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的悲剧美
- 格式:pdf
- 大小:261.15 KB
- 文档页数:1
西方歌剧中的悲剧美首先,音乐是西方歌剧中最为重要的艺术手段之一,也是表现悲剧美的关键。
音乐通过柔美、高亢的旋律,表达出人物情感的起伏和变化,同时也展现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例如,威尔第的《茶花女》中,茶花女的主题旋律以优美高亢的旋律展现出她的高贵与短暂,更凸显出她无辜的悲剧命运。
此外,音乐的模仿性也是表现悲剧美的一大法宝。
通过模仿自然声响、情感表情等形式,歌剧中的音乐更能够直观地表现生命的复杂和多维度。
同时,舞台设计也是歌剧表现悲剧美的重要元素之一。
通过舞台设计,可以更加深入地表现出戏剧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经历。
例如,剧院的舞台布景设计可以通过色彩的冷暖和明暗来反映出主人公的情绪和情感变化,更加深入地表现出悲剧美。
此外,舞台道具的使用和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使得西方歌剧的舞台表现更有层次感和立体感,更能够让观众深入地感受悲剧美。
除此之外,演员的表演技巧也是歌剧表现悲剧美的重要因素。
歌剧演员需要通过细腻的表演技巧,准确地表现出戏剧人物的情感和内心矛盾,从而让观众更好地体验悲剧美。
例如,歌剧演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形式,准确地表现出剧中人物的情感和观念的内涵,使观众产生共鸣和认同感。
最后,歌剧中的悲剧美还可以体现在剧本和故事情节上。
通常,悲剧剧本的情节比较复杂,而且叙事结构也较为奇特。
但是,剧本魅力在于通过复杂的情节,揭示人物的性格深度和人性的复杂性,从而使故事情节愈发真实感人、令人回味无穷。
例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戏剧人物的内心矛盾和诡异的情节安排,极大地展现了生命的复杂和人性的深刻。
综上所述,西方歌剧中的悲剧美是多方面的、多元的,不仅仅是音乐、舞台设计,还包括演员表演技巧和故事情节的演绎等方面。
悲剧美所表现出来的永恒的人性与人世间无常的生命之间的联系,使得歌剧获得了世人的赞赏和迷恋,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
《音乐的悲剧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悲剧美的概念,理解音乐如何表达悲剧美。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悲剧美的概念与特点。
2. 音乐表达悲剧美的手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音乐中的情感表达。
2. 分析音乐中的悲剧美元素。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音乐作品,如交响乐、歌剧、协奏曲等。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部经典悲剧电影的片段,引发学生对悲剧美的思考。
2. 讲解:介绍悲剧美的概念,解释悲剧美在音乐中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3. 欣赏:播放几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莫扎特的《安魂曲》等。
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悲剧美元素,如旋律、和声、节奏等。
4. 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音乐作品中的悲剧美特点,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5. 实践:邀请学生上台,尝试用乐器或歌声表达悲剧美,其他学生欣赏并提出意见。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悲剧美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
7. 作业:布置一道关于音乐悲剧美的课后作业,如欣赏一部悲剧电影或歌剧,并写一篇观后感。
8. 拓展:推荐学生参加音乐欣赏活动,如音乐会、歌剧演出等,提高他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六、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音乐沙龙,邀请专业音乐人士或音乐爱好者来校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对于音乐悲剧美的理解和体验。
2. 开展课后音乐俱乐部活动,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发组织音乐欣赏小组,共同探讨和学习音乐中的悲剧美。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积极性,了解他们对音乐悲剧美的理解和感受。
3. 音乐实践表现:在实践环节中,评价学生运用音乐表达悲剧美的能力,包括演奏技巧和情感传达。
八、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学生反应、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浅谈汉代音乐的“悲音”之美摘要:汉代人在音乐实践、音乐欣赏中表现出的“以悲为美,以悲为乐”的音乐美学思想,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能感人的音乐,不外悲、喜两类,在中国汉代,不仅音乐可以表现欢乐之情,而且还出现了大量的悲伤之乐,形成了以悲为美的音乐观。
关键词:汉代音乐“悲音”之美与西汉乐府性质关系重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提出的“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观风俗,知薄厚云。
”笔者认为,除了传统的理解之外,仍然还有一些问题可以提出来探讨。
《艺文志》的论述是《汉书·艺文志·诗赋略》的总序,它列序了五种类型的诗赋的由来、发展、递变、作用与性质。
班固在列序时,把五种诗赋类型置于并列的地位,而“赵代之讴、秦楚之风”“ 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观风俗、知薄厚云”一节话,是紧承前四类内容来的。
在班固认为,先是那种不歌而诵的赋,它是“感物造端”的;其次是那种春秋时赋《诗》明志的《诗》,其出发点也是“微言相感”,明志以“别贤不肖而观盛衰”;再次是所谓贤人矢志之赋,它的产生也是由于“离谗忧国”,所以“作赋以讽”;然后是汉兴以来枚乘、司马相如、扬雄的“辞人之赋”,已“没其讽喻之义”;最后是武帝立的乐府所采的“赵代之讴、秦楚之风”,它们都“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可以观风俗,知薄厚”。
由此可知,所谓武帝立的乐府其所采歌谣——“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实际上同往古的“赋”“微言相感”以及后来原、宋玉等赋的“离谗忧国,作赋以风”等是相类贯通的;而“赵代之讴、秦楚之风”之“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及“可以观风俗,知薄厚”,则同春秋时用《诗》来“赋《诗》明志”及“别贤不肖而观盛衰”是相一致的。
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写到,高渐离“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被称作“知音”。
这里面也渗透着汉人的看法。
枚乘的赋《七发》中有一首《麦秀歌》:“麦秀渐兮雉朝飞,向虚壑兮背乔槐,依绝区兮临回溪”,被枚乘称之为“此亦天下之至悲也”,认为它是音乐、歌诗悲哀的极致。
引言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能给欣赏者带来不同的美的享受。
如喜剧,它的主人公以其滑稽和幽默的表演使得人们开怀大笑,给欣赏者以轻松愉快的感觉。
但同时,喜剧能够把生活中的丑恶、落后和缺陷暴漏出来,用嘲笑和讽刺加以否定。
使得人们在笑声中体味到许多深层的东西,颖悟到相应的社会人生的道理;而悲剧,作为另一种审美形态,它又会以不同的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
悲剧离不开苦痛,更离不开黑暗。
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悲剧是人生中可怕的事物。
”他说:“悲剧是人的苦难和死亡,这苦难和死亡即使不显示出无限强大与不可战胜的力量,也已经完全足够使我们充满恐怖和同情。
无论人的苦难和死亡的原因是偶然还是必然,苦难的死亡反正都是可怕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上卷,第30——31页)但是,苦痛是人生自由和幸福的反拨,黑暗是光明和正义的反动。
悲剧诉痛苦、现黑暗,是对痛苦、黑暗的直接揭露和鞭挞。
从一时的结局看,是假、恶、丑战胜了真、善、美,是“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它虽以美的毁灭而告终,但显示了美的真正价值,预示出“历史的必然要求一定会实现的历史趋势。
”使得人们在欣赏悲剧的同时,给人以激励和启迪。
下面我们就从悲剧体裁的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悲剧美谈起。
一、悲剧美的本质特征1、悲剧美的本质特征悲剧美是崇高美在社会生活领域和艺术领域中的集中体现。
作为重要美学范畴,从本质上说,艺术上的悲剧是生活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崇高与卑劣、正义与奸诈、诚实与欺骗、公理与强权、光明与黑暗、新生与腐朽等矛盾因素的典型冲突所形成的悲剧事件的概括反映。
其结果往往是正面因素暂时受到压制和反面因素表面上获得胜利,而悲剧的主角则往往是体现美好的社会理想和进步的历史力量的正面人物。
悲剧总是以正义力量的失败和善良人物的毁灭来引起人们心灵的恐惧、震撼、悲哀、同情和崇敬,唤起人们对邪恶、不义与神秘的强制力量的痛恨、憎恶、厌弃,并油然而生改造与重建的激情。
2、悲剧主人公的判断标准一般来说,悲剧中的人物不是泛指任何人,也不是指一般的好人,而是指特定条件下的好人。
音乐的悲剧美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理解音乐中的悲剧美概念。
2.通过分析经典音乐作品,使学生感受到悲剧美在音乐中的表现。
3.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悲剧美的概念及在音乐中的体现2.分析经典音乐作品中的悲剧美3.学生实践:创作体现悲剧美的音乐作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悲剧美在音乐中的表现,分析经典音乐作品。
2.教学难点:创作体现悲剧美的音乐作品。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具有悲剧色彩的音乐,如《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2)引导学生谈谈对这段音乐的感受。
2.讲解悲剧美的概念(1)简要介绍悲剧美的定义及特点。
(2)举例说明悲剧美在音乐中的体现。
3.分析经典音乐作品中的悲剧美(1)播放《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悲剧元素。
(2)分析作品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如何体现悲剧美。
4.学生实践:创作体现悲剧美的音乐作品(1)分组讨论,每组创作一个体现悲剧美的音乐作品。
(2)教师指导,提供创作建议。
(3)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
(2)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艺术形式中的悲剧美。
五、课后作业1.选择一部具有悲剧美的音乐作品,分析其音乐要素如何体现悲剧美。
2.尝试创作一部体现悲剧美的音乐作品,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悲剧美的概念、分析经典音乐作品、学生实践创作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了悲剧美在音乐中的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反馈,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课后作业的设置旨在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1.导入(1)播放《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引导学生谈谈对这段音乐的感受。
学生回答:这段音乐很悲伤,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2.讲解悲剧美的概念(1)简要介绍悲剧美的定义及特点。
(2)举例说明悲剧美在音乐中的体现。
教师举例:如《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通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剧故事,表现出一种深沉的美感。
《音乐的悲剧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悲剧美的概念,理解音乐如何表现悲剧美。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悲剧美的定义与特点2. 音乐中的悲剧美表现手法3. 欣赏具有悲剧美特征的音乐作品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悲剧美的定义与特点,分析音乐中的悲剧美表现手法。
2. 欣赏法:聆听具有悲剧美特征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音乐悲剧美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悲剧美的定义、特点、音乐作品介绍等。
2. 教学音频:选用具有悲剧美特征的音乐作品,如交响乐、歌剧、钢琴曲等。
3. 讨论材料:提前为学生准备相关音乐作品的资料,以便讨论时使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悲剧美的概念,引发学生对音乐悲剧美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悲剧美的定义与特点,分析音乐中的悲剧美表现手法。
3. 欣赏:播放具有悲剧美特征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音乐悲剧美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音乐中的悲剧美对情感的表达作用。
注意: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教案框架,具体内容需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六、教学拓展1. 悲剧美在电影音乐中的应用:介绍电影音乐中悲剧美的表现,引导学生欣赏电影音乐中的悲剧美。
2. 悲剧美在流行音乐中的应用:分析流行音乐中悲剧美的特点,让学生举例说明。
七、教学练习1. 让学生课后欣赏一部电影,关注其中的音乐表现,下节课分享感受。
2. 让学生课后创作一首表达悲剧情感的音乐作品,可以是无伴奏哼唱或简谱记录。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时的表现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课后练习评价:对学生的课后练习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其在音乐中表达悲剧美的能力。
西方歌剧中的悲剧美西方歌剧是一种具有浓厚戏剧性和音乐性的艺术形式,悲剧作为其重要的表现方式在歌剧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悲剧美是西方歌剧中的一种审美观念,它通过对人性的探索、对人生命运的揭示以及对人类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悲剧的美学。
本文将从西方歌剧中的悲剧题材、音乐和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悲剧美进行探讨。
西方歌剧中的悲剧题材多样化,从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悲剧故事,到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再到现代的悲剧故事,都成为了西方歌剧作曲家们创作的题材。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的《茶花女》、《弄臣》等。
这些悲剧故事多以爱情、野心、复仇等人性之情作为主题,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发展,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常。
这些悲剧故事多以悲壮的情节和悲情的音乐表现,带给观众深刻的情感共鸣和精神上的震撼。
悲剧音乐在西方歌剧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它通过音乐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和内心的痛苦,使得悲剧的情感更加真实和深刻。
悲剧音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音乐的表现力强,通过旋律、和声和节奏等音乐元素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命运的悲剧。
其次是音乐的情感表达丰富,通过音乐来表现人物的爱恨情仇、痛苦悲伤等情感,使得悲剧的情感更加动人。
再次是音乐的戏剧性强,通过音乐来推动剧情的发展,使得剧情更加紧凑和戏剧性更加强烈。
在音乐表达方面,西方歌剧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威尔第的悲剧音乐。
威尔第的悲剧音乐以其旋律优美、表现力强和情感丰富而著称。
他的悲剧音乐多以音乐戏剧化和音乐旋律化为特点,通过音乐来揭示人物的内心痛苦和命运的无常,并以优美的旋律和戏剧化的音乐来表达悲剧的情感。
尤其是在《茶花女》、《弄臣》等悲剧作品中,他更是将音乐与情节融为一体,展现了悲剧音乐的高度。
悲剧在西方歌剧中的表达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除了音乐之外,舞台设计、服装道具、灯光效果等也是表达悲剧的重要手段。
在舞台设计方面,悲剧常常通过舞台的布景、布景的构造和造型、以及舞台上的布景等来表现悲剧的情感。
感悟音乐作品中的悲剧美摘要:在音乐的欣赏中,悲剧是音乐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部分音乐主要为听众营造一种悲剧美,使听众们能够在审美过程中体会一种不一样的音乐之美。
本文就音乐作品中的悲剧美,为大家讲解其中的艺术感染力,使人们的心灵均得到净化,感悟其中的美感。
关键词:音乐作品悲剧美感悟悲剧在音乐作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们在欣赏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悲剧美。
音乐作品中的悲剧美,不是给人以悲伤的情怀,而是指美学作品中的精神意境。
这种悲剧美,通过描写某件事物来展现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使人们能够得到一种心灵的感悟和震撼。
正确地感悟音乐中的悲剧美,能够有助于听众更加了解自己和音乐作品,陶冶自身的情操和灵魂净化。
本文就音乐作品中的悲剧美进行分析。
一、音乐作品中悲剧美的产生与特点(一)悲剧美产生的原因:现实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意外发生,这些意外是听众无法控制的,有时候不会因听众自身的原因造成一些悲剧,但是听众还是会受到影响,引发听众内心深处的悲伤和哀痛。
在经历了一些悲伤之后,听众从中更加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和本真。
这样更加使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悲剧时会更加坚强,认真思考生活,学会成长。
但是,不可否认,面对生活中的悲剧和负面事件,容易使人们更加脆弱,如何能够摆正人生的态度,掌握命运,就是悲剧想要呈现给人们的审美效果。
所以,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帮助人们面对生活中的阴暗面,引发人们过渡到成熟的一面,不断地用理性和感性来掌握自己的命运。
(二)悲剧美的特点音乐作品中的悲剧美大多数是与崇高美相结合表现。
纵观中外的音乐作品,听众不难发现,这些悲剧美作品中,对于有主人公的作品中,主人公大多数都具有十分崇高的品质或理想,在这些崇高的理想和精神的支配下,主人公们给听众展示一种正能量,或不屈不饶,或勇往直前,永不退缩。
这些正能量很容易使听众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引起听众的内心共鸣,在音乐呈现的意境中,听众很容易从悲伤情怀中振奋精神,感受作品体现的正能量。
浅谈音乐中的悲剧美——以《梁祝》和《二泉映月》为例摘要:鲁迅先生针对悲剧说过,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当有价值的东西遭到毁灭的时候,总是能给人的心灵以震撼的。
具有悲剧美的音乐作品是最能动人心弦的,它使人们在痛苦悲伤或慷慨悲壮的感受中,得到激励和启示。
这就是音乐悲剧美的魅力所在。
音乐里悲剧美的作品很多,比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等,音乐的悲剧美作为重要的音乐鉴赏课题和音乐美学审美形态的重点,它通过自身美学的力量,激发人们将悲痛转化为无穷的动力,使其震撼人心,让人从根本上得到情感的陶冶和心灵的升华,是崇高美的集中体现。
所以,我们在欣赏相对的音乐作品时,应注重领悟和把我音乐悲剧的具体特点及艺术性美感。
本文首先进行了音乐悲剧美知识的简单介绍,结合音乐悲剧美的知识,分析《梁祝》和《二泉映月》中具体的悲剧美因素,体现出两首乐曲的悲剧美关键词:悲剧美;《梁祝》;《二泉映月》一、引言悲剧美,是悲剧性的美学价值,是在表现悲剧中对其美的肯定,而且在悲剧美当中经常能够反映出壮丽、崇高等,让人从心灵深处产生巨大的心灵震撼,用其特有的悲剧艺术感染力,激发是在悲剧性的艺术表现中对美的肯定,并往往与崇高、壮美相联系,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灵震撼,以其特殊的艺术感染力,通过音乐这种特殊的手段,给人以激励和启示,引发出人们的美感。
所以,对于悲剧美的体现,是音乐美学的重要特征。
虽然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音乐表现悲剧美的能力相对有限,但却能够通过音乐的方式,或者和特定的人、事相结合(如《梁祝》)以特殊的方式重现最尖锐、最痛苦的感情真髓。
作为一项重要美学范畴,它不是完全展示无尽的悲哀、悲惨、悲痛或死亡、不幸,所以,它在很大程度上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悲剧”一词虽然有相同涵义,但更体现出其不同,只有拥有一定美学含义的悲剧艺术,才能通过自身的悲剧美,引起音乐欣赏者无尽的审美愉悦,所以它具有巨大的审美价值,是将现实中的悲剧进行再创造、再升华的具体过程,它在很大程度上升华了美,升华了生命的价值,给人道德上的巨大陶冶,精神上的巨大鼓舞,是一种崇高的美,是崇高的集中体现。
西方歌剧中的悲剧美悲剧美是西方歌剧中一种独特的艺术美感,它通过音乐、歌词和舞台表演,将人类悲剧性命运的难以言表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自17世纪以来,西方歌剧一直在探索和表现人类的悲剧命运,这种悲剧美在歌剧中得到了最完美的表达。
悲剧美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悲剧美通过音乐表达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折磨。
歌剧中的唱段、乐曲、音乐旋律和和声都是情感的表达方式,它们能够深入人物内心,揭示他们的悲伤、恐惧、痛苦和绝望。
通过音乐,观众可以感受到人物内心的冲突和挣扎,这种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是非常深刻和震撼人心的,它能够让人情不自禁地被感动和震撼。
悲剧美通过歌词表达人物的命运和悲剧。
歌剧中的唱词通常是用诗歌形式来写的,它们不仅具有音乐性,还能够通过文字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命运。
歌剧中常常涉及到爱情、死亡、背叛、痛苦等主题,这些都是人类悲剧性命运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歌词,观众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人物的悲剧命运。
在西方歌剧中,有许多著名的悲剧美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普契尼的《 La Traviata》、威尔第的《 La Traviata》、普契尼的《 La Traviata》、莫扎特的《多诺吉》等。
这些作品通过音乐、歌词和舞台表演,将人类的悲剧性命运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们感到震撼和感动。
在这些作品中,音乐是最为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
音乐是歌剧的灵魂,它能够深入人物的内心,揭示他们的悲伤、恐惧、痛苦和绝望。
在这些作品中,音乐通过旋律和和声,表达了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折磨,让人们感受到了人物内心的冲突和挣扎。
歌词也是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
歌词通过诗歌形式的表达,以及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揭示,让人们更加清晰地理解了人物的悲剧经历和命运。
舞台表演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舞台设计、服装、化妆、动作、表情等方面的布置,舞台表演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悲剧命运,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物的悲剧经历和命运。
音乐审美的普遍性标准
1、喜剧美,喜剧美是音乐美中一个独具特色的范畴。
声乐艺术中的幽默和喜剧美是人类乐观主义精神的生动表现,声乐中的喜剧美通常采用超常、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使人意想不到的惊讶来达到喜剧的效果。
如歌曲《有位先生最会笑》。
2、悲剧美,悲剧美是在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和悲剧性的艺术表现中对美的肯定,而且往往与崇高和壮美相联系,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灵震撼,并以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引发人们深层次的审美感受。
悲剧美在声乐艺术中表现为如泣如诉的旋律、沉缓滞重的节奏、暗淡深沉的音色等等。
如歌曲《松花江上》。
3、崇高美,崇高美比优美更壮丽,比壮美更雄伟、更深刻、更富于理想性。
是一种庄严、宏伟的美,是美的最高阶段,也可以说是美的最高形式。
如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
4、优美,在音乐美学中,优美是音乐美中最有普遍性的基本范畴,具有温柔、平和、纯净与细腻的特点。
舒展流畅的旋律、平稳有序的节奏,适中的速度与力度,以及均衡的结构形式,构成优美的基本特征。
诗意的美是优美的音乐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如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
5、壮美,壮美是审美主客体中的矛盾激化状态。
壮美是与优美相对应的一种音乐美,以刚劲、果敢、勇猛、粗犷为特征,昂扬激越的音调,铿锵有力的节奏,常用来表现人祸群体的简单意志和英
雄气概。
如歌曲《黄河大合唱》。
浅谈音乐的悲剧美摘要:音乐的美有很多,其中悲剧美是音乐美中极具光彩的一部分。
鲁迅先生针对悲剧说过,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当有价值的东西遭到毁灭的时候,总是能给人的心灵以震撼的。
悲剧美能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灵震撼,并以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引发人们深层次的审美感受。
关键词:音乐悲剧美审美音乐作品中的悲剧美是重要的审美形态。
音乐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的美学范畴与一般美学的范畴息息相关。
优美、壮美、喜剧、崇高、欢乐、悲剧是音乐美的六个基本范畴。
其中,悲剧美是最具有深刻性的。
悲剧美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用语“悲剧”,也不同于戏剧体裁中的悲剧,而是作为美的一种存在形态,即具有悲剧因素的客体对象,所以它既与现实生活中的悲剧、戏剧体裁中的悲剧有着内在联系,又具有本质区别。
美学悲剧包括了人类历史上、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不幸和苦难的事件,包括了一切艺术对这种苦难现象的表现。
一、音乐的悲剧美概况音乐的悲剧美是重要的音乐美的范畴,它作为一种审美形态,与其他艺术表现类型的悲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音乐的悲剧美,是在悲剧性的艺术表现中对美的肯定与赞扬,并且将人们的崇高品质和修养与音乐的悲剧美相联系,使人在进行音乐的欣赏活动后,产生深沉的同情感和心灵震撼,以其特殊的艺术感染力,净化人的灵魂,给人以激励启示,引发人们的美感。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就是一个具有音乐悲剧美的很典型的例子,在有这首乐曲之前,我们都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但是在音乐作品中,大家印象最深的不光是小提琴优美的旋律以及青年男女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主题,还有乐曲中大锣和低音管弦乐器深沉而不安的音调带来的那种强烈的悲剧色彩。
铜管乐器代表凶暴残酷的封建势力,散板节奏的独奏小提琴代表英台的悲痛与惊惶,强烈的快板衬托出小提琴坚决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用音乐的美来赞美人生存的悲剧性过程,让我们感觉到美的悲壮、死亡的崇高,使音乐作品的悲剧因素更能很好地得以体现,国外很多评论家都称这部作品为“《蝴蝶的爱情》协奏曲”、“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浅谈音乐的悲剧美
发表时间:2014-09-02T08:41:37.68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4年11月总第187期供稿作者:周明镜[导读] 音乐的悲剧美是重要的音乐美的范畴,它作为一种审美形态,与其他艺术表现类型的悲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周明镜贵州省赤水市第一中学564700
摘要:音乐的美有很多,其中悲剧美是音乐美中极具光彩的一部分。
鲁迅先生针对悲剧说过,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当有价值的东西遭到毁灭的时候,总是能给人的心灵以震撼的。
悲剧美能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灵震撼,并以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引发人们深层次的审美感受。
关键词:音乐悲剧美审美
音乐作品中的悲剧美是重要的审美形态。
音乐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的美学范畴与一般美学的范畴息息相关。
优美、壮美、喜剧、崇高、欢乐、悲剧是音乐美的六个基本范畴。
其中,悲剧美是最具有深刻性的。
悲剧美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用语“悲剧”,也不同于戏剧体裁中的悲剧,而是作为美的一种存在形态,即具有悲剧因素的客体对象,所以它既与现实生活中的悲剧、戏剧体裁中的悲剧有着内在联系,又具有本质区别。
美学悲剧包括了人类历史上、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不幸和苦难的事件,包括了一切艺术对这种苦难现象的表现。
一、音乐的悲剧美概况
音乐的悲剧美是重要的音乐美的范畴,它作为一种审美形态,与其他艺术表现类型的悲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音乐的悲剧美,是在悲剧性的艺术表现中对美的肯定与赞扬,并且将人们的崇高品质和修养与音乐的悲剧美相联系,使人在进行音乐的欣赏活动后,产生深沉的同情感和心灵震撼,以其特殊的艺术感染力,净化人的灵魂,给人以激励启示,引发人们的美感。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就是一个具有音乐悲剧美的很典型的例子,在有这首乐曲之前,我们都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但是在音乐作品中,大家印象最深的不光是小提琴优美的旋律以及青年男女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主题,还有乐曲中大锣和低音管弦乐器深沉而不安的音调带来的那种强烈的悲剧色彩。
铜管乐器代表凶暴残酷的封建势力,散板节奏的独奏小提琴代表英台的悲痛与惊惶,强烈的快板衬托出小提琴坚决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用音乐的美来赞美人生存的悲剧性过程,让我们感觉到美的悲壮、死亡的崇高,使音乐作品的悲剧因素更能很好地得以体现,国外很多评论家都称这部作品为“《蝴蝶的爱情》协奏曲”、“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二、在音乐创作中的悲剧美及其感染力
悲剧是戏剧主要体裁之一,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
它的主人公大都是人们理想、愿望的代表者。
悲剧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即以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
悲剧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是崇高的集中表现。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学家们把悲剧性看作是最高的一种伟大(即崇高),也许是正确的。
”
对于音乐来说,更是有许多的音乐家,结合自身的人生体验和人生经历,甚至是国家、民族的悲剧性命运进行自己的音乐创作,将自身满腔的的热忱投入到音乐的创作过程当中,使自己的作品充满着美感和感染力,比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运用了壮阔、深切的语言,热情歌颂了黄河的雄姿,赞美了五千年的文化,颂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充满了慷慨激昂的情绪,那时候,我国国难当头,正处在日本的侵略之下,冼星海的创作,正是结合国家的命运,利用音乐的手段,反映出其悲剧美。
三、音乐中的悲剧美——以《二泉映月》为例
《二泉映月》是一种美丽的二胡独奏乐曲,但是在对其进行鉴赏的过程当中,很多人受乐曲标题的影响,认为其是一首诗情画意的乐曲,甚至在欣赏过程中,仅仅是围绕着“泉”和“月”做为研究对象,但是,在欣赏时候,在充分了解音乐家阿炳的生平后,便在很大程度上了解到乐曲底蕴的深厚博大,正如有人所言:“《二泉映月》这个风雅的名字,其实和他的音乐是相矛盾的,与其说音乐描写《二泉映月》的风景,不如说是深刻地抒发了瞎子阿炳自己的痛苦身世”。
这便是《二泉映月》悲剧美的深刻内涵,当我们走近阿炳的一生和他生活的时代,我们发现,他的一生有着太多悲苦的经历,其生活的年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黑暗的年代之一。
这一切构成了阿炳特殊的人生经历,乐曲中那两个迂回曲折、一唱三叹的主题及其变奏正犹如阿炳坎坷不平的一生,具有悲剧者强烈的色彩,这首乐曲就是阿炳悲剧性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正是这首乐曲悲剧美的真实体现。
当然,一首好的音乐作品,还离不开传神的二度创作。
例如《江河水》的悲剧美同样体现在演奏家的高超演奏技艺之中。
闽惠芬演绎的《江河水》无疑是最优秀的代表。
著名二胡演奏家闽惠芬的演奏,完全是将身心与胡琴和为一体,用生命去演奏,时而幽咽呻吟,时而满腔悲愤,时而柔情诉说,时而长歌当哭,似乎要将所有的生死苦痛全部诉诸那把二胡之中,其感染力之强叫人肝肠欲断,裂人心肺!总之,悲剧美能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灵震撼,并以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引发人们深层次的审美感受。
参考文献
[1]彭锋美学的意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张前王次昭著音乐美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5。
[3]刘洁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美[J].成功(教育),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