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视角中的生命风景——读李江的水墨人物画
- 格式:pdf
- 大小:3.54 MB
- 文档页数:4
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1. 人物画(Figure painting):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部分,描绘了人物的形象和精神世界。
在这种绘画中,人物的线条、姿势和表情都非常重要,通常用笔墨来突出描绘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2. 山水画(Landscape painting):山水画是中国绘画中最重要的种类之一,主要描绘自然风景,如山脉、河流和植被等。
这种绘画通常采用墨色和水墨的技法,追求自然景观的写意和表现力。
3. 花鸟画(Bird-and-flower painting):花鸟画是以花卉、树木、草地和各种鸟兽为题材的绘画。
这种绘画注重物象的描绘和表现,通过细腻的笔触和鲜明的色彩,表现出花鸟的生动和繁荣。
4.其他题材:除了上述三种主要的绘画风格外,中国传统绘画还包括仕女画、宫廷画、竹石画等。
仕女画描绘了古代女性的生活场景和美丽的容貌,宫廷画则描绘了宫廷生活和宫殿建筑,而竹石画则以竹子和石头等为主要对象,通过笔墨和构图的处理来表现其美感和精神。
这些传统绘画风格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传承了中国绘画的独特传统和审美观念。
每一种绘画风格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传递了中国人对自然、生活和人文的理解和追求。
中国传统绘画强调的是意境和观念的表达,追求的是内而外的精神氛围和生命力。
它注重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处理和色彩的运用,通过独特的技法和表现手法,表现出画家的个性和情感。
无论是描绘山水的广阔和壮丽,还是描绘人物的凝重和含蓄,中国传统绘画都展示了中国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绘画有多个主要种类,每一种都有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这些绘画风格反映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生活和人文的理解和追求,既具备艺术的美感,又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它们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绘画的独特风格和艺术价值。
THE WORLD OF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2012年01月号 总第149期32记得去年下半年有一天,我与同学春雷老师共饮,共酣时,春雷突然极兴奋地告诉我说,他今日真正地拜了一位老师学习山水画。
自那句话后,他的话题就没有离开过这位江俊德老师。
他十分认真地将他同江老师交谈有关画画的一些观念,眉飞色舞地告诉我。
神情专注地说着江老师以及江老师的画,这不禁引起我的好奇心。
不待我说,春雷先发话了,下次带我拜访江老师。
这样说着就一年过去了。
2011年6月的某一天春雷作东,这回他记起我,记起了我想拜会江老师,电话约我同坐。
先到春雷家,江老师已到,在看春雷的画,谈得正开心呢!这位国家一级美术师个子不高,黑皮肤,宽肩。
戴着眼镜,镜片后目光沉静深邃。
他简单地同我寒暄后,又不由自主地谈起画来,言语轻缓而肯定。
我们一行六七人边谈边去饭店,江老师似乎还是在与一位并肩者谈画,至饭店落座,话锋未转,还是构成、空间,一路不停。
酒过三巡,通常在外面吃饭时,大约是要谈车子、位子的时候了,而这回没改变,国画、经营位置、黄宾虹、现代艺术、马蒂斯、几何构成⋯⋯说不完的美术!中国、西方绘画没有无法联系的艺术!这是一个朋友的聚会,有40后、60后、70后、80后。
因为江老师在,大家都欢声笑语的谈着一个话题,这似乎是一个艺术沙龙,只是更单纯、更简单一些。
这以后我就更关注江老师了,他是河北玉田人。
1947年出生,其父好艺术,幼时即受影响好涂鸦。
江老师在闲话中说过,少年时,秦仲文先生同他父亲至交,经常到唐山,而每去又必至江家,时有小住,秦先生对少年江俊德好写写画画大为赞赏,常给予鼓励并在他画上动两笔,以示范。
这样前后有两三年吧,秦先生不经意的鼓励和指导,深深地影响了江老师一生。
此后江老师考入河北艺师,后在铁道部门工作,因是能写会画的知识分子,就被安排在行业报刊的编辑部做美术编辑。
其间,1987年考入中国画研究院主办的“八七中国画高级研修班”,李可染、何海霞先生亲授。
描写人画水墨画的句子唯美(篇一)人画水墨画,温润如水,散发出灵动的气息。
他们运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千种姿态,将世间形态凝固在纸上。
以下是描写人画水墨画的唯美句子,犹如一幅幅飘逸的画卷。
1. 清晨的暖阳洒在他的脸庞,眼神中满是岁月的沧桑,他拿起墨笔,点点画在宣纸之上。
2. 一束素雅的光,撒在画室里静静的他,笔触间沉稳而流畅,勾勒出山水轮廓。
3. 墨香浸透了他的指尖,深邃的眉目透着一股神秘的力量,他随着心境在纸上舞蹈。
4. 他修长的手指轻抚在宣纸上,墨色渗透开来,仿佛湮没在岁月的洪流之中。
5. 笔尖随着他的手腕有节奏地跳跃,墨点汇聚,交织成一幅幅动人的画卷。
6. 他用笔墨勾勒着一条山径,静谧而宁和,仿佛能听到江水的潺潺流淌。
7. 静静地他站在窗前,目光注视着远方的景色,思绪在笔下游走。
8. 他画出了山的高耸,水的柔情,仿佛他自己成为了山水的一部分。
9. 笔尖划过纸面的声音在宁静的空气中扩散,落地的瞬间宛如龙吟。
10. 这位艺术家用水墨作画,将寻常的大地描绘得如诗如画。
11. 每一笔都透露着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字字句句仿佛读者在亲身体验美景。
12. 他的墨迹,轻轻跃上宣纸,使得蓝天更蓝,星空更繁。
13. 他将风景用墨色串起,孤寂的墨渍创造出苍茫的远景。
14. 在这一片竹林中,温和的墨色如同一阵阵微风,轻拂着人们的心灵。
15. 水墨点染间,画家似乎在低声吟唱,纵情的意境引人入胜。
16. 他的笔下的花草树木,仿佛舞动在纸上,将美丽定格在光阴的长河中。
17. 每一滴淡墨都化作了思绪与情感,细密的线条勾勒出纷繁世界的轮廓。
18. 他的笔力灵动而独特,每一笔都透露着他对于艺术的热情。
19. 墨香随风飘荡,如同画家独特的咏吟,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20. 他笔下的水墨画,是心灵与自然的交融,是艺术与哲学的化身。
21. 他运用水墨的淡雅,勾勒出深邃的山峦和波澜壮阔的大海。
22. 他每一次的临摹仿佛代表着一次灵魂的觉醒,油亮的宣纸上映照着画家的思绪。
《女史箴图》赏析
春蚕吐丝,流水行地,以形写神,皆出自然。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早期人物画中的杰作,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是目前世界上尚能见到的中国最早的专业绘画作品之一,被誉为中国美术史的“开卷之图”。
这幅珍贵的名画自诞生以来就被历代宫廷收藏。
现存《女史箴图》的九个片断为:冯姬挡熊、班婕辞辇、山水寓理、修容饰性、家族欢聚、同衾以疑、爱极则迁、静恭自思、女史司箴。
《女史箴图》中女性的着装多以白色为主,饰以红色飘带、裙尾或外裙,风格简单典雅;人物表情非颦非笑,她们的目光所及处如果不是画中人物就一定是落在某虚无处,从不投向画外,更不会与观者的你对视,这样的处理使人物不带半点挑逗,只余内敛与自持。
《女史箴图》蕴涵了妇女应当遵守的道德信条,但是对上层妇女梳妆妆扮等日常生活的描绘,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贵族妇女的娇柔、矜持,无论身姿、仪态、服饰都合乎她们的身份和个性。
《女史箴图》成功地塑造了不同身份的宫廷妇女形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所处时代的妇女生活情景。
世界人体名画(七)世界人体名画(七)本页25幅:《朱庇特与伊娥》《照镜子的维纳斯》《维纳斯和丘比特的一则寓言》《马戏团女演员》《魔鬼的语言》《马尔斯脱去维纳斯的衣服》《山林女神奥丽雅得》《维纳斯、丘比特和三美人》《为安德洛米达所作的习作》《浴后的苏珊娜》《沐浴的女子们》《温水室》《沐浴前的更衣》《沐浴的普赛克》《亚当和夏娃》《洗浴》《在浪中》《沐浴的苏珊娜》《丘比特解开维纳斯的腰带》《沐浴女子》《沐浴中的戴安娜与同伴》《阿波罗和玛息阿》《睡觉的女人》《该拉忒亚》《亚历山德里亚的盛凯瑟琳》《朱庇特与伊娥》作者:阿列格利·柯列乔(意大利)1、《朱庇特与伊娥》,作于1531年,规格:163.5x74 cm,材料:布,画种:油彩画,现藏于奥地利维也纳历史博物馆。
这幅画取材于希腊神话。
爱神朱庇特爱上了天后赫拉的首席女祭司伊娥,便化作云雨来与其相会。
他化作一团云雾从天而降,悄悄地拥抱伊娥。
画中的美女伊俄被处理为裸体女郎,身姿窈窕秀美,端庄丰腴,正被朱庇特狂热的爱陶醉得如痴如醉。
伊俄背部的曲线柔和流畅,细腻的肌肤被表现得十分美妙。
整幅作品采用强烈的明暗对比,深化了爱情主题的诗意情调。
画家以非常写实的手法表现了这种想象中的浪漫意境。
《照镜子的维纳斯》作者:提香·韦切利奥(意大利)2、《照镜子的维纳斯》,作于1550年,规格:124.5×105.5cm,材料:布,画种:油彩画,现藏于美国华盛顿美术馆。
这幅画作描绘了罗马神话中维纳斯晨起梳妆时的情景。
维纳斯以一个少妇的庄重神态在对镜自语,显得风姿绰约,画意甚浓。
提香以对比性色调强调了丝绒织物与女人肉体的烘托关系,整个画面映现了一个贵妇人的闺房生活。
提香是威尼斯画派的杰出代表。
《维纳斯和丘比特的一则寓言》作者:阿诺洛·布隆兹诺(意大利)3、《维纳斯和丘比特的一则寓言》,作于1550年,规格:154.9×144.1cm,材料:木板,画种:油彩画,现藏于英国伦敦国家画廊。
咀嚼自己灵魂的水墨足迹——访著名中国水墨画家周祖光位于唐山市南湖北岸的周祖光先生水墨艺术工作室,一壁图书,一壁未完成的画稿,面窗墙壁上显著位置,悬挂着钱绍武先生的题词:“咀嚼自已的灵魂”。
祖光说,这是钱绍武先生1995年为画室专门题赠的,因为正好契合自己四十余年的从艺之路,作为自己艺术创作座右铭,所以十分珍重。
2022年10月的最后一天傍晚,当窗外嘈杂声浙渐退去,喧闹的城市归于平静,我们面对面坐下,边品着润丰茗茶,边分享着他跋涉探索艺术之道的心路历程及感悟。
感恩命运的眷顾祖光出生在一个三代煤矿工人的家庭,其父兄都是开滦煤矿职工。
1977年初中二年级时,不满十六周岁的祖光便响应党的号召,到丰南柳树酄乡西河村下乡接受再教育。
在这里,他没有怨天尤人,同乡友兄长、大姐们一起开荒、挖沟、筑坝、插秧。
他这个从城里来的“黑小伙”虽然年龄小,却样样农活都干得来,从不叫苦喊累,赢得了乡亲和大哥大姐们的赞许。
由于受父兄的影响,他喜欢书法、爱好文学。
祖光利用农闲时间如饥似渴地苦读当时仅有的几本小说,如高尔基《我的童年》、杨沫《青春之歌》等中外名著,为他的艺术之路铺上了第一块砖。
1979年,祖光返城到开滦荆各庄矿,成为一名井下矿工。
两个月后,矿山火热的“闹翻番”为他的写作爱好派上了用场。
他凭仗自己仅有的一点文学功底,试着写作,学刻蜡板、写板报,宣传矿山劳模的先进事迹。
为了做到图文并茂,发挥爱好美术书法的特长,他又开始画插图、配诗文。
他的文章和插图被《开滦矿工报》等报刊多次刊用,逐步得到了矿领导的关注和重视。
两年后,他被抽调到专门负责宣传工作的部门,在百里煤海已小有名气。
对于两年的下乡生活和两年的井下工龄,他认为:“我很感激那段艰苦岁月的磨砺,因为作为一个艺术家,你的作品是受你所生活的环境和你的生活经历所涵养的。
尤其在起步阶段,经受艰苦生活的历练,对其后来的成长和艺术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他说:“农民吃苦耐劳、淳朴善良的性格;煤矿工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在恶劣环境中团结协作、‘特别能战斗’的顽强精神,给予我这个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以良好的心灵滋养。
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造型特点白建英【摘要】中国水墨人物画造型以意象造型为其特征,以写意表现形式为其手段,它既不单纯模仿客观对象追求真实,也反对纯主观的臆造,意象造型可以说是一种处于似与不似之间的形态,“似与不似”的造型观贯穿了中国水墨人物画从传统到当代的始终,虽然到了20世纪,西方绘画的写实观念渗入中国水墨人物画的造型之中,使当代水墨人物画在把握形似的方面,取得了超越历史的突破,但在继承与追求“不似之似”的中国传统绘画造型艺术规律方面仍不失“古为今用”、勇于创新的特征。
本文将从三方面来浅谈自己对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造型特点。
【关键词】造型;笔墨;写实;当代水墨人物画一、当代水墨人物画继承了传统水墨人物画的造型特点(一)传统水墨人物画的造型渊源及造型特点在中国绘画史上,人物画是出现最早的画种。
中国绘画的开始应以人物画为起点,迄今发现最早的绘画作品——战国的《人物御龙图》和《龙凤人物画》帛画就是以人物为主要内容的绘画作品。
这可以看作是最早的水墨人物画雏形。
到了东晋南朝,水墨人物画渐趋成熟,在造型上出现了“传神写照”、“以形写神”的造型观念,此观念的推出者是东晋杰出画家顾恺之。
五代两宋时期,水墨人物画兴起,其“写意”味道更浓,在人物的造型上减弱了色彩的作用,而加强了笔墨的表现力度。
宋代梁楷可以说是这一时期水墨写意人物画的集大成者,他善于运用极简的笔法抓住人物的精、气、神,以泼墨大写意的手法将人物的神情气质传达出来,其代表作品有《泼墨仙人图》《太白行吟图》。
晚清人物画家任伯年更是以意造型的大家。
他创作的《钟馗像》,很注意人物神态的处理,头部和上身扭转,虬须虎眉,怒目圆睁,仿佛鬼魅就在眼前。
又如清代石涛、金农等都是以神造型的大家,他们将人物造型特征定于“似与不似”之上,这种以传神为最高境界的水墨人物画造型特点,不仅成为我国历史上水墨人物画传统特点之所在,而且对以后水墨人物画艺术的发展与完善起到了必不可少的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Famousteacherguidance 名师指导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149水墨人物画发展概况文/陈曦摘要:水墨人物画是我国较早独立成科的一门艺术形式,历经漫长的历史积累和沉淀,以其独特的体系屹立于美术之林。
我国的人物画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这一历史长河中,每个时代的人物画都各具特色,艺术理念、笔墨技巧等也随之不断演变。
关键词:水墨人物画;独特性自古至今,水墨人物画有着悠长的发展历史。
随着时代的衍变,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不断丰富人物画的创作技法与内涵。
新石器时期的人物画大多绘制在生活用品上,在马家窑文化彩陶中就画有手牵手似是跳舞的人物形象,即“舞蹈纹彩陶盆”,商周时期的人物形象主要表现于青铜器上的图案,以及漆器上的画像。
例如在1949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中的《人物龙凤图》和 1973年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中的《人物御龙图》,这两幅帛画已初具中国传统绘画中以线造型的基本特点。
人物画在汉代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画像石、画像砖、墓室壁画等都以人物为主要题材,从整体上看,汉代人物画比较稚拙,但是却对魏晋南北朝、隋唐人物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魏晋南北朝是人物画发展的成熟期,画家开始将绘画技法系统化,同时脱离了汉代的稚拙风格。
代表画家顾恺之《洛神赋图》一作中的人物皆散落在山水之间,却毫无孤立之感,人物之间神情的顾盼使画面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魏晋时期随着顾恺之的《论画》、谢赫的《古画品录》、王微的《叙画》等绘画理论著作的诞生,中国绘画体系开始理论化、成熟化。
顾恺之“形神论”的提出,奠定了古代人物画发展的美学基础。
他的人物画一改形似而追求神似,为写意画的产生埋下种子。
但其所追求的写神与后来衍变的写意并非相同,他的画更多以线条为主要元素,而宋代的写意画即体现线形之感又突出团块形特征,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都重在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隋唐绘画不失为繁荣昌盛之阶段,取得突出成就。
Arts circle菁英推介我对人物画的艺术感悟文/罗灿生在当代中国,有幸从小接受到父亲(林散之的学生罗积叶)的中国山水画艺术的熏陶,耳濡目染,深深地喜欢了这门艺术。
艺术的魅力是无穷的,从信手涂鸦至有选择式的绘画,父亲从不干涉我的艺术探索,让我接触到了许多画种,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选择了中国人物画。
哲人海德格尔说过“人要诗意地栖居于大地”。
凡美丽的人生、美丽的生命,都是充满诗意的。
中国艺术是世界最心灵化的艺术,同时又是自然的本身,中国艺术是一种哲学的美。
我喜欢中国画的诗意、境界……我常想生活中的浪漫是幸福的,创作里的浪漫更是幸福的,可以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与感受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我画工笔人物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愉悦自己的过程,喜以书法写的形式勾勒线条,享受着线条的韵味之美;用不同的色调、墨色绘制画面,常常给我一阵阵的欣喜,无意间,笔端常常流露出淡淡的诗意,低吟浅唱着绘画的浪漫,感受着画面的灵动、境界……工笔人物画的创作对我的诱惑是无尽的,工笔人物画艺术的境界之美让我陶醉其中。
创作源于生活,也源于我们的诗意、激情与浪漫情怀,我愿意陶醉其中终其一生!罗灿/山风怡然中国画2016/03罗灿/呈坎中国画罗灿/黔乡之韵中国画罗灿/清灯自明中国画罗灿/不爱红妆·爱武妆中国画180cm×97cm 罗灿/晨园幽香中国画罗灿/春风中国画190cm×98cmArts circle菁英推介罗灿/夜静月明风细中国画138cm×69cm 2012年2016/03研修于南京艺术学院,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及省级展览并获奖。
2012年11月作品《梨纷华》《夜静月明风细》入选由《书画研究》主办的学术提名展,并在北京汉方艺术馆展出;作品《薰风》晋级《美术报》举办的第二届(2014)“以画说话——美术新青年”50强,并在美术报专栏刊登和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
罗灿罗灿/夏忆中国画罗灿/寻梦中国画。
女性视角中的生命风景
——读李江的水墨人物画
文/徐思存
读女画家李江的水墨人物艺术,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她抒写着自我心灵世界和生命
风景;在她的作品中洋溢着自信的意境,温热的情感和优雅的笔调。
当然,作为一位成熟的女性画家,李江首先表现为一种自成意识的确立,显示了女性生命意识和女性绘画在理想与诗意层面的表达。
譬如:从《花间》的古典韵致,至《庭院深深》寂寞愁绪;从《一池秋水》的哀婉悱恻,到《梅兰竹菊》的女性丽质表现;再到《七月流金》《日出日落》《生生不息》《羌笛声声》《云来云去》等的充满现实生活气息的诗意歌唱,一扫此前的细腻婉约与温柔的传统女性形象,笔下渐渐转换成为激情饱满、神采照人的现代女性,正如一切艺术获得永恒魅力的关键是没有自己的关注点,要表现生命的活力一样,这些作品的最大价值在于从女性立场出发,对现代女性生命的充实,饱满与鲜活给予了诗意的关照,展示为一道意味集永、魅力四射的生命风景。
在我看来,李江的水墨人物画文本的成熟与深化,不是空穴来风的。
她自幼生长在川西富饶的土地上,巴蜀文化的厚重、温热、浓郁给了她得天独厚的滋养,孕育了她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心灵,给了她最早对文化、对于土地的启蒙与启迪,她走上艺术之路后,提出的“笔墨来自自然”一说,与此是不无关系的。
直到今天,李江不变的是——爱自然、爱生活、爱生命、爱艺术,走着一条不乏优美却鲜活动人与抒发情感的艺术之路,并执着到底,坚持不渝。
当代文化语境,给了她以新的文化自信和精神力量,在精神获得解放,形式获得解放,内容获得解放的情势下,她得以在长期的生活积累的艺术沉淀中厚积待发,并在实践中渐成个人风格,以形式语言的鲜明性言说着心灵的憧憬、追求与理想。
在我们看来,她献给我们的是一片心境和生命的美丽风景。
显然,李江在雅俗共赏之间定位自己的艺术,而她的女性视角,又使她偏于优美,但她的作品体现的都是一种从容自然的心态把握与笔墨控制,并从中透出文化素养与特定审美取向,在自赏不自赏中都融入了她的创作之中,使她的作品富有一种浓郁的文化韵味。
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审美追求,李江的作品,十分注重形式感的表现和强调,她吸取了汉代画像石的简洁、单纯、质朴的意象化造型特点,及其平面化的空间处理和装饰绘画的手法与表现元
64
本刊特稿
现力。
在当代女性画家的作品中,李江的绘画是一道
独特的风景。
在《乡村风情》系列作品中,可以看出李江对
自我的突破与超越,力求创造一个富有审美意蕴的独
特意象;在思维的平面空间中,确定画面的结构形
式,人与物在符号化中和谐为一,以境为主的人物符
号在虚属与实属中产生着内在关系,画家以宿墨为主
的线条生发出的笔墨中,节奏与生命合成一体,生命
与韵律合成一体,画面空灵优美,飘逸抒情;《彝乡
风情》笔墨自由、随意淡泊、清新自然,尺幅不大却
精致典雅,是对传统人物画规范的一次突破和颠覆,
也形成了画家个人的写意风格。
应该说,李江的中国画,是当代文化语境的产
物,是综合素质与复合型修养的体现,她的作品乃至
她对意象的选择、形式的发现、笔法墨法的运用,色
彩的确定,都体现了她对现代绘画表现手法的借鉴,
她努力于打通中西、古今的理念与手法壁垒,创造自
己的艺术文本,这是她矢志不渝的追求,也是她今后
面对的艺术课题。
换言之,李江是时代转型中成熟的女画家,她
艺术的自觉表现在她在艺术创造中的自信和勇气;在
李江 留我花间住 137cm×69cm 2015年
面对传统中国画与新中国画的抉择中,她显然更青睐Array后者,我们在她的作品中看到的平面性、思维空间处
理、符号化手法,乃至对荒诞派,表现主义风格的借
鉴,都使她的作品脱离描述性的主题阐释,更富于象
征性和诗性意义,她的水墨艺术因而融入了奇崛、多
变的因素,平添了现代精神与张力。
这应是李江最值得称道的地方。
李江的作品,其成功之处不在于宏大,而在于
她赋予生命的充实,饱满与和谐,歌颂了生命律动之
美。
我们相信,只有永远怀有理想与激情的画家,才
会有灵感与创造力生产,而李江正是这样的画家,她
的未来是可以期待的。
李江 春雨梨花 66cm×64cm
65
李江 羌笛声声 200cm×180cm 2009年 (入围第十届全国美展) 66
67
本刊特稿
李江 花满烟 138cm×70cm 2015年李江 夜曲乡谣 137cm×69cm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