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_1
- 格式:docx
- 大小:29.25 KB
- 文档页数:20
高中政治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一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一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1、我国政党制度(1)是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鲜明特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4)形成与发展:这一制度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孕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过程中确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得到发展。
2、我国民主党派性质:现已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拓展】我国的民主党派(1)基本方针: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奉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
①“互相监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
②监督与被监督:人大与其它国家机关、人民和人大代表(2)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主要是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①政治上: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是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
②组织上:相互独立的关系,不存在隶属关系。
③法律上:法律地位是平等的,都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④事业上: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不是在野党、不是反对党的关系。
⑤监督上:互相监督的关系,更加强调各民主党派对共产党的监督,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3)政治地位: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各民主党派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
①“参政党”不是参加执政、参与执政,而是享有参政权(4)根本活动准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是在社会主义法治的框架下设定和运行,各政党包括执政党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一、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形成(一)民国前期的政党政治1. 民国初年的多党政治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清武装起义,它既是清朝封建帝制的掘墓人,又是民主共和的缔造者。
在领导辛亥革命成功后,同盟会由秘密转为公开,由清政府统治下的非法政党转变为中华民国的合法政党,它主动从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组织模式转变为普通的议会民主政党。
孙中山面对议会民主、多党政治呼声日高的局面,提出中国应“以世界上最完全政党之国”、“英美先进之国为模范”,实行政党政治的主张。
为适应国会选举之需要,同盟会于1912年8月改组为国民党。
宋教仁说:“从前对于敌人,是拿出铁血的精神,同他们奋斗;现在,对于敌党,是拿出政治的见解,同他们奋斗。
”“世界上民主的国家,政治上的权威是集中于国会的。
”“我们要停止一切运动,专注于选举运动。
”“我们要在国会里头获得半数以上的席位,进而在朝,可以组成一党的责任内阁;退而在野,也可以严密地监督政府,使他有所惮而不敢不为。
”政党合法化突破了传统政治文明对政党的敌视,从而树立起一种全新的政党观念。
“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
”在1912年上半年内就出现了上百个政党,组党参政,成为时尚。
民国初年的多党政治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党、会、社等名目繁多,分化组合多变,骤生骤灭,泡沫政党居多。
其中跨党派现象十分严重,一个人加入几个政党,甚至一个人担任几个政党的领袖。
号称300多个政党,所标政纲冠冕堂皇,但许多政党因既缺乏经济背景又无群众基础。
第二,政党虽数量众多,但就政治倾向而言,却只有同盟会和非同盟会之分,其基本政治立场和精神,大体是清末革命派和立宪改良派的延续。
第三,政党政治热闹非凡,但徒有其表。
因为任何政党都没有进入国家政治权力的核心,国家政治权力的核心始终被北洋军阀掌控。
这些党派在“共和与立宪”、“拥袁与反袁”、“维护与破坏《临时约法》”等问题上互相斗争,但谁也不代表老百姓利益,实质上是一场上层官僚、军阀、政客为争权夺利而演出的政治闹剧。
1,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1、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A、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认识错误的是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自封的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A、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B、国家权力机关C、爱国统一战线组织D、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4、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B、中国共产党的宗旨C、政府的性质D、人大的组织和活动原则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①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③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④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中国共产党不仅有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执政资格,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中国共产党要坚持A、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B、合法行政、合理行政、依法行政C、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D、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7、“求木之长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这句话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坚持A、科学执政B、民主执政C、依法执政D、参政议政8、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①马克思列宁主义②毛泽东思想③邓小平理论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⑤科学发展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⑤9、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A、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社会主义的本质10、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错误的是A、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始终代表中国绝大多数人的权利D、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A、建设什么样的党B、怎样建设党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D、对人民负责12、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它科学回答了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C、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D、怎样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3、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D、统筹兼顾14、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是A、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B、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C、以人为本,造福于民D、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5、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它们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第三单元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第一框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和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正确认识见过前三种基本政治力量的较量及其结果,学会结合现实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三种执政方式及其重大现实意义。
2、过程与方法:汇集历史和现实资料印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阐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一观点,并围绕这一观点展开分析,认识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认识到今天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激发起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三、教学方法:比较法、讨论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速读课文,完成填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的,是中国经历长期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2、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是由它的和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锋队,同时是和的先锋队。
是它的宗旨。
3、中国共产党不仅有和赋予的执政资格,也具有的执政能力。
4、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执政、执政、执政科学执政遵循共产党规律、社会主义规律、人类社会规律,以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依法执政时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方式。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的作用。
民主执政坚持为执政、靠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坚持和完善,坚持和健全,以发展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
依法执政坚持,领导,带头,保证,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化化、化。
(二)问题研究与归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怎样确立的?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地位分别是什么?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4、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有哪些?含义是什么?三者关系怎样?(三)实例探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从根本上讲,是由(c)A.党在国家机构中的权力决定的B.党掌握了强大的军队决定的c.党自身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D.党员数量多决定的2.“我们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选拔干部的首条标准”。
这是由(B)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决定的B.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c.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决定的D.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决定的3.民主执政就是党要坚持(c)①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②满足人民群众的一切要求和需要③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④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和党内民主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面对突如其来的雨雪冰冻灾害,党中央运筹帷幄,总揽全局,有序部署,牢牢把握着抗灾救灾的主动权。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D)A.坚持依法执政B.认真履行国家职能c.不断加强自身建设D.领导和执政能力不断提高5.XX年2月22日,江苏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
要求全省上下充分认识外部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准确把握经济环境新变化特别是世界经济走势对江苏经济的影响,增强忧患意识,善于审时度势,积极主动应对新情况新挑战,坚持好字优先、又好又快的发展导向,全力确保今年经济有一个好的开局,切实防止经济出现大的起落,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好势头。
这说明江苏省委(c )A.在认真履行经济建设的职能B.坚持依法行政c.坚持科学执政D.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6.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十七大代表的选举,选举单位召开党代表大会或党代表会议时,代表候选人一般应多于应选名额的15%。
这进一步扩大了选举人的选择范围。
这一规定(A)A.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执政B.保证了人民代表真正代表人民的意志c.说明了差额选举是最完美的选举方式D.为我国民主选举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7.当前实行民主执政,一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制度,二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坚持这些制度,实行民主执政的根本目的是(c)A.坚持党的领导,保证其领导核心的地位B.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c.支持和保持人民当家作主D.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8.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c)A.科学执政B.民主执政c.依法执政D.总揽全局、协调各方9.中国共产党支持人大履行国家机关的立法职能,经过法定的程序,使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的意志,以实现对国家的领导,这表明中国共产党(c)A.科学执政B.民主执政c.依法执政D.通过人大间接领导国家政权0.XX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迅速赶赴抗灾一线,靠前指挥,广大党员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冲在最前面,干在危险处,发挥了“顶梁柱”、“主心骨”的作用。
在突然袭来的灾难面前,受灾地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级党组织发挥着坚强的领导核心作用。
温家宝在赶往地震灾区的专机上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次特别重大的地震灾害,成立了以我为总指挥的抗震救灾指挥部,设立救援组、预报监测组等8个工作组。
”从政治生活角度,党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如何理解?①这体现了党的地位,即党是我们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面对此次地震灾害,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会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排除万难,争取最后的胜利,为国家营造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
第二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意义、内涵和本质。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客观依据、深刻内涵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2、过程与方法:对教材基本知识识记、再现、迁移、应用的能力;认识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含义、三者之间内在联系及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应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深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中国共产党确实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党,认识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达到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目的。
二、教学重难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教学方法:比较法、讨论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速读课文,完成填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以及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邓小平理论围绕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内容,、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回答了在长期执政条件下,,的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
4、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核心是,基本要求是,根本方法是。
它科学的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5、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又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5、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的立场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
6、党坚持。
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
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和,尊重人民地位,发挥人民精神,保障人民各项,走道路,促进人的,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问题探究和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什么?2、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核心内容和精髓分别是什么?3、“三个代表”的内容、主题及本质是什么?4、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5、中国共产党怎样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实例探究.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是(D)A.坚持与时俱进B.坚持执政为民c.坚持立党为公D.坚持党的先进性2.有人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新理念形象地概括为“紧握人民的手,管住官员的手,打造无形的手,强化服务的手,缔造和平的手。
”这表明(A)A.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B.党认真履行经济管理、社会服务的职能c.党始终把反腐败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D.要充分发挥经济、法律、行政等无形手段的调节作用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这表明(c)A.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B.中国共产党履行经济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c.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D.社会主义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4.XX年10月15日至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并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始终高度关注民生问题?①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②这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③中国共产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三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民主党派的性质、我国民主党派的名称、成立时间、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友党关系;理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友党关系、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中国人民政协的性质、两大主题、三大职能及其优越性、在中国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
2、过程与方法: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说明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现实意义;通过比较,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说明在中国只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