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938年创作了《救国军歌》, 《游击军歌》, 《在太行山上》等各类型的声乐作品. 《黄河大合唱》是他年任
鲁艺音乐系主任后创作的. • 主要作品 :《保卫芦沟桥》、《游击军》、《到敌人后方
去》、《在太行山上》等
《黄河》共八个乐章、 每章曲首都有配乐朗诵.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 第二乐章:《黄河颂》(男声独唱)
作品背景
• 作于1939年3月,由光未然(张光年)作词,冼星海作曲。 1938年 冬,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由陕西东渡黄河,到达山西吕梁山 抗日根据地。途中,光未然亲临险峡激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 的险地,目睹了黄河船夫与惊涛骇浪博战的情景,聆听了水手们 高亢激越、深沉有力的船工号子……这一切激起了他创作的激情 和灵感,一首长诗——《黄河吟》应运而生。1939年,光未然与 冼星海在延安相见。在西北旅社的一间窑洞里,演剧队举办了一 个朗诵会,光未然亲自朗诵了这首长诗。冼星海听后,约请光未 然将其改成歌词,并激动地表示:“我有把握把它写好。”后来, 冼星海夜以继日地工作,仅用了六天的时间便谱好了《黄河大合 唱》。1939年3月31日脱稿,4月13日在陕北公学礼堂首演,由 邬析零指挥。这次演出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便传遍全国。同年5 月11日,为庆祝鲁艺成立一周年,由冼星海亲自指挥再次演出了 《黄河大合唱》。毛泽东同志听后高度地赞扬了这次演出。当年 7月,周恩来同志听了这部合唱,随即为星海同志写下了“为抗 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的题词。1941年,星海在苏联又 对《黄河大合唱》进行了加工整理,并使之更加完善、理想。
保卫黄河
课堂小结:
• 这节课上我们欣赏了《黄河船夫曲》, 它带给我们的一个主题感受:即赞颂了我 们中华民族勇敢坚强、不畏强暴、不屈不 挠的伟大精神,而且让我们在音乐中体会 了气势磅礴的壮美之感。让我们在这种美 的激励中走向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