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情绪和情感
- 格式:ppt
- 大小:2.42 MB
- 文档页数:2
第六章学前儿童情感社会性发展的观察评价【本章学习目标】1. 掌握并应用自我系统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2. 掌握并应用情绪情感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3. 掌握并应用社会认知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4. 掌握并应用社会交往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自我系统评价在幼儿自我系统的发展中,自我概念、自尊和自我控制是三个最主要的方面。
一、自我概念评价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
(一)评价内容对幼儿自我概念的评价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幼儿是否具有初步的自我认识能力幼儿对自我的认识主要包括幼儿对我是谁、名字及自己的外貌、特征等的认识。
幼儿自我概念的出现是和幼儿言语的发展相关联的,在掌握了有关的语词后,幼儿对自己的运动能力、交往能力及自己的社会角色有了更多的认识。
2.幼儿是否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的估计最初,幼儿对自我的认识通常比较乐观、积极,当然也有点过分地高估自己。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自我概念趋于实际。
3.幼儿是否开始展现独立性3岁的幼儿由于其认知发展的自我中心性,自我认识水平还比较低,对自我能力有着过高的估计,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以后,倾向于独立地去做些什么。
(二)评价方法及工具对于幼儿自我概念的发展,我们可以设计简单的幼儿发展检核表,如表6-1所示,教师将观察记录幼儿的表现记录,并运用检核表来判断幼儿的发展水平。
二、自尊心评价自尊心指个体对自己做出的或通常持有的评价,它所表达的是个体对自己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自尊心是幼儿自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个性发展中的重要品质,是推动幼儿不断进步的动力。
(一)评价内容对幼儿自尊心的评价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幼儿是否主动表现自我,努力寻找他人的注意和肯定评价年幼的幼儿在心理上渴望得到他人的注意、接纳或接受、支持、喜欢,所以他就通过言语、身体姿态、面部表情等方式来展示自己,从而获得他人肯定的情感体验。
大学实用心理学教案6 情绪与情感大学实用心理学教案6情绪与情感第六章情绪与情感【教学目的与建议】介绍情绪与情感的基本概念,区分情绪与情感的相同特点,有效率掌控并运用情绪调节与劝导的方法。
【教学重点】熟悉大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大学生情绪情感的因素,了解常见的复兴情绪情感,掌握并运用情绪调节与疏导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并运用情绪调节与疏导的方法【教学思路】理论讲授――案例讨论――实际运用【授课方式】讲授法、讨论法【课时】2学时【启发式提问】【选定参考书】《大学生新颖心理学》【参考资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第一节情绪与情感概述【本节要点】介绍情绪与情感的概念、区别与促进作用,掌控身心健康情绪的标准。
一、情绪的含义情绪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具有先天遗传性,人的各种情绪是生来就有的。
其在内涵上是主体主观需要同客观环境(包括周围人)整合的产物。
情绪的三要素:内省的情绪体验、外在的情绪体验、情绪的生理变化(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同时活动就可以形成顺利完成的情绪体验过程。
)1.内省的情绪体验:世人对情绪状态的自我感受。
(情绪不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而是带有主观色彩的之于主体需要的反映。
)四个维量: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确信度2.外在的情绪整体表现:即为表情,面部表情、言语表情、体态表情。
(representing有关例子)3.情绪的生理变化:情绪产生时各系统器官都会出现生理变化和物理反应。
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心理层次较低先天的、与生理需要二者联系不平衡、很大波动性情绪高级心理现象与人的社会须要二者联系较平衡、持续时间短情感联系情绪涵盖情感,受到情感制约,就是情情感在情绪的基础上产生,进而发展感的外在整体表现。
沦为情绪深层核心,通过情绪同时实现。
三、情绪、情感的种类1.情绪情绪的基本形式:快乐、愤怒、恐惧、悲哀情绪状态:心境、激情、症候群(指标:强度、速度、紧张度、持续性)心境:具备感染性的、比较稳定而长久的情绪状态。
应激应激:突如其来的危急状况下出现的生理心理的反应称为应激。
表现为目瞪口呆手足无措或急中生智。
应激具有两重性:积极的状态使人精力旺盛,活动激化,思维特别清晰,动作机敏、准确,从而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及时摆脱困境;消极的状态使人出现不必要的动作,语无伦次,情绪紧张,同时意识的自觉性降低,会出现思维混乱,分析判断力减弱,感知和记忆出现错误,注意力的分配与转移困难等情况. (三)情感的种类理智感美感道德感道德感 1、道德感:以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评价行为、举止、思想、意图所产生的体验。
包括民族自豪与尊严、阶级爱恨、社会责任义务感集体荣誉感等。
道德标准在不同时代、民族、社会中是不同的。
如果个体的言行符合道德标准,个体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受到别人的积极评价。
2、理智感: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满足的体验。
如求知欲,解决问题后喜悦之感,为真理献身的自豪感等。
怀疑与坚信、热爱科学、反对迷信。
理智感3、美感:对事物是否符合个人审美需要的体验。
审美标准:不同个体、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时代审美标准不同。
如巴黎的艾菲尔铁塔在建造初期被认为是奇丑无比的铁塔,而现在却成为法国的象征。
美感美感的来源:a.自然景象和人类创造物:如桂林山水,天坛的祈年殿。
b.社会道德品质和行为特征:舍己为人,乐于助人的行为带给人美的评价。
1.适应功能例如:婴儿出生头一个月就有至少三种表情:一般的痛苦、舒适、对环境感兴趣,即使是聋儿和盲儿,也有同样的表现。
成人生活中,遇到危险时发出的大声呼救和恐惧的表情,即进化而来的适应性行为和求生手段。
五、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2.动机功能情绪、情感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的基本成分。
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于最佳的活动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完成工作。
如:适度紧张和焦虑可以成为行为动力,使人积极思考,解决问题。
情绪对内驱力有放大信号的作用,成为驱使人们行为的强大动力。
如在缺氧环境下,想到自己心脏不好,感到害怕,于是就产生了强大的驱动力量,使自己赶紧脱离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