构类型(如粒状结构、片状结构等)。
同时,研究岩石中的构造特征(如层理、节理等),以揭示其形成过程和环境条件。
3. 变质作用研究:通过观察岩石薄片中的矿物变质现象(如重结晶、新生矿物等),可以判断岩石是否经历过变质作用,并分析变质作用的类型和程度。
4. 流体包裹体分析:在显微镜下观察岩石薄片中的流体包裹体,分析其成分、形态和分布特征。
流体包裹体可以提供关于岩石形成时古流体性质、来源和运移路径的信息,对于理解成矿过程、油气运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四、岩石薄片鉴定在地质学中的应用1. 岩性分类与命名:通过对岩石薄片进行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分析,可以对岩石进行准确的分类和命名,为地质填图和资源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2. 地质年代确定:通过观察和分析岩石薄片中的化石、矿物组合和变质现象,可以对地质年代进行准确的确定,为区域地质演化和地层对比提供依据。
花岗岩薄片鉴定花岗岩是一种由长石、石英、云母等晶体组成的岩石。
由于其矿物成分丰富多样,因此鉴定花岗岩的方法也相对复杂。
本文将介绍花岗岩薄片鉴定的一般方法和常见技巧。
1. 观察薄片整体结构在样品断面中选取一小块薄片,用粘合剂固定在薄片玻璃上,再通过显微镜观察样品的整体结构。
首先需要判断花岗岩的主要矿物种类,例如斜长石、石英和云母等。
同时,还需注意观察晶体的颜色、形态和大小等特征,以确定花岗岩的品种类型。
2. 判断晶体的组分根据晶体的颜色和形态,可以大致判断出其化学成分。
例如,斜长石的颜色通常为灰色或白色,石英的颜色则偏黄或透明,而云母呈现绿色或棕色。
此外,不同矿物种类的晶体形态也各具特点,例如斜长石晶体为长条形,石英则呈六方柱状,云母则为片状晶体。
3. 测定晶体的光学性质通过显微镜观察晶体的光学行为,可以进一步确定晶体的成分和形态。
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偏光显微镜、互补色显微镜和斜入射显微镜等。
其中偏光显微镜是最常用的方法,可用于测定晶体的光学轴和双折射率等参数。
4. 确定岩石的结晶程度花岗岩是一种深成岩,其结晶程度直接影响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通过观察花岗岩薄片中的各种晶体的大小、形态和排列方式,可以进一步确定岩石的结晶程度和形成过程。
5. 判断岩石的变质程度花岗岩有时会被高温高压作用引起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石。
此时,岩石中的矿物种类和组成会发生变化。
例如,斜长石可能被变质作用转化为角闪石或透闪石。
因此,在花岗岩薄片鉴定中,还需要判断岩石的变质程度和类型。
综上所述,花岗岩薄片鉴定需要多方面的观察和分析。
通过对岩石矿物成分、晶体形态、光学性质、结晶程度和变质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准确地判断花岗岩的种类和特征,为地质研究和工程勘探提供依据。
第六章透明矿物薄片的系统鉴定偏光显微镜下对透明矿物薄片进行系统的光学性质测定,通常用于鉴定未知矿物或已知矿物的精确定名。
透明矿物薄片的系统鉴定,必须配合手标本观察,在系统测定光学性质之前,首先要观察矿物手标本的晶形、颜色、光泽、硬度、条痕、解理、断口、次生变化及共生组合等,并需了解矿物的野外产状。
如果经过系统鉴定之后,仍不能准确定出矿物名称,还需配合其他方法,作进一步鉴定。
一、透明矿物薄片系统鉴定的内容(一)单偏光镜下的观察晶形: 观察晶体的完整程度,结晶习性。
根据各方向切面形态,初步判断晶体形状及可能属于那一个晶系。
解理:观察解理的完全程度,根据不同方向的切面上的解理,判断解理的组数。
如为两组解理,需要测定解理夹角。
尽可能确定解理与结晶轴之间的关系。
突起:观察矿物的边缘、糙面及突起的明显程度,结合贝克线移动规律确定其突起等级,估计矿物折射率的大致范围。
颜色、多色性: 观察矿片有无颜色,如有颜色,则观察有无多色性、多色性的变化情况。
并在定向切片上测定多色性公式及吸收公式。
此外,还应观察有无包裹体,其排列与分布情况。
有无次生变化,其变化程度及变化产物。
(二)正交偏光镜下的观察干涉色: 观察矿片的最高干涉色级序,在平行光轴或光轴面切片上详细测定干涉色级序。
有无异常干涉色,其特点如何。
测定双折率: 根据矿片的最高干涉色级序、薄片厚度,确定双折射率值。
消光类型: 根据不同方向切片上的消光情况,确定矿物的消光类型。
测定消光角:对斜消光的矿物,在定向切片上测定消光角。
测定延性符号: 对一向延长的矿物,测定其延长方向的光率体椭圆半径名称,确定延性符号。
双晶:观察矿物有无双晶,确定双晶类型。
(三)锥光镜下的观察根据有无干涉色图区分均质体与非均质体。
根据干涉图特征确定轴性(区分一轴晶与二轴晶)、切片方向。
测定光性符号、光轴角大小。
二、定向切片的选择及其特征上述光学性质中,如多色性公式、干涉色级序、双折率大小,消光角大小及光轴角大小等,通常都需要在定向切片上测定。
碳酸盐岩薄片鉴定引言:碳酸盐岩是一类由碳酸盐矿物组成的沉积岩,其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建筑材料、石材、化学原料等。
而对于研究者来说,了解碳酸盐岩的成分和结构特征尤为重要。
碳酸盐岩薄片鉴定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观察薄片的显微结构和矿物组合来确定岩性和成因。
本文将介绍碳酸盐岩薄片鉴定的方法和技巧。
一、制备碳酸盐岩薄片制备碳酸盐岩薄片是进行鉴定的第一步。
首先,从野外或实验室中获得碳酸盐岩样品,并将其打磨成薄片。
打磨时要注意避免产生过多的热量,以防止样品中的有机物质热解。
接下来,对薄片进行抛光,以获得光滑的表面。
最后,用透明胶片将薄片固定在玻片上,以便于显微观察。
二、显微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碳酸盐岩薄片可以获得关于岩石组分和结构的重要信息。
首先,使用低倍镜观察整个薄片的形貌和颜色。
碳酸盐岩常常呈现出均质或细粒状的结构,颜色多样。
然后,使用高倍镜观察薄片的细节,包括矿物晶体的形态、颜色、聚集方式等。
常见的碳酸盐矿物有方解石、白云石、菱镁矿等,它们具有不同的晶体形态和颜色,可以通过这些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三、偏光显微镜下的鉴定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碳酸盐岩薄片可以获得更详细的信息。
首先,观察薄片的交叉偏光图像。
通过旋转偏光镜和样品转台,可以观察到矿物晶体的各向异性。
不同矿物具有不同的偏光特性,通过对比实测的偏光图像与矿物数据库中的标准图像,可以初步确定矿物的种类。
其次,观察薄片的双折射现象。
碳酸盐岩中的矿物由于晶格结构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双折射率。
通过测量双折射率的数值,可以进一步确定矿物种类。
四、化学试剂鉴定化学试剂鉴定是进一步确定碳酸盐岩矿物种类的方法之一。
常用的试剂包括盐酸、硝酸、草酸等。
首先,将试剂滴在薄片上,观察有无反应或产生气泡等现象。
例如,盐酸可以与方解石反应产生气泡,这是方解石的鉴定特征之一。
其次,根据试剂反应的结果,结合之前观察到的矿物特征,可以确定碳酸盐岩中的主要矿物组分。
五、结论通过碳酸盐岩薄片鉴定,可以得到碳酸盐岩的详细成分和结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