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
- 格式:docx
- 大小:261.79 KB
- 文档页数:9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二、生物的归类方法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三、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1、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有的家。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是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只是地球表面的一薄层。
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3、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
人类的活动借助工具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细菌不借助工具,可以生活在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4、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主要是因为缺少阳光。
四、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影响生物。
判断方法:环境变化在先,生物的影响在后。
2、生物适应环境。
(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方面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3、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
判断方法:生物活动在先,环境变化在后。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教材18页练习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写的自然现象,科学的解释是气温(温度)对植物的生活有影响。
另一类是生物因素:生物与生物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共生关系、寄生关系▲光对鼠妇分布影响的实验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作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制定计划:1、设计实验时,给鼠妇提供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2、光、温度、水分等因素对鼠妇分布都有影响。
光照就是这个实验中的变量,采用对照实验,保证除了光不同之外,温度、湿度等其他条件都相同。
什么是生物生物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体,包括但不限于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结构、性质、功能、演化和分布的科学,是现代科学中最为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
生物在地球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们是地球上的主要构成成分之一。
生物通过参与物质的循环、维持生态平衡等方式对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通过适应环境而逐渐进化成为多样性生物,同时在进化中也发生了很多重大事件,如生命的起源、生物的大灭绝、人类的进化等。
生物的分类是生物学中最为基础的问题之一。
生物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分类,如按照形态、生活方式、营养方式等方式分类。
其中最为普遍的分类方式是按照形态来进行分类,生物可以分为植物和动物两大门。
植物包括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而动物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等多个门。
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也是生物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生物可以按照不同的地理区域进行分类,如热带、温带、寒带等,也可以按照生境类型进行分类,如陆地、海洋、淡水生态系统等。
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生态关系,这些关系不仅包括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共生关系等,还包括一些非常微妙的物种间相互作用。
生物的生命周期是生物学另外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不同生物的生命周期表现出多样性,生命的起始时间、成熟时间、寿命、死亡时间等各不相同,同时生命的演化过程也需考虑这些因素。
总之,生物是地球上最为基本的存在形式之一,它们在生态平衡、物质、能量和信息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于生物的研究既涉及基础科学领域,也涉及实际应用领域,可为人类提供更好的健康、环保以及其他大众关注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关于生物的147个常识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4、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成两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5、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6、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
7、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8、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9、显微镜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10、目镜看到的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11、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标本朝右上方移动,在视野看到的物像朝左下方移动。
12、载玻片上写着”b”,视野里看到的是”q”。
方法:把写着”b”的纸片左旋(或右旋)180度。
13、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清水);制作(撕下内表皮、展平;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14、染色:使细胞结构更清楚,但影响活细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活细胞死亡;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不应染色。
15、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生理盐水);制作(刮几下、涂抹;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16、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17、细胞由无机物(如水、无机盐、氧等)和有机物(如糖类、核酸、蛋白质)组成。
18、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植物有)和线粒体(动、植物有)是能量转换器。
19、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和DNA组成染色体;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基因。
20、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人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什么叫生物生物,是指所有生命体的总称。
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它们是地球上存在的最基本单位。
生物通过进行自身的代谢、生长和繁殖来维持其种群和个体的存在。
生物在地球生态系统中担任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也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从分类学的角度来看,生物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原则进行分类。
目前常用的生物分类原则包括形态特征、生态习性、遗传关系等。
通过对生物的分类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生物资源。
在生物学研究中,生物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角度进行分类。
例如,生物可以从分子水平或细胞水平进行研究,也可以从个体水平或种群水平进行研究。
不同的研究角度可以深入了解生物的结构和功能,解决科学问题以及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
植物是一类生物,它们通常具有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并释放出氧气。
植物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例如,叶片用来吸收光合作用所需的阳光,根系用来吸收水和养分,茎用来支持植物和将光合产物传输到整个植物体。
植物是地球上生命的基础,它们提供了食物、氧气和其他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服务。
动物是另一类生物,它们具有许多不同的形态和功能。
动物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无脊椎动物包括昆虫、海绵、贻贝等多种物种,其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各不相同。
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它们在许多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占据着不同的位置。
动物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它们可以控制繁殖过多的其他生物物种,维持生态平衡。
微生物是另一类生物,它们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原生生物等。
微生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并最为广泛存在的生物,它们在地球的生命演化和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和转化。
微生物还可以合成一些重要的化学物质,例如抗生素、酶类等。
总的来说,生物是地球上最基本和重要的元素之一,它们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物的名词解释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奥秘和生命现象的科学。
在生物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需要我们去了解和解释,下面我们将对一些重要的生物学名词进行解释和探讨,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生命和生物学。
细胞(cell)细胞是生物学中最基本的单位,也是生命的起源。
细胞可以分成原核细胞(prokaryotic cell)和真核细胞(eukaryotic cell)两大类。
原核细胞是最原始的细胞形式,没有真核细胞的核膜和内膜系统。
而真核细胞则具有明确的细胞核和复杂的细胞器。
细胞是生物学中最小的生物单位,拥有自我复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
基因(gene)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位于染色体上。
它是一段DNA分子,携带了生物个体遗传信息的指令,决定了生物体的形态、功能和特征。
基因不仅影响个体的外表,还决定了许多遗传疾病的发生。
基因通过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其遗传功能,进而影响个体的发育和变异。
进化(evolution)进化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描述了物种在长时间内改变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进化是生物多样性产生和物种形成的关键机制。
通过自然选择、突变和迁移等途径,物种可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而发展出适应性更好的特征和结构。
生态系统(ecosystem)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体、环境和物质能量循环组成的生态单位。
生态系统是生物世界中各种生物体和非生物体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关键元素包括生物群落、生物圈和生态因子等。
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对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有重要的影响。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生物技术是利用生物学的基础原理和方法,将生物体应用于生产、医学和环境等领域的技术。
生物技术包括了基因工程、细胞培养、酶工程等多个领域。
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许多创新和突破,也为解决人类社会的许多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遗传学(genetics)遗传学是研究遗传变异、遗传规律和遗传机制的科学。
高中生物知识点大全1. 细胞理论:所有生命现象都是由细胞组成和控制的。
2. 细胞结构: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组成。
3.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薄膜,由磷脂双层和蛋白质构成。
4. 细胞质:细胞膜与细胞核之间的物质区域,含有细胞器和细胞骨架。
5. 细胞核: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内含染色体和核仁。
6.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遗传物质,携带遗传信息。
7. 核仁:合成RNA的地方,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8. 细胞器:在细胞质内发挥特定功能的结构,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9. 线粒体:参与细胞呼吸,产生能量。
10. 内质网:合成蛋白质、脂类和糖类,运输物质。
11. 高尔基体:修饰、包装和分泌蛋白质。
12. 溶酶体:分解各种细胞废物和外来物质。
13.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和氧气。
14. 核糖体: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15. 遗传物质:DNA和RNA。
16. DNA:携带遗传信息,决定生物的特性和功能。
17. RNA:参与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蛋白质的合成。
18. 遗传变异:基因组发生的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的多态性。
19. 细胞分裂: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20. 有丝分裂: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形成两个细胞。
21. 无丝分裂:直接分裂成两个细胞,常见于原核生物。
22. 遗传:遗传物质的传递和表现。
23. 基因:控制个体特征的遗传单位。
24. 基因组:一个生物体内全部基因的集合。
25. 遗传的表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26. 因子:决定某一性状的基因。
27. 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型决定表现型。
28. 突变: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遗传物质变化。
29. 染色体异常:染色体数量或结构异常导致遗传病。
30. 遗传工程:利用基因技术改变生物的基因组。
31. 进化:物种形成、演化和多样化的过程。
32. 适应:生物在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33. 自然选择:环境选择能够适应环境的个体进行繁殖。
34. 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
生物常识500条 生物是指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总称,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生物的认知和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研究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本文将介绍500条生物常识,帮助读者更深入了解生物世界。
一. 动物常识(200条)1. 动物是一类具有自主运动能力的多细胞生物。
2. 动物主要以异养方式获取营养,大部分动物通过摄取其他生物来获得能量。
3. 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4. 脊椎动物具有脊椎,是一种特征明显的动物群体,如鱼类、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
5. 无脊椎动物指没有脊椎的动物,如昆虫、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
6. 动物之间通过交配进行繁殖,大部分动物是雌雄异体。
7. 动物的养殖过程称为生育,雌性动物的怀孕期叫做妊娠期。
8. 动物的行为受到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有的行为是本能,有的行为是学习得来的。
9. 复眼是昆虫和一些节肢动物的特有器官,可以感知到更广范围的视野。
10. 蜘蛛并非昆虫,而是属于蛛形纲动物,与昆虫的身体结构和特征有所不同。
在水中生活的鸭子通过蹬脚和翅膀上下扑腾,使身体获得向前的推动力,从而在水中游动。
二. 植物常识(200条)1. 植物是指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具有细胞壁的多细胞生物。
2. 植物可以分为块茎植物、树木、草本植物等各种类型。
3. 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根、茎和叶。
4. 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和养分,茎对植物提供结构支撑,叶进行光合作用。
5. 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叶绿素对光能的吸收和转化来完成,产生氧气和葡萄糖。
6. 植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
7. 有性生殖是指通过花粉与卵子结合进行繁殖,形成新的个体。
8. 无性生殖是指植物通过根茎分蘖、出枝、生苗等方式进行繁殖,形成与母体相同的个体。
9. 植物的根系可以分为主根和侧根,主要用于吸收水分和养分。
10. 植物的茎可以分为直立茎和匍匐茎,直立茎提供支撑,匍匐茎用于水平延伸和繁殖。
(英语:Biology,又称生命体、有机体)是有生命的个体。
生物最重要和基本的特征在于生物进行新陈代谢(又称分泌物)及遗传。
生物具备合成代谢以及分解代谢,这是互相相反的两个过程,并且可以繁殖下去, 这是生命现象的基础。
自然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组成的,无生命的(包括物质和能量)叫做非生物,(新陈代谢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地球上的植物大约有50多万种,动物约有150多万种。
多种多样的生物不仅维持了自然界的持续发展,而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但是现存的动物急剧减少,只有原来地球上的动物的十分之一。
人类及其他生物共同居住在生物圈这个美丽家园中。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
1. 物种——“种”,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位于属之下。
一个物种中的个体一般不与其他物种中的个体交配,或交配后一般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生殖隔离)。
2. 亚种——生物分类学上种以下的分类单位,是种内的一些群体,但彼此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染色体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且有不同的地理分布,不同亚种间的个体可以互相交配,产生具有生育能力的后代(地理隔离)。
3. 品种——指来自同一祖先,具有为人类需要的某种经济性状,基本遗传性稳定一致,能满足人类生产物质资料及科学研究目的的一种栽培植物或家养动物的群体,品种是人类干预自然的产物。
4. 类器官——原生动物的细胞质分化形成的特殊结构,执行着类似高等动物的某些器官的功能,如:鞭毛、纤毛、伪等都是运动的类器官。
5.包囊——原生动物在休止状态或外界环境条件改变时,自体外围分泌一种蛋白质的膜,度过恶劣环境,称包囊或“胞囊”,后生动物如某些原环虫,也能形成包囊,度过干、寒等逆境。
6.生物重演律——动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按顺序重现其种族的系统发生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即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一引起状况特征的现象。
例如:哺乳类的怪胎,在一定时期出现相当于鱼类的鳃裂。
这一现场是由德国博物学家弥勒和海克尔提出。
7.系统发育——亦称“种系发生”。
生物种族的发展史。
可以指整个生物界的演变和发展的历史,即生命在地球上起源以后演变至今的整个进化过程;也可指一个类群(如各个科、属、种)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8.个体发育——指多细胞生物体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直到性成熟等过程。
个体发育除了包括胚胎期的发育以外,还包括胚后发育。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个体的生理功能、组织结构、器官形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9.网状神经系统——“散漫神经系”:神经系统的原始阶段,属于腔肠动物,全身只有神经细胞的突起互相交结成网状,没有主干神经部分,身体任何部分受外来刺激,全体都起反应。
2015-2016学年度生物1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 大雁南飞B. 桃树结出果实C. 铁钉生锈D. 猎豹捕食羚羊2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俗语,描述了生物的哪个基本特征()A. 生物能适应环境B. 生物能影响环境C. 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D. 生物具有应激性3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 大气圈和水圈中各处都有生物生存B.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生物及其生存空间的总称C. 生物圈仅由植物、动物及其中的微生物组成D. 地球的任一地方都有生物生存4在对蜜蜂色觉的研究中,弗里施怀疑“蜜蜂是色盲”这一说法,他认为蜜蜂能分辨花卉的不同颜色。
这一步骤属于实验法研究的()A. 提出问题B. 作出假设C. 实施计划D. 得出结论5为了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下表要求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对该种植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A. 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B. 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C. 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D. 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6春天,处处盛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鲜花。
决定花瓣颜色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中的()A. 细胞膜B. 细胞质C. 细胞核D. 液泡7在植物细胞中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结构是()A. 细胞膜B. 细胞质C. 细胞壁D. 液泡8一台显微镜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选择,如果想使物像放大50倍,应选择哪组镜头?()A. ①和②B. ④和⑤C. ①和⑤D. ③和⑥9下表是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几种操作和要达到的目的,其中不符合的是()A. AB. BC. CD. D10如果盖盖玻片的方法不恰当,很容易出现气泡,影响观察效果。
下列四种盖盖玻片的方法中,最不容易出现气泡的是(图中半扁圆形结构代表水滴,箭头代表盖盖玻片的方向)()A. B. C. D.11下图显示的是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C. ③→①→②→④D. ③→①→④→②13小丽今年比去年长高了5厘米,其主要原因是()A. 细胞生长B. 细胞分裂C. 细胞分化D. 细胞分裂和生长12下表中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正确的是()A. AB. BC. CD. D14如图表示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 过程①表示细胞生长B. 过程②表示细胞分化C. 过程③表示细胞分裂D. 过程②染色体会减半15“树木丛生,百草繁茂”,形象描述了植物的繁盛景象。
下图所示的结构层次中,属于器官层次的是()A. B. C. D.16银杏与杏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A. 银杏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无种皮包被B. 银杏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无果皮包被C. 银杏种子外面有种皮包被D. 杏种子外面有种皮包被17以蚕豆叶为材料观察气孔时,最好撕取蚕豆叶的( )A. 上表皮B. 下表皮C. 叶脉处的表皮D. 叶柄处的表皮18移栽幼苗时,为了提高成活率,应采取的措施是()①在阴天或早晚移栽②不要碰掉枝叶③剪去一部分枝叶④给植物覆盖遮阴⑤及时施加苗肥⑥让植株尽快接受光照,以制造营养A. ①③⑤⑥B. ①②④⑤C. ①③④D. ①③⑤19徒手制作叶临时切片时,下面多余的一步是()A. 在载玻片上滴清水B. 取材料C. 盖盖玻片D. 染色20夜间菜农适当降低蔬菜大棚内的温度,主要目的是()A. 温度降低, 可以减少病虫害B. 温度降低, 呼吸作用减弱, 有机物消耗少C. 温度降低, 光合作用增强, 有机物积累多D. 温度降低, 蒸腾作用减弱, 水分散失的少21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下列能够正确表达呼吸作用过程的反应式是( )A.有机物+氧气→水+二氧化碳+能量B. 水+氧气→有机物+二氧化碳C. 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气D. 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氧气22千佛山公园绿树成荫,环境优美,附近部分市民常在天微亮的时候来此晨练。
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得知,此时树林里空气不清新,不宜晨练,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植物的( )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D. 蒸腾作用23樱桃的果实小如珍珠,色泽红艳光洁,味道甘甜而微酸,是上市最早的一种乔木果实,号称“百果第一枝”。
为提高大棚樱桃的产量,果农采取了下列措施,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 定时通风B. 适当增加光照C. 适时松土、施肥D. 保持棚内温度恒定24实验中, 将暗处理后枝条的甲叶片主叶脉切断, 乙叶片一部分用黑纸片两面遮住(如图所示) 。
该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为了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A . 水和叶绿体.B 叶绿体和阳光 C. 水和阳光 D. 水和二氧化碳2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甲装置用来验证蒸腾作用B. 乙装置用来收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C. 丙装置用来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D. 丁装置用来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26概念图是我们学习和归纳知识常用的方法,下面是某同学画的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概念图,请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A表示,它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经过图中的①过程,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3)图中的B、D分别表示植物的和。
(4)与人的结构层次相比,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少了。
27请将植物特征前的代表数字分别填写在对应植物类群后面的横线上。
藻类植物________;苔藓植物________;蕨类植物________;裸子植物________;被子植物________。
①具有根、茎、叶,体内有输导组织,我们用的煤,就是这类植物经漫长年代所形成的。
②以种子繁殖后代,但种子没有果皮包被。
③一般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④完整的植物体有6种器官,是目前植物界中最高等的类群。
⑤以孢子繁殖后代,有茎、叶的分化,无真正的根。
28某同学制作了洋葱鳞片叶表皮的临时装片并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1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2)环节D中滴加的液体是 ,目的是保持细胞的原有形态。
(3)利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临时装片时,首先要进行对光,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调节的显微镜的结构依次是(用序号和箭头表示)(4)如图3所示,视野中除了细胞外还有很多异物,转换物镜和移动装片异物不动,则异物位于上。
(5)要将图3中染色较好的细胞A移至视野中央,应向移动装片(填“上”、“下”“左”或“右”)。
(6)换用高倍镜后视野的亮度发生了如图4所示的变化,应如何调节?()①选用小光圈②选用大光圈③选用平面镜④选用凹面镜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给显微镜对光时,发现视野如图5所示,分析其原因不正确的是()A.使用了低倍显微镜B.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C.反光镜没有对准光源D.光圈没有对准通光孔29下图为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属于植物细胞的是图,判断依据是与动物细胞相比多了哪些结构?。
(填文字)(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不易观察到的结构是[ ] ;在显微镜下观察时,染色最深的是细胞内的[]_______。
(3)检测轻度污染的水域时,发现蒲草细胞内有毒物质的含量远远低于其周围污水中的含量,其直接原因是细胞具有[ ] 。
(4)切洋葱时,会闻到一种辣味,这些物质存在于细胞的 [ ]____________结构内。
(5)甲、乙中都含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30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A、B、C三个实验装置,实验在夏天的一个晴朗的上午进行。
请据图分析回答:(1)中午,兴趣小组的同学看到有的塑料袋内壁上有一些小水珠,这些小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作用;第二天天一亮就打开袋口,发现有的塑料袋内的气体可以使燃烧的火柴熄灭,这些气体来自植物的作用。
(2)若要探究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应选取的实验装置组合是图;从而得出结论: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3)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是图D中的[ ] ,它的开闭受[ ] 的控制。
31下面甲图是某植物的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四种物质,箭头表示物质进出的方向,乙图是叶肉细胞内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B、C为相关气体,A为细胞内相关结构。
请据图回答:(1)若甲图表示光合作用过程,则①是,④是,序号②与乙图中的字母表示的气体相同。
(2)图中[A]代表的细胞器为,该处进行的生理活动为作用。
(3)植物间作套种、合理密植是为了提高过程的效率;该生理过程能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能维持大气中的__________平衡。
32下图是利用天竺葵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操作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结合此实验的操作过程,将图中操作步骤正确排序。
(用数字和箭头表示)(2)图②的目的是;图⑦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的目的是。
(3)将植物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摘下该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溶解于酒精中,直到叶片变成。
(4)脱色后滴加碘液,观察实验结果,变蓝色的部分是(填“见光部分”或“遮光部分”)(5)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33请你仔细观察下面所示的实验装置,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1)在图甲中,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遇到绿色植物在光下释放出的气体,发生的现象是,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某同学用玉米幼苗作实验材料,利用图乙所示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活动。
若小烧杯中是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则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要验证这一问题,需要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其对照实验装置中小烧杯里的液体应为___________;若小烧杯中的液体是澄清的石灰水,要探究玉米的呼吸作用是否会产生二氧化碳,应将此装置放在__________环境中;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以利于根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