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SPSS作假设检验
- 格式:ppt
- 大小:805.00 KB
- 文档页数:55
单样本T检验按规定苗木平均高达1.60m以上可以出圃,今在苗圃中随机抽取10株苗木,测定的苗木高度如下:1.75 1.58 1.71 1.64 1.55 1.72 1.62 1.83 1.63 1.65假设苗高服从正态分布,试问苗木平均高是否达到出圃要求?(要求α=0.05)解:1)根据题意,提出:虚无假设H0:苗木的平均苗高为H0=1.6m;备择假设H1:苗木的平均苗高H1>1.6m;2)定义变量:在spss软件中的“变量视图”中定义苗木苗高, 之后在“数据视图”中输入苗高数据;3)分析过程在spss软件上操作分析,输出如下:表1.1:单个样本统计量N 均值标准差均值的标准误苗高10 1.6680 .08430 .02666表1.2:单个样本检验检验值 = 1.6t df Sig.(双侧) 均值差值差分的 95% 置信区间下限上限苗高 2.551 9 .031 .06800 .0077 .1283 4)输出结果分析由图1.1和表1.1数据分析可知,变量苗木苗高成正态分布,平均值为1.6680m,标准差为0.0843,说明样本的离散程度较小,标准误为0.0267,说明抽样误差较小。
由表1.3数据分析可知,T检验值为2.55,样本自由度为9,t检验的p值为0.031<0.05,说明差异性显著,因此,否定无效假设H0,取备择假设H1。
由以上分析知:在显著水平为0.05的水平上检验,苗木的平均苗高大于1.6m,符合出圃的要求。
独立样本T检验从两个不同抚育措施育苗的苗圃中各以重复抽样的方式抽得样本如下:样本1苗高(CM):52 58 71 48 57 62 73 68 65 56样本2苗高(CM):56 75 69 82 74 63 58 64 78 77 66 73设苗高服从正态分布且两个总体苗高方差相等(齐性),试以显著水平α=0.05检验两种抚育措施对苗高生长有无显著性影响。
解:1)根据题意提出:虚无假设H0:两种抚育措施对苗木生长没有显著的影响;备择假设H1:两种抚育措施对苗高生长影响显著;2)在spss中的“变量视图”中定义变量“苗高1”,“抚育措施”,之后在“数据视图”中输入题中的苗高数据,及抚育措施,其中措施一定义为“1”措施二定义为“2”;3)分析过程在spss软件上操作分析输出分析数据如下;表2.1:组统计量抚育措施N 均值标准差均值的标准误苗高1 1 10 61.00 8.233 2.6032 12 69.58 8.240 2.379表2.2:独立样本检验方差方程的Levene 检验均值方程的 t 检验F Sig. t df Sig.(双侧)均值差值标准误差值差分的 95% 置信区间下限上限苗高1 假设方差相等.005 .946 -2.434 20 .024 -8.583 3.527 -15.940 -1.227 假设方差不相等-2.434 19.296 .025 -8.583 3.527 -15.957 -1.2104)输出结果分析由上述输出表格分析知:在两种抚育措施下的苗木高度的平均值分别为61.00cm;69.58cm。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姓名邵建智学号3110100122专业生物系统工程实验名称假设检验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二O一三年八月制实验三:假设检验实验类型:上机操作实验地点:农生环D-414指导老师:傅霞萍实验日期:2013 年10 月8 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熟练使用SPSS进行假设检验(工具/Analyze/Compare means)二、实验内容和原理2.1实验原理假设检验是一种由样本的差异去推断样本所在总体是否存在差异的统计方法。
常用于解决两种工艺方法的比较、一种新添加剂与对照两处理的比较、两种食品内含物测定方法的比较、检验某产品是否达到某项质量标准、检验某项有害物指标是否超标等问题。
根据涉及的统计量不同,选择进行u检验、t检验、F检验等显著性检验。
2.2 实验内容(显著性水平α=5%)(1)单样本t检验问题1:某公司经理宣称他的雇员英语水平很高,如果按照英语六级考试,一般平均得分为75分,现从雇员中随机选出11人参加考试,得分如下:80,81,72,60,78,65,56,79,77,87,76问:该经理的宣称是否可信?(2)两独立样本t检验问题2:分别在10个食品厂各自测定了大米饴糖和玉米饴糖的还原糖含量,结果见下表,试比较两种饴糖的还原糖含量有无显著差异?(3)成对样本(两配对样本)t检验目的:利用来自两个总体的配对样本数据,推断两个总体的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问题3:以下是对促销人员进行培训前后的促销数据,试问该培训是否产生了显著效果。
三、主要仪器设备/实验环境(使用的软件等)IBM SPSS 19.0等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必填,上机操作过程,可以插图)a)提出原假设H0b)选择检验统计量c)计算检验统计量观测值和概率P值d)给定显著性水平α并作出决策(1)单样本t检验选择“分析”-“比较均值”-“单样本T检验”检验变量选择“成绩”,检验值设为75,单击“确定”(2)两独立样本t检验选择“分析”-“比较均值”-“独立样本T检验”使用指定值,组1为:1,组2为:2,单击“继续”检验变量选择“含糖量”,分组变量选择“品种”,单击“确定”(3)成对样本(两配对样本)t检验选择“分析”-“比较均值”-“配对样本T检验”成对变量选择“培训前”和“培训后”为一对,单击“确定”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必填,图表数据、计算结果、对图表的处理)(1)单样本t检验(3)成对样本(两配对样本)t检验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1)单样本t检验1)11个样本的均值,标准差,均值的标准误分别为73.73,9,51,2,880。
使用SPSS进行市场调查数据分析的步骤第一章:准备调查数据市场调查数据的准备是进行数据分析的首要步骤。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讨论如何准备和收集市场调查数据,以便能够进行后续的分析。
1.1 确定调查目的和设计在进行市场调查之前,我们需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设计。
这包括确定调查的研究问题、调查对象、调查方式以及样本规模等。
只有明确了调查目的和设计,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收集和准备数据。
1.2 收集数据市场调查数据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收集,例如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焦点小组讨论等。
在收集数据时,我们需要注意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因此,在设计问卷或进行访谈时,要保证问题的清晰明确,避免引导性问题和双重否定等。
1.3 数据录入和清洗收集到的市场调查数据需要进行录入和清洗。
数据录入可以通过手动输入或扫描问卷等方式进行。
在录入过程中,要检查数据的准确性,确保没有错误的输入。
清洗数据是指检查和处理数据中的不一致、缺失或异常值等问题,以便后续的分析能够得到可靠的结果。
第二章:数据探索与描述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探索和描述,以了解数据的特征和分布情况。
这有助于为后续的分析提供参考和依据。
2.1 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是对数据进行总体和特征描述的统计方法。
我们可以计算数据的均值、中位数、方差、标准差等指标,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此外,还可通过绘制直方图、箱线图等图表来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2.2 数据相关性分析在市场调查中,数据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
为了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使用相关系数进行分析。
通过计算相关系数,我们可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并绘制散点图来展示其关系。
2.3 分组分析市场调查数据通常包含多个变量,我们可以通过分组分析来探究变量之间的差异性。
比如,我们可以将样本分为不同的年龄组或性别组,分析不同群体在某个变量上的差异。
第三章:假设检验在市场调查数据分析中,经常需要进行假设检验来验证研究假设的成立。
SPSS假设检验实验⽬的::实验⽬的1、学会使⽤SPSS的简单操作。
2、掌握假设检验。
:实验内容:实验内容1.⼀个总体均值的检验(⼩样本);2.两个总体均值之差的检验;3.绘制正态概率图;4.S—W检验。
实验步骤: 1.⼀个总体均值的检验(⼩样本):单总体的Z检验和t检验。
设是取⾃正态总体的⼀个样本,要检验。
其中为已知的常数。
为了说明如何构造检验统计量和拒绝域,先看⼀个简单的情形。
设总体⽅差是已知的,记为,设为样本均值,则。
设为真,即,对作标准化,得到上述的Z就是要构造的检验统计量。
设定显著性⽔平为0.05,因为,的概率为0.05,所以检验的拒绝域是。
如果由样本计算得到,与⼩概率原理⽭盾,从⽽拒绝原假设。
在实际应⽤中,总体的⽅差是未知的。
因⽽需要样本⽅差代替总体⽅差,相应地,检验统计量编程了t统计量。
设与分别为样本的均值和样本⽅差,当为真时,可知统计量对于给定的显著性⽔平,检验的拒绝域是。
其中临界值满⾜条件。
它就是⾃由度为(N-1)的t分布的双侧分为点。
如果由样本观测值代⼊,计算得到的t值满⾜,则拒绝原假设。
SPSS检验结果不给出临界值,⽽是在给出t值的同时给出它的显著性概率(也成为p值或相伴概率,记为p或Sig)。
计算⼀个双侧检验问题,SPSS操作如下:“分析”→“⽐较均值”→“单样本T检验”,在打开的对话框中填好“检验变量”列表框和“检验值”⽂本框。
单击“确定”。
输出结果中的Sig.(双侧)就是p值。
⽐较p值与检验⽔准。
1 T-TEST2 /TESTVAL=803 /MISSING=ANALYSIS4 /VARIABLES=score5 /CRITERIA=CI(.95).⼀个总体的均值检验 差齐性检验:Sig=0.397>0.05,⽅差不显著,可以认为两个独⽴样本的⽅差⼀致。
均值之差t检验:在⽅差相等的条件下,Sig=0.004<0.05,均值之差显著,可以认为两个独⽴样本均值有显著差异。
直线相关假设检验SPSS步骤直线相关假设检验是统计学中常用的一种假设检验方法,用于确定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SPSS是一种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可以方便地进行直线相关假设检验。
本文将介绍直线相关假设检验的步骤,并以实例说明如何在SPSS中进行相关性分析。
进行直线相关假设检验前,我们需要明确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
线性关系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条直线来描述。
为了验证这个假设,我们可以绘制散点图来观察变量之间的关系。
如果散点图呈现出明显的直线趋势,那么我们可以认为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接下来,我们需要进行直线相关系数的计算。
直线相关系数是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强度的指标,常用的直线相关系数有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
皮尔逊相关系数适用于连续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检验,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适用于有序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检验。
在SPSS中进行直线相关假设检验,我们需要进行以下步骤:第一步,导入数据。
打开SPSS软件,选择“文件”菜单下的“导入”选项,选择需要进行直线相关假设检验的数据文件进行导入。
第二步,选择变量。
在导入数据后,我们需要选择需要进行直线相关假设检验的两个变量。
在SPSS的数据视图中,可以通过选中变量名称来选择变量。
第三步,进行相关性分析。
选择“分析”菜单下的“相关”选项,然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需要进行直线相关假设检验的两个变量,并点击“确定”按钮。
SPSS会自动计算出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并给出显著性水平。
第四步,解读结果。
在进行直线相关假设检验后,SPSS会给出相关系数的大小和显著性水平。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在-1到1之间,绝对值越接近1表示相关性越强。
显著性水平则用来判断相关系数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通常取0.05作为显著性水平的标准。
如果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水平小于0.05,则可以认为变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假设我们有一组数据,包括两个变量X 和Y,我们想要检验X和Y之间是否存在线性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