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性标测系统引导下的房颤射频消融术
- 格式:ppt
- 大小:3.29 MB
- 文档页数:25
浅谈房颤射频消融术您真的了解吗?射频消融术今天,⼩编带⼤家粗略认识⼀下我们常说的射频消融术,揭开⼼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神秘的⾯纱,看看介⼊医⽣究竟是如何进⾏⼿术的,了解⼀下房颤患者在⼿术时都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律失常⼼脏犹如⼀个⽔泵,可以将⾎液泵⼊机体,维持正常⽣命活动。
⼼脏正常的节律性收缩与舒张,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跳”,维持着⼼脏泵⾎的功能。
⽽⼼脏的电活动,犹如⽔泵的电池,每次“⼼跳”都是由相应的电活动所触发的。
正常⼼脏有着⾃⼰规律的电活动,⼀旦电活动紊乱,就会导致⼼脏跳动的异常,即医⽣⼝中所谓的“⼼律失常”。
⼼律失常类型众多,房颤是其中常见的⼀种类型。
房颤,即⼼房颤动,顾名思义,是⼼房电活动出了问题。
房颤时,规则有序的⼼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序紊乱的电活动,⼼房规律有效的收缩丧失,代之以⽆序的颤动,使得⾎液在⼼房内瘀滞,易形成⾎栓。
⾎栓脱落可导致脑梗塞,因此,脑卒中成为了房颤患者潜在的最⼤敌⼈。
射频消融术射频消融术是将带有电极的导管(图1)经静脉或动脉⾎管送⼊⼼腔特定部位,通过释放射频电流使导管头端的电极产⽣⼀定温度(通常为45-60°C),导致局部⼼内膜及⼼内膜下⼼肌发⽣坏死,从⽽阻断异常的电活动,恢复⼼脏的正常节律,保证⼼脏规律舒缩。
射频消融术属于微创的介⼊性治疗,损伤⼩,不会造成机体危害,已经成为根治⼼动过速最有效的⽅法。
图1⼿术使⽤的带有电极的导管⼼房颤动的导管消融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诞⽣于1994年前后,算是⽐较年轻的技术,但成长却⼗分迅速。
经过20余年的发展,该项技术已经成熟,是⽬前安全⽽有效的微创介⼊⼿术。
⾸先⼩编带⼤家看看房颤消融的原理。
研究表明,房颤⼤多起源于肺静脉,因此隔离肺静脉的⼼电活动成为治疗房颤的基⽯。
肺静脉位于左⼼房后⽅,是连接肺和左⼼房的⾎管,⼀般有四条。
简单的打个⽐⽅,左⼼房就像是⼀座房⼦,房⼦有四个门,分别是四条肺静脉,四个门外有坏⼈捣乱,这个坏⼈就是肺静脉的电活动,因为坏⼈的捣乱破坏搅得房⼦⾥不得安宁。
房颤的非药物治疗:射频消融、起搏器和手术房颤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目前,除常规的药物疗法之外,射频消融、心脏起搏器植入及外科手术等多种非药物疗法正在兴起。
不同的手术方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禁忌。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治疗方法的应用。
一、射频消融射频消融术可对房颤起到良好的作用,并可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对于房颤患者来说,射频消融可以破坏心房内折返环路,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输送至病变部位,从而消除房颤的病灶,从而控制房颤发作,缓解症状。
射频消融术可用于房颤患者,包括: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长期房颤及合并预激综合征的房颤。
尤其是在房颤病情较重的情况下,射频消融能快速有效地治疗心房颤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射频消融术具有微创、快速、安全等优点。
与常规外科相比,射频消融术不需要进行胸腔切开,可以减少病人的疼痛。
射频消融术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
利用先进的导引技术及精准的插管位置,可进一步明确病变位置,增加手术的成功率。
射频消融术的禁忌症包括心脏瓣膜病变、急性心肌炎等。
这些病症可能会对手术造成严重干扰,这种情况会对外科治疗产生极大的影响,并有可能使情况恶化。
有些房颤不适合射频消融术治疗。
比如,有些病人的病情比较复杂,一些老年患者往往存在多种疾病,体质比较弱,外科治疗的危险性也比较大;此外,也有一些房颤的病人有其他的疾病,比如部分房颤患者同时存在心脏血管狭窄等其他病变,也要根据病人的病情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然而,射频消融并不是房颤的唯一疗法,应根据房颤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房颤病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另外,在进行射频消融治疗之前,一定要做好必要的手术准备,比如停止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心电图检查等,这样才能让医生针对不同的病情给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二、起搏器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体内的电子装置,通过发放电脉冲刺激心脏收缩,从而控制心率。
心律失常和心电图阻断的房颤病人可使用起搏装置进行心律失常的治疗。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的护理作者:张凡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4期【摘要】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总的发病率为0.4%,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
80岁以上房颤患病率达7.5%。
此外房颤患病率的增长还会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增长密切相关,未来50年房颤将成为最流行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2000年,Pappone等首创了Carto系统标测指导下经过环肺静脉口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获得成功,成为治疗房颤的主要方法之一[1]。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护理房颤分类的定义没有统一,按持续时间可以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
1阵发性房颤指能在7天内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者,一般持续时间小于48小时;2 持续性房颤指持续7天以上,需要药物或电击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者,有成功的转复史;3永久性房颤指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或在转复后24小时内复发;4年龄小于75岁;5 对于发作频率很小的阵发性房颤,或同时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需要进行外科开胸手术的房颤患者,目前暂不推荐采用导管射频消融。
血压心脏病和冠心病心绞痛得到控制后也是心房颤动肺静脉隔离的指征。
1 护理措施1.1 术前护理1.1.1 心理指导房颤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导致脑栓塞(中风)、肢体动脉栓塞(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在药物治疗无法转复房颤维持窦性心律时,导管射频消融术是治疗房颤最好的办法,要有信心,由于对射频消融手术治疗房颤的不了解,术前均有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情绪的存在[2]。
因此,根据评估情况和患者家属的文化层次,实施心理行为干预可降低患者的焦虑和疼痛程度,因此给予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和心理指导,详细介绍射频消融手术的大致过程,房颤治疗的新进展,介绍手术治疗成功的案例,鼓励患者,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心房颤动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的疗效观察孟恬宇;高娟;武金娥;蒋永荣;孙超峰【摘要】Objective To asses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safety of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Methods We analyzed the clinical data of 47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who underwent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between March 2013 and January 2008,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In the average 32 months’follow-up,Holter monitering and echocardiography were reviewed for the left atrial diameter.Results The immediate success rate of catheter ablation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was 82.6%.The long-term success rate was 65%,the rate of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was 69.7%,and the rate of longstanding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 was 42.9%.After ablation,the left atrial diameter were marked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treatment [(36.3 ± 4.3 )mm vs .(38.1 ± 5.9 )mm)(P < 0.001 ).The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atrial fibrillation were older than those without recurrence,their left atrial diameter was bigger,and the prevalence rate of hypertension was higher (P <0.05).The average atrial fibrillation load was 14.9% after ablation compared with 46.1% before (P <0.05).Conclusion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 treat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especially for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The left atrial diameter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the ablation.%目的:通过对行导管射频消融术后的心房颤动患者进行随访及资料分析,评估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的疗效与安全性。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摘要:目的:评价三维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2009年3月2011年9月对3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环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cpva)必要时加三尖瓣峡部消融等,4例持续性房颤时在cpva 加左房顶部线性消融、二尖瓣峡部、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复杂碎裂电位消融等,阵发性房颤消融终点为环肺静脉电隔离,持续性房颤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隔离+消融线双向阻滞+碎裂电位消失;术后口服华法林及抗心律失常药物3个月,术后1,3,6月复查体表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结果:34例患者均手术成功,达到预期终点,在术后至少3个月的随访中,1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复发,但发作次数明显减少,阵发性心房颤动成功率为96.7%;1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复发房速,持续性心房颤动手术成功率为75%。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中均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
结论:三维标测系统指引下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疗效佳,安全性好。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环肺静脉消融术;电隔离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主要危害是导致心衰、卒中致残和显著缩短寿命。
随着对房颤触发和维持机制的深入研究,房颤导管消融术随之不断的发展。
我科采用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引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 vein ablation,cpva)的基础上选择性整合其它消融策略,治疗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共3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30例阵发性房颤和4例持续性房颤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了carto系统指导下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男20例,女14例;年龄38~73岁,平均(54±6.9)岁;房颤病程2月~30年,左房内径平均为(34.2±2.49)。