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情绪和情感
- 格式:ppt
- 大小:8.01 MB
- 文档页数:85
最新资料推荐普通心理学教案第六章情绪和情感第六章情绪和情感本章主要内容:情绪与情感的概述情绪和脑情绪的外部表现 ----------- 表情情绪的理论情绪的调节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分类、关系、情绪的外部表现-- 表情、情绪的理论和情绪的调节。
二、教材分析1 、本章重点(1)情绪的理论(2)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分类、情绪的外部表现-- 表情2、本章难点(1)情绪的生理机制(2)情绪的理论三、教学手段和方法1. 多媒体教学2 、讲授法四、教学时数4 学时第一节情绪与情感的概述一、情绪和情感的涵义课堂互动(2 分钟):提问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想不出自己的答案,可以用自我表露的方式来引导大家想出自己的答案。
大家自己想一想,自己都在什么样的时候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呢?估且先说说高兴和愤怒这两种情绪吧。
1 、定义情绪与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广义的情绪包括情感。
人有许多情绪的表现,如愉快和高兴;忧愁与悲伤;激动和愤怒;恐惧与绝望;欣赏与爱慕;厌恶与憎恨等。
所有这些喜、怒、哀、乐、爱、惧、恨,都是情绪的不同表现形式。
1 / 152 、本质情绪和情感不反应事物的本质,而是反应客观事物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是人对作用于自己的客观事物是否能满足自己需要的一种态度和评价,而主体的愿望和需要是客观事物与人的情绪情感之间的中介因素。
满足需要即产生正面情绪:如爱、尊敬、满意、愉快、欢乐等。
不能满足需要即产生负面情绪:如恨、不满意、不愉快、痛苦、忧愁、恐惧、羞耻、愤怒、悲哀等。
3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①从需要角度看,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情感是同人的高级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
②从发生角度看,情绪发生较早,为人类和动物所共有,无论从种系或是个体发展来看,情感体验都发生得较晚,是人类所特有的。
③从稳定性程度看,情绪永远带有情境性,而情感有可能既具有情境性,又具有稳固性和长期性、稳固的情感体验是情绪概括化的结果。
第六章主要内容第六章情绪和情感1、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掌握情绪和情感这两个基本概念并能区分它们的异同;理解掌握心境、激情和应激这三种基本情绪状态,理解掌握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这三种重要情感类型;懂得情绪对人的学习、工作的影响,对教学中学生情绪调节的方式方法有一定的理论认识;掌握焦虑这一心理现象的定义和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掌握主要的情感品质和培养方法。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和关系;心境、激情和应激的含义及其特点;情绪的调节和情感的培养。
3、教学方法:讲授法和讨论法4、教学时数:5课时5、教学过程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一、情绪与情感的概念(一)、什么是情绪与情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里的“情”,是指狭义的爱情而言。
后泛指各种情绪。
1、定义:情绪与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在人脑中的反映。
2、情绪与需要的关系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在人脑中的反映。
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当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使,就会产生肯定的态度,从而引起人的爱、尊敬、满意、愉快、欢乐等内心体验;如果不符合人的需要,则产生否定的态度,从而引起恨、不满意、不愉快、痛苦、忧愁、恐惧、羞耻、愤怒、悲哀等内心体验。
由此可见,情绪情感并不反映事物本身的属性,而是反映具有一定需要的主体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所以,情绪和情感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
3、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情绪(emotion)和情感(feeling)两个概念有细微的差别。
(1)情绪更多地与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更多地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
(2)情绪发生较早,动物和婴儿都有情绪,但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也是个体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
(3)情绪具有情境性,直接受情境的影响,而情感既具有情境性,又具有稳定性。
(4)情绪带有更多的冲动性和外显性,较少地受意识控制;情感则比较深沉,往往以内隐的形式存在和以微妙曲折的方式表达出来,更多地受意识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