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下学期第八周大洋洲与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6.07 KB
- 文档页数:4
《澳大利亚》地理教学设计《澳大利亚》地理教学设计《澳大利亚》地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水文、动物等自然地理特征;了解澳大利亚丰富的资源条件;了解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规律;了解“坐在矿车上”和“骑在羊背上”的含义。
2.通过阅读、分析澳大利亚地形图、农牧业分布图,进一步培养读图用图的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澳大利亚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人类应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的道理,加强人地观教育。
教学重点1.从地形和气候因素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地区差异的原因。
2.澳大利亚的主要矿产资源及其分布。
教学难点1.澳大利亚多特有古生物的原因分析。
2.从地形和气候因素上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地区差异的原因,进而理解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主要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等。
教学准备自制幻灯片、录像片段等等。
课时安排2课时板书设计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教学设计(导入新课)(视频播放录像)澳大利亚风光师:同学们想知道这段视频播放的是什么地方吗?(课件展示)世界地图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
引导读图:出示“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并闪烁澳大利亚部分,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以下问题,明确其地理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生:(略)。
师: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是一个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
(播放“澳大利亚动物”视频资料)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澳大利亚大陆分布着丰富的古老生物物种。
其中有腹部有口袋以养育幼兽的大袋鼠;形似鸵鸟、三趾足、两翼退化、不能飞翔的鸸鹋;世界特有的卵生哺乳动物鸭嘴兽;憨实可爱的考拉等等。
看到它们,仿佛进入到遥远的地球地质演化年代。
下面,请同学们从“大陆漂移”学说的角度来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澳大利亚长期孤立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对生物的进化会有什么影响?(2)南极大陆为什么特有生物少呢?生: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得出他们自己的观点,在班级中进行交流。
大洋洲和澳大利亚新课学习新课学习2.出示课件中澳大利亚的位置(教师运用图片演示)纬度位置: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中北部地区,大部分位于热带、亚热带海陆位置:北部是阿拉弗拉海,东部是太平洋,西部和南部是印度洋出示练习:位于()半球,处在()和()之间,由()、()、和()组成,是世界上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过渡:通过位置决定特征导入下一个问题2、地形3、气候澳大利亚气候特点、植被自然带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4、植被要求学生根据之前的地形和气候,分析大洋洲的植被情况3.运用课件展示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和植物要求学生对照课本进行探究共同来完成1)澳大利亚有哪些特有的动物,简要介绍其特点。
2)这些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2.学生观察澳大利亚位置,然后归纳总结,通过一个小练习进行巩固学生:南太平洋印度洋澳大利亚大陆附近的岛屿3.学生自己先看书,填出主要地形区,并且归纳地形特征4.掌握并分析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及成因,小组讨论非地带性气候的成因学生观看学生回答学生自己看书和本页地图,先自学完成1和4题,然后小组合作来完成2和3运用图片利于学生记忆,同时进行讲练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和协作学习的精神来学习。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及已有知识,积极思考,发挥集体作用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和协作学习的精神来学习。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两节区域地理内容,可以利用一般的分析区域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到人地关系,步步深入地研究。
在学生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特征后,落脚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学习方法可以采用讨论法或指导作业方式;同时为了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应提供大量的景观图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大洋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有其独特之处。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课本的插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大洋洲和澳大利亚》导学案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知识与人生的方向盘知道澳大利亚的面积、地形、动物、人口分布与环境的关系、矿产和工农业、首都和城市【重点难点】------知识与人生的关口澳大利亚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学法指导】------知识与人生的利器1、认真阅读教材,勾画出主要知识,特别注意分析图、表、分析、相关拓展等提供的信息2、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标识出来以备课堂上小组讨论、突破。
【基础梳理】一、大洋洲[读图识记]1.三大群岛、主要大陆、岛屿;2.赤道、南北回归线、日界线世界面积最小的一洲位置:介于洲和洲之间,西临,东临,并与南北美洲遥遥相对;已成为亚洲、非洲与南、北美洲之间船舶、飞机往来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供应站,又是海底电缆的交汇处,在交通和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
组成:大陆、岛、南北两岛、岛及太平洋上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美拉尼西亚群岛(自东北向西南)居民:绝大部分是欧洲移民后裔,土著居民为种人和种人。
二、澳大利亚[读图识记]1.两大洋、塔斯马尼亚岛、大堡礁;2.经度(1200E—1500E)、纬度(100S—400S)、回归线;3.三大地形区(剖面图)、河流;4.四个主要城市1、自然环境(1)大洋洲最大的国家: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等岛屿,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地广人稀,居民以英裔为主,通用英语。
(2)东、中、西部地形不同东部:山地,全国最大河流河发源在其西侧,注入洋中部:,有盆地和地势最低处艾尔湖西部:,占全国面积一半2.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分布与环境的关系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区,中部和西部内陆地区人口少。
首都堪培拉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悉尼是全国最大城市和港口,墨尔本是第二大城市。
(2)经济:有现代化的业和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目前,已成为经济支柱。
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为种植小麦和牧羊的混合经营。
【问题探究】1、[新华社消息]2014年11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夫人彭丽媛莅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龙柏考拉园参观。
第11节大洋洲—澳大利亚优秀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大洋洲的位置和范围及在国际交通上的重要性。
2.读图说明澳大利亚的主要地理特征。
3.澳大利亚气候、植被呈半环状分布的原因。
4.说明澳大利亚的人口、城市、交通分布方面的特点并分析成因。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并能准确用语言表达地理事物、现象和规律的能力;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和理论解释大洋洲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和规律,形成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1.大洋洲的位置和范围及在国际交通上的重要性。
2.澳大利亚的主要地理特征及其成因3.澳大利亚的人口、城市、交通分布方面的特点及成因【教学难点】1.澳大利亚气候、植被呈半环状分布的原因。
2.三种类型的岛屿----大陆岛、火山岛和珊瑚岛的成因及分布。
3.澳大利亚沙尘暴天气多发的季节和原因。
【学法指导】1、抓住区域的突出特征,从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三方面分析拉美。
2、多看图记图。
3、运用区域地理的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本区的地理特征。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地图进行启发式读图分析的方法和同类比较的方法,掌握大洋洲及澳大利亚的自然和人文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活动一:认识大洋洲的地理位置1.在图中描绘出南回归线、40°S、120°E、150°E、日界线。
2.在地图中查找大洋洲周围大洲、大洋、塔斯马尼亚岛、新几内亚岛、新西兰南、北二岛等地理事物。
教学建议、2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可强调日界线在此处的弯曲,全球变暖对太平洋小岛的威胁。
3.读图说明大洋洲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教学建议:该问题有一定难度,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来完成。
大洋洲地跨南北两半球和东西两半球,介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并与南北美洲、非洲相望。
大洋洲在世界交通中占有重要地位:包括散布于大洋上的一万多个岛屿,其中夏威夷群岛的火奴鲁鲁港和关岛处在太平洋上联系亚、非、南北美洲航线的枢纽位置。
《区域地理》第二篇世界地理导学案第一章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第十一节大洋洲与澳大利亚考核目标要求澳大利亚地形的特点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及分布特点 澳大利亚主要的矿产资源及分布特点 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地区一、填图(阅读课本P60-61,图2-2-78,图2-2-81;及地图册P149“大洋洲政区及交通地图”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地形图”)(1)在左图中填注:太平洋、印度洋、新几内亚岛、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大堡礁;澳大利亚、新西兰。
大洋洲局部图澳大利亚地形分布图(2)在右图中填注(文字或标号):印度洋、太平洋、珊瑚海、塔斯曼海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岛、北岛、新几内亚岛①约克角半岛、②大分水岭、③大堡礁、④澳大利亚大盆地(大自流盆地)、⑤西部高原⑥墨累河、⑦达令河、⑧北艾尔湖、⑨堪培拉(澳大利亚首都)、⑩悉尼(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⑪墨尔本(第二大城市)、⑫惠灵顿(新西兰首都)、二、知识点归纳(阅读课本P60-63)三、综合题1.读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回答:(1)读图分析澳大利亚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和____________地区。
(2)从气候条件方面说说看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3)再从对外交通方面说说原因:__________ _________。
(4)试从经济发展方面找找原因:__________ _________。
2.澳大利亚首都的房屋朝阳的是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放暑假在____________月,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2.有关墨累河的叙述,错误的是()A.源于大分水岭向东注入太平洋B.是全国最大的河流C.流经中部平原D.源于大分水岭,向西南注入印度洋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澳大利亚是个地广人稠的国家B.是世界上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C.位于印度洋与大西洋之间D.属于北半球的国家。
第一十二节大洋洲——澳大利亚【学习目标】学习札记1.了解大洋洲的位置和范围及在国际交通上的重要性。
2.读图说明澳大利亚的主要地理特征。
3.澳大利亚气候、植被呈半环状分布的原因。
4.说明澳大利亚的人口、城市、交通分布方面的特点并分析成因。
【学习过程】活动一:认识大洋洲的地理位置1.在图中描绘出南回归线、40°S、120°E、150°E、日界线。
2.在地图中查找大洋洲周围大洲、大洋、塔斯马尼亚岛、新几内亚岛、新西兰南、北二岛等地理事物。
教学建议、2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可强调日界线在此处的弯曲,全球变暖对太平洋小岛的威胁。
3.读图说明大洋洲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教学建议:该问题有一定难度,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来完成。
大洋洲地跨南北两半球和东西两半球,介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并与南北美洲、非洲相望。
大洋洲在世界交通中占有重要地位:包括散布于大洋上的一万多个岛屿,其中夏威夷群岛的火奴鲁鲁港和关岛处在太平洋上联系亚、非、南北美洲航线的枢纽位置。
随着世界交通运输的发展,现已成为各大洲之间船舶、飞机往来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的供应站,又是海底电缆的交汇处,因此在国际交通的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
问题探究:材料1: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雪龙船2011年11月3日从天津出发后,经过14天、4800海里的航行,于2011年11月18日抵达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
次日,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离开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口前往南极,预计11月底可到达南极。
“从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到南极中山站这一航段对整个考察队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要穿越西风带,将在浮冰区航行。
”船长说,会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最新的海冰资料,选择最佳路径,尽可能早抵达南极中山站,为后续的冰上卸货赢得更多的时间。
思考:为什么中国“雪龙”号南极科考船要在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停留一天?补充能源、淡水、食物等物资材料2:据记载,新西兰每年超过1.4万次地震,大约20次震级超过里氏5.0级。
高二区域地理世界地理大洋洲学案设计 1 / 1 大洋洲-澳大利亚 两极地区
【学习目标】 1、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气候分布与成因。
2、澳大利亚农牧业、工矿业的生产特点及其地区分布 3、两极地区的范围、气候、生物、资源。
4、我国极地科考活动和建立的科学考察站。
【学习重点】 1、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及成因 2、澳大利亚农牧业生产特点及其地区分布 【预习指南】 1、完成三维设计52-55页基础知识并熟练记忆(6分钟) 2、课堂结合地图册197-199页展示(8分钟) 【合作探究】 1、读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回答。
(1)填出字母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 A B C D E F (2)气候类型A 在世界上的分布范围及在该处成因。
(3)气候类型E 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4)当北半球为夏季时,气候类型D 处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析H 地气候形成原因 (6)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分布有何特点?
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
(1)澳大利亚降水分布的特征及成因?
(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优势条件有哪些?限制性条件有哪些,解决措施是什么?
优势条件:
限制性条件:
解决措施:
(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有哪些?
3、南极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特点:
成因:
H 展评 导 思 议。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世界地理《大洋洲与澳大利亚》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大洋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理解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包括其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
3、了解澳大利亚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其人口、城市、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4、能够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大洋洲和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和形成原因。
5、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提高其对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大洋洲概述: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
2、澳大利亚概述: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
3、澳大利亚的人文地理特征:人口、城市、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洋洲和澳大利亚的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大洋洲和澳大利亚的基本地理特征,并完成相应的学案。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交流:让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全班同学互相交流,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5、练习巩固:通过练习题和地图,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大洋洲和澳大利亚地理特征的理解。
6、课堂小结: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回顾重点和难点。
7、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专注度、互动情况等。
2、学习成果: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学案完成情况、小组展示情况等。
3、作业情况:评价学生的作业情况,包括完成情况、正确率等。
掌握东亚地区和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状况。
培养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区域分析能力,以及用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日本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奋斗的精神。
导入:提问导入,询问学生对东亚和日本的了解情况,以此引出本课的主题。
知识梳理:通过多媒体展示东亚与日本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对东亚和日本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大洋洲与澳大利亚教案一、教学目标:掌握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重点: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五、教学过程:1.大洋洲概况(1)名称:大洋洲的陆地散布于广阔的大洋之上,所以把它叫“大洋洲”。
(2)位置与范围经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30ºN-50ºS,110ºE-130ºW之间,属于热带和南温带;海陆位置:介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
已成为亚洲、非洲与南、北美洲之间船舶、飞机往来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供应站,又是海底电缆的交汇处,在交通和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
组成:一块大陆、三大岛、四大群岛。
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岛、新西兰北岛、新几内亚岛,美拉尼西亚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群岛、波利尼西亚群岛。
三种不同类型的岛屿:2.通过悉尼歌剧院、澳大利亚国徽、澳大利亚轮廓引出澳大利亚的学习。
(1)位置与范围经纬度位置:南回归线穿过中部,大部分在115ºE-150ºE,10°S-40°S之间,主要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
海陆位置:周围被太平洋、印度洋所环绕(东北临世界最大的海---珊瑚海),与其它大陆远隔重洋,是一种孤立、隔绝的海陆位置。
(2)地形:东中西三大地形区。
东部山地——大分水岭;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西部高原——低矮高原。
想一想,大自流盆地的水为何可自动流出?平原上河流很少,但地下水丰富。
在平原中部地势低的地区凿井,地下水可自动流出地面,成为自流井。
自流井盐度高,不宜灌溉,一般可作牲畜饮水。
(3)气候:半环状分布。
半环状的核心:热带沙漠气候;外环:自北向南分布着: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环:热带草原气候。
思考1:分析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①地形(处于来自太平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②洋流(东澳大利亚暖流)。
第6讲澳大利亚教学设计地理组教案背景: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区域地理第二章第6讲,也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惟一占有整个大陆的国家,也是一个新兴的移民国家。
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区域极具完整性,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节教材共包括四部分内容:“澳大利亚的概况”、“对比明显的自然环境”、“独特的动植物和自然景观”、“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
这部分教学内容安排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大洲、地区、六个国家之后再来学习,对学生巩固区域地理和自然地理基础知识,更好地掌握人地关系,起着总结归纳的作用。
教学对象分析:本课题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学生不是初次学习国家地理,在此前的分国教学中已基本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具备了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和各种图表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阅历浅、知识面还不够宽等原因,看问题的层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故教学中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适度的启发性问题,让新知识构建于已有知识之上,完成学习任务。
并逐步的像高中地理靠拢,最终全面应付高考。
考纲展示:1.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气候的分布与成因。
2.澳大利亚农牧业、工矿业的生产特点及其地区分布。
教学目标:1.会描述澳大利亚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特点、分布特点并会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2.掌握澳大利亚农牧业、工矿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地区分布;理解其人口和城市分布的特点及成因。
教学重点难点:1、澳大利亚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特点、分布特点并会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2、澳大利亚农牧业、工矿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地区分布;人口和城市分布的特点及成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本节课自主学习:一、澳大利亚澳大利亚西部高原低矮平坦的成因是什么?1.位置和范围(1)经纬度位置: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南回归线和130°E穿过本区中部。
(2)海陆位置:东临甲__________,西临乙__________;南与南极大陆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