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报告卡(2017版)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传染病报告卡
传染病报告卡
传染病报告卡是用于记录和报告传染病疫情的一种工具。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报告日期:填写报告卡的日期。
2. 报告单位:填写报告病例的单位或机构的名称。
3. 报告人:填写报告病例的医务人员或单位负责人的姓名。
4. 报告途径:填写报告病例的途径,如电话、传真、邮件等。
5. 病例信息:填写病例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
6. 病情描述:填写病例的症状、体征等详细信息。
7. 发病日期:填写患者发病的具体日期。
8. 就诊日期:填写患者就诊的具体日期。
9. 诊断结果:填写医生对患者的诊断结果。
10. 治疗情况:填写患者的治疗情况,包括所使用的药物或治疗方法。
11. 传染源及传播途径:填写病例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如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
12. 预防措施:填写针对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如疫苗接种、个人防护等。
13. 报告人签名:填写报告人的签名和联系方式。
14. 备注:填写其他需要备注的信息。
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和报告对于及时控制和防止传染病的扩散具有重要意义,相关人员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编号:报卡类别:1、初次报告2、订正报告* 姓名:(患儿家长姓名:)身份证号:*性别:男女* 出生日期:年月日(格式:2003 年01 月01 日)年龄单位:岁、月、天* 生日不详填实足年龄:工作单位:联系电话:* 病人属于:本县区本市其他县区本省其它地市外省港澳台外籍现住详细地址: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门牌号)* 职业: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学生(大中小学)、教师、保育员及保姆、餐饮食品业、公共场所服务员、商业服务、医务人员、工人、民工、农民、牧民、渔(船)民、海员及长途驾驶员、干部职员、离退人员、家政、家务及待业、不详、其他* 发病日期:年月日* 诊断日期:年月日时死亡日期:年月日病例分类:(1) 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病原携带者、阳性检测(HIV 感染者请选实验室诊断,采供血机构报告填写献血员阳性检测结果),(2) 急性、慢性(乙型肝炎、丙肝、血吸虫病填写)* 填卡医生:*医生填卡日期:年月日* 疾病名称: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HIV )、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戍型、未分型)、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INI 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肺炭疽、皮肤炭疽、未分型)、痢疾(细菌性、阿米巴性)、肺结核(涂+、菌—、未痰检、仅培阳)、伤寒(伤寒、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Ⅰ期、Ⅱ期、Ⅲ期、胎传、隐性)、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间日疟、恶性疟、未分型)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其他传染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水痘、肝吸虫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恙虫病、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人感染猪链球菌、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AFP、恙虫病、其他。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编号:报卡类别* : 1、初次报告2、订正报告订正病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退卡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报告单位:联系电话:填卡医生*: 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卡日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 ____ 月_____ 日备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卡说明卡片编码:由报告单位自行编制填写。
姓名:填写患者或献血员的名字姓名应该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
家长姓名:14 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
有效证件号:必须填写有效证件号,包括居民身份证号、护照、军官证、居民健康卡、社会保障卡、新农合医疗卡。
尚未获得身份证识别号码的人员用特定编码标识。
性别:在相应的性别前打V。
出生日期:出生日期与年龄栏只要选择一栏填写即可,不必同时填报出生日期和年龄。
实足年龄:对出生日期不详的用户填写年龄。
年龄单位:对于新生儿和只有月龄的儿童,注意选择年龄单位为天或月。
工作单位(学校):填写患者的工作单位,学生、幼托儿童须详细填写所在学校及班级名称。
联系电话:填写患者的联系方式。
病例属于:在相应的类别前打V。
用于标识病人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
现住地址:至少须详细填写到乡镇(街道)。
现住址的填写,原则是指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不是户藉所在地址。
如病人不能提供本人现住地址,则填写报告单位地址。
人群分类:在相应的人群分类选项前打V。
病例分类:在相应的类别前打V。
发病日期:本次发病日期;病原携带者填初检日期或就诊时间;采供血机构报告填写献血员献血日期。
诊断日期:本次诊断日期,须填写至小时;采供血机构报告填写确认实验日期。
死亡日期:病例的死亡时间。
疾病名称:在作出诊断的病名前打V。
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填写纳入报告管理的其他传染病病种名称订正病名:订正报告填写订正前的病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编号:报卡类别:1、初次报告2、订正报告*姓名:(患儿家长姓名:)身份证号:*性别:男女*出生日期:年月日(格式:2003年01月01日)年龄单位:岁、月、天*生日不详填实足年龄: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病人属于:本县区本市其他县区本省其它地市外省港澳台外籍现住详细地址: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门牌号)*职业: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学生(大中小学)、教师、保育员及保姆、餐饮食品业、公共场所服务员、商业服务、医务人员、工人、民工、农民、牧民、渔(船)民、海员及长途驾驶员、干部职员、离退人员、家政、家务及待业、不详、其他*发病日期:年月日*诊断日期:年月日时死亡日期:年月日病例分类:(1) 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病原携带者、阳性检测(HIV感染者请选实验室诊断,采供血机构报告填写献血员阳性检测结果),(2) 急性、慢性(乙型肝炎、丙肝、血吸虫病填写)*填卡医生:*医生填卡日期:年月日*疾病名称: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HIV)、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戍型、未分型)、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INI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肺炭疽、皮肤炭疽、未分型)、痢疾(细菌性、阿米巴性)、肺结核(涂+、菌—、未痰检、仅培阳)、伤寒(伤寒、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Ⅰ期、Ⅱ期、Ⅲ期、胎传、隐性)、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间日疟、恶性疟、未分型)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其他传染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水痘、肝吸虫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恙虫病、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人感染猪链球菌、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AFP、恙虫病、其他。
传染病报告卡1. 传染病基本信息
•传染病名称:
•报告日期:
•报告单位:
•报告人:
2. 疫情概况
•疫情流行地区:
•疫情报告时间范围:
•疫情报告数据:
–确诊病例数:
–疑似病例数:
–死亡病例数:
–治愈病例数:
–扩散程度(局部/区域/全球):3. 传染病特征描述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潜伏期:
•临床表现:
•诊断方法:
4. 防控措施
•预防措施:
•监测与报告机制:
•隔离与治疗:
•公众教育与宣传:
5. 监测与反馈
•监测数据收集方式:
•监测指标及阈值:
•监测报告周期:
•应急反馈措施:
6. 主要问题与建议
•主要问题:
•改进建议:
备注:
请各级疾控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填写相关信息,并及时上报。
为了控制和预防传染病的扩散,以及保障公众健康,务必严密做好疫情的监测、报告和防控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编号:报卡类别:1、初次报告2、订正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卡说明卡片编码:由报告单位自行编制填写。
患者姓名:填写患者的名字(性病/AIDS等可填写代号),如果登记身份证号码,则姓名应该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
家长姓名:14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
身份证号:尽可能填写。
既可填写15位身份证号,也可填写18位身份证号。
性别:在相应的性别前打√。
出生日期:出生日期与年龄栏只要选择一栏填写即可,不必既填出生日期,又填年龄。
实足年龄:对出生日期不详的用户填写年龄。
年龄单位:对于新生儿和只有月龄的儿童请注意选择年龄单位,默认为岁。
工作单位:填写患者的工作单位,如果无工作单位则可不填写。
联系电话:填写患者的联系方式。
户籍属于:在相应的类别前打√。
用于标识病人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
现住地址:至少须详细填写到乡镇(街道)。
现住址的填写,原则是指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不是户藉所在地址。
职业:在相应的职业名前打√。
病例分类:在相应的类别前打√。
乙肝、血吸虫病例须分急性或慢性填写。
发病日期:本次发病日期。
诊断日期:本次诊断日期。
死亡日期:死亡病例或死亡订正时填入。
病例分类:在相应的类别前打√。
乙肝、血吸虫病例须分急性或慢性填写。
疾病名称:在作出诊断的病名前打√。
其他传染病:如有,则分别填写病种名称,也可填写不明原因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名称。
订正病名:直接填写订正后的病种名称。
退卡原因:填写卡片填报不合格的原因。
报告单位:填写报告传染病的单位。
报告人:填写报告人的姓名。
填卡日期:填写本卡日期。
备注:用户可填写一些文字信息,如传染途径、最后确诊非传染病病名等。
甲型HINI流感病例信息附卡卡片编号:填卡说明:在网络直报系统中进行传染病报告时,如选择病种为“甲型HINI流感”,系统增加以下填报内容:(一)病例分类:此项为必填项,根据病情填写,单选;(二)是否住院:此项为必填项,系统默认为“否”,选项为“是”、“否”,单选;(三)住院日期:当“是否住院”为“是”时必须填写;(四)出院日期:当病例出院时填写;(五)是否治愈:此项为必填项,系统默认为“否”,选项为“是”、“否”,单选;(六)治愈日期:当“是否治愈”为“是”时必须填写;(七)是否境外输入:此项为必填项,系统默认为“否”,是否为国外输入病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编号:报卡类别: 1、初次报告 2、订正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卡说明卡片编码:由报告单位自行编制填写。
姓名:填写患者或献血员的名字,姓名应该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
家长姓名:14岁及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
有效证件号:必须填写有效证件号,包括居民身份证号、护照、军官证、居民健康卡、社会保障卡、新农合医疗卡。
尚未获得身份识别号码的人员用特定编码标识。
性别:在相应的性别前打√。
出生日期:出生日期与年龄栏只要选择一栏填写即可,不必同时填报出生日期和年龄。
实足年龄:对出生日期不详的用户填写年龄。
年龄单位:对于新生儿和只有月龄的儿童,注意选择年龄单位为天或月。
工作单位(学校):填写患者的工作单位。
学生、幼托儿童须详细填写所在学校及班级名称。
联系电话:填写患者的联系方式。
病例属于:在相应的类别前打√。
用于标识病人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
现住地址:至少须详细填写到乡镇(街道)。
现住址的填写,原则是指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不是户藉所在地址。
如病人不能提供本人现住地址,则填写报告单位地址。
职业:在相应的职业名前打√。
病例分类:在相应的类别前打√。
发病日期:本次发病日期;病原携带者填初检日期或就诊时间;采供血机构报告填写献血者献血日期。
诊断时间:本次诊断日期,需填写至小时;采供血机构填写确认实验日期。
死亡日期:病例的死亡时间。
疾病名称:在作出诊断的病名前打√。
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填写纳入报告管理的其它传染病病种名称。
订正病名:订正报告填写订正前的病名。
退卡原因:填写卡片填报不合格的原因。
报告单位:填写报告传染病的单位。
填卡医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的医生姓名。
填卡日期:填写本卡日期。
备注:用户可填写文字信息,如最终确诊非法定报告的传染病的病名等。
诊断为耐多药肺结核或订正诊断为耐多药肺结核的患者在此栏补充填写“MDRTB". 注:报告卡带“*”部份为必填项目。
传染病(老年病)医院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
科 室: 报告日期: 年 月 日
一、医院感染定义:
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Hospital Infection 或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
下列
三、
下列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1、皮肝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值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急性发作。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编号:报卡类别: 1、初次报告2、订正报告患者姓名*: (患儿家长姓名: )身份证号:性别*:男女出生日期*:年月日(如出生日期不详,实足年龄:年龄单位:岁月天)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病人属于*:本县区本市其他县区本省其它地市外省港澳台外籍现住址(详填)*:省市县(区) 乡(镇、街道) 村 (门牌号)患者职业*: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学生(大中小学)、教师、保育员及保姆、餐饮食品业、商业服务、医务人员、工人、民工、农民、牧民、渔(船) 民、干部职员、离退人员、家务及待业、其他( )、不详病例分类*:(1) 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2) 急性、慢性(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填写)发病日期*:年月日(病原携带者填初检日期或就诊时间)诊断日期*:年月日死亡日期:年月日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 甲型、乙型、丙型、戍型、未分型)、脊髓灰质炎、人感染H7N9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 肺炭疽、皮肤炭疽、未分型)、痢疾( 细菌性、阿米巴性)、肺结核( 涂阳、仅培阳、菌阴、未痰检)、伤寒( 伤寒、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 Ⅰ期、Ⅱ期、Ⅲ期、胎传、隐性)、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间日疟、恶性疟、未分型)。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订正病名:退卡原因:报告单位:联系电话:报告医生:填卡日期:年月日备注:卡片编号:报卡类别: 1、初次报告 2、订正报告(A、变更诊断;B、死亡;C、填卡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卡说明卡片编码:由报告单位自行编制填写。
传染病爆发报告卡(最新版)
背景
传染病爆发是一个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迅速而有效地进行监测和报告。
本报告卡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简单且系统化的方式,帮助收集和整理传染病爆发的相关信息。
报告卡内容
以下是本报告卡应包含的相关信息:
1. 基本信息
- 传染病名称:
- 报告日期:
- 报告单位:
- 报告联系人:
- 联系
- 电子邮件:
2. 爆发情况
- 爆发地区:
- 爆发日期:
- 爆发规模:
- 爆发类型:
- 是否为新型传染病:
3. 病例统计
请提供以下可用的病例统计信息:
- 累计病例数:
- 累计死亡数:
- 治愈病例数:
- 病例年龄分布:
- 病例性别分布:
4. 预防和控制措施
请提供以下已采取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信息:
- 集体隔离措施:
- 个人防护措施:
- 疫苗供应情况:
- 治疗手段:
- 其他措施:
5. 疫情动态
请提供以下疫情动态信息:
- 疫情爆发趋势:
- 疫情蔓延范围:
- 政府应对措施:
- 媒体报道情况:
- 其他相关信息:
总结
本报告卡旨在提供一种简单而有用的工具,以帮助快速而准确地报告传染病爆发情况。
根据情况的不同,可适当增减报告卡中的信息内容,以确保有效的信息收集、整理和传达。
传染病报告卡在当今社会,传染病成为了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确保公众的健康安全,各国纷纷建立了传染病报告卡的系统。
传染病报告卡是一种用于监测、报告和分析传染病疫情的工具,能够帮助公共卫生机构更好地掌握疫情动态,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首先,传染病报告卡对于传染病的监测至关重要。
它能够帮助公共卫生机构及时获得传染病的相关信息,包括病例数、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情分布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公共卫生机构能够准确地掌握疫情的发展趋势,及时发现和警示可能存在的传染病爆发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控。
其次,传染病报告卡能够帮助公共卫生机构及时报告疫情。
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公共卫生机构需要迅速向上级部门报告,以便协调和组织相应的防控工作。
传染病报告卡提供了标准化的报告格式和流程,使得疫情报告更加规范、及时,并避免了信息传递中的混乱和延误。
这不仅可以提高疫情报告的准确性,也有助于减少疫情传播的风险。
此外,传染病报告卡还能够帮助公共卫生机构进行疫情分析和预测。
通过对传染病病例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了解传染病的流行趋势、传播途径等相关信息。
在此基础上,公共卫生机构可以利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进行疫情的预测和评估,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传染病报告卡的建立与使用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不同传染病的报告标准和要求存在差异,使得建立一个统一的传染病报告卡系统变得复杂。
此外,报告卡的使用需要协调各级卫生机构的配合和信息共享,这对于传统的信息孤岛问题是一个挑战。
此外,报告卡涉及到大量的敏感和个人信息,如何保护信息安全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各国间的协作与交流。
各国可以通过举办国际会议、开展合作研究等方式,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成功做法。
此外,公共卫生机构需要加强技术和信息的共享,提高各级卫生机构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的建设。
此外,在建立传染病报告卡系统的过程中,应注重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加强对系统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传染病疫情报告卡最新传染病疫情报告卡一卡片编号:报卡类别:1、初次报告2、订正报告姓名*:(患儿家长姓名:)有效证件号*:□□□□□□□□□□□□□□□□□□性别*:□男□女出生日期*:年月日(如出生日期不详,实足年龄:年龄单位:□岁□月□天)工作单位(学校):电话:病人属于*:□本县区□本市其他县区□本省地市□外省□港澳台□外籍现住址(详填)*: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门牌号)人群分类*:□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学生(大中小学)、□教师、□保育员及保姆、□餐饮食品业、□商业服务、□医务人员、□工人、□民工、□农民、□牧民、渔(船)民、□干部职员、□离退人员、□家务及待业、□其他()、□不详病例分类*:(1)□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2)□急性、□慢性(乙型肝炎*、血吸虫病*、丙肝)发病日期*:年月日诊断日期*:年月日时死亡日期:年月日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艾滋病病人□HIV)、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丁肝□戊型□未分型)、□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肺炭疽□皮肤炭疽□未分型)、痢疾(□细菌性□阿米巴性)、肺结核(□涂阳□仅培阳□菌阴□未痰检)、伤寒(□伤寒□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Ⅰ期□Ⅱ期□Ⅲ期□胎传隐性)、□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间日疟□恶性疟□未分型)□人感染H7N9禽流感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订正病名:退卡原因:报告单位:联系电话:填卡医生*:填卡日期*:年月日备注:传染病疫情报告卡二卡片编码:由报告单位自行编制填写。
传染报告卡模板模板简介传染病是指由某一种或多种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侵入人体引起的疾病。
为了及时控制传染病的爆发,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需要及时提交传染报告。
传染报告卡模板是用于规范化、电子化传染病数据收集和上报的工具,有助于提高疫情监测和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传染报告卡模板的内容和填写方法。
模板内容填写单位及填报日期1.填写单位:填写报告的医疗机构名称,包括名称、地址、联系人等基本信息。
2.填报日期:填写报告的日期和时间,以表明报告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填写病人基本信息1.姓名:填写患者姓名,注意姓和名的正确性。
2.性别:填写患者性别,包括男、女、未知等选项。
3.出生日期:填写患者出生日期,以计算年龄。
4.年龄:根据患者出生日期计算并填写患者年龄。
5.病区:填写患者所在的病区,便于分类统计。
6.住院号:填写患者在医院的住院号码,便于跟踪治疗情况。
7.临床诊断:填写患者的临床诊断,包括病名和病历号等信息。
填写症状与体征1.发热:填写患者是否发热,发热情况下填写体温。
2.咳嗽:填写患者是否咳嗽,咳嗽情况下填写咳嗽性质和咳嗽程度。
3.呼吸困难:填写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
4.头晕、头痛:填写患者是否有头晕、头痛等症状。
5.其他症状:填写患者出现的其他症状。
填写检查结果1.紫外线:填写紫外线检查结果,包括阴性、阳性等。
2.细菌培养:填写细菌培养检查结果,包括阴性、阳性等。
3.核酸检测:填写核酸检测结果,包括阴性、阳性、可疑等。
4.病毒检测:填写病毒检测结果,包括阴性、阳性、可疑等。
5.其他检测:填写其他检测结果。
填写治疗方案1.药物治疗:填写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
2.手术治疗:填写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案。
3.其他治疗:填写患者的其他治疗方案。
填写传染源及接触者情况1.传染源:填写传染源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
2.接触者:填写患者的接触者情况,包括接触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
附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卡片编号:报卡类别: 1、初次报告2、订正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卡说明
卡片编码:由报告单位自行编制填写。
姓名:填写患者或献血员的名字,姓名应该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
家长姓名:14岁及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
有效证件号:必须填写有效证件号,包括居民身份证号、护照、军官证、居民健康卡、社会保障卡、新农合医疗卡。
尚未获得身份识别号码的人员用特定编码标识。
性别:在相应的性别前打√。
出生日期:出生日期与年龄栏只要选择一栏填写即可,不必同时填报出生日期和年龄。
实足年龄:对出生日期不详的用户填写年龄。
年龄单位:对于新生儿和只有月龄的儿童,注意选择年龄单位为天或月。
工作单位(学校):填写患者的工作单位。
学生、幼托儿童须详细填写所在学校及班级名称。
联系电话:填写患者的联系方式。
病例属于:在相应的类别前打√。
用于标识病人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
现住地址:至少须详细填写到乡镇(街道)。
现住址的填写,原则是指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不是户藉所在地址。
如病人不能提供本人现住地址,则填写报告单位地址。
职业:在相应的职业名前打√。
病例分类:在相应的类别前打√。
发病日期:本次发病日期;病原携带者填初检日期或就诊时间;采供血机构报告填写献血者献血日期。
诊断日期:本次诊断日期,需填写至小时;采供血机构填写确认实验日期。
死亡日期:病例的死亡时间。
疾病名称:在作出诊断的病名前打√。
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填写纳入报告管理的其它传染病病种名称。
订正病名:订正报告填写订正前的病名。
退卡原因:填写卡片填报不合格的原因。
报告单位:填写报告传染病的单位。
填卡医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的医生姓名。
填卡日期:填写本卡日期。
备注:用户可填写文字信息,如最终确诊非法定报告的传染病的病名等。
注:报告卡带“*”部份为必填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