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十大历史文化名人生平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2
1.谢公义,字灵运,浙江会稽人(今绍兴),原为陈郡谢氏士族,汉族,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
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
代表作品:《谢康乐集》他出身于名门望族,祖父谢玄是东晋名将,在淝水之战中和叔父谢石、族弟谢琰一起,以八万人马大破前秦苻坚号称的百万大军。
维护了东晋偏安局面,被封为康乐县公。
他曾到永嘉郡做太守,留下名篇【登池上楼】【登江中孤屿】2.叶适,南宋哲学家、文学家。
字正则,号水心。
浙江瑞安人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
叶适在哲学上是永嘉学派的代表,他持唯物主义观点,反对空谈性理,提倡"事功之学",重视商业,主张提高商人地位,观点与朱熹、陆九渊对立。
著作《水心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序目》。
3.高则诚,名明,号则诚,又号菜根道人,瑞安市南滨街道柏树村人。
被尊称为“南戏鼻祖”。
高则诚幼年好学,聪明过人,博览群书,知识渊博。
高则诚的《琵琶记》代表了中国南戏的最高成就4.孙诒让,清末经学家,被誉为有清三百年朴学之殿。
幼名效洙,又名德涵,字仲颂(一作冲容),别号籀庼,浙江瑞安人,他从光绪二十二年(189)起,先在瑞安一县办教育,创建了一所专攻数学的算学书院(后改名学计馆),以造就科学技术人才。
其手订意程、学规,对德育智育的培养和书院的管理,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5.夏承焘,著名词学家,毕生致力于词学研究和教学,是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字瞿禅,别号瞿髯,浙江温州人。
14岁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温州师范学校。
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夏先生一直主持东南词学讲席,与海内词家、学人声气相通,治词授业,多所建树,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一代词学宗师。
6.方介堪,原名文渠,字溥如,后改名岩,字介堪,以字行,永嘉城区(今温州鹿城区)人。
篆刻家,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全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中日兰亭书会名誉顾问。
7.苏步青,出生于温州市平阳县腾蛟镇带溪乡,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杰出的数学家,被誉为数学之王,与棋王谢侠逊、新闻王马星野并称“平阳三王”。
山西历史名人简介1、后圣——荀子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安泽县)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2、龙城飞将——卫青卫青,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
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
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
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
3、封狼居胥——霍去病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名将、军事家,是卫青的外甥,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
在两次河西之战中大破匈奴,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又一次击退匈奴至今天的蒙古境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
4、“武圣”——关羽关羽,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刘备任命为襄阳太守。
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
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
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山西历史名人的生平事迹
山西历史名人及历史名人的生平事迹,如下:
山西历史名人——关羽: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
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山西历史名人——霍去病: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
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
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
山西历史名人——薛仁贵: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故事。
山西历史名人——王维: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山西历史名人——卫青:卫青是大汉名将,西汉人物,字仲卿,河东平阳人,即今天的临汾。
说起卫青(河东平阳人,今临汾),他与霍去病是亲戚关系,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都是汉武帝时的名将。
卫青先后七次出击匈奴,七战七捷,绝对是常胜将军,为大汉立下了汗马功劳。
霍去病六战六捷,纵横数千里,深入敌营,立下旷世奇功,都是神一般的存在。
汉家天下,当以此二人为功,故而,这两人有“帝国双璧”之称。
1.谢公义,字灵运,浙江会稽人(今绍兴),原为陈郡谢氏士族,汉族,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
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
代表作品:《谢康乐集》他出身于名门望族,祖父谢玄是东晋名将,在淝水之战中和叔父谢石、族弟谢琰一起,以八万人马大破前秦苻坚号称的百万大军。
维护了东晋偏安局面,被封为康乐县公。
他曾到永嘉郡做太守,留下名篇【登池上楼】【登江中孤屿】2.叶适,南宋哲学家、文学家。
字正则,号水心。
浙江瑞安人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
叶适在哲学上是永嘉学派的代表,他持唯物主义观点,反对空谈性理,提倡"事功之学",重视商业,主张提高商人地位,观点与朱熹、陆九渊对立。
著作《水心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序目》。
3.高则诚,名明,号则诚,又号菜根道人,瑞安市南滨街道柏树村人。
被尊称为“南戏鼻祖”。
高则诚幼年好学,聪明过人,博览群书,知识渊博。
高则诚的《琵琶记》代表了中国南戏的最高成就4.孙诒让,清末经学家,被誉为有清三百年朴学之殿。
幼名效洙,又名德涵,字仲颂(一作冲容),别号籀庼,浙江瑞安人,他从光绪二十二年(189)起,先在瑞安一县办教育,创建了一所专攻数学的算学书院(后改名学计馆),以造就科学技术人才。
其手订意程、学规,对德育智育的培养和书院的管理,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5.夏承焘,著名词学家,毕生致力于词学研究和教学,是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字瞿禅,别号瞿髯,浙江温州人。
14岁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温州师范学校。
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夏先生一直主持东南词学讲席,与海内词家、学人声气相通,治词授业,多所建树,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一代词学宗师。
6.方介堪,原名文渠,字溥如,后改名岩,字介堪,以字行,永嘉城区(今温州鹿城区)人。
篆刻家,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全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中日兰亭书会名誉顾问。
7.苏步青,出生于温州市平阳县腾蛟镇带溪乡,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杰出的数学家,被誉为数学之王,与棋王谢侠逊、新闻王马星野并称“平阳三王”。
温州历代先贤驺摇(公元前200年左右)温州人文始祖,东瓯王,越王勾践后裔。
在今温州地区建立东瓯国。
郭璞(276-324)晋代风水大师,中国风水学奠基人之一。
温州城最早的规划者。
他建议跨山筑城,城内凿井二十八口象征二十八星宿,疏通九条河以配五行,于是温州“山分九斗,水城阡陌”的建筑格局从此形成,影响至今。
谢灵运(385-433)中国山水诗鼻祖。
出身于浙江。
422年,人永嘉太守。
现存留他咏温州之诗20余首,千年来脍炙人口,使温州成为山水诗摇篮。
释玄觉(665-713)永嘉人唐代高僧,世称永嘉大师,玄觉大师,受六祖印可后,永嘉禅学名传天下,《证道歌》亦流传海内外。
对禅学影响至深。
王开祖(约1035-1068)鹿城人宋代学者。
1053年进士。
永嘉学术开山祖。
著有《儒志篇》。
对后世永嘉学派之楷模。
周行己(1067-约1124)瑞安人与许景衡,永嘉桥下人刘安上,刘安节等并称“元丰太学九先生”。
进士,官至秘书省正字。
使洛学盛行与温州,奠定永嘉学派基础。
北宋货币思想集大成者,中国最早对准备金问题进行理论探讨人。
王十朋(1112-1171)乐清人温州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宋代政治家、文学家。
受到朱熹推崇。
薛季宣(1134-1173)鹿城人永嘉事功学派创始人。
陈傅良(1138-1203)瑞安人永嘉学派中坚。
中书舍人。
王执中(1140-1230)瑞安人进士,我国针灸医药学大师。
叶适(1150-1223)瑞安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
进士,称水心先生,使永嘉学派与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相鼎足。
戴侗(1200-1284)永嘉人文字学家,进士,著《六书故》,是我国第一部按意义分类编排的字典,我国语言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陈宜中(约1236-1280)永嘉人宋朝末代宰相。
为支撑南宋危局作出重大贡献。
奉命组织二王(宋两位末代皇帝)出宫南下,在温州回合。
战败后前往暹罗以图借兵复国,后失败。
林景熙(1242-1310)平阳人宋末爱国诗人。
进士。
唐瑜简介唐瑜(13??—1427?)字敬鼎,原籍山西平阳(襄)州府,晋昌郡。
中国教育家、思想家,明朝帝师,开国儒臣,中国近代百名思想家之一唐甄的十一世祖,达州市第一位帝师。
元朝末年,唐瑜祖父胜宗(刘氏)随朱元璋起兵反元,洪武年间,因军功显著封为延安侯,赐铁卷功臣爵,定居金陵。
父亲唐祥泰(符氏)任都御史,移居浙江金华府兰溪县。
兄弟三人,长为瑜,次唐瓒,三唐瑞。
唐瑜大明洪武十一年(1378)中举人,十二年(1379)时进士,出身翰林院,于辛酉岁洪武十四年(1381)奉天承运皇帝赦旨,任近颜日讲官,东宫教谕,教授朱元璋四皇子朱棣学业。
“靖难之役”后,公元1402年,朱棣称帝,史称明成祖,年号永乐,唐瑜荣升为帝师。
永乐三年(公元1405),成祖召见唐瑜,封为开国儒臣,再命以官,瑜称老不仕。
辞曰:“臣老矣,不能为陛下任使也。
”三辞,乃许之。
于是,御赐玺书遣归,命其子孙入试为吏者署籍为儒。
唐瑜荣归老家浙江兰溪县,筑室讲学,曰:“五经儒籍讲堂”。
成祖在位期间,身为帝师的唐瑜,辅佐他完善了明朝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迁都北京、编修《永乐大典》、七派郑和下西洋、疏浚大运河,使明朝发展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明成祖也被后世称为永乐大帝。
甲午永乐十二年(1414),为监视避难巴蜀的建文帝,朱棣再命心腹恩师唐瑜任官分职,游宦入蜀,寓夔至达迁东邑(今达州市宣汉县鲲池),因见其土地肥沃,风光旖旎,遂营居室于前河兰木沟(今鲲池官池坝),是为入蜀始祖。
夫人熊氏生二子:长子唐鲲,次子唐鲤,诰封一品夫人。
唐瑜仙逝后,殁葬东邑前河东溪口(今宣汉县南坝镇东阳溪)佳城退步响堂,妻熊氏与之同莹共墓。
明宣德二年丁未(公元1427年),宣德皇帝朱瞻基赦旨:“请入东乡县乡贤祠受享:唐瑜”。
命朝廷钦差、历届绥定知府和东乡知县等地方官员亲自到唐瑜墓地祭拜,春秋两祭,岁以为常。
祭祀之时,五里铺毡,十里挂彩,场面十分壮观。
南坝,因唐瑜墓地于此而成为千年文化古镇,名扬巴蜀。
平阳温州名人小故事摘要:一、平阳温州名人简介二、名人故事概述1.王羲之与平阳书法渊源2.谢灵运与平阳山水诗篇3.刘基与平阳智慧传奇4.温州其他地区名人及其成就三、名人与平阳文化传承四、平阳名人旅游资源推荐五、结语正文:一、平阳温州名人简介平阳,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自古以来,平阳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杰出人才,他们在政治、文化、科技、艺术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平阳温州的几位著名人物,让我们一起领略他们的风采。
二、名人故事概述1.王羲之与平阳书法渊源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他曾任会稽内史,治理会稽时,与平阳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羲之酷爱书法,其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书法作品,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艺术瑰宝。
在平阳,有许多与王羲之相关的书法传说和遗迹,如墨池、右军祠等。
2.谢灵运与平阳山水诗篇谢灵运(385年-433年),东晋著名文学家、诗人。
他曾任永嘉太守,治理现今温州市地区。
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其诗作以描绘山水风光著称。
他在任期间,深入民间,关注百姓疾苦,积极推动地方文化教育发展。
平阳的许多山水景点都留下了谢灵运的足迹和诗篇,如仙岩、江心屿等。
3.刘基与平阳智慧传奇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风水大师。
他曾任温州路总管,为百姓解困除弊,深受爱戴。
刘基不仅在政治上有杰出成就,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
他的诗文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誉为“温文尔雅”。
此外,刘基还是中国风水学的权威人物,其风水理论影响至今。
在平阳,有许多关于刘基的传说和遗迹,如刘基故居、诚意伯庙等。
4.温州其他地区名人及其成就除了以上三位名人外,温州地区还有许多在其他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杰出人物,如南宋著名哲学家叶适、近现代著名画家吴昌硕等。
三、名人与平阳文化传承平阳历史上的这些名人,为当地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温州历史文化名人有人说,温州是文化沙漠,温州只有生意场,温州人只会赚钱。
然而,今天介绍的温州十大历史文化名人,却是一个有力的回答:温州人不仅能赚钱,而且还很有文化。
他们是温州人的代表,也是温州城市的十大文化名片。
而这十张文化名片饱含着沉甸甸的文化底蕴,折射出温州人身上的文化积淀。
十位曾在温州乃至中国历史舞台上熠熠闪光的人物正在向我们走来。
他们是:中国山水诗鼻祖、永嘉太守谢灵运;宋代思想家、永嘉学派的主要代表叶适;明朝开国元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刘基;戏曲史上卓越的剧作家、“南曲之祖”高则诚;毕生致力于治学、兴业、办校的朴学大师孙诒让;词学宗师夏承焘;著名数学家、教育家苏步青;著名篆刻艺术家方介堪;著名文学史家、戏剧史学家王季思;卓越的考古学家、现代中国考古学奠基人之一夏鼐。
谢灵运(385——433)中国山水诗鼻祖永嘉太守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后移居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叶适(1150——1223)宋代思想家永嘉学派主要代表字正则,号水心温州市区人刘基(1311——1375)明朝开国元勋著名政治家字伯温,文成南田人高则诚卓越的剧作家南曲之祖瑞安阁巷镇柏树村人孙诒让(1848——1908)朴学大师字仲容,瑞安城关人夏承焘(1900——1986)词学宗师字瞿禅,温州市区人方介堪(1901——1987)著名篆刻艺术家字溥如,温州市区人苏步青(1902——)中科院院士著名数学家教育家平阳腾蛟人王季思(1906——1996)著名文史家戏剧史学家学名王起,瓯海梧埏人夏鼐(1910——1985)现代中国考古学奠基人之一字作铭,温州市区人温州地名由来温州市位于东经120.6°,北纬28.0°,在浙江东南沿海,瓯江下游南岸。
唐上元元年(759元)置温州。
据《浙江通志》引《图经》:“温州其地自温峤山西,民多火耕,虽隆冬恒燠。
”1949年设市。
瓯(Ou)温州市的简称。
因古代温州曾是大量生产瓯这类饮具陶器的地方,故名。
霍去病霍去病(公元前140—公元前117),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
中国西汉武帝时期名将,汉族,杰出的军事家。
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好骑射。
善于长途奔袭。
经典之战:决战漠北。
人物生平元朔六年(公元前123),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骠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歼2028人,受封冠军侯,又封骠骑将军。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封为骠骑将军。
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
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
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打通了西域道路。
四年夏,与卫青各率5万骑过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进击匈奴。
霍去病击败左贤王部后,乘胜追击,深入2000余里,歼7万余人。
后升任大司马,与卫青同掌兵权。
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
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病卒,年仅24岁。
相关事件英雄不问出身霍去病出生在一个传奇性的家庭。
他是平阳公主府的女奴卫少儿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的儿子,这位小吏不敢承认自己跟公主的女奴私通,于是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
父亲不敢承认的私生子、母亲又是个女奴,看起来霍去病是永无出头之日的,然而奇迹终于降临在他身上。
大约在霍去病刚满周岁的时候,他的姨母卫子夫进入了汉武帝的后宫,并且很快被封为夫人,仅次于皇后。
霍去病的舅舅卫长君、卫青也随即晋为侍中。
卫氏家族从此改变了命运——这时候恐怕没有人想到被改变命运的不仅仅是卫青和霍去病,被改变命运的还有多年来汉匈之间的攻守易形。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武功颇盛的帝王,而当时的汉王朝,边境不稳,时常遭受匈奴人的侵扰。
作为游牧民族的匈奴,几乎把农耕为生的汉朝当成了自己予取予求的库房,烧杀掳掠无所不为。
名人爱国故事苏步青读书不忘救国苏步青,浙江平阳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杰出的数学家,被誉为数学之王,与棋王谢侠逊、新闻王马星野并称“平阳三王”。
他是我们这次名人爱国故事里面的主角,他是那个读书不忘救国的苏步青苏步青,是我国蜚声海内外的杰出数学家。
在读初中的时候,苏步青凭着自己的天资聪明、勤学好问,成绩一直非常好,但对数学还没什么兴趣,因为他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
在浙江省立十中念初三时,学校来了一位教数学的老师,听说这位老师是很出众的,所以听说他能来给上数学课,苏步青也稍微地提起了一点兴趣。
“。
”上课铃响了,从门外走进一个身材瘦高、穿白色西装的年轻人,他的脸色很白,棱角很分明,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
这样年轻还穿西装的老师真是罕见,一进门便引起班里的一片哗然。
走上讲台,杨老师表现得很镇静,把课本向桌上一摔,说了声:“同学们,我姓杨,大家今天不用担心没还课本而被老师骂了,因此今天我们不讲课本,我们要讲国家!”他讲话的声音不算大,但每个字都像晶亮的子弹射进每个人的心房。
于是下面又是一阵骚动,没精打采的苏步青也亮起了精神。
杨老师接着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
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该负起应有的责任。
”他旁征博引随后又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
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这一堂课使苏步青明白了数学的真正意义和自己身上肩负的历史责任,就是这节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把他引入了神秘的数学王国。
从那以后,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
功夫不负有心人,苏步青在数学上渐渐地崭露了头角。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
宋代平阳四大文学家庭宋代平阳四大文学家庭1、陈岘与陈昉父子文学家庭。
陈岘(1086—1154)字寿南、山甫,号来东。
蒲门(今马站镇蒲城)人。
陈氏五代显宦(桷、汝贤、岘、昉、均)维系了一脉正气,而作风不同。
陈岘及孙了均都以此风节凌厉见称。
祖父陈桷,字季任,徽宗政和年间以上舍及第①,官礼部侍郎,在任政绩斐然。
待人宽厚出于至诚,淡于荣利。
高宗绍兴六年(1136)权礼部侍郎,以论事触忤秦桧,罢了官。
重新起用为襄阳知州,终秘阁修撰。
卒年六十四。
自号无相居士,有文集十六卷。
陈岘平生博览群书而又能简括其旨要,诗文也写得典雅而富有情趣。
著有《东斋集》三十卷,并主编过两部地志:《南海志》十三卷,《清湘志》六卷。
陈昉,字叔方,号节斋,陈桷曾孙,陈岘仲子,蒲城城西人。
南宋历官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工部侍郎、吏部侍郎、户部侍郎兼中书门下省公事、吏部尚书等职。
陈昉以父荫补官。
南宋绍定年间,由闽县丞迁浦城知县,政绩显著。
世交真德秀,推荐赴都堂审察。
除司农丞,改大宗正寺丞,升都官员外郎,加直焕章阁兼枢密副承旨。
淳祜十一年(1251)进都承旨,权吏部侍郎。
次年出为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
建阳、邵武大水,发钱30万,又奏请百万,以济灾民。
去任时府库充盈,闽人称为历届地方官中第一。
景定五年(1264)升户部侍郎兼检正中书门下省公事。
试吏部尚书。
咸淳间,进资政殿学士致仕。
陈昉能知人,曾奖掖过文天祥。
著有《云萍录》(诗文集)及《颍川语小》三卷、《北庭须知》二卷,《准斋杂说》等。
《南宋群贤小录》称:“永嘉之作唐诗者。
四灵之后,则有陈叔方。
详见笔者撰文章《宋代温州平阳陈桷一门六代显宦》。
2、薛疑之与薛璩父子文学家庭。
薛疑之,字季常,号玉成,永嘉平阳人。
官至浙东常平提举。
林德阳《霁山集》有二薛先生文集序曰:薛氏世学盖三百年。
玉成公学於慈湖杨敬仲,刊华据实,犹程门绪馀。
伪学禁兴,只手卫道,著伊洛源流,各为谱传。
又以弓冶授其子叔容公,志宏力毅,负荷千年。
精心整理
法显大师简介,名人故事
法显个人资料
本名:法显
信仰:佛教
性别:男
民族:汉族
),东入中国,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法显生平简介
法显,东晋司州平阳郡武阳(今山西临汾地区)人,一说是并州上党郡襄垣(今山西襄垣)人。
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
精心整理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得到了很大发展。
各种佛教流派,纷纷传入中土;佛教典籍,被大量翻译;全国各地广修佛寺;佛教信徒,迅速增多。
西晋时,全国佛寺已有一百八十座,僧尼人数多达三千七百人。
其后更是愈来愈多。
法显正是生活在佛教在中国空前大发展的这个历史时期。
法显本姓龚,他有三个哥哥,都在童年夭亡,他的父母担心他也夭折,在他才虔诚,”“你。
孙诒让:清代语言学家,第一个破译甲骨文的学者。
张璁:明朝嘉靖年间任朝廷首辅,世称『张阁老』。
刘英:革命烈士,生前为浙闽省委书记及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
项乔:号东瓯(瓯东),明朝嘉靖年间(即1529年2月)在由张璁、霍韬主持嘉靖已丑会试中名列第二。
后任广东参政,著《瓯东录》集温州文史掌故。
王季思:戏曲家、教育家(1906—1996),名起,瓯海人。
生前为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中文系和戏曲研究所主任、古文献研究所所长等职。
出版有《西厢记校注》。
戴家祥:文字学家(1906—1998),字幼和,瑞安人。
在金文研究方面成果斐然,所主编的《金文大字典》为我国当代金文研究集大成之作。
生前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姜立夫:数学家、教育家(1890—1978)苍南人。
有《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学初步》等译著。
洪氏闾:寄生虫病学家(1894—1955),乐清人。
早年留学德国,专攻寄生虫病学,获日本九州大学医学博士。
其所创的“洪氏钩虫测量法”至今世界通用。
生前为浙江省卫生厅厅长兼浙江医学院院长,有《病理学总论》等专著。
张肇骞:中科院学部委员、植物学家(1900—1972),瓯海人。
悉心于植物分类和区系研究,为发展我国植物科学和开发亚热带植物资源作出贡献。
出版有《中国植物志》等专著。
张淑仪:中科院院士声学家1935年出生于温州城区,女。
其“光声热波成泵”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出版有《叉指换能器激发表面声波的生长特性》等论著。
潘怀素:(1894-1978),乐律研究专家,永嘉人。
酷爱音乐,从文学翻译工作转向研究隋唐燕乐和民间乐律,其研究成果"二十三不等分纯正律",开乐律研究新路。
夏承焘:词学家,(1900-1986),字瞿禅,号瞿髯,温州城区人。
毕生以考信求实的态度研究词学,并取得卓越成就,被誉为"一代词宗",蜚声海内外。
有《唐宋词人年谱》等专著。
方介堪:金石家(1901-1987)又名岩,泰顺人。
浙江平阳有奇才平阳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
建于商周时期的龙头山石棚墓,属于浙南石棚墓群,为世界巨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平阳早期的人类文明。
三国时期置横屿船屯,是东吴最大的造船基地。
两宋时期,平阳学风鼎盛,共有平阳籍进士706人。
其中南宋一朝,更是文武兼修,盛极一时,有文科状元2名、榜眼1名,武科状元13名、榜眼2名,探花3名。
元代有“四大家”之首山水画家黄公望,所作《富春山居图》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作”之一。
近代有维新派代表人物宋恕。
现代更是人才辈出,出现了平阳三杰:1、苏步青(1902.9.23—2003.3.17),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家,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主要从事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等方面的研究,在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研究方面取得出色成果,发展了“K展空间”的理论,在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高维空间共轭理论、几何外型设计、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
2、谢侠逊,1887.10.1——1987.12.22,“百岁棋王”。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跃起两颗璀璨明星:一是镇东笔架山麓中国象棋大师谢侠逊;一是镇西带溪之滨世界数学大师苏步青。
两人寿晋百龄,为世上象棋界和数学界的寿星之冠。
真可谓:山川毓秀,腾蛟起凤,人杰地灵,熠熠生辉。
3、马星野(1909—1991),新闻学者、中国新闻界名人,中国杰出的新闻教育家,一代名师。
原名允伟,读小学时改名伟。
旅美时,取“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中“星野”二字作为笔名。
中央政治学校毕业。
1934年毕业于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
马先生被誉为“新闻巨子”、“新闻王”。
水头名人著作及内容
周锡经(1883-1967)字季纶,号未盍。
平阳水头人。
清光绪末年留学日本东京高等商业学校,归国中商科举人,授邮传部主事。
民国时当选省议会议员,任浙江省中等商业学校(现浙江工商大学)校长,以办学成绩优良获六等嘉禾奖章,兼任浙江省教育学会副会长。
后任浙江省地方银行理事等职。
抗战时转至中国盐业银行总管理处任文牍科长。
著有《未盍诗稿》,佚。
由于时代原因,作为平阳籍晚清举人,曾任浙江省中等商业学校校长、浙江省教育学会副会长的民国地方一位杰出人士,周锡经在其平阳家乡却不太为人所了解,甚至连个人简单传记都无。
因此,笔者在收集大量文献资料后,前些年写了篇《民国杰出的教育家、银行家--周锡经》,后刊登于《新平阳报》文史馆上,其人才稍微被乡人所知。
毁白堤诸桥为驰道意颇惜之因成二绝
作者:周锡经
壹
白堤芳草绿裙腰,
岁岁携筇过石桥。
虹影销沉乌鹊去,
月明何处更吹箫?贰
世事沧桑剧可哀,钱塘门外怅徘徊。
断桥旧迹依稀认,误却游人雪后来。
平阳十大历史文化名人生平简介
黄公望(1269~1354)
字子久,号一峰道人、大痴道人,元代著名山水画家。
原常熟陆家子,后过继平阳黄氏,常以“平阳黄公望”署名作画。
工书,善诗词曲。
五旬始画山水,自成一家。
笔墨简远逸迈,苍劲高旷,列“元季四大家”之首。
传世画作有《九峰雪霁图》《九峰珠翠图》《富春山居图》《天池石壁图》等。
陈经邦
字贵叙,北宋后期洛学知名学者,平阳县宰清乡乐溪(今水头镇鹤溪)人。
徽宗初年与弟经正(字贵一)同游太学,从学洛学大师程-*/经邦于大观三年(1109)以上舍赐第,经正终生未仕。
《宋元学
案》
称:“平阳学统,始于先生兄弟”。
林景熙(1242~1310)
字德阳,号霁山,南宋后期平阳人,著名爱国诗人。
咸淳七年(1272),以上舍生释褐。
宋亡后,元廷江南释教都总统盗掘宋陵。
景熙与绍兴人唐珏等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
曾漫游江浙二十年,雄踞宋元之际诗坛,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
隐居县城白石巷和西郭马鞍山麓,著作编为《霁山集》。
刘绍宽(1867~1942)/
字次饶,号厚庄,近代浙南著名学者、教育家,平阳县白沙刘店(今属苍南)人,后徙居县城白石街。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任温州学府中学堂监督。
著有《厚庄文钞》《厚庄诗钞》《厚庄诗文续集》《厚庄日记》等。
所纂《平阳县志》,被誉为“近代地方志中的佳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